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三三八集)  2011/3/22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02-039-0338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三百九十一面,「十乘观法」,我们看第四:

「四、破法遍。破法遍者,谓以三观能破之法,遍破诸惑也。」这是总说,什么叫破法遍,三观是能破,诸惑是所破,也就是我们如何把这些烦恼断掉。「藏通二教」,这小乘的,藏教是小乘的,天台讲四教,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分为四种内容,藏通别圆,叫四教。藏教是小乘,通教是前面通小乘,后面通大乘,就是大小乘的一个衔接。这二教「但用空观」,观诸法总相,一切法的总相是空相,万法皆空这是观总相。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这个宇宙之间,所有一切法确确实实不是真实存在,都是心念变现出来的。如果没有心念,一切法都不会存在,尤其是物质现象,所谓「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」。六百卷《大般若》就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,《般若经》里讲「诸法实相」,无论是精神现象、是物质现象。《心经》是玄奘大师翻译的,在佛门里面流通最广,无论是哪个宗派、哪个法门,许多都是把《心经》做为早晚课。《心经》是观空的,开头第一句,「观自在菩萨,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,照见五蕴皆空」,五蕴是色受想行识,色是物质现象,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,你看用般若智慧去看它,这两种都不存在。物质现象是从受想行识来的,相宗讲得很清楚,相宗讲阿赖耶的三细相,一念不觉就是业相,一念不觉没有原因,也没有先后,就是一念,这一念是妄念,有念皆妄。佛法讲正念,正念是自性,本无动摇,它是如如不动,如如不动这是正念。

所以我们从这里理解,放下起心动念,那个时候正念就现前。因为起心动念就是无明,就是一念不觉。什么时候?就在当下。没有过去、没有未来,也没有他方、此处,没有,时间、空间都不存在,假的。时间不存在,没有先后;空间不存在,没有距离、没有大小。这是大乘佛法所讲到的宇宙万物,今天科学家他们研究的结果,跟佛经上讲的愈来愈相像,他也这么说法。所以佛教我们放下,他有道理,如果是真的,佛不会让我们放下,实际上它不是真的。不是真的,你要是执着、去分别它,你上当了,你迷了。哪个不迷?十法界每个众生都是迷惑颠倒,四圣法界比我们强一些,他们知道事实真相,但是没有证得。像我们现在的情形一样,我们从经本上知道的,不是我们亲证的境界。只要亲证,他就出十法界,你自己真正见到诸法实相,你就出十法界。见到叫见性,诸法实相就是见性,见性就超越十法界。天台家的中假空三观,三止三观他都成就了,他所证得的位次就是《华严经》上的初住菩萨地位。其实每个人所证得的浅深不相同,各人根性不一样,根利的一次可以证得好几层,从初住、二住、三住、四住,一直就上去了;下根之人只能一个台阶、一个台阶往上提升,从初住到二住,二住到三住,他是这样提升。

所以每个人修行证果不是完全相同的,关键实在讲现在我们知道,全都是在放下。如果你一听,你把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,你就成佛了。成佛之后,见思、尘沙烦恼习气全断了,无明断了,无明习气没断。所以你在实报土里面还有阶级,四十一个阶级完全讲习气,习气难断。佛告诉我们,多久的时间无明习气断尽?在实报庄严土三大阿僧祇劫,这个时间长了。这么长的时间,无始无明习气才断干净,断干净那是真正究竟果位的佛陀,妙觉佛果。这个时候他不住实报土,实报土也不是真的,他回归常寂光,常寂光就是自性,他证得圆满的自性,回到常寂光。常寂光不可思议,科学对它是无可奈何,因为它没有现象,不但物质、精神现象没有,连自然现象都没有,这个位次才叫证得大圆满。

此地讲的诸惑,就是妄想分别执着,大乘教一般的来讲,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这就是诸惑。天台是用三观的方法看破,看破之后你得把三种迷惑放下,这就成功;如果看破不能放下,那就没有法子。这桩事情谁都帮不上忙,完全要靠自己。佛能够帮忙的,只是把这桩事情讲清楚、讲明白,这佛帮得上忙,帮助我们看破,可是放下帮不上忙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,佛菩萨帮我们的忙,就像学校老师教导我们、指导我们,功课要自己去做,老师不能代你做功课。所以看破老师能帮忙,放下决定是自己,这个别人没法子。说到这个地方,诸位也要晓得,在现前的阶段特别是最近十年,过去比较少,最近这个十年愈来愈多,通灵的、附体的我们见到很多,来干什么?来求超度的。超度是我们对他讲经说法,诵经拜佛将功德回向给他,他能得到受用。真正得到受用是他自己要开悟、自己要放下,我们只给他一个增上缘而已。我们做这堂佛事,譬如三时系念佛事他参与,佛事里面他真听懂了,真听明白了,他回头、觉悟了,真正忏悔,他得利益。真正忏悔,发愿求生净土,他就真往生了,我们给他做增上缘,不给他做增上缘他没有办法。所以超度效果有多大,还是靠他自己。我们做这些事情帮助他的时候,要真诚、要恭敬,他才能受益;如果我们没有真诚心、没有恭敬心给他开示,他听得很模糊,听不清楚,所以真诚、恭敬比什么都重要。帮助鬼神跟帮助我们人是一个道理,现在似乎是人比不上鬼神,这什么原因?鬼神知道苦,所以他求出离六道的心切,求往生的心真,现在度鬼神比度人好度。人不相信,人没有真诚恭敬心,所以听教,讲得再清楚、讲得再透彻,他都听不懂,他听了不开悟。鬼神用真心、恳切的心来学习,他得的利益比我们人得的多,道理在此地。

用空观是观一切诸法的理体,万法皆空。像量子力学家观察物质,物质到底是什么?看透了、看清楚了,原来是意念的累积产生的假相。这种假相就像经上讲的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,它不存在。我们以为它存在,是因为看到它的相续相,你要看到它的本质,它本质不存在,没有这个东西。普朗克说它的基础是意念,物质的基础是意念,没有意念就没有物质。所以佛经上讲「相由心生,境随心转」,这个道理科学家证实了。这个相是法相,我们六根能接触到的,我们都称为它是相分,心生的。或者我们把一切现象分为三大类,物质现象、精神现象、自然现象都从心生,这个心就是自性,就是经上讲的法性。至于它怎么样生的,这种智慧叫道种智,菩萨知道;藏教、通教不知道,他只知道总相,只知道万法皆空,了不可得,这个他知道,所以他不执着,执着放下了。「但用空观,破见思惑」,就是见思烦恼,《华严经》称为执着,不再执着了,假的。「不得言遍」,他破法他破一部分,没有完全破掉,因为他还有分别、他还有妄想,他只能超越六道,还不能超越十法界,所以他破一部分。

「别教先以空观破见思惑」,别教是大乘,不同于前面的小乘。它是纯大乘,它先用空观,跟藏通一样用空观破见思烦恼,但是他又用假观破尘沙惑。尘沙惑是什么?是分别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分别。他不但不执着,他连对假相他也不分别了,假相不分别,他得到平等心。分别就不平等,放下分别的时候平等心现前,平等是真心,比藏通高明多了。「后以中观破无明惑」,无明是妄想,「无明未尽,亦不得言遍」。破无明,中观破无明,但是无明没尽,没有证得圆满的大觉,他是菩萨,他没有成佛,所以也不能说遍,破法遍也没有。「今圆顿教三观」,那要把这个诸惑破尽得要用圆顿,圆教、顿教,「三观祗在一心」,这个方法就殊胜,三观不是次第的,是同时的。「心空,故一空一切空,即诸法皆空,空则三惑俱破」,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这三种都破了。「心假」,心是假的,「故一假一切假,即诸法皆假」,没有一法不是假的,「假则三谛皆立」。你知道它是假的,它就不碍事了,假观是从相上说的,空观是从性上说的。所谓是相有性空,有不是真有,叫妙有;空不是空无,不是什么都没有,所以叫真空。大乘里面讲真空不空,能生万法,妙有非有,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。三惑俱破,三谛皆立,真假中。「心中,故一中一切中,即诸法皆中,中则无惑不破,无理不显,故名遍也」。知道什么?空有是一桩事情,性相是一不是二,不能分的,你才把事实真相真正看明白了、真搞清楚了。

所以妄想分别执着全没有了,妄想分别执着都是假的,没搞清楚以为它有,你执着它,你不肯把它放下。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自然放下了;这一放下,事实真相现前了。无理不显,就是一切事的理性你全见到,这叫明心见性。一切法的性就是自性,性是一个,《妄尽还源观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从这一体,这个体是空的,空不是无,它能现相,能生万物。所以从一体起二用,这个二用就是正报跟依报,正报是自己,依报是我们的环境。环境里面有人,人也是依报,佛也是依报,菩萨也是依报,妖魔鬼怪也是依报,这统统叫人事环境。人事环境另外一部分就是物质现象,是物质环境,这环境有没有?有,假的,不是真的。正如同我们作梦一样,我们在梦中有自己,自己是正报,梦中里面的境界有人事环境、有物质环境,一生一切生,作梦的时候统统都有了、现前了,睡醒之后全灭了,依报、正报都没有了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,醒了就没有了。

《永嘉大师证道歌》上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如果你证得阿罗汉果,就像一场梦醒了。做了六道轮回的梦,六道轮回不见了,醒了之后是什么状况?四圣法界。殊不知四圣法界也在梦中,六道是梦中之梦,梦里醒过来。再一次的觉悟,又醒过来了,四圣法界不见了,醒过来是什么样子?一真法界现前,就是实报庄严土现前。这一醒过来,自己确确实实就生在这个实报土,我们一般讲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里面一个特区,无比的殊胜庄严,这个特区是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在那里主持的,也是阿弥陀佛创办的。真的像梦醒了,恢复正常了,才想到做了一场大恶梦,那梦中的事情,自己还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常常用这些比喻,要我们从这些比喻里面细心去体会。

「若上」,上面所说的,「善巧安心惑破理显,不俟更破」。第三段里面讲的善巧安心,我们就把烦恼习气放下了,心安理得,你看道理,理得就是理显,事实真相你明白,你看到了。为什么?分别执着、起心动念放下了,不再干这个事情,你就见性,那就不必更破了,这第四条就用不上。「由未安故」,第三条叫你安心,善巧安心,你心还是不安,就要用这个破法遍,「故须此破法遍也」,那就有此必要,用这个三谛三观来帮助你。心要是安了,就不需要了。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,愈来愈明显,学佛同学每个人根性不一样,根性里头最关键的地方,就是你相不相信,你能不能理解,这个里头又关系到你的心清不清净,这关系大了。心不清净,心浮气躁,那一点办法都没有,十条对你都没法子帮助。你要把心定下来、安下来,佛法对你有很大的帮助,这些开导功德无量。如果对一个心浮气躁、信心不具足,对他不产生效果。不真产生效果,怎么办?那只有随他去,各人因果各人承当,继续搞轮回吧!这次遇到佛法,阿赖耶里面下了种子,这是现前你所得到的利益。这个种子,佛经上比喻作金刚种子,难能可贵,它永远不会坏,来生后世,乃至无量劫之后,如果你碰到佛法,它起作用,他再听,第二次听,听的就懂得多一些,这就是长时熏修。

像我们读书,一遍没读懂读十遍,有点味道了,读一百遍,味道愈来愈浓,读个三百遍、五百遍,好像是有一点契入了,古人讲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,一千次的熏习明白了。我们在六道里头熏习不是一世一世连着的,如果一世一世连着的,十世就不得了。不是一世一世连着的,你看你死了未必来生得人身。李世民附体告诉我们,他死了以后到畜生道去了,畜生道死后他又到人道来了,人道死了之后又到地狱道去了,他不是一世一世遇佛法。六道轮回自己做不了主,这个麻烦大了,随着业力牵引,你临命终时哪个业力强,它先带你去了。我们阿赖耶里头有佛法种子,佛法种子很弱,它不起作用;情执很深,它来做主当家,各人的业力不一样。你统统看透了、看明白了,六道很可怜,业因果报,这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如果是迷,造业愈造愈重,愈陷愈苦哪有乐?所以前面一个方法帮助你得不到效果,再想第二个办法,一共提出十个,十个都帮不上忙,那就归净土。净土你真正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你决定得生,生到极乐世界就不怕,真的是得安稳了。那个地方的寿命长,课程好,都能够随顺你的善根福德因缘,契机契理,你在那里学习成就快。西方极乐世界是学校,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上学,那个地方毕业就成佛,就叫佛陀。佛陀是最高的学位,菩萨是第二个学位,阿罗汉是第三个学位。阿罗汉在方便有余土证得,菩萨在实报庄严土证得,佛在常寂光土证得。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,只要能往生,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好,你一生当中决定能证得佛果,一个都不漏。老师高明,课程是法性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

我们接着看下面第五段,「识通塞」,这要认识,「通即通达,谓菩提、涅槃、六度等法,其性虚通,而能显发实相之理,皆名为通。」菩提是觉,觉性没障碍,菩提是梵语,大乘教一般翻译多分都是翻为觉。你看古来祖师翻经,经上最重要的一句话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」,这句话完全可以翻成中国文字,他没有翻,还是翻音,保存原音,这在翻译体例里面称它作尊重不翻。为什么?我们学佛学什么?就是学这个东西,不是求名闻利养,不是求功名富贵,是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要是翻成中国的意思,「阿」这个音是中国字里的无,「耨多罗」是上,无上,「三」是中国意思正,藐,三藐,「藐」是等,平等的等,「三」是正,「菩提」是觉,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学佛求什么?就求这个。无上正等正觉这里面含着有三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,我们从底下往上看,第一个阶段就是三菩提,三菩提翻成正觉。第二个比这个更高一层的,叫三藐三菩提,正等正觉是菩萨,正等正觉。最高的再加个无上,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佛陀。

极乐世界是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佛教大学,阿弥陀佛是校长,三个学位,无上正等正觉是博士学位,正等正觉是硕士学位,正觉那就是学士学位。得到这个学位,得到正觉的称他作阿罗汉,阿罗汉是学士;如果他得到的是正等正觉,他就叫做菩萨,菩萨是相当硕士;他要是证得究竟圆满,叫无上正等正觉,称他作佛陀,好比是博士最高的学位。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,佛、菩萨、阿罗汉是佛教里面学位的名称。再给你讲,像地藏菩萨,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学位里面加上你所学的科目,文学博士、理学博士、数学博士、语文博士,你学这不一样,菩萨名称是这个意思。观音菩萨可多了,无量无边数不清,观音菩萨譬如是理学博士,学理学的人多;工学博士,学工学的多;医学博士,学医的多。这些菩萨名称,是菩萨上面加上他所学习的,是这个意思,不是一个人。你要说观世音菩萨,你认为他是一个人,错了,哪止一个人?菩萨是硕士,文学硕士,文学硕士多少人?太多了。你指定某一个人还得把名字加上去,某某某文学博士,那专门指他一个人,这个要懂。

明白这个道理了,佛门里或者佛门以外,称某人作菩萨,什么菩萨,你就不会执着。你称他是观音菩萨,他是不是西方三圣,站在阿弥陀佛旁边那个观音菩萨?不是的。观音菩萨太多了,站在阿弥陀佛旁边,不是的,那是什么?那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观世音菩萨。某某学校教务长,观音菩萨是他学位的名称,他得到这个学位。极乐世界是学校,校长是阿弥陀佛,教务长是观音菩萨,训导长是大势至菩萨,得搞清楚。佛不是一个人,阿弥陀佛也不是一个人,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共同的称号,因为它的意思是无量觉,哪一尊佛都是无量觉,只要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都可以称为无量觉。可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他特别,特别在哪里?他发四十八愿,他建立极乐世界,这一尊阿弥陀佛,不是一般的阿弥陀佛。佛家这些名称叫通号,不是某一个人专用的。而且说菩萨,大菩萨、小菩萨差别很大,《华严经》上我们都看到,菩萨五十一个阶级,这五十一个阶级统统学文学,那都叫文学菩萨。他有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到五十一年级,程度相差太大,一年级不能跟十年级比,十年级不能跟二十年级比,差远了,五十一个阶级。第五十一个阶级是等觉,等觉修满就毕业,毕业才是妙觉,才叫成佛,博士学位拿到了,所以这些我们不能不懂。佛法确确实实它跟宗教不一样,它跟学校很相似,确确实实它是教育。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佛说的,一切众生本来个个都是无上正等正觉。只是你迷了,你不知道,你才变成凡夫。现在设立这个学校帮助你回头,帮助你回归本觉,是这么个意思。

涅槃也是其性虚通,涅槃是不生不灭,在中国古译翻作灭,像四谛里苦集灭道,灭就是涅槃,梵语是涅槃。灭什么?灭烦恼,灭见思烦恼、灭尘沙烦恼、灭无明烦恼,这都叫灭。新译里面,玄奘大师以后都翻作圆寂,圆是功德圆满,寂是清净寂灭,这个意思也很好,寂跟灭的意思相同,圆就是自性的性德。如果烦恼灭掉,自性圆满的性德就现前,它有这个意思在。自性里面有圆满的智慧、有圆满的德能、有圆满的相好,样样圆满,没有丝毫欠缺,这你自性里本有的,所以圆寂这个意思也非常好。千万不要误会,把涅槃当作死,那就错了,涅槃是不生不灭。可是真的有不少人把出家人死了都叫入涅槃,或者都叫圆寂,错了。以前李老师给我们上课常常提到,人活着不行,人家都不赞叹,可是死了之后都成佛了,都叫某某圆寂了,圆寂是成佛。那哪个不死?死了都成佛,不必修了!所以这是对于佛法里很多名词术语没有真正了解,把它错用了。

六度,六波罗蜜性质也是虚通的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像这一类,大乘教里面所用的这些方法,都能够显发实相之理,都能够帮助你。显是明显,发是开发,一切诸法的真相,实相就是真相,你能够对于万事万法真实的理搞明白,这叫通。我们得认识这些东西好,能通诸法实相,可是你得真干,你不真干不行,布施是什么?布施就是放下。放下里头最重要的放下自私自利,把自私自利布施掉。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你就通了,你就通到实相之理,就通到自性,就能见性。《华严经》上教我们,放下执着、放下分别、放下妄想,你就证得诸法实相。大乘教里面一样,名词不一样,意思完全相同,放下见思烦恼,见思烦恼就是执着;放下尘沙烦恼,尘沙烦恼是分别;放下无明烦恼,无明烦恼是妄想,就明心见性,真的它通实相之理。

通的反面是塞,塞是什么?不通。「塞即蔽塞」,不通,什么东西不通?「生死」是不通,「烦恼」是不通,「六蔽」是不通,六蔽就是六度所对治的。布施是对治贪婪的,这贪心不得了,现在这个世间随便在哪里看看,到处都是的,哪个不贪?贪什么?贪利、贪名,第一个对象是利,第二个对象是名。古人把名利,名放在前头,现在的社会是把利放在前头,这个东西是蔽塞,决定不能见性。所以佛用布施来对治贪婪的,用持戒来对治破戒的,用精进来对治懈怠,懈怠、懒惰这是大障碍。忍辱是对瞋恨的,精进是对懈怠的,禅定是对散乱的,般若是对愚痴的。贪瞋痴、破戒、懈怠、散乱这六个叫蔽,蔽塞不通实相之理。它通哪里?它通三恶道,通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它是反方向的通。「其性昏暗」,这性是性质,跟前面不一样,前面跟你讲的菩提、涅槃、六度,其性虚通,这个性质是昏暗,「以能蔽塞实相之理」,它不通,「不能显发,皆名为塞」,这是你要认识它。

我们的路,我们要走通的这条路,不能走蔽塞的这条路。假如我们真的搞清楚了,这个六蔽它是通三恶道的;六度是通明心见性的,是通大菩提的。我们在这一生中应该走哪条路,你自己不就明白了吗?你要搞贪瞋痴慢,要搞迷惑、懈怠,你的前途是黑暗的。现在无论你怎么样的荣华富贵,如何荣耀,像唐太宗那还得了吗?他确实替人民做了很多好事。以武力夺取政权,杀人很多,当时不知道,死后堕地狱才晓得,杀人是要偿命的,欠债是要还钱的,没有什么便宜好占的。古大德劝导我们「吃亏是福」,有道理,人生在世吃点亏,好事情,不是坏事,消业障、增福慧,不是坏事。为了小利拼命去争取,伤害一切众生后患无穷,跟众生结冤仇,冤冤相报何时了,这大错特错。明白的人不会干这种傻事,世界上古往今来真正明白人,他们选择的行业全是教书,孔孟教书,释迦牟尼佛教书,穆罕默德、耶稣、摩西哪个不是教书!真正聪明人,真正知道事实真相。

「若一概言之,如前破法遍中所破诸惑为塞,能破之法为通。」诸惑就是妄想分别执着,这是塞,能破之法用空假中三观,这是通。「若别途言之,于能破观法复起爱着,亦名为塞」。这一句非常重要,能破之法,空假中三观,在此地像六度,这我们常讲三学、六度、普贤菩萨十愿。如果对这些方法产生爱、喜欢,又去执着它,那又错了,它就不通了,因为你起爱着,着是着相、执着。叫你放下!记住,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,世间法要放下,佛法也要放下。佛法要不放下,佛法就变成塞,不通了,佛法也得放下,真的通了你才能见性。为什么?世间法是假的,佛法也是假的。世间法为什么是假的?因缘所生法,佛法还是因缘所生法。给你说了三个学位,你真的以为有阿罗汉、有菩萨、有佛,你就塞了,不通。所以大乘教常讲,佛法是一法不立,干干净净一尘不染。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一法不舍,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。一法不立是万法皆空,佛法也空;一法不舍是万法都建立了,一法不舍。佛菩萨行中道,二边都不执着,空有都没有爱着,这叫行中道,这叫大圆满。

「所谓于通起塞」,这是修行人常常犯的毛病,「此塞须破」,这个塞,譬如用六度来讲,六度所破的对象那都是塞,布施破贪的,持戒是对破戒的,忍辱是对瞋恚的,精进是对懈怠的,那都是塞,禅定是对散乱的,我们今天讲心浮气躁那是塞,般若是对愚痴的,这个塞要破,用六种方法来破。「于塞得通」,塞没有了,不就通了吗?「此通须护」,这个通你要懂得保护。「但破塞存通」,这个道理一定要讲求,六蔽没有了,六度有没有?有,不执着。为什么?因为还有许许多多众生有六塞之病,有这六种病,这六种药自己不要了,自己通了,病好了,别人要。你不是发愿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吗?自己通了之后帮助那不通的人,不通的人根性不齐,绝大多数的,他对经教所讲的他不相信,不相信,你就做出来给他看,他就相信了。所以就演说,表演,先表演然后让他生起信心,你再把这个法子教给他,他相信了,他真肯干,他也把他的病治好了。这个方法不能少,这个方法要善巧活用。所以我们治自己的病,佛法是药,这个不能不知道,对佛法决定不能有贪恋,对佛法不可以执着。

执着只有一个例外,念佛人执持名号,这是佛说的,除此以外,佛没有教你执着,对一切法都不执着。但是对于念佛人求生净土,佛教你执持名号,你对于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你尽量去执着它,你不要把它放松。为什么?叫带业往生,不执着名号就不带业了,不带业你不能往生。为什么?你做不到,你病没有治好;病统统治好了,不带业可以往生。也就是,你看我们这部经里「三辈往生」,经文有四段,前面三段上中下三辈,最后的一段慈舟大师判之为一心三辈,那是什么?不是修净土的,修其它法门的,修成功了,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统统都能往生。不管修哪个法门,你修的功夫真得力,也就是说清净心现前,心净则佛土净。你用六波罗蜜修成的清净心,用戒定慧三学修成的清净心,你用基督教《圣经》修成的清净心,你用《古兰经》修成的清净心,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行不行?行,统统得生,只要心清净,跟它的条件就符合。我们念佛还是要念到心清净,心不清净不能往生。业障深重的人,就希望在最后临终那一念是清净心,就是那一念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杂念都没有,他就决定往生。这是无量法门里独有的一门,其它的都没有,所以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。我们业障深重,自己清楚,我们除这个办法,没第二个办法。

所以我劝导同学们,真正想往生极乐世界,我们得把心换一换,换成阿弥陀佛,我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就是我心,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,全放下了,你决定得生,从事上讲。要从理上讲那更殊胜,你往生的品位更高了,理上就是阿弥陀佛是什么心?我们经上念过「一切皆成佛」,这是阿弥陀佛的心,不就是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吗?不是把他度成阿罗汉、度成菩萨,统统度成佛,一切皆成佛,这是阿弥陀佛的心。四十八愿,愿愿帮助一切众生成佛,这还得了吗?这才真正是大乘究竟圆满。我们念念想着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念念想着我要帮助他们回归到佛位,回归到佛境界,阿弥陀佛这么个心。理事都明了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,凡圣同居土也是上辈往生,不是中下辈。上辈往生,跟诸位说,自在了,自在到什么程度?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,想站着去就站着去,想坐着去就坐着去,决定没有病苦。得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,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」。后面两句,中峰禅师说的「此方即净土,净土即此方」,那都不必说了,那是附带的。只要你心是阿弥陀心,你居住的就是极乐世界,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没离开我们这个地方,阿弥陀佛也没离开我们的身心。凡夫不知道,迷惑颠倒!

所以通要护叫护法,塞永远别让它再来,要防范,「破塞存通」,就是断烦恼存菩提,断六蔽存六度,就这个意思。断贪瞋痴存戒定慧,戒是对治贪的,定是对治瞋的,慧是对治愚痴的,戒定慧是对治贪瞋痴的,所以佛是教导我们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。六道凡夫无始劫来习惯于蔽塞,对佛法里面所讲的通达,很生疏,所以稍稍通一下马上又堵塞,又不通了,这通真难!也就是说,你的贪瞋痴慢疑常常现起来,你的六波罗蜜常常忘掉,我们一般人讲失念,把六度的念头忘掉,常常忘掉。不想忘掉的常常忘掉,想把它忘掉的常常现前,这是什么?烦恼习气很难断。在方法里面,实在说以念佛为最方便,古大德说得好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这是禅宗大德讲的。觉是什么?提起正念,时时刻刻能提得起三学、六和、三福、六波罗蜜,常常能提得起,一切时一切处常常能提得起,功夫就得力。这个得力不是偶然来的,决定是得自于长时熏修,所谓一门深入、长时熏修,你才能得到。我们不是一门,是多门,多门是散乱的,我们的意志、我们的心力不能集中,这是很大的伤害,这是蔽塞。一门容易通,一通一切都通,不通全都蔽塞了。理搞清楚了,方法有了,佛在经典上给我们提出很多方法,有了,依照这些方法来对治,我们才有方法克制烦恼,这方法有力量,有能力克制烦恼,有能力把这蔽塞打通,在这一生当中才能成就菩提道。

诸多的方法、法门,我们接触到,了解、明白了,我们要用哪个方法,智慧的选择。我们没有智慧,不知道怎么选择,释迦牟尼佛代我们选择了,提供我们做参考,我们想想可不可以接受?佛在《大集经》里面告诉我们,「正法时期,戒律成就;像法时期,禅定成就;末法时期,净土成就」。我们现在生在末法时期,佛说在末法时期修净土容易成就,可不可以考虑?很难。如果接触净土就能相信、就能理解,大善根,上上根人。上中下都不行,那怎么办?必须得浪费一些时间,浪费个十年、二十年,你在各个宗派法门里面去观察,然后再确定一门。我初出家的时候,我学佛七年出家,学佛大概十年前后的样子,因为我常常在外面讲经。听众里有些老居士,学佛三、四十年的,都学得很不错,宗门、教下、显教、密教他都接触、他都学过,而且那些老师都是很著名的大德。年岁大了,最后他觉悟了,无论学哪一门都不得受用,八十多岁的时候老实念佛求生净土。告诉我每天念三万声佛号,他是经行,退休了住在乡下,乡下早晨起来到外面去散步,散步大概要三个小时。清早起来也是运动,一步一声佛号,走三万步,念三万声佛号,这就他的功课,来告诉我。我赞叹他,我说:你完全对了,你真的把门路找到了。老年人养生之道散步是最好的,慢慢走,不要走得太快,一步一声佛号,又能摄心,这肯定往生。

年岁大了再不能工作,得要办来生的事,这一生已经了了,来生怎么办?不念佛那就得搞轮回。想想这一生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是善还是有恶?是功还是有过?好好反省一下,纵然不堕三恶道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出不了六道轮回的人,肯定在三恶道住的时间长,在三善道的时间短,肯定的。想到三恶道的苦、三恶道的可怕,我们就不能不念佛,不能不往生极乐世界。现在确实摆在面前两条路,一个是无间地狱,一个是极乐世界。我们一生没杀人,有没有杀害动物?想想,太多!你能数得清吗?愈想就愈可怕。我父亲在世晚年遇到中日战争,他从军做个军人,在军队里面管武器,军械官管武器,所以枪枝子弹就太容易拿到,拿来干什么?打猎,每天打猎。早晨清早天没亮就起来,把我们叫起来跟着一起去打猎,天天杀生,他人是个好人,很善良,就是杀生。走的时候跟《地藏经》上讲的完全一样,我读了《地藏经》,想想老人家走的时候状况,我都寒毛直竖,才知道因果报应丝毫不爽。我们看到的是什么?花报。果报是在哪里?果报在地狱,将来到畜生道得还命。生前不知道佛法,不知道因果,那一幕我学佛之后,父亲表演给我看的,我对《地藏经》里面所说的一丝毫不怀疑,句句都是真实话。所以老师教我不要去做官,我跟佛有缘分,出家讲经教学学释迦牟尼佛。我听话,章嘉大师教我的,我一生就走这路子。

虽然这条路很难走,三宝加持,遇到一个听众,就是韩馆长他们夫妻两个帮了我三十年,也就是帮助我讲经教学三十年,才有现前的成就。如果没有那三十年的帮助,这个路就走不通,不还俗,那一定就是赶经忏去了,搞经忏佛事去了。所以护法太重要了。三个老师是教学,方向、途径我明白了,没有护法这条路走不通;有这么两个好护法,这条路我走通了,他们的功德圆满。往生今年十四年,每一年她老人家的忌辰,三月五号这一天我们都是有追悼纪念,到澳洲来我们也是每年做。有人告诉我,看到韩馆长来应供,身边还有很多出家的比丘尼跟她一起。我知道她在天道,这几年应该可以往生了。韩馆长往生,在台北华藏图书馆,我们有一套那个时候是录像带,应该把它找出来转成光盘,每年在忌辰,把这个放一遍大家看看。佛门里面有这样护法的人,正法可以久住,这个护法太难太难了。菩提道上许许多多的障碍,他们都能替我化解,嫉妒障碍这最严重的。

一直到现在,中国大陆我都不能回去,障缘多大!在国内我两位护法,真正是知心知交,赵朴初老居士、茗山老和尚,这两个人往生了,我在大陆上没人护持了。正法能不能久住,关键在护持,有护法的人,正法可以久住;没有护法的人,佛法就会衰灭。所以释迦牟尼佛把护法的工作,嘱咐给国王大臣。中国历代帝王护持,佛法在中国那么样的兴旺有道理;没有人护持,佛法就断掉了。我们念念不忘韩馆长,在我心中跟我三个老师分量是平等的,没有老师,不认识佛法,不知道这条路;没有韩馆长,这条路走不通,我这一生成就就这四个人。

末后这一句,我们念一下好了,「由上破法遍中,修之后未悟,复恐于通起塞」,这是一定有的现象,「于塞无通,所以立此通塞一门,捡彼破法遍」,这个捡就是检验,来检验前面讲的破法遍,「令于塞得通,于通无塞,故名识通塞也。」所以这个不能不认识清楚,真认识清楚了,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。困苦、艰难是决定不能避免,现在众生福薄,不能跟古人比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