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大经解演义  (第五一七集)  2011/7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02-039-0517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乘无量寿经解》第六百五十二面,第一行从当中看起,从「七种悉皆不净」,从这个地方看起。

上面是《十疑论》讲的七种:种子、受生、住处、食噉、初生、举体、究竟,这个七种都不干净,都是严重的染污。「故于自身以及他身,实无可乐之处」,自身、他身都一样,都离不开这个七种,「纯苦无乐,理应厌离」,前面我们学习到此地,应该要厌弃,要远离。故下云:『宜自决断』,宜是应当,自己要有决断,「决者,下定决心。断者,斩断恶因。恶因者,即下所云之心垢」,垢就是不清净。《会疏》曰:贪瞋痴为心垢,反之为三善。」不贪、不瞋、不痴这叫三善根。贪瞋痴,佛在经上常称之为三毒烦恼,是所有一切不善的根源,就是贪瞋痴。学佛的同学,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,不学佛的时候不知道,学佛的时候晓得我有业障,这个业障多半都是讲的恶业,不善的业。不仅这一生,过去生生世世累积的这个业障,你说有多深!

不认识,不知道,那是一点都没有办法,学佛这才知道,这才认识了。认知之后怎样把它断掉,你就得佛法真实受用,经上讲的真实之利,你得到了,真实的智慧你开了。业障除了就开智能,业障要在,智能就不见了。智慧是本有的,所以业障,这个业把智慧障碍住,把你的能力也障碍了,把你的福报也障碍了,就麻烦大了!迷惑颠倒,还不断在造恶业,将来的果报肯定是三途。三途,机会统统有,那就专看最后一念这贪瞋痴哪一个强。如果贪烦恼强大,力量很大,就把你牵到饿鬼道去,瞋恚力量强大,就把你带到地狱去,你到哪里去投胎,是决定在最后一念。所以,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,这个人就到极乐世界去了。关系最大的是最后一念,平常念佛就是希望最后一念不要忘掉,原因在此地。怕平常不念,最后这一念忘掉了,去念别的去了。念五欲六尘,那个麻烦就大了,五欲六尘就把你贪瞋痴慢带起来,这又去搞轮回了。

在现前我们所遇到的,灾难严重!五毒后面的两毒,古人常常把它省掉,特别是中国人,印度人不会,印度人不怕麻烦,中国人喜欢简单。贪瞋痴慢疑,只说前面三个,贪瞋痴,五毒。傲慢不能不提醒,傲慢不是好事情。孔子都说过,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」,周公是圣人,才华出众,圣德照世,佛家讲照明世间。这样的圣人,大圣人,孔子一生最崇拜的、最佩服的。孔子也非常想跟他学,但是缘不成熟,这我们俗话讲福报,孔子没有这个命,换句话说,他学不到。如果有缘,很可能学到。周游列国去寻找这个缘,十几年在外面访问,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肯用他;接见他、跟他谈的都很佩服他,没有人用他。这就是命里没有官印,人不能不认命,命里没有官印,只可以做参谋、做顾问,这个行,没有实权。人都要认命,孔子命里没有官运也没有财运,所以一生物质生活也很勉强,真是一个清寒书生。他说,假如像周公之才之美,这个人怎么样?他傲慢,他骄傲,他自以为是,他自大,轻慢别人。夫子说,这个人就不要提了,假的,不是真的,全是假的。这句话特别值得真正念书人去反省,我有没有自大?我有没有嫉妒?我有没有好胜的心?有没有想出人头地?如果有这些念头,这不是君子,在儒家讲小人。为什么?叫缺德,他没有德,有才没有德。有才没有德,这个人一生所作所为不是善业,他行善一定于自己有利,有名有利,如果没有名没有利他不会干的。也就是说,他所作所为的标准是名利,符合我的名利我做,不符合我的名利不做,再好的事他也不做。那么他一生所造的业,最后是非常有可能堕三恶道。只顾眼前的小利,不顾以后的后果,这不是聪明人,不是有智慧的人。有智慧的人不看现在,看未来,现前的这点利害微不足道,要看后果。

人道是善恶的一个枢纽,空间不大,时间不长。三恶道的时间长,三善道的时间也长,你看四王天,这是上去第一层,善道。四王天的一天,人间五十年,寿命五百岁。跟我们算法一样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一年,但他一天是我们的五十年,福报大。再上去一层忉利天更大了,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,他的寿命是一千岁。往上去倍倍增加,你就晓得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,寿命两千岁。再上去兜率天,弥勒菩萨住的地方,那个地方一天我们人间四百年,四百年是人家一天,寿命是四千岁。所以弥勒菩萨要在那个地方寿命到了,他才来下生,到我们这个世间成佛。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算起,算到他下来,时间多长?五十六亿七千万年,弥勒菩萨才来下生。现在有人说弥勒菩萨已经来了,是错误的,没有这个道理,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。

所以人道就真的就好像是个枢纽一样,善恶当中。但是人道特别可贵,它能够让你选择善恶。三恶道的时间长,饿鬼道,鬼道一天是人间一个月,人间一年在饿鬼道十二天。所以祭拜鬼神,供养初一、十五,那就是供养他早餐,供养他午餐,他一天是我们一个月。地狱道,地狱很多种类,时间都不相同,最少的,李老师以前在大专讲座里面讲地狱,寿命最短的,一天,地狱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二千七百年。中国人号称五千年的历史,在地狱不到两天。这些全是事实,你要是明白之后,你就晓得,人身这个非常短暂的时间是一个抉择点,我们是选择天上还是选择下面。天上要修德行,要是随着自己的欲望搞名闻利养、贪瞋痴慢,那是下面,这能干吗?选择当中还有一个无比殊胜的地方,就是西方极乐世界,你在这一生也能够决定去得了。人身难得,人身比什么都可贵!

天上人间最可贵的,得人身,闻佛法,遇到净土,那你的缘算是圆满了。千经万论,佛给我们说了一句最真实的话,一切法从心想生,这讲绝了。佛法世法,天上人间,由心想来决定,你想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,想佛你就成佛,想菩萨你就成菩萨,想天你将来到天人,想贪瞋痴慢那就是三恶道。天天想着贪,那是饿鬼道,那是想鬼道;天天瞋恨,想报复人、想害人,那是地狱;真妄、邪正、是非没有能力辨别,这叫愚痴,愚痴是畜生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太重要!这个道理要牢牢的记住,今天是我们一个选择的点,我们要有智慧、要有能力去选择。最聪明、最有智慧的、最有福报的,选择作佛去。

所以,真的断恶修善就从心垢上下手,要把贪瞋痴慢疑断掉。用什么方法断?净宗有最妙的方法,就是六字洪名,南无阿弥陀佛,就把它断掉了。不起念则已,起念这个念就是阿弥陀佛,无论是善念是恶念,统统归阿弥陀佛。第一个念头善念起来了,要替众生做好事,要修养道德,南无阿弥陀佛,归到阿弥陀佛。起一个恶念,去追求名闻利养,回归到南无阿弥陀佛。不能把念止住,念要是止住,你是圣人,你不是凡夫,凡夫是决定没有办法把念头止住。只有换得快,第一个念头起来,第二念就换成阿弥陀佛;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念头,不准它相续。只有阿弥陀佛相续,其它念一起来马上就断掉。这是什么?这叫会念佛,这叫真念佛。佛号念念相续,其它的杂念只许那个念头冒出来一下它就没有了,决定不准它相续。这个方法用久了,功夫就得力。

开头,凡事都是开头难,开头为什么难?妄想、杂念这个习气无始劫来养成的,它起来佛号忘掉了。不是不想换,忘掉了,就让这个妄念起来,它就起作用,就造罪业了。到造罪业,忽然想到佛号,不算迟,什么时候想到都好,慢慢训练,愈快想到愈好。最好是能第一个念,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,这是最好的。开头,佛教导我们求根本智,求根本智就是修戒定慧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,那个慧是根本智。那个慧可能你自己都不知道,起作用就知道了。起作用是什么?根本没有通过思考,别人提个问题你随口就解答了,智慧的解答。那是什么?根本智起作用,起作用你就知道了,不起作用是般若无知,那是根本智,起作用无所不知。没人提问题不知道,一提问题马上就出来了,这不是知识,这是真智能。

下手,修学入门,世尊为我们示现的是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他不上不下。上上根人所谓是一闻千悟,像六祖惠能大师那是上上根人,他不需要学的,他一听马上就觉悟,他就明了。这种人少,太少了。下愚之人他什么都不知道,他也不想知道,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,他一生不缺,一天到晚念,念上几年他自知时至,他真往生,这是下下根人。上上根、下下根特别好度,下下根听话、老实、真干,这两种人一遇到净宗没有不往生的,肯定往生,果报无比的殊胜。当中就麻烦了,知识分子,你要说他懂吧,很有限,你要说他不懂,他知道得不少,他的思想非常混乱,而且一般都会带傲慢,不服别人。这文人习气,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习气,好胜,喜欢跟人辩论,自信心很强,好胜心很强,不服输,中国人所谓是文人习气,这个习气对修行来说是最大的障碍。

骄跟吝有连带关系,吝是吝啬,文人懂得很多,教人不肯完全教给你,留一手。为什么?怕你超过我,他不能不防着,这也是自古以来平常的习气。读圣贤书,学圣贤人,学得不像,统统都是这个原因。《了凡四训》里头,了凡先生看人他就看这一点,看这些读书人。如果读书人对待人,对待不如他的人,他都很谦虚、很恭敬,了凡先生说这个人去参加考试一定考中。他一生看过那么多人,他说考中的几乎都没有说错,都被他说准了。他不会看相,他也不会算命,为什么看得那么准确?谦恭是德,这个人有德,祖宗有德,自己有德,哪有考不中的道理!能不能考中不在学问,中国古书里所说的,命运占百分之七十,你的学问只占百分之三十,学问再好,品德不好,考不中。《俞净意遇灶神记》,同学们也很熟,俞净意参加多少次考试都没有考中。真有才学,书念得真不错,一身的习气,一身的毛病,还算他有一点良心,灶神王爷救了他。他遇灶神,灶神现身说法,把他的毛病习气一样一样说出来,他承认,改过自新,然后再参加考试,他考中了。他考中举人,又考中进士,但是已经老了。一生的际遇,意冷心灰,只想过个平安日子就好了,名闻利养一概都放下,从事于教学,教私塾。

这些都是现身说法教导我们,我们今天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,过去几千年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。社会混乱,地球的灾变,科技文明没有带给我们安乐,带给我们的是威胁,身心不安。今天人类最大的威胁,虽然没有表现在面孔上,每个人心理上都有很深的感受,核武战争、生化战争。这是毁灭地球上生命的战争,所有生命都会在地球上消失。我们这个时候自然就意识到,中国人有聪明智慧,为什么不向这个方向发展?现在完全明白了。中国人如果说是在几千年前就向科技发展,地球大概早就没有了。我们真正细心去微细来观察,深深去体会,我们就发现科技不是一个好东西,可以不需要。让人类过一个安定、承平、幸福、美满的一生,我们古人常讲的,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,那个多美!现在没有了。现在没有了,没有这种心情。诗情画意,心是平静的,心是定的;现在的心是浮动的,叫心浮气躁,不但他不能创造,他欣赏的能力都没有。

自自然然会让一些人去反问,人到这个世间来有什么意义?有什么价值?人变成到这个世间来毫无意义,毫无价值可言。佛说得好,人生酬业,这句话说得倒是很恰当。你过去世造的业报,你到这里酬偿业报的。业报,佛也讲得很明显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来干这个的,这没有必要。恩是要报,怨一笔勾消好了,何必?讨债、还债也不必了,确实毫无意义。难得你遇到圣贤教诲,在过去这是很平常的事情,这个缘太殊胜,在中国这块大地上,无论哪个角落你都可以遇到圣贤教育,它普及了。但是现在没有了,断了,断层了,变成非常稀有。从前的佛法也是普遍的,小村庄、小角落都有小庙,现在没有了,都变成奇货可居,遇到了,太难得、太稀有。真遇到、真明了,依教奉行,那这次来到人间值得!那外缘?外缘好,为什么?逼着我们非干不可。如果外缘是个太平盛世,是个礼乐文化之邦,你还舍不得离开,你觉得这挺好的。现在遇到多灾多难,赶快往生,是好缘,逆增上缘。从前还可以缓缓,有的是时间,慢慢来,现在没时间,来不及了。必须要万缘放下,要一心念佛,真的把我们心里换一换。心里面拉杂东西全部把它清除,阿弥陀佛供进去,我们自心就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即是我心。千万不要把自己的良心做为外面的垃圾桶,外面人家不要的那些肮脏东西,你全都记在心上,你就变成外来的垃圾桶装在这里,这个错了,这大错特错!这是个胡涂人,不是聪明人。聪明人良心里是佛、是菩萨、是圣贤。这才叫『洗除心垢』。

『言行忠信』,「言」是言语,「行」是行为、行动。《笺注》曰:如言而行,如行而言,谓之忠信」。忠信是什么?「表里相应」的意思,就是心跟口是一不是二。我所说的一定做到,我做到的我可以说,我做不到的我不说,说到一定要做到,这叫忠信。忠,你看这个字的意思,心不偏不邪,这叫忠。如果心偏了邪了,邪知邪见,忠就失掉。我们不要去问别人,最重要是先度自己,忠这个字我有没有。如果我缺少这个忠,不忠、不孝、不仁、不义。我们今天学佛了,明白了,赶紧回头,要把那个「不」字除掉,要学忠、学孝、学仁、学义,人格具足了,来生不失人身。还要记住,佛菩萨是人做的,圣贤是人做的,什么是人?忠孝仁义是人。不忠不孝不仁不义,他不是人,他不能作圣作贤,他不能作佛作菩萨。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,我们不能不搞清楚。真搞清楚了,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起?就从这个地方学起。不仁、不义、不忠、不孝都是心垢,这心肮脏的。孝悌忠信仁爱和平,这心地放光,那是性德。五常、四维、八德是性德,会放光的,它决定不会染污。

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定要学如言而行、如行而言,『表里相应』,表是外表,里是内心,内心跟外表是一致的,不自欺不欺人。下面说,「据净影意」,净影大师的意思,「表指言,里指心。其疏曰:言表心里,语不违心,故名相应」「盖以心口如一,为表里相应」「兹广其义曰」,引申来说,「表」是表现,表现于外面的,这统统是表;换句话说,你的行住坐卧都是表,言谈举止统统是表,表现在外面的,我们讲表现在生活,表现在工作,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。「里」是内心,内心是什么?内心是仁义礼智信,是礼义廉耻,是孝悌忠信仁爱和平。这是中国千万年老祖宗留下来的教诲,全是性德,这些东西是自性里头的本能,本有的,完全表演在生活上,表演在外面。「内外一如,是名相应,此即直心」。大乘佛法里讲菩提心,第一个是讲直心,《起信论》就用这个名词。菩提心是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讲三心,合起来叫菩提心。直心是体,真心,中国人讲本性本善,那个本性就是直心。

《净名经》曰」《维摩诘经》「直心是道场」。道场是什么意思?诸佛如来大道所在之处叫道场,古圣先贤行道之处称之为道场。这个行道,生活是行道,他在哪个地方,那个地方就叫道场,不一定是指什么寺庙庵堂,不是的。释迦牟尼佛在世,没有一栋建筑,所以佛的道场在哪里?他在哪里,那个地方就是道场。他在那里教化,他在那里表演,言教的场所就是道场。这里说得更好,直心是道场,这个人如果是直心,直心就是表里一如,里外相应,心跟口是一不是二,这就是道场,这个人所在之处这个地方就是道场。所以直心是体,深心是自受用,自受用叫法喜充满,孔子所说的不亦悦乎,自受用。学而时习之,他把圣贤东西学到了,时习是什么?全落实了,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快乐,不亦乐乎。在佛法称为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待人接物一团欢喜,至真无妄,诚意真心,多快乐!用诚意、用真心待一切人待一切物,没有一丝毫虚伪,没有一丝毫是假的。你说他的生活多充实,他的生活多美满,他的生活才真正幸福,这个与地位与金钱毫不相关。地位很高,做到帝王,富有四海,他一点都不快乐。为什么?人家跟他往来全是虚情假意,谁跟他是真心?我们从历史上去看,有几个帝王是不亦悦乎、法喜充满?你找,找不到一个。这才晓得学之可贵,夫子讲,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,学之可贵。学与富贵不相干,他可贵什么?他就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他一生真的快乐幸福。方东美先生所说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,真的是令人羡慕。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经文。

【人能自度。转相拯济。至心求愿。积累善本。虽一世精进勤苦。须臾间耳。后生无量寿国。快乐无极。永拔生死之本。无复苦恼之患。寿千万劫。自在随意。】

前面两句,『人能自度』,才『转相拯济』,也就是说,必须是你自度,你然后才能帮助别人;你要不能自度,你就没有能力帮助别人。我们看念老的批注。「上段显生死轮转,忧苦不绝,劝令出离,是为厌离娑婆。此段则劝求生净土,即欣求极乐也。」这八个字,「厌离娑婆,欣求极乐」,是修净土的人、求往生的人他不能少的条件。为什么?这个世界你不肯舍离,你怎么能往生?你要想往生,必须把这个世界全盘放下,没有丝毫牵挂,你才能平平安安、稳稳当当的到极乐世界去,有丝毫的牵挂就去不了。真想通了,真搞明白了,你才肯下定这个决心。为什么?娑婆世界住的很久,无量劫来都住在此地,一旦要走,好像真有难分难舍,有这个味道在。所以不是真搞清楚、真搞明白的时候,他舍不得。极乐世界是好,不错,阿弥陀佛也很尊重他,能不能我再过几天再去。这个念头一生,这一生的机缘就错过,下一次再遇到,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,太难讲了。所以要有真实智慧,要有高度的警觉,我这一次遇到我不会放过,我宁愿到极乐世界再回来。再回来是菩萨,不会迷惑了,你来往自在,想来就来,想去就去,这个世间人做不到。往生极乐世界就入了他的国籍,拿他的护照,遍法界虚空界通行无阻。我们娑婆世界的护照人家不承认,哪里都去不了。所以真想通了,是应当要去。

《弥陀要解》以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为愿」,这个愿是什么?愿生净土,「又以信愿持名为一乘真因」,我愿去,我怎么去?信、愿、持名,你就去了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就办这三桩事情,办这三桩事情,一般讲的知识分子读经重要,一定要从读经下手,没有这个底子,信愿不坚固。读就读一部经,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是《阿弥陀经》《阿弥陀经》《无量寿经》是同本,一个叫大本,一个叫小本,文字有多寡不一样,义理完全相同,所以属于同部。但是《无量寿经》说得详细,《弥陀经》讲得简单,详细有好处,帮助我们断疑生信,坚定信愿,有这个好处。读,每天要读经文,把读经文当做我们必修的功课,早晚课。弘一大师当年在世,他是个知识分子,他的早晚课是念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《行愿品》他能够背诵,可见他读得很勤,读的时间很长。

《无量寿经》这个会集本出来稀有难得,没有艰深的这些句子,读起来通畅,像是中国人写的文章一样。《无量寿经》原文都有难读的地方,这就翻得不理想。这会集会集得好,把这些不好读的、生涩的地方,他都不要了,这是会集的时候把那些都除掉,取文词非常通畅的选出来重新编成一个本子。这个对于末法九千年众生来讲是大恩大德,这个本子我们愈念愈欢喜。批注是帮助我们了解经文,帮助我们认识极乐世界,认识阿弥陀佛。所以,以读经为主,以研究经为辅助,宾主要认识清楚。目标只有一个,决定求生净土,决定要见阿弥陀佛,这个信心比什么都重要。如果有疑惑,很可能堕边地疑城,对自己造成障碍,这个是不需要的。所以信愿行,持名就是行,这三个条件必须圆圆满满的具足。

「故知世尊劝谕,正是往生切要」,切要是最重要的开示。「段中人能自度,度自身也,承上文知苦厌离、洗除心垢、表里相应等文而言,是自利行」,这些经文全是讲的自利。用什么方法把我们这个心垢洗刷干净?就用念佛,不用别的。宗门大德所说的,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我们今天说不怕念起,念是妄念,只怕觉迟,第二个念是念佛。第一个念是烦恼、是习气、是妄念,第二个念是佛念,佛号要快,要立刻就能接上。这些都是属于自利。「表里相应」,这里头还有一层深的意思,我心里是阿弥陀佛,外面,外面全是阿弥陀佛,我看到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,看到一切事物统统是阿弥陀佛,你真成佛了。为什么?境随心转,心是阿弥陀佛,外头所有境界全是阿弥陀佛。

心是善心,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善;心是恶心,外头境界没有一样不恶。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这个道理大乘经教讲得很多,特别是《华严经》,这不能不记住。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自然就落实了,普贤十愿跟大乘菩萨的愿有什么不一样?用心不一样。普贤菩萨的用心,心就是阿弥陀佛,就是我常讲的,把阿弥陀佛放心上,心是阿弥陀佛,那就是普贤菩萨。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。本经第二品「德遵普贤」,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修什么?修普贤行。普贤行的总纲领就是十大愿王,头一个礼敬诸佛,一切众生全是佛,只有我一个是凡夫,这叫普贤菩萨。其实,你心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,你自己已经成佛了。为什么还说唯我一人是凡夫?这就是接引众生的,教化众生的,真正成佛就降到最低下去。你看把六道众生、恶道众生都提升,你们都是佛,诚敬谦和真落实了。这个接引众生,身行言教,我做出来给你看。让你看清楚、听明白了,你细心去体会,你才能解如来真实义。做出来给别人看,实际上就是《还源观》的四德「威仪有则」,那是度众生的。

「转相拯济是利他行,是即释尊开示之第二点。拯者,救也。谓辗转救度于他身,是即众生无量誓愿度也。发此自觉觉他之大心,念佛名号,才契本经之宗」。本经的宗是什么?就是宗旨,就是下面这八个字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,这是本经的宗旨。「既发大心,则应以至诚之心,积累善本,以求得本愿之妙果。」这桩事情,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了。世尊以真诚心,四十九年的表演,表演什么?这四个字说得非常好,『积累善本』。自己开悟之后没有自己了,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,别人不知道,他自己清楚,菩萨不知道,一切诸佛如来清楚。为什么?入佛的境界了,佛的境界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着,这个境界就叫做大般涅槃。涅槃寂静,从涅槃寂静里面生出大慈大悲,普度众生,这叫大乘。涅槃里头不生大慈大悲,不生普度众生这个大愿,那不叫菩萨,那叫小乘。生起大慈大悲普度众生,叫转小成大。

小乘的涅槃,清净寂灭,只断见思烦恼,尘沙没有断,也就是他分别没有断,起心动念没有断。小乘涅槃,他的地位在哪里?在四圣法界最低的声闻,超越六道了,六道之外,声闻道、缘觉道,这两个都是小乘。菩提心没有发,普度众生这个愿,大慈大悲没有发出来。到什么时候才能发出来?初住,《华严经》圆教初住。真的把起心动念放下了,起心动念就是根本无明,这一放下,十法界没有了。十法界是假的,一场梦,放下梦就醒过来,醒过来是一真法界,是实报庄严土。实报庄严土里位子最低的是初信,可是初信在我们六道里面讲,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。这个时候真的转小成大,他有大慈大悲,他有普度众生的大愿,他有代众生苦的悲心,愿意表演、示范,威仪有则,这就是表演做示范。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是表演,勤修戒定慧、息灭贪瞋痴是示范。他戒定慧圆满,贪瞋痴早就息灭,舞台上表演,给我们看的,这叫慈悲至极。

所以,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的人,既发大心,就应该用至诚心去表演,积累善本。「善本」是什么?三恶、五恶反过来就是善本。因为三恶五恶是恶本,所有一切恶业的根本,反过来就是善本,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慢、不疑,世出世间所有的善法都从这里生的。我们的心本来是干净的,本来是清净的,惠能大师说得很好,现在还是干净的,还是清净的,从来没有染污过。好像是被染污了,其实没有,染污是谁?阿赖耶,阿赖耶被染污了。被谁染污?被末那染污,末那不是个好东西,末那叫染污意,为什么染污意?因为它里头有贪瞋痴。唯识经论里面说四大烦恼常相随,所以末那识它的基础就是四大烦恼。头一个是我见,末那是我执,我见,执着阿赖耶见分的一分。阿赖耶的见分无量无边无数无尽,他执着一分。把这一分当作自己的心,这是妄心,这是烦恼的根。从这个地方起来什么?我爱。你看有我了,我见,这就产生我爱,我爱是贪;我痴,愚痴;我慢,慢是瞋恚。见爱痴慢这四大烦恼常相随不断,这个四大烦恼要是断掉,没有了,转末那为平等性智,这就是法身菩萨。法身菩萨转八识成四智,超越十法界,不再住十法界里头。我们晓得,怎么转的?把这四样东西放下。

破身见,真智慧!《金刚经》虽然不长,它分前后两部分,前面是破四相,后面是破四见。破四相能脱离六道轮回,破四见才能超越十法界。《金刚经》后半部说的是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,四见破了。四见破了,圆教初住菩萨。四相破了,小乘须陀洹,开始破四相,《华严》是大乘,十信位子里面的初信位,他破烦恼等于小乘须陀洹,证得位不退,三不退的第一个他得到,就是绝对不会退转做凡夫。他是真正的佛弟子,不会堕三恶道,也就是说,决定不会再搞贪瞋痴慢这个事情。

世尊开示第二点,就是拯救,「辗转救度于他身,是即众生无量誓愿度」「发此自觉觉他之大心,念佛名号」,跟本经的宗旨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就相应。既发大心,一定要以至诚的心断恶修善,积累善本,对于善恶一定要认识清楚,什么是善,什么是恶。绝对标准是:与性德相应的就是善,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恶。古人对这个非常重视,现在人不懂。古人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管他有没有念书,有没有这些知识,但是他懂得一个道理,随顺自然。你看春天万物生长,随顺自然是讲爱惜万物,不可以伤害它,它在生长期,处处要爱护,处处要保护,不可以伤害。夏天成长,春生夏长,夏天成长,要好好照顾,秋天秋收,有收成出来,果实才可以采摘它。打猎,春天不打猎,为什么?动物都怀孕,你不能伤害牠。捕鱼不能捕小鱼,小鱼像小孩一样,要帮助牠成长。所以结网网的孔都很大,牠能钻得出的,牠就钻到网外面去了。这是什么?这都是恒顺自然,用现在的话讲,他懂得环保,他决定不会破坏自然生态,爱护它。冬天是收藏的时候,收获,冬天寒冷来了,树叶都凋零,应该收藏。冬天就是人应该休息,像放假一样,农民一年忙碌,但是冬天他确实休假。假期很长,从腊月初八,就是过年,过小年,中国习俗腊月初八送灶神,腊八。过年过到什么时候?二月二,你看腊月初八,正月初八,二月初八,差不多两个月,这两个月时间是休闲。天寒地冻,不能工作,休闲。要保养身体,休息,等于说补充能量,春天时候好工作。过年过到二月二龙抬头。

现在人没有了,过年过节恐怕都没有假期,这就是什么?破坏我们的生态,自己生活这个常态环境,这破坏了。古人完全顺应大自然,所以他是健康的,他是幸福,他是快乐。这种幸福快乐与贫富贵贱没关系,过年穷人也很快乐,富贵人自然会帮助贫穷人。这什么?他修善积德的时候。冬天大家都没有工作,穷人生活就困难,富裕的人一定要帮助他。唯有积累善本,善本是不贪、不瞋、不痴、不慢、不疑,加强努力去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、修《十善业》,这是普世根本的教育。所以农闲的时候,就是这两个月时间,这冬天,十二月初八到二月二这两个月,寺庙里面都在这个时候讲经。为什么?这个时候工作量少,有很多人到庙里面去挂单,在家居士可以,叫讨经单。这个庙里面讲《华严经》,他想来听经,就在这里住两、三个月,把这部经听完,来接受教育。儒家讲学,道家也讲道,这些道场里面,儒释道道场统统有活动。讲的内容不相同,你想学什么经典,你去打听,哪一家,譬如讲《华严》的,大概五台山都讲《华严》,天台山讲《法华》,讲这个体系。西安的慈恩寺那个地方是讲唯识,讲唯识经论,终南山那个地方是讲戒律的。你想学什么东西,打听一下,哪个道场讲,你就到那里去住个两、三个月,好好去学习。儒释道统统讲,儒家有书院,小型的就是私塾,多半利用祠堂开课。道家有道观,统统都讲经教学,利用这个时候。

「以求得本愿之妙果」。下面说,「善本,同于善根。《胜鬘经上》曰:善本,本亦因也」,也是因,「欲以此善为菩提根,故名为本」。所以菩提根,菩提的本是什么?纯善纯净。菩提是智慧,菩提是觉悟,心不清净不会觉悟,清净心是开悟的根本。所以,佛家的开悟是修定,修定一定要持戒,戒不清净不会得定,没有定哪来的智慧?所以,戒定慧三学称之为三无漏学。学佛终极的目标,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,明心见性你就超越十法界。不是修净土的,多半都到华藏世界去了,毘卢遮那佛的报土,实报庄严土。修净土的人,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土去了,这是修学真正的成就。

下面,「又《会疏》曰:求愿者,愿往生心也」,你真有求往生的一颗心。「善本,通名诸善,别指称名念佛」《会疏》这一句讲得好,念佛是大善,念佛是善中之善,没有比念佛更善的,「因称名念佛正是往生极乐之善本」「积累善本,正是一向专念」,一向专念就是积累善本,积累善本就是一向专念。「以下释尊重宣极乐之胜妙」,极乐世界的殊胜微妙,十方诸佛宣说不尽,目的「谕劝求生」,佛在这里劝导我们要求生净土,你就对了。『须臾』,须臾多长的时间?很短。念老在此地为我们说出来,佛经上讲的须臾,现在的四十八分钟,所谓片刻,说明这时间不长。「佛勉世人,一世勤苦,犹如片刻」,我们在这个世间,这是真正要知道的,纵然你能够活到一百岁,实实在在讲也是真的一剎那。年轻的人感触还没有这么敏锐,像我这个年龄,感触就非常敏锐,我们这一生过来了,八十多年。从小看到军阀割据、中日战争,中日战争我才十几岁,抗战爆发那年我十一岁,八年抗战,抗战结束我十九岁。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,几十年这叫一弹指。如果不遇到佛法,这一生空过了,过得没有价值,毫无意义。我二十六岁遇到佛法,那时候非常感叹,为什么不早十年遇到,二十六岁才遇到。大概将近四十岁的时候才真正相信净土,接受这个法门,不容易,非常非常不容易。你要问什么原因?实在讲,讲净土经的人是不少,深度不够,没有把它讲清楚、讲明白。我们听到好像不痛不痒,就对它不发生兴趣。真正能把它讲透,没有听说过。佛说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,我体会得很深,真难信!这不是假的,真难信。

所以佛这几句话我们体会很深很深,这意思。「一世勤苦,犹如片刻」,这是讲勤苦,勤奋修行,修行是苦事,但是时间短,不长。「后生极乐,其乐无有穷尽」,你将来生到极乐世界,苦就没有了,真的离苦了。在这个世间,这短暂时间的苦你不想吃,你后头有大苦,你后面那个苦,生生世世全是苦。你要晓得这桩事情,你就会拼命干了,长痛不如短痛,我现在把这一点苦吃尽,苦就没有了,生极乐世界苦就没有了。极乐世界「妙乐无边,超逾十方,无有终止」,故云『无极』,极乐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你就跟苦这个字永远告别了,真正断干净了。那么这几年的苦该不该吃?这几年的苦,把你无量劫来累积的这些苦的因,统统把它吃尽了,以后再没有了,应该做的。修行苦,从读诵下手,先读经。古人又说,能够有三个月到半年,你就尝到法味,苦尽甘来。法味是什么?欢喜心生起来了。孔颜之乐出现了,孔子、颜回那个乐趣,那是什么?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,你出现这个境界。再提升,佛菩萨的境界,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真的是看破放下了。

「如天台沙门忍空之《劝心往生论》,忍空法师有这么一部书,里面说,「今生荣华一期之程,结苦果于亿劫」。我们这一生荣华富贵,在这一生当中,荣华富贵里头有没有造业?你想想看,荣华富贵里头有没有贪瞋痴慢?贪瞋痴慢就是造的苦因,将来结苦果。苦果要享多久?要享亿劫,一世所造的这些业要苦亿劫。「现世勤修须臾之间,开觉蕊于三明」,现在我们认真努力去修行,修多久?修的时间不长,数十寒暑。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开觉蕊于三明,这个蕊是花蕊,花的中心叫蕊,三明就是六通,三明六通是讲果德。底下说,「盖因小果大,受报时长。凡得往生者,经云:永拔生死之本,无复苦恼之患。寿千万劫,自在随意。」这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,要下决心,我们要真干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习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净土大经解演义》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