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七三讲)  2007/6/2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773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,我们从第十三小段忍严光看起。忍严光,这是忍辱波罗蜜,要用现在的话说,忍辱波罗蜜的磁场,大家比较容易懂。前面已经介绍很多了,这条关系我们修学成功与失败,所以要很深入的去理解,认真的来学习。《金刚经》上世尊也特别把这条做详细的开示,在《金刚般若》也讲六度,讲得最多是布施跟忍辱。布施是福慧的根基,可是能成就福慧,忍辱是它的关键,福慧能不能现前要看忍辱的功夫。佛门里常说「一念瞋心起,百万障门开」。所以常常施是能够修福修慧,成就要靠忍辱。昨天我们学到第二首偈,头一句:

【众生暴恶难可忍。为菩提故心不动。】

我们看到头一句『众生暴恶』,真的是『难可忍』。佛在经里面告诉我们,有三种病佛都不能治,这个病就是众生的暴恶。第一种是毁谤大乘,堕阿鼻地狱。谤法,特别是在末法这个时期,有些人对佛法初初接触,将信未信,信心还不深,听到有人毁谤大乘,他的信心立刻就化除了。这叫什么?断众生的法身慧命,把众生在这一生当中的得度机会破坏,这个罪比杀生的罪不知道要重多少倍,这是佛不能救。第二种是造五逆罪,五逆大家都晓得,杀父亲、杀母亲。这过去很少,现在我们常听到,中国、外国都有这种叛逆伦常的事情发生,这也是阿鼻地狱罪过。《地藏经》上造五逆罪,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,佛不能救。五逆罪第三个是杀阿罗汉,第四个是出佛身血,这两种都不容易。现在这个世间没有阿罗汉,与杀阿罗汉相同的罪,那是杀害弘扬正法的法师,这个结罪不是对这个人结罪,是跟众生结罪。阿罗汉在世间也是教化众生,我们讲善知识,多少众生要依靠他得度,接受他的教导修学成就,你把老师杀掉,这个罪等同杀阿罗汉。佛现在不在世了,佛不在世有佛像,无论是泥塑木雕、金铜铸造,或者是彩画,恶意破坏。如果是无意的没有那么重的罪,无意是过失,那个很轻。是恨,怀恨心把佛像破坏,那等於出佛身血,这也是无间地狱。最后一条是破和合僧,这是讲僧团。僧团不论是出家的团体,或者在家团体,他们一定是修六和敬的。如果不是修六和敬,你破坏这个僧团没有这么重的罪。如果是修六和敬的正法僧团,你破坏它,那也是堕无间地狱,这佛不能救。最后佛又说一个一阐提,一阐提这是佛随顺众生说的。一阐提就是没有善根的人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造作不善,当然他是堕地狱、饿鬼,从地狱、饿鬼出来,他的罪受完又到人间,还带著严重的地狱、饿鬼的习气。饿鬼的习气贪婪,地狱的习气瞋恨,这个习气很重,很不善良,不能接受佛法,所以佛没有法子度他,不接受。这三类难度。

又说有三种恶,这三种恶我们要记住,特别是第一种,别人以恶言恶行来对我,我也以恶言恶行去报复,佛说这是恶。这一条我们很容易做到,想想我们有没有?别人骂我,我回骂他;别人打我,我打过去,这是恶。别人没有恶言恶行对我,我以恶言恶行对他,这叫大恶。前面的是恶,第一条是恶,第二是大恶,第三条别人有恩於我,我不知道报恩,还要以恶言恶行相向,他说这是大恶当中最严重的恶。有恩不报就是恶,还要以恶言恶行去报他,这个罪过就严重了。我们听佛这些教诲,对於众生暴恶,尤其是在现代的社会,普遍你都能看得到,几乎每天你在报章杂志、广播新闻里面都听到。现在确实也是司空见惯,见怪不怪,好像这种事情都很平常。可是我们学佛人要提高警觉,千万不能够犯这些过失,这些过失决定障道,不但你修行不能证果,而且还障碍你的悟门,你听经不开悟。

听经不容易,听经是福中之福,几个人有机会能听经?即使在我们道场里面,道场天天都有讲经,他有没有机会听?不见得。听众有机会,职工没有机会。纵然是职工也在听,职工分心,不能专心,时时刻刻要留意一些事情,像电话、外面来来往往人来访问的,他们都要注意到,所以他分心。分心,听经的效果就打很大的折扣。从前李老师常给我们讲,就是讲什么?讲堂里面的听众,他说得很好,一般听众大概能听多少?十之一二,十分他只听个一分、二分。学生呢?学生大概听到个三分、四分。如果要学生复讲,指定你明天复讲今天这一座经,他会很聚精会神,大概可以听到六成到七成。老师讲这个话很有道理,所以听经要聚精会神。

我当年在李老师会下,我是老师盯得很紧的人。排座位,我排在第一个,跟他老人家,他在讲台上,我在台下,跟他面对面,看得很紧,所以要完全聚精会神。我听经比别人听得多,比指定复讲的人还听得多,我的记忆力好,确实我差不多可以能听到九成,我复讲也能够讲到九成。所以听经不是容易事情,专心,真的是清净心,什么念头、妄想统统放下,一心专注,你才真能体会到经教里面的义趣。

我到台中的时候,老师教导我,会听的人听教理,不是听言语、不是听文字,是听教理。理要是明白了,就一切都贯通,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。上根的人听教理,次根的人是不得已而求其次,听教义。义是什么?一部分的道理,不是完全的;完全的那是理,整个佛教贯通那是理。我净土宗这一宗能够贯通,这是义,义理。所以会听的人,你没有办法契入教理,你应当要能够入教义;入教义,与这部经性质相同的你都能贯通。再其次的那就没有法子,讲这部经只好学这一部,这部经听完你会讲,再换一部经你就不会了。如果你能够听教义,换一部的时候,你还是能讲;听教理那就没有话说,什么经都通了,都圆融。所以听经是大福报,这要珍惜,没有大福报的人,在面前都听不到,心不能专注。

我早年在韩馆长护持的时候,在我们没有图书馆,没有道场的时候,韩馆长是真听经,所以她佛法有点基础。以后有了道场,她管理道场,就不能再听经,那个时候怎么样?修福,修慧就没分。所以佛门里头也有个谚语说,你要害那个人,你有冤家对头你想害他,怎么害他?请他做住持,请他做当家师。他天天忙著这个不亦乐乎,忙著修福,慧就没有分了。修福,你来生是有漏福报,出不了六道轮回,随业受报。你这一生造的善业多,善根厚,你来生得人天,在人天里面享福;如果善根不厚,还夹杂著恶业,你到畜生道、到饿鬼道也享福。畜生道享福,你看现在富贵人家养的宠物,他就变成这个。鬼神道里面享福?变成福德鬼,像山神、土地公这一类的,都是有福的,有信徒初一、十五去拜拜,就入了这一道去,念佛都不容易往生。

出三界,超越轮回这桩事情,《坛经》说得好「福不能救」,有福不行,要有慧、要有定,要有定慧,这是事实。可是众生根性真的不相同,善根福德要不够深厚,纵然有这个机会他不认识,往往是当面错过。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就懂得佛经上有句话说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。得人身,修福报容易;得人身,修菩萨道,不容易。所以我们这边的职工同学,真正要觉悟,在讲经的时候可以什么事情不处理。有人来的时候,请他坐著听经,听完经之后再办事,不必打招呼。专心听经,你会开悟,你会得大受用。一面听经,一面照顾事情,心不在焉,什么都听不到,这就太可惜了。

昨天我们提到《华严》讲的十种忍,十种忍有两个讲法,我们都把它念一念。首先跟诸位介绍的这是一般大乘教上常讲的,第一种叫「音声忍」,跟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音响忍是一个意思。第二种是「顺忍」《无量寿经》讲到柔顺忍,这个意思也相同。第三种叫「无生忍」,也就是无生法忍。《无量寿经》讲三忍菩萨,跟这个意思相同。第四种叫「如幻忍」,这意思「了达诸法皆依因缘生,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也」。这意思跟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如幻,不是真的。为什么?它是因缘生法,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,所以说本来空寂,无自性。对於这些事情,你看得很清楚,你相信、你肯定它,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你能常常作如是观,就会把世间看淡。看淡有好处,你就容易放下。看淡也就是看破,你能看破多少,真的看破了你就能放下多少,放下是功夫。首先你对於一切法执著淡薄了,这在修学上就是很大的进步。於一切法不再执著,能够随缘,能够恒顺众生,这个时候福慧渐渐往外透出来。要知道严重的执著,这个人没有福,没有慧。纵然有福,那个福也是有漏的福报,就是夹杂著烦恼在里面,享福的时候那个福也享得很苦,得来不容易,很操心。

下面一种「如焰忍」,这个焰是比喻,「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也」。阳焰,《庄子》里面有这个名词,现在人叫这个不知道是用什么样的名词,它是地气,在雨后天晴的时候能看到,现在也都能看到,这是个自然现象。下雨之后,地面上湿的,太阳出来之后它就蒸发,地面上就像水蒸气一样。没有水蒸气那么浓,蒸发著,飘浮不定,远看像是水一样,实际上它不是水,是气。《庄子》上有「渴鹿阳焰」。鹿,畜生它不知道这是阳焰,它以为是水,渴了之后要喝水,它就奔到那里,一奔到那里去没有了;走近就没有,远看有,近就没有,庄子用这个比喻鹿愚痴。这就说明阳焰不是真的,是水气。这焰是说的这个意思,它因缘生,这也是因缘生法。有这个现象,没有体性,所以本性空寂,知道世间所有一切的现象跟阳焰差不多,都是叫你看破不要执著。

下面是「如梦忍」。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,「了达一切妄心」,前面是讲境界,这是讲心,「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也」。我们起心动念所有的妄想,这个想叫妄想,它不是真的。就像梦中境界一样,醒来之后才知道这是空的,这是假的,没有这个事实真相,你要信。忍就是同意、认可,肯定它,所以「忍」有这些意思在里头。

第七「如响忍。了达一切世间之言语音声皆依因缘和合而生,犹如谷响之无真实性而信忍也」。响,这里说出来了,山谷,山谷我们长啸一声,你就听到回音,这个响就是谷响,就是回音,它也不是真的。你长啸的音很强,它回音强,它时间也长。佛用这些来告诉我们,世间心、行、境都不是真实的。

下面第八个「如影忍」。影,我们有个身体在太阳底下,它就有影子。「了达色身依五阴之积集而成,无有本体,犹如影而信忍也」。了是明了、达是通达,明了通达我们现前这个身,身这个形相怎么来的?现在人讲元素,是依五种元素,佛教称为阴。阴是有盖覆的意思,把你本性的性德盖覆住,这五样东西不好,就是色受想行识叫五阴,也叫五蕴。蕴是积集的意思,阴是盖覆的意思。我们的肉身,这是物质,物质是属於色,另外四种都是属於精神。受是你的感受,你心有忧喜的感受,身有苦乐的感受,所以有苦乐忧喜的感受,这是受。

想,你有妄想,给诸位说,所有一切想都是妄想。想佛,想佛也是妄想,为什么?真心里头没有想,要懂这个道理。我们想佛,在妄想里面想佛是最善的、最好的,想佛能往生到极乐世界,所以念佛是因,作佛是果,到极乐世界去。忆佛念佛,现前当来,必定见佛,这好!好事。可是要知道,到了极乐世界还要把这个妄想拿掉,你才能够提升品位;因为你有想,你还执著在想上,分别在想上,这是凡圣同居土,必须把这个统统除掉之后,你才能生实报庄严土。生实报庄严土,这五阴没有了,转识成智,那是智慧之身。实报土的身是报身佛,报身佛不是五阴,是智慧的积集而成的,跟下面的佛身不一样。所以知道身心都不是真的,想不是真的,行也不是。行是第七识,识是阿赖耶识。

精神方面说了四个,物质说了一个字「色」。简单的讲,受想行识把它合起来就用一个「心」做代表,我们今天讲心、物或者是讲精神、物质。受想行识这是精神,色身是物质,现在讲唯物跟唯心。其实心跟物是一不是二,全是自证分变现出来的。自证分能变,精神跟物质都是所变,同一个体,同一个能变的体。认识清楚了,知道身体不是我,受想行识也不是我,你就提升了。现在一般人知道什么?肉身不是我,受想行识是我。你看外国哲学家讲的「我思故我在」,他不把肉身当作自己,他认为能够思惟想像的那个是我,这比一般人是高明不少。东西方也有很多人认为灵魂是我,灵魂还是五阴身。灵魂也有色,但是他那个色跟我们这个色不一样,在佛法叫无表色,我们肉眼看不见。无表色,梦中的境界是无表色,你在作梦,我看不到,它真有色,什么人能看到?有定功的人能看到。这就是讲你能够突破三度空间的维次,你就能看到,那个人睡觉在作梦,就像演电影一样,你看得很清楚他在梦中干什么,能看见。所以那个色,在佛经里面叫无表色。

下面第九个叫「如化忍」,化是变化,「了达世间诸法无而忽有,有而还无,体无真实如化事而信忍也」。这条是让我们明了通达我们身外的境界,像山河大地、树木花草、虚空法界,真的无而忽有。现在科学家发现,宇宙这些森罗万象从哪里来的?真的是从无而有的。无而忽有,有而还无,那就是所有物质境界相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。我们今天所能够感受得到的这些境界是什么?我们也常讲真的它是虚幻不实的抽象意念。就用《仁王经》的说法来解释,我们就能体会到什么叫诸法实相,宇宙人生的真相。佛说这个现象的生灭,一弹指有六十刹那,一刹那有九百生灭,这一弹指。我们这个速度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,那你想四乘六十再乘九百,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,那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。

所有境界的现是一时顿现,没有次第,就像我们幻灯片打在银幕上。幻灯片所有的这些现象,有没有先后次第到银幕上?没有,同时现。同时现也同时灭,所以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。我们今天看到的是相续相。无,好比我们这个幻灯的镜头没有打开,银幕上没有相;有,好比这个镜头打开了,镜头打开这一张照片放在银幕上大家看见了。有而还无?再把这张照片抽出来,又没有了。再放一张照片进去,第二张相。第二张跟第一张绝对不是一样的,但是相似。特别是从电影的放映机里面,你能够真正把它看透。我们电影机现在快门一秒钟二十四次,无而忽有,有而还无,二十四次,一秒钟二十四次。你看到那个电影银幕上就觉得那是真的,你就被它欺骗了。一秒钟二十四次,现在《仁王经》上告诉我们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,无而忽有,有而还无,你怎么知道这是假的?

二十一万六千张的幻灯片,每张不一样,没有相同的,这是事实真相。我们在《华严》前面做过几次报告,后面还有,还要重复。我说《仁王经》上世尊说的是方便说,随顺我们众生而说的,实际上,它的速度比《仁王经》上讲的还快。佛法里有一句话说得好,叫「不可思议」,你无法去想像,你也没有任何言语能够把它说出来。所以这个现象,古大德常讲「唯证方知」,你只有自己亲证这个境界,契入这个境界,所谓是豁然大悟,说不出的。五祖忍和尚对惠能大师没有说出来,说不出,惠能领悟到,听到「应无所住,而生其心」,他就豁然开悟,他领悟到了。说不出,真的是「言语道断,心行处灭」,你没有办法想像,你想像不到的。想像是第六意识,执著是末那识,它在六道里面能起作用,在四圣法界里头这个作用逐渐就消失掉,在一真法界完全没有了。这个事实你不能不知道。

真正知道了,现在要用可以用,用的时候不要执著它就对了。不执著也不分别,可以用,这叫什么?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慢慢的学著真能放得下。色身要放下,受想行识要放下,知道真的,你看看《金刚经》「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」,这十种比喻里头没有泡,但是有阳焰、有响、有空谷回音,有这个意思在。所以《金刚经》上讲四个,这里讲十个,说的是有多少不一样,意思没有两样,完全相同。

再看末后「如空忍,了达世间出世间」,你看前面只讲世间,这个地方有出世间,这意思更深,「种种之诸法悉如虚空之无色相而信忍也」。由此可知,佛这十个比喻后后胜於前前,前面的浅,后面的深,后面包括前面,前面不包括后面。你明了、你通达世间法、出世间法;出世间法就包括了极乐世界,包括了华藏世界,包括了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。哪样是真的?没有一样是真的,全是幻化之相。所以佛在经上常跟我们说,相有性无,性空;性是真的,因为它没有色相,能现色相。

现在的科学家实在讲也很聪明,科学家他们不承认宇宙之间有物质存在,他们说宇宙之间只有「场」存在。场是什么?什么叫场?这是科学名词,我们听听科学家的解释,科学家讲场是一种能量,能量存在,它不是物质,也不是精神。这种能量稀薄的时候它是遍法界虚空界,称为场;如果这个能量集中、聚集的时候,它就会变成物质。科学家是这样解释的,实在讲没有佛法讲得那么圆满、讲得那么活泼精彩,他们现在讲的也非常难得,讲到这种境界。讲物质是从无生有,真的有还归无,这是科学发现的,而佛法讲空讲得更好。色从哪里来的?色从空来的,所以《心经》上讲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空能现色,所现之色还归於空,所以色空是一不是二。可以说色是空的一种相分、现相,真的是一体。现的时候有色,不现的时候就是空。色里头有有、有无,空里头没有有无。所以空是真的,永恒不变的;色是刹那刹那在变的,它会变,那就不是真正的存在。

这十种都是描写宇宙万有的真相,有些从我们色身来说的,有些从我们感受来说的,有的从世间法来说的,有的从出世间法来说。总的来讲,还是《般若经》上总结的三句话,「一切法(世出世间一切法),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你对於《般若经》上这几句话要能够相信、能够肯定,此地讲要忍,忍有肯定的意思、有同意的意思,你还有什么放不下?在十法界,在六道里面,你还会不会有执著?你还会不会有分别?还会不会有妄想?当然没有。为什么?一场空,了不可得。在十法界里面,在六道里面,在我们现前环境里面,你晓得自己就跟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没有什么两样。觉悟了就是应化,不觉悟那你就是业报,觉悟了就把业报马上转成应化,乘愿再来。乘愿再来应化的人,他在这个世间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随心应量,他跟一切法有没有对立?没有了,有没有怀疑?没有了,有没有顾虑?没有了。矛盾没有了,冲突当然没有了,菩萨应世。众生像经上讲的再怎么样的暴恶,你统统都能忍,你都会如如不动,一笑了之。为什么?事实真相你透彻!这是十种忍第一种说法。

另外一种说法,对我们修行就有更明确的指导。第一个是戒忍。「观色阴」,色阴是现象,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现象,他用一个「阴」。阴是障碍我们的性德,这些物质现象你不了解它,它发生障碍,了解它、明了它,它就不会产生障碍。「而不犯禁制,由之而得戒忍。以作与无作之戒体,皆是色之摄也」。我们受戒,受戒你有没有得戒?戒的体是什么?有作戒跟无作戒,有作、无作的戒体。这戒是两种,有作持、有止持,戒有两种。这是佛教导初学,止持就是禁止,你决定不能做的。不杀生,不偷盗,不邪淫,他加个「不」,这是禁止。

菩萨戒里面很多是作持,就是你一定要做的。譬如佛讲你这个地区四十里,古时候这个里比现在这个度量衡小一点。讲经的道场距离你住的地方四十里,不算太远,你一定要去听经;你不去听经,你就犯了戒,这叫作持,一定叫你做到的。你受了菩萨戒,菩萨戒要拥护道场,要护持正法,法师讲经你要去听。这个经你很熟,很熟怎么样?也要去,做影响众。初学的人一看,这个大德,你看他都来听,大概讲得不错。人家一看你在座,就许许多多人都来听经,叫做影响众。受菩萨戒有这么一条。现在我们这个距离怎么算?现在要算开车的距离,如果讲经的这个地方,距离你的路程开车一个小时,你要去听;你要不听的话,你菩萨戒就破了,就犯戒了。这是真正想受菩萨戒的,自己要知道,那你一定要护持道场,纵然这个经你也会讲,你要去做影响众,距离近的就更不必说了。从前四十里路是一天的路程,你早晨走四十里到那里去听经,听完之后再回来,给你这个时间跟距离。

戒体,戒忍就是戒体。这两句话很重要,「不犯禁制,观色阴」,这就是有形式的。我们现在受这个戒是有这种形式,有这个形式你受了,受了五戒,受了沙弥十戒、比丘戒、比丘尼戒、菩萨戒都有仪规,仪规就是此地讲的色阴。你受了之后,不能犯,叫你不可以做的,你决定不做;叫你做的,你一定可以做到,这叫不犯禁制。你有这个认知,这就是戒体。就等於什么?等於我们一般人宣誓,宣誓能够生效,这是什么作用?是你的德行,我说了,我一定会做到。违背誓言的人也很多,违背誓言在佛家讲就破戒了,这一破戒,戒体就没有了。佛门里面真的也很慈悲,破戒之后还可以再受,所以我们看到自古以来,真的有不少出家人受过很多次的戒。我相信这里面也有一些是示现的,没有做到再补受。出家若干年了,哪里传戒再去受一次。这里头实在讲都有很深教育意义在这边。

第二叫「智见忍」。智见忍是「观识阴」,这一看我们就晓得,一定是五阴,色受想行识,色是物质,受想行识是精神,他把识摆在第一。「观识阴而了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,皆自识心生,由之而得知见忍,以了别识与此知见相类也」。我们讲知见。这个知,开头是个智慧的智,此地这个智跟知见这个知是一个意思,所以这叫智见忍。他用智慧的智也很有道理,因为这里头有慧。看识阴,识阴是阿赖耶识。了知一切诸法邪正之见,皆自识心生,都是阿赖耶生的。正知正见是它生的,邪知邪见也是它生的,所以大乘教里头常说「邪正不二」,一体的两面。为什么会有邪正?觉了,邪就变成正,迷了,正就变成邪。实际上没有邪正,只有迷悟。

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体会到,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,我们凡夫感官里面真的是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教化众生。教化众生教化什么?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就这么一桩事情。迷了他的知见就邪,邪知邪见,悟了他就正知正见。邪知邪见所造的业,三途,苦!正知正见造的业,三善道,离苦得乐。佛法教学的兴起,可以说从这里来的。所以统统是阿赖耶识的自证分变现出来的。自证分是本体,自证分是法性,法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,这就变成了三细相。见相就是见分,精神这一分;相分,物质这一分,这是所变的;能变的,自证分。所以佛法讲的是一念不觉,科学家讲什么?讲场、能量的聚集,能量的聚集就生物质,我们佛法讲的是一念不觉。

法性,法性带著一念不觉,就叫它做阿赖耶,见分里面就变现出末那识跟意识,末那识是执著,意识是分别。从这个识心里面,心心所都有一分相分。心心所各有四分,四分就是自证分、证自证分、见分跟相分。这讲得很详细,所以诸位要能够学一点法相唯识,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,跟现在世界上这些大学的心理学教材一比,它就差远了。你才晓得佛教对於宇宙万物讲得多么细,它的来源起因、变化、效果讲得非常透彻。从这个地方得到知见忍,知见忍起作用就是了别识与此知见相类。这个地方它不是分别,了别。了别是慧,分别是识,不一样。我们经过研究思考才明了,那是分别。不通过思考,六根对著六尘境界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这叫了别。这是我们也要把它分别清楚的,为什么会有了别?

我们的了别没有了,都变成分别,为什么?因为你有分别执著。你要能把分别执著舍掉、放下,不再用它了,就是了别。你看我们眼睁开,会看到外面的境界相,色相。你说我不用分别,不用执著,外面境界清不清楚?清楚,那叫了别。第六识的分别,末那识的执著,与这个知见是同一类。带著执著就叫末那,带著分别就叫意识,实际上分别、执著都是虚妄的。我们在前面多次的报告,妄想、分别、执著是什么?是错误的、虚妄的抽象的意念,不是真的。可是你要是迷而不觉,它起作用;觉而不迷,它不起作用。所以觉是佛菩萨,迷是六道凡夫,这个道理不能不懂。

第三个「定忍。观想阴而不起乱思,由之而得定忍。以由颠倒之妄想能入於定也」。定所对的对象是第六意识,第六意识有强烈的分别,想。有定就能够把想控制住,不起乱思。我们凡夫妄念纷飞,自己稍微静一静,我想什么都不想,念佛人我只念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可是怎么样?念了几声,妄念还是很多,你就发现妄念多。怎么办?古大德教我们一个方法,妄念起不起不要去管它,随它去,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,你只注意佛号。妄念可以随时起,不去理它,慢慢这样的训练,你的佛号就愈来愈集中,妄念就愈来愈少,这样才能得定。不要急著我要用什么方法把妄念除掉,除不掉,愈除愈多,这是习气,你一定要知道。

真正想去除妄念的一个方法、一个助缘,那就是我们对於什么事情(人事物)看淡一点,看轻一点,不要去执著,不要去计较。这种转变对於你修定,修一心不乱很有帮助。也就是在人事跟物质环境里面,尽量的放下,真的古人所说的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少一事不如无事」,你心会得定,定能开慧。管事太多,你决定不能得定,你的精神意志不会集中,你做得再多的好事都是修福,与定慧没有缘分。你要晓得,定慧才能解决问题,定慧才能提升自己,福不行。福要修,福是慈悲,帮助一些苦难众生,要修福。修福也有一个好处,它也能帮助定慧,你有定有慧,你在物质资源上不会缺乏,自然会得到供应。你不去求它,不去想它,你不会缺乏;不会很多,但是不会缺乏。这就很好,这是真正的福报。太多?太多生烦恼,这一定要晓得。

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给我们做出的示现,做出的榜样,他把物质生活舍得干干净净。有道场就得要管理,管理是多烦的事情。世尊一生没有道场,山林树下,你说这多自在,人在哪个地方,那个地方就是道场;你看他多圆融,国王、长者居士大德有精舍园林,邀请释迦牟尼佛到那边去讲学、去办班(现在的话讲去办班),佛也不拒绝,有缘就去,这个地方讲完了,另外地方有启请,他又去了。这是告诉我们,佛接受他们供养,接受现在讲使用权,不接受赠与。赠与就是有所有权,不接受这个。所有权是你们的,只有使用权。佛教传到中国,早年建的道场亦复如是,早年道场多半是国家建立的,提供给出家人在里面修行,产权是属於国家的,所以讲十方丛林。

国家护法,尊重你,护持你,道场不是个人的,叫十方道场。可是到后来的管理,就请出家人自己要负责任。所以出家人才用选举的方法,而选举任期都是一年,可以连选连任。选方丈,方丈就相当於校长;选首座,首座相当於教务长;选维那,维那相当於训导长;选监院,监院相当於总务长。你看跟现在学校分工完全相同。这是重要的四个人,这道场领导人,他们选出来之后,他们底下有很多助手,这些执事由他们提名再选举。正月初一早课他们上任,就是他们来接管事。上一届的,腊月三十晚上晚课完了之后总辞。这真正的民主制度,任期一年,为什么?是服务,并没有什么权限,没有什么特别的享受,生活起居跟大家一样。不同的地方就是他有一个寮房,便利他办事,他有一个寮房。清众要住广单,就是通铺,大家在一起。选出来执事的时候,他们都有一个房间,除这个之外没有什么不同。吃饭都是一样的,并没有说他们另外开伙,没有,完全相同。真民主,真的是选出来为大家服务。

真正用功修道的,清众。所以清众大家来护持你,你在这个道场也要尽一年的义务,替别人服务,这合情合理。过去我出家之后,跟方老师还是常常往来,老师就告诉我,中国古时候丛林制度好。他说佛教要复兴,一定要复兴中国丛林制度。他说中国丛林制度是中国佛教的特色。真的,印度没有,释迦牟尼佛没有这种制度。这就是什么?把释迦牟尼佛这种教育正式化,就变成大学,丛林是大学。古时候没有称大学,称丛林,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大学,制度化。所以这个制度非常之好,里面的执事不是皇帝任命的,不是的,是你自己道场里面推选的。每个人都有被选举权,每个人都有选举权。从这个地方真正要推动起来,对於民主社会、民主政治也是一个很好的典范。很可惜佛教到了末期,也就到最近的一、二百年变成子孙庙,执事的承传不是选举,是老和尚指派继承人。这不是佛的意思,佛没有这个意思,也不是祖师大德的意思,祖师大德是推选的,这就变成末法,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。这是定忍。

第四个是「慧忍」。这个定后面一句不难懂,有颠倒的妄想,能入於定。「慧忍观受阴」,这个受是感受,「苦乐之相为无,而得智慧忍。以分别诸法皆悉空寂而智慧生也」。这是我们一般人讲要开智慧。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有的,也是被妄想、分别、执著障碍,所以智慧不能现前。佛教给我们「观受阴」,受是前五识,就是眼耳鼻舌身,所以受的是什么?有苦乐忧喜舍。这些相实在讲都了不可得,是虚妄不是真实。你要真正观察苦乐忧喜舍了不可得,前面讲的「如梦幻泡影」。你执著的时候它有,分别执著它有;不分别,不执著,它没有。为什么?佛菩萨没有,阿罗汉也没有。这五种受,受很多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大类,苦乐忧喜,后面一个舍。舍是什么意思?舍就是身没有苦乐,心没有忧喜,这叫舍。舍就是定,就是三昧。为什么叫它舍受?舍的时间太短了,不能保持。如果能保持这个状态,那就要得定。

所以世间禅定,四禅就是色界天,跟无色界天,他能够保持相当长的时间,那就称为定。但是他这个定是伏住,苦乐忧喜不起作用,那个定一失掉之后,苦乐忧喜又起来,他不是永远舍掉,那叫世间禅定。永远舍掉不会再现行,那叫出世间禅定。所以舍是个好境界,心里面很清净,身没有苦乐,心没有忧喜,非常清净,这好境界,这就是定的境界,你要能保持。知道苦乐忧喜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为什么?佛讲这五种受不是正受,正受是禅定,正受就是舍受。没有苦乐忧喜叫正受,有苦乐忧喜,可见得他不是正常的享受,正常的享受里面没有。这很重要,什么人得正受?证果的人得正受;小果须陀洹,初果,初果就有正受了。

为什么有正受?我们能知道,因为他身见破了,他不再执著这个身,身的苦乐当然他就没有了。我们为什么身体还这么苦?有苦乐,没有放下对身的执著。什么是我?身是我,所以有苦受,有乐受。你还有心、还有念头没有放下,你就有忧,你就有喜。能把这些东西统统放下,不再执著,小乘须陀洹,第一个身见没有了,边见没有了。边见是对立,我们常说我们对一切人的对立、对事的对立、对万物的对立,这个对立是属於心。有对立就有忧喜,从对立再一发展肯定有疑虑、有矛盾、有冲突,这就有忧喜。忧会带给身苦受,喜会带给身乐受,这是凡夫,六道凡夫。而且六道凡夫里面,不能控制的是欲界;色界、无色界他能控制,就是他能长时间的住在舍受里头,他有这个功夫,有这种本事。

我们今天晓得这个受不是正受,不是正受我们就要舍,舍怎么样?放下,怎么放下法?还是古人一句老话,「多事不如少事,少事不如无事」,要从这个地方下手。可是凡夫迷惑的时候他就希望多事,他好像要没有事情他就觉得无聊,这实在讲他是没有真智慧,有真智慧他就会享受。那个享受是什么?法喜充满,他的生活会非常充实,非常丰足,法喜充满,智慧充满。他的言行都是世间人最好的榜样,不管他教不教众生,实际上他都在教化,为什么?他那个样子就是一切大众的好榜样,真的叫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都是世间人的师表模范。谁做到?给诸位说,释迦牟尼佛做到。你们想想释迦牟尼佛一天到晚没事,没有道场,他不要管人,他不要管事,每天跟大众接触,无不是教学,常随弟子、老学生(多年跟在一起的),不断的帮助他们提升。

在佛法里面我们看到的有阿含,佛讲阿含就是讲初级的佛法,小教,十二年。十二年之后讲方等,方等好比是中学,八年;八年之后讲般若,般若是完全讲智慧,叫你放下,二十二年,好比是大学;最后的八年讲法华,好比是研究所;入灭的前一天,一天一夜讲大涅盘,那是遗教,嘱咐后事。世尊一生,真实功德!同学们,如果你们真正发心,真正好学、善学,即使在工作岗位里面也成就了殊胜的道业。现在虽然有道场,道场里面任何一个工作,你都能提得起,你都能放得下,哪个岗位上缺人,你去都是内行,不是外行,这叫真实成就。厨房没有人,下厨房可以烧菜烧饭;讲堂没有人,可以上去讲经,哪个工作岗位都行,都能做到第一,这叫菩萨。

古时候丛林确实就是这样的,你干清众,选你当方丈,他就去当方丈;选你当首座,你就可以主持教学;选你做个饭头,饭头是什么?饭头就是厨房里面煮饭的,厨房里面的工作、烹饪的工作。菜头是菜园里面种菜的。哪一行都第一,他什么都能干。丛林里面工作岗位分工是一百零八,叫一百零八单,那个单是单位,就是工作分配。一百零八种工作样样都行。大乘教是什么?完全落实在生活上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确实随时随处提得起,放得下。放得下也提得起,随时可以提起,随时可以放下,所以他智慧生,他不生烦恼,他生智慧,他得智慧忍。「以分别诸法皆悉空寂而智慧生」。生智慧,你就想想这是生智慧的不二法门。你要想生智慧,你就要肯定认知万法皆空,这里面我补充一句,因果不空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