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七五讲)  2007/6/3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775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上次我们学习到忍严光,读到「众生暴恶难可忍,为菩提故心不动」。我们在大乘教里面看到世尊对我们许多的开示,教我们学习忍辱波罗蜜,这里面的含义非常之深。佛在经上说得很多,世出世间法的因,总的来说不外是布施,财施、法施、无畏施,可是世出世间的果德成就无不在忍这个功夫。所以佛在《金刚经》上说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。换句话说,小忍就有小成就,大忍就有大成就,如果不能忍,所有一切世出世间功德都会被破坏了;换句话说,不能成就,布施的果报也等於零。忍辱就非常重要,佛也给我们说得特别多、特别详细。我们学了《华严》说的十忍,前面我们学到第七。第六、第七、第八讲空、无愿、无相,这也是一般佛法里面讲的三解脱门。三解脱门下面都加个忍字,说明般若会上世尊讲的话真实不虚,我们要很认真努力来学习。

空、无相、无愿是法身菩萨所证的。我们看十忍这里头怎么说的。「观三界之苦因皆空,而得无愿忍。以烦恼之集谛,性本清净也」。这是说无愿忍。要用细心去观照,到照见三界的苦果无自性,这是因缘所生法,空无自性,如梦幻泡影,果如是,造的那个因也是,所以苦因也不可得。从观照、照住到照见,你就得无愿忍。前面学到这个地方,我们提出了个疑问。学佛,一入佛门就教我们发愿,阿弥陀佛还发了四十八愿。我们学佛在大乘教里面,每个人在因地发的愿不同,但是把所有菩萨在因地上所发的弘愿归纳起来,把它分类,就不外乎四弘誓愿。四弘誓愿,弘是大,是四大愿,四大愿把一切愿都包括在其中。这四愿我们很熟悉,第一个是度众生的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,烦恼无尽誓愿断,法门无量誓愿学,佛道无上誓愿成」,给诸位说,这是大乘教上讲的。到一乘教,一乘教就是成佛之教。大乘教里面有三解脱门,一乘教里面三解脱忍,为什么?他彻底明白了,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。

大乘,分别执著放下了,妄想还在,妄想没放下,换句话说,因果不空。妄想是什么?起心动念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起心动念。放下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时候因果也没有了。诸位要知道,这是真正契入究竟圆满的果地,为什么?整个宇宙是一不是二。你要是讲因果,《坛经》上说得好,因果是二法,二法不是佛法,佛法是不二法,到十忍就是不二法门。我们要问,愿要不要发?要发,为什么要发?为度众生,要示现这个样子。这很难懂。

我们再举个例子来说,佛经上有个例子,叫「黄叶止啼」。小孩在哭,哭得很厉害,大人在地上捡了一片树叶,树上落下来的叶子都黄了,绿色的叶子不会落下来,到叶子变黄、枯黄了,风一吹它就落下来了。在地上捡一片叶子哄小孩,你不要哭,这是黄金,很值钱,你拿去买糖吃。他一听很欢喜就不哭了,叫黄叶止啼。这就好像是无愿忍一样,知道因果都不可得,但是众生迷惑颠倒,他不知道,就像小孩一样,所以佛菩萨示现就要做出这个样子,要发四弘誓愿。众生就学会了,他就真的发愿,与自性本觉本善相应,走这个路就对了,他将来就能够证三解脱门,得三解脱忍,这叫善巧方便。

《般若经》上讲,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,佛菩萨为什么还要示现到十法界来?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,你示现干什么?这叫无愿忍、无相忍。这忍的意思太妙、太深了,不是我们能想像到的。我们能忍,真的忍,他没有;他如果还有这个忍,他著相了,他四相没破、四见没破,那他是凡夫。所以我们今天在凡夫位看圣贤的示现很不容易理解,只感觉到他太慈悲了,为众生。如果他真的还有为众生那个念头,那也变成凡夫,他也堕落。所以他那个境界是什么境界?还是《华严经》上说得好,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。这话说得好,这里面把无相、无愿、空意思统统都显示了,不思议解脱门。

你不能想、不能说,开口便错,动念皆乖。不能动念头,不能说,你就明白了,豁然大悟。你要入这个境界,你一定也像诸佛如来、像法身菩萨一样,那么样的慈悲,众生有感你就应。众生有感,确实他不空,他有愿、他有相、他有求,菩萨应,菩萨应完全没有。虽然完全没有,但是他能够满众生的愿,为众生做种种示现。他要不示现就不能教化众生,就没有办法诱导众生,所以种种示现他才能诱导,他才能教众生回头,才能教众生豁然大悟。像这些很深的义理,通常佛菩萨示现也不说,《华严》是一乘圆教,这是教法身菩萨的,把这些事实真相说出来了。

得无愿忍,为什么?烦恼性本清净,《坛经》上说的,「何期自性」,头一句,「本自清净」,从来没有染污过。由此可知,烦恼是什么?烦恼是性本清净迷了,迷了清净的本性就变成烦恼,它是不是真变了?没有,这要知道,确实它没有变。说它变成烦恼,这是世尊的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,是随顺众生、随顺迷惑颠倒的人说。像我们戴上有色的眼镜,戴上个绿色的眼镜,你看外面都是绿的,外面人看到你,你眼睛怎么是绿了一块?就这个意思。其实你眼睛有没有绿?没有,性本清净,但是外面隔了一个绿色的玻璃,真的,自己戴久了忘掉了,以为就是这样。外面人看得很清楚,外面人是佛菩萨,自己迷了不知道,外面人一说你马上就觉悟了。有没有这个东西?有,有这个东西,不是真的,你只要觉悟了,这是看破;把这个眼镜拿下来,这就是放下。实际上放不放下都没有关系,为什么?你清楚它没有染污本性,没染污,这是真的,这就叫无愿忍。希望同学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,这是属於境界,真的是不好懂。

我们看到佛在经上说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句话是《坛经》六祖大师开悟所说的第三句话,「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」,具足什么?就是具足如来智慧德相。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是说我们凡夫是本来具足,可是我们现在什么都没有,现在苦不堪言,智慧也没有了,智慧变成烦恼了,德能也没有、相好也没有了,这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住了,你只要把这个放下。现在明白了,真的肯定、同意、认可,肯定不再疑惑了,你真的看破了,看破之后你要用什么功?就是放下,放下就是。看破之后你就要干,真干你就真有受用。我不再执著了、我不再分别了,妄想放下太难,那真不是容易事情,可是你能把这两样放下,你就得大受用。

执著放下,证阿罗汉果,六道就没有了;分别放下,声闻、缘觉没有了,四圣法界里面,声闻法界、缘觉法界这两个没有了,那你在哪里?你在菩萨法界、你在佛法界,你提升到这么高的层次。然后再进一步,必须到那个层次,这个功夫才用得上力,现在用不上力,现在怎么样用都没办法。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不执著,学著再学不分别,把自己提升到阿罗汉,提升到菩萨,肯定自性本自清净、本不生灭、本自具足、本无动摇、能生万法,你能作如是观。这十忍,每一条第一个字都是教你观,细心去观察,你能作如是观,对你修行(修行是放下)大有帮助,你功夫才能得力。

下面第八,「无相忍,观三界因果之法皆空」,我们常讲万法皆空、因果不空,这个地方是因果之法皆空,「而得无相忍。以因果之相,本为空无也」,因果也了不可得。这个地方要记住,为什么古大德时时刻刻在强调万法皆空、因果不空。你要真正做到不执著、不分别、不起心、不动念,这时因果才空。如果你还起心动念,跟你说因果不空。你已经不执著、不分别,你到了阿罗汉、到了菩萨,因果不空,一定要到妄想断了,因果的相了不可得,那时候你到哪里去了?给诸位说,到常寂光净土。

在净土宗里面讲四种净土,最高是常寂光。常寂光里头起心动念没有了,实报庄严土里面还有起心动念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等觉菩萨,十地菩萨、等觉菩萨,我们说,起心动念粗的相没有了,决定没有了,极其微细的那个相,极其微细的相是什么?我们常讲无始无明的习气。这个都不好懂,因为初住菩萨就已经破一品无明,破一品无明就是他能够把起心动念放下了,眼见色、耳闻声,真的像镜子一样,这大圆镜智,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。镜子照外面东西照得清清楚楚,它有没有起心动念?没有。所以放下了妄想,那时候的用心就像镜子一样,用心如镜,这时候因果就没有了。只要你还起心动念,你就晓得因果就有,你虽然是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起心动念就有因果。

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,过去住世八十年,示现八相成道,他有没有起心动念?给诸位说,他没有;没有,为什么能现相?这就是讲的不二法门。空有不二,那叫真空;空有是二,还没有空,没有空得了!你还有二边;果然一边没有了,那一边也没有了。六道凡夫决定入不了这个境界。你空,空对面就是有,有的对面就是空,这就是二,所以你起心动念就落二、落三,这是凡夫境界。佛的境界比菩萨境界还高,真的是心里头没有对立,对立就是二,没有对立了。我们常讲没有疑虑、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内心达到这个境界,外面的世界、外面的宇宙,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境界。我内心里头没有对立,整个宇宙里头没有对立;内心没有疑虑,遍法界没有疑虑;内心没有矛盾,法界虚空界里头没有矛盾,你才晓得解决问题不在外面,在里面。中国老祖宗教人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这句话是真理,是化解一切问题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外面没有问题。从外面来解决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,一回归到里面,真的,一切问题都化解了。

无相忍是什么?无相现相,相、无相不二。常寂光里头没有相,是诸佛如来自受用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他自己的受用是常寂光,他的应身在我们这个世间,那是无相现相,相即无相。是的,是这么个境界,我们怎么会知道?再跟诸位说真的,这是学《华严》才明了这个事情,不学《华严》不知道。真的是每个众生的相都是相即非相,非相即相,你同意吗?你能够承认吗?你能够肯定吗?如果你肯定,你已经得无相忍。这就是《华严》里面所说的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,真正是不二法门。你以为我们现在这个身相真有吗?你、我、他,这身相真有吗?外面环境这些相真有吗?山河大地、树木花草,在香港到处看到高楼大厦,这真有吗?好像是真有;法身菩萨告诉你,非有非无,亦有亦无,你说它没有,这相在,你说它有,这些相没有自性,像前面讲的,没有真实的自体,它是缘生的。这个缘生的意思有浅深差别不一样,极其微细的那个缘生的意思,凡夫体会不到,为什么?极其微细的那个现相是刹那生灭,是讲那个缘。

刹那生灭里面实在讲也是具足四缘,亲因缘、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。是在不可思议的极短的刹那之中,我们讲刹那都太长了,《仁王经》上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,每个生灭里面四缘具足,这不可思议。所以自性能生万法,万法无常。底下就讲无常,哪里有个实在的东西?没有。你真正要是参透了,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不一样了,你会跟佛相同,跟佛菩萨一样正知正见。与佛菩萨不一样的叫邪知邪见。再跟你说,邪正不二,这愈讲愈迷糊,愈讲你愈不好懂,邪正怎么不二?不二里头又有二,凡夫有二,圣人不二。凡夫为什么有二?凡夫有分别执著,他就有二,圣人没有分别执著,他就不二,所以二跟不二真的是一桩事情。这是事实真相,诸法实相。真参透了,你在生活当中就会像诸佛菩萨一样,随缘而不攀缘。

随缘的生活快乐,里面没有苦,三苦、八苦都没有,苦乐忧喜都没有,那叫真乐。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极乐就是苦乐忧喜都没有,永恒不变,这叫真乐。苦乐忧喜从哪来的?从分别执著来的,有分别、有执著就有苦乐忧喜。执著是非常明显的苦乐忧喜,分别里面是有苦乐忧喜的微细相,粗相没有;到不起心不动念,都没有了,粗相、细相都没有了,但是应众生之感能生万法。能生万法的意思就是能现一切相,楞严会上佛说的,「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」,随心应量。

这些事情我们也算是非常难得,学《华严》学了三千多个小时,逐渐体会到一点点气氛了,真的像这段经文里面所说的,「毛光照益」。我们今天能够讲得出来,能够体会得到,毛光照益。毛光照益,前面给诸位说了,就是佛菩萨的气氛、佛菩萨的氛围。我们能感受到这个气氛、感受到这个氛围,没有入门,没有登堂入室。能感受到这个实在讲很不容易了,务必要珍惜;已经有这种感受,就要不断的向前进。佛在经上有比喻,他把般若、把实相比喻作火,这里烧的火烧得很猛烈,我们没有看到,没有接触到,但是这个火的温度我们也感受到,这很暖和,好像冬天烤火。现在用暖气不明显,从前我们小时候,冬天房子里面烧火盆取暖,火盆里面可以煮东西,放一个三角架可以煮东西。我们小时候,蕃薯放到火盆边上烤,烤蕃薯、烤芋头,虽然没有接触到,你进到这个房子还没有进门,你就感觉到这里面温暖,我们是彷佛在这个境界,没有看到也没有接触到,感受到这个气氛。我们要认真努力,知道这是不远了,距离不远了。

要怎样才能够进这个房间?把执著放下就进去了。怎么能够靠近火炉?再把分别放下就靠近了。分别放下,菩萨,进到这个房间,把执著放下,阿罗汉,阿罗汉入门,菩萨登堂,最后再把妄想放下,入室了。这个比喻比较容易懂,容易体会。我们这才晓得佛菩萨我们应当是这个说法,大慈大悲,怜悯一切众生,帮助一切众生,教化一切众生,破迷开悟,离苦得乐,这些话是站在我们六道凡夫分上说的,我们对佛菩萨的赞叹。确实他带领我们,每个人悟性不相同,悟性利的很容易就感到这个气氛,勇猛精进,他就能够证得。有些人悟性比较迟钝,比较迟钝的人必须要很长的时间薰修,很长的时间薰修还是有指望,一定也有开悟的一天,有悟入的时候。这里头最重要的是自信心,对自己要肯定,肯定什么?肯定本来是佛,你才能成得了佛。你要不承认你是佛,你跟佛相去远之远矣,你没有法子。

所以学这种经的好处,就是你自己果然肯定我确实本来是佛,每个人都不例外。本性本觉就是本来是佛,本性本善,现在变成迷惑、变成不善,那是迷,迷失了本性。怎么能够从迷再回归到觉悟,这就是佛陀的教学。我们要不依靠佛陀的教诲,我们就没有办法回归到觉悟,随顺世间愈迷愈深,到最后真的是回不了头来。回不了头,佛还是要帮助,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永远不舍弃,不过你回头的时间还很长,你在六道里头还要受很多的辛苦,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所以根性利的人受苦的时间短。当然最难得、最可贵的,这一生当中就回头,回到哪里?回到极乐世界。其他的方法,八万四千法门回头,真难,实在是难,但是我们一心专求净土,这个不难,真的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。就是三个字你得到了,你就保证得生,这三个字就是信、愿、行。你对西方净土真信,一点怀疑都没有,你发愿,真想去,真想亲近阿弥陀佛。真想去你就得真干、真行,行是什么?要把这个世间的世缘要真放下,有一丝毫留恋都不行,没有一丝毫留恋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,你就成功了。话说得容易,真正做起来不容易,你想想看几个人能放下?几个人能放下自私自利?几个人能放下名闻利养?几个人能放下七情五欲?你就晓得难。

昨天台湾送一本书给我,《唐人传奇》里面杜子春的故事,写成一个电视剧本。过去我看过,现在编书的人很难得,补充不少教材,我看好像比过去至少增加三分之一,内容一定更精彩、更丰富。杜子春跟太上老君要学道,太上老君去看王母娘娘,告诉他,你在这里给我看著丹炉(炼丹的丹炉),告诉他不管遇到什么境界,只要一句话不说,无论这个境界里面是诱惑你、是威胁你,种种境界现前,统统一句话不说就没事了,你就能成就。结果经过试验,那个试验太多了,统统他都守住太上老君教诲,一句话不说。最后这个境界现前,他的父母在地狱里面,阎罗王审问,他看到之后很难过,想到太上老君的话,不敢讲。最后阎罗王把他的父母加以刑罚、鞭打,受很惨侮辱,他实在忍受不了,叫了一声娘。完了,这个境界马上就没有了。

太上老君站在旁边叹了一口气,可惜!告诉他:纵然你怎么样想救她,你无能为力,为什么?个人因果,个人报应。现在我们懂这个道理,那个报应是消他的业障,他不是那个果报他过去罪业消不了,业障消除之后他就出来了。我们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了,杜子春不知道,所以他看到这个地方心里很难过,叫了一声。再想跟太上老君,太上老君讲不行,我们的缘分已经尽了,你还是回去。很难得,你是个孝子,孝子是什么?世间法,要修道这不行。修道要修定,真正做到不动心,你还是禁不起考验。但是很难得,七情五欲,其他的六个你都能够不动心了,最后这个情执你没有放下,叫他回家去好好的学《太上感应篇》,真正学好,在家也能成就。这些故事,说来说去统统都是教我们一个忍。你真能忍得住就成功,忍受不了你就不行,大幅度的退转。

再看第九「无常忍」。无常、无生是观俗谛跟真谛,俗谛是世间法,「观俗谛之境一切有为之法悉皆虚幻,而得无常忍。以一切诸法迁灭无停故也」。这段话跟《金刚经》上的四句偈完全相同。《金刚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一切有为法」,你看这个地方也是观一切有为法,你细心观察一切有为法,这个一切有为法范围非常大。佛在《百法明门》里面给我们说的,佛说一切法,弥勒菩萨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,好说。一切法很难讲,太复杂、太多了,所以弥勒菩萨造《瑜伽师地论》,这部书分量很大,有一百卷,就是把一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。天亲菩萨看到众生对六百六十法还是有很大的难度,不容易学,所以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,归纳成一百条,百法,教初学。初学佛的人从这个地方开始学,学百法。你就晓得,百法实际上就是《瑜伽师地论》里面的六百六十法,也就是佛在一切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有为法。

我们从《百法》的大纲来看,你就能看出一切有为法的范围。百法一共分为五大类,前面四类都叫有为法,后面一类叫无为法;无为法只有六个,六个无为法,有为法就是九十四法。九十四法里面,第一个是「心法」,八识,心王,八心王;接著第二「心所法」,心所法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理作用,有五十一法,这是心理作用。心、心所都是属於精神,现在讲的精神,或者用「心」这个字把它包括。跟心相对立的就是色,色就是物质,现在我们讲精神、讲物质,色是物质。「色法」有十一条,有十一个,就是五根、六尘,这都是把它归类。五根,这是我们一个人身上,眼耳鼻舌身,这是色法,五根后面还有个意根,意根是心法,不是色法。身体上讲的色法是五根,眼耳鼻舌身。外面六尘,色声香味触法。五根加六尘,这十一个叫色法。这是物质,物质的现象。除色、心之外,还有二十四个,叫「不相应行法」,这二十四个。不相应就是它不跟色相应,它不是色法,它也不是心法,也不是心所法,它是从心心所色法里面出现的东西,它哪个也不是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,是抽象的概念,这二十四个不相应就是二十四种抽象概念。它不是色、也不是心,但是它也离不开色心,离开色心它也没有,从色心产生出来的这么个东西。色跟心都不是真的,从色心里面变现出来的这些抽象概念当然更是虚妄,妄中之妄。这个合起来总共九十四法,九十四法展开来就是整个宇宙,所以一切有为法是讲整个宇宙。

《金刚经》上的四句偈说得好,「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」,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,我们前面读过,没有一样是真的。所以佛在后面讲,「如露亦如电」,这句话是讲它生灭无常,底下我们讲无常,生灭无常,它不存在,刹那生灭,它不存在,有为法就是无常。所以佛法里面讲万法无常,它就是这个意思,无常就是不存在。我们今天所感觉到的感官世界是错觉,真的是错了,把不存在的东西都以为是真实,亏吃大了,这就是不知道事实真相,事实真相是什么都没有。你这样就得无常忍。

「以一切诸法迁灭无停故」,无停就是不住,佛经上常讲不住。《金刚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」,惠能大师就从这句里头开悟的。从这句里面他真的一下子明白了,所以他说出「何期自性,本自清净;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;何期自性,本自具足;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;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。这个能生万法就是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,能生是没错,但是如梦、如幻、如泡、如影,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,你怎么样处置它?你可以享受,你不能占有。就如同看电影一样,你可以欣赏,你不能得到,你不能控制,你不能占有,你享受里面起个念头要想控制、要想占有,你错了,你全错了,为什么?连你自己的身心你都没有办法控制、都没有办法占有,你怎么能占有身外之物,哪有这种道理!

佛法修学的成就,首先是要能真正让自己,我们常讲讲得很粗的,把自私自利、自我这个念头放下,然后对於一切境界,在一切境界当中得大自在,大自在就是欣赏,就是你的享受。享受里面没有占有、没有控制,没有一个分别执著的念头,这叫得大自在,这叫回归自性。大自在就是佛经上讲的解脱,自性里面的三德,法身德、般若德、解脱德,你就得到了,这很快乐。我们再问谁得到了?要到什么样功夫才得到?阿罗汉就得到了。你就晓得,只要一不执著就得到了。菩萨放下分别,比阿罗汉高一级,不但不执著,分别也没有,智慧现前了。到佛,佛是不起心、不动念了,法身证得。什么叫法身?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己,这叫法身。真正明白整个宇宙是我,所以他对一切众生感应道交,种种示现,叫做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。无缘是没有条件的,众生有感你为什么要应?没有条件的,为什么没有条件?一体。这个手痒了,右手去搔搔它,还要谈条件吗?为什么没有条件?一体。

我们现在是迷了自性,不知道整个宇宙跟自己的关系,不晓得。人跟我的关系不晓得,你什么时候知道人跟自己是一体,你那个爱心比爱儿女的心还切,这是什么?明心见性他就知道了,就证法身了。所以法身、般若、解脱有这三个层次,很明显的你能看出来。阿罗汉证得解脱,但是般若跟法身都没有现出来;菩萨有解脱、有般若,没有证得法身,权教菩萨;必须破一品无明,那才能真正证得法身。证得法身的人一定有般若、解脱,证得般若的人不见得有法身,他有解脱。所以阿罗汉只有解脱,得大自在,智慧还不够,法身没证得。这是说明菩萨修学的经历,他一定经历这些过程,我们要清楚,清楚之后你就会学了。在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学什么?我们学放下,放下执著,什么都不执著,在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随缘,才能把自己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。这个地方最重要的,观俗谛,就是观世间,俗谛是世间。什么时候观?时时刻刻。眼睛张开看花花世界,想到《金刚经》上,梦幻泡影,再想到古大德,人生如戏;睁开眼睛看花花世界,像看电视一样、像看电影一样,知道刹那生灭,了不可得。这种观法这是细心观察,你逐渐不知不觉的放下了。你放下一分得一分自在,放下两分得两分自在,自然的,毫不勉强,舍了。你能舍,境界当然向上提升。

末后一个,「无生忍。观真谛之境是无为法,而诸念不生,得无生忍。以真空之理,本无生灭故也」。就是六祖讲的第二句,「何期自性,本不生灭」。这个忍,对於一切法、世出世间一切法本无生灭,你肯定了、你同意了、你承认了。事实真相确实如此,你找生灭找不到。现代的科学家很聪明,非常难得,不过他只看到一个物质现象,所以科学是世间法,不是出世间法,为什么?它要找证据,也就是说它离不开分别执著,所以它是世间法。他们利用科学技术的观察,在我相信应当是从高深的数学里面发现的,物质无中生有。为什么会无中生有?科学家有这么一个说法,宇宙之间什么也没有,只有场是永恒存在的。场是什么?场是能量,承认宇宙之间有能量,能量稀薄的时候叫场。能量有时候聚集在一起,比较有浓度的时候它就会出现物质现象,但是这个现象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,短暂到几乎叫生灭同时。生灭同时就是不生不灭,但是不生不灭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;什么东西都没有,不生不灭说不上。它有生,可是你觉得它生,它已经没有了,你还来不及去分别,来不及去想它,还来不及去看它,它的过程已经消失了。前面消失,它后面又有,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物质现象是什么?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,是这么一回事情。

我们对科学家也很尊敬,不容易,他能看到这样的境界,跟佛所证的境界很靠近,但是佛在经上讲得比科学家讲得透彻,科学家没有佛法讲得那么透彻。科学家认为能量聚集发生这个现象,分散就没有这个现象。分散、聚集是缘。佛法讲这个现象从哪来的?现象从见分来的,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。无明就出现三细相,就是迷失了自性,三种境界就现前,一个就是动相。要知道,自性不动,惠能大师讲得很好,「何期自性,本无动摇」,你要知道,你的真心是不动的,你有动摇的是妄心不是真心,真心不动。心一动就迷了,不动它觉,一动就迷了。所以一念不觉这心动了,这个动就叫业相。法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的业相,业是动。从业相里面,这一动就生了见分,见分是精神。

见分是什么?我们讲得粗一点,相宗说得也很好,能见相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分别。无明业相是什么?一念不觉就变成无明业相,就是《华严经》讲的妄想。从妄想里面就产生分别,有分别,物质现象就发现,叫境界相。那个境界相不是科学家发现的那个物质一点,不是的。佛讲的这个境界相是整个虚空法界一时顿现,这是科学家没有说到的。他是发现物质的生灭,他不是整个宇宙是这样的,他是从一点里面观察物质现象不存在,是种刹那生灭的现象,或者是显微镜、或者是从数学里面观察到这一点。整个虚空法界所有物质现象,在百法里面讲的,内五根,眼耳鼻舌身,外面六个境界,色声香味触法,就是六根所对的,眼对色,耳对声,鼻对香,舌对味,身对触,意对法,六根对的这个,这就把整个宇宙所有一切精神、物质统统包括在其中。是一念不觉,一时顿现,没有先后、没有次第,只要你的妄念不断,它这个现象就产生一个相续,所以是念念相续,无常,不停,不住,是这么回事情。这是佛法里面讲的宇宙观,佛法里面讲的诸法实相,这真相。

无生忍是讲真谛,真谛是讲什么?永恒不变的,那是自性的本体。自性的本体就是能大师讲的这五句,这五句是讲的本体的作用。本体能不能说得出来?说不出来。惠能大师可以说把本体的五种性质(五种的特质)给我们说出来了。它是清净的,它没有生灭,它具足万法,所以森罗万象是自性本来具足,自性本不动摇,他说出这些事情,所以它是无为法。就是说在什么境界里面说它?在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起心、不动念是无为法,诸念不生。有没有现相?有,什么现相?大乘教里面叫常寂光。所以我跟诸位说,不是实报庄严土,因为实报庄严土已经有相,没有现相是常寂光。这无生忍,常寂光。

下面三土都是自性变现的:自性变实报土,像极乐世界、像华藏世界,示现这个土为的是什么?为教菩萨,教那些法身菩萨,他们无始无明习气没断,在这里头修行。示现方便有余土,方便有余土是什么?我们现在讲的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,我们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。再示现凡圣同居土,哪是凡圣同居土?六道轮回是凡圣同居土。这就讲得很清楚!所以无生忍是在常寂光净土,观真谛之境无为法,不是有为法。所以无为法跟有为法的差别,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,刹那生灭;无为法是真的没有生灭。没有生灭,跟诸位说,那里头没有精神也没有物质,这叫常寂光,一片光明。今天到晚上你就看到了,为什么?太阳没有了、月亮没有了、星星没有了、灯光没有了,空中是什么?一片漆黑,这个漆黑是什么?叫无明,就是你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把你自性里面的光明全部障碍住了。

要知道,整个宇宙、整个太空是明亮的。你什么时候叫无明破了?无明破了的时候,你再也见不到黑暗,无论在什么地方一片光明,这是无明破了,这叫常寂光。这个光不是太阳光,也不是日月,也不是灯光,自性本来就是常寂光。所以大乘教里面形容自性的形相,用了一个名词,用得好,叫「大光明藏」,这个名词用得好。一片光明,这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,但是能生万法,本自具足,本不动摇,本自清净,本无生灭,你看看六祖对这个大光明藏的形容。大光明藏就是自性,那是真正的自己。什么人能够肯定、能够承认、能够对这桩事情毫无怀疑,那就恭喜你,你证得无生法忍。我们现在对这个实在讲没有怀疑,能肯定、能相信,是不是已经证无生法忍?我刚才跟诸位说到,我们已经感受到无生法的氛围,感受到无生法的气氛,我们还没有进门,为什么没有进门?我们执著没有放下。放下执著,进门了;放下分别,登堂;再放下妄想,就入室,就跟诸佛如来一样,无二无别,完全回归自性,真空之理,本无生灭。这个事实我们要明了、要知道、要很清楚。

十忍我们就学到此地,确实真正能够体会到一个彷佛,就是我刚才所讲的,我们入这个氛围,接触到这个氛围。下面是我们真正要做的功夫,功夫就是我们真的要登堂入室,就是你真的要放下。先放下执著,不能够一下放下,总得要常常放,在生活里面放,不要再过分的认真,也不能不认真,这就讲不能彻底放,慢慢来。饮食起居,我们能注意到健康、卫生就好,其他的不必再过分计较,有,很好,没有也好。放到一定的程度,自己能力恢复了,能力恢复到什么程度?能转境界,这个受用就大了。到能转境界就不受境界的范围了,它就范围不了我们,我们可以把它变化,从内心里头变化,这就像特异功能,你就恢复这个能力,能把不好的东西变成好的东西。

譬如蔬菜烂掉、发酵、发霉了,我们一般人吃了会生病,到你口里面去它就变成最好的。这在理上能讲得通,可是我们没有能力;就是到了嘴里,他能够把里面的分子跟方程式重新排列,就变成最好的营养,有这种能力。什么人有这个能力?跟诸位说,须陀洹就有这个能力。我们在小说里面看到的济公,真有其人,《大藏经》《高僧传》有他的传记,这不是假的。近代我们没见过,抗战时候圆寂的,金山活佛,这是一般人称呼他金山活佛。他是江苏镇江金山寺的一个法师,他的名字叫妙善,这个人的一生很像济公。我们从他一生的行持来看,这个人是证果的人,最低限度,妄想分别执著,他执著真放下了。

乐观法师告诉我。我有一年在台湾讲《弥陀经疏钞》,我讲《疏钞》的时候我们没有经本,我们有《弥陀经》的经本,没有《疏钞》的经本。他老人家听到,听说我讲《弥陀经疏钞》,打电话告诉我,他是我们长一辈了,年龄大概也大我二十岁以上的老法师。他说净空法师,听说你讲《疏钞》。我说是。有没有本子?我说没有。他说我这里有,我还有一百本。那时候好像他印了一千本,送完了,还剩一百多本,他说正好,我这一百多本送给你好不好?我说太好了,太谢谢你了。他曾经跟金山活佛,就是跟妙善法师住过四个月,所以很熟。

他说这个人,最初跟他见面瞧不起他,为什么?邋遢,也不像出家人一样,疯疯癫癫的,所以心里面就瞧不起、轻视他。见面结果谈话,他就把那个轻视的心理说出来了,他就吓了一跳,怎么我心里想的东西他都知道,以后才晓得这个人不简单,有他心通。你心里想他好的、想他不好的他都知道,他有神通。而且从一般信徒,好久没有看到他,大家都想他,他忽然就来了。是不是有神足通?怎么会念他,他就来了。给人家治病也是奇奇怪怪的,身上抓痒抓些肮脏东西,搓个小团子给人吃,人家就相信,可是吃起来很甜、很香,真能治病,所以人家称他活佛。有一次在一起吃饭,信徒看到他来了,都喜欢,每个人都盛一碗饭、盛一碗面供养法师,他欢喜得不得了,马上吃完了,那个人又送,一下吃了二十多碗。乐观法师在旁边就告诉信徒,你们不可以这样子做,法师受不了,他吃了二十多碗。然后他就问妙善老和尚:怎么样,你今天是不是吃得太胀?他跟乐观法师说,不增不减。所以他这是怎么也不懂。

路上看到破铜烂铁,人家丢的,生锈的,他就捡到吃掉了,洋钉什么东西丢掉,生锈的东西,他拿到嘴里就吃掉,这很奇怪。还有人供养钞票,你看钞票多脏,多少人拿过,人家供养钞票,他身上没有口袋,他春夏秋冬就一件长褂,冬天他也不冷,夏天也不热,这么个人,供养钞票他统统吃掉,他也不给人,全部吃掉了,这么一个人。这是什么?我们学佛后知道,这是境随心转,他有能力转境界,把所有一切不善的转变成最善的。这个道理我们从江本博士的水实验里面得到科学证明。所以心那个能力比什么都强,心转境界,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要好好的去照顾你这个心,你的心跟一切诸佛是没有两样,诸佛能转你也能转。

怎么样恢复功能?没有别的,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。我们先从执著下手,你不要著急,不要求近功,好像我这一放下马上就有效果,你并没有真的放下,真放下了它就真起作用。所以你常常就做实验,一点一点的放,你的能力慢慢增长,增长到一定的程度,你的信心具足,为什么?你看我们常讲相随心转,体质随心转。相貌不好,你天天想观音菩萨、天天想阿弥陀佛,你只要常常想,想上个二、三年,你相就改变,放下了,菩萨相!体质能转变。先从这里开始,然后从外面,饮食起居,统统自有改变,那就跟妙善没有两样。

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相信,现在所差的是我们的功夫。功夫说实在话,我们对於这些事实真相认知不够,很浅,这是实在的。如果认知程度够深,自然放下。譬如现在在我们面前,人家这里摆了一堆黄金、这里摆了一堆黄泥巴,告诉你,这个金很值钱,这个黄泥巴没什么用处,因为你认识,你一定拿黄金,不要黄泥巴。你要给小朋友讲,三、四岁的小孩跟他讲,这是黄金,跟他讲拿黄金,他一摸这个硬的,他不要,这个泥巴好玩,他可以玩泥巴,他要那个,他不要黄金,为什么?他不知道。我们现在是这个样子,晓得这个好,还不相信。就像小朋友一样,这个不好玩,这个泥巴可以捏小泥人玩。

取舍之道是要认知,取舍是放下。放不下,真的,章嘉大师讲得好,佛法知难行易。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,菩提树下一入定,彻底放下就成佛了。六祖惠能大师亦复如是,放下就是。我们在《坛经》上也看到六祖大师显神通,多少人向他请教,在他面前开悟了,以后修行到哪里去?他指点你,一点都不错,那叫神通。尤其是往生,往生前一年,派人到老家去修个塔,自己往生的时候肉身就放在塔里面,一年前派人去造,到第二年往生。预知时至,一点都不迷惑。

他还有一次遇到强盗,强盗来要杀他,他告诉强盗,我过去生中欠你十两银子,不欠你的命,十两银子摆在旁边,还给你。那个强盗吓一跳,拿到钱就走了。前生的事情,不欠你的,欠钱的还钱,欠命的还命,不欠你的。很多章节里头你看他的神通,全是本能;不认识字,没有学过教,没有一样不通,世出世法精通。这个能力从哪来的?我们要知道,本能,自性的本能。忍严光我们就学到此地。今天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