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六00讲)  2002/1/25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0600

诸位同修,请看「如来现相品」,南方法喜菩萨偈颂第一首:

【佛身常显现,法界悉充满,恒演广大音,普震十方国。】

这一首偈在前面报告过,经文虽然不多,意思非常的深广。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,他说这首偈是「先一显真,佛身常者,第一义常,出三世故。智符於理,湛然常照。」我们就大师的开示做简单的解释。这个常的意思是就法身、报身来说的,因为法身跟报身都是无障碍身,我们说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真佛身;应身跟化身,比不上法、报无障碍。应身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,他既然有个身,中国老子说过,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换句话说,有这个身相必定有障碍。虽然在理上没有障碍,他事上有障碍。到什么时候事上没有障碍?在一真法界里面事事无碍。九法界里面事跟事有障碍,为什么?佛来了他没有障碍,众生有障碍。在一真法界里面,为什么应化都没有障碍?因为一真法界里头所有一切大众都明心见性,都没有障碍。佛没有障碍,菩萨没有障碍,声闻大众统统没有障碍,那就真的是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九法界里头不可能没有障碍,凡夫太多了,具足严重的妄想分别执著的这些众生太多了,他对你有障碍,你没有障碍,他对你有障碍。所以这个障碍不是从自身来的,是从缘来的,我们懂这个道理。

这个经上讲的是法身、报身,那当然在一真法界。「智符於理」,这是讲修德与性德相应,理是性德,智是修德。这里我们要留意,唯有智才是真正修行,定是不是真正修行?定不是的,定是开智慧的手段。唯有智,智能破无明,定不能破无明。诸位一定要懂得,定只能够伏烦恼,能伏见思烦恼、能伏尘沙烦恼,不能破无明。定开慧,慧能破无明,慧能转烦恼成菩提,转生死成涅盘,慧才有用。因此我们必须要知道,智慧开了才算是成就,智慧没有开不算成就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,求智慧要紧。求智慧不能不断烦恼,不能不修福德。为什么要修福?谚语常常讲「福至心灵」,一个人福报现前,心思灵敏,他就灵了,换句话说,他就有智慧。

没有智慧的福报叫痴福,愚痴。痴福绝对不是好事情,痴福那个福愈大,往往造的罪业愈重。克实而论,宁可修慧,不修痴福。有智慧没有福报,生活苦一点,想做一些好事情没有力量,但是不造恶,换句话说,他不会堕三途恶道。痴福那就不得了,痴福要是造极重的罪业,那堕地狱。由此可知,慧是多么重要!慧从哪里来?因是本具般若智慧,虽有因没有缘不行,缘是亲近善友、亲近诸佛菩萨。怎么亲近法?天天读诵经典、思惟经义,把经义变成自己的思想,把经里面的教训变成自己的行为,一定要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要放弃自己的成见。放弃自己成见,这是破所知障;放下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、名闻利养,这是破烦恼障。不能不干,二障障住了。我们修行修什么?就修这个,把二障去掉。二障去了之后,自性里面的性德就透出来,这就是「修成合本有」,修成就是本有。

下面一句「湛然常照」,这个就是意思,湛然是形容真心的清净,六祖能大师讲的「本来无一物」。它起用就是照见,《般若心经》里面讲「照见五蕴皆空」,举一个例子。这就是看破,真的看破,宇宙人生一切事理、性相、因果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『常显现』,常的意思明白了,显是什么意思?我们现在不显,现在隐。显的对面是隐,为什么隐?你有二障障住,好像今天天阴,浓云密布,阳光被云彩遮住,太阳隐了、不现了;如果这个云散掉,太阳就显现,显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破二障。我们的性德就像太阳一样,凡夫的云层太厚太厚了,几几乎乎在白日之下也像在夜晚,光明透不出来。在六道里面永远像生活在阴暗之中不见天日,这是真的,一点不假。我们讲这个天,性天;日,智日,我们性天、智日被烦恼、所知浓云遮盖了。佛教我们修行没有别的事情,两样东西去掉就行了,去掉烦恼障,你就证阿罗汉,你这个浓云密布去掉一部分,天亮了。有没有见到天上的太阳?没有,还是有云层,不过这个云层薄了一点,不像以前那么厚。阿罗汉还是没有见到性天,还是没有见到智日,必须要把所知障再去掉,然后所谓是「破一品无明,见一分真性」,见性就是见性天。自性般若之日,光线就透一分出来,真成就了。

大师在此地有一个说法,「若别说者,离烦恼障故法身显,离所知障故智身成」,这是一个说法。合起来讲二障俱破,法身、智身都现前了。换句话说,实在讲二障都障两种身,离二障这两种身都能够现前,这都是说「显」的意思,跟九法界的众生不一样。『法界悉充满』,清凉大师说,「诸根相好,一一无边,无限福智所庄严故。」这个话我们听了不好懂,他还有解释。「诸根相好,一一无边」,说的是自受用身、报身,自受用身,无量无边福德之所庄严、智慧之所庄严。这也有两种说法,报身有自受用、有他受用,这个说法是说的自受用。佛也是凡夫修成的,他的表演不只一次,在十方世界常常表演,这一场戏不断重复在演,目的是教化成熟的众生。时时有成熟的,处处有成熟的,所以这种表演永无间断。佛为我们表演,从凡夫怎么样修成究竟圆满的佛果?我们要能体会到这个意思。八相成道,那是证果的表演,度化众生证果的表演。大乘十信位的菩萨、小乘四果四向,是为我们表演初学入门。

在古时候印度,跟著释迦牟尼佛学佛,先学戒律、先学小乘。如果是小乘根性的,五年戒律学完之后,在形象上可以说能够与释迦牟尼佛日常生活行持相应了,学小乘经论;如果是大乘根性,小乘戒律成就之后,就能够学大乘经论。大乘、小乘戒律的基础一样,这个基础做好之后,大乘好比盖高楼大厦,小乘盖平房、盖二楼,诸位要知道地基是相同的。基础虽然相同,但是大乘的基础必定比小乘深厚。什么原因?智慧在戒里头,那个戒不一样,这很明显。没有智慧的人持戒很勉强,老师一定要我做,我不能不做,不做的时候他要处分我,被逼著的;换句话说,是被动的,他不是自动的。大乘菩萨持戒欢喜、自动的,智慧进去了,晓得这种作法是真自在。所以戒律在大乘是解脱戒,你看看多自在!严持戒律原来是真正的自在、幸福、美满的生活,不约束人。为什么你初学感觉得很约束、很不方便?是因为你放荡惯了,一下叫你收敛,你感觉得不习惯。你懈怠、懒惰惯了,一下叫你精进,你精进不来。你过的生活不是正常生活,你过的那个生活起心动念都在造罪业,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上讲得没错,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」

所以你过的是什么生活?你过的是三途六道的生活,三途六道的生活哪里有幸福可言?所以你没有幸福,要懂这个道理。佛菩萨的生活才是真正得大自在,真正是幸福美满的生活。过这种生活开智慧,与戒定慧相应,与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相应,他怎么不快乐?真的叫法喜充满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」,那个悦就是法喜,那是真快乐。不过佛的日子,世间人讲真快乐那是假的,为什么是假的?他的苦并没有离开、并没有断,现在那个苦暂时停了,他觉得快乐。你要不相信,叫你一天不吃饭,你快乐不快乐?两天不吃饭,你快乐不快乐?饿昏了,哪里还有什么快乐?遇到许许多多都是不如意的事情,你快乐不快乐?佛经上说别人毁谤你、侮辱你、欺负你,你听到、看到了,如饮甘露,那叫真快乐;你看到、听到心里很难过,你就不快乐了。

世人常说「助人为快乐之本」,那个助人的快乐你知不知道?不知道。为什么?你没有帮助过人。真正帮助过人、常常帮助人,这一句话你就懂了,为什么?亲身体验到,你懂得了。你没有亲身体验,听人家说快乐,究竟怎么快乐法,你怎么想都想不到。所以佛法要亲证,那才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没有亲证,吃东西很好吃,吃得很快乐,决定比不上你自己会做,做很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吃,那个快乐你就想不到了。吃好吃的东西你快乐,你有这个经验,自己做出好吃的东西供养别人、布施别人,那个乐你想不到。你自己要常常做,常行布施、常修供养,乐就在其中。为什么佛菩萨这样干法?他得大乐,这是享受。工作他怎么会疲倦?他怎么会讨厌?不会!无有疲厌。为什么无有疲厌?里头有真乐在里头。我们凡夫做事情,做久了会疲劳、会厌倦,为什么?没有乐。你的工作里头没有戒定慧,充其量有戒,戒是什么?你做得很如法,如法是戒。没有定,没有慧,所以工作久了会疲劳、会厌倦。把定慧、四无量心、六波罗蜜,融合在生活里头、融合在工作里面,你的生活、工作都叫菩萨行。我们说个最粗俗的话,你过佛菩萨的生活,你做的是佛菩萨的工作,没有疲厌。这是自受用。

他受用,是把自受用的身与土贡献给别人。清凉大师说:「谓诸如来由平等智,示现微妙净功德身,居纯净土。为住十地诸菩萨众,现大神通,转正法轮。」报身佛度化的对象,是地上菩萨,十地菩萨。别教的佛度别教地上菩萨,等於圆教十住,别教十地等於圆教十住,不是普通人,普通的菩萨见不到报身如来,见到报身如来是初地以上。换句话说,初地以前所见的佛都是应身、化身。应身、化身度地前的菩萨,同样也是现大神通、转正法轮,帮助一切大众断疑生信,修学大乘法,在大乘法里面得真正的法乐。这是后面两句所讲的,『恒演广大音,普震十方国』。这首偈大意懂得了,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怎样修学?第二首:

【如来普现身,遍入於世间,随众生乐欲,显示神通力。】

这一首意思非常明显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『如来普现身,遍入於世间』,这个世间就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,在十法界里面现的身,随类现身。就像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,像《华严经・入法界品》里面的五十三参,随类现身。无论现什么样的身,不外乎应身、化身,但是在大乘圆教里面讲,「一即是三,三即是一」,应身就是报身、就是法身,法身就是应身、就是报身,没有分别的。相上讲有三,性上讲是一;事上讲有三,理上讲是一,一而三、三而一,方方面面你都看清楚、看明白了,你才是真正了解事实真相,诸法实相。不能著在一边,著在一边就不通了,就有障碍了。方方面面都看到、都清楚、都明了,於是就通了,融通,障碍就没有了。这两句是讲佛现身,无处不现身。

『随众生乐欲』,我们看了这一句就晓得,这是什么?感应。这是因果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给诸位说,众生以善心善行感,佛以善心善行来应。众生造作罪业,恶心恶行也感,佛应不应?佛应,佛也会以恶心恶行来应。为什么佛会有恶心恶行?给诸位说,佛善恶都没有。诸佛菩萨的应化,从众生心想生。你要作恶,恶行,佛就变现阎罗王、变现罗刹来治你的罪。为什么佛现这种相?大慈大悲。怎么是慈悲?消你的业障。地狱、饿鬼,这个境界从哪里来的?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西方极乐世界、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从哪来的?也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是一不是二。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个境界,不要说入,虽没有入,你真正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理事都清楚了,十法界何尝不是一真法界?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原本不二,差在哪里?迷悟有差。悟了,十法界就是一真法界。

诸佛菩萨在地狱里头、在饿鬼道里头,他自己的感受是一真法界、是清净平等法界。那个做恶的人、受报的人,他的感受就不一样,他感受是极苦的境界。他在里面要受足他过去造的那些恶业感得的果报,不相同、不一样,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、不能不清楚。所以佛菩萨就像我们的父母、师长一样,我们做了好事情,父母、师长奖赏我们;我们做了不好的事情、做了坏事,父母、师长要惩罚我们,就这么个道理!我们做了坏事堕三途,佛菩萨对我们的一种惩罚;我们做了好事情,有天堂、有净土,那是佛菩萨对我们的赏赐。我们细心去思 惟,真正把这个道理想通了,即使堕地狱也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,希望在地狱里面把自己一身的罪行恶业洗刷干净,重新作人。忏除业障,重新作人,那就离开地狱了。不但离开地狱,永脱轮回,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。我说的这些话是我自己想的还是有依据?给诸位说,不是我自己打妄想,真有依据,依据在哪里?就在《华严经》。你看看善财童子的参学,参访胜热婆罗门,胜热婆罗门代表的是什么法门?愚痴。参访甘露火王,甘露火王代表瞋恨。参访伐苏蜜多女,代表贪爱,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,三毒烦恼。这三个人都是诸佛如来变现的应身、应化身。我们在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读到的坚牢地神、无毒鬼王,都是大菩萨,佛都给他们授记,将来他们都成佛。一般佛寺里面放焰口,焰口台对面有个鬼王,焦面大士,是谁?观世音菩萨的化身,观世音菩萨在鬼道里面变现鬼王的身分。所以他那种严厉的刑罚是什么?大慈大悲,帮助你快速的消除罪业、消除业障,怎么不是慈悲?子弟犯过,父母、师长体罚,打你、骂你、罚跪,那是真正的爱心、真正的慈悲,真正想成就你。

现代人浅智,就像前面偈颂讲的「浅智不能测」,现在人浅智,溺爱,小孩犯错误原谅他,结果他是什么心理?犯错误不要紧,错误愈犯愈大,愈犯愈严重,到后来不可救药!中国人这个教学,从小防微杜渐,不能有一丝毫过失,从小来培训,将来长大是君子、是贤人,从他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就少过失。你说哪一样是真正爱人?爱的方式、爱的手段、爱的结果不一样,东方人父母、师长跟西方人不相同,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一样。非常不幸,这两个世纪以来,东方人迷了,被西方这些科技、工业科技引诱,著了迷,把自己传统的文化否定掉、抛弃掉,一味向西方去学习。现在西方世界的病发了,东方世界的病也愈来愈严重,演变到最后不可收拾,同归於尽而已。这是非常悲惨的下场,我们不能不警觉。

我们继续看第二首:

【如来普现身,遍入於世间,随众生乐欲,显示神通力。】

『随众生乐欲』,给诸位举过几个例子,这个例子有正面、有反面,有顺境、有逆境,我们细心思惟才知道诸佛菩萨对於我们确确实实是不舍弃,就跟父母对子女一样。子女再不好,父母对他的爱心永恒不变,这个恩德谁知道?只有觉悟的人他才知道,迷惑的人永远不会知道,迷惑人觉悟之后他才晓得,感恩图报的念头自然就生起来了。我们要问,到什么时候我们才会生起这个念头,才了解事实真相?要到大彻大悟。纵然没有到彻悟,也一定接近大彻大悟的边缘,懂得了!这个时候虽然懂得,父母不在了,父母在的时候不知道恩德,知道恩德的时候,父母不在了。根机浅的人知道这一生的父母,不知道过去生的父母,想想我们过去经历无量劫又无量劫,生生世世我们的生身父母、我们的师长,我们的兄弟姊妹、家亲眷属,你说有多少?数不清。这些人现在在哪里?如果修行好的,这大概作菩萨、作佛去了;修行不好的,依旧在九法界、依旧在六道。我们没有觉悟,没有天眼,看不到哪个众生是的。

可是学佛,学佛如果稍稍契入境界,烦恼虽然没断,烦恼障重,所知障轻,智慧透了一点光明,发现到了,凡是有缘人都是过去生中有关系的。缘有两方面,一方面是善缘,一方面是恶缘,我们明白善缘、恶缘都是有缘,有缘必定是过去父母、过去的兄弟姊妹家亲好友。否则的话,这一见面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或者一见面你为什么对我不好?我们想到这个地方,这个道理想通、想清楚了,於是我们报恩的心到哪里去报?就是这些众生,这些众生过去生中跟我的关系密切。孝养父母、奉事师长,这些人就是我的对象,准没错!我们要把知恩报恩在这些地方落实,跟我有善缘的我要报答他,跟我有恶缘的我还是要报答他。要知道恶缘是消我自己的业障,都是帮助我、成就我三学三慧,我们菩提道上才真正会有进展。我们报恩的这个愿望不但生起来,而且非常恳切,能不这样去做吗?

现前他也在迷,迷得比我还重,无论是善缘是恶缘,想到我要怎样报答他,才是真正报恩者。真正报恩者一定要帮助他觉悟,为什么?觉悟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不是物质供养,物质供养很有限,供养得再丰足,他也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,你们想想看对不对?所以要帮助他觉悟,帮助他认知六道轮回苦,帮助他认识西方极乐世界。不但我们要劝导,而且要做示范,要带头去干,那叫行菩萨道。尽自己的智慧、能力,方方面面统统顾到,这就是『显示神通力』,全心全力去做。为这些有缘的众生服务,要做到怨亲平等,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我们的心真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个心现前。「这个人是恶人,过去害过我的,算了!躲他远远的。」这个不行,这没有真正觉悟过来;真正觉悟过来,一样欢欢喜喜对待他。提不提防他?无需要提防他,我们中国谚常常讲「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无」,这是六道里头众生的话。真正觉悟的人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也是不可有,防他干什么?有什么好防的?为什么不需要防?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防他干什么?你心里有防,你自己就有分别执著了,不可以!

他要再害你、害你命,欢欢喜喜往生了,感谢他。为什么?他早一天送我往生,对我来讲有好处,对他来讲有很大的过失。为什么?我在这个世间多住一天,是为大家多服务一天,他把我提早送走了,对我是有好处,他要背因果。为什么?众生的福报被他障碍了。他害我,结罪不在我这边,我这边没有罪,在众生那边。所以觉悟的人永远是干干净净一尘不染,顺境里头不染贪恋,没有这个念头,逆境里面没有瞋恚、没有愚痴,永断贪瞋痴慢。对一切众生,决定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平等对待;用真诚心、清净心,平等对待,纯一慈悲,我们自己成就了。你想想看不是在这些境界磨炼,我们功夫怎么能够提升到这境界?从这些地方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中国古德常讲的「吃亏是福」,你说是不是福?占人便宜的真的吃了大亏,吃亏的人真的有福。真正修行人吃亏,境界必定向上提升,为什么?他有智慧。没有智慧的世间人吃亏也有福,痴福,好,不是不好,虽然没有智慧,他来生有大福报。世间的痴福是怎么修的?你就晓得原因是什么。我们看到果报,要懂得它是什么因。第三首:

【佛随众生心,普现於其前,众生所见者,皆是佛神力。】

这一首偈子里头所说的境界,我刚才已经说得很多了。『佛随众生心』,善心也好、恶心也好,真心也好、假心也好,佛统统随顺,都现在你前面。你心觉,佛现佛菩萨身、善知识身;你心恶,佛现魔身、佛现鬼身,帮助你消业障。你要不受灾难,你的业障消不了。严重的罪障,地狱能消除。就像一般人犯了罪,法官判他刑罚、判他坐牢,判多少年到时候他出来了,这个刑罚是消他罪业的。佛法比世间法殊胜,实在讲地狱、饿鬼、畜生不是佛变现给你受的,你自己业力变现的,你业力变现的佛菩萨随顺你,佛菩萨也入你那个境界来帮助你。地藏菩萨他的誓愿大家都知道,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,地狱跟世间的监牢狱一样,里面都是犯罪的人,他去干什么?他去教化。

世间的监狱很多,如何能把世间监狱变成学校,世间就不再有罪人了。所以他在监狱里头受刑要教他,要给他上课,帮助他真正的回头。现在世间监狱里头缺少这个,偶尔有请这些传教师到监狱里去布道,这是好事情,但是做得不够。如何能在监狱里,先了解犯罪这些人的根性,观机,应机施教,把他们当作学生来看待,顽皮的学生,帮助他回头。他觉悟了,将来回到社会,会替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,他不再做恶了。我们想到这个事情,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,执法的人员不能跟我们的愿望密切配合。早年我在台湾也曾经有一段时间,大概有两三年,每一个星期或者是两个星期到监狱里面去讲一次,一个半小时讲讲佛法,不是常设的,不是有计划定出课程,收效不多。

这首偈里面意思非常明显,『佛随众生心,普现於其前』。境界的来由,因缘非常复杂,佛经常讲无量因缘。但是无量因缘里面确实有一个根本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,所以佛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一个真实的教诲、无上玄妙的指导,我们要记住、要遵行。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你想佛你当然成佛,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》就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,「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。为什么?因为你心想。《净土圣贤录》里面,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佛就能往生,好像太容易了?没错!是容易,你不肯干。他能够三天三夜专念阿弥陀佛、专想阿弥陀佛,不眠不休,连一滴水都不喝,真的「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」,现前阿弥陀佛就来了。强烈的感,阿弥陀佛马上就应,他真的求生。阿弥陀佛来了告诉他:「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十年之后我再来接引你。」他不要了,「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现在就跟你走。」阿弥陀佛同意了,告诉他:三天之后来接引你。为什么不当时就带走,给他三天?这有很深的意思,让他表演给大众看。如果当时带走,人家开了门看莹珂法师死了、饿死了,三天三夜没有吃饭、没有喝水,饿死了,太累了累死了,别人会误会。门一打开,高高兴兴的「三天之后,阿弥陀佛来接引我」,到三天后果然走了,你想想看影响多少人!

宋朝到今天七、八百年,不但影响到当时,影响到现在我们,为我们念佛人做证明。《阿弥陀经》「若一日、若二日,若七日」,没错!业障极深重的人七天七夜念佛,像莹珂那样念法,你才能成就。真心,一点妄心都没有,对这个世界毫无留恋,有一丝毫留恋,假的!没有感应。所以念佛堂的堂主,常常提一句口头禅:「放下身心世界,一心念佛」,莹珂就是这个念法,往生哪有难处?那才叫做勇猛精进。平常念佛一心一意,万缘放下,学谛闲老和尚徒弟锅漏匠就行。这是一个没有缘学佛的,只好用这个方法,要随顺自己生活环境,他一个人住在一个破庙里头,初出家,也没有受戒,谁都瞧不起他,他就能够本著一个「老实念佛」,老和尚教他的方法,方法好!对於身心一点压力都没有。念累了休息,休息好了接著念,念累了再休息,三年成功了。如果有缘修福,那要学修无师,长春极乐寺往生的修无师,不认识字,没有念过书。没有出家之前他作泥水匠,出家之后在庙里专门做苦工作,做一些粗重的工作供养大众,修福。任劳任怨,你看他的态度,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的,无论什么人笑他、骂他、侮辱他,他都欢欢喜喜,一点瞋恚心都没有,满面笑容,合掌跟人家阿弥陀佛。他也不说一句话,走的时候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。这些事情都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「佛随众生心,普现於其前」,佛是无量无边的相。『众生所见者,皆是佛神力』,这两句话很不好懂,我刚才都曾经说过,如果现佛身、现菩萨身,你还容易明了,如果现其他的身你就不知道,说示现无情众生的身,那你就更不懂了。缘成熟的时候就懂了,缘不成熟的时候,佛还是常常现。这桩事情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,起居作息有规矩。每天早晨起来做自己的功课,做样子给学生看。那个时候没有共修,修行各人做各人的,大家在一起聚会听经,研究讨论、听经在一起,到一定的时间出去托钵。世尊住的这个地方是在城外,距离城不太远,只有三里路,大概相当於现在一公里到两公里的距离。为什么距离都市这么近?托钵方便,太远了不方便。入舍卫大城去托钵,托钵不是托了之后就吃,不是,那个就很难看了;托钵之后盖好,回来吃。出去托钵走这么远的路,一个往返还要沿门去托,人家布施了还要给他说法,或者为他解答问题,法布施!再回来我们想想至少也需要两个小时,这是每天的功课。

回来之后大家在一起吃,不是各人吃各人的,我托的饭有多的,还有生病的,还有特殊原因今天不能出去托钵的,我多的要分给他。吃完饭之后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把脚洗洗,他们出门都打赤脚,没有鞋子穿,敷座而坐。天天这样作法,做了几十年,这一天被须菩提尊者看懂了,《金刚经》是这样发起的。须菩提忽然之间发现了,对世尊赞叹「希有世尊」,他明白了。大众每天没看出名堂,须菩提看出名堂了。这就是说明诸佛如来天天给我们示现,看看你什么时候能看出来。须菩提这个例子含义很深,绝对不是说你看不出来,佛就不表演了;看不出来照样表演,永远不间断的在表演。须菩提为什么能看得出来?长年薰习,天天在看,习惯成自然,不觉得。但是佛天天讲经,天天讲经智慧就天天增长,智慧到一定的程度突然之间发现:世尊日常表演,不就是这么回事情?一眼看穿,发起《金刚般若》这一会。

今天诸佛如来时时刻刻在我们周边表演,我们有没有觉察到?说老实话,不学《华严》,真的是觉察不到;学《华严》之后,有一点智慧了,逐渐逐渐体会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一不是佛菩萨在表演,「众生所见者,皆是佛神力」。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,哪一样不是佛的神力在这里演说?佛教给我们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他老人家从来没有间断过。不管众生能不能体会,众生总有一两个觉悟的。众生多了,我们今天晓得,任何一个讲席都有许许多多的鬼神来参与,法会也来参与。尤其是讲经,九法界的众生都来听,人没有开悟的,鬼神有开悟的。九法界里面有声闻、有缘觉、有菩萨,我们看看听到什么时候,像须菩提一样豁然开悟了。第四首:

【光明无有边,说法亦无量,佛子随其智,能入能观察。】

这一首清凉大师只讲了一句话,「法光无际」。前面一首是「感应道交」,没有中断过,放光说法也从来没有中断过,这是华严境界。『光明无有边』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有这么长时间的薰陶,差不多有一千个小时了,对於这一句「光明无有边」,多少能体会到一些。确确实实感到佛菩萨的身光放光,我们现在人一般讲的磁场,渐渐有一点点感受到佛菩萨的磁场。『说法亦无量』,这个说法不一定是言说,言也包含在其中,这个说法是三轮说法。三轮是什么?身、语、意,无量无边。我们眼睛所见到的,耳所听到的,鼻所嗅到的,舌所尝到的,身所触到的,你说哪一法不是佛法?你说哪一法不是妙法?你有没有感触到?没有感觉。

『佛子随其智,能入能观察』,因为你现在没有智,你要有智,你就能入、你就能观察。你入的浅深、你观察的广狭,看你有多大的智慧。我们现在有那么一点点小智慧,能体验得到,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在哪里?就是我们现实的世界,就是我们现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,这是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,大方广佛华严不在这个本子里头。这个本子里面讲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你有没有发现?你要能发现,你距离开悟就不远了,很接近了。可以肯定在这一生当中,不定什么时候、不定什么机缘,豁然大悟。境界虽然没有现前,消息已经有了。你从这一首偈来看,智重要,智从真诚清净心里面透出来的。

所以做人,尤其做个学佛的人,不真诚、不清净怎么行?不真诚,般若不能现前;不清净,烦恼不能断。换句话说,真诚、清净这里头一定还要具足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。从事上看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十句二十个字,每一个字一定具足其他十九个字,每一句一定具足其他九句,这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。我自己这几十年当中,你要问我修什么?我就修这个,我教人也是教这个,我跟大家在讲台上讲的也是这个。千经万论离不开这个中心,像一棵大树一样,这是根本,枝叶再多,都是从根本生起来的,这二十个字是根本。我学佛五十年,讲经四十四年,归结一切经教里面佛陀教我们的是什么?我把它归纳成十句二十个字,这是我修行的依据,变成自己中心的思想行为。思想不离前面十个字,行为不离后面十个字。认真去干,对大乘经教才稍稍有一点体验,得一点真实的利益。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受用,我能得到,诸位同修各个都能得到。问题是在方法,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了,现在关键是大家肯不肯去做?肯不肯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?你肯克服,你必定成就。今天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