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七二讲)  2005/12/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472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第二大段「陈所问中,有二十云何(这就是总有二十桩事情的提问),总十一段,段各十句,成一百一十种德」。下面,清凉大师把这个纲目给我们做了个简单的介绍。「第一段,明三业离过成德」,这个非常重要。三业就是身、语、意,凡夫在这个世间身语意都是过失,在现在这个时代,我们可以说是严重的过失。

学佛,我们都深信因果,虽然不是「净业三福」里面所讲的,那是菩萨对菩萨说的,深信因果他那个特别是念佛是因,成佛是果。对我们普通一般人来讲,善心、善行决定得善果,这个果报有的是在这一生,有的是在来生后世,决定不虚,这真的!所以首先我们要相信三世因果,要相信人有前世、有后世。现在这个社会,我们常常听到外国人讲人权,有人来问我,甚至於在国际会议上有人问我:法师,你对人权这个问题怎么看法?大家对这个都非常重视。人有什么权?如果说人真有人权,我希望年年十八,做得到做不到?做不到!你一年比一年衰老。六十岁以后、七十岁以后,一年就不如一年,哪来的人权!

有人问,人生究竟有什么意思,有什么意义?生在这个世界上究竟有什么价值?许许多多哲学里头的命题都在讨论这个东西。在佛法里面来说,讨论这些问题都不切合实际,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。实际,佛讲得好,佛给我们讲,人生到世间来,为什么来的?佛说「人生酬业」,你看一句话四个字就给你解答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酬偿你过去生中的业报!过去生中修善积德,你这一生才得人身享福,过去修的有福报;如果过去生中没修福,那就要受贫贱的果报。所以同是得人身,贫富、贵贱、夭寿,统统都不一样。佛法里头说得很清楚,同样得人身,引业相同,引导我们到人道来受生,这个业相同。但是满业就不相同,满业就是善恶业,过去生中造的善恶业不一样。

明白这些事实真相,人生的意义是什么,自然就明白了。人生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德行,提升自己的智慧,在十法界里头就步步高升,这个有意义,这个有价值。决定不能在这个世间去争这些名闻利养,去争这些荣华富贵,给诸位说,那是争不到的。命里有,决定有;命里没有,用什么方法去争取都争取不到。所以这桩事情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,还是佛法。

这段经文讲到究竟处了,佛教我们「三业离过」,你看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说的。《无量寿经》我们净宗同学念得最多,许多同学都把它当作课诵本,好!佛在经上教导我们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把这个摆在第一条。你想想看什么意思?一般经论里面,讲三业都是讲身、口、意,《无量寿经》是把口业放在第一,第二讲身,第三讲意。这个就说明,凡夫最容易造的业就是口业,有意无意。批评别人,毁谤别人,造谣生事这个罪业就更重了。不知道自己反省,专门找别人麻烦。所以佛把这个放在第一。教我们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别人有过失,不能说。看到别人有过失,你看连《弟子规》上都这样教导我们,立刻要反省我有没有,「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」。有,我马上要改;没有,没有要勉励自己,不要犯这个过失。

特别是在这一品经里头,这个「净行品」,怎样在顺逆境界里、善恶缘中,三业离过成德?佛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。我们要真想学,真想成就,从哪里学起?我讲得很多,一定要从《弟子规》学起。《弟子规》三百六十句,每一句三个字,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,字字句句要落实,就是真正做到了。确确实实是我们的生活言行、起心动念的写照,记录下来就是这样的,这个人就是成德的基础具足了。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统统以这个为基础,从这个基础上建立十善业,诸位一定要知道,十善业在佛法里面讲是人天法,上品十善生天,欲界天,中品十善得人身,下品十善是阿修罗、罗刹,有福报。福报从哪里来的?过去生中所修的,这我们不能不懂。

没有《弟子规》,十善做不到;没有十善,三皈五戒做不到;没有三皈五戒,在家同学菩萨戒你做不到。讲戒律都是讲德行,所以我们要真干,就是从《弟子规》干起,努力用上个一年半载把它落实。有《弟子规》的基础,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,凡圣同居土有分,真能去得了。如果我们连《弟子规》都做不到,佛号念得再多,一天念十万声、二十万声,那就是古人所说的,「喊破喉咙也枉然」,不能往生。你要问为什么?世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,你看看净土三经里面所说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那个「善」具足十善。当然是上品十善,不是中品,因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是「诸上善人,俱会一处」。上善,用《弟子规》做基础来修十善业,就是上善;没有《十善业道》,只有《弟子规》,在佛法可以说是中品善,中下善,不是上善。它跟十善业结合起来就变成上善,你想这个多重要,我们一定要从这儿干起。

现在末法时期,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,「邪师说法,如恒河沙」。我们学佛到哪里去学?哪里是真正佛道场?给诸位说,佛菩萨大慈大悲,早就给我们开了方便之门,只要你诚心诚意断恶修善,哪里都是道场。佛法重实质,不重形式,譬如三皈五戒,乃至於菩萨戒,自己可以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发誓受戒,能得到。出家戒不行,出家戒一定要三师七证,至少要有五比丘,有三师,两位做证明的;圆满的是十个法师传戒,三师七证,尊证阿闍黎。可是这十个法师找得到找不到?早就找不到了,这个话是明朝蕅益大师所说的。蕅益大师说,南宋以后中国就没有比丘了,出家人受出家戒是形式,有比丘的样子,没有比丘的实质。为什么?戒律做不到。

蕅益大师也是佛菩萨再来的,不是普通人,你看他注的《弥陀经要解》。说老实话,我一生最喜欢的书本就是他老人家的《要解》,写得实在太好,太圆满了。我过去在美国,曾经有人问我,他说法师,《大藏经》这么多经典,如果只准你学一部经,你取哪一部?我毫不考虑,我取蕅益大师的《弥陀经要解》,我喜欢这部经,我也很乐意讲这部经。一生讲那么多经,都是别人启请的,来要求的,不是自己意思;如果自己的意思,我一生就讲《弥陀经要解》。好到什么程度?印光大师赞叹,你看《文钞》里面不止讲一次。印祖说「即使是古佛再来,给《弥陀经》作个注解,也不能超过其上」。这个话赞叹到极处!佛来作个《弥陀经》注解,都没有办法超过他。我们想印祖,很多人知道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化身再来的,这个话是从大势至菩萨口里说的。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?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,肯定就是观世音菩萨再来,要不然作不出来,写不得这么好!我们不能不知道。

所以学教、修行都贵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。但是在末法时期,真正能体会到《要解》的人还是不多。最方便的还是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《无量寿经》,容易懂,而且对西方极乐世界做了很详尽的介绍。这本经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导览,西方极乐世界的说明书,我们要知道尊重,要知道认真的去学习。从哪里做起?一定要从三业离过成德做起。起步,最初方便,就是《弟子规》《十善业道经》,在家居士;然后受持三皈五戒,念佛真的生净土。如果是出家人,还得要加一部《沙弥律仪》,十戒二十四门威仪。蕅益大师做榜样给我们看,他出家了,受了比丘戒,受了菩萨戒,受完回来之后退比丘戒。为什么?比丘戒做不到,而且比丘戒传法的时候,五个真正比丘没有。他老人家讲,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,都是属於名字比丘,有名无实。所以他老人家退比丘戒,一生自称为「菩萨戒沙弥」,名副其实,真的,不是假的。

这样一个大修行人,真正有成就的修行人,如此的示现。他的学生(蕅益大师的学生)成时,我们一般讲徒弟,成时法师也了不起。蕅益大师圆寂之后,他老人家一生的著作,成时法师替他整理,替他刻版流通,这个功劳很大!成时法师因为师父称菩萨戒沙弥,他自己都不敢称沙弥了,我看到他的文章,他后面的具名是「菩萨戒出家优婆塞」,就是出家的居士;优婆塞是在家居士,他加个出家,出家优婆塞。第一个看到用菩萨戒出家优婆塞,你看看古人。

在我们民国初年,也有位大德用这个称呼,弘一大师。诸位都知道,弘一大师研究戒律的,他老人家也自称菩萨戒出家优婆塞。都是示现给我们后人看的,让我们后人知道惭愧。可是形式上的戒要不要受?要受,不受,有些人嫌疑、毁谤,那他就造罪业了。为了不让他造口业,我们也去受。受,自己一定要很清楚,像蕅益大师一样,决定不能得戒。这是现前的这些事实,我告诉同学们。

另外就真正想受持戒律的,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二十六岁,章嘉大师教给我,五戒、十戒、菩萨戒,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受持。章嘉大师告诉我,你得要真干!不必全受,哪一条你能做到,你就受一条;两条可以做到,你就受两条。一般人不承认,佛菩萨承认,护法神承认,这是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。第一次我听到这么一句话,「佛教重实质,不重形式」,是章嘉大师讲的。以后在新加坡,我遇到纳丹总统,我们在一起吃饭。他给我说,他说他是印度教,他的祖籍也是印度人,他说最佩服的是佛教,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。我听了这个话寒毛直竖,他内行,他不外行,他真懂,居然跟章嘉大师讲的是一句话。

所以,我们要懂得学佛要真干,重实质不重形式。我自己受戒,也不必告诉人,五戒能做几条受几条,自己在佛菩萨面前宣誓,决定不犯!出家人亦复如是,《沙弥律仪》是基础,可以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受的。比丘戒、比丘尼戒不行,一定要有三师七证传授给你;菩萨戒可以,可以在佛菩萨面前自己宣誓来做。《梵网菩萨戒经》十重四十八轻,它原本是出家人受持的。在家同学受菩萨戒多半是采取《璎珞经》,璎珞菩萨戒是六重二十八轻。所以它的戒条较少,几乎少一半,六条重戒,二十八条轻戒。我们读到这个戒本,哪些可以受的,我们在佛菩萨面前宣誓,我们就受了。做不到的不要勉强,做不到,勉强受了,你常常犯戒、破戒,这不好,这是罪上加罪,这都要懂。不管你是在家、出家,最基础的戒律就是《弟子规》,不能不把这个基础打好。

所以讲到离过成德,德里面有智慧、有德能、有相好,无不具足,这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生佛不二。《华严经》上佛讲得好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过,过失。三业离过,我们自性的智慧、德能就现前了。所以在这二十答问里面,这个是总问,它有十句,向下我们在经文上可以读到了。

第二段,「得堪传法器」,这个不容易。这是说什么?佛的传人,佛法代代相传,你要具备条件,能够接受承传。那要具备什么条件?当然第一段里头「三业离过」这是一定要具足的。承传除这个之外,最重要的是智慧!智慧开了,不开智慧不能传法。我们看禅宗很好的例子,五祖忍和尚在黄梅多年,遇到惠能,把衣钵传给惠能。神秀跟他多年,是他弟子当中的上首弟子,常常代他讲经说法,教化众生。五祖衣钵没传给他,传给惠能,什么原因?没有开悟,没有见性。所以堪传法器标准是明心见性,这是禅宗;教下要大开圆解,他才有能力接受大法的承传。六祖以后只传法,不传衣钵,法是什么?以心印心,给你做证明,证明你确实开悟了。

在今天这个世界上,还有没有这种人?我们不敢讲。黄念祖老居士曾经给我谈过这个问题,他说在现前这个社会,末法时期一万年,已经过了一千年,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。依照中国人的记载,释迦牟尼佛灭度,今年是三千零三十三年。正法一千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,末法一万年的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,现在是第二个一千年的三十三年。黄老告诉我,无论是显教、密教,开悟的没有了,得定的可能还有,开悟的没有。得定,要知道,定有世间禅定,有出世间禅定,不一样。世间禅定修成了,到哪里去?到色界天去,四禅八定,生色界、无色界,没有出六道;出六道要修出世间禅定,恐怕在现前也没有了,这种常识要懂。

有很多人不知道,看到人入定了,这一入定十天半个月,或者是一个月、两个月,他坐在那里如如不动,他也不吃、也不喝。等他出了定之后告诉他,他的感觉好像只有几分钟一样,实际上已经是十天半个月了,他的感觉只是几分钟。那是入另外一个不同的时空,时空维次不一样。以为这个人就得道了,不是的,那距离得道、证果还差得远!所以佛法你要对於教理不通,非常容易造成误会。有些人有修成的,也有与生俱来的,现在人所讲的特异功能。佛法里面讲神通,天眼通、天耳通,更高一点的,他心通、宿命通,有这种能力的人是不是证果?也不见得。你不懂佛法你没有办法辨别,看到这些神奇的人,以为他是活佛再来,错了。

佛法,诸佛菩萨、阿罗汉都有神通,不用。为什么不用神通来传法?因为神通,妖魔鬼怪都有神通,除了漏尽通之外,他们统统都有,这样一来,正法跟邪法你就没有法子辨别。所以佛用讲经教学,妖魔鬼怪这个他不会,变法术、变魔术他会,讲经说法他就不会了。所以佛用这个方法来教化众生,不用神通。神通偶尔做补助可以,不能用它做教学主要的方式,不可以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

传法最基础的是什么?这个应该知道,最基础的是具足戒定慧三学,持戒修定,发菩提心。那在我们净宗真正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,这是得堪传法器,这种人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。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不要去想那些品位高下,不用。蕅益大师为我们示现的,我们要记住他老人家的教训。他常讲我只要能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我就很满足了,蕅益大师示现的。这个话很有意思。要不要去争那些品位?不需要,自然提升。佛法不可以有竞争的念头,换句话说,你要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。佛法是平等法,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世界,虽然它确实有三辈九品,四土三辈九品真的有,就像华藏世界确实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。但是怎么样?平等的,为什么平等?因为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这些品位不能说它有,也不能说它没有,你要了解事实真相。这是第二段。

第三段讲「成就众慧」,这个很重要。众慧,无量智慧,我们一看这句话就晓得,成就圆满的后得智,也是大乘教里头常讲的善巧方便。根本智是一,是相同的,后得智无量无边。像一棵大树一样,根本智是它的根本,后得智是什么?是它的枝叶花果,无量无边。根本智是从禅定里面得来的,定生慧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后得智就是根本智在种种不同的机缘当中它起的作用,善巧方便。所以,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,什么样复杂问题,遇到般若都解开了,没有一样解不开。文殊菩萨十波罗蜜,后面有方便、有愿、有力、有智,这四种合起来就是善巧方便,就是权智,就是后得智。

第四句,「具道因缘」,具是具足,道是修道,具足修道的因缘,这一条非常重要。你看看《弥陀经》上佛给我们说的,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善根,我讲经讲这么多年,我讲得比较白,好懂。善根是什么?能信、能解,这是善根。接触了,我相信它,不怀疑,读经、听经我能理解,这是善根。什么是福德?福德是能行、能证。我能把我所信的,把我所解的,用在日常生活上,用在工作当中,用在处事待人接物,福德!因缘多半讲的是增上缘,亲因缘统统都有。因缘里头最重要的是老师,老师可遇不可求;第二个是同学,第三个是道场。这个缘要殊胜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许许多多真正具足有善根,有福德的人,但是因缘不具足,往往退转。把修学的功夫中断了,或者改学别的宗教,这也是我们常常看到的,常常接触到的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再看清凉大师《疏》,十一段里面第五段,「五於法善巧」。善巧就是智慧的大用,善则是没有过失,巧是很巧妙的、圆满的成就。法就包括太广了,无论是世间法、出世间法,所谓是逆顺皆方便,顺境、逆境,善缘、恶缘,这里面只要有般若智慧,都能达到善巧之极,往后面我们都会看到。

第六「修涅盘因」,这是自己修行达到登峰造极,这是讲自性。涅盘是梵语,有很多种的翻法,我们不能不知道,最常见的就是翻作灭,四谛里头苦集灭道,灭就是涅盘。涅盘因就是修不生不灭的因,从总的原理原则上来讲,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,这就是涅盘因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可真不容易!於是乎涅盘就有大小,小乘涅盘、大乘涅盘不一样。小乘涅盘只断见思,见思烦恼断了,见思在《华严》里面称为执著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。为什么不执著?他有智慧,他真的明白了,万法皆空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,所以不执著。执著是错误,《般若经》上所说,「一切法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

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物质,物质从哪里来的?无中生有,刹那不住,科学家这几年发现的。这个发现跟佛在《般若经》上讲的很相应,佛在经上没有用物质这个名词,而是用什么?用色。色就是物质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空不二;就是科学里面讲空有,空有不二,有是从无中生有。物质是从无中生有,它存在的时间太短,刹那就灭了,灭了它又会生起。所以我们所看的相是相续相,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萤光幕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萤光幕里面的色相是怎么回事,是无数的点组成线,线组成面。速度太快,现出这个画面,我们就被它迷了,以为它是真的,殊不知它根本就不存在。《心经》上这四句话,放在电视机前面作一副对联是最好不过的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就是电视萤光幕的真相。

电视萤光幕里面的相如是,然后你回头再一想,我们现前森罗万象又何尝不如是!人要是真正契入到这个境界,他还有什么放不下的,放下是涅盘因。性净涅盘,涅盘不是从外得来,本来就是这样的。一切法不生不灭,生灭是缘,不是性,法性不生不灭。所以缘生缘灭,缘有生灭,性没有生灭,生灭跟不生灭是一不是二,这才真正契入涅盘的境界。你把生灭跟不生灭看作两桩事情,这是凡夫,六道凡夫都是这个见解,都是这个看法,错了,看错了。

第七段,「满菩萨行」。菩萨修的是六度万行,菩萨行无量无边,归纳起来不外乎六大类,这是事实真相,不能不讲清楚,不能不讲明白。菩萨行是真正究竟的、圆满的智慧福德,凡夫不知道,凡夫在迷,「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」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。可是现在的人不读佛经,不知道这些大圣大贤、诸佛菩萨给我们说的宇宙人生真相,他不知道。完全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做主,哪有不造罪业的道理?世间人以什么为心?贪瞋痴慢,贪心(贪而无厌)、瞋恚、嫉妒、愚痴、傲慢,在大乘教里面这叫根本烦恼。烦恼从哪里来的?迷失自性来的,自性里头原原本本具足的就是圆满的戒定慧。迷了自性,把戒变成贪(悭贪),把定变成散乱,把慧变成愚痴,把谦德变成傲慢。所以,大乘教常讲「烦恼即菩提」,烦恼跟菩提体是一,迷了就叫它做烦恼,贪瞋痴慢疑;觉了就叫它做智慧、德行,戒定慧三学。

大乘教里头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,我们要信、要解、要行、要证。证是什么意思?证就是从前方先生所说的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你真的得到。譬如世间人贪财,不论中国外国,古人今人,哪有不贪财的?可是我们有没有问问自己,财富能够贪得到吗?如果能够贪得到,那每个人都有贪心,每个人都发财了。为什么有人发财,有人贫穷?可见得财富不是贪来的,用贪心决定得不到财富,你所贪得来的,依旧是你命里头所有的。中国人讲要信命运,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伊斯兰《古兰经》也讲六个信,里头就有一个「信前定」。真主是依每个人的前定,给你安排是享福,还是受罪。这话说得好,说明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,享福也好,受罪也好,真主安排的。不是随著真主的好恶,不是,是随著你自己前生定业,这话说得多好。

我们中国人讲命运,你命里头有没有财库,有没有聪明智慧,做官你命里头有没有官印,都非常有道理。前世不修,这一生想得到权力、官位、财富,哪有这种道理?得修!怎么修法?菩萨行里面六波罗蜜,第一个就是布施,修布施,舍财你就得财富。所以命里头财库丰足的人,前世修财布施所得的果报,命里头有大财富,无论从事哪个行业,财源滚滚而来。佛在许许多多的经论常常教导,你能相信吗?你肯舍财布施吗?一般人说,这个财好不容易赚来,不愿意施舍。或者听到佛法里面说,「舍一得万报」,好!我就捐一块钱,看看明天是不是有一万块钱回来。存怀疑的心,侥幸的心,投机取巧的心,这个得不到福报,不但功德没有,福德也没有。一定要用真诚、厚道的心,我舍财不求果报,得来的才多;舍财希望要得多少果报回来,能够得到的是你命里所有的,总是有限,不是无限。没有希求就无限,有希求就有限,所以要相信。

法布施得聪明智慧,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,无畏布施里头最简单的、最方便的是素食。我懂得这个道理了,从今之后不食众生肉,跟众生的怨结才能化解;吃肉,那个结永远在,化不开。要晓得跟这些众生结的怨,冤冤相报没完没了,这个事才麻烦!这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只有真正觉悟的人,真正明白的人,从自己内心改过修善,把自己一生修积的功德,念念回向给宿世、现前的怨亲债主,这才能化得掉。大概是十分之七、八可以化解,还有少数非常坚固的执著,难,不容易。可是自己要晓得,生生世世修行,生生世世不跟众生结冤仇,才能把这个问题也是长时间去化解,不是一生能够统统化解尽的,这做不到。

所以菩萨修行,到了高位还是有魔障,照这个经上来讲,没有魔障的只有一位,妙觉。妙就是果,不是修行位,他没有障碍;换句话说,等觉以下(等觉是第四十一个位次)统统都有障。那我们现在在凡夫位,以《华严经》教义来说,我们连初信位都还没有得到,我们从哪里学起?一定要记住,忍辱波罗蜜。什么事情都要忍要让,要学吃亏,不怕上当,才能把这些烦恼习气淘汰尽,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。

我们这一生最难得的是遇到净土法门,这个法门号称当生成就的佛法,我们可不能轻易的疏忽;当生成就,就在这一生当中成功。六波罗蜜功夫不必太深,有那么个一、二分,我们把波罗蜜分做一百分,我们只有百分之一、百分之二就行。不要说这一、二分,它起作用,它就能帮助你往生净土,得要真干。六度里头条条都重要,布施里面,财、法、无畏,真干,不再造恶业。持戒里面,我们讲了,最基本的戒条,现在我们不采取小乘,我们用儒家《弟子规》来做基础,好好的、认真的落实《弟子规》,落实《十善业》

《十善业》里头最重要的教诲,是佛教我们「常念善法」,心善;「思惟善法」,思想善;「观察善法」是行为善,三业没有不善的。后头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,「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上品十善,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所以持戒不必讲太多,你有《弟子规》,有十善,有三皈五戒就行了,这就保证你得生。第四个忍辱,非常重要,如果你不能忍,前面都会破坏了,正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。他的成就就是忍耐,你不忍,你就破坏了,就不能成就;能忍才有精进,才有禅定,才有智慧,所以忍是个关键,一定要重视。菩萨行通常讲纲领,六度、四无量心,要养!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,慈悲喜舍是四无量心。

第八,「得十力智」,这是第八段得十力智。十力智有如来果地的十力,也有菩萨在因地上修行的十力。如来果地上的十力,前面我们讲过好几遍,当然经文上遇到的还得要讲,为什么?没做到。甚至於前面读过,读完就忘掉了,这是佛法跟世间老师不一样,佛非常慈悲,不怕麻烦,一遍一遍重复的来跟你讲。世间老师没有佛那么慈悲,你看儒家常说的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不愿意教你,你太笨了。可是佛不然,佛可以不厌其烦的、无数次的跟你讲,真正是慈悲到极处。佛氏门中不舍一人,所以称之为大慈大悲。

佛的十力我们简单说一说,第一个是「是处非处智力」。这个能力就是说明因果报应,你行善一定得善果,你造恶一定得恶报,这叫是处,因果相应!说一个人行善得恶报,造恶得善报,这是非处,没这回事情。但是明明看到世间有,那个人是个恶人,福报很大;另外一个人真的是善人,贫苦,很可怜,衣食都不周,这是什么原因?善人没好报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恶人他作恶,他前生修的福很大,造作恶业把他的福报亏折了,亏折之后,他还有余福。譬如他命里头有一亿的财富,无恶不作,已经亏损了什么?已经亏损了九千万,他还有一千万的财富。我们世间人看到作恶的人他还在享受,是,他是;可是你要晓得,他的财富有十分之九已经亏折掉,他自己不晓得。

如果他要不作恶那还得了,他的财富多少代都享不完,生生世世多少世都享不完。可惜他不懂道理,无恶不作,所以过去多生多劫累积的善因,一生当中统统耗尽。福报享完,大限到了,来生是三途地狱。你要是能够看到三世因果,你就点头,没错!你不能只看现在这一世,你要看过去,你要看未来。好人一生做好事,他还落在贫穷,生活非常困难,前世没修,这一世虽然很努力的修,他才勉勉强强混个温饱;如果他要不修的话,他比现在更苦,要懂这个道理。绝对不是行善得恶报,造恶得善报,没这个道理,一定要搞清楚,搞明白。

第二个是「业智力」。一切众生所造的业,佛都知道,生生世世,所以佛说法契机。这十力统统都有个智字,你才晓得力的根源从哪来的?智慧。所以有智慧,你才有这个能力,没有智慧没这个能力。第三个,「定智力」;第四个,「根智力」。第五个,「欲智力」,欲望,一切众生都有欲望,佛没有不知道的。第六个是「界智力」,界分。

第七个是「至处智力」。至处是什么?一切众生来生到哪里去受报,他到什么地方,清清楚楚。我们虽然没有得到佛菩萨果地上这样的能力,佛经读多了,自己将来到哪里去也很清楚。想想自己在这一生当中,起心动念是善是恶?言语造作是善是恶?大概就知道了。善,如果不出六道轮回,决定是人天福报,上品善生天,中品善人间的富贵。如果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不善,念念都想损人利己,果报当然在三恶道。心不善,思想不善,言行不善,常常存著损人利己,对於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,占有的念头,这不善。这些念头亏折了自己的福报,迷失了自己的智慧,三途去了,这不能不知道。

第八是宿命,「宿命智力」。宿命就是知道一切众生过去生,生生世世你是在哪一道,你是什么样的形状,你是什么名字,你一生所干的些什么事情,统晓得。所以佛菩萨说法契机,不是没有道理,他对你太了解,不是看你这一生,生生世世。第九是「天眼智力」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他看到了,亲眼看见的。最后一个是「漏尽智力」,漏是烦恼,就是我们在《华严》上讲的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尽了。这是如来果地上十种智力。

菩萨,菩萨在因地上也修十力,这更重要。为什么?如来果地上,我们只有听的分,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,证一分法身,你才能证得。菩萨在因地,我们就有下手之处,所以菩萨十力非常值得我们做参考。十力第一个,「发一切智心坚固力」,要发心,发求一切智,这个心发了之后不能退转。换句话说大家好懂,这就很像儒家所讲的好学的心,你看对不对,好学跟这个接近。孔夫子自己常说,他跟别人比,没有觉得有什么长处,没觉得自己跟人家不一样。但是有一点他承认,他说好学恐怕有很多人不如他,好学!这个重要。所以我们用儒家的好学,跟菩萨的十力第一句很像,很接近。

第二个,「不舍众生大慈力」。就是对一切众生要平等,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,眼到手到。我看到了,我听到了,我就要以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。能力做不到,那就是古人所说的,「心有余而力不足」,我力帮不上你忙,我念佛给你回向,我诵经给你回向,这可以做到的,来祝福你,来帮你消业障。至於有没有效果,那是另外一桩事情,我们的心做到了,这慈悲心。

第三,「具足大悲力」。慈是与乐,悲是救苦,看到众生苦,没有什么考虑的,尽心尽力去帮助他,救苦救难。第四,「信一切佛法精进力」。对於佛法的修学勇猛精进,决定不退转。你一定要相信一切佛法是平等法,《金刚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诸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,所以对一切法要尊重。我们在一切法里头只能学一法,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,就是精进力。《华严经》说得更好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所以一法入了,法法都入;一法通,法法都通。这个理跟事都要懂得,我们才真正能够选择一个法门一生精进不懈,这决定有成就。

第五个是「思行禅定力」。禅定,我们千万不要搞错,以为我们也去参禅,那就搞错了。大家都知道,佛法讲八万四千法门,这是什么意思?八万四千种修禅定的方法,没有一法不是修禅定。为什么?不修定不开慧,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教你开慧。所以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禅定,这就是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我们念佛是不是修禅定?是,世尊在《大集经》上讲,「念佛是无上深妙禅」,不但是禅定,是非常高明的禅定。念佛的目的,《弥陀经》上讲得很好,「一心不乱」,一心就是禅定,不乱,智慧开了,从定开慧,一定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求佛菩萨保佑,佛菩萨怎么保佑?你得一心就保佑了;你不乱,智慧开了,无论什么问题,到你面前都解决了。

第六「除二边智慧力」。二边就是我们讲的边见,就是讲的对立,唯有智慧力才能把二边除掉。我们现在参加很多国际会议,来讨论怎么样化解冲突,我就常常在会议上说,化解冲突是从自己内心。我们自己内心对人的对立、对事的对立、对物的对立,对立就是两边,要把这个化解掉,使我们身心和谐,然后我们才能够帮助别人化解冲突。你不从这下手,你从哪里下手!第七,「成就众生力」。没有这个力,也得有这个愿,念念希望众生成就,帮助众生成就。众生修得比我好,我更高兴,更欢喜。为什么?他成佛他来度我。决定没有嫉妒心,决定没有障碍他的心,可以修随喜功德。

第八,「观法实相力」。在一切时、一切处常常提起观照的功夫。实在讲,我们读诵的经文,常常取几句话就行。在中国佛教,大多数都是用《金刚经》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常常提醒自己,知道诸法实相,不迷,不至於迷惑,不至於看错了。第九,「入三解脱门力」。三解脱门是空、无相、无愿,要契入。三种解脱哪来的门?无门之门你怎么能入进去!末后一句「无碍智力」,就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理无碍,事无碍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菩萨所修的十种智力,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