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五四六讲)  2006/5/15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546
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第六大段第三小段所遇人物,第十一首偈看起。

【见报恩人。当愿众生。於佛菩萨。能知恩德。】

清凉注解里面给我们略举佛菩萨的十种恩德,前面讲到第二种,今天我们看第三。「一向为他恩,曾无一念,自为於己,犹如慈母,但令子乐,自杀不辞。经云菩萨所修功德行,不为自己及他人,但以最上智慧心,利益众生故回向」,我们看这一段。说明佛菩萨确实超过世间圣贤,世间圣贤有没有这个意念?说实在话,有,没有佛菩萨那么强,愿也没有佛菩萨那么深。这是什么原因我们要知道。世间圣人毕竟没有超越世间,这个世间是讲的六道轮回,没能超越世间,所以念念是以这个世间与我们同类的人为对象,这就真的是很了不起。你看他超越了自己,超越了家庭,超越了族群,超越了国家,起心动念,我们今天讲,为全球人类来著想。这我们一般讲非常的伟大,替全人类著想。可是诸佛菩萨不然,他们所修所证,超越六道、超越十法界、超越诸佛的刹土,他们起心动念是遍法界虚空界,这个范围太大!所以此地这一向为他,这个「他」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这是我们一般人无法想像得到的,也没有办法体会得到,除了对大乘经教有相当的契入,才知道这桩事情。

「曾无一念,自为於己」。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到恩德之大,一念尚且没有,何况其他!他的言语造作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过,释迦牟尼佛在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。年轻的时候或许不知道,从他成道之后,三十岁示现成道,於是就开始教学的生涯,一生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,再也没有动个念头说为自己,没有过,我们深入经藏之后才知道。正如下面一条所说的「垂形六道」,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感应道交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所以是八相成道!为谁?为众生,为众生做出种种示现,前面讲的「难舍能舍,难行能行」,释迦牟尼佛做到了。三十岁以后再为我们讲解,就是言教,三十岁之前身教。这真正是所谓乘愿再来,给我们做示范,给我们做典型。

我们学佛向谁学习?就是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真正要学到从来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,这是你真的学到家了,你学得很像。我们想想看,我们现在有没有一念为自己?决定不止一念,可以说念念都是为自己,即使是学佛,弘法利生还是为自己。为自己什么?为自己积功累德,为自己断贪瞋痴、求戒定慧,统统是自己,没有离开自己。这样能成就吗?我们深深反省就明白,我执、我见没断,除了带业往生这个法门之外,八万四千法门,哪个法门我们能成就?哪个法门我们的功夫能得力?无论是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,诸位要知道,没有带业的。

所以真正能学到没有一念为自己,这个人成就了。不为自己,给诸位说,生死就没有了,荣辱没有了,贫富没有了,贵贱没有了,这叫解脱。你想对不对?如果还有一念为自己,尘劳、染习一样都没有断掉,如果不能往生,依旧还搞六道轮回。往生得一念相应,我们天天在念佛,说老实话,从来没有一念相应的,为什么?功夫不得力,一念相应就得力,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,我们不得力。为什么不得力?信愿行这三个条件不具足。信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、有阿弥陀佛,可是又信我们娑婆世界现在生活还不错,念念不舍,这是什么?这是信不具足、愿不具足、行不具足,三个条件都不具足,所以念佛不相应,那其他的更不必说了。不相应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说真话,叫造孽!造善业,三善道的果报,造恶业,三恶道的果报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细心反省想想这个事情,可怕!

那怎么办?大乘教里头说得好,只要这口气还在,自救还来得及,只要真正觉悟这世间法不是真的!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大家也念得很熟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。这两句话里头包括了我们身心世界,你要知道是虚妄的,你要知道是梦幻泡影,要知道这了不可得,你还不放下吗?放下什么?放下为自己的念头,起心动念要效法佛菩萨,佛菩萨起心动念为众生。怎样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,怎样帮助诸佛菩萨正法久住,这两桩事情实在讲是用一桩事情来完成,这桩事情是什么?就是自己老实依教修行。认真依教修行,那对诸佛菩萨来说,我们做到了帮助正法久住,同时我们也做到了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

佛法一切从自己内心做起,所以佛法称为内学,佛经称为内典,不是从外面学。自己修成了,自然起感化的作用;换句话说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要给众生做正面的、最好的榜样,这就是一向为他。释迦牟尼佛是这么做的,诸佛如来也是这么做的,一切菩萨亦是这么做的,那我们就明白了。我初接触佛教的时候二十六岁,章嘉大师就把这个教给我,「看破、放下」。曾无一念为自己,这彻底放下了,不为自己为谁?为一切众生,活在这个世界为众生,为正法久住,不为自己。

大师在此地举的比喻举得好,「犹如慈母,但令子乐,自杀不辞」,这个自古至今真有。父母对於子女这个恩多大?为了成就子女,做牛做马,辛辛苦苦经营,来供给子女成就学业、成就家业,这个例子太多太多!遇到大灾难的时候,只要子女能够好好的活下去,自己舍弃生命在所不惜,我们在这一生几十年战乱当中,这些事情见得多。佛菩萨对一切众生之恩,对一切众生之爱,对一切众生的照顾,若比父母,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尤其是对异类众生,像我们在经上读到的,舍身喂老虎、割肉喂鹰,释迦牟尼佛过去在因地修菩萨行的时候,这些事情不知道做了多少次。他为什么能做?他为众生,不为自己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?他知道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众生在迷,他觉悟了。在迷的时候,真的像小孩一样不懂事,父母清楚,父母明白,照顾到无微不至。

下面大师引经,经中这首偈也是说的一向为他。「菩萨所修功德行,不为自己及他人」。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成佛道,这是大家都晓得,经上常讲的修行三大阿僧只劫,从发心到功德圆满,无不是为他。这底下一句不为自己及他人,著重在这个「人」字上。世间的圣贤不为自己,为他人;菩萨不是的,菩萨不为自己及他人,为什么?范围比这更广大,他为一切众生。他人是人道,已经难得,不容易,菩萨起心动念为十法界,尤其是三途里头苦难众生,一个都不舍。

正如世尊在经上所说的,「一切众生,皆是我过去父母,未来诸佛」,这个话讲的是真的,我们在六道里头轮回经过多少次?无量无边无数次,天上人间,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,下面到阿鼻地狱,不晓得去了多少次,这一生到人道里头来,隔阴之迷,把前面事情都忘掉。所以跟这六道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关系太密切,皆是家亲眷属,今天换了一个身体,换了一个面目,就彼此都不认识。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明白?最低的程度大概要到证阿罗汉果的时候,真相逐渐逐渐的明了。所以彼此有恩,彼此也有怨,怨要忘得干干净净,恩要念念不忘。诸位要知道,这句话是教化众生说的,是做给一切众生看的,为什么?这是性德。性德里面只有恩没有怨,所以怨不要放在心上;性德里面只有善没有恶,恶念、恶言、恶行不放在心上,这样才真正能做到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。我们自己能这样做,就是报众生恩,就是报诸佛恩,就是报父母恩,四恩总报,一桩事情全都报了。

在现前这个阶段,学佛一定要抓住修学的总纲领,这就容易了。修学的总纲领是什么?放下妄想、放下分别、放下执著,总纲领。为普度众生,前面第一愿里面讲的众生无边誓愿度,为断烦恼,为学法门,为成佛道,这四弘誓愿。我常常讲,讲很多次,四弘誓愿实际上就是一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为一切众生,这是真正报恩者。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,我今天做佛的弟子学佛也为一切众生,真佛弟子,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。众生苦从哪里来的?从迷来的,迷而不觉,邪而不正,染而不净,这才有六道三途。

六道三途苦!三途苦,人也苦。诸天虽然在那里享乐,佛讲那叫坏苦、那叫行苦,三界统苦,三界火宅。又何况堕在六道里面,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在三善道的时间短,这要知道。为什么这么样肯定的说这些话?这是事实,六道是众业所感,我们自己好好反省想想,一天从今天早晨到晚上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是善多还是恶多?是为众生的多还是为自己的多?为众生是善,为自己是恶,这就晓得了。

《百法明门》里面跟我们讲烦恼的心所,善心所只有十一个;烦恼心所,就是不善的心所,二十六个。又何况善心所的力量薄弱,很不容易起个善念,恶心所的力量非常强大,起心动念就跟它相应。二十六个恶心所所感的是三途苦报,十一个善心所,人天福报。几个念头善、几个行为善、几个念头恶、几个行为恶,这自己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!佛没讲错,佛不吓唬人,佛讲实话。所以在六道里面众生,肯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,在三善道的时间短。要怎样帮他忙?你要晓得,六道轮回是果报,果当然有因,因是什么?因是觉迷,迷了才造业受报,觉悟了不造业。觉悟了,一向为他,迷的时候,一向为自。

所以这个地方你要是真正有高度的警觉,你看到这十个项目,警觉心就提起来了。为他是觉,为己是迷;为他是正,为己是邪;为他是清净,为己是染污,觉正净就是三皈依,修学的总纲领。佛菩萨、祖师大德苦口婆心劝导我们,如何落实觉正净?真修行。他们教我先把对一切人、对一切事、对一切物(这个物就是九法界依正庄严)执著放下。九法界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人法界,就叫十法界。十法界里面依正庄严,万事万法不要再执著,为什么不执著?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真的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情?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大乘教里常讲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永嘉大师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我们要问,梦中这个事你还要执著吗?不知道自己在作梦的时候执著,一旦省悟过来这是一场梦,在梦中,算了,不再执著,就能放下。

由此可知,放不下,没觉悟,觉悟的人一定放下。觉悟有程度差别不等,刚刚觉悟的时候,可以把自己身外之物放下,知道身外之物不是自己。世间人重视财宝,而佛告诉我们,财宝为五家共有,你保不住,不能不放下。最近我看了一篇文字,台湾有个医生李丰,她三十几岁的时候得了癌症,学放下。她这个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初学人学从哪里放起,她从哪里放起?清理抽屉,抽屉一打开,里面很多东西,很多不必要的,不必要的全把它舍掉,从这里放下。然后再清理房间,减轻自己的累赘,真正做到身心自在,一尘不染,对她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。这是什么?这是刚刚觉悟,这佛法讲始觉,开始觉悟,肯舍了。

我这一生当中没有别的嗜好,从小喜欢读书,有一点钱都买书,这在一般讲是个好习惯,但在修行人来讲,这也是放不下。年轻的时候对书很爱惜,也很执著,我的书不会借给人看,为什么?我保存得非常好,很爱惜,人家借去看,拿回来的时候书几乎已经是面目全非,封面脏了、折叠了,里面有的时候他拿铅笔做了很多记号。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,也没有办法忍受的,所以以后不借了。从遇到章嘉大师之后,教我放下,我就从这里开始,就放宽了。放宽是我看过的这些书可以借人,新的这些书,自己常常读的书,还是不能借人。过了若干时候又放宽一点,我很喜欢的书,人家喜欢我也会借给他,最后到我也可以送给他;新买来的书,别人看到好,你可以先拿去看,看完了再给我。逐渐逐渐放下!到第六年,大概第五年、第六年,台中李老师建了一个慈光图书馆,我把我的书,除了留下来几本功课本子之外,全部捐献给图书馆,彻底放下。

所以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的话真的不是假的,你愈放下愈多!财、法、无畏这三种布施,钱财你愈喜欢布施愈多;经书,书籍是法,愈舍愈多。到我学经教的时候,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教,几乎是有求必应,所以我对於佛陀的教诲一丝毫都不怀疑。学经教需要参考书,在古人注疏、笔记里面看到介绍的一些好的注解,古大德的注解,台湾找不到。那个时候香港佛经流通处有不少书在台湾可以买得到,我那时候常到善导寺,善导寺有代他们经销。我看到这个地址就跟香港这里结了法缘,负责人是智开法师,我想要什么书就写信给他老人家,他替我找。几乎我所要的,他统统都能给我找到。那个时候我没有钱,没有人护持,书找到了他先寄给我,告诉我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就寄给他,大开方便之门。所以对我在台中那十年学习,智开法师帮了很大的忙,这个恩德我一生都不会忘记。

以后这些书真的愈施愈多,有求必应。我连作梦也没想到,居然能够送经书,那就不说了,但说《大藏经》,送《大藏经》,连现在还保存在这边还有一部分没送出去的,超过六千五百套。这年轻时候哪里敢想,那时候我们自己想一部《大藏经》,多么艰难!三年省吃俭用才请到一部《大正藏》,只有正编,没有续编,精装五十五册。所以知道非常不容易!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,布施,愈施愈多。多了能不能自己受用?不行,舍得,你舍一定会得,得到之后还要舍,把得到的还要舍,一向为他,不要为自己。

后面两句就说出来,「但以最上智慧心,利益众生故回向」,这个众生就是十法界的众生。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要是对一真法界来讲,也叫众生。众生的意思,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,称之为众生。所以诸佛菩萨无量智慧、无量德能、无量神通,从哪里来的?一向为他而来的,所得的这个果报。得到果报之后不能自己享受,还是一向为他,这我们应当要学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诸位法师、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再看第四句,「垂形六道恩,已证灭道,应受无为寂灭之乐,而垂形六道,遍入三途,长劫救物,入於地狱,以身救赎一切众生」。这是讲佛菩萨已经证得究竟涅盘。寂灭,清净寂灭,就是涅盘,梵语称涅盘。寂是寂静,清净到极处,灭是灭烦恼,灭生死。十法界里面业因果报全都灭了,这个时候是什么境界?一真法界。

一真法界里面享受的是无为之乐,这个乐我们没法子形容出来,无法形容,真的像佛在经上常讲的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。你自己没有入这个境界你体会不到,讲不出来,讲出来你也不能体会,那叫真乐,在我们净宗法门里面叫极乐。极乐就是无为之乐,所以极乐不是苦乐之乐。祖师大德们为了方便教化众生,劝勉众生放下娑婆,求生极乐,所以不得已用苦乐相对来讲。其实极乐不是苦乐的乐,苦乐两边都离开,这个境界就很难懂。说苦乐相对的,这我们很容易体会,所以这不能够错会。

在极乐世界,不但是实报庄严土、方便有余土是无为之乐,连凡圣同居土也是无为之乐,不可思议的境界,真的是无法想像,所以十方诸佛赞叹。你看释迦牟尼佛在《无量寿经》上对阿弥陀佛的赞叹,称他为「光中极尊,佛中之王」。而实际上诸佛所证完全是平等的,绝对没有高下,为什么单独称赞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,光中极尊?这里面最重要的意义是接引众生。而实实在在显示出来,阿弥陀佛我们今天用世俗话来讲,法缘太殊胜!这是真的,一切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相比,法缘都比不上他,他的法缘真的是不可思议。一切诸佛无不是为阿弥陀佛介绍众生发愿往生,所以一切诸佛在十方世界做介绍人,替阿弥陀佛招生。做西方极乐世界的介绍人,也就所谓是接引人,我们现在用好懂的话,就是介绍人,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主持教化。所以凡圣同居土也是享受无为之乐。

可是极乐世界这些佛菩萨们跟释迦牟尼佛没两样,垂形六道,实际上是十法界。为什么不说十法界,单说六道?六道太苦,四圣法界还无所谓,特别显示出恩德不可思议,是这个意思。垂是垂降,从上面降下来,形是示现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,应该教什么法就说什么法。所以诸位要知道,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形相,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。《楞严经》上说得很清楚,用什么形相帮助众生?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众生希望佛菩萨是个什么样子,他就现什么样子。佛菩萨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才有这种大的能力,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够化身?因为执著这个身是自己,所以就没有办法分身,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心行,道理就在此地。

所以诸佛菩萨放下执著,於世出世法一切人事物统统不执著,你就可以变化了,阿罗汉就能分身。像《西游记》里讲孙悟空七十二变,阿罗汉不止七十二变,孙悟空比阿罗汉那差太远!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你再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分别,你这个能力就更大;如果把妄想,就是起心动念放下,那就成佛了。所以佛帮助众生、救度众生,没有别的,劝众生放下、放下再放下,第一个放下执著,第二个放下分别,第三个放下起心动念;第一个放下证阿罗汉果,第二个放下证菩萨,第三个放下证佛果。这三样东西都放不下,那就是六道凡夫。所以转凡成圣确实在一念之间,一念真正觉,彻底放下,这个时候你所享受的就是无为之乐。无为之乐我们没有法子形容,也没有办法想像,可是深入经藏里面,自然能有几分的体会。

垂形六道,这就是应众生之感,所以众生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感应道交。在人间,人用什么感?有真正的诚意、好学,希望真正离苦得乐,有这个意念佛菩萨就来了。多半是示现菩萨身,菩萨身分示现在六道里头非常之多,就像《普门品》里面讲的三十二应。我们有感,佛菩萨有没有应?虽有应,有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,到你知道的时候恍然大悟,觉悟就知道了。不定示现什么样的身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;就像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,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全是如来垂形六道。你跟他接触,你看到他的形相,你听他的言说,突然之间有所领悟,刹那之间诸佛菩萨感应道交,你要细心去观察,踪迹都没有。有的时候示现是人相,还有示现的畜生、饿鬼、天人,还有示现山河大地,动物、植物不定。这在中国佛教史里面,《高僧传》《居士传》里面,中国大陆上许多名山山志里面所记载,不胜枚举。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。那些石头在那一刹那之间,道生和尚有感,诸菩萨就有应。用什么形状应?石头,他对石头说法,真的他那个地方的石头个个都点头,都弯腰点头。不定现什么形状。

所以此地不说应身六道,不说化身六道,用垂形,形是不定什么样的形相。你要是用身,那我们一定会想到现的是人身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不同的,都是人身,不一定是人身;甚至於所现的是自然现象,一阵凉风吹过来,你省悟过来。为什么常常吹风你没有这个觉悟,这次遇到这个风突然之间觉悟了?那个风是佛菩萨示现的,跟你的感恰巧相应,所以感应道交,豁然大悟。如果没有这些感应,我们学佛就困难了。

有众多的众生缘成熟了,佛菩萨以应身示现,那真的示现到人间来投胎,像释迦牟尼佛示现来投胎,活到八十岁圆寂,这是什么?在这个地区、这个时代有很多众生缘成熟了,他就要用正规的方法来教导。如果只有一个人缘成熟,多半是用化身,也不一定是人形,等你豁然觉悟之后就没有了,你再也找不到。特别是有困难的时候,遇到有灾难的时候,会有人来帮助你。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,三步一拜,从广东到山西,三步一拜要拜一年多,一、二年才走到。路上两次生病,两次都遇到一个乞丐,叫文吉,乞丐来照顾他。他问这个乞丐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?他说我的家乡在五台山。他到五台山去打听,问人家知不知道文吉?人家告诉他那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。你什么时候需要,他什么时候用什么身分来帮助你。

我在抗战期间在贵州念书,我们的校长周邦道先生他的夫人,抗战胜利之后在南京,她住在南京那个房子我去过一次,院子很大。周师母遇到地藏菩萨化身到她家化缘,她没给他,那时候她不信佛。化的也不多,化五斤香油,师母以后知道很后悔,天天念《地藏经》忏悔。怎么知道是地藏菩萨?真的是不知道,就感觉这和尚很奇怪,问他从哪来?九华山来的,来化缘。因为她们家那时候院子好几进,外面是大院子,外头有个大门,当中还有一道门,最后到她住的地方是第三道门,她说门没有开,这和尚怎么进来的?以后他走了,走了之后门还是关到的。她就纳闷,他怎么来的?怎么去的?绝对不是作梦,多少年都解不开这个疑问。以后住到台中去之后,遇到李老师,她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,李老师告诉她那是地藏王菩萨,她才恍然大悟。这是什么?一个人的缘熟,他做这种示现,这是化身,立刻就没有了。像虚云老和尚遇到的文吉也是化身,走了之后你再也找不到他。

应身是投胎来的,那是一定在这世间住一段时期。在中国史传里头记载也不少,像大家所熟知的,宝志公是观音菩萨的应身,在历史上真有这个人;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应化身,这也是真的,都在这个世间住了一段时期;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应身来的,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应身来的。历代这些人有,很多!诸位看《神僧传》,还有现居士身的,这都是垂形六道。缘生,他应身来,在这个世间跟我们一般人一样要住几十年,到缘尽了,他就走了。所以他不是业报身,他是乘愿再来。乘愿再来那是缘分,缘尽了,什么叫缘尽?没有人跟他学,他就走了。所以有人跟他学,这就有缘;没有人跟他学,他住在这里没有意义,他就走了。

这个地方清凉大师特别告诉我们,「遍入三途」,那个恩就更大!六道人天还不错,环境还好,三途就苦了。这在经论里头佛讲的例子很多,古人有把这些事情从经论里面抄出来编成一本书,《经律异相》《法苑珠林》,这里面就很多很多。佛菩萨度畜生,现畜生身,当然也是成熟。尤其是群居的畜生,很多菩萨化身在其中,一定要现同类的身,跟这些畜生天天在一起,才能教化它。畜生的根性不如人,所以教化就相当不容易。也有过去生中跟净土的缘很深,曾经修过这个法门,没修得好,堕到畜生道去,它有这个善根,所以菩萨示现同样的身去度它,也能往生。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,往生的比较少,在人间念佛往生的就比较多。

可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伦理道德没有人讲,宗教一般人称之为迷信,不愿意接触,所以现在这个时代,鬼、畜生、地狱往生的人数比人多,你们能相信吗?很冷静的去思惟、去观察,你会相信。所以我听到这个讯息,想想有道理。由此可知,往生的多寡关键并不在哪一道,关键在信与不信。所以往生的三个条件,信、愿、行!无论在哪一道,你有这个善根,佛菩萨一定照顾,垂形六道恩;无论你是在畜生道、在饿鬼道、在地狱道,佛菩萨不会舍弃你。地藏菩萨「地狱不空,誓不成佛」,谁是地藏?凡是发这个愿的都是地藏,地藏菩萨太多太多!我们常常讲地藏菩萨,他专修地藏法门。兼修这个法门的不知道有多少,跟地藏菩萨同心同愿,同德同行。

「长劫救物」,不说救人,救人只限於人道,讲物九法界众生都包括在其中,普度!地狱是六道里面最苦的地方,造作五逆十恶,这是堕地狱的业因。五逆罪大乘经典里面讲了很多,恩於自己最重的,不知道报恩,还要害他。五逆,第一个是母亲,第二个是父亲,不孝父母,杀害父母,堕无间地狱。第三个是阿罗汉,阿罗汉你在这个世间找不到,那是圣人,但是与阿罗汉相等的是老师。阿罗汉在这个世间干什么?教学,所以老师的恩。我们的身命得自於父母,我们的智慧慧命得自於老师,老师的恩德大!不知道报老师恩,而害老师,这是地狱罪。

第四个叫出佛身血。佛的福报太大,没有人能害佛,但是让佛流一点血,受一点小伤,这是可能的。这个事情,当年佛在世的时候,提婆达多处心积虑要置释迦牟尼佛於死地。有一天他在一个悬崖上面,他知道释迦牟尼佛每天都从这边经过出去托钵,他在悬崖上面放了块大石头,看到释迦牟尼佛来的时候把石头推下去。我们知道佛有护法神,韦陀菩萨是护法神的头,用金刚杵在空中把这石头就接住,这石头就裂开、裂碎,碎片落在佛的脚背上,出了一点血,这叫出佛身血。当然现在佛也不在世了,佛的形像在,以恶意毁坏佛的形像,等於出佛身血,为什么?跟提婆达多是一个心,要把佛毁掉。所以这个罪你要晓得,你看看我们今天讲佛恩讲十种恩,这样大恩人,他的恩德不是对我们个人,也不是对我们这个地球人,对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的众生,你说这个恩德多大!怎么能害他?所以你能够供养他、尊敬他,无量无边的福报,你怎么可以害他?起一念恶心都是堕阿鼻地狱的业因。

最后一条叫破和合僧,就是破坏僧团。和合的僧团今天确实见不到,但是一个真正如理如法的僧团要护持,不能破坏。特别是在末法时期,你看这个道场,不管人多少,四个人以上,多寡不拘,他们聚集在一起学习经教,依照戒律修行,念佛或者是参禅,这都是难能可贵!你赞叹它,你尊重它,都种无边的福报;你要是破坏它,你要是障碍它,罪过无边。所以这叫五逆罪。十恶,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妄语、两舌、恶口、绮语、贪欲、瞋恚、愚痴。现在五逆十恶每天都听到,已经不是新闻。为什么人会堕落到这种样子?真正的业因是没有人教。确实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现在这个时代,「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。这些邪师破坏正法,诱惑众生造作五逆十恶,否定圣贤教诲,嗤之为迷信,崇尚科技,崇尚物欲的享受,崇尚竞争,带给这个社会无量的苦难。

生活在现前这个世间谁都知道痛苦,不知道痛苦怎么来的;谁都希求社会安定、世界和平,可是这个愿望在现前社会很多人听到之后都摇头,这是一种奢想,做不到!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?一个世纪以前的社会,中国人还是世界上最淳朴、最善良的人,虽然国家衰弱,被列强欺负,人民依旧是善良的。这是什么原因?我们都要认真去思惟、认真的去探讨,那是中国几千年来祖宗教化的影响。祖宗教化虽然没有了,可是还有影响,到今天这个影响愈来愈淡薄,影响力几乎不存在,所以许多人迷惑颠倒,愈迷愈深,无力自拔。圣贤书不读了,祖宗的教诲不愿意听了,将来的果报不是三途那是哪里?可是诸佛菩萨对於我们,我们虽然怎样排斥他,怎样障碍他,怎样去毁谤他、陷害他,他还是长劫在救度这些罪苦众生。

我们要问,我们造作这些罪业要不要受报?要,我们到地狱,我们到饿鬼、到畜生,佛菩萨也是遍入三途,到那个地方再教我们,再来救我们。我们要问,我们将来沦落到三途能不能得救?这个地方你要记住,佛门里头有句话说「佛度有缘人」,什么是有缘人?对三宝曾经有一念善心,这一生当中曾经念过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是南无观世音菩萨,就念一句;受过三皈,不管是真的、是假的,受三皈的时候一定是念过「皈依佛,不堕地狱;皈依法,不堕饿鬼;皈依僧,不堕畜生」。你一生当中只要念过一次,阿赖耶识里头就有种子,那就叫有缘。所以诸佛菩萨在三途,哪些人能得度?有缘人能得度,要是与三宝没有缘的就难了,道理在此地。

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轻视听一次经,一堂课一个钟点。你看看念一声佛号、念一句经文,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议,听一个小时经那还得了!天天听经还造罪业,将来堕到三途里面去,佛菩萨再来度你,功德绝不唐捐。所以人家在有困难的时候、有急难的时候怎么帮助他?让他看到、让他听到,我们合掌念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,或者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他听进去,或者念南无观世音菩萨,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这就是对他真正的帮助。所以供一尊佛像,他天天看这个佛像,一历眼根也永为道种。天天在薰修,为什么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?他的业障习气太重,他禁不起外面五浊邪见的诱惑,他受不了,所以他才造罪业。但是那个善根种下去了,到恶道受苦的时候,佛菩萨在恶道里面救拔众生他就有分,这个恩德多大!所以我们对三宝不能不尊重,对三宝不能不恭敬。

帮助人是让人有机会或者是听到、或者是见到、或者是接触到,三宝为第一功德利益。这是社会上许多的人不知道,不能接受,听不进去。他不能接受,听不进去,都不要紧,给他看到,阿赖耶落印象就行了。他如果说是听到、看到、接触到他立刻能接受,他决定不堕三途,至少他来生还能得人天福报。他那个一念回心,回恶向善,人天两道是靠得住;再要能像佛菩萨这样知恩报恩,他决定生天道,如果念佛求生净土,他肯定往生,你说这功德多殊胜!

我们每天都在学习,虽然业障、烦恼习气断不掉,天天在薰修,只要薰修的时间不间断,总有一天会回头。哪一天真的觉悟,真的明白,真的放下了,一心念佛求生净土,没有不往生的。生净土就是去作佛,理事都要明了、都要懂得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