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七十集)  2010/6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070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,第六十面第三行。可是我们还得将「玄门无碍十因」,后面还有两条,我们先看第九条:

「九、深定用。深定用者,谓入甚深大定,而起妙用也。盖以海印等诸三昧力,令一切法,炳然齐现,无碍圆融。」我们先看到此地。这个深定就是清净平等心,这是真心。惠能大师在开悟的时候,他把所见到的自性,就是真性,用了五句话来描述它,这个真性的样子,其中第四句说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他见到了真心,自性就是真心,真心没动过,如如不动。由此可知,我们的念头不是真心,你看念头,前念灭了后念就生,它永远不间断。间断就好了,断掉就好了,它就是不断,麻烦就是不断。不断,麻烦在哪里?不断就是六道轮回,断了的时候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由此可知,自性真心里面没有六道,不但没有六道,连十法界都没有。十法界,六道上面讲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连佛也没有,这才是真的。所以十法界都是缘起,都是因缘生法,全是妄心,全是虚妄的,佛在经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

因此学佛,实在说,不仅是佛法,世出世间任何一法,你要想真正搞明白、搞清楚,一定要定。所以修定,在古印度,宗教修定,学术也修定,他们的成就才有那么样的殊胜。如果不修定,纵有成就,还是有限。像近代哲学、科学,因为他没有修定,他发现了不少东西,这个里面的,可以说是数学提供了很大的贡献。先在数学里面发现原理、可能性,然后再用精密的仪器机械去求证,去寻找、去求证。用这种方法也发现了不少,但是这些方法,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,它有限度。他能够了解宇宙,宏观世界能了解宇宙,微观世界能了解微尘。可是微尘里面的现象他没有办法晓得,不知道了,宏观世界以外他也不知道,以外那就是自性。所以他能够缘,就是对外能缘虚空法界,对内能缘到阿赖耶,就是缘不到自性。自性一定要定功,一定要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放下,就现前了,真相就现前。它是真的,所以用不着你去找,你自然就明白了。

佛法,所谓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诸位一定要知道,法是方法,门是门径。明心见性的方法很多,它不是一个方法。门径多,多到什么程度?没法子计算。八万四千是世尊在教学里面用的归纳法,实际是无量。无量怎么来的?无量是从阿赖耶妄念上来的,就是说你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无量无边。佛说的这个话,逐渐逐渐我们能体会到了。无量无边的杂念,现在科学里面讲波动的频率,频率无量无边,任何一个频率,只要你不动了,就见性。你在振动的时候,极其微细的波,还是无量快速的波,都不行。你看到这个现象是波动的现象,像看海水一样,你所看到的是浪,是波浪、波涛,其实那个波浪、波涛就是海水。把海水比作自性,把波浪比作阿赖耶,挺恰当的,真的它是一不是二,阿赖耶是依自性起来的,就好像波浪是依水起来的。什么时候能见到水平?波浪停止了,水平就现前,就这么个道理。所以不学定不行。

我们念佛是不是修定?是的,用这一句佛号把你心定下来。所以无论起什么念头,善念也好,恶念也好,这个就不去管它,只要有念头,心就动了,不是静的;念头息掉,心就静了。我们用什么方法?这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之一,我们用持名念佛的方法,这个诸位要知道。无论什么念头起来,古人讲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觉是什么?要把念头压下去,这就觉了。我们念佛人,无论起什么念头,念头才起,就警觉到我起了念头,第二个念头换过来,换阿弥陀佛,只许有一个阿弥陀佛的念头,不许有其它的杂念,这叫会念佛,这叫会用功。一直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来压,把所有念头都压平了,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没有了,就见性。如果还有这个阿弥陀佛的话,见不了性,为什么?他还是个波动,还是个小波浪。不过这个波浪是很有秩序的,很平静的、很温和的、很有秩序的,它不是乱来的。见性,我们修行就圆满了。随着我们的念头,也就是禅定的功夫,小定见一小部分,大定就见一大部分,究竟圆满的定那你就全见到了。随着定功浅深,你的境界不一样。一定到甚深大定,这个就是佛所证得的,究竟圆满的。我们看惠能大师所说的,这是究竟圆满的。究竟圆满什么时候证得?在《华严经》上初住菩萨就证得,《华严》是圆教,别教是初地菩萨证得。他们所证得的这个境界,就是定功,是相等的,智慧不一样。智能,圆教的智能高,别教智能就要差一些。这两个人相比,功夫一样,慧有浅深不同。所以圆顿根性是非常可贵的,根性也是经历很长时间熏修成就的。

为什么定它的作用殊胜?现代的科学家知道,空间确实存在着有不同的维次。从理论上来说,空间维次是无限的。过去黄念老告诉我,他是学科学的,世界上科学家证实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,这是已经被证实的。没有被证实的,在理论上是没有限量的。这个我们在大乘佛法里面能体会到,为什么?空间维次从哪来的?这个科学家没说出来,我们学佛体会到了,从哪来?妄想分别执着来的。你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就有空间维次,它是制造的,所以妄想分别执着放下,空间维次就没有了。你放下一部分,我对于一切法不执着了,这是放下很小的一部分,不执着了,六道里面的空间维次没有了,六道以外有,你见不到,六道里面没有了。这个在佛法里面讲,小乘阿罗汉、辟支佛所得的定,那是深定。因为在六道里面也有修定的,四禅天就是修定的,你没有定功,你见不到,它有空间维次。你的定功能够突破初禅,你就见到初禅;你能突破二禅,你就见到二禅。四禅天的定功就有四个等级,往上去,无色界天也有四个等级,叫四禅,合起来叫八定。佛讲这叫世间禅定,这是六道里面的,没有办法突破六道。如果再深一点,就突破了,《楞严经》里面讲的第九定,四禅八定是六道里头,第九定就突破了。第九定到哪里去?到四圣法界最下面这一层,声闻法界;这个定功再往上提升一层,就是缘觉法界;再提升一层,菩萨法界;再向上提,行,佛法界。在十法界里面,没出去,出六道,没出十法界。

出十法界,那就是这个地方讲「甚深大定」,这是什么?自性本定,你这个定功达到自性本定。惠能大师讲的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他到这个境界,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。《华严经》初住菩萨脱离十法界,他到哪里去?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他所证得的跟究竟果地上的佛果是完全相同的,只是无始无明的习气还带着一点,还没有断干净。真正断干净了,他就不在实报土,所以实报土也不是真的。实报土从哪里来?还是阿赖耶现的。那个世界跟我们十法界不一样,十法界有变异、有变化,那个世界没有变化。诸位要记住,进入那个法界,身相永远是年轻,无量寿,他不衰老,人没有变化,山河大地也没有变化,树木花草也没有变化,真的是凡夫心目当中所想的长生不老,不生不灭的境界,这是实报土。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、没有了,他又提升一级,生到哪里去?生到常寂光里面去了。这也许就是科学家所谓的,这个宇宙怎么到最后不见了?科学家他们的说法,这个宇宙假使是一百个分子,现在科学家能够理解的、能够观察到的,只有十分之一,百分之十的宇宙,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不见了,不知道到哪里去了?大概就是百分之九十的那个宇宙已经回归常寂光了。常寂光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,不具任何现象,所以无论什么东西都探测不到,只有无始无明习气断了,你才完全明了。常寂光虽然什么都没有,不能说它无,因为常寂光里面有无量的智慧,有无量的德相。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赞叹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那是赞叹常寂光,赞叹当人的自性,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性,我们自己的自性,这是究竟圆满佛的境界。

下面为我们解释,「盖以海印等诸三昧力」,这个海印就是如来所证的,把自己所证的比喻成大海,这个大海是性海,就是自性,自性大海。印,就是我们像水面,水在很平的时候像一面镜子,它能把外面的境相,这个境界相统统照在里面,清清楚楚,这个印就是这个意思。这种三昧力,就是究竟圆满的大定,能够把自性所变现的境界,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,统统照见,清清楚楚、明明了瞭,全照见了。所以「令一切法,炳然齐现,无碍圆融」,不但现前的都照在里面,过去也在里面,未来也在里面,这叫做无碍。所以在那个里面能看到过去,能看到未来,佛家常讲「横遍十方,竖穷三际」,你全见到了,丝毫障碍都没有。

下面一句,这是引经作证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佛说的,「入微尘数诸三昧,一一出生尘等定」。这是我们今天讲的微观世界,用微尘来做数量,这数不清,微尘数的三昧。每一个微尘三昧出生尘等定,微尘数的大定。这什么意思,这句话?像极其微尘,今天量子力学里面讲的小光子,量子群那么小的、那么样微弱的那个定,都不干扰了,他都不动,那何况大的,大风大浪?那么微细的微波都不动,真的是能大师所讲的本不动摇,他本来没有动摇,真正见到真性。你见到有动摇的,是阿赖耶,是妄心。妄心,从极其细微,就是微尘这个波动,到整个大宇宙,都不能够干扰它了。这是深定的作用,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。我们要想修定,在哪里修?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修,在工作里面修,在处事待人接物。怎么个修法?修不执着,小乘定;修不分别,菩萨定;修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是如来定。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三昧,离不开这个原则。掌握到这个原则,你的应用就非常活泼。眼张开了,看外面的境界不为外境所动,你的眼根在色尘上得三昧,你不受它的干扰。你有定功,把这个外面境界相看穿了,境界相的真相是什么?真相就像佛所说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你能在境界相里面,看出来像今天量子学家所说的,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意念累积连续的一种幻觉,它不是真的。每一种现象都可以回归到波动的状态,这就是什么?你在相上见到性了,性相一如,性相不二,相上见到性。耳听音声,耳,这不叫耳识,叫闻性,闻性在音声上得三昧,成就三昧了。你吃东西,舌根在味尘上入定了。入定知不知道?清清楚楚,那是什么?那是智慧。如如不动,那是大定。这妙用!这个不能不知道,要会用功,日常生活当中要用得上,你就会了。

末后第十,「神通解脱」。它这个十条也是有次第的,不能乱的。得定之后才有神通,神通就是妙用,神通解脱。「解脱,即自在之义」。自在当然没有障碍,有障碍你就不自在,自在就没障碍。「谓佛以神通不思议解脱之力,令一切法于一法中建立,显现圆融自在」。这是真的,我们如果说是真能体会,真的不怀疑了,肯定佛说的这句话,那这就是,佛也说了,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,「一经通一切经通」,一法门成就一切法门成就。这里面说的是,我们举例说这个经,一经通,不是佛教经典,所有古圣先贤经典全通了。为什么?在一法里头见性,法法都是自性,没有例外的,那怎么会不通?当然通了。于是你学习的方法就真正得到了,才知道古大德所说的「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」其来有自,他有道理的,他不是随便说的,这不是经验,这是通达自性,性相作用的事实真相,它是这样的。可是你要真正见性,你只有走一条路,你走两条路就太难了,你走三条路就更没指望,走四条路你到十字路口,你愈迷愈深,真正道理在此地。所以只要你见性,你在一法里面,一切法在一法里头建立,一法就是一切法,一法通一切法通,你的心永远是定的。定的境界是什么?没有人问你、向你请教,这个时候你的心是一片空白,什么都没有。那是什么?般若现前,这是般若的体,那就是大定。《般若经》上讲的般若无知,全是定境。有别人来问你,就好像在水里丢了一块小石头,起了小小的波浪,你立刻回答,无所不知,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。

我们凡夫习气很深,染污严重,看到这个世间人都广学多闻,我们也样样都去涉猎、样样都去学习,结果什么?费了很多的时间,费了很多的精力,一样也没通。所学的是知识,这些知识在佛法里面讲叫所知障,你看你除了烦恼障之外,又多了一重障碍,障碍什么?障碍你明心见性。释迦牟尼佛慈悲,当年在世就表演给我们看。他好学,我们世间人都赞叹,聪明好学,这个年轻人。十九岁出去参学,学了十二年,到三十岁那一年,大概在当时宗教界、学术界的高人统统亲近过,都向他们学过,释迦牟尼佛在这个时候真的是广学多闻。他来表演给我们看的,这一条路是错误的,问题解决不了。当时印度宗教界、学术界都崇尚定功,没有不修禅定的,所以四禅八定在那个时候是普遍的现象,不是佛门有的,经典上讲四禅八定是讲那个时代的,一般人普遍都在学。六道是看到了,这个空间维次突破了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,下面到阿鼻地狱,这个障碍突破了。可是还有问题,六道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六道?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东西?这个问题宗教界没人能答复,学术界亦复如是。所以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,他在毕钵罗树下入定,把十二年所学的全部放下。放下什么?放下所知障,豁然大悟。这经上记载,夜睹明星,豁然大悟,这才明心见性,问题解决了,六道从哪里来的知道了,为什么会有六道也知道了。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?世界太大太大了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,「华藏世界品」,宏观世界;「世界成就品」,世界怎么来的。这个就是在此地讲的令一切法炳然齐现,一切法于一法当中建立,这是释迦牟尼佛三十岁成就的。

这个成就得到之后,他就开始教学了,从事于讲经教学的生涯,一直到七十九岁,他七十九岁圆寂的。经典上所谓的「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」,他的教学生活四十九年,没有一天不教,一个人也教,两个人也教。常年讲经,声名在外,慕名来学的那就不计其数。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,这一批是不离开他的,佛到哪里就跟到哪里。生活简单朴实,不麻烦任何一个人。他们没有房舍,晚上住在哪里?住在树下。那个时候原始森林很多,到处都能看到。晚上树下打坐,白天出去托钵,日中一食,过这么简单的生活,悠闲自在。真的是《论语》前面讲的两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」那个朋是什么?学生,来参学的人。每天都有参学的人向他来请教,时间短的,几个小时就走了;时间长的,有的人跟好几个月,有的人跟他一、二年才离开。你想学什么,他都教你;你问他什么,他都知道,没障碍,真的是显现圆融自在了。「经云:于一尘中建立三世一切佛法」。三世是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一切佛法就是对于一切法觉而不迷,对于一切法真正证得大圆满了。这个一段,「玄门无碍十因」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现在我们接着看下面的文,在六十面第三行,「本经《积功累德品》,这是第八品,经文上说「法藏比丘住真实慧,勇猛精进,一向专志庄严妙土」。这一章讲极乐世界的历史,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?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。等于说他在大世界里办一所佛教大学,这个佛教大学是个一条龙的学校,等于说从佛教幼儿园一直到研究所。怎么知道的?因为它有四土,它有凡圣同居土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、下中品、下上品,它有九品,像是小学;方便有余土,好比是中学,好比是大学,声闻、缘觉是中学,菩萨、佛是大学,这是方便有余土,九品里面;再往上去是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,那是研究所。所以它是很完整的一个一条龙的学校,他在那边办学,得到十方诸佛赞叹。学生从哪里来?十方诸佛如来都把他们的弟子,等于说是保送到极乐世界。我们怎么知道的?释迦牟尼佛介绍的。释迦佛要不给我们讲这些事情,不给我们介绍,我们哪里知道有极乐世界?而且真正想到极乐世界去修学,不难。基本的条件就三条,信、愿、行,你真信,真愿意去,真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,就行了,这个条件就行了。生凡圣同居土,那个世界最大的好处,这是古大德常讲的,弥陀净土第一德是什么?寿命长,无量寿。佛无量寿,每一个人都无量寿。在他方世界,像我们在这个世界,寿命很短,没有学成功,寿命到了,来生再得人身继续学至少要耽误二十年,你就想想那个成就多困难。过去生中所学习的,阿赖耶里确实有这些修学的一些数据。但是这一投胎一转世,二十年,受很多染污。因为你有缘,你到时候一定会有善知识来帮助你、来提醒你,你又再重新来学习。学习没到成就,寿命又到了,生生世世这个搞法,几十世都不能成就。如果对净土法门遇到了不相信,不肯接受,那一点办法都没有。遇到这个法门,真正肯相信、肯发愿、肯放下一切法门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真难信,那成就是真容易成就,难信易行,稳当、快速,保证你成就。

这是讲阿弥陀佛建造这个道场、这个学校,你看住真实慧,勇猛精进,这叫自性般若智慧。勇猛精进,他也有老师,老师晓得这个学生,有抱负,有远见,心量很大,自在王如来。他也去参学,参学多少处?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道场,一个不漏。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参学一样,所有宗教学派统统去学过,一个不漏,这是勇猛精进。他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专志庄严,妙土就是西方极乐世界。他取一切诸佛道场的长处,一切诸佛道场有缺陷他统统能舍掉,所以建立一个极其完美的修学环境,不是偶然的。「故知极乐依正清净庄严,皆真实慧之所流现」,这句话重要!极乐世界的正报,从整个世界,正报是阿弥陀佛,其它都是依报。依报是十方仰慕阿弥陀佛的,念佛往生到那个地方去的。从我们往生去的人,我去了,到极乐世界了,我是正报,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依报。这依正的意思一定要很清楚、很明白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主伴圆融」,我是主,阿弥陀佛也是我的伴;你是主,我跟阿弥陀佛也是你的伴。任何人都做主,任何人都是伴,主伴圆融,清净平等觉。

「如《往生论》所谓,三种庄严入一法句,一法句者清净句,清净句者,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。故知妙土庄严即是清净法身,无二无别」《往生论》里面所说三种庄严,这三种庄严,第一个佛庄严,第二个菩萨庄严,第三个国土庄严,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样的,《往生论》是赞叹西方极乐世界的。佛是阿弥陀佛。菩萨,下下品往生的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菩萨,还不是普通菩萨,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个个皆是阿惟越致菩萨,这个不得了!这个法门称为难信之法就在这一句。阿惟越致菩萨是什么人?《华严经》上初住以上,超过十法界,这超过十法界可不简单!在我们这个世间修,你修多少年?论劫数算,怎么一往生就做阿惟越致菩萨?这是很多菩萨不相信的,哪有那么容易?他是真的,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,凡是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。三种庄严入一法句,一法句就是清净句。清净句是什么?真实智慧无为法身。故知妙土庄严即是清净法身,无二无别。证得清净法身,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到极乐世界就都证得清净法身。这种殊胜的利益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没有讲过这个话,只有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跟我们这么说的,讲到西方极乐世界,十方诸佛剎土里没有。

「经中《寿乐无极品》,这第三十二品,有这么一段经文,「一旦开达明彻」,开是心开,了达,我们讲开悟了,通达了,明白了,透彻了,「自然中自然相」,自然是一切现象,一切现象就是自性本然之相,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我们迷了,不知道一切现象就是自性本然之相,这不知道。「自然之有根本,自然光色参回,转变最胜」,一切自然现象之根本,根本就是讲决定是有自性,根本是自性。一切自然现象,我们常讲一切法无自性,无自性之性就是根本,真如自性,它没有自己的自性,它的性是真如自性,真如自性是共有的。像大海里面起很多很多的水泡,每一个水泡没有自性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海水,所有水泡都是依海水显现的,离开海水哪有水泡存在?我们把水泡比作一切万法,海水就是根本。所以一切自然现象决定有根本,这个根本是真性。自然光色参回,第一个自然,这讲众生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这个现象光明色相,叫光色,参回是参入回转。这些话都是现在科学家研究的物质跟精神的现象,所发现的跟经上讲的完全相同。转变最胜就是变化无穷,《还源观》里面跟我们讲的「出生无尽」

「郁单成七宝」,郁单是北洲,我们讲四大洲,东南西北,我们这个地球是南阎浮提洲,这不在我们地球上,这是另外一个星球,北洲。自然出生资生之宝,就是我们生活所必需要的这些东西。这是什么?北俱卢洲。所以佛法,它这一洲没有佛法,在那里生活的人太自在,福报太大,这是佛家常讲「富贵学佛难」,北俱卢洲的人不接受佛法。他们的寿命一千岁,几乎没有短命的。所有一切物质的享受真的是随心所欲,想什么东西,东西都能现前,生活太舒服、太自在了,福报太大了,没佛法。所以咱们韦驮菩萨,你看寺庙里面都讲「三洲感应」,北洲不感应,北洲人不要,所以他护持在三洲,东胜身洲、西牛货洲、南赡部洲,这个三洲感应,北洲没有。北洲福报大!「横揽成万物」,横是讲空间,揽是揽取,一切法都是自然所生的。我们这个世间也有不少东西,但是要人工去种植,它不需要,完全是自然的,到处都是,所以它什么都不缺乏,这叫寿乐无极,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。

「经云一旦开明。其所开明者,当人之自心也。七宝与万物,佛之国土也。由自一心,而现妙土」,这是解释经文里面所说的这一段。一旦开明,我们讲豁然开悟、豁然大悟,就是这个意思。悟,开明是什么?我们自己的心,明心见性。明心见性之后,这个七宝与万物,佛之国土。佛国土怎么现的?自心现的,不是从外头来的,开悟之后你才真正知道,「自性弥陀,唯心净土」。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,从哪里来的?是我们自己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,与我们的关系多么密切。你要是知道这个事实真相,你想往生极乐世界,哪有不生的道理?所以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》里面这两句话,弥陀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弥陀,净土是自性变现的净土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,你真正知道我们跟佛、跟极乐世界的关系,你才晓得。你看有很多稍稍觉悟的人,非常肯定的说,「我的老家在极乐世界」,往生是回家,这么长的时间在外面流浪,吃尽了辛苦,现在想回头了。那么诸位想想,是在外面流浪容易,还是回家容易?回家肯定比流浪容易。这些话都是真实话。「由自一心,而现妙土」,这心现的。「由心回转,以成世界,是故事事无碍,圆明具德」。心这个念头,所以现在科学家也发现,这个意念力量太大了,意念的世界能转变宇宙,十法界依正庄严是由心回转变现出来的。所以你明白这个原理,知道这个缘起,你就晓得,本来是事事无碍,本来是圆明具德,圆是圆满,明是光明,一切德用具足,没有一样缺乏的。

「故经云:开化显示真实之际。真实之际者,真如实相之本际」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事实真相。「故知所显现者,当相即道,即事而真,一一无非真如、实相」,在哪里?就在当前。佛在大乘教里面常说,「心外无法,法外无心」,法是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是心现识变的。明白了、肯定了、了解了,这两句话你就肯定了,你相信了。所显现者,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所显现的。当相即道,即事而真,这个道、这个真就是指自性。古大德开悟了,见性了,性是什么样子?在现相里头,随便指一个相,无不是自性。老师点点头,同意了,就给他印证。即事,事相当中亦如是。古德在老师勘问之下,竖一个手指,老师点头,也开悟了。这是宗门里面的故事,这讲的公案。

我是初学佛的时候,喜欢看这些书,现在很多年没有去再看它了,很多人名字忘掉,朝代也忘掉了。记得有这么回事情,有个小和尚,很顽皮,很聪明。老和尚有一天在问大家,他也举个手指。那个时候出家人身上带着戒刀,老和尚把戒刀拔出来,这一刀砍,把手指砍掉了,他就开悟了。你看竖一个手指开悟了,这个是把他手指砍掉开悟了。他是模仿,学别人,结果老和尚,你看这是没有定法。你怎么帮助人开悟?就是真实智慧,真有这个德能,知道在这个关键的时候,这一个举动,他会开悟。观机,那是大学问,触动,这是一剎那之间开悟。一一无非真如、实相,任何一法,六根所接触的境界,没有一样不是真如,没有一样不是实相,没有一样不是自性。「亦即一一无非自心」,就是自己的真心。

「是故超情离见,圆具十玄也」,这两个字很重要,超情离见,你才会开悟。你要有情执,不能开悟;你还要有见解,不能开悟。你有见解是所知障,你有情执是烦恼障,这两样东西没放下,放得不干净,都没有办法开悟。所以开悟的那个条件就是超情离见,要超越情执,这很难。实在讲的是,这个烦恼障最困难的就是亲情,如何能够把亲情放下。亲情放下是不是无情?不是,这个亲情放下之后有真情。亲情没有放下,那个亲情是假的,叫虚情假意,哪里有真的?情多变,这个我们要知道。真情永恒不变,为什么?自性里面的,它不变的。我们迷失了自性,真情就变成虚情假意,现在大家所执着的就是虚情假意,你不是真的。真情出来的时候,那叫大慈大悲,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那是真的,永恒不变。所以诸佛菩萨,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关爱,超过母亲太多太多了,没法子比。为什么?他是自性的,从自性流出来,永恒不变的,所以是圆具十玄。我们学过这个十玄门,圆满具足,一一法,任何一法,都具足圆满的十玄。这个才把一切法的性相理事因果讲圆满了,任何一法都是圆满的,都没有欠缺的,任何一法都是平等的。你看在这个经里面显示的,一微尘跟法界虚空界平等,何况其余?法界虚空界是今天讲的宏观世界,一微尘是微观世界,微观跟宏观是一不是二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一是微观,一切是宏观,宏观具足十玄,微观也具足十玄。

《华严》之独胜,端在十玄」。在一切经里头,《华严》独胜,它胜在哪里?它讲得圆满,它讲得透彻。其它一切经,佛偏重某一部分,说得很细,但是另外一面就没讲。一体有好多个面,譬如我们举这个杯子盖,你看看,你从这边看,圆的,突出来的;这边人看,圆的,凹下去的;从这边看的,看到边,不一样。这就说明,佛说其它一切经都说某一面,而不是面面俱到,《华严》是面面俱到,它独胜在这个地方。一切经合起来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《华严经》展开就是一切经。《华严经》上有讲某一个部分,讲这一面,可是佛在另外讲的时候,这一面讲得特别清楚,但是它不是完整的,《华严》是完整的。所以称《华严》为独胜,道理在此地。《华严》圆具十玄,《无量寿经》也圆具十玄。我们在这一段,看到祖师大德引用本经的经文,十玄门里头每一门里面,我们这个经文里头都有。所以底下讲,「今本经亦具」《无量寿经》也具足十玄门,所以「足证本经不异《华严》,这部经跟《华严》没有两样。

《华严》末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今本经全显净宗,导引凡圣,同归极乐。故称本经为中本《华严》诚有据也。」有根据的。佛在教学当中,大乘教学当中,经上说过,「菩萨不修普贤行,就不能圆成佛道」;换句话说,菩萨要想成佛,必须得修普贤行。修净土的人是什么人?修净土的人都是修普贤行。你看看我们这个经,这个本子,夏莲老会集的四十八品,第二品,你看那个题目,「德遵普贤」,这就说明了,净土宗一入门就修普贤行。经文上讲得非常清楚,在一百一十四面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,具足无量行愿,安住一切功德法中」,这是净宗学人,第二品头一句,所以夏莲老把这一品的题目定作「德遵普贤」,净土跟普贤菩萨的关系太密切了。普贤菩萨在华藏世界代表的是行门。学佛的同学,我们家里供养佛像,佛像是表法的,不能把它当神看待,那你就看错了,迷信了。佛像是什么?提醒我们自己的,这个功德大了,怕我们忘掉,早晚到佛堂去礼佛,提醒自己。我们这边讲经,后面是华严三圣,当中是毘卢遮那如来,两边就是文殊、普贤菩萨。你看骑着象,骑着大象的,是普贤;骑狮子的,文殊。文殊代表解门,代表智慧;普贤代表实践,就是真干。

普贤菩萨教我们修行的十个纲领,要记住。第一条就是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要有礼貌,要懂得礼敬。对人,从内心里面发的真诚心,对人恭敬。为什么对他恭敬?他本来是佛,这《华严经》上佛说的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。现在,现在他是个胡涂佛,他迷而不觉。他是真佛,你不能说他不是佛,我们只能说,他是胡涂佛,他会明白的。所以我们要用对释迦牟尼佛、对阿弥陀佛那个心一样待人,把所有的人都看成是释迦、是弥陀,我们就学会了,我们礼敬诸佛就做到了。对一切物,像桌椅板凳,桌椅板凳,你不能见到它也九十度鞠躬,那你就完全错了。对它尊敬怎么样?把它放得整整齐齐,擦得干干净净,这是对它的恭敬。所以你要晓得,对一切万物,花草树木,要照顾得很周到;对山川大地,要有恭敬心,为什么?那都是真性,自性变的,那些都是自性。自性在哪里?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千变万化。为什么会千变万化?随着我们念头在变。我们一念善,没有一样不善;我们一念不善,那就没有一样是善,就这么个道理。

西方极乐世界好,没有别的原因,阿弥陀佛教得好,天天讲经,天天教学,所有的人都接受教育。它的最大好处,它是一个新兴的国土,这个地方历史并不久,经上告诉我们,极乐世界从建成到现在才只有十劫,所以时间不长。凡是到那里去的,它都有条件,不符合条件你就去不了。条件是什么?善根、福德、因缘。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,在《弥陀经》上讲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,这就说得很清楚了,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多善根、多福德、多因缘。去的条件,信愿行。你有善根福德因缘,你能信、能愿、能行,你就决定得生,就那么简单。善根是什么?能信、能解,我接触了这个法门,我相信,我能够理解,不怀疑。福德是什么?福德是能行,就是真干。因缘,人的因缘,遇到善友,我们从他那里知道这个法门,遇到经典,遇到有这样修行的场所,这都属于因缘。所以说是你能信、能解、真干、真念佛,有这个好的修学环境,那怎么会不成就?

《华严经》我们学过,善财童子,这是来表法的,给我们做一个一生成佛修行的榜样,他一生成就的,证得究竟圆满。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。在老师会下开悟了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明心见性,大彻大悟。悟后起修,悟了之后,起修是什么?你虽然是悟了,你过去那些烦恼习气知见还在,必须把这个东西统统除掉,你才能证果。这两位菩萨,要是我们用简单的话来说,文殊菩萨教你看破,普贤菩萨教你放下,就这个意思。所以文殊菩萨是慧解、理解,普贤菩萨是真干。他开悟了,开悟之后,老师就是文殊菩萨,叫善财出去参学,这是五十三参,他成就了。五十三参是什么?就是我们现在实际的社会,我们日常生活、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,就这些。五十三代表我们社会上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你统统接触,好人也接触,坏人也接触,什么人你都去接触,那是什么?历事炼心。你在这些人事物里面去锻炼,你能不能关关通过?这是真实智慧。早年方老师给我介绍《华严经》,所以这个智慧是真智慧,是通过检验的,就是社会上各行各业全都接触过,从帝王到贩夫走卒,从品德高尚的,这是大学者,到目不识丁,造作恶业的,全接触。接触,炼什么?炼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就是炼这个。炼这个,成就什么?我们这个经上讲的,成就你的清净平等觉。你不通过实际上这个实验的话,你怎么知道你心清净平等觉?要通过,这个不容易,解悟容易,证悟不容易,关关通过。

他出去参学,第一个是出家人,吉祥云比丘。吉祥云比丘修什么法门?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。你看我们中国人常讲「先入为主」,头一个善知识,文殊菩萨给他介绍的,去参访他。那我们就知道,老师肯定是修这个法门,老师是文殊师利。文殊师利从这个法门上成就的,他得意门生承传老师的大法,肯定不是改变老师的法门。《四十华严》第三十九卷,真的,文殊跟普贤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吉祥云比丘跟他说法,跟他讲开示,讲了二十一种念佛法门。二十一不是数字,二十一代表大圆满,密宗代表大圆满。因为华严宗的表法,它是大乘小乘、显教密教、宗门教下统统都有,所以它圆满,所以方老师认为这是佛经哲学概论。所以这个二十一门,就把八万四千法门、无量法门统统收归到净土法门,全是念佛法门,没有一法不是念佛法门。真的是一即一切、一切即一,我们在《华严》上看到了,这个就是十玄门,不可思议。

到末后一参,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,我们就明白了,一头一尾是净土,当中我们看出门道了。当中这个五十一参,你看他去访问,有礼拜,就是礼敬诸佛,有赞叹、供养,有忏除业障。忏除业障在哪里?听善知识的开示,自己的疑虑消除了,那是业障。对这个善知识的感恩,最后恋德礼辞,那是什么意思?我在这里学,我很感谢你的指导,礼辞是什么?我不学这个法门,还是学念佛法门。什么法门都去参学,统统了解,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感谢人家的教诲,恋德;礼辞,礼拜,辞,不学这个法门。你看还是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一门深入,不碍普遍参学,不碍,不妨碍。成就自己圆满的后得智,就是无所不知,虽无所不知,他心里如如不动,还是一句佛号念到底。所以在第五十三参普贤会上,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,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当然学习不容易,为什么?得开悟了才能学,没开悟不行。没开悟的先学开悟,开悟之后真的要历事炼心,那怎么?真起大用,这就讲是妙用无方。

《华严》末后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今本经全显净宗,导引凡圣,同归极乐。故称本经为中本《华严》诚有据也」。这确实是有经典做根据的,不是随便说的。称本经是中本《华严》,是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说的。彭居士也不是普通人,通宗通教,显密圆融,聪明绝顶。考中了进士,一生没做官,一心学佛,在佛法里有大成就。他有一本着作《华严念佛三昧论》,是他作的。所以他是第一个说出这个话,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「又据《要解》判小本曰: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,一切诸佛之心要,菩萨万行之司南,皆不出于此矣。」这是蕅益大师说的,明朝的末年。蕅益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九代的祖师。他写这本《要解》,就是给《弥陀经》的批注,简单扼要,九天写成的。在这个书里,后面他自己有个很短的跋文,把写的时间都记载下来。近代印光法师对这个《要解》,他的评语是这么说的,「即使古佛再来,替《阿弥陀经》写个批注,也不能超过其上」。印光大师这个赞叹,赞叹到极处,赞叹到顶点。前些年我在新加坡,演培法师,这是老朋友。有一天他问我,他说印光大师对《要解》的赞叹是不是太过分?我给他说,恰到好处,一点都不过分。真的不是假的。华严奥藏,法华秘髓,都在净土里头。一切诸佛的心要,菩萨万行的指南,司南就是指南,一本小本的《阿弥陀经》统统具足,这个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那当然更是具足了。我们想学佛,这一部经够了,这一部经就圆满了。如果怕麻烦,简单一点,学《阿弥陀经》;想多学一点,多了解一点的时候,学《无量寿经》。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准能得念佛三昧,准能开悟。开悟往生,生实报庄严土;得三昧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,都不在同居土。同居土是什么?没开悟,没得三昧,在同居土,这我们一定要知道。

「且极乐不离华藏世界,弥陀即是毘卢遮那」。我在新加坡讲这个经,我记得那个时候我是依李老师的眉注讲的。有人问我极乐世界跟华藏世界的关系,我举了一个比喻,华藏世界就是新加坡,好比是新加坡,极乐世界是乌节路,新加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。真的,是华藏世界的最繁华、最热闹的一条街。弥陀是报身,毘卢遮那是法身,即是,报身佛即是法身佛。「故判本经为圆教,谁曰不宜」。古大德判净宗,《阿弥陀经》《无量寿经》是圆教,跟《华严》一样。「但此判教亦只是平等中之差别相。若是圆人则法法俱圆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则是差别中之平等相。」这个不是在教上讲的,是在我们学习的人。我们学习的人,如果是圆顿根性,那就没话说;要不是圆顿根性,这也是圆教,圆教当中也有差别,是这么个意思。今天我们把这一段讲圆满了,下面这是概要里面第七个段落,「部类差别」。但是重要的、精华的都在这一段中,这一段我们用的时间比较长。今天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