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二二七讲)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227

请掀开经本,月天子长行第四句看起:

【安乐世间心天子。得与一切众生不可思议乐,令踊跃大欢喜解脱门。】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「与一切众生等者,谓示物圣乐,令得初地,此乐本有,染而不染,为不思议」,这个提示非常之好。不思议乐,既然是初地以上,当然这个月天子就不是凡夫,凡夫哪里会有这么高的境界?经文关键的一句,我们要能够看得出来,他『得与一切众生』,不是一个人,一切众生里面,就超越种族,超越种种的界限,也超越宗教。我们学佛,尤其是学大乘,要从这个地方学。你看他们的心量多大,每个人(这在经上看到的)都是以一切众生,前面讲「观察一切众生界」「了知一切众生心海」「得与一切众生」,所以大乘佛法是以一切众生为中心,跟凡夫、跟二乘都不一样。凡夫是以自我为中心,起心动念是想到我的利益、我的利害,这是六道凡夫坚固的我执。佛在经上讲,六道是从我执变现出来的。如果我们把我执放下了,「我」这个念头是染污,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我是什么?相宗说得很详细,《华严》也是属於相宗的根本经,六经十一论这里头包括《华严》。佛说过,「我」是四大烦恼常相随: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,这个东西是我,所以末那叫染污意,迷惑的众生执著这个东西是我,实际上,也只是一个妄想执著而已,确确实实没有我,《金刚经》上讲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我们首先要在这里建立正确的观念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。

与乐是慈,拔苦是悲,给众生什么乐?不是现在社会里面一般年轻人以为乐趣的。世间人以为乐,实际上那是苦,他不是作乐。在古时候确实还有乐,现在我们看不到了,无论在戏剧里面、歌舞里面,我们现在很少接触,但是看看戏院门口那些广告,我们就晓得它里面的内容。那一种的乐,就正如同我们一般人所讲的服毒,这种乐。吸毒、打吗啡,以为这是乐,今天社会上年轻人享受的乐是这一类的。非常不正常的刺激、麻醉,以此为乐,你说这怎么得了?刚才两份资料给诸位了,这是昨天我从《慕西》里头看到的,世纪末的惊人数字。美国今天是世界上第一大国,看看这个统计你就了解社会状况,太可怕了。这个国家领导全世界,如果这些统计数字是真的,世界上哪能没有劫难?另外一份资料,是从天主教《玫瑰经》里摘录下来的,他们所修行的跟我们的五戒十善没有两样。每一个宗教圣贤教人都是善的,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。圣贤人给人的乐,决定是与性德相应,叫圣乐;帮助你了生死、出三界,这才是真正的乐。

这桩事情,唯有佛法说得清楚、说得透彻。三界六道从哪里来的?我们现前许许多多的灾难,天灾人祸又是从哪里来的?佛教人是从根本上去求解决,不是枝叶,枝叶上没有办法解决得了的。尤其是在现前灾难的徵兆非常明显,我们本末两方面都要顾到;本,是从心地上下手、从念头上下手,决定不可以再有恶念。恶念,说得粗浅一点,损人利己的念头不可以有;说到深处,求自利这个念头就是个恶念。但是这个说法,一般人很难接受,他不懂,为什么为自己的利益这个念头是恶念?这只有学佛的人才懂,增长我见,增长我执,只要「我」这个念头天天在增长,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,佛说恶是这个意思。如果是断恶修善没有离开我,果报在人天。如果把我放下了,舍弃掉了,不再执著有个我,不再想到有「为我」,断恶修善,超越三界,永脱轮回,这是大善。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,无量劫来我们学佛不只是这一生,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,无量劫的修行,为什么还落到今天这个样子?毛病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?没有别的,就是没有把「我」舍掉,所以怎么修,修得再好,也不过人天福报。一享福,又迷惑了,又造罪业了,所以在六道里头流转,永远不能超越。念佛能不能往生?不能往生;如果能往生,我们早就往生了。

我们学念佛法门肯定不是这一生,过去生中曾经修学这个法门无量次,都没有能往生得了,什么原因?没有把我忘掉,有我一定就有我爱、我痴、我慢,是非人我,贪瞋痴慢,就常常现前,所以念佛变成世间三界有漏的福报,不能够成为往生的功德。我们知道念佛往生的人,必定是我的念头舍掉了,这才能往生。决定不再为自己的利益去想,所以念佛堂堂主常常提醒学人,「放下身心世界」,提起正念,这样才能往生。身心就是我执,心是什么?心是念头,放下我的念头;身是这个身体,不要执著这个身体是我;世界就是五欲六尘的享受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。把这些东西舍得干干净净,心里只有阿弥陀佛,除阿弥陀佛之外,什么都没有,这种人能往生。我们无量劫来,念佛没有达到这个标准,所以搞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。

过去善导大师说得好,「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」。我们过去生中缘不殊胜,没有人把这些道理、把这些事实真相,给我们讲清楚、讲明白,这是缺乏增上缘。对自己本身没有能够把一切享受放下,甚至一些许许多多错误的观念也没放下,都成为我们往生的障碍,重大的障碍。我们错误的观念太多了,通常最明显的,中国人所执著的面子问题,这是很错误的观念。为了面子,不肯低头,就这个念头就不能往生,亏吃大了!真正是一个儒家的学人,真正是个佛的弟子,佛教给我们忍辱,教给我们谦虚,教我们要卑下。我们要面子,孔老夫子不要面子;我们要面子,释迦牟尼佛、诸大菩萨他们不要面子,他们能成就。我们往往自以为是,把圣贤的教诲忘得一干二净。所以在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都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不叫学佛。学佛最低限度要把自己的见解,就是想法看法要放下,这是佛教导我们的,佛绝对不许可随顺自己的想法看法。经上说过,什么时候你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?证得阿罗汉果之后,阿罗汉是正觉。换句话说,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,一定要随顺佛陀的教诲,我们这条路就走对了。就好比我们自己不认识路,一定要找一个认识路的人,他在前面走,我们跟著他,我们才不会迷路,不会迷失方向。佛菩萨是过来人,人虽然不在世间了,经教留在世间,我们尊重经教,依教修行,就是跟佛菩萨走。一面跟他走,一面学认路,到自己能认识路,就可以不必再跟他了。

佛教给我们,首先要断见思烦恼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我们节录天主教这个十诫,真正是个天主教徒,了不起!我们见到他,真的我会给他顶礼三拜,他值得我们尊敬。十诫里面,前面三条是修持,修的内功,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不怀疑、不夹杂、不间断,后面是五戒十善,说得很明白,说得很清楚,白话文写的。中国的经典古时候翻译,文言文写的,现在很多人看不懂,会不到里面的意思,他这个白。真正依教奉行,那是天主真正的儿女;虽然没有超越六道轮回,决定不堕三恶道,人家享天福去了。我们想想能比得上人家吗?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五戒十善,文字比较深一点,意思境界讲得很圆满,我们特别将这段经文选出来,做为晚课读诵,《无量寿经》三十二到三十七品。我们每天念,有没有懂?有没有去做?早课提醒自己,早课修的是什么?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要求自己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,四十八愿度众生,自己要发这个愿,不是念阿弥陀佛的愿,自己要跟随阿弥陀佛,要跟上;依照经文我们也发这个愿,这就跟上了。晚课是反省,他这个地方省察,反省检点,展开佛的教诲,对对自己今天一天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跟佛讲的相应不相应。佛教给我们做的,我们做到没有?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,我们违犯了没有?用这个标准来改过自新,这叫修行。我们在讲席当中讲了很多次,发现自己的过失缺点叫开悟,把自己的缺点过失改正过来叫修行。如果觉得我今天没有过失,你这一天堕落在无明里头,迷迷糊糊把大好光阴错过,这是真可惜!

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,菩萨知道自己过失,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,时时刻刻改正自己的过失,这个人叫菩萨。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菩萨,没这回事情。我早年最初学佛的时候,章嘉大师给我讲得很多,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外表,不注重外面的形相。他叫我持戒,不是叫我去受戒,怎么持戒?你懂得一条,你真正做到这一条,这条戒你持了,你已经受了。形式上受戒,不算数;你自己发心真正做到了,这是诸佛菩萨承认的。你在戒坛上受的那个戒,诸佛菩萨不承认,要明白这个道理!你那个是在表演、在演戏,装模作样,受完之后一条都做不到,造罪的时候还加重一条罪,破戒的罪。只有愚痴的人才干这个事情,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干这个事情。所以李炳南老居士一生,劝人皈依,从来不劝人去受戒,他懂得。你劝人受戒,不是加重人造罪业?他本来杀生,那杀生就有重罪了,再去受戒,又加上一个破戒罪,你不是找他麻烦吗?不是害他吗?章嘉大师那个教导就好,他叫你自己去做,认真努力去干,做到一条,这一条戒你就得了,你就真持了,这个我们才真正能够离苦得乐。所有一切的苦报都是从不善业招感来的,所有一切真的乐是从善业招感来的。如果能够离一切相,修一切善,这个善业称之为净业,那个果报就更殊胜。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好,他注的是「示物圣乐」,这个「示」字好,这不是教人。示是什么?做出来给人看,示现。他不用一个人,他用物;人,六道里头只有人道;物,六道里面全都包括了;不但六道一切众生包括在其中,十法界也在其中。所以用这个字,一个都不漏,一切众生用一个「物」,都代表了。要把真正的自在、清净的大乐展示给一切众生看,众生接触之后生起仰慕的心,也想获得,菩萨就给他开导,就教导他:你想得乐,你就要认真去修学,你先要发大心。菩提心,古大德给我们讲,有随事,有随理。随事,通常讲四弘誓愿,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。为什么叫你要发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?这是大心,这个念头就是彻底的一个改变、一个转变,把我们以自我为本位转变为一切众生为本位,这是真正觉悟了。没有觉悟,我们人活在世间为自己活的,是以自我为中心;觉悟之后,我不是为自己活,我为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是宇宙的中心,我是一切众生里面的一分子。这个念头转过来,实际上就是转凡成圣的根,根本转过来了。然后要修,修这是两桩事情:一个断烦恼,一个开智慧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这就要真干了。烦恼断了,智慧就开了。

东方的圣人跟西方圣人在这个地方的教学有差别。西方那些圣贤说,你学一样东西,要成就圆满智慧是不可能的,所以提倡广学多闻,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开很多门课程,很多老师来教你。东方的圣人观念跟他恰恰相反,一门深入,不假方便,自得心开,东方圣人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冷静去思惟、去观察,西方圣人所讲的智慧是常识,东方圣人所讲的是心性,一门深入才有明心见性的可能。凡夫一开头广学多闻,要想断烦恼是不可能的事情,断烦恼一定要修清净心,要修清净心那只能修一门,一门专注,清净心才能现前。佛法讲求根本智,先求根本智然后才有后得智。古人有比喻,根本智好像植物的根,后得智是枝叶花果;你没有根,哪来的枝叶花果?所以第三句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那是花,那是枝叶,「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那是果。你要晓得前面两句是根本,你不懂这个道理,你怎么能有成就?所以西方圣人,西方的宗教,我们仔细观察,不能超越六道,最高可以能到色界天、到无色界天。佛典上讲,佛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间?也就是为这个。世间人希求解脱,苦的是找不到解脱的门径,诸佛如来才应化来了,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,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,所以佛出世。如果这个问题世间人有能力解决,他就不来了;你们自己能办,我来干什么?来不是多此一举吗?你们没有办法解决的,他不能不来,他不来就不慈悲了,佛是应机而出世、而示现。这个地方我们也要学习,别人能办的尽量让他们去办,祖师大德为我们示现的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。他们不肯办,事情又很重要,那只好我们来搞。

佛法的弘扬重要!没有人干,我们只好逼著出来干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如果有人讲,讲得跟我一样,我就决定不讲,我就省事了。没有人讲,那怎么办?那非讲不可。绝对不是喜欢讲,不是为名闻利养来讲,是为作佛弟子的使命。我能讲,现在这个世间又没有人讲,这就非讲不可。我能讲,也有别人能讲,我就可以不讲,让他讲,我当听众,我随喜赞叹。建立正法道场,恢复学风跟道风,如果有人做,我们就不做,随喜赞叹,好!随喜功德。没有人做,李木源居士非做不可,没有人做;如果还有人做,何必惹这些麻烦?做的人是菩萨,受用的人是清众,菩萨造福,众生享福。建立这个道场,大众每天有时间在一起薰修,读经,研究讨论,放下万缘,一心念佛,是享受!这里头是圣乐、真乐。可是必得有相当觉悟的人,他才懂得这里头有乐趣。像世间一般心浮气躁、迷恋在五欲六尘中的人,他不懂得,他认为这种享受太苦了。他要在热闹场合、歌舞场合里面,他认为那个是乐。观念不相同,显示出文化不一样,每个人对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、想法不一样、受用不一样,这里面有不少是错误的,错误的与三途相应。与三途相应,就是说与自私自利相应、与贪瞋痴慢相应,那一种的乐是三途。佛菩萨给我们的乐趣,是与心性相应,是向上提升的,我们要在这个地方觉悟。

世法是个染缸,有几个人不掉在里头?我这一生算起来相当幸运,幸运实在是自己年轻的时候贫穷,看一场电影,买一张票都买不起;还好,那是染缸,进不去;进入那个染缸还得有条件的,我没有那个条件。所以年轻的时候生活贫苦有好处,少造很多业,少受很多的污染。我也会找自己的乐趣,找什么?不要花钱的,找谁?我那时候住在台北,找台北一些名教授,我有时间去拜访他们、亲近他们,听他们讲讲话,我也很开心,长学问,长见识。我走的是正当之乐,少受污染。以后接触佛法,容易觉悟,对经典里面真正能产生乐趣,法喜充满。我能够听得懂,我能够看得懂,我也很认真努力去学习,希望自己能够契入这个境界。一生守住贫贱的生活,才不会堕落。我们也曾经看到有一些出家人,出家之后名闻利养都来了,贪图这些享受,堕落了,大有人在!所以说性德是本有的,性德里头有真乐,否则的话,人家为什么修这些苦行?为什么一定要明心见性?那里头有大乐!往生经里面所讲的极乐,不是世间人能想像得到的,必须得依教修学。烦恼、习气、业障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,我们的信心是从这个地方建立,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得干干净净,自性本来没有的;般若、法身、解脱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本有我们就深信不疑,一定可以恢复,一定可以证得,只要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就行了。可是这个东西很难舍,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相处,毛病马上就出来了。

这里头显示两个问题:第一个是我们没有认真学习,没有把所学习的东西当作一桩正经事来看待,学是学了,马马虎虎,随随便便,所以在生活中用不上;第二个,我们能够在这里省察,自己的毛病习气太深太重,太可怕了!真正修行人没有别的,是把你所修的当作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看待;纵然我不能把所学的百分之百做到,至少也能够做个两分、三分,就有受用;能够做到一成、两成,功不唐捐。每一个人修行都是这个经历,那些菩萨们修行成佛也没有例外的。刚刚接触,我听了一百分,我能做到一分、做到两分,老师看到,这个学生可教,他慢慢会增长。做得愈多,理解的就愈深愈广,解得愈深愈广,你做的决心就愈恳切,解跟行相辅相成。如果一生只注重在经典理论上的研究、讲解,一分都没有去做到,你的解分也是有限的,也止於这个范围,不能够突破。要想深解义趣,一定要有修行的功夫;没有修行的功夫,深解谈不上。深解义趣,老师帮不上忙,老师帮助我们是有限度的、是有范围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。真的古人所谓是「师父引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,再好的老师对我们的帮助都有一个界限,要突破界限,完全是靠自己。在佛法里面讲,我们能体会得到,老师的帮助最大是十法界的范围,十法界以上不是老师帮助的。所以到一真法界,破四十一品无明,这是完全靠自己的功夫;「无功用道」,老师帮不上忙。在我们这个时期,我们现在修学环境当中,老师帮忙是很有限度的。所以老师对我们只有开示,如果我们没有悟入,佛法殊胜的利益我们完全得不到。

「开示」两个字就相当不容易,「开」是给我们讲解,讲得透彻,讲得明白;「示」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,我们对老师才能够产生信心。老师言行一致,他所说的他真做到了,可见得不是假的,不是骗人的。他所说的,如果他没有做到,我们就很难相信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给一切众生讲经说法,教人断烦恼他真断了,教人发菩提心他真发了,教人离一切相他真离了,教人修一切善他真修了,我们这才相信,他不是假的。他对世间、对世人一无所求,自己的生活过得那么简单、那么朴实,给我们示现这里头有真乐。真乐是什么?心地清凉自在,一尘不染,这是真乐。你心里有忧虑、有牵挂,你乐从何来?这些牵挂、忧虑从哪里来的?都从「我」来的,执著有我,执著有我所有的,就是我所,你天天为这些东西操心,为这些东西忧虑,为这些东西烦恼,不知道这些东西全是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《大般若经》上说了几千遍、几万遍「不可得」,明明不可得,真实不可得,你偏偏还要求得,你不叫自找麻烦吗?所以归根结柢,毛病产生就是以自我为本位,毛病产生在这里,现在人说的话。他有我,一切以我为本位,那个烦恼就无量无边。我们要是真的明白这个道理,断烦恼就不难,从根本断。根本是什么?我,我所。只要把我跟我所舍掉,所有一切烦恼不就断干净了!断烦恼哪里要枝枝叶叶?十戒还是枝叶。所以宗门提倡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,根本就是离四相: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那是根本。四相放下了,四相舍弃了,修一切善,以一切众生为宇宙的中心,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。这个念头一转,就超凡入圣,这就是得真乐。

「令得初地」,这一句就是成圣,超凡成圣,这个不是普通人。初地在此地也是有两个意思:一个是别教初地,一个是圆教初地。别教初地,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不但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,圆教初住菩萨。如果这个初地是圆教的话,他地位高了,前面四十一品无明已经破尽三十一品,破三十一品无明是圆教初地,跟佛很接近了,两个意思都好。到初地菩萨,给诸位说,最快乐的事情是念佛。《华严经》上说,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,十地菩萨的始是初地,终是等觉,等觉称十一地;就是说华严会上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,统统修弥陀净土,统统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,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。这个法门要不乐,他修这个干什么?所以最极的乐处就是最极的清净心,清净心乐!清净心生无量智慧,清净心现无量的德能,他怎么不乐?凡夫想不到,当然更不可能这么去做。就是佛家的修行人,到初地才真的觉悟了、真的明白了,那个念佛的心是真心,永远不会改变、不会动摇了,他搞清楚、搞透彻了。

我们今天修行的心不坚固,原因在哪里?理事都没有搞清楚,一知半解,往往错会了意思。怎么会错会意思?以我们自己的意思来解佛的意思,错会了。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思放弃,完全接受佛的教诲,那就不错了,那就正确了。我们今天学佛最大的一个困难处,没有把自己的知见舍弃,总是一看,「我想是这样的」,这不是佛想的,我想的,就把佛的意思想错了。佛有没有意思?再告诉诸位,佛没有意思;佛有没有想法?没有,佛也没有看法。你要以为佛有意思,佛有他的想法、有他的看法,你就完全错了。为什么?他要有意思,意思只有一个;他有想法,想法只有一个。正因为佛没有意思、没有想法、没有看法,他说出来的东西无量义。古来的祖师大德注解佛经,每一个人注解不一样,他都有道理。我们仔细去看都有道理,都说得不错,各有各的讲法,显示什么?显示出佛经是无量义,字字句句深广无尽,这里头有乐趣。为什么这么多人注解,注得不一样?他程度不一样,他领悟的能力不一样。譬如这个地方讲,初地菩萨来注初地菩萨,他有他的讲法,二地菩萨讲比他讲得高明一点,三地菩萨讲得又高明一些,不一样!同样是一部经,同样是这几个字,各人讲法就不相同,契入的境界不相等。他都证入了,所以我们听到都欢喜、都赞叹,他真的见到了,见到什么?见到自性。但是见性有偏圆不相同,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,破两品无明就见两品真性,四十一品无明破尽,自性就圆满显露。祖师大德、这些菩萨们见性有偏圆差别不相等,所以他们说法的义趣就不一样了。

没有见性的人不行,没有见性的人学别人说法。我们初学讲经的时候,李炳南老居士就教我们用这个方法,学祖师大德的讲法,祖师大德有注解,我们讲注解,完全依照注解讲,等於说把注解,注解是文言文,翻成白话文,我们在讲台上做翻译;把古时候的语言翻成我们现代的语言,从这里下手,初学要从这里下手。可是最忌讳的是加自己的意见在里头,我们跟老师学这个是最大的忌讳,绝对不许可的。你纵然有好的意见、有好的悟处,都不可以。训练什么?训练守法,就是训练持戒,循规蹈矩,决定不准你自己发表意见,这个路才走成功。我自己明明有见地,为什么不准讲?不准讲,不准讲就是不准讲。这是教你什么?教你修定;你心真定下来之后,你智慧才开。不用这个办法,你自己有见地都可以讲,你讲一辈子,你也止於这个界限,你不能突破。所以古来这些大德教人是真实智慧,真正的高明,他在教你入门的时候给你奠定基础。基础是戒定,戒是守法,定是修清净心,要你有忍耐,自己虽然有,要忍,一切随顺经教,随顺祖师大德的注解,这个道理很深很深。至少他要让你在那里憋五年,五年之后才可以让你发挥,五年内是决定不许可的。五年把心定下来,修忍辱修五年,修禅定修五年,你有这个基础,然后才开智慧。

所以真正好老师的教导,我们如果要不知道他用心,还要去冤枉他,说他专制、跋扈,瞧不起人,我们不是糟蹋圣贤!人家真的是好心好意想成就你,你还得冤枉人家,你还要造许多罪业。这是什么原因?没有人教你。所以在从前跟现在不一样,从前在家里父母教,父母教尊师重道,教一定要听老师的教诲。现在没人教了,我们不晓得那个教学的苦心、教学的用意,完全不知道。老师用这种方法,他也不给你说明理由,你愿意遵守,你得利益,你不愿意遵守,你到别的地方去学,他不勉强你。所以这个事情非常非常困难,在现代这个时代,纵然有真善知识,也找不到学生,学生也不愿意亲近这样的善知识。所以现在人变成什么?认假不认真,听骗不听劝。骗你很欢喜,劝导你的时候你还生很多烦恼,还埋怨,不能接受,这有什么法子?在这种情形之下,幸亏《无量寿经》上给我们说明事实真相,「先人不善,不识道德,无有语者」,那我们就不能再怪他了。难!实实在在太难了。

《华严》我们读得虽然不多,第一品还没念完,但是从这品经里面,我深深体会到,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。所以我们今天学到哪里去学?只有从经教里面去学,从经教里面去体会、去领悟。善知识在哪里?如果真的会了,所有一切境缘都是善知识,都是菩萨学处。为什么?一切境缘都是诸佛如来的化现,问题就是你认识不认识?你果然认识了,一切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虚空自然现象,无一不是诸佛如来的化现。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在哪里?不在经本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就是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所以你契入之后,那就是宗门祖师所谓「头头是道,左右逢源」,这才是真乐、圣乐,这是地上菩萨所证得的乐。所以他用初地,不用初住。初住,圆教初住是这个境界,别教就没有入这个境界。说初地的话,别教也行,圆教也行,都能讲得通。

「此乐本有,染而不染」,这不思议了。这两句话是教我们,在现实生活当中和光同尘,这是染;而实际上,心地清净,智慧明了,不染。唯有不染,你才能够见到,一切众生皆是如来化身示现的;为什么凡夫见不到?凡夫心地被污染了,所以他见不到。这才叫做诸法实相,诸法实相就是诸法都是自性变现的,诸法就是自性。我们从这些地方要是能够有一些领悟,宗门里面有些机锋话就稍微能懂得几句,能够体会到一些了。老和尚往往测验刚刚开悟的人,他见性了,问他在哪里?或是言语,或是表态,真是随拈一物,无有不是。这个老和尚同意,点点头,给他印证,确实契入境界了。契入境界的人心是平等的,智慧是圆满的,慈悲是圆满的,决定没有偏激,决定没有偏见,样样圆通,圆满通达,这是契入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这一段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