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六八二讲)  2006/12/1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682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贤首品第十二」,第四段无方大用。我们继续看海印三昧十义,第九「常现。谓如来三昧,於诸法相,无有不现之时。非如镜像,对时方能显现」,这就是讲的法相。法相是从来没有间断的,所以於诸法相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的现相,这些现相永远不会中断。不像我们照镜子,我们照镜子必须对著镜子它才会现相,我们不对镜子,镜子里面就不现相。那么我们想想,我们不对镜子,镜子还照不照?还照。祖师这个比喻是镜子照东西它要有对象,它才能映进去,我们要了解这个比喻的意思。而法界没有外面的对象,它自己能现相。像个什么?像我们现在电视频道一样,我们用这个来比喻,比镜子更要亲切好懂。古时候没有现代的科技,只好用镜子。镜子现相会让我们产生很多疑惑,现在用电视萤光幕上现相,确实它不是外面照进去的,它自己现的,法界现相就像这个样子。所以佛经上讲「法尔如是」,法就是诸法,尔就是自然,自然就是这个样子。

为什么会现相?前面一定要晓得,要记住前面,它这十个意思是一个意思,就是说宇宙之间所有一切的现相,它的真相是什么?从十方面去观察,你才了解它的真相。小到一粒微尘,佛经上讲微尘,现代科学里面讲的是微观世界,科学上的名词叫量子力学,真的是小而无内。从这十个方面去观察,你能看到真相。这现相,大的境界讲虚空法界,佛家讲的诸佛刹土,大千世界依正庄严,这大世界,宏观世界,也不离这个原则。而且妙,妙在什么地方?没有大小,在佛法界里头没有大小,大中有小,小中有大。小中有大,大并没有缩小,小也没有放大,无有一法不如是。你要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?这现象是什么道理发生的?佛告诉我们,法性,法尔具足如来智慧德相,遇缘它就现,没有缘它就不现。缘会不会间断?不会,缘不会间断,因缘果报不可思议,永远没有间断。法性所现的法相也是永远不会间断,所以说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它没有恒常,它常常生灭,它又不会断,这才见到真相。你要是想用什么方法去想,你想不到它的真相。

现在人很聪明,发明了许多科学的仪器,用这些仪器来观察,能观察到相似相,不错了,真实相观察不到。为什么?这个道理佛经上还是有,仪器也是法相,法相能观察到法相吗?佛法里面告诉我们,「各各不相到」,所以它就有局限。识心的作用太大了,阿赖耶、第六意识,阿赖耶里面的见分,就是第六意识,向内能够缘到阿赖耶,向外能够缘到虚空法界,就是缘不到法性。佛给我们讲了一句真话,我们很难理解、很难接受,所以修行证果这么难;如果你真的能接受,真的能相信、能理解,修行就不难,真的很容易,那就是佛教我们一切都放下。

我们想了解宇宙事实的真相,这个念头也要放下,为什么?这个念头是妄念,妄见不到真。妄念统统放下,都没有了,那时候什么现象?那时候真的就现前。妄障碍了真!这里最重要的是什么?妄念。换句话说,诸佛如来对我们不许有一个妄念,你就成佛了,你一切都圆满了,有一个妄念都不行,决定不能成就。可是净宗准许你有一个妄念,这个法门不可思议,叫带业往生,准许有一个妄念,这个妄念是什么?南无阿弥陀佛,你可以有这个念头,其他的念头不能有。诸位要记住,只有净宗,佛法里面无论哪个宗派,八万四千法门都不可以,你只要有一个妄念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净宗叫特别法门,无比的希有,你不能不知道。

我们真的要想契入了解宇宙的真相,听了佛这么多教诲之后明白了,明白叫看破,看破之后就是放下,自己的功夫,不再干傻事。我们怎么放法?我们还是一句佛号,以这一念换取所有的念头。诸位要记住,要相信大乘教里头所说的,只要是念头,统统叫妄念。正念是什么?正念无念,无念是正念。这里又会产生一个错误,我什么念头都没有,什么念头都没有就变成什么?无想定,是无明。糟糕!没有念头是无明,有念头是妄念,这个事可难办了。这是真的,众生修行难真的是难在此地,有念是妄念,无念是无明。

所以禅宗的方法,古时候的方法叫观心,这个方法好。观心是什么?就是用我们的注意力,不要注意外头境界,注意自己心里头的起心动念,念头才起,知道,不要管这个念头是善还是恶,你看住它,看它念会没有了,做这个功夫。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功夫?修定。但是这种功夫,一般妄念多的人不行,他用不上,粗心的人不行,所以以后祖师就改变方法,叫参话头,用这个办法,这个办法比观心要容易多了。可是现在人根性愈来愈差,这个方法也不行,难!研教的人落在分别执著里头,不开悟,去研究这个话这一句怎么讲法,那一句到底是什么意思;总而言之,放不下。放不下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不老实。

真正念佛人一定要老实,什么意思?我知道也好,不知道也好,知道不放在心上,不知道也不放在心上,心清净。心里面只放一句阿弥陀佛,不是无明,心里面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属於妄想,无明、妄想二边都不著,这是中道,所以念佛法门是大乘,不是小乘。但是你一定要跟阿弥陀佛的心愿相应,为什么?它是感应,念佛法门是靠感应,我们心里有感,阿弥陀佛有应。如果我们念佛念到得定,但是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不相应,起不起感应作用?不起,不起作用,这点要明白。为什么有人念佛往生,有人念佛不能往生?你跟阿弥陀佛的心是不是一样的?你跟阿弥陀佛的愿是不是一样的?

阿弥陀佛的心是什么?大菩提心就是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你是不是这个心?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。我们念《无量寿经》,要依四十八愿把我们自己的愿引出来;天天念,自己没有发,念的是阿弥陀佛的本愿,我自己没有这个愿,不起感应,一定要是自己的本愿。佛是这么教给我们的,祖师大德也是这样教给我们的,我们没有这个愿心怎么行?中峰禅师在《三时系念》里面讲得很明白,往生净土一定要具足信愿行,愿就是四十八愿。这样我们就想想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去?为什么我们净宗定朝暮功课,早晨没有时间念全部经,只念第六品,《大乘无量寿经》第六品就是四十八愿,晚上念三十二到三十七品,那段是什么?那段是忏悔。我们早晚课选的是这个经文,非常重要,如果不是这样真修就去不了。

我们今天读到这里,如来三昧常现,常现什么?常现法相。常现法相你就晓得,现在我们所常现的是什么法相?六道轮回的法相,你决定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,为什么?你是轮回心。你想想是不是?轮回心里面是什么心?贪瞋痴慢疑。这事情麻烦了,这在六道里头现什么?现三途,不现人天。人天是什么?五戒十善、慈悲喜舍。如果我们是常常现这个心,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好,处事待人接物也好,起心动念都是这个心,你在六道里面你在上三道;如果说是带著有一点傲慢的习气,阿修罗道;如果自己谦虚卑下没有傲慢,人天。所以傲慢,要记住没好处,堕阿修罗道里面是有福报,但是阿修罗的福报享了之后必定堕三途,佛法里面讲三世怨。所以你就晓得嫉妒、傲慢这种烦恼麻烦可大!决定不能有。对人谦虚好,对人尊敬好。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利害。

所以修福,几个人能修到真福?真正福报里面是要有忍辱,不能忍的修不到福报;如果有机缘修到福报,来生在阿修罗道。阿修罗有福,脾气很大,性情不稳定,享福造业,就跟他的习气一样,现在我有一点小小的权力在手上,我管几个人,我对他们就很凶、很严格。你的福报修大了,将来你做县市长或者做一个国家的领导人,也跟从前的习气一样,福报享完就往下堕落,没有慈悲心、没有怜悯心。点点滴滴你从很小的地方去观察,只要你细心观察,没有一样你看不到的。所以一切现相虽然是常现,有等级、有差别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说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。众生的心不断,所现的法相当然不断;众生的心无有断灭时,所现的境界无有不现时。这句的意思给我们很高的警惕,也给我们很高的安慰、信心,如果我们念念都是阿弥陀佛,西方境界现前,这就对了;我们念念心是《华严》,底下一条是「华严三昧」,华严境界现前,就是这个道理。

正因为这个道理,这个事实真相,所以佛在一切经里常常叮咛嘱咐我们「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」。这两句话无比的殊胜。首先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什么是善、什么是恶。善恶有许多不同的等差,我们前面也很详细的做了解说。绝对的标准是与法性相应,与法性相违背的就不善,这是绝对标准。法性标准是什么?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是法性的标准。我们凡夫做不到。对,我们人做不到,诸天也做不到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还是做不到,到贤首菩萨位,《华严经》讲十信心满,这时候才做到。

放下起心动念,无明就破了。起心动念是无明,经上常讲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现在一念觉了,於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动念。诸位要知道,分别是从起心动念里头变现出来的,执著是从分别里头变现出来的,到不起心、不动念,分别执著全都没有了,这时候十法界没有了,一真法界现前,所以你就变成法身大士,你真的成佛了,如来智慧德相你顿现,当念即现。这六个字「如来智慧德相」,就是无量的智慧、无量的德能、无量的相好,一时顿现,这是大圆满,这是究竟圆满。佛给我们说的,这个境界是一切众生平等平等,现在为什么不能现前?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。

在这段经里面,十种三昧讲完之后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举贤首国师的还源观,贤首国师的「妄尽还源观六门」《华严经》修行的总纲领。这篇论文我们从《大藏经》里面找出来了,非常精彩。《华严》这么大,修行的方法我们如何能够抓得住?这十种三昧也是总纲,你要晓得一即是十,十即是一,《华严》里头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讲的是一桩事情。特别是圆明海印三昧是纲领里面的总纲领,完全说的是我们自性的性体、性用、性德。可是要很细心的才能体会到少分,粗心大意没有法子,看,看不懂,听也听不进去,要很细心、很专心去体会,其味无穷。

对我们现前境界来说,我们要记住常现,境界相不断,也就是现在连外国人也明白了,人从来没有死过。这外国人现在明了了,相信的人愈来愈多,身有生灭,灵魂没有生灭。灵魂在哪里?灵魂实在讲就是业力,灵魂的现相,你一生修善业,你灵魂的现相很美好,你一生造的恶业,你灵魂的现相就不好,这是我们能想像得到的。灵魂是非常不稳定,中国孔夫子在《易经》里面所形容的,「游魂为变」,那就是说他不稳定,而且速度非常之快,哪个地方有缘,他不知不觉的就去投胎了。并不是自己有选择,不是的,如果自己有选择,那就好办了,没有自己选择的能力,哪里有缘哪里就去,迷惑颠倒。他看到饿鬼道、看到地狱道,他很欢喜、很爱好,他有这个嗜好(贪瞋痴的嗜好)自然就去了,去到里面就出不来,自己并不晓得。如果有能力选择,你们想想看,谁愿意选择三恶道?就是到人间来投胎,他有权利选择、有能力选择,他怎么会选择到一个贫穷家庭?一定是富贵家庭,生下来就享福。没有办法选择的,业力在引导你,引业在引导你。

一般人说灵魂是自己,灵魂是迷惑的自己,不是觉悟的;觉悟的自己我们就不叫灵魂,我们称它作灵性。灵性是觉悟的,灵魂是迷惑的。所以觉悟的人、聪明的人一生当中念念要觉悟,不能迷惑!哪个人不想觉悟?那你就得晓得觉迷的现象,我到底是在觉还是在迷?佛经上讲得好,「觉心不动」,无明是动,我那个心在动就是迷,我的心不动就是觉,不动是什么?不动是定。念佛的人,我们常讲最低阶层的功夫叫功夫成片,也是念佛三昧里面最低级的,只要有这个功夫决定往生。在其他法门里面,最低级的功夫不行,不能超越六道轮回,但是有这个最低的功夫,可以保证你来生不堕三恶道,这肯定的。

念佛人的方法确实很殊胜、很巧妙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,心里头定在一句阿弥陀佛上。所以会修行的人,我们在前面讲,无论在什么时候不妨碍你用功,这是净宗的殊胜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譬如善缘,人家欢喜你、赞叹你,「阿弥陀佛」;人家不喜欢你、讨厌你、骂你、羞辱你,「阿弥陀佛」。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对我自己、对别人,你赞叹我,我没有接受,我阿弥陀佛,我心里没有欢喜,我心里还是阿弥陀佛;你骂我、侮辱我、毁谤我、陷害我,我也不接受,我心里还是阿弥陀佛,对你也是阿弥陀佛,这个人叫会念。所以不管什么境界里头,妨不妨碍他?不妨碍。而且什么样境界,他在境界里考验自己的功夫,真的不受外头境界影响,决定得生。我们看到了,恭喜他,他是阿弥陀佛的人,现在人虽然没去,那个地方已经注册,已经挂号,他肯定要去。如果人一赞叹,很欢喜,人家骂你几句,很生气,没用,念得再好,我们晓得他这一生去不了,为什么?他心被境界转,就是他心是迷的不是觉的。果然是觉心,就是一句佛号,他的心定在这个佛号上,除这句佛号之外,什么也没有。

蕅益大师在《要解》里头讲得好,四十八愿几个人能记得很清楚?几个人天天起心动念去跟它对照?很麻烦。蕅益大师教我们一句话,你这一生只有一个愿望,这个愿望就是求生净土,就是想见阿弥陀佛。这个愿就是无上的大愿,就是无上的菩提。有这么一个心,其他的都放下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,看到别人修,好,看到别人学,好,看到别人毁谤,好,看到别人糟蹋也好,都不放在心上,一心正念,他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

大众在一起薰修,佛陀给我们制定的规约、规矩就是六和敬。六和敬的意思很深很广,非常圆融。第一个是「见和同解」,进念佛堂,志同道合。你看从前远公大师,我们初祖慧远大师他在庐山建一个道场,邀集的同学,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个人。什么志?就是发愿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,亲近弥陀,除这个之外没有第二念,所以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成功。先往生的来接后往生的,弥陀、观音、势至来接引,他们都跟著一道来接引,多殊胜!那叫真正的念佛道场。所以我们首先要学,学什么?不受外头境界干扰。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就是毁誉不动,人家毁谤不动心,人家赞叹也不动心,就是一个态度,真诚恭敬待人接物。赞叹我的人,我对他真诚恭敬,毁谤我的人,我对他还是真诚恭敬,那个人是极乐世界的人。

能随一切缘,自己没有意思,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。我自己要想怎样怎样,那是攀缘,那不是随缘,那是攀缘。随缘心清净,随缘心真诚,随缘是觉心。我要想怎样怎样,错了,想怎样怎样,妄想!缘不成熟,你的妄想也不会变成事实,缘成熟,不打妄想事能成就。而且缘千变万化,缘要能认识,要能掌握,没有一个不成就的。有好多机会当面错过,那就很可惜。可以说每个人生生世世都会遇到脱离六道轮回、脱离十法界一生成佛的因缘,怎么样?错过了。我们有没有错过?有,你看在历史上自古到今多少人念佛三年就往生,我们念了三十年还没往生,错过了。怎么错过了?我们刚才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你有没有做到?没做到,人家赞叹我还是欢喜,毁谤我还要生好几天气,不行,这叫什么?当面错过。要晓得,染净、善恶、起心动念跟外面诸相常现它是相应的,我们希望外面的相现什么样的相,你先要问自己动什么念头。善念,一切相没有不善;不善的念头,没有一个相是善的。佛念现佛境界,贪念现鬼境界,愚痴现畜生境界,外面确实没有干扰,只是你自己用心错了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海印三昧最后的一义,「非现现。谓如来三昧,寂然不动。为众生故,於非应中随感而应」。这句讲得很清楚,如来三昧就是自性本定,所以它是寂然不动,从来没有动过,虽然是起无量无边的大用,它动过没有?没动过。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照见外面境界森罗万象,它动过没有?没动。也像我们电视机的画面一样,萤光幕里面的现象千变万化,电视机的萤光幕如如不动,它能现,但是它不动;不动才能现,动就不能现,这个道理要懂。为什么佛菩萨、祖师大德能把这些现相讲得这么清楚、这么明白?他心是定的,心定他照见。

心定,定跟慧是连在一起的,定起作用就是智慧。佛法里常用水来做比喻,好懂,我们用一盆水来做比喻你就更清楚。一盆水放在那个地方不动,没有染污,没有震动,它水是平的、干净的,就像一面镜子一样,外面所有的现相照得清清楚楚。定起的作用就是照,照是慧,不动是定。所以你心定的功夫愈深,你照的境界就愈大愈广。阿罗汉能照一个小千世界,菩萨能照一个大千世界,佛能照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世界,这什么原因?定功浅深不同。所以定是佛法修学的枢纽,戒是什么?戒是方便。我们怎样才能得定?持戒。特别是禁戒,这个不许做,那个不许做,这也不许做,反正样样不准,那是禁戒,都是叫你心定下来。

佛教人,那还不算戒律,是戒律的预备功夫,没有这个功夫你就不能持戒。预备功夫是什么?十善业。十善都是禁止的,你看,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淫欲(在家不邪淫)、不妄语、不两舌、不恶口、不绮语、不贪、不瞋、不痴,统统是不,这样你心就定下来了,定生慧。这个慧虽然不大,起作用了,起什么作用?能接受佛法,佛给我们讲经说法我能听得懂,我能听出里头的味道,法味。

现在学佛的人(无论在家出家)学了很多年,心里还是乱糟糟的,什么原因?他不定。换句话说,佛要求大家的十善都没做到。起心动念习气很深,不杀生,蚊子咬一下,一巴掌就打死,对於蚂蚁、家里这些蟑螂、苍蝇绝对没有爱护的心。不偷盗,自己好好的想想,有没有占便宜的念头?有占便宜的念头,盗心,偷盗的行为你没有,偷盗的心你还没有断。口业尤其造得重,所以《无量寿经》里面教我们善护三业,第一句是口业,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为什么?最容易犯的。在一般经典里面佛讲的顺序都是身口意,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是口身意,用意很深。我们中国古人常讲「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」,你说的人无心,听的人有意,麻烦可大了。你说的时候很轻松,听的人记恨,他那个怨恨如果不能够化解,那就是佛经上说的「因缘会遇时,果报还自受」

所以我常常要想到,我怎么对人,人家怎么对我。不要认为今天他是下人,他是我家的佣人,一转世,可能他是主人,我是他的佣人,很难讲,要常常想到,我不是生生世世是人上人。佛法里面说得很多,不是下下人就不能修福,大富大贵的人才修福,不一定。你看看《了凡四训》里面讲的例子,穷人在寺庙里供养两文钱。两文究竟是多少?现在人没有印象,我在小的时候有这个印象,十分钱是一毛,十毛是一块,一分钱是多少文?三十文。我懂事的时候铜钱已经不用了,就是当中有个孔的,那个不用了,那个一个钱叫一文,我懂事的时候。我出生那时候那就不记得,那时候还会有,但是我懂事的时候,就是五、六岁的时候这我记得,那个时候铜钱不用了,渐渐废除了,但还是很多。用什么?用铜板,也是圆的铜板,当中没有洞,但是上面它写的字「当十文用」,我们就晓得那一个铜板要换从前有洞的钱换十个,当十文用。那我们就知道,那时候一分钱是几个铜板?三个铜板,三十文,三十文就是一分钱。所以两文钱,就是从前那个铜板(当中有洞的)两个,真是微不足道!

布施两文钱,由於她真诚恭敬,方丈和尚亲自给她回向祝福。没想到以后这个女孩子做了王妃,地位高了,又走过从前这个小庙,这次有钱了,带一千两银子去布施,身分不一样,态度也不一样了,老和尚叫徒弟给她回向。所以她就来问老和尚,我小时候两文钱布施,你老人家给我做回向,今天我带这么多人来、这么多钱来,你怎么只叫徒弟给我做回向?老和尚就说,以前那两文钱,你那种真诚心从你的态度上看到,真诚恭敬,我不给你回向对不起你;今天你傲慢,你地位太高,财富太多,千金对你来讲九牛一毛,算不了什么,所以你的谦诚恭敬没有了;换句话说,你这个布施得的福,千金比不上那时候的两文,那时候两文福报大,你这个千金福报少。一念傲慢心,什么都完了,一念自以为是、自以为了不起,全没有了。这个道理,读《了凡四训》、看《了凡四训》的光碟,你有没有能体会得到?你有没有学到?真的看懂、学懂了,我相信你的态度永远改变,那你就是真正有福之人,真正有道之人。

佛祖说的句句话没说错,错在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看懂,没听懂;如果你看懂、听懂了,法喜充满。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,你学到之后,习是什么?习就是在我日常生活当中用上了,快乐。你虽然学,你没用上,天天在读,天天在听,在生活里头那些不良、不善的习气还是那么多,还是没有改进,你没有进步。所以修行,最殊胜的修行处所,菩萨学处就是在生活、就是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。我们看《华严经》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那是现实的社会,把我们社会上的人分成五十三类,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你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前你都看到,这就是五十三参。这个社会上有正派的人、有恶人,有顺境、有逆境,天天都看到。然后你看到善财怎么生活,善财怎样应付这些人事物。如果你细心去观察,他用的是什么?普贤菩萨十愿。对菩萨、对罗汉、对国王大臣礼敬,对愚痴、对作恶的人、对下人也是礼敬,真诚恭敬心决定没有分人的差别,我们在五十三参看到,学到了没有?

赞叹有差别,行善赞叹,你行的不善不赞叹。不赞叹也不放在心上,可是对你的恭敬供养照常,决定没有差别;善人多供养一点,恶人少一点,没有,平等。平等里面有差别,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需要,他需要多一点,他需要少一点,这平等里面的差别。这要懂,完全是智慧在做主,不是感情用事。我们凡夫是感情当家做主,智慧都忘掉了,智慧不见了,那是当然之道,为什么?智慧的心是定的,只要心清净、定,决定是智慧当家,如果心里面有贪瞋痴慢、有是非人我、有自私自利,那决定是感情用事。

我们今天想想,哪个人能够做到无私无我?没有自私自利,谁能做到?佛弟子能做到。今天我们学了佛,也受了三皈五戒,甚至受了菩萨戒,甚至出了家,还做不到。这不是真佛弟子,这是佛弟子的外表、形象,没有实质。真正依教奉行做到了,没有受三皈,没有受五戒,佛承认他是佛弟子。所以形式不重要,你要做到才重要。你做到,佛菩萨承认你,你没有做到,你拿到再多的皈依证都没用处,假的不是真的。皈是回头,依是依靠,我从一切不善回头,我要依靠一切善法,这叫真皈依。所以皈依要晓得,三宝是觉正净,觉正净反面是迷邪染,我还是一个迷邪染的心,那哪里皈依?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,迷邪染放下去,放掉了,放下了,觉正净现前,真的三皈了,那不是假的,佛菩萨承认你,龙天善神恭敬护持。假的能骗人,骗不了鬼神;鬼神里头有善恶,善神看到你笑笑,不理你,恶的鬼神可能跟你开个玩笑,捉弄你,为什么?你是假的不是真的。这些不能不知道。

一定要晓得我要把心定下来,能不能定?你的心本来是定的,现在有没有动?没动,你怎么不能恢复?这两句话说得好,如来三昧是自性本定,寂然不动,从来没动过;成佛的时候没动过,纵然堕阿鼻地狱、变饿鬼、变畜生也没动过,真心!它要是动了,就不叫真心,就不叫如来三昧,人人都有。我们亏吃在哪里?吃在虽有真心,不认识,用的全是妄心。真心在哪里?《楞严经》上佛给我们讲得清楚,如来三昧在哪里?在眼叫见,见性,在耳叫闻,在鼻叫嗅,在舌叫尝,六根的根性就是如来三昧。我们今天不知道用,我们用什么?我们用六识,我们看东西用眼识,听声音用耳识,识是妄心,识是动的。《楞严》上讲得好!所以交光大师注《楞严经》,他的《楞严经》注解前面一篇序文看了很感动。他念佛功夫成熟了,阿弥陀佛来接引,他跟阿弥陀佛说,《楞严经》传到中国,有许多人注解,注得都不太妥当,没有讲清楚,他说我想把《楞严经》重新做个注解,向阿弥陀佛告假,我现在暂时不去,我留在这里做注解。阿弥陀佛也同意,就回去了,有这么一段故事。

他的注解里头最重要的,就是讲《楞严经》主张是教我们修行舍识用根,这是从前人没讲过的。以前人注解《楞严经》没有说舍识用根,换句话说,都还是用识。所以《楞严》自古至今的注解就两大派,古时候是长水法师,宋朝的,交光是明朝的,这是新的这一派,主张的是舍识用根。在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见色用见性见,见性见外面的色就不叫色尘,叫什么?色性,用闻性闻音声,叫声性,这是什么境界?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。讲得真好,可是怎么样?不是一般人能做到。可是他讲的这个真是世尊的意思,这一点不假。我们怎样练?前面讲得很多,只要见色不执著、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就是见性见。起心动念已经变成识,变成阿赖耶识。还行,不分别,不用第六识,不执著,不用第七识,还是很高明,有智慧,虽然是迷,迷得很浅,不深,你的如来智慧还是透得很多。这个道理要懂。

如果再往下面降一级,不执著但是有分别,那是什么人?阿罗汉、辟支佛,比六道高明多了。就像经上讲的,阿罗汉已经具足六种神通,那个神通是什么?能力。如来智慧德相,六种神通是德,虽然比不上菩萨,也非常可观,天眼能看小千世界。小千世界多大?用黄念祖老居士的话说,一千个银河系,看一千个银河系像看掌中的庵摩罗果,你看得那么详细、看得那么清楚,不要用望远镜。你的能力能知道过去五百世、知道未来五百世,这都是讲德能。我们今天为什么失掉?我们因为有执著,而且坚固的执著,我要这样、我要那样,有执著就不能随缘。学人、学生不能执著,要随缘。一个团体里面,当家住持他要维护整个团体的秩序,要执法,他要执著。他执著不是为自己,是为大家在一起共修有秩序,事上有,心里没有;如果心里有的话,他就堕落了,心里没有。这个道理很重要。心里没有执著,心里没有分别,接引初学的方便,那是菩萨,那不是凡人;心里有分别、有执著,他是凡人,凡人做事情就会有障碍,我们讲不容易做得圆满。

所以凡事,我们中国五千年老祖宗讲得好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只要事情发生障碍,过失不在外面,在自己。像大禹、商汤,这是古时候的圣王,他们的态度,书上记载说「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」。看到平民做事情犯罪,他不说他犯罪,他说自己犯罪,他为什么会犯罪?我没有教得好,是我的罪,不是他的罪,所以他能够治理国家。老百姓真正做到「夜不闭户,路不拾遗」,你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,你会找到;晚上睡觉,你家大门不需要关,没有人会进来。人人守法,人人知礼,人人心地都善良,人人都知道尊重别人,都知道敬爱别人,这个社会佛国土里头有。你要问极乐世界像什么样子?华藏世界像什么样子?你想想普贤十愿、文殊十波罗蜜,你就知道一个大概。佛国土里面的居民人人做到,圆满的做到。

所以我们要想求生净土,不能不断恶,不能不修善,为什么?经上讲得很清楚,你看看净土三经,一翻开「善男子,善女人」,那个善有等级的,为什么?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善有等级,四十一个等级;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,有等级,最低的等级是十善业道。诸位要知道,十善业道你真做到了,没有三皈五戒,能往生,为什么?你这个标准符合了,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十善业道做不到,不能往生,阿弥陀佛再慈悲,接你到极乐世界,你住不下去,为什么?极乐世界都是善人,你不善的心、不善的念头,到那里还要去作威作福,还要去跟人吵架,那怎么可以?你怎么可以把极乐世界的秩序毁坏掉?这是决定不会接引你的。所以佛来接引的时候看得很清楚,真的是个善人,欢迎你去。你不能破坏道场,你能够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没有一个不欢迎你。

我们读经要常常想,所谓的是「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」,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纵然在道场,惹事生非,我们处理要避免结怨,不结冤仇,怎样?劝导。态度要温和,言语要柔软,劝导他,请他慈悲,不要破坏道场的秩序,不可以板著面孔骂人,这不可以。他实在不能接受,到我们无法处理的时候,我们可以通知这边保安的人员或者通知警察来处理,决定永远保持著柔和,这就是兴旺道场。这种风气传出去,这个道场的人个个都是善人,你对这个道场的道风树立起来了。所以有很多叫逆增上缘,要把握这个机会。不善的人,拍桌子,把他赶走。不错,他是赶走了,那他说这个地方人很凶,不是好人。事是摆平了,可是我们的声誉损坏了。所以有很多逆增上缘往往把自己的形象提升,这个要知道,所以那个也是好人不是坏人。没有这些人在此地怎么能显得出你的道场是如法、你的道场是正法,你们这里面执事都是菩萨,都是善人?显不出来。

所以学,我们常讲善学,善学是你会学,你会学什么缘都是好的,都是善缘,都帮助你提升,都能感动人,都能把一个人真正变成好人。人有良心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你对待他恶,他对待你更恶,你对待他善,再恶他受你感动。我年轻的时候好胜、逞能、不让人,我是被一个同学感动的,同班同学,我们年龄差不多大。我总是瞧不起他,总是欺负他、挖苦他,大庭广众常常叫他下不了台,给他难看,次数太多了,可是他从来没有对我反抗,他能忍,居然在我的背后跟别人谈的时候他对我赞叹。人家把这个事情传给我,我很惭愧,年岁并不大,有这么好的修养,我感动了。可是我感动的时间很长,一年,最后我向他道歉,我对不起他,以后变成好朋友。他能够有耐心,能受我一年的气,居然把我感动了。这一招我从他那里学来的,以后我就知道忍辱对自己真有利益。所以我学到什么?人家怎么骂我,我会恭恭敬敬的听,我一句话不说,等到他骂累了自然就不骂了,我不会记住他的话,若无其事。他要打我,我绝不回手。

从前上班,我这种态度得到长官的奖励:某人很有修养。我这个修养被长官欣赏,是他给我的,他不骂我,谁知道?他不打我,谁知道?得利益的是我,不是他。可是骂我的那个人(同事),三天之后就向我道歉,我对他非常佩服。我在学校里挖苦人,我一年才跟人家道歉,他才三天,怎么这么快?这就是我不如人的地方,人家回头这么快,所以变成老朋友,始终是互相尊重、互相敬爱。你要不能忍,有气愤,还有报复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。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人性本善,我自己性也是本善。这个地方讲得更好,寂然不动。佛寂然不动,一切众生的心也是寂然不动,我也是寂然不动,动在哪里?六识。所以《楞严经》上讲得好,你能够用根性,根性不同,根性没有善恶,根性没有生灭,根性没有来去,跟这个地方讲的完全一样,根性广大、普现、顿现、常现、非现现,所以它起作用是什么?众生有感,自然就起作用。

「为众生故」,话很难讲,如果真的有为众生,他不又起心动念了吗?这是不得已的话。我们从江本胜水实验里头你能够明显觉察到,水,我们以善心对它,它起了一个很好的、很美丽的图案给我们看,它是不是为我们,为我用爱心对它,它就起个好图案?不是。但只有这个说法,所以为众生故,其实它没有起心动念。记住,寂然不动,自自然然的,「於非应中随感而应」。如果还是有感,众生有感我赶快应,你已经起心动念,你已经有分别执著。很难讲,讲不出来,这个事实真相确实佛经上讲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所以到最后一个非现现,非现现就是里头没有起心动念,现不现?现,外面有感,决定有现。

现相,佛经上又说得很好,感应。感应有显感显应、显感冥应、冥感冥应、冥感显应,讲四种。显感是什么?众生有心,我们有心求佛菩萨就有感应。感应有两种,一种显、一种冥。冥那种感应,你自己没有觉察到,但是有不是没有。冥感,我们没有起心动念,自然的感应,现,有显也有冥。所以感应道交有没有中断过?没有。人与人、人与天地万物感跟应都没有中断过,前面讲的顿现、常现。别人起心动念对我,他有感我就有应,他以善心对我,我就很欢喜对他,他以恶的心对我,我也以恶心对他,这感应。真正有修养的人他就不一样,他觉了,他以迷的心来对我,我以觉的心回应他,慢慢帮助他也觉悟。所以不但是如来三昧有这些现象,我们自己现在都有。海印三昧哪条我们没有?那你再想想哪个人没有?个个都有,佛有、众生有,我有、你有、他有,个个都有。

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我们今天讲磁场,我们中国人讲气分,这是什么?我有感,他有应,他有感,我有应,互相交互的。你要把这个道理明白了、搞通了,你就能避免所有一切不善的感和不善的应。不善的感,是我们起心动念对人没有不善,别人起心动念以恶的念头对我,我能用善回应,不用恶回应,修行功夫就在此地。他以迷来感,我以觉来应,他以恶来感,我以善回应,这就是度化众生。我要跟他一样,那麻烦就大!他善来我善应,这里头产生贪爱、贪恋;他恶来我恶应,产生怨恨,都是造轮回业,轮回心造轮回业。海印三昧十义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