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一五八集)  2010/10/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158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,第一百八十三面第八行,从「二、应供」这里看起。

《大论》曰:佛诸结使除尽,得一切智慧,故应受一切天地众生供养。以是故佛名应供。」这一段是《大智度论》里面所说的。十号有先后次第,虽然有些经论上说的不同,但大致上还是有表法深义在里面。世出世间法不能没有福报,佛法在世间为什么?为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没有福就苦了,所以佛总是先劝人修福。世出世间法里面,谁的福报最大?学佛的同学都知道,天上天下无如佛,没有能跟佛相比的,佛是福慧圆满了,究竟圆满。世法里面,古人有一句话很值得我们玩味的,古圣先贤说「量大福大」。你看量小的,纵然有大福,他享不长,这个一定的道理,你细心观察,你就明白了。佛的心量真的是名符其实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他是自性原原本本的心量。贤首国师在《妄尽还源观》里面告诉我们三种周遍,这是性德,第一个「周遍法界」,第二个「出生无尽」,第三个「含容空有」,这个量就在含容空有,这个福报多大!所以人间天上大富大贵那些人的福报都是在佛门修的。

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,这些菩萨在极乐世界每一天,他们神通广大,即使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都不得了!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我们在四十八愿里面看到,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」。阿惟越致不是普通菩萨,这句话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,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证得三种不退转的菩萨。三种不退转都证得了,这就不是普通人。在《华严经》上我们看到这个阶位,得要把世间六道里面的业因断掉,就是见思烦恼断尽,六道就没有了,超越六道。所以六道不是真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。成阿罗汉,阿罗汉位不退,他这个地位不会往下退转,只有往上升,不会向下退。升各人快慢不一样,那是缘不相同。这在佛陀教育里面第一个学位拿到了,好像大学毕业,学士学位拿到了,阿罗汉是学士学位。再向上提升,尘沙烦恼断了,在四圣法界里面就升级到菩萨的地位。在菩萨地位必须把尘沙烦恼的习气也断了,这个习气断了,他就成佛。诸位要记住,十法界里面的佛,在大乘教里面他不是真佛,他是相似即佛,很像佛,他不是真的。就是说他修的,佛在经教里面所讲的东西他都懂,佛告诉、讲的这些修行方法他都做,做得很像。为什么还不是真的?念头没转过来,他还用的是妄心,佛用真心,就差这一点。妄心是什么?妄心还有起心动念,这叫无明烦恼。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能够训练成功不起心不动念,那就成佛了,那就是真的。所以菩萨是行不退,成佛之后念不退。这三种不退都证得了,这是佛,这是佛法里最高的一个学位,佛陀。绝不是少数人有的,不是这个意思。《华严经》上佛讲得很清楚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,人人都是!佛到底是什么?佛是智慧、福报究竟圆满,这你好懂了。而且什么?永远不退,你的福报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。为什么?性德,自性里头本来就有的。你现在明心见性了,只要不起心不动念就明心见性,也就是无明烦恼破了,这最高的学位,超越十法界。

所以十法界也不是真的,十法界是假的。超越十法界到哪里去?这就像作梦一样一下醒过来,醒过来什么?你本来是佛。那个境界叫实报庄严土,实是真实,真实的果报,不是假的。十法界、六道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实果报,唯有实报土那是真实的。真假在佛法里面的定义,它很简单,假的它会变,它有变化,那就不是真的。譬如六道里面,我们人,人有生老病死,动物都有生老病死,这是假的,无常,植物有生住异灭,世界有成住坏空,这是现在天文学里面看到很普遍的一个现象。星球,在太空当中的星球,它是无常的。虽然它的那些周期,我们人看不到,人的寿命太短。太阳是一个火球,燃烧的是能量,也有烧完的一天,烧完它就没有了。所以星球、星系都有成住坏空,它会有坏的一天,所以它无常,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。凡是无常的,都是假的,都不是真的。真的呢?永恒不变。这个意思很深,我们不能不懂。我们为什么学佛?学佛就是把我们永恒不变的那个身找回来。那个身在哪里?在实报庄严土,你生到实报庄严土之后,实报庄严土寿长,无量寿!他怎么?他不老,实报庄严土里头没有白头发的人,没有长胡须的人,没有。真的,谚语所谓「菩萨菩萨,年年十八」,实报土就真的是年年十八,永远年轻,无量寿,他不变,他也不生病,花草树木永远长青,因为它没有四季的变化,山河大地永远坚固,决定没有什么灾难,灾难这些名词听都听不到,哪有这些事情!这个世界叫一真法界,它是真的,它不是假的。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把假的放弃掉,回归到真实,这个意思在此地。

我们这一生能做到吗?这一桩事情唐朝时候,就是唐朝初年,善导大师说得很好,你说你能不能做到?大师告诉我们,「总在遇缘不同」。缘很难遇到!开经偈里面讲得好,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前清乾隆时代,彭际清居士说了一句话,遇到佛法这个缘分,他说「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」,你碰到了。佛法住在这个世间,现在并没有毁灭,经典摆在我们面前,可是你想想,香港我看不止三百万人,几个人看到?你就知道不容易。香港人能够看到佛经的人有没有三万人?我看没有,三百万人的都市,能够接触到佛法的只有三万人,恐怕都没有。三万人是百分之一,三百万只有三万人,没这么多。所以才知道古人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现在全世界人口,一般估计的是六十五亿人,六十五亿人里头学佛的人有多少?世界宗教组织告诉我们,他们有个估计,全世界信仰佛教的,大概六亿人。六亿人里头,真正接触到正法的,我看百分之一都不到;遇到正法的,能够遇到净土的就更少了,你一层一层淘汰,到后来没几个人,你才晓得什么叫佛法难闻,什么叫稀有因缘,知道之后才晓得我们缘分的珍贵,不容易遇到。

遇到之后要能信、要能理解,光是信它还不行,你得要真懂、真明了。明了之后,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,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,那你就无比的快乐。孔子《论语》里第一句话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真的学到了,学到之后完全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那是何等的快乐。在佛法里面讲,真正契入这个境界,也就是夫子所说的「学而时习之」,大乘佛法学而时习之,法喜充满,你一天到晚欢欢喜喜,常生欢喜心,肯定是这样的。为什么?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,你是个真正有福、有智慧的人,他怎么不欢喜!佛福慧圆满了,这大福德,第一福德的人。所以,修福要在佛门修。我们对佛不能不认识,你要认识不清,你搞迷信,那你就没有修到福,这个很重要。为什么?你拜的是假佛不是真佛,泥塑木雕的那个佛,那个佛没有用处。真佛在哪里?真佛就是你的良心,我们中国人讲良心,佛法讲本性,中国古人也讲本性,本性本善那就是佛。我们要从佛的经教里,把我们自己心里面的那个佛找出来,要让这个佛在我们生活当中当家做主,不要让烦恼当家做主,烦恼当家做主就造罪业了,这个很重要。烦恼,七情五欲、贪瞋痴慢这些东西做主,那个麻烦就大了。所以要真心做主。至少我们真心没有找出来、没发现,我们要依佛陀的教诲,因为他的这些教诲全是真心里头的流露,昨天我们讲得很清楚,真心流露!

佛教初学从十善做起,十善是性德。我们中国老祖宗古时候教人,我常常想,我们的老祖宗都是诸佛如来在中国示现的,不是凡人,他们所讲的跟佛经上大乘讲的一模一样。老祖宗千万年来,我相信,中国历史说五千年,那什么?有文字记载的,文字没有发明之前我们还有老祖宗,往上再去推寻,中国传统文化决定不止一万年。世界这些文明古国,印度的婆罗门我跟他们有往来,他们告诉我,他们的传说至少一万三千年。我们佛教,依中国人的讲法三千年,它比佛教多一万年。我相信我们中国老祖宗这种圣贤教诲往上推,在这个历史向上再推,至少也能推到一万年。这个国家源远流长,非常非常难得!世世代代的承传。祖宗的教诲一定很简单、很扼要,为什么?你不会传错,太复杂,怕你忘记,怕传错、传讹了。所以大圣大贤的东西都非常简单。中国传统文化什么东西?四个科目,五伦、五常、四维、八德,就如此而已。你看看五经、十三经,这四个科目是总纲领,五经、十三经不出它的范围。再看看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《四库全书》,有没有超越这个范围?不超过,这还得了!

五伦,这五样事情也很简单,一句四个字,五句二十个字,怎么传都不会传错。「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」,你说这能传错吗?这么简单,传十万年也不会传错。五常五个字,「仁义礼智信」,绝对不会搞错的,再笨的人他也不会弄错。四维四个字,「礼义廉耻」。八德八个字,「孝悌忠信仁爱和平」。中国千万年来老祖宗就是传这个,这点东西。中国几千年传统的教育教什么?就教这几样东西,所以我们要认识。中国自古以来叫圣贤教育。古人为什么读书?为什么要受教育?受教育决定不是为赚钱、不是为做官,不是的,读书志在圣贤。你能把这个搞懂、搞明白,你才真正会爱国家、爱民族。你不知道,那爱心从哪里生起来的?真搞清楚之后晓得,中国自古以来世世代代的教育是圣贤教育。换句话说,人都是圣贤,中国的政治是圣贤政治。制度无所谓,什么制度都没有关系,制度再不好,人是圣贤,都做出好事,都不会出问题;人不是圣贤,制度再好,照样干坏事。所以古人讲得好,法,法就是制度,法是治之本,治国、平天下的本。人呢?人是根。一棵树木,下面是根,这一根这个叫本,这就是制度,典章制度是本。本依靠什么?依靠根,根是圣贤。所以法要得人,它就起作用,要不得其人,不是圣人,是个坏人的话,法被他利用,他能做很多坏事。所以这就说明,法并不重要,人重要。

怎样把人教好,这是中国五千年教学的理念。这些东西在外国都找不到,你走遍全世界,你了解之后,你才佩服中国。五千年前这个教育的理念就这样的完善,一直到清朝都没有改变,世世代代改朝换代有兴有革,唯有教育的理念永恒不变,教育的方法永恒不变。这什么道理?真理!你一改,问题就出来了,你只要循着规矩好好去做,国家长治久安,人民幸福和谐,这大道理在里头,所以说圣贤之道。中国的官,过去官员,圣贤;你们做生意经商,商人,圣贤的商人;做工,圣贤的工人,他那个根好,缘好。在佛教里面,佛教就是佛菩萨,做官,菩萨在位,经商,菩萨商人,没有一个不是菩萨。菩萨什么?他觉悟了。觉悟的人为别人不为自己,迷惑的人为自己不知道为别人,迷悟不同。

所以供养佛菩萨,福报就很大,但是你要供养的是真正的佛。所有供养当中,释迦牟尼佛讲得很清楚,他做出一个出家教学的典范,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庭出去求学,学了十二年,开悟了,开悟之后,这一年他三十岁,开始教学,七十九岁过世的,教学四十九年,没听说放过一天假,学不厌、教不倦。印度人称佛,我们中国人称圣人,意思相同。佛是觉悟的意思,就是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他都通达、他都明了,圣也是这个意思,圣是明了一切事物的道理、现象,都明了。所以他不是神,他不是仙,他是人。现在这个社会,他不认真去研究,去看一看,随便就说这是宗教、这是迷信。我们能不能怪社会这些人?不能怪,我们应当是依照中国圣贤所说的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我们不能怪人。要怪什么?自己做得不好,我自己没有做佛的好学生,没有把这个真正做出来给大家看,让社会大众产生这样的误会,这是后世的弟子罪过!我们把这么好的老师、这么好的教育,让社会大众看作是宗教、看作是迷信,我们的罪都要堕地狱,这个问题非常严重!明白了、搞清楚了,我们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他是我们最好的榜样。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把经典里头字字句句统统做出来,这才是大圣人。会讲没有用处,要能行。真落实到生活,他怎么不快乐!佛教如果都像现在这个样子,这种迷信,经典束之高阁,搞这些迷信的行为,怎么能传三千年,早就被社会淘汰掉,它能传得下去吗?

我在今年六月访问梵蒂冈,跟天主教的教宗见了面,跟他们这些大主教做了交流,听他们的报告,教廷现在很忧虑,就是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。他们有组织,教廷像个国家一样的,所以教宗称为教皇,枢机主教那都是大臣。我们在一起做交流,我同意他们的忧虑。我也说了,如果宗教不回归到教育,你对社会有什么贡献?祈祷有没有用?有用,但是人不相信。你说这有个灾难,我们祈祷,灾难化解了。人家说什么?根本就没有灾难,你们胡说八道,他不相信。我们佛门这些经忏佛事、法会,乃至于我们提倡三时系念,都是属于祈祷。祈祷是一种形式,治标不治本。不是没有用,管用,现在科学证明,集体意识可以能改变环境,这被科学家证实了。但是它不治本,治本怎么样?要教学。

我们就想一想,当年创教的这些人,基督教创教的摩西、耶稣这些人,他们当年在世的时候教学,不教学哪有那么多人跟着他。穆罕默德教学二十七年,耶稣是被人害死,他只教了三年,被人害死了。在许多宗教里面,现在人家说佛教是宗教,我们就顺着他说吧!释迦牟尼佛教学时间最长,四十九年。我们要注意到,释迦牟尼佛没有建一个寺庙,过的是流浪生活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,是托钵,游牧的生活,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,居无定所。教学不分族群、不分信仰,有教无类,跟孔子的态度一样,只要你向他请教,他一定非常热心教导你,让你很满意的离开,慈悲到极处!好老师。你从他一生行谊上,他是个什么样身分?职业教师,而且是义务的,他不收学费。孔老夫子还收一个束修,还有那么一点意思,佛不要,一分钱都不要。一生没有碰过金钱,做好模范,劝导大家把名闻利养放下,起心动念要关怀苦难的众生,帮助苦难的众生。帮助里面最重要的,帮助众生觉悟,破迷开悟。因为他知道,苦从哪里来的?苦从迷来的,你迷惑,你就有苦,你觉悟,你就有乐,这个与富贵贫贱不相干,佛家只是讲迷悟。所以佛在这一条里面讲,福慧二足尊,我们要跟他学习那就有福报、那就有智能,真的跟他学,决定没有错。你有智慧,无论做哪个行业,都会兴旺,而且都省事,根本不用操心。

所以在现前的社会上,我不希望多,能有二十个真正学佛的人,像你们这些企业家们,能有二十个企业家落实佛陀教育,佛法就会兴旺起来。我在前两年教胡小林先生,我让他做一个试验,你去试试看,他试验成功了。青岛刘总试验也成功了。国内能够有二十个企业家,把中国传统的三个根做试验、做成功了,就能带动全国,就能带动全世界。这是功德,这真正是救世主,救国家、救民族、救世界的大事业,值得去做。所以有这么大福报,就应该要接受别人供养,让别人修福。供养当中,佛说得很好,一切供养当中,法供养为最。那你就晓得,我们供养以什么为主?依教修行是第一,这个叫真供养,其它的都不是重要的。我们依照佛陀的教诲,认真去修行,落实在家庭,家庭美满,落实在身体,健康长寿,落实在事业,事业顺利,这叫真供养。供养不是在佛前面供几枝花、烧几炷香,那个是假的,那是形式,有,可以,没有也可以,无关紧要,最重要的是依教修行。

下面我们看《净影疏》《净影疏》曰:证灭相应,故名为应。又证灭故,合应供养,故云应供」。证是讲他的修行,他讲他学习的境界,灭是什么?灭是烦恼习气都没有了,这从因上讲的,生死这个果报也没有了,这叫相应。这个灭就是讲生死,证灭相应,不生不灭。这什么境界?大家都知道,法身菩萨的境界,圆满证得三种不退。这个境界不在十法界,在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。实际上佛的实报庄严土也是自己的实报庄严土,经典上讲得很多,生佛不二,生是众生,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。这是应这个字的意思,应供。「又证灭故,合应供养」,你契入这个境界,你应该接受供养。为什么?天人、众生想种一点福,你要是不接受,那他福从哪里来?应当要接受,给他种福。念佛的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个修福、修慧的机会是圆满的,他可以分身,这是人的本能,同时能分无量无边身,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佛,你说那个福报修得多大!他一天修的福,我们是亿万年都修不到,到极乐世界去修福容易!每一尊佛给你说一句话就够了,帮你开智慧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,可以说是个个都是福慧圆满,他们在十法界里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众生有感,他就有应,帮助人修福、修慧。这个道理要懂,事实真相要明了。「又《会疏》曰:万行圆成,福慧具足,应受天上人间供养,饶益有情,故号应供」《会疏》是讲得特别清楚、特别明白。你的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一丝毫不善都没有,这叫圆成,圆满成就,福慧具足,在这个时候应该接受天上人间的供养。饶益有情,益是利益,把最丰饶的利益给一切有情众生,这些有情众生主要的就是讲六道,帮助他们。所以名号叫应供。

我们再看下面第三个,这都是如来的德号。前面跟诸位交代过,如来的德号就是自己自性原本的这种德能称号,说如来的全说是自己的。千万不要误会佛有我们没有,那我们就学不到了,那佛说这些岂不是吊胃口吗?不是给我们开玩笑吗?我们把佛全都误会了,一切经典里面所说的统统是说我们个人的,你才真得受用。「等正觉,梵语三藐三菩提」,三藐三菩提是古印度话音译过来的。「具云」,就是把它说得圆满,叫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这是印度话。印度的「阿」翻成中国字是无,「阿为无,耨多罗为上」,中国的意思是上,「三」翻成中国是「正」「藐为等,菩提为觉」,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完全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「无上正等正觉」。这是学佛三个不同的程度,我这样说法大家好懂,那就有三个不同的称号,你学佛的程度达到正觉,名号叫阿罗汉;如果达到正等正觉,正等正觉的名号叫菩萨;如果加上无上,这就是佛。所以这是佛陀教育里面三个阶级,程度不同的三个阶级,名号也不一样。你就晓得,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是佛教育里学位的名称,你统统都可以拿得到,学位的名称。

所以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一点都没错。现在变成这个样子,迷了,迷而不觉,所以变成凡夫。自性里面的智慧迷了之后变成烦恼,自性里面的德能也歪曲变成造业,自性里面的福报变成六道轮回,自性还是起作用,这一迷那个作用全扭曲了,不是它本来的作用。它本来的作用,那你到实报庄严土就看到了。每一种作用里头无量无边,佛为我们介绍,在无量无边作用里拈出一、二个做代表。譬如智慧,佛用「大乘」来做代表,大乘是代表智慧;德能里面佛拈一个「无量寿」,寿命是第一德,无量寿;相好,相好用「庄严」,庄严我们现在人所谓的是真善美慧,没有一丝毫欠缺。在这个经题上,大乘、无量寿、庄严都是讲的果德;因呢?因就是清净、平等、觉。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,平等是正等正觉,清净这是正觉。所以阿罗汉得清净心,菩萨得平等心,佛是大彻大悟,称之为大觉,这得搞清楚。所以你这一明了之后,就晓得它跟宗教风马牛不相关,如果真的像社会一般大众说佛教是宗教,我们学这个干什么?边都不沾它。

我在年轻的时候确实是很顽固,要我学一样东西,我要不搞清楚,我绝对不会学它的。他真的把我说得很服,我才会学它。年轻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接触过基督教,也上教堂,同学,好多同学都信教,跟他们一块去做礼拜,去听牧师讲道。找我去受洗,我说我有些问题,好像那时候我记得我提出七十多个问题问牧师,他都不能解答。我说那我不受洗。他说我是魔鬼。这就是开玩笑!不能叫人心服口服。所以我学佛了,我那时候还在一个政府机关做事情,我们上下同事有三百多人,信基督教的很多,我这一学佛,信基督教的人在一起不谈基督教了,我都不知道,有个同事告诉我,我俗家姓徐,说老徐,你知不知道最近我们这个班上人谈话变了样子?我说变成什么?他说你看从前在一起谈话都谈基督教,现在没人谈了。我说为什么?他说你学佛了,你是个老顽固,你学佛,佛一定有道理,佛没有道理你怎么肯去学他!真的会影响一些人,我们粗心大意,没有觉察到。真有道理,你不把道理搞清楚的话,我们不会接受的。

「菩萨因行」。所以佛法修行,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放下。我的佛法是方东美先生介绍的,我跟他学哲学,他给我讲一部哲学概论,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。我就非常疑惑,我说:佛是宗教、是迷信,而且是多神教,多神教在宗教里属于低级宗教,它怎么会有哲学?方老师笑一笑,他说你年轻,你不懂,他说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我们学哲学要找哲学家,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我被他这个转过来了,才知道我们社会对佛教误会得太深了。我这一位老师很难得,晚年在学校里教哲学,晚年,就是我认识他以后二十多年统统教的是佛经。他开的大单元,在台湾大学,他开的是魏晋佛学、隋唐佛学、大乘佛学,这三个大系列,讲了很多年。台大退休之后到辅仁大学,辅仁是教会,就是天主教办的,教会学校,到博士班里面讲华严哲学。他用佛学这个教材在大学里面开课,我估计至少二十五年,没人做过的。他在学校能开课、能讲,也没有人反对他,我们都感觉得很惊讶。所以方老师的学生个个都是学佛的,在香港最早的唐君毅先生,是方老师早年的学生,他比我早很多,新亚书院的院长。我们看唐君毅的著作,里面讲佛就讲得很多,这受老师的影响。

「旧译为无上正遍知」,这个新译、旧译是以玄奘大师为界限,玄奘大师以前佛经翻译的称为旧译,玄奘大师从他开始叫新译。但是玄奘大师对于旧译的没有说它有错误。实在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,动机很单纯,就是怀疑翻译佛经的人未必翻得那么正确。他怀疑,这就到印度,在印度住了十七年,回来之后,对于古人翻的经典没有一个字的否定,证明翻得好,没错误。他翻有些名词他翻得跟原文更贴切,这是新旧翻译的不同。你看古人翻的是无上正遍知,正等正觉就是正遍知,知是明了,他这里用觉,他这边用知。遍是什么?遍知,没有一样不知,以前是这个翻法,现在称为正觉。《维摩经肇注》,这是僧肇大师的批注,他说「阿耨多罗,秦言无上」。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,鸠摩罗什大师到中国来是在姚秦的时候,姚兴做皇帝,国号称秦,大概在现在甘肃这一带,称秦。所以说秦言无上,中国话翻作无上。「三藐三菩提,秦言正遍知。道莫之大,无上也。」这给我们解释无上,这个道理太大、太深、太广,用无上两个字来称赞它。「其道真正,无法不知,正遍知也」。这是解释无上正遍知的意义。

「又《净影疏》曰:正者理也」。这个正遍知,正是什么?正是道理、是真理,「于理穷照(即彻照于理体),故云遍知」。照能不能用现在研究来说?不行,研究用意识,不是照的意思。照怎么样?照是直觉,你体会到了,没有用意识;要是用意识去研究,那就变成知识,不是智能。所以佛法,佛法叫参学,它不用研究,叫参究。研究跟参究不同的地方在哪里?研究是用脑,用思惟、用思想;参究是不用思想,叫参。所以参,悟得的是智慧,研究所得到的叫知识,知识跟智能不一样,这都是我们要辨别的。所以中国,古时候叫东方,中国跟印度人求学都是以智慧为主,叫照见,不能用心意识,用心意识是研究,不用心意识叫参究,参究是照见,所以这是不一样的。我们走古人的路子,你才能真正入佛境界,用现在人做学问的方法,不行,那是知识,因为他没有离开思惟,没有离开分别执着。见思烦恼是执着,尘沙烦恼是分别,还是用分别心,还是用执着心,换句话说,还是我的心,这就不行,我就是执着、就是分别,这心不清净,你没有法子照见。照见是属于禅定的功夫,这里头没有我。忘我、无我,你才能够得到真的信息,了解事实真相。

第四个德号叫「明行足」,古时候这个行也读作横,明行足,读作行是名词,读横是动词,是行动,是动词。「明有多解」,有很多解释,第一,《大论》曰」《大论》就是《大智度论》「宿命、天眼、漏尽,名为三明」,这是佛学名词。本来是神通,六种神通,可是现在称为三明,神通的能力不断向上提升,提升到圆满就叫明。称三明,这种神通是如来有的,就是佛有的,菩萨没有。菩萨只能说宿命通、天眼通、漏尽通,菩萨、阿罗汉都这个称呼。要称明,宿命明、天眼明、漏尽明,《华严经》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就称明。所以下面加个明,我们晓得,法身菩萨,不是普通的,也就是说他不在十法界,他在一真法界,这就称个明。没有这个明字,只有宿命、天眼、漏尽,这十法界里面的,差别在此地。《会疏》《净影疏》同之」,跟《大论》的说法相同,「均谓明即三明也」,明行足。当然能讲得通,为什么?这个十号是如来的十号,不是菩萨的,所以六通他达到圆满。

「但《净影》又谓:明是证行,证法显了,故名为明。是说较深」。这个说法的意思比前面讲的要深,也就是我刚才讲的,六种神通的这个能力达到究竟圆满,这叫明。「盖《华严》一经唯是信解行证。若于行法显了明证,如是方为明也」。这个解释也是初住以上的境界,不是十信位。十信位我们学过,他的确是十法界,从初信到六信,没离开六道,在六道里面。但是得初信之后,虽然没有离开六道,在六道里面修行,他决定不堕三恶道,所以称他为圣人,这小圣,小小圣,很难得。为什么不堕三恶道?贪瞋痴他控制住,他有,但是他的智能、他的定功能够控制,绝不造杀盗淫妄的罪,他不会造这个。人间、天上七次往返他就超越六道,七次往返,从初信到第七信位,七信位是阿罗汉,超越轮回了,八信是辟支佛,九信是菩萨,十信是佛,这十法界。这个佛是相似即佛,天台大师讲的,智者大师说的。他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,他就是真佛,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起心动念什么?阿赖耶,阿赖耶一放下,叫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叫转识成智。诸位要晓得,佛经给我们讲整个宇宙心现识变。宇宙从哪来的?心现的。十法界从哪里来的?识变的。识就是分别执着,你有分别执着就有十法界、就有六道轮回,分别执着没有了,十法界就没有,一真法界出现了。一真法界用真心不用妄心,所以他是真佛,他不是假佛。《涅槃经十八》曰:明者,名得无量善果。善果者,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」这个是「以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明」。下面说,「今释本经」,现在解释本经里面所讲的,「以《涅槃》之说为妥」。就是《涅槃经十八》前面所讲的,这个讲得很好,本经采取这个说法。

「又行足者,《涅槃经十八》曰:行名脚足。脚足者,名为戒慧。乘戒慧足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故名为明行足也」。这个说法好。无上正等正觉怎么得来的?修戒定慧得来的,所以把戒跟慧比喻做足,你有足你才能走得到,你没有脚的时候你走不到。换句话说,戒定慧三学的功夫圆满,你就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。这句话很重要,佛法修行的秘诀、修行的枢纽就在此地。你学佛不能不持戒,戒是什么?规矩。有学佛学一辈子,不能说他不用功,真干,天天在读诵、研究,怎么样?规矩疏忽了,没有认真去学戒律,所以一辈子不能成就。讲经,会说,也说得天花乱坠,著作,写书写得很多,著作等身,死的时候很痛苦,我们就知道,他还是搞轮回去了,为什么?戒定没有。戒定没有,他讲经,他著书立说,那算不算智慧?不是,那是知识,他读的很多佛经是知识,不是智能。诸位要知道,智慧是从定里头生的,不是说我书念得多就有智慧,不是的,知识很丰富,智能没有,这个要知道。智能管事、管用,知识不行。你有定慧,我刚才讲了,个人的受用,健康长寿,纵然年岁大了,他很不容易衰老,他衰老的现象很慢,那什么?他心有定,它带给你天天喜悦,这智慧。我们中国古人讲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天天快乐的人他不会生病,天天快乐的人不会衰老,他得法喜。知识得不到,知识再丰富,他还是有忧虑,他还是有牵挂,那怎么会一样?中国古人讲「忧能使人老」,人有忧虑老化就很快。所以知识跟智能一定要搞清楚,我们学佛要跟佛走,我们求智能,我们不搞知识。知识有没有不相干,我不学,我智慧开了,我不学也知道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可是知识就不行,你不学你就不知道,智慧不学也知道。

在中国你看看惠能大师,这是唐朝时候的,禅宗的六祖,他不认识字,没念过书,没出家之前他是樵夫,砍柴的。这种行业,年轻人不知道,像我这个年龄就晓得,抗战期间生活也很辛苦,城市里面没有自来水、没有电灯,所以水,那个时候有职业的挑水、卖水的。抗战期间,都市有挑水的,他到河边挑水挑到城里来卖;砍柴,柴火,烧柴火,专门天天有人上山砍柴,砍柴到城里来卖柴。抗战期间还有,现在没有了,这种行业没有了。有了自来水,挑水的人失业了;有了瓦斯、有了电,樵夫失业了。这个是我们小时候见过的。这个生活非常苦,很辛苦,一担柴、一担水卖几个铜板,很辛苦。那几个铜板他去买一点米、买一点菜,一天过日子可以,能过一天,没有多余,天天干,一天不干他一天生活就成问题。惠能大师是樵夫。二十四岁五祖传法给他,顶多他接触到佛法,听人家念《金刚经》应该在二十三岁,因为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,所以二十三岁的时候卖柴,偶然听到有人念《金刚经》,他一听,他就听懂了,他就觉得很有味道,就站在那里不断的听,听了一段,推门进去,里面是个读书人,就问他,你念的是什么?他念的是《金刚经》。他说我听得很有味道,把他听了理解的跟这个读书人分享。这个读书人听到之后非常欢喜,你真正有善根,他说你应该要去看五祖老和尚,《金刚经》是他传的。这么一个缘分。当时那个张居士也是非常难得,他那个工作不干活的话,他家里没法生活,这个张居士拿了十两银子送给他,一些善人帮助他照顾他的母亲,你放心去,叫他一个人到五祖那里参学,到黄梅,现在的湖北。在黄梅住了八个月,一天讲堂没去过,没听一天经,一天禅堂也没去过,他也没去坐一支香。分配的工作,五祖分配的工作,碓房里面去劈柴,因为寺庙大,住的有一千多人,每一天烧的柴火用的这些都得要有人去干活,舂米破柴,那是他的本行,还是让他干这个,干了八个月。

五祖要传法,大家都以为传给神秀,神秀做了一首偈,六祖把这个偈子改掉,最后法传给他,不认识字!法传给他,大家,这是凡夫,不服!你是刚刚来的新人,又不认识字,禅堂、讲堂都没有去过,你怎么可以接受祖师的位置?没有人服,所以都想把衣钵抢回来,甚至于害他。五祖知道,半夜传法,传完之后叫他赶快走,逃避。他在逃难的路上遇到无尽藏比丘尼,无尽藏比丘尼天天念《涅槃经》,她念他在旁边听。她念完之后,他就向无尽藏比丘尼,妳刚才念的经里头什么意思,讲给她听。无尽藏比丘尼非常惊讶,捧着《涅槃经》向他请教。他说我不认识字。她说不认识字你怎么能讲得出来?这个与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。智慧!不需要学,你一看、一听统统明白了,智慧。所以六祖在一生当中,得法的弟子,就是在他手下开悟的,四十三个人,无尽藏比丘尼是其中之一。智慧!不能不知道。智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关系,与你念经念多少也没有关系。佛教学生,历代祖师教学生,都不主张学很多经论,这个道理你要懂,只教人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。为什么?一门你心是定的。你真的要是一门,就学一部经,永远不改变,一般大概三年到五年,你心定了,叫得三昧了,七年、八年就开悟,不能大彻大悟也有个大悟。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教学方法,佛家这样教学,到以后什么?儒也用这个方法,道也用这个方法。这个方法真好!让你整个情绪、心情都定下来,你绝对不会有心浮气躁。所以这些方法就是戒律,规矩,你守传统这个规矩,运用这一套方法,你就能得定,你就能开悟。同时涉猎许多就糟糕,把头脑搞乱掉了。现在学校这个排课程害死人,人人都有很好的天份,一上学就完蛋了。头一堂念语文,第二堂念数学,语文还没有吸收进去又换了题目,一天要换好几个,所以他头脑是乱的,他不清净。

我在二00七年,英国剑桥大学汉学家,他在那边是主持汉学系的,这个老教授知道我们在汤池办班教学,做得很成功,他亲自到汤池去考察,在那里住了四天。回国的时候从香港经过,在香港住了几天,我不知道,他来找我两次,我们一次谈三个小时,两次谈六个小时。他很好意,邀请我到伦敦去办一个大乘佛学,书院,这个书院就是属于剑桥大学的。我很感谢他,我说难得承蒙你瞧得起。剑桥在全世界排名第三,英国的学制,大学都是很多书院聚集的,我估计他们差不多都超过五十个书院,这样的学校。我说可是我不能去。他说为什么?我说我的这一套东西,教学这一套东西,在你们学校制度那个框架之下我无能为力。他说:那你有什么方法?我说:我没有方法,我们老祖宗有方法。他很高兴,老祖宗什么方法?我说《三字经》念过没有?《三字经》他会背,《四书》他会背,很厉害!外国人。我说《三字经》前面八句话,是我们中国老祖宗千万年传下来的教学最高指导原则。他一听都呆了。我说你搞了这么多年,你没有发现。我就跟他解释,凡是搞教育,首先第一个理念,你要肯定人性本善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?回归到本善,教育就成功了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。没有教育,那就「性相近,习相远」,他的习性,习性不善,本性是善的,他的习性跟本性距离愈拉愈远,没有教,肯定是这种心行。所以一定要办教育,要重视教育。教育这个理念的兴起,从这儿来的,「茍不教,性乃迁」,从这儿教学这个念头起来了。怎么教法?「教之道,贵以专」。我说你懂不懂这个意思?专是什么?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我说我如果在那边开班教学,我用这套方法,这套方法能出人才。我招收的学生,一个学生只学一样东西,不能学两样东西。学多久?十年,十载寒窗,一举成名。

十年就学一样东西,他感觉得很不可思议。我说譬如《论语》,学《论语》,十年就学这一部书。《论语》他会背,二十篇。他说怎么学法?我说我教的人,我不会讲给他听,我指定一些参考资料让学生去研究,上课的时候学生讲给我听,我教你学,我不是讲学,我是教你学,你讲给我听。一个小时的课,你讲五十分钟,最后我十分钟讲评。所以教的人很轻松,学的人很辛苦。他说那这样一遍一个学期就学完了。我说是的。那第二个学期呢?第二个学期从头再来第二遍。如果密集一点,大概四个月可以学一遍,一年可以学三遍,十年学三十遍,他就变成全世界《论语》专家,他就变成孔子了。我说这个道理给他听,他明白了,我说你回去跟你学校商量商量,我这个办法同不同意。我说不能学那么多拉杂东西,把头脑都变成浆糊。中国老祖宗这一套教学的方法只有佛懂得,佛经上它是这么教的,它也是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,跟我们老祖宗是一个,真是完全相同。我说你好好去想一想,一部经通了所有经全通了,惠能就是个例子,说惠能他知道。所以智能跟知识是两码事情。

我在伦敦大学、剑桥大学都跟他们讲过课,跟汉学系的学生、跟他们的教授在一起分享,我很佩服他们,他们说的一口北京话,不需要用翻译,而且能读文言文,说老实话,我们中国很多学生都不能跟他相比。我说你们用佛教的经典、道教的经典、儒家的经典写博士论文,你们可以拿到学位,你们将来也可以做名教授,也可以做欧洲汉学家,可是我说你肯定不能像我这么样的快乐,像我这么样的欢喜。他们都呆了!我说你知道为什么吗?我跟你们学的不一样。怎么不一样?你看你们学的,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对不对?我写在黑板上,儒学、道学、佛学,写在黑板上,对不对?对。我跟你们学的是相反的,怎么相反?我从这边念,你看学佛、学儒、学道,这就不一样!学儒要学得跟孔子一样,学道要学得跟老庄一样,学佛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那不相同。所以从这边,学佛、学儒、学道,是学智慧;从这一边,佛学、道学、儒学,那是知识。所以你们搞的是知识,我搞的是智慧,不一样就在此地。同样这两个字,你看从这边念跟从这边念味道就不相同。我跟他们上课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,可是对他们很多观念上有一些改变。

所以我就说,知识不能解决问题,纵然解决问题,后头一大堆后遗症,智慧能解决问题,没有后遗症,这是我参加十几次国际和平会议得来的。参加会议都是专家学者,那都是高级知识分子,如何化解世界上冲突,如何恢复社会安定和平,束手无策。所以汤恩比才说,汤恩比英国人,一提起来他们都知道,「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,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」。我问他们,你们相信吗?你们都是汉学家,都是研究汉学,汉学真的能够像汤恩比所说的能解决问题吗?我提出这个问题,同学,连他们教授,都看着我笑,不回答我。然后我又提出,汤恩比说错了吗?他们也不说话。到最后我说,我说我的看法,我说汤恩比说得没错,可能是我们很多人把汤恩比这句话解读错误,误解了。为什么?讲到儒,孔孟学说,你们立刻会联想到四书五经、十三经。对!真的是这样的。讲到佛,一定会想到《华严经》《般若经》《法华经》,想这些,这些东西你们都研究过了,能不能帮助这世界化解冲突?真的没有人敢说。

我怎么说汤恩比说的话没说错?我说汤恩比说这个话,你们听了之后就想到这些大经大论。大经大论是什么?像植物一样,花果,你看到花果。花果从哪里来的?从根生的,这个花果要没有根的话它是死的。根是什么?儒家的根,《弟子规》,道家的根,《太上感应篇》,佛家的根,《十善业道经》,你们没有想到这个。这个根是普世教育,真正一推行冲突就化解了,安定和平就出现了,然后四书五经、十三经,慢慢提升,开花结果。你们都没有想到扎根教育,儒释道这样辉煌的成就从哪里来的?从戒来的,这三样东西,三个根都是属于戒。你不从这儿下手,你所研究的东西全是知识,你如果从戒定慧这样提升上来,那全是智慧,不一样!所以我劝这些学生要认真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,你们将来成就,你学儒,成圣、成贤;学道,成神、成仙;学佛,成菩萨、成佛,真有成就。你要不是从戒定慧这条路子去走,像你们现在这种方法,你们充其量不过人家称你一个佛学家而已、汉学家而已。所以你们能言善道,著作等身,你们一生不会快乐,依旧生活在烦恼痛苦的世间。我都把他们说笑起来,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。所以中国古圣先贤那一套没有落伍,你们要认为它是落伍、落后,那你们就可上了大当。它们是真理,永恒不变,为什么?智慧。知识是常常变更的,会变的,智慧不会变的。中国儒释道三家是智能,它不是知识,三家都要从戒定慧下手,都讲求的悟性,讲求开悟。所以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。

所以《涅槃经》上讲得好,乘戒慧足,你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。《净影疏》意思相同,里面龙树菩萨说,「戒空慧等」,这是行,「名之为行。此二(指戒与空慧)圆具」,圆满具足,「故名为足」《会疏》稍异」《会疏》说,「行足者,谓身口意业,真正清洁。于自愿力一切之行,善修满足,故号明行足」。虽然跟前面这些批注稍微不一样,但是他说得很有道理,浅显,咱们好懂。行足,走路的脚,是什么?身口意业,真正清洁,这个清洁就是清净的意思,一尘不染。《无量寿经》就讲这个。经上一般都讲身口意,《无量寿经》的顺序它不是这么排,它先讲口业,口身意,在第八品里面。教导我们修行最高的一个原则,善护三业,头一个是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提出一个例子,善护口业,不要说别人过失,人家再严重的过失,不但不说,也不要放在心上。尤其我们现在这个时代,要学厚道,要学仁慈,要学忠恕。为什么原谅别人的过失?他没有受过传统教育,他根本不懂。他不懂,犯的过失你不能怪他。

现在是普遍都没有受过这个教育,不但他没有受过,就像佛在这个经上讲的,讲得太好了,专门对那些犯过的人,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他?佛在经上说,「先人不善」,先人什么?我们的父母、祖父母,他不知道,「不识道德」,他没有学过传统文化,不懂得道德,所以「无有语者」,没有人跟他讲,那他做什么样的坏事你都不能怪他,「殊无怪也」。这个态度正确,这是个心地真正厚道、仁慈之人。你得要教他。我们中国传统文化,从满清亡国之后,传统文化还有影响,大概到民国二十年,传统文化影响了二十年,二十年之后就渐渐丢失,八年抗战就打光了,家也没有了。家,中国传统的家是大家庭,抗战胜利之后再没有看到有大家庭了。那个家重要,中国几千年社会上长治久安,靠什么力量?靠家。所以家齐而后国治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现在没有家了。中国的家是大家庭,在家族所以有天伦之乐。你看你的家庭,往上看有父母、有祖父母、有曾祖父母、有高祖父母,往上,九族!一个家庭里头,你看从自己身上去看,往上面,自己,五代,往下看,也是五代,你看你有儿女、你有孙子、你有重孙、你有玄孙,九代同堂。一个家庭人口一般差不多都是三百人左右,它是社会组织,如果家没有规矩,那不就乱掉了吗?所以私塾是什么?私塾是家学,家庭子弟学校。所以有家道、有家规,规就是规矩,就是家训这一类的;有家学,就是私塾,家学;有家业,家里面经营的事业,这是一个大家庭。小孩从小出生就要教导他,你的一生为什么?为家,荣宗耀祖,光大门楣,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,他没有迷失方向。所以家治好了,国就太平了。

所以从前古时候那个社会,社会上各行各业一般人最羡慕的是什么人?做官。为什么羡慕?做官你想地位很高,待遇很好,清闲,没事干,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,所以官没事情干,一个月有一、二件案子就很多了。这是什么?家把人教好了。受的是什么教育?圣贤教育。所以小孩从小到大都是圣贤人,家庭和睦,家庭团结。你们看过《红楼梦》《红楼梦》就是以前标准的家庭,这是一家人。每个人自己做事业赚的钱都要归公,不能够私有,你自己用钱的时候,像发工资一样,由公家一分一分来分给你。所以它经济是公开的,不是私有的。所以它什么都顾到,小孩,父母纵然没有能力工作,家族来养,老了之后,你的儿女没有能力养,这一族,家庭来养。所以中国老人不怕,老人最欢喜,老的时候享福,天伦之乐,这是中国古社会。所以我们非常羡慕中国家的精神。家要不恢复,中国要走向太平盛世不可能。血缘的这个家是不可能再恢复。所以我这么多年来天天想着,想着什么?耳朵里常常听到「企业家、企业家」,忽然想到,企业如果能把中国家的精神继承下来,在中国至少又有一千年盛世。企业要把中国家的家道、家规、家学、家业继承下来。我教给胡小林,我让他头一个做实验,你去做。现在做得不错。但是继续还要有,有什么?要有子弟学校,要有赡养院。赡养院,所有员工的老人都在一块,把所有员工看作是自己的亲兄弟、亲姐妹,他们的老人就是自己的叔叔、伯父,要这样去看,他们的小孩都是我们的子侄,所以要办子弟学校。这里头教伦理、教文化,把中国传统的东西统统复兴起来,你头一个带头,然后希望能够中国有二十个企业家都能够那样推动,会影响全中国,会影响全世界,这是了不起的功德!

真正这样做,什么二0一二的灾难,自然就化解,就没有了。我们真要发心,不但是救国家、救民族、救世界,也拯救了地球。为什么能拯救地球?这个道理太深,我们在此地不讲了。实际上我们在《还源观》上讲得很清楚,在《华严经》上也讲得很多,它真有道理!不是随便说的。我们起心动念山河大地知道,我们的念力,那个念力不可思议。尤其是你有定功,你有智慧,那个念力、能力太大了,甚至于大到可以能够改变星球在太空当中运行的轨道,它轨道已经偏差的时候能把它扶正,有这样的能力。佛经上讲的这些东西,这都属于科学,高等科学。现在量子力学家也证明了,有这个可能,他们相信。所以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