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二一一九讲)  2010/2/26  华严讲堂  档名:12-17-2119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《大方广佛华严经.十住品第十五》「第三修行住」。我们看经文末后的一段,就是「胜进」最后一段,我们把经文念一遍:

【何以故。欲令菩萨智慧明了。有所闻法。即自开解。不由他教故。】

清凉大师给我们的开示,他说「徵意云」,这一段『何以故』是徵,下面是答覆,「但总观无常,何用广知」,总观无常就够了,何必还要知道那么多?这个意思是这样的。下面解释,「释意云,观空不碍广有知见,性相兼了,法智增明故」,这就说得非常清楚、非常明白了。总观无常是观空,观空不妨碍广有知见,广有知见是后得智,也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无所不知。《般若经》上常讲,般若无知,无知就是观空,对於一切法无常彻底的明了,他真的明了了,这是实相般若,般若无知。般若起作用,就是无知起作用,无所不知,所以它不妨碍。妨碍的是什么?妨碍的是烦恼,两种障碍,一种是烦恼障,一种是所知障。这两种障碍,障碍你的智慧,障碍什么?障碍根本智。根本智一障碍,后得智就没有了,没有根本,哪来的枝叶?所以要晓得,两种烦恼障碍我们的根本智,这是不能不知道的。烦恼是什么?妄想、分别、执著,只要有这个东西,智慧就被障碍,虽然你天天读经、天天听经,有没有听懂?没听懂。不要说我们这一堂课、二堂课,二年、三年,你听不懂,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学了一辈子,学了几十年,都没有懂得如来真实义。这个话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。他为什么没听懂?有障碍,没放下。「我放下了,我真的放下了」,他自以为放下,实际上呢?实际上没放下。所以放下难,真不容易。

我们学佛这么多年,不能说没有受用,有少许受用,少许受用从哪来的?从放下来的。所以我们能禁得起考验,这么多年来,嫉妒、障碍、毁谤、侮辱甚至於陷害,我们都还能禁得起考验。这个考验是什么?没有一点怨恨心,我常跟诸位报告,跟著我的这些同学们都知道,没有怨恨,不但没有怨恨我还会感恩。韩馆长往生之后,我离开台湾,我写了六句话,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」,心平气和。别人问我要什么,有,统统奉献,没有一丝毫留恋,也没有难过。跟著我的同学境界达不到这个程度,当然还有怨恨、还有埋怨,我用很长的时间给他们化解。告诉他,这是我们修德的一个好机会,这是佛菩萨来考验我们,看看这次考验及不及格。我们移民到新加坡,在新加坡住了三年半,我们又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,没有怨恨,欢欢喜喜。我们对於这些人,在世间法讲伤害我们的人,一丝毫怨恨没有,常常感恩,每天我们诵经、念佛、讲经都给他们回向。我天天都拜老师、护法、诸菩萨,这些人,给我添加麻烦的人,都是我的护法,我都感恩,为什么?他帮助我提升。

没有学佛之前,不行,没这个境界,不但有怨恨,有强烈的报复,那是凡夫。我们总算从凡夫脱离,提升了一级,还不是真的佛弟子,我们是什么佛弟子?我们是佛弟子的预科,要以学校来比喻,我们是幼稚园的学生,还没到一年级。为什么?到一年级必须把五种见惑断掉。我只到什么个边缘?我常常讲,自私自利没有了;我,身见看得很淡,但是没有断,看得很淡。自私自利没有了,名闻利养没有了,对五欲六尘的享受没有了,真的能随缘,贪瞋痴慢是大幅度的降温,我只到这个程度。所以我常讲,我只到一年级的门口,没进去。进去那就必须是佛的标准。对立,我这个对立是很淡薄,不跟人对立,人家跟我对立,我不跟他对立。身见我没破,这是根本,虽然很淡,没破。不对立做到了。

成见降温了,可以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你们要怎么做就怎么做,我都欢喜,没有意见,恒顺众生。在这个里面修什么?把成见放下。我想怎么做怎么做,这个念头不好。随顺大家,没有任何挑剔,在日常生活当中、在工作里头、在处事待人接物,都能做到恒顺。人人都是阿弥陀佛,人人都是我的善知识,这是我从《华严经》善财童子那里学来的。所以才得这一点受用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,自己有这么个水平。念念心里有阿弥陀佛,我常讲我只有一个愿望、一个目标,其他的全部随顺众生。我就是希望这一生当中能生西方极乐世界,能亲近阿弥陀佛。住在这个世间一天,为阿弥陀佛工作,为释迦牟尼佛工作,不是为我自己,把释迦牟尼佛、阿弥陀佛的教诲传播给世间。

所以,观空不碍广有知见,不可以说观空,经教我就可以不学了。性相兼了,性是空的,相是有的,空有不二。所以你的智慧就增长,烦恼慢慢的就消失,转烦恼为菩提。前面我们讲一切法无常,所以今天我们有一份参考资料,《法华经》里面所讲的十种不二法门。什么不二?观空跟广有知见不二。了解之后,才晓得学佛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、待人接物,那种灵活的运用。那就是什么?那就是后得智现前,我们过的就是佛菩萨的生活,学佛得大自在!现在很多人说这个世间灾难很多,灾难来了,我们也得大自在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这种自在要平常训练,不要忘掉。

这个十门,「然此十门,皆以不二命名者,盖法华以前,四时三教所谈色心等十,一一隔异,名之为二」《法华经》之前,确实佛是这么说的。用现在的话来讲,二就是相对,你看,空的对面是有,色的对面是心,无常的对面是涅盘,统统都是有对面的。不二,这个二边就没有了,这才是你真的见到了。我们虽然门入不进去,能到门边也不错了,也非常不容易。「至于法华」,讲到《法华经》的时候,《法华经》是最晚讲的。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,《华严》是定中讲的,不是在人间讲的,所以小乘人不承认。《华严》是怎么发现的?是龙树菩萨发现的。龙树菩萨距离释迦牟尼佛六百年,佛灭度之后六百年,龙树菩萨出生在这个世间。这是一位初地菩萨,聪明智慧高,就像中国惠能大师一样。不过惠能大师不认识字,龙树菩萨是很有学问,他学了很多东西,他真的开悟了。我们相信他老人家住世,也是一生完全是示现的,装糊涂,不是真的糊涂。他用三个月的时间,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典全部读完,就是我们今天讲的《大藏经》。谁有这个能力,三个月的时间,《大藏经》全部读完、全部通达?为什么说他作示现?他觉得很傲慢,这个世间再没有人比我聪明,在这个世间智慧第一,没有能超过我的。傲慢生起来,这是烦恼,真有智慧的人怎么会生烦恼?所以这是菩萨示现,大人作略。

这样就引起大龙菩萨,大菩萨要照顾小菩萨,小菩萨学得不错,现在有点障碍现前了。大龙菩萨把他接引到龙宫,让他去看看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,二七日中在菩提树下入定,所讲的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带他去看看。《华严经》也叫一切经。这一看,这分量多少?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,一四天下微尘品,他就吓到了,这一吓到,他傲慢心全没有了。释迦牟尼佛所讲的经,那么大的分量,你知道几何?他一看到这个分量,这不是阎浮提众生能受持,阎浮提是指我们地球,我们这个地球上再高明的人都没有办法受持。所以看中本,中本就好比菁华录,大概是大经的十分之一,这个还是不行,阎浮提众生还是没有办法受持。以后再看,看小本,小本就好像目录提要一样,就像我们中国《四库全书》《四库全书》目录提要。你看《四库全书》,现在精装本一千五百册,一个人一生能念完吗?念不完。我当年买这套书的时候,商务印书馆的总经理跟我谈话,他说法师,假设一个人一出生就会念书,一天念八个小时,说他的寿命一百岁吧,念一百年,这书还没念完。你就知道《四库》分量多大。《四库》有目录提要,就是每一本书有个很简单的介绍,它的内容,它说些什么。这个目录提要现在在这部大书里头,一共是五册。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小本《华严》就是目录提要,《华严经》的品目提要,分量多少?十万偈,四十品。龙树菩萨看到这个,这个行,这个分量很适合阎浮堤众生来学习。他真有能力,他在龙宫里面看了一遍,他就能背诵。所以从龙宫回来的时候,他就把这部经背下来,写成文字,就是在我们世界流通的梵本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从龙树菩萨到唐朝差不多一千年,这个经才流通到中国。最早是在东晋的时候,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。全本十万偈,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时候,只有三万六千偈,大概三分之一多一点点,在中国翻成中文经典,叫《六十华严》,晋译的。这部经虽然意思不完全,残缺太多,可是文字非常好。方东美先生当年介绍给我,他说《六十华严》《八十华严》《四十华严》这三次翻译,文字来讲,《六十》翻得最好,在文学上来讲是最好的,意思上最完整的还是《八十华严》。以后得到「普贤行愿品」的全文,这是非常难得的,你看全文,这一品四十卷,最后一次翻译的。

龙树菩萨看到这个,傲慢全没有了,才晓得诸佛如来他们那种智慧没人能比,他是初地,初地以下更不必说了。所以究竟圆满的智慧,必须要非常谦虚认真努力去学习,还要继续不断的放下,把烦恼习气、起心动念都得放下,你才能证得圆满的自性。《华严经》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是自性里面的圆满的般若,世尊在《华严经》上说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《华严经》是如来智慧,华藏世界、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是如来德相,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。再给你说穿了,如来是谁?如来是你自己,人人都是。佛在这个经上,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,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这句话重要,这句话就是中国老祖宗教导我们的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一切众生的性都是本善,本性本善。我们今天可怜的是什么?迷失了自性,本善没有了。迷失之后,智慧就变成烦恼,德能就变成造业,相好就变成六道轮回,这么回事情。真的一觉悟了,不但六道没有了,十法界也没有了,回归自性!自性门前的庭院就是实报庄严土,通过这个庭院,登堂入室,那是常寂光,你真的回归自性。

所以学佛,在中国学习中国传统文化,你要常常记住人性本善,最重要的不是讲人,是讲自己,我本来是本善。本善里面,就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德目圆圆满满具足,五伦具足,五常具足,四维具足,八德具足,这是本善。在佛法讲,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那你十善业道具足,十善具足。佛家这个十善了不得,在小乘展开是三千威仪,从十善生三千条。大乘菩萨,从十善生下来是八万四千条,叫八万四千细行,那是什么?那就是我们今天讲的《华严经》,圆满《华严经》落实在生活上,八万四千细行。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你找不到丝毫缺点,这是自己。迷失之后,头一个我们生惭愧心,对不起自己,我们中国人讲对不起良心,良心是什么?是本善。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如来,如来智慧德相,如来是自己,迷了真对不起自己。已经觉悟的这些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,他们来帮助我们,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回归自性,我们只要认真努力依教奉行。

根性不相同,上上根人一闻千悟,他立刻就入进去。我们从这个标准,自己细心去反省,我是什么根性?中下根性。不是没有悟处,很慢,但是还算不错,每年都提升。一年比一年清楚,一年比一年明白,一年比一年放下多一些,现在是勉勉强强不受外头境界所转。在一般人讲这是很了不起,这是什么?功夫刚刚得力,没有什么了不起。比起古大德,我们惭愧得不得了,古大德像我这样的成绩,应该在三、四十岁的时候他们就得到,我今年八十四了。所以,他们三、四十岁达到这个境界,我到八十多岁才达到,怎么会不惭愧?但是很幸运,幸运什么?自己有这么长的寿命,寿命是三宝加持,不是我自己有的。三宝加持我,让我慢慢提升,这就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,只要你真干,佛菩萨真帮忙。到现前这个程度,我们可以说我们获得的是解悟,往下呢?往下彻底放下,我们就会到证悟。

我们在此地学一切法不二,十是代表一切法。佛末后讲《法华经》,第一是讲《华严》《华严》是两个星期,二七。然后就是讲阿含,小乘,阿含讲十二年,小乘。慢慢提升,像办学一样,从小学办起,小学十二年,再办中学,方等,方等八年,这是中学。中学成就了,再向上提升,大学,大学是般若,这个时间长,二十二年。你就晓得,般若是佛法的核心,前面阿含、方等都是手段,帮助你提升,提升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可以给你谈般若,般若是自性里面的智慧,二十二年讲般若。二十二年之后讲《法华》《法华》是最后一个阶段,好比是研究所,多少年?也是八年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了,走了,这个教学完成了,你看等於说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。所以世尊讲得好,「佛子,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这是佛告诉我们,学教要按次第来,一定是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要按照这个次第。真的,佛法传到中国来的时候,中国人确实是遵从佛陀的教诲,小乘经翻译得非常完备。《四阿含》,就是现在在我们《大藏经》阿含部,你用我们阿含部的经跟南传巴利文的《藏经》一比较,你就知道。巴利文比我们多的,我没有去比较,我没有去看,这是章嘉大师告诉我的,大概只多五十几部。小乘经也有将近三千多部,你看只多五十几部,可见得我们中国翻译得完备。所以小乘在当时有两个宗,成实宗、俱舍宗,这两个宗到宋朝时候就没有了,现在人都不知道,在从前学佛一定是先从这个开始的。中国从唐朝中叶之后,出家、在家的就不学小乘,典籍保存得很完整,没人学。为什么?我们这些祖师大德真的他们有智慧、有德行,他们用儒、用道代替小乘,所以成就不亚於小乘,大乘佛法的成就在中国远远的超过印度。这就说明,祖师们选择是正确的,用儒跟道。所以,中国传统文化就变成儒释道的集合,儒释道在形象上不一样,骨子里头完全相同。

那就是什么?他真学,从前学佛,无论在家、出家,你问问他有没有念过四书五经?念过;十三经不一定完全念过,四书五经肯定读过,他有基础。道家的《老庄》有没有?肯定念过。所以他有这个基础,进入大乘很方便。而且儒跟道的思想比小乘有过之而无不及,用这个来代替小乘,比学小乘还要好、还要方便。这个历史、教训,我们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。今天佛教衰了,研究佛经的人,经年累月苦修,不开智慧,什么原因?基础没有。我们不学小乘,但是你至少要学儒释道,儒跟道也不学,小乘也不学,直接学大乘,大概世尊当年说的话就是为这些人说的,「不先学小乘,后学大乘,非佛弟子」,这个话应当是为这些人说的。为什么?从前的人都听话,现在的人不听话。所以我们看到这句经文,要深深去反省,错在哪里?为什么我们不开智慧?我们这些年来发现这个毛病,所以全心全力在提倡,劝告同学们,我们要恶补三个根。这三个根,儒的《弟子规》,道的《感应篇》,佛的《十善业》,这是少到不能再少了。这三个根要是没有的话,难了,太难了!你学儒,你不能成为圣贤,你学道,你不能成神仙,你学佛,你不能成佛菩萨,没根,你就晓得这三个根是多么重要。我们扎下这三个根,你就是有具备圣贤的善根,我们学佛的人讲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你有善根。你能够一门深入、长时薰修,这就是你有福德,那你就肯定有成就。因缘,不怕,佛菩萨会加持你、会帮助你,最重要的就是善根。这个根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,出家人还要加一个《沙弥律仪》,四个根。这四个根扎稳了,你就不会被社会这些习尚所动摇、所染污,就不会。这些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你不会动摇了,你把它看破了,一切法无常,看破了,不为它所动,你的定、你的慧不就成就了吗?

到法华时,世尊讲《法华》「开显四时三教所谈偏权之法,皆即圆实」《法华》是开权显实,告诉你,世尊过去所讲的方便法,法法都是真的。这个话我们一乍听的时候感到很奇怪,以前不都是假的吗?他说无常的,怎么现在全是真的?这就是讲的不二,你明白不二,那法法是圆实,圆满真实。「实理既彰,色心等法,圆融自在,互摄无外,咸名不二。」你才晓得,华藏世界在哪里?就在现前。诸佛如来在哪里?也在现前,你不认识。我曾经跟诸位说过,那是我浅显的一点心得报告,我讲《四十华严》,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没讲完,上一次讲了一半,我深深体会到,原来五十三参是我们现实生活。从早到晚,你看到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那就是什么?那就是五十三参的善知识。圣凡不二,生佛不二,众生本来是佛,你要是真看透的话,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真佛,不是假佛。他在那里做示现,他做善事,就像舞台表演一样,他演正派的,我们要向他学习。另外一个佛菩萨他演反派的,演丑角,演反派,也演得很逼真,演一些不善的,让我们反省。善的要跟他学习,不善的,我们反省,有没有他那种行为?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,不都是教导我们的吗?都是演得很逼真,都是一流的演员,统统拿一样的奖牌。你就把所有众生看平等了,你对所有一切众生,恭敬心就生起来,敬爱的心就生起来。你就不会再分别,不会再嫌弃,不会再有比较,你已经入不二法门;入不二法门就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因为我们现在总在二里,总是分别、总是执著,分别执著这是六道,你出不了六道轮回。所以一入不二,智慧就大开了。「色心等法」这个在十种不二它排在第一,因为它是根,这一门入进去,圆融自在了,其他的全都迎刃而解。所以这个十门,无论哪一个门你觉悟了,你就从那个门进去,开权显实,都是实的。

底下说,「十门既对十妙而立」,十妙今天我们不谈,十妙是《法华经》上谈的。妙是什么?妙就是不二,不二就是妙。由此可知,十妙不好懂,十不二法门好懂,十妙你入不进去,你要是把不二搞清楚、搞懂的话,你就能入十妙。这个地方一开头就给你讲清楚,妙就是不二,不二就是妙。我们学过《华严还源观》《还源观》里给我们讲四德,这个很重要。这个四德是什么?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应化在六道、应化在十法界,他做种种表演示现最高的原则,决定不能离开这个四德。四德头一个「随缘妙用」,那个妙就跟此地讲的意思是一样,不二。随缘,恒顺众生,知道一切都不二,自他不二,生佛不二,理事不二,性相不二,恭喜你,你入门,你成佛了。你真的是以佛心、佛眼看世间,这世间多美好,都在那一念。你一念跟自性相应,这个世界是佛世界,这个世界是清净世界,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;一念迷了,迷了什么?迷了,头一个就是有我,我总比别人强,别人总不如我。

佛在经上讲的,只要有我,就有四个烦恼跟著你,这四个烦恼叫根本烦恼。阿赖耶、末那识就是我,你看看法相唯识宗的经典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第一个就是执著有我。第二个,因为有我就生了爱,我爱。这个爱是广义的,是个相对的,我喜欢的人,我爱他,我不喜欢的人,我不爱他;爱他的人,希望常常不离开,不爱的人,希望他远远的躲起来,我永远也不要见到他,就起这个烦恼。这个都是属於贪,爱是贪,贪爱,这个就跟著你来。接著是我慢,傲慢,傲慢是什么?傲慢是瞋恚,总觉得我第一,别人不如我。再接著就是痴,我痴。你看,我爱、我慢、我痴,这是贪瞋痴,跟著我,执著有我生起,这个我叫我见,错误的见解,四大烦恼常相随。什么时候你执著有我,贪瞋痴就跟著你来,就迷了,愈迷愈深,迷了就造业,造业就受报,报是什么?报就是六道轮回。佛菩萨看得清楚,堕落在轮回里面这些佛,他本来都是佛,现在迷惑搞成这个样子。怎么办?赶快帮助他觉悟过来,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就好像喝酒喝醉了,发酒疯,他本来都是好人,现在咱们希望他赶快清醒过来,就这么一个意思。

所以《还源观》上的四德非常重要,第一个「随缘妙用」,在随缘当中恒顺众生,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不二。我们怎么样看?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。《还源观》上讲得很好,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这一句话就总结惠能大师开悟的五句话。自性,能大师讲,「何期自性」,没有想到自性,真有自性,自性是怎么样?「本自清净」。你看,贤首国师讲自性清净。圆明,圆是圆满,圆满是从德上讲的,能大师第二句讲自性「本不生灭」,不生不灭是德。「本自具足」那是圆,圆满,一点欠缺都没有。「本不动摇」也是德,「能生万法」也是德,就是佛在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一点都不假!我们今天自性的智慧德相统统失掉,能不惭愧吗?有没有去想想,我怎么能对得起自己?自性是真正的自己;我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干这么多错事?自性是圆满智慧,一丝毫缺陷你都找不到。原因是什么?迷了,迷惑痴情,这四个字是一个意思,有轻重差别不一样。最轻的是惑,再重一点的惑就叫迷,再重一点的迷就叫痴,再重一点的痴就叫情。我们看现在的人,现在的人都讲感情,那个迷到了第四层,迷第一层叫惑,第二层叫迷,第三层叫痴,第四层叫情。所以我们现在一般讲痴情,那就是严重的迷惑,你的智慧德相怎么能透得出来?你不了解宇宙之间事实真相。

如果你只晓得无常,你不知道无常就是真常,那是小乘,是觉悟了,不圆满,差很远。什么时候知道无常就是真常,常、无常不二,你真的觉悟了。你看到一个人,那是众生,可怜的众生,你没有想到这众生就是佛,生佛不二!你要是知道,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,你的心态马上转变,傲慢心没有了,恭敬心生起来,我要「礼敬诸佛」,我要「称赞如来」,我要「广修供养」,不都起来了吗?迷的时候,迷的时候瞧不起他、轻视他,甚至讨厌他,不知道那是一尊佛。所以这个完全不一样,这个东西都在《华严》最后,《四十华严》里头善财童子给我们表演得淋漓尽致,你看他怎么生活,他怎样求学,他的工作是求学,他怎样待人接物,完全把它做出来给我们看。

所以这个时候就开,开示,显,显彰,不再说方便的,完全跟你讲真的。给你讲二法是方便说,为什么?你好懂。到法华会上才讲不二,为什么?你有智慧了,给你一说你就懂了,智慧学了二十二年,完全讲真的。所以在整个佛法里,古大德讲,一乘经,你看小乘,声闻乘、缘觉乘,菩萨乘是大乘,最上面的是一乘经。《法华经》上说,「唯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」,二是大乘、小乘,三是大乘、中乘、小乘,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没有三乘,只有一乘法,无二亦无三。「除佛方便说」,那是佛方便说,不是真实说,真实说只有一乘法。这个经教,你看祖师大德给我们判教,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教,有小乘、有中乘、有大乘,也有一乘,一乘只有三部经,里面都跟你讲真的。这三部经,第一部《华严》,第二部《法华》,第三部没传到中国来,《梵网经》,传到中国来的只有一品,就是「菩萨心地戒品」。好像,我记得不太清楚,《梵网经》好像有六十多品,只有这一品传到中国来。印度现在也没有了,也都失传了。不过从这一品,就是「菩萨戒品」里面,我们能够看到《梵网经》精神之所在。菩萨的心平等,菩萨的心慈悲,菩萨成人之美,菩萨是来救度世人的。

我们今天在一乘经教里头不能够理解,这是理所当然。我讲这部经,是把我读《华严经》、读这些大乘经典,我所体会的一点,在这里报告出来跟大家分享。所以我非常抱歉,我讲得不够圆满,原因是我只领会到这个层次。所以大家听我讲经,年年不一样,我没有一丝毫隐瞒,我能领略到哪个阶层,我统统都说出来,丝毫没有保留,年年不一样,就像境界年年向上提升。所以《还源观》我讲了两遍,第二遍比第一遍讲得清楚一些,时间也延长一倍,有许多同学看到之后都很欢喜,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提升。

十门对十妙,「妙即不二,不二即妙,故此十门,不二为目」,目是纲目。「门即能通之义」,通到什么地方?通到见性。他这里说得好,「盖欲以十门之义,而通十妙之难」《法华经》上十妙比较难,但是这个十门是钥匙,拿到这个钥匙,你就能把十妙门打开。我们现在看第一个,「色心不二门」「有形质碍之法」,形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,物质有障碍,「而无知觉之用」,物质没有知觉,「既异於心」,它跟心不一样,心有知觉,物质没有知觉,所以把物质「称为色」。把知觉称之为心,这是色心,这两个说法。「虽有知觉之用,而无质碍可见,以能缘虑,名之为心。」心不是物质,它有见闻觉知,它有知觉,能缘一切法,在一切法里头生起见闻觉知的作用,这称之为心。这是把色跟心的定义说出来。「诸文有云名色者」,这个文是经文,经文里头常常有这样说,名色,你看十二因缘里面就讲名色。名是什么?名就是讲的心,心有名无实,找不到实体。「心不可见,但有其名」,所以用名来代替心,我们一看名色就晓得那是心。十二因缘里面是讲人去投胎,投胎,在母亲怀孕的时候,刚刚去投胎,这个时候只看到一块肉团,头手足都没有长出来,这个时候就叫名色。它虽然是物质,但是物质里头有精神,它有心,它有觉知。我们现在人说它是个有机体,它是活的,它不是死的。慢慢长出像人的形状,就叫六入,他头长出来,身体长出来,眼睛、耳朵长出来,这个时候叫六入。这都在母亲肚子里面,佛经里头给它这些名称。

《智度论》里面有这么一个说法,「一切诸法中,但有名与色,更无有一法,出於名色者」,这是广义的,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法里头,惠能大师末后一句说「何期自性,能生万法」,在万法里面,用这两个字,两个名称,把所有一切法都包括。总不外乎,用现在的话讲诸位就很好懂,不外乎物质跟精神,心就是精神,色就是物质,我们这样讲,诸位就很容易懂了。近代科学家告诉我们,他说宇宙之间只有三桩东西,我们看到的森罗万象,实际上有三样东西,一个是物质,一个是能量,一个是信息。他讲这三样,讲得好。佛法讲两样,二样跟三样有没有差别?没差别,两样是把能量跟信息合在一起,这属於心。所以佛法里面讲心,包括现在科学里面讲的能量跟信息,相对的是物质,这是说色心二法。如果就阿赖耶来讲,科学家讲的这三种,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应,能量是什么?是阿赖耶的业相,这是能量,阿赖耶的体,信息是阿赖耶的见分,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,大乘教里面讲阿赖耶的三细相,跟现在科学家讲的很相应。所以科学也很了不起,不过没有佛法讲得那么清楚、讲得那么明白。学了佛法,实在讲,过去方东美先生常说,哲学跟科学你都学到了,都在其中。

底下有句话说,「然以情见言之,色心二法有异」。这是什么?你看情见,情是什么?情是迷,刚才给诸位说,迷有四个等级,情是第四,迷得很深。迷惑第一个等级是惑,第二个等级是迷,第三个等级是痴,最后一个是情,情见是凡夫之见。以凡夫的见解来看,色心二法不一样的,就是精神跟物质是不相同的,完全看外表,这就是见相没见性。「以理而论,一切诸法,唯心本具,即是妙色妙心,心即是色,色即是心,心外无色,色外无心。」这是什么?这是从理上讲的,从体上去看。这个我们现在学起来不难,为什么?《还源观》里头讲过,从一体起二用,一体,「自性清净圆明体」,这个体是真的。什么是真的?佛法里面讲真妄,凡是永恒不变,就叫它是真的;它要会变,那就不是真的,就是假的。我们想想,哪一样东西不变?找不到不变的东西。虚空,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虚空有变化。他们用光来做实验,光在宇宙当中不是直线的,它有曲线,这就是什么?虚空不是真的真空,它还有度数,有弯曲的度数,它会变。所以,佛法把虚空列在不相应行法里头,很有道理,把时间、空间都放在不相应行法。不相应行法,用现在的话来说,抽象概念,它不是真的。既然是抽象概念,抽象概念就有变化,所以虚空也不是真的。

能生万法,为什么会能生万法?这是佛法先给我们说自性,自性是真的。自性没有精神现象,也没有物质现象,它是永恒不变的,它是永远存在,明心见性的人都知道。为什么会有变化?佛告诉我们,「一念不觉而有无明」,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。佛还在无明上加了两个字,叫无始无明,无始是没有开始。没有开始叫不生,没有终结叫不灭,无始无明,没开始。这显示什么意思?无明不是真的。所以在《华严经》上不称它作无明,叫它做妄想,想就是念头,念头是虚妄的。如果真有开始、真有消失,那念头就不能叫虚妄,那就是真有;找不到开始,也找不到它的终结,那就是虚妄的。我想我们常常在这里学习《华严》的同学,我这个说法你都能懂,为什么?念头生灭太快。弥勒菩萨告诉我们,这一念的时间多长?一弹指,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。百千是十万,三十二亿乘十万,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,三百二十兆。你看,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的念头,你能找出这个念头的生灭吗?找不到!所以,佛说这桩事情叫无始无明,这说得好,佛用的词汇用得太巧妙了。念头一起,弥勒菩萨讲「念念成形」,形就是物质现象,物质现象起来了,变现起来,「形皆有识」,他不是讲见闻觉知,讲有识,识是什么?识是受想行识,它有受想行识。实在讲,自性里头有见闻觉知,那是性具的,没有受想行识。可是从自性里变现出阿赖耶,阿赖耶有受想行识,所以阿赖耶有四大烦恼常相随。迷了!迷了才执著有个我,其实我根本不存在,哪来的我?把什么东西当作我?把我见当作我,把我爱当作我,把我慢当作我,把我痴当作我,把四大烦恼当作我,根本的问题出在这个地方。

这个事实真相,真难为释迦牟尼佛能为我们说得这么清楚,真不容易,我们不能不感激他。他为什么说?他看到事实真相。怎么看到的?自性本定看到了,入定达到自性本定,这种真相就一目了然。这个现象生起来之后,这就是物质现象,十界、宇宙出现了,我出现了,我是正报,宇宙是依报,依报正报出现了。我们不晓得这个两种,从一体起二用,这二用真相是什么我们不知道。佛慈悲,给我们说出来。这二用都有三种周遍,我们哪里晓得?贤首国师用经上的例子,举一个依报里面一微尘,这是最小的,物质最小的,现在科学家给我们讲的基本粒子夸克,我们肉眼看不见的,这是物质。正报里面给我们讲的一毛孔、一毛端,我们身上汗毛的尖端,小到不能再小。它有作用,什么作用?三个作用,第一个「周遍法界」。周遍法界,我们用今天科学讲的波动,物质有波动。为什么有波动?因为组成这个物质的是四大。科学家也告诉我们,我们在科学报告里面看到这样的报告,有科学家讲宇宙什么东西都没有,只有波动,所有一切现象都是从波动发生的,有这么一说。这个说得跟佛法也相应,佛法确实是讲心动,就是起心动念,这个动太微细,我们没法子觉察到。佛在经上说,八地菩萨才能见到,那是多么深的禅定。七地以前都见不到,听说,像我们都是听说的,没见到,八地就证得,他见到了。八地以上,九地、十地、十一地、妙觉五个位次,这五个位次他们见到了,它不是假的,有人来做见证。

无论是物质现象、是精神现象,统统有波动,这个波动,极其微细的波动,它已经周遍法界。我们起个念头,说别人不知道,没这个道理,那是什么?那是我们自己无知,自己以为可以瞒著别人,实际上心地清净的人全知道,诸佛菩萨都知道。极其微细的念头,十法界里面这些罗汉、菩萨他们不知道,但是我们粗的念头,我们今天讲我们动一个念头,十法界都知道。极其微细的,就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那个念头,他不知道,阿罗汉不知道,十法界里面的佛也不知道。什么人知道?破一品无明、证一分法身,我们中国人讲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,他们知道,没有见性的人不知道。所以你想,见性的人,我们前面算过,一秒钟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,见性的人知道,这真实智慧,不是假的。所以无论是物质现象、是精神现象,它都有波动,这个波动,每一个微细的念头都周遍法界,没有障碍。

第二种周遍,「出生无尽」,就是变化无穷,这个变化从哪里来的?念头。你的念头善,变现什么境界?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,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,纯善。纯善,简单的来讲,十善圆满,十善圆满的时候这个世界就现前。你的身相呢?经上跟你讲的,毗卢遮那报身、阿弥陀佛报身,身有无量相、相有无量好,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;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叫劣应身,示现在我们人间现的身相。你真正要看佛的相好光明,要到极乐世界看阿弥陀佛,到华藏世界去看毗卢遮那佛、看卢舍那佛,你就真见到了。我们懂得这个道理,就知道今天地球上发生的这些灾难,全明白了。灾难怎么出生的?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念头不善,业感现前的。业是活动,我们思想的活动、见解的活动、言语的活动、造作的活动,活动就是业,不善的业感得来的,这么回事情。极乐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,有什么不一样?这个话我们在学习这么多年当中我常讲,一样,没有两样。只是极乐世界的人心地善良,没有一个恶念,十善都圆满,所以他们的身相都是跟阿弥陀佛一样,身有无量相、相有无量好,金刚不坏身,不生病,世界上什么灾难都没有。十善业道所感得的,圆满的十善。圆满的十善展开,十善多少条?八万四千。佛给我们说了个数字,实际上是圆满的,无量无边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。

所以十善一展开,是什么?一切诸佛教化众生所说的一切理论、方法的落实,落实在生活、落实在工作、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,就是十善,行十善是真修行。我们凡夫业障很深,习气很重,不知道从哪里著手,十条太简单了,佛知道我们这些习气,所以给我们制定戒律,戒律就是十善具体说出来。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《弟子规》是十善,《感应篇》是十善,都是十善的细目落实在生活当中。你把《弟子规》做到就是修行十善,《感应篇》做到也是修十善,有这两个基础再看《十善业道》,你明白了。再认真再仔细的修,不断向上提升,就像阿罗汉、就像佛菩萨,达到究竟圆满。这是能生万法,《还源观》里面讲出生无尽,它的变化没有止尽。我最初读这一句也不懂,为什么会出生无尽,这一微尘、一毛端?想起我们童年玩万花筒,我想起这桩事情,我叫人去给我找万花筒,他们找了不少送给我,桌上有一个。你看里面很简单,就是几片不同颜色的碎纸,可是你一转,你从早转到晚,没有一个图案是相同的,这不是变化无穷吗?我从这个地方就明了经上所说的这个道理,出生无尽,真能看到这小东西出生无尽。

下面一个非常重要,「含容空有」,心量大,能包容。含空、容有,含空,空是虚空,就是我们经典里面常讲的「心包太虚」,这是含空;容有是度量大,你能够有包容的心,「量周沙界」,它没有不能包容的。这是什么?这是你自己本来的心量,一切众生统统如是。没有说是佛有、众生没有,佛没有这个说法,生佛不二,生佛平等。你看看,佛谦虚,把众生说在前面,佛说在后面,没有说佛生不二,说生佛不二,这是对众生的尊重。为什么?众生本来是佛。你只要向上提升,你的谦虚自然出来,你的慈悲自然出来,为什么?自性它是如此。用中国的话来说,五伦自然出来,不需要人教,五常,仁义理智信也自然出来,统统具足,四维八德一个都不缺,它是自性的性德。只要见性,全部出来。没有见性,迷了,全部起了反作用。五伦变成什么?不孝,君臣不义,夫妻没有真情,兄弟不和,朋友没有信。迷了就走反方向,走反方向叫造恶业,就变现出,万花筒变现,变现饿鬼、畜生、地狱。是自己业力变出来的,不是哪个制造的,佛不会制造这个,上帝也不会制造,阎罗王也不会制造,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,天堂是心变的,地狱也是心变的。这讲得多好!

随顺伦理道德就是随顺性德,随顺自性。性德的四个根本,诸位想想看,佛讲得太多了,你看看与这四条相不相应?第一个「随缘妙用」,它相应;第二个「威仪有则」,起心动念,我起这个心、动这个念头对一切众生有没有好处?所以他要负责任,对一切众生负责任,要对自己的心性负责任,要对诸佛如来负责任,至少要想到这三桩事。好的,这个念头可以起,这个话可以说,这事情可以做;如果是有负面的,这个念头不能起,这话不能讲,这事不可以做,负面的是三途六道,六道不谈,讲三途。那就是说决定不能够跟烦恼相应,自私自利、贪瞋痴慢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,跟这个相应就是你在造三途,你已经在制造,制造饿鬼、地狱、畜生。你制造的,谁去?自己去,不是别人去,这个要知道!不能怨天尤人,怨天尤人那是罪加一等。你自己制造,你怎么可以埋怨别人?那你受的罪就更重。为什么会埋怨?不了解事实真相,不知道三途恶报是自己造的。在现前,我们这种种不快乐,无论是家庭、事业,一切不顺利,身体不好,有疾病,都是自己造的,与别人不相干。所以佛经上说得多好,相由心生。我现在不讲心,我讲性,相由性生,境随心转,这个话太有道理了。

我们的性本善,如果完全用本性本善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完全相应,身心健康,你事业顺利,你家庭幸福,你这个地区安定和谐,什么灾难都没有。所以就是与性德要相应,时时刻刻起来,我起心动念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?如果社会大众都起像我这个念头好不好?想想这一点。社会大众都像我这样说好不好?所以说话要诚信,不能欺骗人。我造作,我造的这个事,於社会大众有没有利益?统统跟性德相应,你才是个完美的人,在佛法讲,你才具足善根、福德,你是有善根的人、有福德的人。只要有善根、有福德,佛菩萨跟你起感应,那个感应叫缘分,叫因缘。因为你有善根福德,佛菩萨来帮助你、来成就你,这就叫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一个人都不舍弃,佛来帮助你。

这说真话了,说真话就是以理而论,就不是情见,「一切诸法,唯心本具」,我们用《还源观》上前面这三条,唯心本具,没有一样欠缺。智慧、善根、福德都是你自性本有的,而且一切众生都平等的,你就不会生傲慢心,你也不会生歧视的念头,平等的,你有他也有。现在好像不相等,不相等是迷悟不同,迷得愈深,性德往外面透得愈少,迷得稍微浅一点,它透得就多一点,就这么个道理,总要跟性德相应。我们很具体的跟诸位说,这个性德就是《弟子规》、就是《感应篇》、就是《十善业》。在中国人来讲,就是五常、五伦、四维、八德,这是我们的标准,在中国推行了几千年。凡是照做的没有一个不得福报,留名千古,在历史上都写他,因为他是我们的好模范、好榜样,这威仪有则。

「柔和质直」,与人相处总是笑容满面。柔和我们就是用弥勒菩萨(布袋和尚)做代表,没有一丝毫烦恼,欢欢喜喜。人恭敬我,欢喜;人讨厌我,我还是欢喜;别人毁谤我,还是欢喜;别人陷害我,对他还是欢喜,不改。学弥勒菩萨,「生平等心,成喜悦相」,为什么那么欢喜?心是平等的,所以法喜充满。法喜是最好的养分,让你身心健康,百病不生。我们学佛,这是学佛第一个好处得到了,就是欢喜心,不再讨厌别人,不再歧视别人。这个人造恶业,造恶业我也恭敬他,普贤菩萨教我们礼敬诸佛,诸佛是一切众生都是佛,我们要礼敬。至於称赞,称赞我们学习就要有分别,他行善称赞,他造恶不称赞,但是礼敬、供养。礼敬、供养都是普遍的,只有他造恶不称赞他,他造善称赞他。这是佛教我们的,教我们凡夫、初学,给我们立的标准,统统是平等心。

这说真话,色心是一不是二,心是空的,《心经》上讲的,「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。这个地方换了一个心字,心即是色,色即是心,用《心经》上来说,空即是色,色即是空,一个意思,同样的一句话。心外无色,色外无心,这《还源观》上讲得清楚,色心同时起来的,精神里面有色法,物质现象里头决定有精神现象。这个事情,最近这十二年,日本江本胜博士跟我也是老朋友,他实验出来。他用水,水是矿物,是色法,发现什么?发现水会看、会听,懂得人的意思。做了十二年,做了几十万次的实验,证明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我前几年在澳洲,悟平法师从网路上看到这个信息,她下载来给我看。我看了很欢喜,我说你们想办法跟他连络,请他到澳洲来给我们做报告,费用我负责。他真来了,很可惜的,他来的时候,我们学院同学来接待他,我正好出国去,离开澳洲。所以以后第二年,我到日本去开会,我特别去看他,看他的实验室,听他给我做详细报告。之后,我每次到日本,我一定去看他的实验室。去年他到台湾来访问,听说我在高雄看牙齿,他特别来看我。水有见闻觉知,说明所有的矿物都有见闻觉知,矿物有,植物怎么可能没有?告诉你一切法都有!一切诸法,唯心本具,所以一切法统统有受想行识,有见闻觉知。

「互具互摄,故名不二」,物质里头有精神,精神里头有物质,也就是物质里头有受想行识,受想行识里头有物质。「此之不二,不出一念」,这句话讲得太重要了,为什么?一念生的,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,极其微细的念头。「故心法妙」,最后统统归结到心,这个心是真心、是本性,说阿赖耶也行,也能讲得通,真心能现、能生,阿赖耶能变。为什么会有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不同?阿赖耶能变,阿赖耶是迷,迷有浅深不一样。能变的心性没有浅深,它是永恒不变的,但是阿赖耶是有变的,阿赖耶是识,是妄心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