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三二五讲)  2004/10/3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1325
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觉首菩萨偈颂第二首,我们还是要把经文念一遍:

【诸法无作用。亦无有体性。是故彼一切。各各不相知。】

昨天我们看到清凉大师《疏》里面的「正答」,我们学习到虚妄缘起略有三义。今天接著来看这一段文,因为这段文的意思很深,不太好懂,我们先把文念一遍。「是故虚妄缘起,略有三义。一由互相依,各无体用,故不相知。二由依此无知无性,方有缘起。三由此妄法,各无所有,故令无性真理,恒常显现」。这讲缘起,缘起大师在前面加了个虚妄,这就是真相,诸法实相,是如来、法身菩萨果地上的境界,十法界里面都没有的。不但是六凡不知道,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、声闻、缘觉也是听闻而已,没有实证。证入那就是法身菩萨,真正觉悟,佛法里面称为正等正觉;闻而能解但是没有证得,这算是正觉。我们可以说四圣法界是属於正觉不是正等正觉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正等正觉,无上正等正觉只有一位,究竟圆满佛,那是无上正等正觉。

这个境界是正等正觉的境界,这是我们要搞清楚的。你看看在十法界里头讲缘起不加虚妄,在正等正觉法身菩萨,缘起也是虚妄,这才叫事实真相。为什么?略有三义,第一个是由互相依。佛在大经上给我们讲世出世法任何一法,在我们现前来说,一根小草、一条线、一丝一缕,一条线这是微不足道,无量因缘,不单纯,无量因缘。那通常讲四缘生法是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。因缘是互相依存的不能独立,互相依存,所以各无体用,故不相知。

为什么叫虚妄?记住前面有一句话说「并皆速灭」。这一句话千万要记住。你如果真的体会到并皆速灭,文殊菩萨所问的,你完全通达明了。并皆速灭就是《中观》里面讲的「不生不灭」。一切法不生,哪来的灭?既然不生,怎么会有?所以《般若经》上的总结,世尊讲般若二十二年,总结的经文就在《般若心经》,玄奘大师翻译的二百六十个字,那是二十二年世尊所讲般若的总结。我们从《心经》上再把它省略,结出来十二个字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《心经》最后说「无智亦无得」。因为一切法没有体用。这个现象很难明了,我们在讲席当中也说过多次,不是没有说过,我们从比喻当中去体会。此地觉首菩萨也讲了四种比喻,后面在偈子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用比喻来说明诸法无作用,无体性,不相知。

我在年轻的时候,实际上在读书的时候(抗战期间),那时候很不容易!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,我有一个照相机,小照相机,那个时候用的底片还是玻璃板,硬片,现在讲叫软片,现在胶卷是软片,我用过硬片的,玻璃板硬片的。这现在都见不到了,古董店也许可以看得到。年轻的时候喜欢玩这些东西。以后在台湾也有一个机缘,有人送我一套八米厘的电影摄影机,送给我一套,有摄影机,有放映机,还有剪接的机器。所以我对这些东西也都很内行,我自己能拍,自己能够剪接放映。这些东西对我在《华严经》上学这样的经文就很有帮助,我一看这经文我就懂。因为这小的电影机拍摄的时候,一秒钟二十四张,那每一张就跟幻灯片一样,二十四张,放的时候速度相同。所以在这银幕里面显的这个相就跟电影院里的一样。它是大的,我这是最小的。

放映的时候放映机镜头一打开,这一张幻灯片映在银幕上,立刻镜头就关起来,再打开来第二张。你们想想看,在一般讲我们在银幕上看到的是相续相,相续相是随顺世间所说的,严格的讲相不相续?不相续。前面这一张幻灯片不是后头这一张,前面没有生到后面这一张,后面也不是前面这一张,它怎么会相续?这就说明它不相知,说明它无作用,说明它无体性。它的速度太快,正是佛在《楞严》上所说的「当处出生,随处灭尽」。这个镜头打开,画面照在银幕上,当处出生,随处马上就灭了,镜头一关就灭了;第二张镜头打开,那是个新的画面,立刻又灭了。我们从这想张张都是这样的,前一张不是后面一张,后面一张不是前面那一张。所以说相续,这是方便说,方便是般若。中下根性的人他能懂,他会接受,他点头。实际上是不是真相?不是。

佛给我们说法,说法也是方便。真实说能不能说得出?说不出来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还是方便。那真实法到底是什么样子?佛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好,那真的是真实说,叫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「开口便错,动念即乖」,这四句话讲得好!那是真相,那才叫诸法实相。在哪里?就在面前。我们为什么见不到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为什么他们能见到?他们不起心,不动念,不分别,不执著,所以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了了。眼见如是,耳闻亦如是,鼻嗅舌尝,身触意知,无不如是,妙极了!这法称为妙法。那我们凡夫为什么见不到?起心动念。起心动念就是无明,你起了无明。起了无明,真相就失掉。真相在你眼前,你怎么失掉?你的六根没有正用。这个意思要懂得,眼正用是见性见色性,不是正用是什么?眼识见色尘。佛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开示,交光法师的注解,叫《楞严正脉疏》。他说得好!

佛在楞严会上教给我们「舍识用根」。古大德注《楞严》,差不多都是依据天台的三止三观来解释《楞严经》里面的「奢摩他,三摩,禅那」。唯独交光他的看法跟古大德不一样,三止三观还是用的意识。而《楞严经》上确确实实十番显见教导我们舍识用根,不要用眼识,要用见性,用见性见你就见到事实真相,你才见到一切诸法无体用,一切诸法不相知,你真正见到事实真相,你不迷。如果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,你见不到真相。交光大师讲的是对的,正确的,没错!但是难懂。我们用电视这个现象来解释,诸位细心去体会能够体会到几分。纵然不能契入,你能够得到正解。契入是入境界,境界虽然不能入,我理解得不错,我知道诸法没有体性。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并皆速灭,能所都不存在。这是真的事实真相,哪来的能所!

这一切法?佛有一句话说得妙极了,「法尔如是」,这话是本来就是这样的。只要你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就见到,你就契入。入什么?入不二法门。所以这一起心动念,二法!能现所现,能变所变,能现所现二法,能变所变二法。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二法,落在意识里头去了。怎样能不落在意识,那才叫高明。文殊菩萨所问,觉首菩萨所答,不落心意识,难就难在这里。所以觉首菩萨答的「我如其性答」,称性而说,完全说的事实真相。这种在世法里面是高深的哲学,真正能帮助一个人净化!我们常讲纯净纯善,儒家讲本性本善,契入到这个境界。

所以我们实实在在,这里比喻虽然好,我们用电影的放映,影片快速的在更换,用这种比喻仔细去观察,前一张不是后一张,后一张不是前一张,并皆速灭。并皆速灭就是没有体性,没有作用,所以各各不相知。这是讲现实环境就是这么回事情,现实境界里面那个速度之快,真叫不可思议!电影我们知道一秒钟二十四张,慢动作是十八张,快的是二十四张。那我们用《仁王经》上,还是佛的方便说,一弹指六十刹那,一刹那九百生灭。佛说一个年轻强壮身体非常好,弹指弹得快、弹得有力,弹得速度快,举这个例子。像我们这个快速弹的话,我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用我这个速度一秒钟弹四次。四乘六十乘九百,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,那就是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。好像我们电影放映机的镜头,一秒钟它的开关二十一万六千次。你要记住现在我们看的电影是一秒钟二十四次,要加一万倍,你怎么能知道外面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?

我们动个念头,我们说一句话,我们用底片来换、幻灯片来换,不知道换了多少个、多少片?一秒钟换二十一万六千片。我们一个念头就算十分之一秒,应该差不多。十分之一秒已经换了二万多片了。二十一万的十分之一是二万多片。这是方便说,真实说?真实说亿万分之一秒,所以我们念头才动,这个画面已经更换至少十几万张。所以你只「想」的时候,那个想已经早就不存在,再也不会回头。这个现象我们在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,他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十年,看水的结晶十年,看了无数张画面,他告诉我:没有一张两个画面是完全相同的,没有。几十万片的画面摆在面前,没有一个相同,各各不相同,各各不相知。

所以大乘教里面佛方便说。方便说我们容易懂,真实说不懂。可是大乘菩萨、大心凡夫入佛知见,见解同佛。那就是什么?我在前面说过大乘经念多,佛所讲的这个能懂、能接受,能肯定承认佛所讲的是正确,我们自己并没有入这个境界。入这个境界,那就成佛了。宗门里面讲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。所谓见性就是入这个境界,你自己真的证得这个境界。我们现在是解,了解这个境界,我们没有证得,就是佛知佛见。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还是会起心动念,妄想分别执著少,大幅度的减少,所以跟一般人来比较,我们的心清净,妄念少;跟法身菩萨比,我们的妄念就太多太多,他没有妄念。他没有粗的妄念,他有很细微的妄念。这个细微的妄念我们无法想像。

也就是说法身菩萨决定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他有妄念。妄念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起心动念,他那个起心动念是非常非常微细,我们凡夫觉察不到。我们凡夫:他没有起心动念。实际上他还有。这起心动念是个波动,波动非常非常的微弱,非常非常的微细,要在很深禅定的境界里面才会发现。大乘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八地菩萨禅定功夫可深,八地菩萨能够发现阿赖耶识里面的波动。八地往上去九地、十地、十一地(十一地是等觉),再上去究竟佛果,没有了。所以到等觉,极其微细的念头,那个念头断了就证得究竟圆满佛果。这都是事实真相。所以我们今天了解这个意思,实在讲用电影这个道理、这个事实,我们细心在这里观察体会,能懂这个意思,能够理解,然后承认真的是不相知。是不相知,你才真正肯定《般若经》上无知亦无得,无知无得就是究竟涅盘。

他的三义第二个「由依此无知无性,方有缘起」。这个偈子里头没有这个意思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说得很清楚。为什么会有缘起?缘起也是方便说,因为前面讲的是「虚妄缘起」,是方便说,这个方便缘起,虚妄缘起是依无知无性它才有。如果有知,如果有体性,缘起法就讲不通。无量因缘,这里面是无知无性,有知有性的时候,缘聚缘散那就有条件,缘聚缘散没有条件。第三个意思「由此妄法」。妄法就是虚妄,凡所有相皆是虚妄、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,梦幻泡影就是虚妄,「各无所有」。在无所有当中显示出什么?无性的真理。无性真理就是法性,恒常显现,你要是见到就叫见性。佛家常讲的「明心见性」,他见的什么性?无性真理恒常显现,他见到,他见性。

《金刚经》在中国不但学佛的人必读,不学佛的人也必读。这是讲过去不是讲现在。在中国过去凡是读书人,儒家、道家没有不读《金刚经》《金刚经》确实如江味农居士所说,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的纲要。《般若心经》是六百卷《大般若经》的总结,纲要的纲要。所以《心经》《金刚经》在中国佛教里头,不管是哪一宗、哪一派必读,而《心经》列为朝暮课诵,它有道理。佛在《金刚经》嘱咐我们,「一切有为法」,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法,因为无为是无性真理,一切有为法确确实实「如梦幻泡影」「如露亦如电」,那就是比喻并皆速灭,不存在;「应作如是观」,你应该要这样的看法,那就对!

宇宙之间万事万物虚妄不实,缘起也是虚妄,何况现象。常常要想到并皆速灭。并皆速灭就是《金刚经》上讲的如露亦如电。你常常作如是观,你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,不知不觉自自然然就放下。放下到一定的程度,豁然大悟。那个豁然大悟是什么?无性真理见到了。见到之后,就像古大德所说的踏破铁鞋无觅处,这是讲参学,苦!到处去参学。目的在什么地方?目的就是希望见性。法性、佛性在哪里?什么是法性?什么是佛性?什么是无性?《肇论》里面讲得好,一开端就把这个说出来。所以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。为什么?没有见性。一旦豁然开悟,性在哪里?遍法界虚空界法法皆是,无有一法不是,恒常显现。

偈颂里面清凉讲得很好,「现文但有初后二意」。这是这一首偈颂里头,这三义里头有初有后,当中这个意思没有。当中讲的是「依此无知无性,方有缘起」,这个偈子里头没有这个意思,这偈子里头前面跟后面的意思有。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开示,接著看。「言诸法者,非唯举前十事五对」。十事五对是举例。「亦该一切有为法也」。这个要知道,十事五对是举一个例子,这个例子明白,实际上它已经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统统包括在其中,一法不漏。

什么叫一切有为法?弥勒菩萨造《瑜伽师地论》,从前人讲造,现在人讲著作。《瑜伽师地论》是弥勒菩萨著作的,他将法界虚空界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,归纳为六百六十类,展开就是一切法。天亲菩萨看到这个好!但是教初学太多,初学的人不容易接受,所以他老人家又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,归纳为一百法,作为法相唯识入门。他造的这个论叫《百法明门论》,把它归纳为一百法。这一百法里头,前面九十四法有为法,后面六法是无为法,无为法是无性真理。有为法,《百法》里面所分的心法,心所有法,心不相应行法,色法,这四大类。心法有八,八识,这八心王;心所法有五十一,五十一个心所有法,讲心的作用,起心动念,作用;不相应行法二十四。不相应,我们现在人讲的抽象概念。为什么叫不相应?它不跟心法相应,也不跟心所法相应,也不跟色法相应,但是它是心心所色法里面产生一个错误的念头,叫抽象概念,二十四。这些都是属於有为法。

有为是什么意思?有生有灭,凡是有生有灭的都叫做有为法。那我们看看宇宙之间什么东西不生不灭?我们今天看到动物有生老病死,看到植物有生住异灭,看矿物有成住坏空。宇宙之间没有一法是不生不灭。大概在我们现在一般讲的虚空是不生不灭,所以虚空在《百法》里面属於无为法,虚空无为。它是不是真的无为?不是,不是真的无为。因为我们看不到它的生灭,所以把它列在无为法。无为法有六个,六个里面只有一个是真的无为法,真如无为。真如无为就是此地所讲的无性真理,这是真的无为法,前面五个是相似的无为法,不是真的。定中境界也是属於无为法,因为有为法里头没有办法包括它,所以它是相似无为。「诸法」这两个字把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包括进去了,这我们要知道它范围多大。经典里面要说出这个事实真相,让我们通达明了,你在一切法里头不迷惑。不迷,你就不会做错事,心安理得,你得大自在,这就是离苦得乐。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。现在时间到了,下面我们等下一节的时候再说。

请接著看清凉大师下面这段文:

「果从因生,果无体性。因由果立,因无体性」。我们先看这一句。这里面讲到因果,佛法里面我们常常听到两句话,「万法皆空,因果不空」。那我们要问因果算不算在万法之中?还是它在万法之外?我们想一想因、果这是二法,既然是二法,那当然在万法之中,还能跑到万法之外吗?它是有为法,它决定不是无为法。从这里就看到因会变成果,因就没有了,果又会变成因,那果也没有,没有体性,所以它是属於有为法。

说到因果,我们要对因果有正确的认识。因果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所以它不是真实法,它也是属於虚妄缘起,也是属於虚妄有为。何以说它不空?这个不空是随顺俗谛说的,世间人能够理解,很容易接受。第一个转变,譬如我们用植物来做比喻,我们种一棵桃树,桃核是因。我们把桃核种在地下,过不久桃核就生芽,慢慢它就长成树苗,长成树苗,我们仔细去看它,桃核不见了,因变成果。树苗就是果,它长成小树,因没有了,果现前。树长大的时候,树又结桃,树是因,结成的桃核又是果,这个果又是另外一个树的因,这转变!因会变成果,果会变成因。核桃的种子它会变成树,树又会结桃,转变不空。第二个现象它相续不空,因果相续;第三个现象循环不空,因果循环。所以从这三个现象里面我们讲因果不空。

在事上说,善因一定感善报,善果,恶因一定感恶报。这是世间人,无论是学佛不学佛,佛法或者是其他宗教,乃至於不信宗教的人他也能接受这个事实。我们对人好,这是因,别人对我们的回报也好。中国人所谓「投之以桃,报之以李」。在宗教里面,许许多多的宗教都讲因果,佛教,印度教,婆罗门教,中国的道教、儒家,都讲因果轮回报应,都说。在外国宗教虽然没有说六道,至少有三道,有天堂、有人间、有地狱,善因将来生天堂,造恶将来堕地狱;他也承认三世,人有过去,有现在,有未来。《古兰经》里面「信前定」,你的命运早已经注定。「信末日」,末日是你的造作到最后有审判,你行善积德,将来你生天堂;你造作一切不善的恶业,你将来会堕地狱。这些都是讲因果,道教讲得很多很多。江逸子老师最近完成的「地狱变相图」,多分是依道教。也引起我们对於佛在经典里面所说地狱的状况,我们去查经,查到有二十多部经论,很大的分量,佛给我们讲地狱状况,说得比道教还要详细。这些经论,我们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常常忽略。这一次我们查出来,我们把它汇集在一起,将来印成一册,现在已经在台湾编排。我们把这一册题了一个名称,《诸经佛说地狱集要》,让我们看看佛所说的。

因果的道理跟事实真相,我们要问六道有,十法界有,一真法界有没有?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的,肯定是有。怎么说肯定是有?《华严经》上给我们讲法身菩萨有四十一个阶级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有因果。你修什么样的因,你证什么样的果报。十信有十信的因果,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。所以《华严经》上清凉大师在《疏钞》里面给我们讲「五周因果」,有平等因果,有差别因果;诸佛如来是平等因果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差别因果。佛法也没有离开因果,所以佛在《般若经》上教我们「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」。为什么?因果是有为法不是无为法。到如来果地上平等因果,《华严经》里面讲妙觉位。

可是我们要知道,六道十法界这个因果明显,一真法界里面的因果,我们凡夫觉察不出来。那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因果?西方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,那就肯定有因果。祖师大德给我们讲得很明白,见思烦恼没断,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。能够破除八十八品见惑,一直到断见思烦恼,这种人念佛往生,生方便有余土。也就是说像小乘从初果到四果,那这里面就包括了四圣法界。四圣法界有声闻,有缘觉,有菩萨,还有佛。四圣法界里面的佛,天台教里面称为藏教佛(贤首五教里面称为小教佛)、通教佛,没见性,念佛往生还是生在方便土。明心见性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在天台别教佛,别、圆往生西方净土生实报庄严土;贤首五教终教、别教、圆教,这三个位次是生实报土,这没离开因果。因果通世出世间法,这个道理我们要晓得。此地讲的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我们知道有这回事情,只要无明没有断尽,你就离不开因果。可是一真法界纯善无恶,四圣法界跟我们六道凡夫来比也可以说纯善无恶,六道里面才有善有恶。因果的理、因果的事实不能不知道。

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?《华严》告诉我们「唯识所变」。识是妄心,所以佛在经论里面也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这个一切法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,从心想生!心想就是识,情识。真的,你怎么想,它就变什么样的境界。能变所变都是虚妄不实,所以法身菩萨眼目当中,看十法界依正庄严平等的。能所平等,苦乐平等,胜劣平等,无有一样不平等。为什么?四圣是梦幻泡影,六凡也是梦幻泡影;天堂是梦幻泡影,地狱也是梦幻泡影,它怎么不平等!可是堕落在其中的人他不平等,苦乐不平等,就像作梦一样,他把梦境当作真实。所以他做的好梦他很快乐,他做的恶梦他很恐惧、他很苦恼,不知道好梦跟恶梦是一样的都是梦境。但是他不知道那是梦境,迷了!

觉悟了之后,知道法法平等,无有高下。所以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乃至於四圣法界的圣者,应化在六道里面,示现的跟六道众生没有两样,舍身受身,好像也受苦受乐,其实那是唱戏,那是表演,舞台表演,不是真的。而六道凡夫、没有觉悟的人当真,真的在享乐,真的在受苦,真的在造作,这个麻烦就大!愈迷愈深,愈陷愈苦,一世不如一世,他往下坠落,他不觉悟。不是说他永远不觉悟,他有觉悟的时候,什么时候?报尽了的时候才能觉悟。这个就太难太难!佛家常讲无量劫又无量劫。这是形容时间之长,形容迷了之后很不容易觉悟。

觉悟要遇真善知识,要你的业障消的差不多。消业障真的是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忏悔。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,再严重的业障都能忏除。普贤菩萨教我们的不错,「忏除业障」。我们学大乘一定要知道,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你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,法门亦不例外。我修忏悔忏除业障,我的业障是不是真的忏除?普贤菩萨教我们十个纲领,十是多,忏悔是第四。你记住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;一即是十,十即是一。我对於诸佛有没有真诚的礼敬?如果果然是真诚礼敬,我这个忏悔法修的有功夫,得力了。「礼敬诸佛」就是一切恭敬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、一切时、一切处恭恭敬敬,没有丝毫怠慢,没有丝毫分别,平等的恭敬,清净的恭敬,这个人业障消除。「称赞如来」,见到一切众生行善积德,称赞;见到一切众生作恶,违背道德,不但是绝口不提,心上都不落痕迹,这才叫做称赞如来。「广修供养」,对一切人、一切众生,看到别人有需要的,尽心尽力去帮助他,为他服务,这叫供养。所以这一条忏悔,忏除业障这一条包括其他九条,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,你这个忏悔法门功夫得力。

那我们现在修学这个法门,怎么忏悔业障都忏不掉,为什么?都在佛菩萨面前祷告我做了什么错事,看到人恭敬心生不起来。起心动念还是分别执著,喜欢批评人,甚至於还喜欢毁谤人,嫉妒人,障碍人,你那个忏悔有什么用?五戒十善真正修好就是忏悔法门。三皈真正做到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你已经得到觉正净,忏悔有功。如果还在迷邪染,如果还在造十恶业,纵然天天修忏悔法,是假的不是真的,你的业障没忏除。所以六道凡夫(我们现在住在六道)因果的道理、因果的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。印光大师一生极力提倡因果教育。

佛教化众生,我们常常讲三桩事情。教上根利智是性相,教中等根性理事,教中下根性因果。所以今天要化解劫难,消除冲突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,最有效的方法无过於因果的教育。要把因果的道理讲透彻,因果的事实真相讲清楚,每个人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自然就收歛。知道什么?我造的好因将来得好的果报,我造不善的业因将来就得恶报。谁愿意得恶报?恶报从哪里来的?恶因招感的。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这段经文这是说真话,教法身菩萨不是教我们的。法身菩萨懂得这个,他悖不悖因果?不悖因果。这就了不起。《肇论》里面讲「沤和般若者,大慧之称也」。沤和是什么意思?方便;般若是智慧,是觉,大觉。所以真正大彻大悟,证到如来极果,他在九法界应化帮助众生不离因果,这叫大觉,这叫真实智慧,这叫方便。所以佛家讲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。没有方便不能教化众生,示现是方便,言语是方便。没有证得法身还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也是方便。那是什么人?四圣法界声闻、缘觉、权教菩萨应化在世间还会起心动念,但是你要知道没有分别执著。所以四圣法界称之为正觉,一真法界正等正觉,六道里面是不觉。这个标准是唯证而说的,解不行。解悟六道凡夫里头有,佛知佛见有,没证得。没有证得,这个佛知佛见要紧,一定要求生净土。因为有佛知佛见的人求生净土是很容易的,决定得生。

如果你不求生净土,你还想我来生再到人间,再当法师来教化众生,那你就错了。为什么?你虽然有佛知佛见,你没有证得,你在六道里头做不了主。你来生得人身,行!因为你这一生戒律持得不错,你的五戒十善可以打一百分,你确实是能得人身,不会堕三途。可是你这一转世隔阴之迷,过去一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。现在再投生到人间来,就又变成小孩。那么你想想看你虽然是个再来人,你会不会受到现在社会的染污?这太可怕!你有什么能力不受污染?你见到财色名食睡还会不会起心动念?我现在行,不起心不动念。你一投胎,一隔阴之迷,你想想你来世看到名闻利养,财色名食睡,你会不会动心?一动心就完了,马上就堕落了,这在历史上太多太多。所以不求往生是大错特错!

我们见到这个世间这么多苦难众生,有慈悲心不是没有慈悲心,我们希望乘愿再来帮助这些众生。决定要先见弥陀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倒驾慈航再来度众生,那叫再来人,你不会迷失自性。为什么?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加持,你真得的到。你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见阿弥陀佛,得不到。世尊在往生经里面、大乘经论里头说得很多,给我们做了充分的介绍。那我们不相信,还相信自己的妄想执著,那就没法子,不能不晓得。

所以这段经文首先把因跟果无体性说出来了,「果从因生,果无体性」,因生的。那因是不是果的体性?「因由果立」,就像我们想想看那个桃核跟桃树,你就想这个关系,都没有体性,因由果立。桃是桃树上长的,桃树是种子生的,互为因缘,彼此都没有体性。下面说「因无体性,何有感果之用」。可是它真的会结果,因会变成果。因变成果也是无量因缘。是不是这个因生的?当然不能离开这个因,也不能完全说是这个因。所以佛法不讲因生讲缘生,这个因是缘里面的一种,不能没有它,也不能说这个桃树就是这个桃核长成的,这个现在学科学的懂得。这一棵桃核它生成根,根你看吸收多少水分养分慢慢长成一个树苗,树苗又吸收多少的因缘,慢慢才长成一棵树,不是单纯的,真的是《华严》上所讲的无量因缘,那不是一个因缘。所以单单说这个因,哪里有感果之用?

「果无体性,岂有酬因之能」。果没有体性,感果酬因,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讲,这个经是一乘教。大乘教是教菩萨的,教声闻、缘觉是小乘,教化一切众生,佛都讲酬因感果。特别在六道里面,这个说法非常的明显,我们自己也常常真正能够感觉到。譬如说善因感善果,善果酬善因;恶因感恶报,恶报酬恶因,六道里头真的一点都不错。可是向上一著,这经里头讲的是向上一著,讲到究竟之处,因果都不能立足。真的是大乘教里头所说的佛氏门中,一法不立,因果这个法也不立,这才讲到诸法实相。因果这个法要不要废弃舍掉?不舍,一法不立,一法不舍。为什么?教化众生要用它,虽然是个假的。

我相信大家也都听到佛法里头所说「借假修真」,相是假的,事是假的,因果也是假的,借假修真!你要不用这个假的,真的你得不到,你不会觉悟。特别是在六道里面的众生,诸法实相你没有办法悟得,不要说是证得、证悟,解悟你都没有办法。你要问为什么?我常常讲自私自利,名闻利养,五欲六尘,贪瞋痴慢,这个东西就是你的障碍。你这十六个字不能放下,解悟都没分;这十六个字放下,悟门的障碍除掉了,你能够悟入。这个悟入是解悟不是证悟,你能够大开圆解,那就像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的知见同佛。烦恼没断,自私自利没有了,名闻利养不再执著、不再追求了,五欲六尘可以随缘也不追求了,贪瞋痴慢没有、放下了。放下不是没有,我们常讲伏住,没断。断才是证,没断,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功夫成片,伏烦恼而不是断烦恼。伏烦恼不能超越六道,你是凡夫不是圣人,断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,但是能往生。所以你遇不到净土法门就没有办法,遇到净土法门,能相信、能发愿往生,那就是智者大师为我们示现五品位的往生,生凡圣同居土,靠得住。

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修的是什么?智者大师给我们示现第一个是随喜、随缘,不攀缘。也就是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这你真做到,跟人接触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。第二个读诵,天天读诵大乘,保住自己的境界,还不断向上提升,不会退转。读诵大乘就是接受佛的教诲。第三个是演说。演说是把你的读诵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真的做到,表演给别人看。所以你修行有没有功夫,在哪里?从你相貌,从你体质。

修行,我常常讲学佛好处在哪里?好处就在你的面孔上,你学的法喜充满,你得法喜。读书学圣人、学贤人好处在哪里?《论语》第一句话说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。那就是好处,你得到。得到是真正的快乐,这不是假的。佛法你真正得到法喜充满,常生欢喜心,你没有忧虑,没有烦恼,没有牵挂,没有染污。在你的面孔,在你的身心,在你的环境当中就看出来了。你能瞒人吗?从前李老师说你瞒糊涂人可以,你瞒聪明人瞒不住,一眼就看到你修行的什么功夫。佛家讲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这就是看你功夫的标准。你还有贪瞋痴,那你就没有戒定慧,你有戒定慧你就没有贪瞋痴。你看一个人修行功夫的浅深从这看,哪里能瞒人!真正修行人一片慈悲,心量开阔,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。这几句的意思还没有讲完,时间到了,咱们明天接著来讲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