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七三讲)  2003/12/4 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1173

诸位同学,请看四圣谛品,邻次十界,第九段下方关钥世界,苦灭圣谛第三句看起:

【或名妙药。】

这个名词好像是很容易懂,但是它又非常难懂。「药」是治病的,如果没有病,哪里来的药!所以药跟病是相对建立的。这个药上加个「妙」,是出世间果报的名称,我们看到这个名词会联想到,因地应当是药师如来。诸佛如来里面,有一个名号叫药师如来,善治九法界一切众生之病,无量无边的病,他都很会治疗。果地,将来成了佛,证得无上涅盘,这个涅盘就称之为『妙药』。这个意思诸位有没有听懂?证得究竟涅盘之后,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病都没有了,没有生老病死,也没有三苦八苦。寿命是真正的无量!无量寿,我们世间人讲的长生不老。身相是大乘经上常说的,「身有无量相,相有无量好」,不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;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是诸佛如来应化在我们世间,叫劣应身。应化身总是随类,这些事实我们都要知道,都要明了。

在究竟果位上,智慧圆满,德能圆满,相好圆满,经上常常讲大圆满,无一而不圆满。这也就是说明为什么菩萨要勇猛精进,证得无上的菩提涅盘。为自己,要证,为什么?证不到这个果位,也就是说你的身体总有缺陷,这个缺陷就是我们一般人叫毛病,毛病虽然不大,但是你有毛病。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,那就是他的毛病。这一品无明破了,他就没有毛病了,他才是真正究竟圆满、健康长寿之人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所以称为「妙药」的果报。

现在我们是在因地,而且是在最初的因地,确实我们是一身的毛病;身有病,心有病,我们居住的环境有病。生在这个时代,一切病痛比过去显著得多,身心感受的痛苦也比古人多很多倍。这个原因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到,学佛不是别的,是治病,经上常常称诸佛如来为大医王,我们世间讲名医、圣医。释迦如来是诸佛的一尊代表,释迦佛是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大医王,他的教诲称之为「法药」,就是这个地方讲的妙药。这个妙药是什么?三藏经典,这是世尊当年为一切病苦众生所开的处方;经教是处方,依照经教学习的人是服药。这个药确实妙,药到病除,这个药真正是奇妙之极,治疗的方法绝不是世间一般大夫能够相比的。他的方法多,佛法里头常讲八万四千法门,无量法门,法门就是方法,方法多,太多太多!为什么有这么多方法?因为有那么多的病人,每个病人细心观察,他不一样,用一个方法救不了一切病人,这个道理不难懂。所以,药要对症,对症下药,药到病除;我们是什么症候,应该服什么药。

可是,现在这个医王不在世间,他在三千年前离开我们世界了。不错,留下不少的处方,这个处方是佛当年在世给那些人治病用的,确实有效。当时那些人听佛讲经说法,开悟的开悟,证果的证果,开悟、证果就是药到病除。不但他超越六道生死轮回,超越十法界,无始劫以来身心的病根,这个医王都有能力将你拔除,让你恢复健康。健康的人,在佛法里面称为法身菩萨,法身大士没病了。换句话说,十法界里面的圣人,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,天台藏通的佛,贤首小教的佛、始教的佛,都没见性;换句话说,病快好了,还没有复原;复原就是法身菩萨,不在十法界了。由此可知,十法界是什么?是医院;六道是重病的医院,三恶道是濒临死亡的病院。我这样的比喻,诸位比较容易体会。十法界里头,没有一个不是害病,只是这个病有浅深的差别,大小差别,有人是大病,有人是小病;四圣法界是小病,六道凡夫是大病。我们自己要晓得自己的身分,现在在六道搞轮回。生在三善道,好像病这几天轻了一些,感觉得很舒服,一个不留意,病又加重!这一重了,就是三恶道,三恶道是重病。

诸佛菩萨应化在十法界,人间有佛菩萨应化,畜生也有,佛菩萨应化在畜生道,度哪一类的众生要现哪一类的身,我们在经论里面看过。菩萨要为这些猪讲经说法,菩萨就现猪身跟它们在一起,为它们讲经说法。现个人身不行!人身跟它不能沟通,要现同类身。观音菩萨在饿鬼道里面教化众生,现什么身?现鬼王身。佛门弟子大概都知道,一般寺院做这些经忏佛事,经忏佛事里面有一种叫焰口,放焰口,这个佛事我们常常看到。主法的法师,他的对面设一个台,这个台用纸扎了一个鬼王,叫焦面大士,那鬼王青面獠牙,很难看,那是什么人?观世音菩萨。观世音菩萨在鬼道是现那种身,不是像我们人间,观世音菩萨很慈祥的,不是。在鬼道现鬼身,在地狱道现地狱身,这真叫三十二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你要问,观世音菩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?观世音菩萨没有身形,随类化身,你喜欢他是什么样子,他就为你现什么样子。菩萨应化在其中,就是作医王,帮助众生,治众生的种种病痛。

经典上告诉我们,无量无边的病痛也有个根、根本,根是什么?三毒。佛讲的三种病毒,在你内心深处,这三种病毒要不拔除,你离不开六道轮回。这三种病毒叫做贪、瞋、痴,佛常讲贪瞋痴叫做三毒烦恼,我常常把它说作病毒,大家好懂。这个病毒深!你有这个病毒才有六道轮回。这个病毒没有了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六道轮回是什么?刚才讲了,重病的医院。你没有这个病毒,你病好了,你出院!医院对你来讲没有了,你不会再进医院。你就转到轻的病院,轻的病院是什么?四圣法界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藏通佛。完全好了,轻病也治好了,你就到一真法界,一真就是华藏、极乐。这里面的人完全是健康的,无量寿,健康长寿,什么病都没有,这时候才真正得大自在。佛经上讲的「三德秘藏」你统统都得到,三德是法身、般若、解脱;解脱是自在,般若是智慧,法身是无量寿、无量光。

法身包容虚空法界,和睦一切万法,所以,和睦相处、平等对待是性德。到什么时候这个境界现前?法身菩萨。到法身菩萨他们那个境界,就是平等对待、和睦相处。对虚空法界一切诸佛的刹土,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,绝对没有一个对立的。我们常讲敌对没有了,没有一个是对立的,自自然然跟十法界所有众生都和睦相处,都尊敬。众生不尊敬佛菩萨,佛菩萨尊敬众生;众生不能包容佛菩萨,佛菩萨能包容众生;众生不知道敬爱佛菩萨,佛菩萨敬爱众生。佛菩萨信赖众生,佛菩萨关怀众生,佛菩萨照顾众生,佛菩萨帮助众生,无微不至!你要是问佛菩萨为什么会这个样子?佛菩萨太好了!这是性德,只要你明心见性,你自自然然也是这样子;换句话说,你还没有能做到,就说明你是凡夫,你没有见性。这个东西不要人教,自自然然。

这些果德上所起的作用,统统是妙药,显示出自己烦恼断尽了。性德,自性本具的德能,智慧、德能自自然然流露出来,流露出来就是这个样子。性德流露,实在讲就是治疗众生,众生违背了自性。我们这些年来,总结大乘经教的教诲,我们提了二十个字。自性本来是真诚的,真诚就是健康,真实、诚恳!一丝毫虚假都没有。现在人怎么样?现在人不真实,不诚恳,现在人虚伪,虚伪就是病,就是病态。法身菩萨清净,身心清净,一尘不染,我们现在的身心染污;染污是病,清净是健康。我们眼见色,被色染污;耳闻声,被声染污;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几乎是念念被外面境界染污,这个病重!

染污,就是引发你的贪瞋痴慢,引发你七情五欲,七情五欲、贪瞋痴慢,重病!这个东西现的现象就是生死轮回,就是三恶道,三途地狱。自性里头本来没有这个东西,本来没有十法界,没有六道,没有三途,没有地狱,这些东西叫做病、病态,不是健康的,病了!我们要明了,健康的人,健康的人是法身菩萨,平等的。不平等,不平等就是有高下,贡高我慢,你不如我,我超过你太多了,你有这种高下心,这是病态。要晓得,健康的人心平气和,心平等,气是和睦;健康的人具足智慧,病人迷惑颠倒;健康的人大慈大悲,迷惑的人自私自利。所以,你从这些地方看,什么叫健康?什么叫有病?我们就很明显了。

印光大师更妙,他老人家说得更妙,他说十六个字,这十六个字也显示出健康、有病的差别现象,你一眼就看穿了。他老人家讲「敦伦尽分」,这是健康的人。什么叫敦伦?伦是伦常、是伦理;换句话说,人与人的关系,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能与一切人、一切众生诚恳和睦相处,叫做敦伦,这是健康的;如果跟这个相反,不就是生病了吗?那就是病人了。尽分就是今天所说的为人民服务,佛法里面讲的为众生服务。尽心尽力为众生,念念为众生,行行为众生,这是佛菩萨,这是健康的人;起心动念都为自己,这个人有病,头一个是你思想病了,知见病了,你的行为与健康完全相反了。

「闲邪存诚」,这是健康的人。闲邪是什么?时时刻刻知道防止邪知邪见,知道防止;知道防止邪说邪行,知道防止,闲是防止的意思。现代这个社会,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好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,邪师是什么?他的思想邪,偏邪不正,他的见解也是偏邪不正,他的言语是花言巧语,都是诱导你走邪路。把你往哪里引导?把你往三途地狱引导,你自己茫然无知,你不是个病人,谁是病人!现在讲病患,患是祸害。心地,对人对事对物一点诚意都没有,这个话印光法师讲的,他老人家常常讲。

「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这个人觉悟了,这就有救了。现在我们看看,净宗法门念佛的这些人,怎么样?你说他不信,好像也挺信的;你说他信,他世缘放不下,他不知道治他的病。所以,信佛真的迷信的多,真信的少!真信才有救,迷信不行!不但迷信不行,正信也不行。这个正是邪正的正,正信虽然不是迷信,为什么?他有理论依据,「我相信释迦牟尼佛的人格,这是个圣人,有道德的人,他不会欺骗人,他不会害人,我相信他」,不是真信!这是对释迦牟尼佛有仰慕、有尊敬。什么叫真信?真信是发了心,「我真正要学佛菩萨,我要把我自己塑造成佛菩萨,跟他一样」,这叫真信。真信的人太少了!我们看看许许多多的佛教徒,充其量是正信,不是真信。为什么?他还不知道他有病,他不知道认真去治他的病。真信的人知道自己有病,下定决心念念不忘要把自己的病治好,那是真信。所以,教你信愿持名,求生净土。

我们今天也是发心,天天念著求生净土,是不是真的?不是真的!怎么知道不是真的?如果佛来说,「我明天就带你到极乐世界去」,那你吓死了。这不得了,明天我就要死了,这还得了吗?赶紧找个地方躲避。假的!说求生净土假的,不是真信,听到明天要走吓坏了,还得了!真的,听到明天要走了,快乐得不得了,我明天解脱了!好像在监牢狱里关著,明天要离开,要出狱了,多么高兴。这就是人迷惑颠倒,不知道六道是个病院,不知道六道是个监狱。能有出离,那是好事,还会对这里头有留恋吗?哪有这种道理!细细看都不是真的,都是搞假的,所以他不能成就。不能成就,搞假的比不搞还是好。为什么?阿赖耶识里头种一点善根,这一生肯定不能成就;这一生要肯定能成就,听说佛明天来接引的时候,那高兴得不得了。

所以,你天天念佛,佛没有感应,佛为什么跟你没有感应?知道你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如果佛来的时候,「再过几天,过七天、过三天我就接引你」,把你吓死了;没有能接你往生,把你吓到三途去了,你受不了!所以佛很慈悲,知道你是假的,假的他就不来;你要是真的,真的他就来了。真的,来了你生欢喜心;假的,来了你生恐惧心。佛不害人,不会叫人生恐惧心,诸佛菩萨在这个世间,有个重要的原则,「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」,绝对不会让你恐惧,妙药!所以我说这两个字看起来好像很容易懂,里头的意思其妙无穷。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我们认清楚,经教就是法药,是妙药。我们毛病太多了,心理上的、思想上的、见解上的、精神上的、生理上的,无量无边的毛病,没有这个药还得了吗?

佛在楞严会上,把「诸法实相」讲得很清楚、很透彻。但是,那个话里头的意思很深很深,要细心去参究,你才能开智慧,你才能明了。这一明了,许许多多的毛病自自然然就没有了,为什么?那些毛病从无明生的,无明豁然觉了,病根拔除了。所以不需要在枝枝叶叶上治病,在根本上治疗,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心,说心很难懂,说老实话,心哪里会有病?心要是有病就不叫做心了,心没有病。心就是佛,佛就是心;心就是真如,真如就是心;「真」是心之体,「如」是心之相。佛法里面常讲的法性、法相,「真」是讲法性,「如」是讲法相;性如其相,相如其性,称之为真如。这个意思很深,你把这两个字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,宇宙之间的现象你就通达,你就不迷了。

通达、明了,不迷,产生一个什么现象?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,你得到了。如果更深一层,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,你证得了。那你这个大病几乎完全好了,身心清凉自在!我们讲,你自私自利的病没有了,名闻利养的病没有了,贪瞋痴慢的病没有了。病根!这个病根要是拔除,许许多多的病都自自然然就好了,没有了。

古来祖师大德教人,修行从根本修,根本是心,我们怕有些同学们产生误会,不说心,根本是什么?念头、思想,这个不太容易起误会。你的思想错了,你的念头错了,要怎样修正?夏莲居老居士常常讲,读经。依照经典的道理,依照经典的方法,依照经典所说的境界,把你的错误修正过来,读经的用意在此地。你要不读经,说老实话,你不知道你在生病。一读经之后,一想想,「怎么我这也是病,那也是病,没有一样不是病」,你才能发现!你不读经,不会发现。就好像我们平常做人,自己以为是好人,不知道自己有过失。印光大师教人去念《感应篇》《太上感应篇》你去念念,念念之后对照自己的起心动念,对照自己的言语行为。这一发现,我的身口意统统在造恶业,你要不读、不对照,不晓得。你明白了,知道自己有病,这在佛法里面叫你觉悟了。觉悟之后怎么样?治病!所以叫悟后起修,你要先悟,你不悟怎么修!你不知道病,你怎么会治病!所以,治病一定要先知道病,我有病,我什么地方有病,才去找大夫,依照大夫处方我才服药,这个道理世人皆懂。

佛法修学亦复如是,所以你先要觉悟。譬如从来不知道自己自私自利,现在晓得自己自私自利,你把这个病根找出来了。找出来之后怎么样?我要对治它。如何对治?佛告诉我们,起心动念为众生想,不再为自己想。现在我们常说,我们起心动念要为社会想,要为众生想,不要想自己。为众生、为社会就是真正为自己,为什么?自己是众生里头的一分子。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为大公无私,大公无私就是对治自私自利的。牺牲奉献,为一切众生效忠、服务,是对治名闻利养的。佛教我们修布施,布施是对治贪病的,悭贪这是三毒烦恼,治贪毒,布施是治贪毒;持戒、忍辱是对治瞋毒的,瞋恚;禅定、般若是对治痴毒的。贪瞋痴三毒,佛经里头有妙药,你只要搞清楚,你只要会用,药到病除;这个病要是除掉,六道轮回没有了。刚才讲,六道轮回是病院,是监牢狱,你出去了。病好了,这就比喻病院;罪灭了,这就比喻监牢狱,你就出院了,你就出监牢狱了,你说妙不妙!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苦灭圣谛,第四句:

【或名不可坏。】

这个名字的意思好懂。确确实实,真如自性无生无灭,无来无去,不垢不净,不常不断,所以它是真正『不可坏』。佛在经上常常用「法尔如是」,用这一句来形容;「法」是讲这个法,「尔」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这里面没有原因,没有理由,你要是说出一个理由,说出一个原因,就不是真的了。是世出世间法的根源、本源。

六道凡夫迷失了自性,有这个疑问的人不少,自古以来。为什么会迷了自性?我们是凡夫,佛说我们迷失自性,我们为什么迷了自性?什么理由迷的?几时迷的?这是大问题,是根本问题。好在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的大弟子富楼那尊者,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过这个问题,在《楞严经》里头,《楞严经》第四卷。等於说我们的疑问,富楼那尊者替我们问出来了,尊者比我们想得周到,比我们问得详细。你看世尊怎么解答的。这是根本的问题,在哲学上来讲也是大问题,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够解答,佛解答了。

佛说无明从哪里来的?什么理由来的?佛只用了八个字,「知见立知,即无明本」。我们不能不佩服释迦牟尼佛,这么严重的问题,这么大的问题,轻而易举就帮你解决了。可是佛这句话意思太深,真正懂得的人,没有!什么叫知见立知?知道的人确实不多。知见,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给你说,你睁开眼睛你能见,你见得很清楚、很明了,这叫知见。你耳朵听外面音声,也听得很清楚,这叫知见。换句话说,我们眼耳鼻舌身意,这是佛家讲的六根,对外面的境界是色声香味触法,眼对色,耳对声,鼻对香,舌对味,身对触,意对法,你接触的时候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,这叫知见。

什么叫立知?立知就是你起心动念。我眼见,张开眼睛见,我不起心不动念,不是无知,不是迷惑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叫知见。这是什么?这叫「自性见」,佛法里面讲「见性见」。可是一起心一动念,那个见性马上就变质,变成什么?变成无明。无明里面生什么东西?生妄想、生分别、生执著;见性里头,可没有分别、没有妄想、没有执著。佛给我们讲,无明是这么来的。无明起得太快了,我们张开眼睛看外面的境界,这是见性见,第一念是见性见,第二念就变了,变得很复杂!这一起心一动念,立刻把自性本具的般若转变成八识;一落在八识里面,「唯识所变」。你看看,不起心不动念这时候是「唯心所现」,性现的;一动念头就变成识变的,识产生变化。变什么?变十法界,变六道,变三途。原本是如如不动佛,这一变就变成凡夫,坏就坏在这个地方。

所以,佛经上常讲「真如不守自性」,这话讲得有道理。前面跟诸位说过,「真」是法性,「如」是法相,都没有问题。什么叫不守自性?违背了性德;性德没有念头,你动了念头,这就叫不守自性。这一动念头迷了,愈迷愈深,愈陷愈不能自拔,从无上的佛道,一个跟斗跌到谷底,掉下来了。虽然迷了,掉下来,给你讲还是「不可坏」,为什么不可坏?你的真如并没有坏。也就是说你的法性,法性所现的法相,没有坏,它不会跟著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损坏,但是,它会跟著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扭曲、转变,它的本性不坏。

古人讲的比喻,「以金作器,器器皆金」。好像给你一堆黄金,我们现在讲分量,好比说给你一公斤的黄金,这一公斤的黄金塑造一尊佛像,你看得很欢喜,佛像。好比这个像是唯心所现的,可是你一动妄念,你要把佛像改造一下,「我不喜欢这个相,我喜欢菩萨像」。你把它改造成菩萨像,相不一样了,还是这一公斤的黄金,这一公斤的黄金没有变,它的质量没有变,相变了。有人看到这个像不喜欢,他喜欢小猫、小狗,把它造一个小猫的像、小狗的像,好好去欣赏它。相变了,菩萨变成畜生了,但是怎么样?「体」还是这一公斤的黄金,一丝毫没有损坏,不可坏,不可坏讲的是性体。黄金不管怎么样它都有相,所以相不可坏;相可以变,但是相不可坏。诸位细细体会这个意思。

你说佛像不要了,什么也不要了,黄金一块有一块的相,一团有一团的相,它不能没有相,它一定要有相。相叫法相,法相是什么?虚空是法相,世界是法相,这个世界是佛经上讲的大世界。我们现在讲的星系,现在天文大概最大的单位讲到银河系,但是佛经上讲的星系大单位不是银河系,银河系是最小的单位。一千个银河系叫一个小千世界,一千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,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,星系一层一层向外扩大。所以,银河系是个单位世界,佛经里面讲的天文比我们现在讲的大得多了!大千世界是不是最大的?不是,大千世界在大世界里面是一个单位,像这样的大千世界在太空当中无量无边。

佛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,这是什么?这是法相,这个法相不可坏,可以变。六道随便你怎么变,十法界随便你怎么变,告诉你相不坏,现在这个道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。他怎么说?他说物质不灭。不但精神不灭,灵性不灭。灵性不灭,现在世界上一般人都肯定,人有灵性,身会灭,会有生死,灵性没有生死。我们佛法里头不叫灵性,叫阿赖耶识,就是一般人讲的灵性,中国世俗里面讲的灵魂,这个东西不灭。身体坏了,他离开了,他又去找一个身体,我们叫投胎,他去投胎了。生生世世他要找一个身,附在一个身上,灵性附在肉体上,这个人叫活人;灵性走了,这个身体叫死尸。所以,灵性不生不灭,我们要懂这个道理。「不可坏」,我们才有个概念,这个概念对修行证果有一定的影响,这个影响最明显的是建立修行证果的信心。人能够修行成菩萨、成佛,是可能的,不是不可能的,给自己带来无比的信心。再看下面第五句:

【或名无著。】

「著」是执著、是著相。菩提涅盘里头『无著』,你有执著,有著,你就跟菩提涅盘相违背。所以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我们常讲的,什么叫修行?你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,真正能做到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就是「无著」。起心动念,著了,著的细微;分别,著的粗;执著,著的是最粗。执著是造业!所以佛教菩萨,《金刚经》上讲的,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。住就是著,生什么心?生大慈悲心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转凡成圣,这个圣是无上菩提,就是帮助众生成佛,要生这个心,不是自私自利的心,这一点我们不能够不明了。

於是在我们现前这个阶段,我们要把这桩事情当作重要的科目来学习。学什么?学不执著,非常重要。不执著,换句话说,学放弃成见。我们世间人常讲,某人成见太深,成见太深是什么?他很执著。他所想的,他所做的,你不能改动他,你改动他,他受不了。他觉得什么?你对他不太尊重,这就是什么?这就是他执著。这在我们生活当中,时时刻刻你都遇得到的。所以,愈是执著的人很难相处,为什么?他不能随缘,他要别人随顺他,他不能随顺别人。在今天民主自由开放的时代,你这种行为就是古人所讲的专制、跋扈,只有你,没有别人。你没有大福报,没有大德,人家不服!不服就跟你不合作,无论你办什么事情你得不到人帮助;换句话说,你一事无成,你说这个妨碍多大。不要说修道,世间成就事业不能成功,就是对你一生幸福都障碍住了。你年轻有体力,行!你年老的时候没有人理你,你不知道跟人结好缘,坚持自己的成见,这种人念佛也很难往生。

所以,我们要把这个当作一门重要功课来学习,就是放弃成见,接受大众的意见。我没有意见,我就能接受大众的意见,我有意见,我就不能接受大众的意见。我有意见,就说明我有妄想,我有分别,我有执著。要学佛菩萨!诸佛菩萨、声闻罗汉都没有分别执著,大乘经教里头常说。我们自己要想修行证果,还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坏了。有这个东西生烦恼,不生智慧;没有这个东西,生智慧,不生烦恼,你看这里头得失这么大的差别,你应当要想到。要知道,放弃妄想分别执著是正确的,你不能放弃妄想分别执著,你错了!底下第六句:

【或名无量。】

这个『无量』的意思是广义的,什么无量?无一不是无量。灭谛,灭什么?灭烦恼,灭十法界依正庄严,灭的是这个东西。这个东西灭了之后,灭的是无量,是无量的无明惑业苦,灭的是这个东西。反过来显示性德无量,无论你说哪一样都是无量的,智慧无量,德能无量,寿量无量(无量寿),光明无量,相好无量,不管你讲哪一样,没有一样不是无量。这是性德圆满的现前,无量的无量,这个意思很深很深。不读《华严》,我们怎么想无量无量都还有局限,尽我们的思惟,已经没有办法扩大了。你要晓得思惟是有限量的,有限量怎么能懂得无限量!言语是有限量的,有限量怎么能说出无限量!所以,佛最后教给我们一句话说,不可思议。这个无量你没有办法想像,你有办法想的都是有量的;你没有办法言说,你能够言说的也都是有量的。所以性德,性体、性相、性德(德就是作用),不可思、不可议,它是无量的!

《华严经》里面,给我们透了一个讯息,让我们大开眼界。佛说自性没有大小,这是我们无法想像,真的不可思议。没有远近,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距离。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国土,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。从我们这个世界,这个世界不是地球,是娑婆世界,是这个大千世界的西面,过去经过十万亿个这样的大千世界,那一边就是极乐世界。极乐世界也是个大世界,在哪里?就在眼前,没有距离!不但没有距离,没有前后,没有前后就是没有时间,无量劫也在现前;无量劫之前在现前,无量劫之后也在现前,你没办法想像。

没有大小是什么?佛在经上讲,最小的是微尘;物质,物质最小的,佛法里称为微尘。微尘肉眼看不见,佛说阿罗汉的天眼能看见微尘。微尘里头有世界,有大世界;大世界没有缩小,微尘没有放大,居然微尘里面有大世界,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大世界,它又不拥挤。大世界里面都有无量无边像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无量无边诸佛刹土,不可思议!微尘里面也有娑婆世界,也有这个地球,也有我们大家如此一会。就像我们在摄影棚里跟诸位同学在一起研究《华严经》,你们在全世界每个地方收到这个频道,打开来,我们都在这个地方见面了。这只能做个比喻,没有办法比喻得恰到好处,为什么?今天我们电视机毕竟还有那么大的体积,微尘就像现在科学所讲的原子、电子、粒子。现在发现有这些东西,不知道这里头有世界!我们科学做不到,哪里晓得这里头有世界?这是让我们大开眼界,体会到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无量。

这个世界谁能进去游览?普贤菩萨。我们每个修行人将来都要修普贤行。为什么?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,菩萨不修普贤行就不能证得苦灭圣谛。如来果地上的大般涅盘,你不修普贤行,你就没有办法证得。到什么时候修?到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这个时候开始修普贤行,怎么知道?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。文殊、普贤劝导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这四十一位是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十住(圆教初住菩萨)就是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就在内了,文殊、普贤来劝导你们念佛求生净土,不思议法门。所以,到一真法界统统修普贤行。

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修普贤行,你看《无量寿经》,序分,还不是正宗分。首先列上首的名号,上首名号完了之后头一句话,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」。这话什么意思?修普贤行,个个都是修普贤行。我们晓得普贤菩萨能入微尘里面的世界,度微尘世界里面的众生,性德真是不可思、不可议!不可思、不可议的意思很深很深,不仅仅给你说一切诸法的真相,你不能想,你也不能说,为什么?你想不到,你说不出,里头更深一层的意思,只要你不思、不议,你就能证得。你今天学佛,为什么这么难?为什么没有办法入佛的境界?为什么不能契入菩萨境界?就是因为你有思、你有议,你不能把这个放弃。你能放弃一分,给你说,你就接近一分,诸佛如来的境界你就接近一分;你放弃两分你就接近两分。

所以,从前章嘉大师教我,学佛学什么?就是学看破、放下。放下看破,看破放下;看破帮助你放下,放下帮助你又看破。就是看破放下相辅相成,互为因果,看破是因,放下是果;放下又是因,看破又是果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。我开始学佛,遇到老师头一天,他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,我就学,学了果然有用。我学了五十二年,天天要放,天天要看破,不是说了吗?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就是到等觉菩萨还天天要看破,还是天天要放下。为什么?要不然你就不能证得无上菩提。再给你说,等觉菩萨成佛了,证得无上菩提涅盘,这时候看破放下都没有了,圆满了,到了尽头!虽然到了尽头,他还是看破,还是放下,还是放下、看破。这是什么?这叫大慈大悲,那是表演给那些还没有看破放下的人,给他看。就是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佛所应的,帮助众生,教化众生,接引众生,成就众生,用什么?还是看破放下,没有别的法门,不二法门,妙绝了。

看破、放下里头没有言说,真的没有思想,没有言说,就是做这个样子来给你看,聪明人一看就懂得,就会了,他就得到了。中下根性的人愚痴,他看不出来,看不出来怎么办?佛也很慈悲,给他说法。你有问题你来问,随问随答,记录下来成为经典。众生无量的疑问,世尊无量的回答,每个答问都帮助他解决问题,帮助他断疑生信。问的人,凡夫!有思、有议,答覆的人是佛菩萨,至少都是法身菩萨,他没有思,他也没有议,这个我们又不懂了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从出生到入灭,八十年,为我们表演的八相成道。这个表演就是告诉每个人的一生,这个一生多少阶段长成、成就,给我们做个表演,我们要觉悟。

佛有入胎,我们也有入胎。佛有住胎,我们也有住胎。佛有出胎,我们也有出胎。佛有求学,我们也有求学时代。佛有就业,我们也有就业的时代。佛就业是什么?佛就业就是出家弘法利生,他一生就是做这个事业,这个事业用现在人的话来说,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,他从事这个事业。这个教育是义务的,不收学费的,学生来也不必要考试,只要你喜欢来,我都教你,佛的教学几乎都是个别教学。所以,每次讲经说法,都有一个对象是对他讲的,其余大家是旁听的,旁听准许发问,统统都教。有一个主要对象,这个主要对象叫当机者,这是我们从经典上、记录里面都看到的。你有无量的智慧,无量的德能,你才能应付无量众生的疑惑,你才能帮助他。

无量的智慧、德能从哪里来的?从不思、不议里头来的。不思是禅,不议是定,不可思议是甚深的禅定。《金刚经》上解释禅定有八个字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就是从这个地方体会到的。他以后所传的,他给人家讲禅定,什么是禅定?他讲「外不著相,内不动心」,这两句话是从《金刚经》来的。「外不著相」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不取於相」「内不动心」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「如如不动」。六祖一生教人,没有离开《金刚经》上那些原理原则,他把它活用,用在日常生活当中,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,真正叫活学活用,活用活学。

所以,「不可思议」,这四个字妙绝了,不但是果,它又是因,因果是一,因果不二,太妙了!佛常常用莲花来代表因果是一,因果不二,这不容易。但是我们仔细观察莲花,虽然莲花结花苞的时候里面就有莲蓬,花苞随著慢慢长,到花开的时候,莲子已经长成,所以叫花果同时。不像其他的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因果不同时,莲花显示出因果同时。可是,「不可思议」真的叫不可思议,它不但因果同时,同时因果是一不是二。现在我们还找不到一个东西,花就是果,果就是花,还找不到这种植物,不得已而求其次,用莲花来表法。这是愈说愈深,但是是事实真相。

你能够明了一分,有一分的受用,你明了两分,有两分的受用,对你看破放下有直接的帮助。你为什么不能看破?为什么不能放下?你对於这个事实真相一无所知,虽然天天在读经,天天在研教,在听讲,你没有能体会到。这些名词术语音声耳熟,你提起来我都知道,什么意思我也懂得。真懂?真的就不懂,好像是懂,又好像不懂。多少人学佛是在这么个境界里头,所以他不得受用。他每天还是为烦恼所转,他不能转烦恼为菩提,还是天天被烦恼转,每天还是妄想分别执著。无量义里头真正有无量义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