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三0四集)  2011/2/26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02-039-0304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三百五十六面,第七行看起,七行当中。

我们从「发应者」,从这里看起,「相感而自然开发也」《会疏》曰:菩萨于多劫积布施持戒功,故自感宝藏涌出应其德。」佛在经典上说的这些话,决定是真实的,这点我们要有信心。由此可知,佛常说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心想是感,一切法自然开发这是应,清净心感清净土的果报,诸佛如来的报土是这么来的。染污的心所感的是秽土,六道众生居住的环境,相感而自然开发,究其原因,无不是自作自受。这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那就得恭喜你,为什么?你得大自在了。所谓大自在,一切境缘无不随心所欲,这叫得大自在。佛菩萨常说「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」,一个得大自在的人,跟这两句话相对应,就显出大自在的果德。大自在的果德是本有的,换句话说,你本来是大自在。今天搞出这样悲惨的局面,是我们的心态产生错误,我们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错了,于一切法想错了。不要说外面,说我们自身,身内许多在生活上的问题、工作上的问题,待人接物,全都想错了、做错了,自然开发的环境也就出现特别的恶劣,必须在这里面受苦受难。就如同什么?做恶梦一样,梦是假的,自己不知道是假的,在梦中受尽痛苦,醒过来才知道是假的。我们在六道、在三途,现在人间的生活环境,我们比照经典核对ㄧ下,现前人过的生活好像跟三途没什么差别,这个原因,我们冷静去观察、思惟,不难得到。

我们想改正我们生活的享受,从哪里改起?端正心念。而端正心念,诸佛如来、法身大士在经典里头,苦口婆心告诉我们ㄧ个,最真实、最有效果、最快速、最容易的念佛法门。我们有缘接触到,但是烦恼习气放不下,不会念。这句「南无阿弥陀佛」很容易,但是不会念,所以念了几十年,没效果,于是信心就失掉,对于佛所说的话产生怀疑。这个疑,是根本烦恼里面的贪瞋痴慢疑,不是对其他的怀疑,对圣教怀疑了,对佛菩萨怀疑了,对自己怀疑了。怎么办?只有继续搞轮回,还得要吃苦头,什么时候苦头吃尽了,你不想再吃苦头,这个时候你回头,回头是岸。只要能回头,佛菩萨就会帮助你,佛氏门中不舍ㄧ人,这是真的。我们起心动念、一举一动,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知道的,可以说清清楚楚、了了分明,他们慈悲等着我们回头。我们不知道感恩,不了解事实真相,对不起佛菩萨。所以《会疏》这两句话,我们在今时今世感慨特别的深。今天地球的灾难这么多,历史上从来没有看见过,灾难是果报,果必有因,我们要认真去思惟、去观察,业因果报丝毫不爽。我们才会真的断恶修善、积功累德、端正心念,这才能自救,自救而后才能救人,才能拯救地球。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。看下一段,这也是属于感果:

【或为长者。居士。豪姓尊贵。或为剎利国王。转轮圣帝。或为六欲天主。乃至梵王。】

这一段,「长者,乃印度古时对年长并具德财者之通称。《法华玄赞》云:心平性直,语实行敦,齿(年)迈财盈,名为长者」。这是古印度对于长者,他必须要具备的德行;不具备这些德行,不能称为长者。把德行摆在第一,心平性直,性直,我们中国人讲的真诚、平等,平等心待人,真诚心待人;说话不妄语,语实是讲话真实;行敦,行是身行,敦是敦睦,就是今天讲的和谐,待人接物和谐。齿迈是年岁高,至少也有四十、五十,有这样的年龄,还拥有财富,具足这些条件则称为长者。

「居士者,在家修佛者之通称。《法华玄赞十》曰:守道自恬。」这些是学道的人,决定是遵守戒律,淡然、安然,生活平淡,孔子说的不亦悦乎,佛法说的法喜充满。为什么?「寡欲」,没有过分的欲望,生活所需适可而止,古人所讲的知足常乐,这些人决定没有分外多求,没有。「蕴德」,蕴藏的是道德;换句话说,他心里头有德行。佛法的德行,是十善、三皈、戒律、六和、六度、普贤十愿这是德,菩萨心里面只有这些东西,除这些东西之外他没有。而且这些德行就像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ㄧ即是多,多即是ㄧ,一多不二」,一个德目具足,一切德目全足了。譬如他有十善,肯定具足三皈五戒、六度万行,为什么?我们看《菩萨戒经》,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从哪里来的?十善开发出来的。不是有为的开发,是自然的开发,心里真正有十善,表现出来自然有八万四千细行。凡夫看不出来,粗心大意,佛菩萨看出来了,这属于自然开发。这是居士在家学佛的。

「又《会疏》曰:姓贵位高,大富年耆,是名长者」,意思都差不多,姓贵他是贵族,地位很高,做的官很大,大富是他拥有财富,年岁也大了,这称为长者,「多积财宝,深归佛乘,居家丰盈,名居士。」第一句多积财宝不是世间财宝,是功德法财,这个财宝是什么?是智慧德相,是自性本具的,人只要修德,自性的财宝自然发露。这些财宝,财宝的本意就是能解决一切苦难,功德财宝那就不可思议了。前几年我们看到「山西小院」的报告,看到这一套光盘,四十多位得癌症的病患,医院宣布无法治疗,告诉这些人寿命大概只有三个月。这些人等于是听到宣布死刑,只有三个月的寿命,没有任何指望。他们遇到佛法,遇到净土,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,念三个月病好了,再到医院检查没有了,医院都感到非常惊讶。这个信息流通到全国。我接到这些光盘,我看了好几遍,很受感动。这些人依照佛法来讲,他们为我们作证转,三转法轮最后是拿出证明来给你看,证明《遗教经》上所说「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」。他们三个月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,阿弥陀佛就来把他的病全治好了,他自己还不知道。在我们这部经上,黄念老引用《净影疏》里ㄧ句话,「止心一处」,在三百五十ㄧ面倒数第二行后面,跟《遗教经》上一样,「无事不办」。这是什么力量?给诸位说,这是你自性不思议的功德力量,不是外来的。藉念佛的方法,我把心止在阿弥陀佛上,就相感自性功德自然开发,问题解决了。有方法,有感应!有人给我说:别人有感应,我不行。你是不行,不行的原因在哪里?你不相信,你对这个问题有怀疑,行之又不力,念佛的时候夹杂着妄念,把你念佛的功夫全破坏了,你的感应不能现前,原因在此地。

自性功德是圆满的,自性智慧德能是圆满的。大经上我们常常念到「法外无心,心外无法」,换句话说,心要是能集中在一处,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是圆满解决。身上这点小毛病,这算什么?生死大事都能解决,能往生极乐世界。生极乐世界实报土,做得到做不到?做得到。为什么?你本来是实报土的菩萨,回到实报土是正常的事情,哪有做不到的!只要我们能够在一切万物不再起心动念,就成了。不起心、不动念,现出来的境界是实报土;起心动念、分别执着,现出来的境界是十法界。心地清净现净土,四圣法界;心地染污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,现出来的境界是六道。要知道,六道、十法界跟如来的实报土本来都没有,所以佛才说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」,这些境界全是梦幻泡影。ㄧ个觉悟的人、明白的人,对这些境界不再起心动念,不再分别执着,这是正确的,这才是符合事实真相。所以多积财宝意思是深入经藏,ㄧ门深入、长时熏修,这叫多积财宝。下面这句是「深归佛乘」,佛法里面ㄧ佛乘,这是最究竟的,不是三乘、二乘、大乘,而是一佛乘。「居家丰盈」,这一句才是讲物质生活,也相当的丰富,为什么?这是感应,因为他有道德。ㄧ个有德行的人,尤其是学佛的,ㄧ定是欢喜布施、持戒、忍辱,持戒、忍辱是真正的德行。布施,财布施得财富,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所以说在家居士居家丰盈,他行三种布施得三种殊胜的果报。

「豪姓,指名门」,世世代代这一家都有贤人出生,都有大富长者出现,名门,「望族、大姓、贵家(如乡里之贵者,称乡豪)」,这个豪就是豪姓,豪门贵族。「尊贵,指高官显吏」「剎利,梵语」,王族。「印度四姓之第二」,四姓第一个是婆罗门,婆罗门是宗教家。宗教在古代确实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,这些人是大哲学家,还兼具大科学家,第二才是王族,尤其知道古印度人重视人的道德,学问的修养,他把这个摆在第一位,帝王摆在第二位,对德行学问的尊重。「剎利,梵语,印度四姓之第二,具云剎帝利」,中国人喜欢简略称剎利。「据《西域记》义为王种」,意思是皇族。「即今所谓王家贵族。又《智度论三十二》曰:剎利者,王及大臣也」,国王大臣。《智度论》《西域记》,这两部书里面意思稍稍有点差别。「或古印度大臣多是贵族欤」,这可能,非常非常可能。「国王者,ㄧ国之主」,这是人间的。

下面,「转轮圣帝,或称转轮王」,简单的称「转王,身具三十二相,即位时从天感得轮宝。轮有金银铜铁四种,依其次第,统领四三二一之大洲」。这是佛经上说的,这也是人间的福报到最高就是转轮圣王,人间没有比他更高的。比他更高的是天王,显然跟我们是一个不同空间维次。转轮圣帝,一般也称为转轮王,身具三十二相,这是世间贵相,他统统具足三十二相。即位时,轮王即位的时候自自然然从天感得轮宝。这个意思是说轮宝不是他自己造的,是上天赐给他的,天人所造的。这个宝是圆形的,所以称它作轮,它是飞行的工具。我们在这许多年常常听说有飞碟,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些飞行物,形状像个碟一样,称它为飞碟。凡是乘这些交通工具,被我们所看到的,都是属于人道;天道有神足通,不需要交通工具,他来去自由;鬼道里面也有神通,他也不需要这些工具。这些工具只有人道需要,譬如我们人道,现在想做太空旅游,还有人建议这地球上灾难太多,移民到金星上去,到其它星球上去,那要交通工具。太空飞行这个交通工具,设计最理想的是圆形的。如果这些飞碟真的是外层空间人到地球来探险的,说明他们的科技超过我们,我们还做不出来,他已经做出来了,他们已经有能力到地球上来去自由,在科技上我们比不上他。

轮宝是他的工具,他的交通工具,同时也是他的武装,像我们现在战斗机一样,是他们的武装。轮有四种,金轮、银轮、铜轮、铁轮四种,我们相信它的速度不一样,它的威力不相同,它的速度、威力能达到的地方,就是它所统辖的地区。金轮王统领四天下,叫一四天下,一个单位世界。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,佛经上讲的一四天下,一个单位世界是ㄧ个银河系,他必须有这个工具、有这种威力,他才能统治银河系。换句话说,他能在一天的时间,二、三天的时间,银河系上任何一个星球他能够达到,他才能管得了;他到不了这个地方,他就管不了这个地方。他有这么大的能力。佛经上讲的四大洲,东南西北四个大的地区,这是星系,轮王一定有居住的地方,也就是说他的首都所在地。我们地球,佛告诉我们这属于南瞻部洲,这一个洲有一个轮王,铁轮王管一洲,铜轮王管两洲,银轮王管三洲,金轮王管四洲,就是管整个银河系,好像行政组织,它有级别的。南洲我们相信有很多星系,轮王不会在我们地球上。飞碟真有,我见过,好像我还没有学佛,六十年前,我学佛到今年六十年,没有学佛之前在台北看到的。下午四、五点钟的时候,黄昏,看到空中有放绿色的光,不动,停在那个地方,看了很久,以后我周边的人统统都出来看。看了大概有六、七分钟,它开始移动,这一移动的时候,先很慢很慢,然后速度愈加愈快就不见了。第二天报纸上登了不明飞行物,很多人看见,在台北上空,这是我亲眼看过这么一次,决定不是假的。速度加得太快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办法,注意力不能集中了,突然就不见。很多地方有这种报导,我相信这不是假的,绝对不是眼睛看花。为什么?不是我一个人看见,我们好多朋友一起看见。

《会疏》曰:转轮王者,四洲之主。由轮旋转,威伏一切故。」这是《会疏》里批注,可见得佛菩萨的智慧、神通、道力,我们无法想象。轮王,以及四洲这一个单位世界,现在我们称它作银河系,他们清清楚楚、明明了瞭。科学家知道的还有限,真的是有限,不要说对整个宇宙,就是对银河系知道有多少?现在靠着卫星探测,比从前进步太多了,用无线电传播太空当中的信息,用照相机去拍照传过来的画面,没有亲自去看过。亲自去看过,我们六根的能力有限,我们的智能、知识有限,你对它能有多少的理解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明心见性,又何况他们随意任何时候都能够将意志集中,就是能够做到一心不乱。他这个注意力一集中就一心不乱,再深密的境界他都能看清楚。佛说这些能力我们每个人都有,记住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佛说的,这是我们的本能。非常可惜,我们今天有严重的烦恼习气,把我们的本能障碍住了。它没有能力把我们的本能消灭,但是它有能力造成障碍,让我们暂时失去作用,这是烦恼习气。烦恼习气里头最严重的,我们都知道贪瞋痴三毒很厉害,殊不知贪瞋痴对凡夫影响最大。后面傲慢对天人影响最大,怀疑甚至于连菩萨都受到影响。最严重的不是怀疑别人,是怀疑自己,这个人没有信心,佛菩萨在旁边干著急,想帮你帮不上。你不相信你自己,能不能往生?不能往生。

往生,第一个相信自己,这是蕅益大师在《弥陀经要解》上说的,他讲信讲六个,第一个是信自己;第二个是信他,他是阿弥陀佛、是释迦如来,不相信自己信他,不能往生。信事、信理、信因、信果,讲六个信。深入净土,净土里面信讲什么?中峰禅师说得好,自心就是阿弥陀佛,「阿弥陀佛即是我心,我心即是阿弥陀佛」。你没有这样的信心,你怎么能往生?你怎么能见佛?如果你有这样的信心,我们就深深相信阿弥陀佛加持你,你这一生勤修,决定不遭魔难,决定不招病苦。为什么?制心一处,心里没有病,身怎么会有病!身是物质现象,是随着你念头转的,念头有病,你这个身体就不能不生病。所以佛在经上常常比喻,佛是大医王,菩萨号药师菩萨、药王菩萨,佛号药师佛。药师佛是谁?阿弥陀佛;药王菩萨是谁?观音、势至之流。哪个佛不是!哪个菩萨不是!回归自性就是你自己。问题在哪里?问题在你不相信,你不承认,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。所以佛法愈深入,自信心就愈强,愿心就愈坚定,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体验。信心一年强过一年,愿心一年胜于一年,才真正生欢喜心,才真正跟这个世间、跟一切万事万物不再沾染了。虽不沾染,不即不离,这叫菩萨道,不即不染,不离也帮助他,他帮助我,我帮助他,他帮助我提升境界。没有外面的顺逆环境、善恶之缘,我们怎么提升?不染就提升,染就堕落;不染会感恩,染会结怨,妙就妙在此地。染污的心就变成冤亲债主,不沾染那就是佛菩萨。

下面说「六欲天主,乃欲界六天之王」,欲界这个欲是什么?财色名食睡。世间人贪,这些天人也没放下,六层天一层比一层淡薄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说出淡薄这个形象,对财色名食睡,四王天、忉利天跟人间没有差别,男女之欲没有差别。夜摩天就有差别,男女在一起淫欲是拥抱,比我们下面就淡多了。欲界天人福报比我们大,生到天上是化生,不是胎生,所以他没有胎狱之苦。兜率天人男女交会是握手,比拥抱就淡;再往上去化乐天人,男女见面是笑;最上面这一层欲界他化自在天,是微微的笑笑,点点头。愈往上去,到色界天没有了,对于财色名食睡的念头没有了。这个没有,诸位要晓得,是禅定成就了,初禅禅定成就,定功把它伏住,根没断。只是就佛经上讲的「制心一处」,他把这心放在一个地方,那一个地方就是禅定,就是定。这个五欲念头都不起了,何况有行为!念头都没有了,这是功夫。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这些事,可以在我们身上日常生活当中去体验,我们对于财色名食睡,一般人是拥有无有厌足,愈多愈好,多多益善。功夫好一点的人就知足,在现前的社会我能拥有一千万够了。功夫更高一点的,我只要有一百万就够了,你看他的欲望不就降低了!再低一点,我有十万块钱就够花,生活就无忧无虑,这是欲望降低,自己能控制得住了。财色名食睡全能控制,这样的人具足修行的基本条件,他修行能有成就。

真正修行人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,全放下了,日中一食、树下一宿、三衣一钵。在那个社会、那样的国家,大家尊重修行人,都愿意供养修行人,没问题;现在我们到外面托钵没人给你,环境变了。可是真正有修苦行的,住在深山里面,依靠野生的果木维生,他吃这些东西,心地清净,一尘不染,有没有?有,少数,很少。在这样环境里面修行,他真修,他能维持生活吗?能维持。为什么?他消耗能量太少,他心地清净。我们今天了解能量消耗最大的是妄念,真正修行人他没有妄念。如果一个人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,一心专念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一个念头。我们能够想象得到,他一个星期吃一餐饭就够了,阿罗汉如是!阿罗汉一个星期吃一餐够了。也就是说他是个省油的灯,添一次油可以点七天,七天一餐饮食他就够了。现在的人妄念纷飞,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一天三餐吃不饱,还要加多少道点心,道理在此地。你每天消耗的能量多,你补充不足要生病,你受不了,这桩事情不能跟人学的。什么时候可以学?妄念减少,心定了。佛法讲你修学得三昧了,可以,得三昧的人一天一食,日中一食决定不成问题。真正得三昧,二、三天不吃饭是平常事情,他不会感到饥饿,不会感到体力衰弱,不会,依然精神饱满。

这些事情也是我亲身体验的,我跟李老师学经教,老师是在家居士,我跟他那年,我三十岁,老师六十九岁,他大我三十九岁。老师一天吃一餐,而且吃得很少,他的工作量是五个人的工作量,一天吃一餐。他告诉我,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日中一食,到差不多将近七十岁,四十年。我也学他,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得多,像他那个分量我还受不了,说明他的心比我清净,他的工作量比我大。我从学佛那一年,也就是二十六岁,学佛半年我吃长素;大概学佛一年半,我晚上这一餐断掉了。所以我看到老师那个样子,我把早餐也断掉不难,我有底子,我也有好几年。我到第八个月才把这个事情向老师报告,老师问我:「精神、体力有没有异常?」我说:没有,很正常。他把桌子一拍,「很好,你永远坚持下去。」为什么?一生不求人,我们需要的很少,生活很容易过,日子好过,「人到无求品自高」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每天只有一餐的念头,早晚没有这个念头,一点事都没有。如果有念头的话,那你一定要吃,你要不吃的话你就会饿;没有这个念头不饿,没事。让我们想起,大乘法里佛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三餐饭是从心想生,你每天只想到一餐饭,那个两餐你决定就不会想了,若无其事。这都是我自己亲身经验。

所以色界天人饮食就断了,财色名食睡五欲没有了,这个没有不是真的没有,是定功伏住这烦恼习气。初禅天人,如果不能够提升到二禅、三禅,那他的禅定失掉之后,也就是他寿命终了,他向上不能提升,肯定往下面去了。定功一失掉,烦恼就起现行,所以那叫石头压草,不是转烦恼成菩提,他没转。色界十八层天,四禅、无色界四层天,都是靠定功,四禅八定。学佛也得要修,佛法修定跟他们修定,目的不相同,他们修定可以说是享受,享受禅悦,定中的境界纯净纯善。因为他把烦恼伏住了,得清净心,他烦恼没有断掉;如果断掉那真的清净,他就超越六道;他是伏,也叫伏断,不是灭断。佛法里面修定,定要开智慧,而不是贪图禅定里面的快乐,因定开慧,慧才能解决问题。慧怎么样?慧能够把烦恼转变,转烦恼成菩提要智慧,禅定转不了,慧就转了。所以定中开智慧这是圣人,那不是凡夫。诸位要知道,十八层天都是凡夫,小乘初果是圣人,他的定功不深很浅,但是他定里头有智慧,这就不一样,所以小乘能离四相。禅定能伏住,不能离,伏住,因为他没智慧,有定没智慧;智慧开了,能转烦恼成菩提,把四相转了。

「梵王,大梵天王之异称」,佛经上称他为大梵天王。「梵天总指色界诸天」,色界有十八层天,初禅三层天,二禅、三禅都是三层天,九层天了。四禅有九层天,凡夫天三层,外道天有一个无想天,无想天是外道,修无想定修成功了,就到那里去了;再向上去是小乘圣人修学的地方,五不还天有五层,所以四禅有九层天。四禅是凡圣同居土。欲界天里面,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,兜率天有内院跟外院,外院是凡夫,内院是弥勒菩萨的道场,是圣人。我们这个地球上也是凡圣同居,众生修德,众生修福,圣人就出现;众生要造罪业,圣人虽然在地球上,你看不见他,你也遇不到他。

「以上盖表菩萨以善根力,感得生生尊贵,德高望重,财富充足」。这上面所说的,就是经文第一段,第一个小段福智,我们佛法里面讲「福慧双修」。人一定要知道修福、修慧,福慧双修不外乎布施,财布施得福报、得大富,法布施得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。我们希望自己在这个世间能够得这三种果报,果必有因,因一定感果,因果报应丝毫不爽,修三种因一定感三种果报。一切时、一切处,纵然灾难现前,有福报的人他不会挨饿,到时候他总有东西吃,总还有衣服保暖,为什么?他有福报,修因感果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灾难愈来愈多,我们还有这个能力的时候,多行布施,照顾贫穷的人,照顾苦难的人,用财力物力去周济他们。灾难现前的时候,你能够很幸运的、很平安的度过;如果只顾自己不顾别人,到灾难的时候恐怕自顾顾不了。在灾难的前夕,灾难还没发生的时候,好好修因,这是正确的。要存好心,行好事,说好话,做好人,你一定有好报。四好,我们讲了很多年,现在要特别提醒大家,真的要断恶修善,要改邪归正,连外国的科学家都这样的劝人。

下面这讲感果,「乃至或为人王,或作天帝,上宏下化,能满所愿」。这些人特别是具有慈悲心,不忍心看到众生苦,想帮助众生离苦得乐。如果自己没有财富,你帮不上人家的忙;没有智慧也不行,有财富、有智慧,没有地位还是不行。三个条件都具足,这不容易!三个条件如果有一个尽力而为,做,好。这三个条件是以位高,人王、天帝,要以他为首,我们有财富,财富贡献给他,我们有智慧,把智慧也贡献给他,在他领导之下救度一切苦难众生,就对了,他做的好事就是我们大家做的好事。他居高位,如果不能行善积德,那造的业很重,果报也可想而知。古人说的一句话说得好,「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」,这样才能够维系社会安定,维系世界和谐。圣贤教诲用意很深,我们要能体会到,依教奉行。

「更以善根力故,大愿力故,常得值佛。」这是遇到,那要善根、要大愿,你才能遇到佛法,佛称之为宝,三宝之首,佛宝、法宝、僧宝。遇到佛法有什么好处?遇到佛法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,你就永远不再受苦;能够帮助你脱离十法界,你也就成佛了,这是无比的稀有难逢。可是在今天的社会学佛的人有,好像佛教徒还不少,在全世界听说有五、六亿信奉佛教的;可是真正学佛的人很少,不多。信仰佛教而不认识佛教,跟不学佛的人没两样。佛在哪里?佛在经典里面。如果我们不能深入经藏,我们对佛菩萨就一无所知,不认识他,不了解他,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就得不到。所以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为我们所做的示现表演,我们要记住,我们要细心去体会。他十九岁离开皇宫出去参学,过苦行僧的生活,在大乘教里面说,他放下了烦恼,出去参学,学习十二年。这个年轻人有德行、有智慧,十二年当中印度所有宗教,他接触了,所有的学派,他也接触过。然后把十二年所学的也放下,菩提树下入定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佛门里说他成佛了。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,七十九岁圆寂,经典里面记载着,一生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教学四十九年。三百余会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办班,办了三百多场,每一场时间长短不一样,时间最短的二、三天,时间最长的好多年,一生是讲学。没有其它的活动,没有听说,你到经典去找,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打过佛七,没有,释迦牟尼佛什么时候做过禅七,也没有。释迦牟尼佛有没有办法会?也没有。经典里面所说的法会全是教学,办班教学,这个要知道。

所以佛教跟其它的宗教,你去一比较,差别太大了,其它宗教都有一个主宰的神明,佛教里头没有。佛教里头我们尊崇教主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是人,不是神,也不是仙人。印度人称佛陀,就中国人称圣人,佛陀这个名词翻译成中国就是觉者,就是觉悟的人,开悟的人,印度人称为佛陀。中国圣人也是这个意思,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,这样的人叫做圣人。所以中国这个圣字,跟印度的觉,是有同样的意思在里头。菩萨是个求觉悟的人,还没有证得觉悟,圣人的学生,我们今天讲贤人、君子,印度人称为菩萨。所以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我们要这样解释,释迦牟尼佛的教育,释迦牟尼佛教什么?教你开悟,教你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那用我们中国人古老的看法,释迦牟尼佛一生所做的是圣贤教育。如果用今天的话来看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是哲学与科学的教育。这个话还没有得到大多数人承认,但是有少数人已经提出来了。我学佛的时候,方东美教授我跟他学哲学,他给我讲了一部《哲学概论》,四个单元,最后一个单元是「佛经哲学」,他第一句话告诉我,「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,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。」我是这样学佛的。

通过六十年的学习,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们,就在这部经上,三百三十八面你就看到。一九八0年之后,三十年前近代的科学家、量子物理学家,跟我们讲解,他们用科学方法对于宇宙新的认知,跟佛经上讲的阿赖耶完全相同,说明释迦牟尼佛是最伟大的科学家。最近量子学家发现的,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,就讲得这么详细、这么透彻。释迦牟尼佛是怎样认知的?禅定、智慧。禅定、智慧是本有的,不是从外头来的,甚深禅定,宇宙的源起看见了。宇宙从哪里来的?科学家讲能量、信息、物质,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,能量是阿赖耶的业相,信息是阿赖耶的转相,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。大乘教比科学家讲得更清楚,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,二、三十年之后大乘佛法是最高的科学。我们对佛陀不认识,你学什么?认识之后你才知道,普世的教育学伦理、道德、因果,高深的教育跟他学哲学、学科学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