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六二一讲)  2006/8/29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621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略示胜能第二首偈最后一句。我们还是从头念,经文从头念:

【信无垢浊心清净。灭除憍慢恭敬本。亦为法藏第一财。为清净手受众行。】

从这以下一共有五首偈,有二十句,每句说一桩事情。前面我们学习到第三句,第三句是讲的十无尽藏跟七圣财,信都是摆在第一。可以说世出世间法无一不是成就於信心,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。如果你信心不坚定,你就没有成就,世法、佛法都不例外。

学佛,这一生一定要有个成就,成就大小、成就有无都是决定在信心。在《华严经》第二会里面,我们这是讲到第二会最后的一品,第二会是十信会,重点就是在一个信心。你有没有成就,正如前面贤首菩萨告诉我们的,清凉大师在开示里面说得非常好,你信不信你是佛?你要不相信自己是佛,我是凡夫,我不是佛,你这一生肯定成不了佛,为什么?你没有信心,问题出在自己身上。

中国古圣先贤教人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这话说得太好!我们现在想一想,连成佛都决定在信心,何况其余。我们自己都知道烦恼习气很重,你相不相信你能断烦恼?我不相信,我烦恼太重了,我禁不起诱惑,那你这辈子的烦恼永远断不掉。什么人能断掉?有信心的人能断掉,为什么?烦恼本来空寂,本来无。《起信论》上讲得很好,「本觉本有,不觉本无」。烦恼是不觉,善根福德因缘是本觉,你本来有,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子?你没有自信心,你不相信你自己能成就。不相信自己能成圣人、能成菩萨、能成佛,不相信,那你这一生就没成就。你要问我到哪一生、哪一世才能成就?我可以告诉你真实的话,你哪一生、哪一世相信了,有自信心了,你就成就。关键确实是在此地,一点都不错。

今天我们要学的,『为清净手受众行』。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的文字不多,比经文还少,经文七个字,他只注了六个字,「信手受取奉行」,它这里是信手。信方,方法的方,就是你信,你方能受、你方能取、你方能奉行;你要不信,这三个都没有。你看你不信,你不接受,佛跟你说的本来是佛,不接受;中国几千年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不受,这圣人说的。

孟子主张性善,荀子主张性恶。有很多人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,人性到底是善是恶?人性本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,善恶的善不是本性,诸位一定要知道本性没有对立的,善恶是对立的。善恶的善是什么?是习性。习性本来没有,本性本来有,本性那个本善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佛性、法性,这里头没有善恶才是真善,有善恶就不善,你懂得吗?善恶一对立,你有善,你生三善道;你有恶,你堕三恶道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你看本性本善多好,没有善恶;换句话,就是没有六道轮回,这才是真的。不但没有六道轮回,十法界也没有,只有一真法界。所以十法界六道三途是迷了自性之后,把一真法界扭曲了的幻相,不是真相。你信不信?

你相不相信你是世界上最善的人,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,你相不相信?你的本性是至善,你的德相是至好,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,怎么不好?你本来没有烦恼,你本来没有对立、没有忧虑、没有牵挂,什么都没有。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,你要问什么原因?丧失了自信心,不相信自己。你自己本来有真诚、有清净、有平等、有智慧、有慈悲,本有的,那叫本善,现在全没有了。佛菩萨教导我们教什么?就是把这桩事情讲清楚、讲明白,让你恢复自信,恢复自爱。

自信就是自爱,没有自信不知道自爱,不知道自爱,怎么会去爱人?不知道自信,怎么会信别人?没有自信的人,对别人永远是怀疑。具足自信的人,对人就不怀疑了。人是在迷,有善恶的念头,有善恶的行为,有善恶的果报,具足自信就有自爱、就有智慧,他能够看到三世因果。这个人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?前世有因,迷不是现在才迷的,迷得很久了。所以佛法里头,《弥陀经》里面所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极乐世界,极乐就是至善至乐。我们自己想想,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三个条件不具足,虽然这一生得人身,遇到佛法,遇到净宗,还是不能往生。不能往生也有利益,这一生当中跟阿弥陀佛结了缘,经论上所说的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

这一生为什么不能去?信心没有恢复。信心是属於善根,福德是属於行证,真肯念佛是福德,但是只有福德没有善根,不能往生,这三个缺少一个都不行。善根是什么?是信愿,福德是持名。所以信,你方能受,你就会接受,你才能取,才能够依教奉行。这个地方,受、取、奉行要是用在净土宗里面就是三资粮。受是信,你要不相信,你怎么会接受?取就是有愿,我取净土,行就是念佛,不能把它看轻。这三个字意思很深,可不能误会认为我现在就有了,信愿行都有了。你多念念大乘经就知道,信愿行都有了,自己以为有,到最后临终时候不能往生。那个时候怎么样?那个时候你就怀疑,你就毁谤,我具足信愿行,为什么我不能往生?佛讲的全是假的。这个念头一生就堕阿鼻地狱,为什么?谤佛、谤法。这是你误会,严重的误会。为什么有这个误会?你没有亲近善知识,你没有真正了解。

也许有人问,有很多老阿公、老太婆根本字都不认识,一生从来没有听过经,也不懂什么叫佛法,人家教他念佛他就念,到最后真的往生了,站著走的、坐著走的。没错,那个人你想想看,他是不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?善友介绍这个法门是因缘,一听到别人介绍他就深信不疑,他就老实念。真正信愿,没有怀疑,没有夹杂,没有间断,他成功了,叫老实人。我们大多数人不老实,有怀疑、有夹杂、有间断。你想想看你念佛里头,你有没有夹杂自私自利?你有没有夹杂名闻利养?你有没有夹杂贪瞋痴慢?你想想看你夹杂了多少,这是什么原因?不信。信要清净,不可以夹杂。

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,生实相是什么?生实相是大彻大悟,明心见性;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讲,生实相是理一心不乱。你要得理一心不乱,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恭喜你,你不是生凡圣同居土,你也不是生方便有余土,你生实报庄严土。为什么?你大彻大悟了,信心清净就悟了,那才叫真信。《华严经》的标准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,这个标准是什么人?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贤首菩萨。贤首菩萨代表十信,十信圆满,十信圆满就是信心清净,这叫真信。真信就是真的菩萨不是假的,法身大士,他马上就提升一级,提升一级是圆教初住菩萨,超越了十法界,这叫真信。

你取,取是愿,愿生西方净土,愿意亲近阿弥陀佛。那我要问你,你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?如果还有放不下的,你那个愿不是净愿(不是清净的愿),那个愿靠不住。真正有愿,这个世间放下了,不再执著了,至少可以做到不执著。不执著从哪里说?不操心。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不再放在心上,那都是外面的外缘,身外之物,有很好,也不必刻意避免它,用不著;无也很好,也不刻意去求它,这叫什么?这叫随缘,随缘就是不放在心上。我心里头没有,不求这个东西,所以它来也好,不来也好,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,只有极乐世界,这个人他怎么不往生?当然往生。

下面这个奉行,诸位要知道,奉行不是单单只讲念佛号,念佛号是奉行,我们世缘放不下,你没有奉行,这个东西带不走的。你有这个东西,累赘,你会受它的害,它系缚著你,你走不了。财色名食睡,地狱五条根,你只要有一条,你就往生不了。这也要奉行,怎么奉行?把它放下,要舍得干净。你要真正想求把握,你务必要断一切恶、修一切善,为什么?西方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,你要没有上善的条件,你到极乐世界跟人不能相处,那时候你怎么办?所以佛清楚,不是上善他不来接你,这一定道理的。他要把你接去之后,你天天在极乐世界吵架,跟人斗气,那怎么行!哪有这种道理。

所以真正要到极乐世界去,我们现前的这个世间就是我们修学测验的地方,我们在这个地方测验,是不是能够跟一切人和睦相处。善人可以跟他和睦相处,恶人也能跟他和睦相处,能修到这个程度,往生你有把握。为什么能跟一切人和睦相处?我心里头没有恶就能相处,外面有恶没关系,我心里头没有恶就不会排斥。我心里头有贪瞋痴,外面这个境界就跟我对立,就不能够相容。调解纷争,这里头有个很明显的道理并不难知,调解的人大公无私,没有偏向任何一方,容易调解;调解的人要有私心,偏於一方,永远不能调解,这道理不难懂。如果我们心里面善恶二边都离开,调解就容易,六道十法界都好调解。心里面是非善恶没有断掉,你就困难,你就无法调解。起心动念都会有对立的那一方,你怎么办?这是严重的烦恼,这个烦恼障碍往生,不可以不知道。

所以这里头,受、取、奉行都包括了一切法,绝对不是一个单纯的。记住《华严经》上有个总的原则,你能够牢记,你就知道《华严》字字句句无量义,这个总的原则就是佛说了多次,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」。每一字、每一句都含无量义,无量义就在这个字里面,就在这一句里头,字字如是,句句如是,这是华严境界。为什么?华严没有分别,华严没有执著,华严没有起心动念。所以《华严》字字句句都是圆满的遍法界虚空界,这称之为一乘大经,在大乘之上,圆满的法轮。法轮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教学,圆满的教学。所以你要是看偏了、看窄狭了,你不能了解这个意思。

开经偈大家都很熟,开经偈是特别为《华严经》题的。唐朝时候《八十华严》翻译完成,那时候的皇帝是武则天,武则天是真的做了皇帝,她把国号都改掉了,她做皇帝的时候不叫唐朝,叫周,所以《华严经》也叫做《大周经》。以后她死了,中宗复位又恢复用唐,不用周。开经偈是她题的,题得太好了,以后多少人想做个开经偈,没办法,做不出比她更好,还用她的。「无上甚深微妙法,百千万劫难遭遇,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末后这句话重要。《华严经》上字字句句是如来真实义,圆满的真实义。我们再看下面一句:

【信能惠施心无吝。】

都是著重在这个『信』字。清凉大师的注解,「信财如梦,故无所吝」。世间之财,梦幻泡影,所以常想著《金刚经》这一句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你还有什么舍不得的?『能惠施』,惠是恩惠,能以恩惠对人,欢喜布施,没有悭吝的心,为什么?因为他信。清凉注得好。相信经上所说的,祖师所说的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。人生是一场梦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这两句话大家都知道,虽然都知道,你没做到,你还是那么认真去计较,错了。你真正知道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,六道里头你一样都不会贪著。

要用什么心态过日子?随缘,佛菩萨教给我们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。众生行善随顺他,众生造恶也随顺他,菩萨。这世间人想不通,行善可以随顺,造恶也能随顺吗?对。世间人忍受不了,菩萨为什么能忍受?菩萨知道前因后果。琉璃王消灭释迦族,那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,释迦牟尼佛亲眼看到他的一个族群被琉璃王消灭了,斩尽杀绝,幸免於难的人很少,不多,这是一场大灾难。当时目犍连神通第一,他想救一些人,将族群里面五百多人用他的神通就放在他的钵里面,把这个钵放在天上,这安全!等到灾难过去了,他把这个钵再拿回来,里面的人都化成血水。这才向释迦牟尼佛请教这什么原因。佛说业力,冤冤相报。

佛就讲那是无量劫之前的事情。释迦族这个族群是在一个小村庄上,打鱼维生,捕鱼的。琉璃王那个族群就是鱼群,鱼群里头有两种鱼。释迦族的人大概也是遇到荒年,缺乏粮食,大量的捕鱼,几乎把鱼群全部都捕捞吃掉了,这个仇结下就深!所以这一生,那时候的鱼现在都变成人了,领头的就是琉璃王,带头的。释迦族的这些人这次又投胎,就是当年消灭他们的,这一下碰到了。过去世的因,这一生当中有些不善的缘那小事情,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。

释迦牟尼佛说他那时候也是释迦族这边的一个小孩,他没有抓鱼,他也没有吃鱼,但是也没有救这些鱼,他在旁边看,没动手。所以佛就跟舍利弗、目犍连他们讲,我们这一族被他消灭,这就是冤冤相报,我虽然没有种前面那个因,没有受害,我头痛了三天。正是美国人凯西所说的话,这世界上的人,任何一个人一生所遭遇的事情,没有一桩事情是突然的,统统都跟前面的因连到,跟来世的果连到。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」。我们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,你能够不忏悔吗?

我们天天忏悔,我这一天对人、对事、对万物(对天地万物),有没有不善的念头,有没有不善的言语,有没有不善的态度,有没有不善的行为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这叫真的修行,就是前面讲的,清凉大师教我们的奉行。佛教导我们的,我们真接受了,我们真正做反省,真正做忏悔。修行是修正错误的行为。我们对人有善念,对人有爱心,对一切人事物认真的奉献、服务,好事情。好的要保持,不要失掉,不好的要改掉,这叫真修行。

人只要肯真修行,转凡成圣不是很长的时间。你看看过去,在中国佛门这些祖师大德,真正开悟的、证果的,禅宗里面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他们超越了十信,至少是初住以上,就是超越十法界。教下的大开圆解,净宗念佛得一心不乱,密宗里头三密相应,这都成就的。你要问秘诀在哪里?给诸位说,秘诀就是天天反省、天天改过,这是我们用现在的话说你好懂。用佛法说,天天忏悔,认真修行,认真修正自己错误行为,勇猛精进,跟过去生中所修学的善根福德因缘就连上,他这一生成就快!我们这一生为什么这么困难?这个事情我很清楚,我是过来人。

我学佛到今年五十五年,五十五年要不是天天听经,天天学教,我跟谁学?我跟古来祖师大德学,没老师不行。我的《华严经》跟谁学的?我跟清凉大师学的,我跟李长者学的,我跟道霈禅师学的。《疏钞》是清凉的,《合论》是李长者的,《纂要》是道霈禅师的,我取他的注子,他是我的老师。这一次我讲《无量寿经》,过去我讲《无量寿经》完全依据李老师的眉注,参考隋朝慧远法师的注解。最后这一次还没讲完,这次所依的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,他的注解内容非常丰富,引经据典。这些是我的善友、是我的善知识,不在面前,做古人的私淑弟子。我讲《楞严经》,我依圆瑛法师的注解,长水法师的注解,这古人的,交光法师的注解,孙仲霞的《直解》,我依这几本注解。你对经有信心,对这些大德有信心,读经,看他们的注解,你才会有悟处。悟处能使我们推陈出新,就是在现前这个社会,现前我们这个生活状况之下,我们要怎样学习,怎样把经教落实在现实生活上,落实在现实的社会上,这真正有利益。

如来在一切经教里头,无不是教我们放下。你知道佛教菩萨六个纲领,就是六波罗蜜,第一个就是布施,布施是什么意思?放下,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,放下贪瞋痴慢,放下身心世界。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就讲得很具体,放下执著,放下分别,放下起心动念,你本来成佛。你现在所以变成这个样子,就是因为你现在染著了无明分别执著,无明就是妄想,所以变成凡夫。你要想想阿罗汉什么都不执著,为什么不执著?无我还有什么执著。阿罗汉确实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心地清净。菩萨更进一步,不但四相没有了,四见都没有了。《金刚经》后半部,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,菩萨。见就是念头,念头都没有了,这叫真修行。

所以财色名食睡,这五欲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,我们现在在这个世间也有这么个身相,需不需要?需要,可决定不能贪著,一贪著马上就堕落。要学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用什么态度维持这个生活,保持最低的生活方式?你看吃饭,每天去托钵,钵叫应量器,自己多大饭量就用多大的钵,太大就贪了,太小你吃不饱,所以叫应量器,是自己的饭量。衣,因为印度在那个时候,印度是热带,所以他只要三衣就够了。他的生活条件这么简单,三衣一钵,什么都不要,树下一宿,日中一食。不能多,有多是你有福报,你的福报要给别人享,那你的福报是永远享受不尽,不能够独享,独享福报很容易就没有了。佛法讲财为五家共有,你要常常记住这句话。可能一个突发的事情,你的财富全部丢掉了,这个事情我们见得很多。如何把财富保持住?布施,布施是真正保持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没讲完,下一堂接著讲。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我们接著看第五句,「信能惠施心无吝」。我初学佛的时候,老师教我看破放下,确实为什么放不下?放下就能施舍,看不破。以后我们体会到看破是学问、是智慧,放下是真实的功夫,与性德才完全相应,因为法性里面一无所有。《坛经》所说的本来无一物,那是法性。虽然本来无一物,但是它具足一切法,没有一法欠缺,圆圆满满的智慧、德能、相好。相好是我们今天讲的福报,德能是现在讲的才艺。换句话说,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才艺、圆满的福报,不是求来的,是你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。可是现在这三样东西,你一样都得不到,什么原因?你的自性迷了,你的自性被烦恼习气盖住了,所以它起不了作用,智慧变成了烦恼,才艺、福报都不能现前,学一点东西学得很苦。而不像诸佛菩萨、法身菩萨,他不学就会,为什么?本能,本善。

我们本有的智慧德能丧失了,现在要用什么方法来恢复?老师教我的这个是妙绝了,就是放下。放下是把障碍放下,障碍性德的、障碍自性的这些烦恼习气,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是,无量无边,你得样样放下。果然真的放下,能力就恢复。你看看阿罗汉,这不算高,把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的执著舍掉了,不再执著了,他的智慧就透出一部分,德能相好也透出一部分。智慧是正觉,能力是六通。天眼洞视,天耳彻听,他心、宿命、神足、漏尽,他统统得到了。漏尽是我们讲的清净心,他的清净心还不能跟《坛经》比,《坛经》上说本来无一物,他还不到,因为什么?三大类的障碍他只去了一类,分别没断,妄想没断,所以他只超越六道轮回,而没有超越十法界。得这么大的利益,不再搞生死轮回了,六道舍掉了。

所以你相不相信自己?你不相信你就不肯放下。你要相信,真肯放下,不再执著,不再分别。开始学怎么学法?开始学的时候,一切随他去,别人怎么做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学习。我这样看不惯、那样看不惯,那就是执著。执著放下了,样样都看惯,没有一样看不惯;样样都欢喜,没有一样不欢喜。你肯舍,能舍财,能舍法、舍无畏,没有一样不能舍。世间人所得到的福报,福报是享得尽的。你得大福报,大福报你能享多久?我们在这个世间常常看到真有大福报的,经营跨国的公司,也听人家说经营不善倒闭了,倒闭是什么?福报到头了,没有了,那就不属於他的。倒闭之后,或者自己生活还能维持得下去,余福,余福就少了。

所以真正懂得的人,真正相信本来是佛的那是第一流的人,他什么都能舍;相信三世因果的人,他也能舍,为什么?他知道舍之后面有得,舍得。为了得,他就欢喜舍。舍是因,得是果。舍财得财富,舍法得聪明智慧,舍无畏得健康长寿,他愿意舍,他那个舍是从因果报应上的舍,他没有舍执著,依旧还是执著。这种施舍,你心里没有吝啬,果报是人天福报。他修的大福报,他来生到天上享福去了。大福报,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,他享天福去了。如果福报不大那就人间,人间享大福报,我们讲的大富大贵,那是人家前世修的,你可不必羡慕,羡慕是白羡慕,没用处。所以你要懂得,你要相信三世因果,你现在修,来世可以得到。

佛也用这个方法教人,这不究竟的方法,为什么?他心量很小,你教他大法他接受不了,他不相信。你说有超越六道轮回,他不相信,他迷恋在人天福报,他觉得这个世间荣华富贵不错,很好,他很快乐,他不愿意舍弃,佛就教他。你看佛多随缘。佛有智慧,知道他现在迷得很重,现在劝他是没用的,不会接受的,一定叫他去享福,福享尽了,他造的很多业要到三恶道受报。不是富贵人造业造得小,富贵人造业造得大,造大的恶业当然他受苦就受得重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统统要受,时间很长。受尽苦头,遇到佛,佛给他讲三界太苦,超越三界那是真乐,他才能听得进去。所以佛度众生,不著急在一世,不著急在今世。佛照顾众生,生生世世,甚至於他有耐心,他可以等上个无量劫,也帮助你成就。因为他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我们现在所说的时空维次他全突破了。我们一般人每天操心牵挂的事情太多了,这些东西是自性里头没有的,换句话说,全都错了。

真正想积功累德,向无上道,你要学菩萨。菩萨第一个好施,布施的心、布施的行从来没有中断过。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众生,佛是以最真实布施,真实是帮他开智慧,帮他觉悟,这是真实的。财物不是真实的,人缺乏财物受一点苦有好处,为什么?受苦容易觉悟,享乐可不容易觉悟。所以佛对一切众生,财施得少,法施得多。佛菩萨对众生在财施也只是多半限於建道场,道场是培养道德的场所,是教化众生的场所,这我们在经教里看到佛菩萨做的,做得很如法。什么叫很如法?没有后遗症,就是说不会叫学习的这些人、这些众生起贪瞋痴。如果这个道场建立,住在里面的人会起贪瞋痴,那就错了,这个道场就不能建,不起贪瞋痴这就好。

印光大师在生的时候给我们做了示现,这个示现就是教化现代人,他用什么方法?你看老法师一生四众的供养,供养的财不少,他老人家全部拿去做印经布施。他搞了个印刷厂,在苏州报国寺成立一个弘化社,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佛经流通处,专门印佛经、印善书,劝导世人,他一生专做这个。所有一切供养全做这个,他不做别的,这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。他为什么不盖庙?当时有两个和尚我们很敬佩的,印光法师专搞法布施,还有一个虚云老和尚,虚云老和尚一生专门建寺庙,无论走到哪里,那也是德高望重,皈依弟子太多了,很多都是大富长者,供养太多了,专门建庙。建新的庙,旧的庙破旧的他就恢复,一生专干这个。那个时候我初学佛的时候看得很欢喜。印光大师一生不建庙,就印书。以后我深入经藏,再看现前这个社会,了解了,印祖做得正确,没有弊病。虚云老和尚做的是不错,寺庙建好了,他找一个出家人交给他,他就走了,以后再不过问,帮助你们安心办道,尔后的事情就像谈禅法师所说的各人因果各人负责,难得!

所以我们就想到印光法师,他的做法真正是挽救现在这个世界,这个动乱苦难的世界需要法布施。在他那个时候,印书是最好的方法,在我们现在就是网路,网际网路、卫星电视是最好的方法,大家天天要看,书他不见得看,太麻烦了不看。所以今天我们要做的是要朝这个方向去做,尤其宽频的电视,现在正在开发当中,已经开发成功,但是现在还不能普遍。我的估计大概五年,它会代替卫星电视,成本低。我在从前想像当中,将来电视机会随身带,会像一张卡片一样装在口袋里面,随时打开就能够接收全世界的讯息。有些人告诉我,真的也开发成功了,叫什么三合一,我不懂得三合一什么意思,可能是它可以当电话用,当传递讯息用,又能够接收电视的画面,非常方便。以后像这个情形就随身带了。弘法利生一定要朝这方向去做,让学佛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,打开他手掌里面的萤光幕他就能接收到,音声、色相都能看得很清楚。我相信将来这会非常普遍,大一点的就像一本书一样,总而言之,给你携带非常方便。你的公事包、你的手提包里头都可以装,小的是装口袋里,要给人方便,所以弘法利生向这个方向去发展。当然这里头最重要的讲经说法的人才,这才是真正第一重要。有了这么好的工具,没有人才那也等於零。

现在的媒体大家都知道,我不看,你们看,比我清楚多了,我想总不外乎是暴力色情,杀盗淫妄,所以把这个世界搞得这么乱,让全世界的人心浮气躁,我是非常感叹。在从前我们所看到的文字、信件,字都是工工整整。从前用毛笔,以后用钢笔,也没有潦草,现在这个字全是潦草的,从字就能看到人心。为什么那么潦草?他心乱,他心不清净,心不定,从那里看出来。中国的书画,书画都是养心的,工笔画跟写字一样,养心,他心是定的、心是静的,所以他才有很好的作品出来。心浮气躁怎么行?心不清净,心不定,这个不行。所以今天真正做好事,培养人才,比什么都重要。

我相信印祖如果还生在现在这个时代,他会全心全力培养人才。今天在中国,儒释道的人才都缺乏,尤其要培养学儒、学佛、学道的人才,而不是培养儒学、佛学、道学的人才,不是培养这些。为什么?要讲儒学、佛学、道学,现在大学里面有这个课程,有这些学系,有这个课程,那是学术。他们做研究工作,他没有落实。学儒、学道、学佛,他是落实,他真干。学儒,学孔子、学孟子,我以孔孟做我的榜样、做我的典型,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,这叫学儒。学佛,我要学得跟释迦牟尼佛一样,要学得跟观音菩萨一样,跟文殊、普贤一样,这学佛。学道要跟老庄一样。所以这两个字颠倒起来,意思就不一样。现在的文字横写,横写,你从左面念到右面,右面念到左面,意思就不一样。学佛两个字,如果你是横写的学佛,你从这边念是学佛,从那边念是佛学,换个方向就是学佛,意思完全不相同。

真干的不怕苦,佛教给我们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,真干。你不能持戒、不能吃苦,那你去搞佛学,你就不能学佛。要学佛,你一定要持戒,一定要吃苦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就做出最好的榜样给我们看。

所以布施要有智慧,没有智慧,布施种不了福。就是你要真正认识什么是福田,在福田里面才种福;不是福田,你到里面去种,可能收获是恰恰相反,一无所获,还带来许多副作用,那就错了。由此可知,真正修福的人还是有智有福的人。特别是智慧,没有智慧修不到福,有智慧才能修到福,这个非常重要。

经论上佛说得很多,大千世界七宝布施,都比不上大乘教里面的四句偈为人演说,法布施,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在佛经典里面,我们可以看出来,很多人不相信佛的,第一次见到佛,佛给他说了几句话,他觉悟了,省悟过来了。你从这里看,他这一省悟,得法眼净,稍稍的再过个几天,功夫向上提升,他就证阿罗汉果。什么叫证阿罗汉果?他能把对世出世间一切执著放下,明白了,不再执著,所以法布施的效果不可思议。

现在我们每天在这边跟同学在一起学习,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回不了头?这什么原因?我们要反省。第一个,我自己的修行没有佛那么好,不够,要努力。第二个,听众业障习气很重,名闻利养放不下。第三个,这是大环境,社会风气不好,处处都是修道的障缘。我们真正要做的还是从自己做起,我自己要更努力、要更认真。换句话说,要放下,要彻底放下,不放下是决定搞不成功的。我也到这年龄了,这个年龄是什么?是该死的年龄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,所以大幅度要向上提升;还有一点余力,帮助培养人才,除这之外,没有一个杂念。

人才到哪里去找?他自己会来。人才的标准是什么?对自己有信心的。对自己有信心的肯定我讲的儒释道三个根,他一定真的扎好了。落实《弟子规》,落实《感应篇》,落实十善业道,这三样东西百分之百的落实,他是圣贤的传人,他是佛菩萨的传人。这三样东西不能落实,他没有自信心,换句话说,他不懂得自信,他不知道自爱。拿《华严》的标准来看,这标准不高,最低的标准,但是这样的人就可以培养。苗,这个苗好。像种树一样,这树苗好,你好好的培养,它将来会变成大树。如果没有这三个根,苗再好,没有根,死的,你怎么样培养,它也不能长出根出来,你的时间、精力就浪费了,他学不出来。只要有这三个根,只要有信根,五根五力,信进念定慧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我们会全心全力帮助他,佛教往后有传人,中国传统文化有传人。那这个,我们的惠施决定没有丝毫吝啬,全心全力的奉献出来。再看下面一句,第六句:

【信能欢喜入佛法。】

清凉大师注解引用《大智度论》上的话说,「智论云,佛法大海,信为能入」。诸位,你信不信?《华严》,从上面我们一直学习到这个地方,我相信这两句话对你会有很深刻的印象,你确实的相信,只有信,他能入。刚才我讲的,只有信才能落实《弟子规》,百分之百的落实;只有信才能够落实《感应篇》《感应篇》不可以轻视,不可以小看,为什么?明清的祖师大德都用它来做功过格,每天依照《感应篇》的教训来反省、来改过迁善,他相信。再百分之百的落实十善业道,你就能入。你没有这三个条件,没有这三个根,你就没法子入。

信,不能放下世缘,这个信是假的。世缘障碍你觉悟,障碍你契入法性(明心见性),障碍你明心见性,世缘是染污,所以你要不能把世缘放下,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我们讲得粗一点、明显一点的,你不能把执著放下,你就不能入佛法。执著放下了,入门,入得很浅,不深,只不过是离开了六道,不再搞轮回,你还在十法界。十法界也不是真的,在十法界里面,再放下分别,不分别了,你就是菩萨。还要放下妄想,你就真的入佛法。

『欢喜入佛法』。经上用「欢喜」这两个字有道理。初住菩萨,发心住,初发菩提心。在十地菩萨讲欢喜地,初地,欢喜地,真正是离苦得乐,三界六道诸苦永脱了,永远离开了。这个「佛法」是一真法界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。这个世界安稳,这个世界没有灾难,这个世界人与人和睦相处,绝对没有冲突,人与人之间决定没有对立,决定没有怀疑,决定没有矛盾。华藏、极乐,和谐世界。我们自己不和谐就去不了和谐世界,我们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对立要舍掉。他跟我对立没关系,我不跟他对立;他对我怀疑可以,我对他不怀疑;他对我有矛盾可以,我对他没有矛盾;他毁谤我可以,我不毁谤他,和谐。为什么?你的心行和谐,你将来到哪里去?一定到和谐的社会,和谐的世界。

极乐世界是和谐的世界,华藏是和谐的世界,佛法!永远的和谐。你有自信,你有自爱。我跟别人有对立的念头,不自爱,为什么?你自性里头没有对立,你为什么要搞个对立?你自性里头没有烦恼,你为何起这么多烦恼?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慢,自性里头没有是非人我,自性里面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,没有自私自利,你怎么还有这么多妄念?称妄念讲得好,它不是真的,它是虚妄的。妄你要舍,你要把它抛弃掉,你还牢牢的抓住你就错了。

入佛法就是明心见性,入佛法在教下就是大开圆解,入佛法在净土里面就是一心不乱,都要靠这个信字。信的意思非常之广,深广无尽。说个实在话,一般人对这个信连边都没沾到,这个字他认识,他会念,什么意思不懂。自己以为信,这不行,这是最怕的。你要不信,慢慢还可以引导你来信。你自己以为信,佛都没法子教你,为什么?佛讲信,我已经信了,我都皈依了,我受戒了,我都出家了,我怎么没有信?佛对你都无可奈何。

所以我出了家、受了戒之后,去看李老师。还没进门,我在门外,他在里面看到我就指著我,你要信佛,你要信佛,说了好多声,说的声音好大。我进到里面去,我也糊涂了,我要是不信佛,我为什么跟你学那么多年?我要不信佛,为什么出家?我要不信佛,为什么受戒?这是我的疑惑。他让我坐下来听他解释,这才恍然大悟。什么叫信?没有做到的不是信,你没有相信,做到之后才是信,我明白了。那就不要说别的,三皈五戒十善做到没有?没有做到就是不信,你那个信是假信,我们一般讲迷信。什么叫迷信?虽然信,你还是迷,这叫迷信,对信真正的意义你不懂。佛法里面讲体相用,体相用你都不知道,你这个信当然是迷信,十足的迷信,它所起的作用还是搞六道轮回。如果这个信你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信了决定会落实,信了绝对不会欺骗自己,欺骗自己的人能称得上信吗?欺骗自己而后才会欺骗别人,一个不欺骗自己的人决定不会欺骗别人,凡是欺骗别人的人一定先自欺。我们真的要明白这个道理,才知道信这个字重要。

一般习俗,受戒之后回去要拜老师。我去拜老师,老师就给我这番开示,好!我非常感谢,这个开示就是老师给我真正的礼物。我受戒了,我自己也清楚受戒做不到,为什么还要去受?弘一大师教导的。我跟他老人家没见过面,我读过他的书,在台湾有单行本,弘一大师的《讲演集》,里面有一篇讲受戒。为什么要去受戒?受戒是你在学戒律,你一定要自己知道受戒是有名无实,不能得戒。但是受戒之后去学戒就方便,因为你不受戒,你看出家人的戒本、戒律,人家会毁谤,会有嫌疑。受了戒之后再去学戒,学到一条你就得到一条,学到两条就得到两条,这是章嘉大师教我的,所以信为能入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