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八八二讲)  2002/10/7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0882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第三大段「十海所管之海」。这里面又有十段,这个十海每一个海就是一段,前面我们介绍过第一海,现在我们从「第二海」看起。请看经文:

【诸佛子,彼无尽光明轮香水海外。】

这个先说明「能管之海」,『无尽光明轮香水海』。下面说它「所管」之海,都有九句,和「能管」总共是十海,这是第二海。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具足妙光。世界种,名遍无垢。】

这个介绍愈来愈简单,略微提示一下。每一个世界种都有它所持的世界,数量像前面所讲的,微尘数佛刹。总名称说明这个大世界一般的状况。从名号上来看都相当好,『遍无垢』,香水海『具足妙光』。我们晓得经文里面所说的都是阿赖耶含藏的种子,这些种子都是善的种子,前面跟诸位报告了,所以所现、所变的依正庄严都很殊胜。从名称上我们自己要提醒自己,就知道怎样去学习,这个才真正重要。「妙光」是性德,妙是说的德,光是说的慧,自性本具的智慧。光明没有止境的,自性本具的德相微妙庄严,都是本来具足。现在原本具足的微妙光明到哪里去了?佛在大乘经里面说得很多,我们迷失了自性的原因是因为染上垢污。

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无量无边的垢污,佛把它分成三大类,叫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、无明烦恼,这三大类!都是垢污,障碍了我们的自性。无量劫来随顺烦恼、染污,这样子把一真法界纯净的刹土,转变为六道轮回,转变成三途地狱。这个事情要自己负责,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,实实在在这是非常不幸!一念不觉起了无明,从无明自自然然就生起三细相:无明业相、转相、境界相。这样愈迷愈深,变现出十法界。决定不是别人造的给我们享受,不是的,真话是自作自受,自己折磨自己。无量劫前到今天,我们可以说受尽折磨,现在应该回头,回头是岸!受尽折磨是果报,迷邪染的果报。

佛看到我们有意回头,有这个意念,佛菩萨慈悲示现在我们现前,帮助我们,教导我们。你看我们一入佛门接受三皈的教诲,三皈叫翻邪三皈,反过来就是回头,我们一向所依的是迷邪染,佛教给我们觉正净。从迷回过头来依觉,从邪回过头来依正,从染污回过头来依净。「遍无垢」,这清净的意思,回头是岸!我们要能够体会得佛教诲的深义,要能够深度的理解,依教奉行,佛门的术语这叫「得度」;不再搞六道轮回,不再搞迷邪染,就路回家。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一定要肯定家在西方极乐世界。真正能回到家,一切都圆满成就了,自性本具的智慧、德相都能现前。这个世界种里面有不少净土。再看第二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光耀盖。世界种,名无边普庄严。】

光明照耀,这阿赖耶里面善种子变现出的依正庄严,是『无边普庄严』。由此,我们能够肯定,清净平等的庄严是从真实智慧生起来的,真实智慧是自性本具的。佛法的教学虽然有无量法门,那只是方法不同而已,方向、目标是一个,都是明心见性;见性才是真正觉悟,真正回到家了。「无边普庄严」,法尔如是,不需要费一点力气,也不需要加一点意思在里头,本来就是无边普庄严世界种。第三句说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妙宝庄严。世界种,名香摩尼轨度形。】

『形』是样子,『轨』是轨道,『度』是法度,说明自性所现所变的依正庄严它有规则、有法度。这个规则、法度是自然的,不是人为的,不是想像的。所以它美好,一丝毫欠缺都找不到。「轨度形」上面加『香摩尼』,我们在这个地方一定要认清楚,五分法身香是自自然然的轨度。就像我们生到这个世界来,我们身体得自於父母。父母生我们这个身,这个身的构造这样的完美,像一部机器一样,父母没有想你身体哪一个器官要怎么样去构造?父母没想,这什么?自然的,法尔如是。

母亲在怀孕,心地清净,没有妄想,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这个婴儿生下来决定是健康的。那我们晓得,现在的儿童不健康的很多,常常见到。这是什么原因?父母在怀孕的时候没有尽到责任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很多。妄想分别执著破坏自然的法则,自然是最健康的,他把自然的法则破坏了。记住佛在经上讲的话,那话很重要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心想不善就破坏自然法则,自然法则是至善,儒家讲「止於至善」。怎样保护至善?一念不生就是至善。古时候人懂得,佛菩萨对这个事情最清楚、最明白了。

真心离念,一个妄念都没有,真心!离念,记住,离妄念。离妄念就有正念,「八正道」里头的正念、正思惟。思惟是应,众生有感,佛自然就有应,那个应称为正思惟。其实佛菩萨有没有思惟?没有。这个正思惟是随顺俗谛而说的,在佛菩萨这一边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所有一切言说都是随顺众生而说的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第四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出佛音声。世界种,名善建立庄严。】

出佛声音,这个佛是广义的,不是指某一尊佛。佛是表大觉,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大觉称之为佛。出佛声音就是出生大智大觉的音声,能变所变的世界自自然然也充满了智慧、德相庄严。这个庄严里头『善建立』,这三个字好!如果没有那个「善」字,单讲「建立」,九法界的众生有建立,我们现在这个世间一切众生,你说哪一个人出生在这个世间没有建立的?人人都有。我们到底建立些什么?建立就是造作,我们造作的是业障,不善。如果出生的是智慧觉悟的声音,那你一切建立肯定是善的,你随顺智慧、随顺大觉。也就是说,你随顺觉正净,那么你所建立的,佛法!如果你随顺的是迷邪染,那你所建立的当然是三途六道。这是事实真相。因此妄想、分别、执著真的不能再随顺了,应当随顺觉正净。

可是我们有同学就来问:我现在没觉,我现在也没有正知正见,身心都不清净,我应该怎么办?这个发问的人很诚实,句句讲的是真心话,那从哪里下手?到底怎么个办法?现在我们懂得了。但是社会上不懂的人很多,我们明白了、懂得了,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。现代人迷信科学,科学最重要的是讲证据。你所说的,你把证据拿出来,我们才相信,我们才能接受;没有证据不能接受、不相信。所以我们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就是随顺性德,性德的受用,那就是从前方先生所讲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我们现前所享受的是不是人生最高的享受?人生最高的享受就是觉正净的享受,我们有没有把它落实在自己身上?落实在自己生活上?如果我们不能落实,这就难了。我自己学佛还没学到,怎么能劝人?劝人,人家又怎么能接受?自己要做到。所以自己做到,当然就度人了。为什么?人家看你的形相。「你是不错,你确实比我强很多!你是怎么修的?」然后让他细心去观察,你再详细为他解说,他明白了,他觉悟了。形相比什么都重要!

形相是什么?是你修学的成绩表现,你的成果展览。你展览的形相是什么?是智慧、是道德、是仁义,世出世间一切美好的大成。在哪里?在面孔上、在身体上、在日常生活上,哪有一点虚假?佛法里面讲的「三福、六和、三学、六度、普贤菩萨十愿」,统统做到了;儒家所讲的「格物、致知、诚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齐家」,统统做到了!「明德,亲民,止於至善」!哪个人不想做?哪个人不想成圣、成贤?哪个人不想作佛、作菩萨?为什么做不到?烦恼习气不肯放下,你做不到!你为什么做不到?你没有看破。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,宇宙人生的真相你不了解。真相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自自然然你会放下,你会做到。

这个事情,早年章嘉大师跟我说的,大乘佛法的学习「知难行易」。做,确确实实念头一转,凡夫就成佛了,就那么容易!你的念头为什么转不过来?你不了解事实真相,你坚固执著你的妄想,以为那是正确的。坚固妄想!所以读诵大乘有一定的好处,一遍有一遍的利益。为什么?它一遍薰修,读经、听经要重复!佛法里面讲大慈大悲,大慈大悲在哪里表现?不断的重复。什么人一次、两次就开悟?这从前李老师讲的,没听说过!古大德说的,这个秘诀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那个薰修就是重复。中国古德教学生,都教他「念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。童蒙的教学,背书!这个书能背过了,能背过,每天还要背一百遍。这什么意思?重复,这叫薰修,只有这个办法把你的性德给薰出来。你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、德能、相好,就用这个方法能把它薰出来。如果你认为这个太麻烦,何必这样重复,讲一遍、两遍不就好了?一遍、两遍开悟的,那是佛菩萨到世间示现的再来人。我们世间人讲的天才儿童。十一、二岁他不需要念什么小学、中学、大学,他就可以直接去念博士班,十一、二岁博士就拿到了。你们想想看,这全世界七十亿人当中有几个人能做到?不是普通人!普通人自以为是天才,不肯接受圣贤的薰习,那他永远当凡夫。他怎么能够脱离六道轮回?他怎么可能会开悟?他怎么能在这一生当中得到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?他得不到!

我们少数几个同学非常幸运,遇到李老师,李老师教学的理念与方法是古老的传统。我们从古老传统里面得到这一点利益,身心清净,烦恼轻,智慧长;没有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没有为自己。我们看破了,就是明白了,看破就是明白,念念为自己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六道轮回是怎么形成的?坚固的执著变成六道。这个坚固执著里头,最坚固的「我执」,我们今天讲的自私自利,害死了自己,害得你在三途六道永远不能出离。觉悟要从这个地方开始,真正觉悟,不再为自己了,超越六道轮回。所以佛在大经上讲得很清楚,三种障碍,执著要是断掉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,六道轮回没有了。如果能对世出世间法不再起分别,这境界高了,不但不执著,分别的心都没有,你超越十法界,十法界没有了。这个时候你住的是一真法界,你住的是纯一清净的净土。你在这个净土里头慢慢的断无明,那个无明是什么?妄想,妄想最难断。四十一品无明断尽,你就证得究竟佛果。你断一品无明,你证一分佛果,真佛不是假佛。所以宗门说得好,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

我们今天这一生来到世间,想到我们建立的是什么?我们所建立的,也就是我们所造作的一定是纯善无恶,纯净不染,这叫「善建立庄严」,我们要学。当然纯净纯善与自己的烦恼习气肯定起冲突,这个时候决定要放下烦恼习气,要随顺性德,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。决定不能随顺世俗,不能随顺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你才真正能做到「善建立庄严」。我们再看第五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香幢须弥藏。世界种,名光明遍满。】

这个名字好,我们念一遍是一遍的启发,真正觉悟过来、醒过来了,我应当如是。我这一生做人要正大光明,思想正大光明,见解正大光明,言论正大光明,一切造作正大光明,遍满宇宙,这人多自在!再告诉你,这身体多健康!为什么?跟大自然合成一体,最健康的。千万不能够小心眼,念念是计较个人的得失,计较个人的利害,把自己最后计较送到阿鼻地狱;这是世间最可怜的人,最愚痴的人,他不觉悟。佛在经典上常讲「可怜悯者」,心量太小,钻牛角尖。再看下面第六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栴檀妙光明。世界种,名华焰轮。】

我们看到『轮』,自自然然会立刻就想到法轮常转。『华』表六度万行,德。『焰』表智慧、光明。这个世界佛法非常的兴旺,众生善根福德因缘深厚,才能感得佛菩萨、大圣大贤的教诲。再看第七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风力持。世界种,名宝焰云幢。】

『风力持』就是它是一个永远不止的运动,动力在支持它。现在我们都晓得,世界是怎样保持它在空中,我们讲的秩序,它是靠运动。地球在这太空当中靠它的自转、公转维持它一定的方向轨道,与一切星球之间保持距离,这个星球上所有的众生居住在地面安居乐业,风力!「风力」现在讲的话叫动力,靠动力在支持。『世界种,名宝焰云幢』,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都能够理解。第八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帝释身庄严。】

这是用比喻来说,帝释天王他的身相好,福德深,在地居里面福报最大,没有比帝释天更大了。如果再大的福报,他就不在地面,空居了;夜摩天以上住在空中,不住在地面。

【世界种,名真珠藏。】

这个世界充满七宝。最后一句:

【次有香水海,名平坦严净。】

我们看这个名称知道,这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平等性。

【世界种,名毗琉璃末种种庄严。】

这个名号里头说明这个世间充满珍宝,虽然说的是依报,从依报的庄严我们能够想像到正报庄严,因为依报毕竟是随正报转的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下面一句,这是总结:

【如是等,不可说佛刹微尘数香水海。】

这是说明前面所举的九个,这是例子,像前面所说的这个所管的佛刹,实际上是佛刹微尘数香水海,每一个香水海都有世界种,每一个世界种所持的佛刹都是有二十层。世界确实浩瀚无有边际,佛法常说不可思议。向下经文也举四段,是说所持的佛刹。

【其最近轮围山香水海。】

这是举一个例子。

【名妙树华。世界种,名出生诸方广大刹。以一切佛摧伏魔音为体。】

举比喻总是举最近的,这最近的『轮围山香水海』是『妙树华』,我们知道都是说的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,这个种子,好种子。由这个种子起现行,变现出依正庄严的『世界种』,『出生诸方广大刹』。「诸方」就是十方,这个刹种有二十层佛刹,每一层的佛刹无量无边,「出生诸方广大刹」

『以一切佛摧伏魔音为体』,这个「体」是教体,这是以一切佛的正法降伏魔外,世界这才能安住。如果这个世间没有佛法,这个世界就毁灭了。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,对於宇宙事实真相不能说知道很多,略知一、二,对我们来讲很有受用了,我们有一点成就感。我们晓得世界为何能安住?佛给我们讲,靠两种力量:一个是众生的业力,一个是佛力加持的。众生的业力,善业,安住世界;恶业,毁坏世界。所以世界有成住坏空,什么时候它要坏、会变空了?你仔细观察,这个世界里头众生造作恶业的多,造作善业的愈来愈少,佛想帮忙帮不上,这世界就坏了,一般宗教里面讲世界末日。末日从哪里来的?我们一定要知道。这个造成末日的原因是什么?不能不知道。众生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佛好帮忙,来安立世界,使这个世界得到安稳。

从这些地方我们自自然然就明了,智慧、道德的教育是多么重要!在历史上我们非常明显的觉察到,凡是那个时代圣贤的教诲、道德的教育很兴旺的时候,这个世间美好!不但社会秩序良好,安定和平,繁荣兴旺,连依报都好,风调雨顺,生产资源非常丰足。那什么原因?善因所感的。善因是大家都能够体谅别人,自私自利的成分少,利益社会大众的成分多,这个世间美好!如果这个情况要是反过来的话,自私自利的比例非常重,利益别人的那个比例很轻、很少,这个世界逐渐逐渐就反常,人民生活愈来愈困苦,这样才接近世界末日。

所以圣贤教诲、道德的教育不能不重视,社会大众今天不能接受,从我本身做起。你们都不能接受,我接受,你们不能奉行,我奉行。我把我学习的成果展览给你们看。最好的成果展览出来,你也未必能识货,你看不懂,你不会觉悟!但是肯定有少数人看懂了,他觉悟了。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说的,佛不度无缘之人。什么人有缘?看出来了,他看懂了,他觉悟了,这个人得度了,他就能回头,他就能学习。一个人做能够带动一群人,一群人做能够带动更多的群体,这世界还是有救,还是满乐观的,端在我们自己发心。我们看它所持的世界,第一段里头:

【此中最下方,有世界名焰炬幢,佛号世间功德海。】

这个世界的名号,我们看起来它充满智慧,『焰』是火焰,『炬』是火炬,都是代表智慧、光明。说明这个世界里面的一切众生,接受圣贤的教导,接受正法的薰陶,依正如是庄严。佛的德号『世间功德海』,我们知道佛的名号就是佛在这个地区,此时此地教学的宗旨,教导这个地区一切众生修「世间功德」。世间的功德是什么?佛法里面讲的五乘佛法,人、天乘是世间功德,中国儒家所讲的是世间功德。於是我们懂得了印光大师教我们的四句偈,前面两句是世间功德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世间功德。后面两句是出世间功德,「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出世间功德;信愿念佛是功,往生净土是德。果然我们都能够依教奉行,落实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你修行有功。你的果德在哪里?人天福报。七情五欲没有断,你的果报在欲界天。如果七情五欲果然能伏住,伏断,不是真正的断,伏住了,不起作用,果报在色界天、无色界天,那是德。

所以凡是圣贤的教诲,宗旨没有别的,都是帮助我们提升境界。我们从人道提升到欲界天,升级了;从欲界天提升到色界天,一层一层往上升,这是正确的,不能往下坠落。修善,善因这是上升的条件;造恶,往下坠落的因缘。人生在世为什么要去作恶?为什么不知道修善?应当积功累德,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世尊常常教导我们随缘,不要计较。尤其真正懂得因果道理的人,只知道修自己的德行,其他的都不放在心上。果报是自然的,何必要去追求?再看第二段,第二段讲第十层,二十层佛刹,在第二段讲十层,超越了,意思前面讲过。

【此上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,与金刚幢世界齐等。】

这个都不必说了。

【有世界名出生宝,佛号师子力宝云。】

这个世界的名号也好,『出生宝』!在事相上讲,这个世界众生有福,珍宝众多。佛经里头常常举比喻来讲,用七宝。这个世界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,矿产非常丰富。『佛号师子力宝云』,「师子力」是形容佛的威德,佛的智慧、佛的德能、佛的相好像狮子一样,教化众生。这个世界宝藏资源丰富,从哪里来的?这个道理知道的人不多。科学家说,这是(以地球来说)亿万年矿物的结晶,他们是这样解释的。佛法不是这个解释,佛法的解释是众生业力变现的。如果这个地球上居民心地善良,履行道德,真的是以仁义待人接物,这个依报(就是居住的环境)就转了,自自然然许许多多的宝藏出现了。佛在经上给我们这样说的。如果这个世界的人不行道德,无有仁义,自私自利,起心动念损人利己,我们居住的环境起了变化,所有这些珍宝都变成泥沙,都变成石块,宝藏没有了。我们对佛的讲法相信、肯定,为什么?有事实可以证明。众生没有福了,七宝都变成泥沙石块,这岂不是佛在经上常讲,依报随著正报转!正报是人心,人心要善良。

佛讲的话是对的,你要想发财,发财哪有那么容易?发财的因是财布施。现在人不懂,「我财布施,布施我怎么能发得了财?我的财布施光了,我就没有了!」他不懂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财布施得财富,布施得愈多,你得到的就愈多。你这一生所得到的财富,一般讲,过去生中所修的因。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你有多大的聪明智慧,是你过去生中法布施的因。你这一生能够活多少寿命,是你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的因,这一生是果报。你在享受果报的时候,如果说不种这些因,我也不修财布施,我也不修法布施,我也不修无畏布施,你这一生完全就照你的命运度日子了,一点都不能够改变。

就像袁了凡先生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,在没有遇到云谷禅师之前,他那个十几年,每年状况跟孔先生算的完全一样。所以了凡先生什么念头都没有了,为什么?起念头是妄想,没用,真的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。他每天静坐,连书都不想看,没意思!遇到云谷禅师之后,云谷禅师把佛法里头讲的道理说给他听,你这一生的命运是你前生造的因注定的,你怎么能改得了?但是命运能不能改?能改!你现在再造因。你过去有一点善因,现在把善因增加,那你果报就变了。这个道理了凡先生听了,相信了,所以他就改过修善,修财布施、修法布施、修无畏布施,果然没错,他每年收入超过孔先生算的,收入增加了。他命里头只能做到秀才,举人、进士没有,这是讲智慧。他能够修法布施,乐意的把这些善法劝他的朋友,亲朋好友,而且自己认真努力修行,改造命运,把这个成果给大家看,法布施。所以他考取举人,又考取进士,这都是命里没有的,他命里头读书取得的地位是贡生。寿命,命里注定的寿命五十三岁,他活到七十多岁。诸位想想看,财富、聪明智慧、健康长寿统统得到了。

佛教人有道理,不是没有道理在。他一切所获得的这些福德,是不是佛赐给他的?不是,他自己修的。佛对於一切众生的恩惠是开示、是教导。你自己真正得到,那是你自己修得的。但是我们修成了,修得了,我们感谢佛的指导。佛要不教给我,我怎么会懂得?我又不晓得这个道理,也不知道这个方法。我能够明白道理、知道方法,这从佛那里得来的,佛的恩德。我相信,我明了,我依教奉行,这是我自己得到的。

今天大家学佛,对佛法,说实在的话,不相信、不理解,所以你不能奉行。如果你真正的理解、相信,哪有不肯做的道理?那个做得快乐,享受!你不依照佛法这些理论道理去生活,那生活很苦!谁不愿意离苦得乐?圣贤教诲、佛菩萨经论里有大乐!我介绍给你,你不相信,我要做出样子来给你看。众生一定要看到成绩,他才觉得是有一点道理;拿不出成绩出来,谁相信你!说得再好,看你这个样子,他的信心就没有了。所以自己必须要依教奉行,拿出成绩来,才能够影响别人。再看底下一段,这又超越了:

【此上与娑婆世界齐等。】

它说『此上』,「过三个佛刹微尘数世界」这句省掉了,前面第一海里头我们看到过,这个地方省掉了,句子愈来愈简单。『与娑婆世界等』,那我们就知道第十三层。

【有世界名衣服幢,佛号一切智海王。】

『衣服幢』,衣是日常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,人要穿衣服。穿衣服里头有两个含义,一个是遮羞、忍辱,佛法披的这个衣,这个衣叫「忍辱衣」。懂得这个道理,所有一切衣服都有这个意思。第二个,衣服是礼。所以我们接待宾客,服装一定要整齐,叫礼服,这是代表对人事物的尊敬。我们拜佛,一定要穿袍搭衣。表什么?表对佛、圣之恭敬。佛菩萨、圣贤虽然他不在了,我们供他一个形像或者供他一个牌位,我们那个真诚恭敬心一丝毫没有改变。「衣服幢」,我们就要想到这两个意思。特别是遮羞,羞是什么?羞耻!人要到不知耻,那就不得了!为什么?什么样的坏事他都能做得出来。贤人君子,无论他处在什么样恶劣的境界,他不会做坏事,什么原因?他知耻。所以八德里头最后一个是耻,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」,这个字非常重要。纵然前面的德行他都没有,但是他还知耻,「知耻」我们一般世俗人讲,这人还有良心,做了坏事他心不安。凡是知耻的人都有回头的希望,能够回头是岸;人到不知耻,没法子回头。佛菩萨来,对他也无可奈何,为什么?他不相信,他不会接受,决定不会回头。所以我们穿这一件衣服,要知道衣服表法的义趣。

耻,什么是最大的耻辱?我还在六道当凡夫,这是最大的耻辱。为什么别人已经成佛,别人已经成菩萨了,别人心地、行为已经做到纯净纯善,我还夹杂著邪染?这是我的耻辱!绝对不是说我在这个世间,我的地位不如人,我的财富不如人,不是这些,这些无所谓的。颜回当年在世,他有什么地位?他有什么财富?孔老夫子赞叹他!道德不如人,智慧不如人,德行不如人,这是耻!现在社会已经不讲求这些了,这叫乱世。乱世里面自己不能够履行道德仁义,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?怎么能对得起古圣先贤?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?怎么能对得起眼前这些苦难众生,迷惑颠倒苦难众生?这是奇耻大辱!你不去观察,不去反省,完全不知道。细心观察、认真反省,你才能够觉察到,才知道自己自身真的是蒙受极大的耻辱。古人说得好「知耻近乎勇」,勇是什么?勇猛精进。什么人能勇猛精进?知耻的人发愿要雪耻,改过自新。别人迷惑,我觉悟了,别人恶作,我修善!这就是大慈大悲,给世间众生做一个好样子。什么样的好样子?觉悟的样子,正知正见的样子,清净无染的样子。

『佛号一切智海王』,「一切智海」表现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、处事待人接物,久久,你周边的这些人总有看出来的,明白过来的。我在前面举过须菩提尊者的例子,这大家常念《金刚经》,须菩提跟释迦牟尼佛二十多年才看出来,原来究竟圆满的「金刚般若波罗蜜多」,就在释迦牟尼佛生活里头,穿衣吃饭,每天都在做的;入舍卫大城托钵,托钵回来洗足,把脚洗洗干净,静坐、经行。佛所示现的究竟圆满的智慧、究竟圆满的德相!你看看须菩提这样的人,还二十多年才看出来,我们用心不能著急。释迦牟尼佛示现二十多年,须菩提尊者看出来了,我们要示现多少年,才有几个人看出来?只管示现,不要问人家看得出看不出。为什么?要有一个希望有人看出来,你的示现是假的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你里头有夹杂,不是真心,真心离念。我这样做就对了,不管人看得出看不出,我这样作法是我的本分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」,我作法对了,感受有缘人。这个有缘是什么?是说那个看出来的人,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;不熟看不出来,熟了自然就看出来了。看出来之后,他一定效法,他学著做。再看末后这一段:

【於此世界种最上方。】

这就第二十层。

【有世界名宝璎珞师子光明,佛号善变化莲华幢。】

这个世界名称好,『宝璎珞』,这一句是讲这个世界,用现在的话来讲,资源丰富,珍宝众多。『师子』是形容威德,『光明』是比喻智慧。换句话说,这个世界物资丰足,居住在这个世界的人民有智慧、有德能,我不说德行,说德能,因为他用「师子」在比喻的,狮子有威德,依正庄严。佛在此地教化众生,他教学的宗旨就是名号,『善变化莲华幢』,「善变化」是权智,佛经里面常讲的善巧方便。教化众生没有定法,应以什么身帮助他,佛就现什么身,佛没有一定的身相;应当教给他什么方法,就教给他什么方法,没一定的。

你看看《论语》里面,孔老夫子教学也是这么一个原则。夫子教「孝」,学生每一个人根性不一样,他跟每一个人讲孝都不相同。夫子讲「仁」,对每一个学生讲的也不一样,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学习。但是他有个不变的原则,对方他缺点在哪里,你能把他的缺陷改正过来,他得利益了,这个教学成果收到了。譬如来问「孝」的,这个问孝的人对父母他会供养,他没有恭敬心。你教导他的时候,一定是要劝他什么是孝,对父母有极尊敬是孝,他就明白了。另外一个人来,一问同样问题,你再观察他,他对於父母供养很薄,还有一点恭敬心,那你劝导他的时候,对父母要尽心尽力的来奉养。为什么说的不一样?是那个人他对於父母的态度不相同,要如何来纠正他!

佛教化众生是要观察众生的心行,众生的心行不相同。所以同样一桩事情,所教导的里头变化很大,教布施、教持戒、教忍辱,给每一个人讲的都不一样。「莲华幢」这是不变的,表清净,心地清净真诚,这是永远不变的,我们应当要学习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