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二三讲)  2003/1/6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0923

诸位同学,请看「毗卢遮那品」,第三段「的指一方」。清凉大师举个比喻说,就好像娑婆世界当中,我们举「一四天下」,这一段下面所说的,就是类似这个状况。现在请看经文:

【诸佛子。彼胜音世界中。有香水海。名清净光明。】

这个好懂,先说『香水海』。「香水海」表法的意思前面说过,它代表的是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业习种子。这个种子好,从它的名称上我们就能体会到,『清净光明』。习气种子,一定要知道,积集善因、善种,这个人有智慧,聪明。如果说阿赖耶识含藏的种子是佛种子、是菩萨种子,那这个人不是凡人,圣贤的种子。「清净光明」,不但是善,是佛菩萨的种子;清净是德,光明是慧,清净也是福。你看看人家阿赖耶识里含藏著是究竟圆满的福慧,所以世界叫『胜音』,有它的道理在,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学习的。

为什么他们能,我们不能?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为什么在阿赖耶识里头落谢烦恼的种子?为什么?我们落谢的是自私自利的种子,名闻利养的种子,贪而无厌的种子,嫉妒瞋恚的种子,这还得了!这些业习种子是六道轮回主要的业因,天天落谢这些种子,加强巩固了三途六道,你还能出得去吗?没指望了。

要学佛菩萨落谢「清净光明」的种子,什么种子是清净光明?《往生论》里面讲的「一清净句」,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读到了。要懂得将一切名言色相悉入阿弥陀佛,统统归这一句佛号,没有一样不清净。我们在「遮那品」里面学会了这一招,你得《华严》受用了!你真的在《华严》里面学到了门道。这是什么门道?净化身心、净化世界、净化虚空法界的秘诀,真正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纯净纯善,圆满成佛。所以,阿赖耶识里头不能含藏别的东西,要含藏清净光明。

「清净光明」里面,跟诸位说,没有善恶。把所有一切的善恶、邪正、是非统统把它转变成清净光明,都归到这一句佛号,妙绝了,弥陀名号不可思议。在本经这一品里面所讲的,统统归毗卢遮那,那我们修净土宗的同学要不要归毗卢遮那?不必要,归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,这在前面跟诸位说过,不要有分别、不要有执著,问题就是你会不会!果然会转,没有一句不是清净句。所以我们看到经文里面这些文字感触很深。过去犯的过失已经过去,不必再提了,要知道现前立刻能转。清净心、清净句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。

我想许多同学都曾经听说,古大德常讲「会归自性」,这个名词我想很多人都听过。怎么个会归法?现在总懂得一点门道,怎么个会归法:把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回归到自性,都纳入清净句,你现前身心清净得大自在、得大安乐,烦恼不生,智慧增长,都在「会」!如果「不会」,多读经论、多看祖师大德们的语录,用心体会学习;这个学习就是要落实、要做到!现在人最难的是他做不到,做不到没有用处,这个清净句你得不到,必须自己要做到。

修行,功夫重要,时间也重要,长时间的薰修,自然功夫就得力;时间短了,当然有困难,这是在所不免,你修行的功夫不够。得真干,锲而不舍,假以时日,你很可能入清净句。再看第二句:

【其海中有大莲华。须弥山出现。名华焰普庄严幢。十宝栏楯。周匝围绕。】

这一段经文是讲这个海里头有『大莲华』,清净光明香水海出「大莲华」。『须弥山出现』,诸位想想这什么意思?这说明单位世界,就是在科题里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出「别说一四天下」,一四天下有一座须弥山,这就是一个单位世界,举这一个例子,好说话。

这个世界好,为什么?因好;因是清净光明,因好。清净是性德,内心清净;光明是遍照、是智慧、是慈悲、是利生。自己不清净,你怎么能够利益别人?自己没有到清净,帮助别人,在一般来说是害多利少。我没有心害他!没有心害他,不知不觉做错了事、说错了话,伤害了别人,没有德行!心不清净,烦恼现前!烦恼是什么?贪瞋痴慢、自私自利,所以起心动念损人利己,干这个事情,怎么能不伤害别人?不论是有意无意,总而言之,常常会伤害别人。所以学佛的人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,道理在此地。

中国古代大政治家诸葛亮,在中国知名度很高,没有人不知道诸葛亮的。诸葛亮一生的成就,靠什么?古人的批判「诸葛一生唯谨慎」,他一生,无论是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小心谨慎,丝毫都不敢大意,这是他一生成功的秘诀。世法如是,修道更要如是!学佛,学成之后要教化众生,你要不懂得谨慎,不知道小心翼翼,哪里能不做错事?在中国古代,学佛人的根基都是念儒书、念道家的书。儒、道最重要的,儒家最重要的四书,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大学》《中庸》;道家最重要的典籍,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。以这个为基础入大乘佛法,所以他功夫得力。

我们今天儒、道的基础没有,又没有小乘的基础,直接就想学大乘,结果怎么样?学的四不像。学讲大乘经,结果,结果是破坏大乘,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在破佛法。你说你怎么得了!戒经里头,佛说得很明白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。为什么说非佛弟子?你没有遵守佛的教诲,你不是佛的学生,佛不承认。皈依了,没用处。受戒了、剃度出家,受了三坛大戒,佛不承认你;你自以为是,不行,诸佛不承认你,龙天善神不承认你。这些道理、事实真相,我们一定要参透。

真正依照佛的教诲去做的人,他没有受过三皈,也没有受过五戒,他也没有出家,也没有受过三坛大戒,佛承认他,佛弟子,龙天善神承认他。为什么?他真的依教奉行。他没有外表的形式,他有实质,天人鬼神敬重他!

莲花表法的意思,大家知道,出污泥而不染,对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来讲再恰当不过。意思就是说,决定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,染污就是影响。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,自己有主宰。这一桩事情说的容易,真正要做也非常困难,难在什么地方?难在没有智慧,愚痴!没有能力辨别外面境界的邪正、是非、善恶,真妄、利害,没有能力辨别,把假的当作真的,把邪法当作正法,把恶法当作善法,这叫颠倒。经论里面常讲迷惑颠倒,天天干这个事情,所以他被外头境界转。

我们是凡夫,缘不殊胜,遇不到善知识,怎样能够保全自己,不被邪恶所转?那你得找个依靠,依靠什么?圣教,你找个依靠。所以我们亲近善知识,善知识头一桩事情就是给我们一部经典,这就是授经;授是传授,我传授一部经给你。什么意思?你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从你生活到应酬,跟外界接触,你依靠这一部经典。这个经典所讲的,与经典所说的相应,正确的;与经典所说的相违背,错误的。给你一个标准!

标准有阶段性,就像读书一样,有小学的标准、中学的标准、大学的标准、研究所的标准,所以标准有阶段性。初学的标准一定是圣教,这是大根大本,让你真正起信。我跟同学们说过,我亲近章嘉大师,章嘉大师给我的标准是《释迦谱》。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老居士给我的标准是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。这个经上所说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吉凶祸福、利害得失,说老实话,在我们现今这个社会足够用了;决定不会走入歧途,你会走在正道上,从这个地方奠定根基,然后再深入大乘。

深入大乘之后,李老师又传授我一部书,这不是经书,是《印光大师文钞》。老师传给我的时候(现在《印光大师全集》分量很大,那个时候没有),我那个时候读到的只有《文钞》正篇、续篇,两册。我记得那个时候是四册,正篇上下册,续篇上下册,书不厚,现在都是精装成一册。老师一再交代我,学印光法师,以印光法师为老师,做印光法师的私淑弟子。我认真努力的去研读、去学习,我总结他老人家的传法心要,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就是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

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一生应化的总结,也是他老人家传法的心印。他一生所讲的都不离这十六个字;换句话说,一生所说的就是这十六个字的解释,详细的解释,从这里学习。我们有了标准,有了方向。有了标准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有能力拣别;这十六个字也是我的方向,我知道我这一生修行道路应该怎么走法,清清楚楚明明白白。这是什么?这是莲花,这是须弥山。

它这个须弥山还有一个名号,『名华焰普庄严幢』,这名号好。「华」表万行,代表行门,代表什么?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清净光明。华之体,清净;华之相,光明,「焰」就是光明。「普庄严幢」,这是总说,普遍;普遍就是清净、平等、真诚。「幢」高显,像须弥山一样,高、明显,一切众生都看得见。代表什么?代表你这个人修行的德行、智慧、相好。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,总结大乘佛法里面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这十个字就是「华焰普庄严幢」,这要做到才行,得落实!

『十宝栏楯,周匝围绕』,这是讲幢的周围,这个幢是大道场。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,以佛法做比喻,我们这个宗派,宗派总有一个总部,现在人叫总部,从前佛法里面讲本山,大本山。祖师建立宗派的第一个道场,叫大本山。「华焰普庄严幢」,这是大本山;「周匝围绕」的是它的分支机构。从前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教,李老师的大本山是台中莲社,这是他建立的,在那个地方教学三十八年。围绕台中莲社四周,南面到鹿港,北面到新竹,这样大的一个地区,我在的那个时候,有二十七个布教所,属於台中莲社的。建立小规模的道场,在那边,那是派遣学生在那边讲经、教学,领导大家念佛,那就是「周匝围绕」

「宝栏楯」,这个意思很深,「十」是圆满,佛法才是宝;换句话说,圣人的教诲是宝。「栏楯」就是栏杆。栏杆,横的叫做栏,竖的叫做楯,栏杆的构造,栏楯。它的用途,我们知道是显示一个范围,我们一般人讲界限,我在这个界限里头学什么?没有成就,不能出这个界限。到自己成就了,出这个界限是教化众生,界限里面成就自己。所以,无论是中央的大道场,或者周边所建立的小道场,目的都是在成就自己。那我们想想我们有没有栏?有没有楯?有栏楯就能够防范邪外,防范邪知、邪见、邪行,防范外道。因为我们在初学,没有能力不受染污,没有能力不受影响,所以我们要设栏楯。这个栏楯,实在讲,就是善知识的教诲。

我在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拜他为老师,他给我三个条件,这三个条件就是「十宝栏楯」,我要遵守!这个栏楯没有形象。第一个条件,我喜欢听经,喜欢向有德行、有学问的人请教,他老人家知道。头一个条件把我限制住:除了跟他学习之外,不可以跟任何一个人学习,无论是法师、大德、居士讲经说法,不能听,不准我去听,只可以听他一个人的,这是栏楯。第二个条件,他知道我喜欢读书,限制我:无论是佛书(就是经典),或者世间所有一切书籍,没有经过他同意,不能看。还有第三个条件,那个时候我学佛四年了,我学佛四年的时候亲近李老师。李老师说:你过去这四年的修学我不承认,统统作废!今天你到我门下来,拜我作老师,一切从头学起。三个条件!这三个条件是「十宝栏楯」。有期限,五年,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。

我听了之后,想了一想,接受,三个条件都接受,老师收我这个学生,认真的教导我。以后我了解,这三个条件不是李老师的专利,是古时候老师收学生都是这三个条件,代代相传,我这才明了!为什么不叫你多听多闻?你没有智慧、没有能力辨别邪正,听听这个也有道理,听听那个也有道理,就把你自己的心搞乱。

所以你学习,你到底跟哪个老师?老师只能有一个,为什么?一个老师,一个方向、一个目标,你容易成就。两个老师两条路,三个老师三叉路口,四个老师十字街头,你怎么可能有成就?听一个人的,百分之百的服从,随顺。老师就像一个艺术家一样,我们自己是一块木头,一切都顺从,他来雕琢、雕塑,把这块木头雕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品。你要不合作,他一点办法都没有。

自古以来,做学问的人、修道的人成就的秘诀就在此地。老师客气,跟我限定的是五年,五年是一般的,古时候都是五年。我接受他老人家的教诲,三个月我就感到有受用,为什么?很多东西不可以看、不能听,心定了,妄想少了!妄想少了,相对的,就有一点智慧生了。看经,老师指定的经;听经,听他老人家讲经,有悟处了,能真正听得懂,半年之后就非常显著。

所以到了第五年,我找老师,我说:老师,这五年我很有受用,我会再继续遵守你老人家这个三条的教诲,我还遵守五年。我遵守十年,根基是这么打下来的。现在找这种学生找不到了。现在的学生,学了几天、几个月,就自以为是,还批评老师,老师样样都不对,自己样样都行。现在是这个时代,现代已经没有师道,已经没有孝道,所以天下大乱,灾难频繁,众生很苦,道理在此地。

我为什么选择在摄影棚面对著摄影机来讲经?什么原因?没有学生。李老师在七十岁的时候遇到我,我是百分之百的服从,尊师重道,所以能传他的法。我今天,今年七十七岁了,一个也没有遇到。如果没有现在科技设备,你们晓得我选择是什么路?往生,不要住这个世间。但是今天有这个设备,好!我对著摄影机来讲经,把这个东西留下去。或者我死了以后,几十年当中,或者一、两百年当中,以后遇到真正的知音,他拿到这个东西,他会成就。他怎么成就?只要他真正听得懂,真正相信,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,他能成就。所以我今天的寄托,传人不在面前,传人不在此时此地,传人可能在他方,传人可能跟我隔几十年,甚至於隔一、两百年。有这一套科技设备,我留下来了,我不著急走;没有这套设备,我就走了。

学生求一个好老师,难,古人常说可遇不可求。好老师想找一个真正传法的学生,更难!到哪里去找?这桩事情,所谓缘分,多生多劫的缘分。所以师徒的敬爱,超过父子。这个里头有恩有德、有情有义,绝对不是偶然的。

所以,这些道理我们明白了,事实真相也搞清楚了,能不能成就不在别人在自己。自己肯不肯发心,肯不肯约束自己,也就是肯不肯把自己这些毛病习气止住!能不能依圣教、依经典真正来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,从起心动念到言语造作,那你就是真的拿到了「栏楯」,你有了保障,你知道防范。如果不知道,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要广学多闻;什么人讲法都喜欢听,什么书都可以看,看到满脑袋的杂乱无章,真的把自己大好前途毁掉,你这是不如法、不如理。如理如法,哪一个不能成就?再笨的人都能成就。这个例子,自古以来很多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继续看下面这一节经文:

【於其山上有一大林。名摩尼华枝轮。无量华楼阁。无量宝台观。周回布列。无量妙香幢。无量宝山幢。迥极庄严。无量宝芬陀利华。处处敷荣。无量香摩尼莲华网。周匝垂布。乐音和悦。香云照曜。数各无量。不可纪极。有百万亿那由他城。周匝围绕。种种众生。於中止住。】

这一段经文表法的义趣很深、很广,我们要细细的来观察。首先我们看到这『山上』有一个『大林』,「林」就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原始的森林。森林里面有道场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,他说这一段文说明山顶上丛林。说「林」「佛於中现」。末后一句说很多众生在那边住,那是佛教化的对象。

我们从这个提示,细心的来观察这一段经文,这个「林」有名字,叫『摩尼华枝轮』。这一句里头很重要的一个字眼,「枝」。为什么?这是胜音世界。胜音世界,「清净光明香水海」是这个世界里头的一部分,不是这个世界的全体,是一枝。就好像我们今天讲佛教,佛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,每一个宗派就是「枝」。像一个大学,这个大学有很多院系,我们今天讲一个文学院,这一个院是这个大学里头的一枝。诸位要懂这个意思,这是「枝」!从一枝就能够了解它的全体。会看的人,佛法十个宗派,无论从哪一宗、哪一派都能看到全部的佛法,这你会看。

『无量华楼阁,无量宝台观,周回布列』,这一句说的是什么?说的是它在教学里面所开的课程,「华」偏重在行门,因华;「宝」偏重在理论,有解有行,解行都与性德相应,所以称之为宝华。法门再多,宗派再多,目标是一个,方向是一致,决定没有违背。

总的目标方向是什么?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好,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」,你说这一首偈是不是总的原则、总的方向!不是一尊佛说,不是一尊佛这样教人,是诸佛教,「诸」是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都不离这三个原则。你看看,教一切众生断恶,教一切众生行善,教一切众生自净其意。自净其意就是纯净,断恶修善就是纯善,我们把这一首偈再归纳为四个字,就是「纯净纯善」。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没有别的!纯净纯善是你自己本来具足的,不是从外头来的。

在中国,中国的圣贤也是这样教人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;换句话说,肯定你、承认你,你的性本来清净、本来是善的。儒家讲「止於至善」,那是本善。为什么本净本善现在搞成了不净不善,这什么原因?这个原因是习性,不是本性;习性是你被污染,你被周边环境污染。环境里面有人事的环境、有物质的环境,你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,你迷了,在境界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,把自己的本净本善失掉了,你就变成不净不善,就这么回事情。自性里头本来有宝,这个宝是觉、正、净;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这是你自性里面的三宝。很可惜,你把这个三宝迷失了,现在你的习性变成了迷、邪、染。

佛菩萨、圣贤人的教学,他教什么?首先就是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,我们有本性,我们本性确实是觉正净,没有迷邪染。但是现在,我们确确实实把觉正净迷失了,现在所用的,现的这个相,确实完全是迷邪染。佛菩萨慈悲,教我们怎样把迷邪染离开,恢复自己的觉正净,这就是佛陀教育,这是圣贤的教诲。

所以,这两句是所开的法门,「周回布列」,形容法门无量。为什么开那么多法门?众生根性不相同,迷惑的不一样。有人迷在事上,有人迷在理上,有人理事都迷,所迷还有轻重不相同。所以,佛教众生不能不因人而异,随机施教,法门就变成无量无边。

接著讲『无量妙香幢,无量宝山幢,迥极庄严』,「迥」是讲深远之貌;「妙香」加上一个「幢」,这一句是显示德行。妙香是真有!老修行人身心清净一尘不染,他身放香,境界转了。没有修行的时候,我们这个身体肮脏,三十六种不净之物,流出来的味道很难闻。但是修行人不一样,他也不洗澡,他也不洗衣服,距离我们年代不远的,大家知道虚云老和尚,像虚云老和尚这样的人很多,不是他一个。一年剃一次头,洗一次澡,衣服从来不洗、从来不换的,衣服有莲花香味。领子的油垢,你看领子里面都是黑的,但是闻闻的时候,有莲花香味。不但这个香味很好闻,不难闻,那个香味还治病,妙了,宝香!

身上常年不洗澡,手摸一摸,也很多脏东西,这垢污。你看济公这个法师,他身上摸一把,搓搓丸,你有病,他给你吃,挺好吃的,吃了什么病都能治好,这怪了,那是什么东西?「妙香幢」「宝山幢」!这个地方,你相不相信佛法里面讲的境随心转?你闻这个香,济公搓的我们叫济公丸,你吃他这个丸,他是以清净光明加持你,你能懂吗?真有德行!真有智慧!那个身上点点滴滴都能加持。从这个地方证明了,佛讲的没错,境随心转。

『无量宝芬陀利华,处处敷荣』,「芬陀利」是白莲花,《弥陀经》上跟我们讲四色莲花,青色青光,黄色黄光,赤色赤光,白色白光,「芬陀利」是白色的。经文千万不要疏忽,「宝芬陀利」「处处敷荣」。接著『无量香摩尼莲华网,周匝垂布』,都是说这个世界(这是个小世界)依报的殊胜,无比的庄严。从依报庄严,我们一定要想到正报庄严。为什么?依报是随正报转的。

正报是佛在这里头出现,佛住在这个地方,佛在这个地方教化,不但有情众生得利益,无情众生也得利益,树木花草、山河大地,都得利益。这个在前面「世主妙严品」里面跟诸位报告过。树木花草,树有树神,花有花神,草有草木神明,山有山神,河有河神,土地有土地神、有地神。这些神众都是世主,世主要遇到佛,他也修行、也觉悟了,所以依报样样都殊胜,样样都美好。花处处都开得特别好,好像它欢迎佛在这个地方长住,欢迎佛在这个地方说法教化众生。无量无边的神灵,都以他们自己主持管辖的来做供养;花神用花来做供养,树神用树来做供养,山川草木之神,都以他们自己分内的管辖的来供养,美不胜收!「无量香摩尼莲华网,周匝垂布」

在表法里面,「宝芬陀利华」,这是代表佛菩萨的教诲,种种色的莲花,说实在讲,不止四色,种种色彩的莲花取白莲,白表示洁净,代表心意清净一尘不染。莲花代表纯善之法,「莲华网」代表教学的影响,我们今天讲影响之所及,横的,空间的影响;竖的,时间的影响。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,说法四十九年,这三百余会就像莲华网一样,不是说一部经,说许许多多的经。《华严经》,总名称是《华严经》,这里头有许许多多品,每一品、每一章、每一节都是一部经,这是「莲华网」的意思。教学的当时,这是影响一个时代,我们讲的空间影响到十方,时间影响到后世。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是一万两千年,他在时间上的影响是影响一万两千年,这是「周匝垂布」

我们在《了凡四训》里面看到,了凡先生讲,人做恶、做善,最重要的要看它的影响,这个论功的厚薄、罪的大小。它影响的范围很小,影响的范围时间很短,他行善,这个善小,不大;他做恶,恶也小,也不大。如果他做的事情影响的面很大,影响的时间很长,他这是好事,那是大善,他是做的恶事,那是大恶。要论影响,不论当时!由此可知,我们在日常生活,处事待人接物,要晓得我们做这一桩事情对社会、对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?

我不孝顺父母,就现前而论,小事,这有什么了不起!但是从影响上来说,这是你没有想到的。因为我不孝顺父母,影响到许许多多年轻人看到的时候,看到我这个样子,我不孝顺,他跟我学,他也不孝顺。我背师叛道,那些人看到我也跟我学,他们也各个背师叛道,罪过从这个地方结罪。换句话说,你影响的人愈多,影响的时间愈久,你的罪就愈深。你堕落在地狱,什么时候能出地狱?你的影响力完全没有了,世间人把你遗忘掉,你就能出地狱。这个你要记住!如果你的毁谤、你的胡作妄为,你要是把它做成录音带、录相带,做成光碟,这是你的罪证,你堕地狱,什么时候能出来?你这些证据在这个世间统统消失了。还有一片在,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地狱,你说可怕不可怕?

在古人的时候,没有这些东西,著书,你这个书流通在世间,只要有一本在,影响让别人读了这个起了邪思邪念,变成自己邪恶的行为,你不能离开地狱。这个世间,那些书一本都没有了,完全消失,你才能出离。现在印刷术方便,有没有想到这桩事情?言行不谨慎,产生负面的影响,这还得了,麻烦大了!有一个人效法你的邪知邪见,邪作邪行,你那个罪案立刻就发作,就好像病一样,又发作了。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,才知道造作的时候不以为意,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。

我常说,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、阿罗汉他们这些人示现在世间,都是给社会人做好榜样的,都是来帮助众生觉悟的,绝对不会让众生产生负面的想法、看法,不会。他可以做出负面的,但是众生的想法、看法是正面的;如果众生没有这个能力,他绝对不会示现负面的。可是这个示现,难知!为什么?菩萨度这一个人,要示现负面的,他会觉悟,这个人得度了。另外在旁边看的人,他看错了,他变成负面的;菩萨是度这个人。这是我们学佛最艰难的一个关卡,很不容易突破。就是在读经的时候我们也常常看到,所以你一定要前后仔细看清楚,这几句话佛是对什么人说的?这个人是代表世间哪一类的人,你得看清楚,给他讲的!哪些话是针对我讲的,哪些话是对你讲的,这是大学问,这个不简单。

因此,佛在大经大论里面才说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佛法要是没有人讲,即使世间最有聪明才智的人,他也没有办法理解,愿解如来真实义,他做不到。那要什么人来说?契入境界的人,不是契入境界的人,他不知道。今天契入境界的人有几个?你到哪里去找?这就变成可遇不可求。实在求不到,怎么办?这个世间人我找不到,找古人。古人,祖师大德,那是靠得住的,无论哪个宗派的祖师大德,你找一个跟他学,你会成功。

我们净土宗在明末清初的时候,蕅益大师就是学莲池,那个时候莲池大师已经往生。他也是找不到善知识,莲池大师的著作在,他是学一家之言,只读莲池大师的书,莲池大师之外的书他不读,他不接触。跟一个人学,学到契入境界再广学多闻,成就自己的后得智,这个道理要懂。如果智慧没有开,还是守一家之言,跟一个老师,你要懂得修学的原则,亲近善知识最重要的纲领就是一家之言。你看书,看一个人的著作,不看别人的。为什么?你的思想是一致的,你走的是一条路,容易成就!你看两个人的著作,听两个人所说的,就迷惑了,你到底跟谁走?你就产生错误。

古今中外,像这样不懂得学习方法,不知道学习纲领,而失败的人,不知道有多少?成功的人就是这么一个原则,跟定一个老师、一个善知识,修学一个法门,「宝芬陀利」!所以他在一生当中,根利的人,三、五年,十年、二十年成就了。所以对老师要有坚定的信心,有疑惑不能问别人,问老师;老师对我负责任,别人对我不负责任,我跟他没有这个关系。

我在修学离开老师之后,在外面讲经,也遇到许许多多的人物,接触许许多多的言论、理论、修学方法。我有疑惑,我回去问老师,我不能问别人,这是什么?这是做学生的本分,这叫尊师重道。除非什么?老师不在了,老师往生了,没有地方问,那只好另请高明。这个世间再遇到高明的善知识,亲近他、依止他,向他学习,依止和尚!自己是弟子的身分,乱不得,一乱就坏了,纲纪就毁掉了。像盖一栋房子一样,这个房子的结构、骨架毁掉了,你还能盖得成功?亲近一个善知识,像盖房子,善知识是什么?善知识是这个房屋的柱、房屋的梁,最重要的!这都是讲的总纲领、总原则、总方向。

我们再看下面经文,『乐音和悦,香云照曜,数各无量,不可纪极』,这个几句是讲教学的状况,学生学习的风气,你看看多么和善、多美!「乐音和悦」,这是什么音?教学、说法的音声。让你听到、接触到了,心,我们常讲,中国人讲「心平气和」「和、悦」,生欢喜心。你怎么会心平气和?烦恼习气治好了。佛一说法,你听明白、觉悟了,烦恼习气断了,心平气和;智慧开了,常生欢喜心,「悦」

「香云照曜」,这是你从身教里面开悟了,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行为,气质变化了;我们常说的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,转凡为圣,气质变化了,这是「香云照曜」「数各无量,不可纪极」,就是教学的法门无量无边,没有法子计算。佛的智慧、佛的德能、佛的相好,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,没有丝毫勉强,这里头没有丝毫的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分别执著是不净、是不善,妄想是不净,分别执著是不善,没有丝毫不善、不净夹杂,显示出无量无边的德能。

『有百万亿那由他城,周匝围绕』,这一句就是讲它的影响所及。一切时、一切处,皆同法界,这个意思才圆满,这个事相才周遍。为什么?三障诸烦恼消尽了,业障消尽才能做到。

末后这一句是讲这个世间所有的居民,『种种众生,於中止住』,这一句是佛教化的对象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不是为别的,是来教化众生的。众生种类多,「种种众生」,种种众生是讲九法界,不单单是我们今天讲的人道。六道里面就有种种众生,六道之外还有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、菩萨法界,合起来九法界。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也合在菩萨法界里面,因为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没有明心见性;换句话说,他们断证的功夫只断见思、尘沙,无明没破。所以在天台家讲藏教佛、通教佛,贤首大师所讲的小教佛、始教佛,实际上还是菩萨。所以九法界跟十法界,说法不一样,境界意思完全相同,这个「种种众生」就是九法界的众生。

《华严》的境界里面,那个意思又不一样。在《华严》境界里头,可以说是遍法界虚空界同时现前,这是《华严》境界。如果讲大乘境界,那是九法界众生,我们就文字表面上来讲,接受佛教学、教诲,他们得利益。但是这个经是《华严经》《华严经》诸位一定要知道一个原则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说一个就是说虚空法界的全体,这是《华严》的宗趣,我们应当要晓得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