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六十讲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17-0060

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三面第三行。这是第二个段落里面「八部四王众」,所谓八部是佛家讲的护法神,一共有八类,分别为四天王所管辖;每一尊天王管辖两部,总共有八部鬼神。这些鬼神多半都是佛的弟子,也常常听经闻法,护持这个世界。清凉大师有个简单的介绍,说前面四类是杂神众,后面四类属於天王,能统治的是天王,所统治的就是八部。我们看第一段阿修罗。

【复有无量阿修罗王。】

特别著重『王』,这一类里面首领。从这一段开始,一直到后面日天子,一共有十类大众,这十类大众是表十回向菩萨利益众生的因果。由此可知,这也是诸佛如来的示现,决定不是真正的八部鬼神。真正的八部鬼神,即使是四王天,四大天王,也是欲界的凡夫,他怎么能够参与如来境界里面的法会?华严法会是一真法界,不仅仅是六道凡夫没有能力参与,十法界里面的圣贤也没有能力参与。实在说这种境界,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见都见不到,他怎么能参与?何况这是欲界天。所以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,像前面杂神众一样。诸佛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形,正是随类现身,随机说法。这是应以天王身、应以阿修罗王身而为说法,他就示现阿修罗王。『阿修罗』是梵语,翻成中国意思叫非天,不是天,他不是天人,也不能说他不是天人。世尊在《楞严经》上告诉我们,阿修罗在五道里面,除地狱道之外,其他的四道都有,天上有阿修罗,人间有阿修罗,畜生有阿修罗,鬼道也有阿修罗,只有地狱道里头没有。阿修罗在哪一道就算是哪一道众生,所以佛经里面常讲五趣,说五趣就是这个意思。说六道,五趣里头多了一趣,这就是阿修罗,阿修罗是专说天阿修罗,其他的四种阿修罗不论,在哪一道算哪一道,天阿修罗单独来介绍,这样就变成六道。所以诸位一定要晓得,六道跟五道一点差别都没有。

生天,天有德行,这个道理正是孔老夫子在《易系辞》里面所说,《易经系辞大传》孔夫子说得很好: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如果我们到外面去游览,要是稍微留意一点,你就很容易发现树木花草,它一类一类的聚集在一起。你看到这一种树,一大片森林都是同一个种、同一个科。花草也是如此,除非是人工培植,人工培植的花园,各种花卉都有,各种树木都有,如果是它自然长成的,它决定一片都是,物以类聚。人以群分,人也是一群一群,必定他有同样的嗜好、同样的兴趣,他才能聚在一起。喜欢念佛聚集在念佛堂,喜欢听经聚集在讲堂,真正学佛的人他不会到其他地方去,这样就形成了社会。诸天也是如此,天怎么形成?德行形成的。佛告诉我们,天人所修的是上品十善,还要修四无量心,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。这里面有程度上浅深高下之别,功夫深的、意境高的,生的天也高;如果程度比较低一点的,他生的天也低。欲界有六层天,这六层天是这么来的。

欲界再往上去,单单靠十善、四无量心还不行,一定要修清净心,也就是禅定。定功也有浅深不同,一般讲有八个阶级,这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。前面四种这是感得色界天,四禅天,后面四种叫四空天,那是定功很深很深。色界天人具足慈悲喜舍,当然也具备上品的十善业,这是生天真正的原因。你的精神生活达到这个水平,自然就跟他们感应。我们世间人讲,人死了以后到哪里去?自自然然与他相应,就生到天界。修罗是怎么回事?佛在经上讲,他有天的福报,没有天的德行。他的福报实在修得太大,人间有大福,他比这个福还超过,怎么办?只好到天上享福,天人的福报比人大,他是福报去往生的,可是他没有天之德。如果完全没有天之德,实在讲也不能够生到那里去,不过是德薄一点而已。佛经里面讲他们也是修十善业道,也修得不错。堕到修罗道里面,最重要的一个业因就是傲慢,贡高傲慢,处处好强好胜。

譬如我们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这个例子是真的有。在寺院里面修供养修福,看到有一个人供养一百块钱,那个人看到了,我供养两百块,他要好胜,要抢在前面。烧香不甘心在后头,一定要把他排在第一个,烧头一炷香他才欢喜,他前面有个人他就很不高兴。这个人修福,将来到哪一道?阿修罗道。看他的福报,福报最大的天阿修罗,其次的人间阿修罗,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罗、鬼道阿修罗。所以阿修罗的嫉妒瞋恚心特别强,这是我们自己必须要警惕的,如果有这个习气毛病要赶快改。否则的话,阿修罗虽然有天福,福报很大,无论是在天上、在人间、在饿鬼、在畜生都是很有福报的。在生的时候修福修得多、修得大,但是享福的时候没有不造作罪业,因为他带著很浓的我慢习气、谄曲的习气、嫉妒的习气,稍不如意就要加害於人,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。这是有一类的菩萨发心,看到他们有这严重的烦恼,常常造恶,造作恶业所堕的恶趣,堕三恶道,非常的可怜。这些人喜欢斗争,所以菩萨示现在其中,做他们的领导人,帮助他们觉悟,帮助他们回头,这正是显示大乘佛法里所说,「佛氏门中不舍一人」,这个道理就在此地。我们看到经上所说的八部鬼神的首领,他们都称为王,菩萨现身在其中。请看经文:

【复有无量阿修罗王。】

这一句跟前面的例子相同,把数量告诉我们,种类告诉我们。这是阿修罗这一类,这一个团体,数量也是无量无边。你看到『无量』这两个字,就知道不在十法界,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。请看下面上首,上首的名号也是表法,第一位:

【所谓罗睺阿修罗王。】

『罗睺』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介绍,他也说得很清楚。天上阿修罗有天人之福,无天人之德。天人好善、慈悲,阿修罗好斗、好强、好胜,少慈悲心,所以叫非天,他不能算是天人,没有天人之德,但是他有天人之福。又说罗睺阿修罗是狮子,中国古时候小说里面讲狮子成精,大概就是说这一类的,在梵语里面就称为罗睺阿修罗。罗睺的意思有摄恼的意思,恼是烦恼,换句话说,这个人常常喜欢作弄人,叫人生烦恼,他很开心,看到别人生烦恼他很开心。这是从名号里面表显的意思,第一个是阿修罗王。我们知道,佛度众生方式无量无边,有从正面来教化的,也有从反面来帮助人觉悟的,所谓是恩威并施,尤其是权巧方便用得多,他用得非常恰当,能够帮助众生开悟,这方法用得恰当。像罗睺专门以作弄人为手段,用这个方法来觉悟众生。当然菩萨善於观机,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这种手段,此地是介绍十位阿修罗王,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用这种手段。众生根性不相同,决不是一种方法能令一切众生开悟,绝对不是一个方法能令一切众生证果,所以佛法讲无量法门。华严会上每一位菩萨、每一位神众、每一位天王都是代表一种法门,这种法门有时候我们看到好像不是善的,恶的。对於恶众生必须用恶的手段去度他,很有效果,这里面要有高度的智慧,高度的善巧方便。这地方是十回向菩萨,他表的是初回向,阿修罗代表的是初回向,比前面层次提升了很多;前面十住、十行,这个地方到十回向。第二位:

【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。】

这一句也是梵语音译过来的,是从一个事实上翻出来的。『毗摩』我们中国人叫它做丝,就是丝线,蚕丝;『质多罗』是「种种」的意思。这是说这一位天王,能够用蚕丝变化许许多多东西,就好比是变魔术一样,民间术语说变把戏,他很会变,他有这一份的天才,能以这种方法令众生觉悟,这里面的境界也是非常深广。佛经里面告诉我们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又告诉我们一切法是「梦幻泡影」,确实就像魔术师变现的境界一样,看到好像是有,其实全是假的,没有一样是真实的。如果了解这都是虚妄的、不真实的,你这个心就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,假的;这个心才真正能做到无住,做到不执著。从名号里面我们就可以联想到,演艺人员所变的这些魔术,我们看了之后要有所警惕,要有所觉悟,观念要能转得过来,自己就得受用。

像罗睺阿修罗王种种的戏弄,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的,或是朋友、或是同学,也有一些陌生人。遇到这些境界,使我们就想到经典上的教训,只要我们接受这种境界而不以为然,那都是好境界,在境界里面学如如不动。如如不动是定,明明白白是慧,对人依旧是礼尚往来,这是戒。这就是说明在日常生活当中,接触广大群众里面,戒定慧三学都相应,这才真正成就回向,回因向果,回事向理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三种回向:回向菩提、回向众生、回向实际。你要有真修的功夫你才能回向,你要没有真修行,拿什么回向?所以今天到这个地方来谈回向,行!他有十住,他有十行,真有功德,住佛所住,行佛所行,以这个功德来回向。第三位:

【巧幻术阿修罗王。】

『巧』是巧妙,『幻』是幻化,『术』就是法术,这位阿修罗王善於变化。前面这一位阿修罗王,毗摩质多罗他是用一根丝线,能藉这个做出种种变化。第三位是巧幻术,他的方术就更多,种类就更多,不限於一种了。在这一段里面,前面三尊菩萨所示现的都与幻化相应,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深思。一切众生的修学,实在说最大的障碍,除三毒之外就是傲慢。尤其是在近代,近代人意识形态与古时候人比较有很大的转变。这种转变,古时候不是没有,古时候有非常好的教育制度,用教育的方法控制我们的烦恼。教导我们人伦道德,所以每个人多数都能克制自己的烦恼习气。现在把古时候这个教育舍弃掉,所谓新的思潮、新的思想,跟过去不一样,新思潮、新思想里面提倡「唯我独尊」,今天讲人权。变成怎么样?自尊自大,傲慢的习气大幅度的增长,都与阿修罗相应。菩萨示现在其中,如何把我们这个习气能够降伏?一开头就告诉我们,这一切现象不是真的,幻化的。知道一切现象是幻化的,我们贪瞋痴慢的习气自然往下降,对於我们恢复本性就有很大的帮助。我们从这里面去体会它的意思。第四尊:

【大眷属阿修罗王。】

我们在这个名号当中,特别要著重『大』字;「大」是心量大、智慧大、见解大。世间一切人都爱护自己的眷属,关心自己的眷属,照顾自己的眷属,不是自己眷属当中就有界限了。什么叫大眷属?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们自己的眷属,这就大。换句话说,把你私心扩大,将你爱护家亲眷属这个心爱护一切众生。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自己的家亲眷属,我们不认识,我们不承认。谁认识?谁承认?诸佛如来认识,诸佛如来承认。他为什么会承认?因为那是事实真相,尽虚空遍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,他怎么不是亲属?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,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。我们今天为什么不承认?没有见性,不知道是自性变现的,所以总觉得外人跟自己不相干。你要跟他讲宇宙人生是一体,他说你神经有问题,你的思想不正常,疯言疯语,他说你是神经病。可是我们在经教里面看到,佛与大菩萨们,大菩萨是讲法身大士,他们都承认、都肯定,都是这个看法,都是这个说法。

如果我们对於诸佛菩萨的智慧德能,若是深信不疑的话,佛菩萨这种看法说法,我们能不能接受?如果不能接受,完全排斥抗拒,那你就没有法子入佛门。我们可以勉强接受,勉强接受可以入佛门。到什么时候才完全接受?我们也入佛菩萨的境界;换句话说,你也看到事实真相,你就会接受,这正是佛法教学的目标之所在。佛不愿意看到我们迷信,迷信不能解决问题,迷信可以入门,入门之后要解义。你怎么样相信的并不很重要,正信也好、迷信也好,只要你能信,信了以后一定要求解。解之后明白了,这在佛法讲正信,这不是迷信,确实有理论的依据,这正信。解了以后要行、要去做,在行里面证实你所解,证实你所信,证实所信所解就叫做证。所以证是从行里面来的,你没有认真的去做,你怎么能够证明你所信所解是正确的?佛菩萨他统统做到,他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,所以於一切众生自自然然生起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,这叫大眷属。这是我们平常应当要留意的,就在生活上,就在接触广大群众上,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。《无量寿经》佛教给我们视人如己,看待别人跟看自己一样,与此地意思完全相同。第五尊:

【大力阿修罗王。】

『力』是能力;大力,无所不能。大力是从哪个地方得来的?大力是果。清凉大师跟我们讲得很明白,这一大段经文是讲十回向利生的因果。我们在每一句里面所看到,他说的是果,我们就想到他的因,讲到因你就要想到果,有些因果都说,有些单说一方。大力是我们一切众生所羡慕的、所向往的,我们有这种能力,不但可以自利,而且能利益一切众生,这多美满。大力之因是智慧、是福德,你要是不修福智,哪来的大力?我们在大乘经里面读到,如来果地上有十种力,十力、四无畏,菩萨都不能跟他相比,圆满的能力,那就是大力。佛所修学的两种圆满称为二足尊:智慧圆满,福德圆满,所以才能成就大力。这是如来为我们示现,教导我们修行要福慧双修。怎么修法?佛经里面讲得太多了。从纲领上讲一般讲六度,六度前五度修福,后面般若修慧。如果你修布施、修持戒,乃至修禅定,你里面没有慧,你所修的全是福报,都是福。福修得大的就生天,你的福报太大,享天福去了。般若怎么修法?般若就是修福之中不著相,福就变成慧。诸位要晓得,慧不是单独修的,决定是杂在修福里面同时修的,不可能单独修慧;可以单独修福,不能够单独修慧,这一定要搞清楚。前面五种修福,佛跟我们讲得很明白,条条都能够做到三轮体空,那就是般若,那个福真管用,所以才叫波罗蜜多。如果单修布施,那是布施福,不能说布施波罗蜜,不可以说。布施里面有慧才叫布施波罗蜜,这个意思要搞清楚。因为布施里面有慧,那个布施才能断悭贪,这才叫波罗蜜,叫布施度,度什么?度悭贪。由此可知,世间人修布施,我们举这一个例子来说,都是修福报,里面没有慧。为什么要布施财?愈布施愈多,贪心增长,愈施愈多,他才肯布施;布施之后就没有了,他一毛都不拔,不肯布施了。他是用什么心去布施?贪心。佛教我们修布施,用意在哪里?断贪心,现在我们修布施是增长贪心。为什么修法布施?贪智慧,为什么修无畏布施?贪健康长寿,统统是贪!他不是断贪,所以都变成布施福,修福去了,他不是布施度。布施里面三轮体空,喜欢做,常常做,遇到机会就做,做了之后心里面痕迹都不落,那就是布施波罗蜜。把悭贪烦恼从根拔除,这就成就大力。谁有能力断烦恼?断烦恼的力大。持戒是断恶业,忍辱是断瞋恚,精进是断懈怠,禅定是断散乱,由此可知,般若是断愚痴。这六种佛说是一切众生的病根,大病,众生在六道轮回,无量无边的苦恼根源说之不尽,归纳起来不外乎这六类。佛用这六种方法来对治,将我们的病根拔除,成就福慧,成就大力,意思在这个地方。我们如果能够体会佛菩萨慈悲的心意,就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去修学,修学实在讲就是学过佛菩萨的生活,学做佛菩萨的工作。真正佛弟子懂得怎样过日子,过诸佛菩萨的日子,在生活当中成就无量功德。第六尊:

【遍照阿修罗王。】

这个名号里面,我们一看就知道充满了智慧。『照』是智慧照,禅宗里面对这个字非常重视。禅宗的修学,观照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叫你学著观照。「观照」是什么意思?观是观察,照是明了。眼见一切色相是观察,耳闻一切音声也叫观察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叫观察。观是对境,根对境。根对境的时候用照,照是智,用智慧,不是用情,用情是分别执著。宗门在生活里用功夫是这个用法,这种原理原则并不仅限於禅宗,任何一个宗派都用得上,我们用的名词术语不一样,意思没有两样。我们念佛的人讲功夫成片,是这个境界,就是它观照的境界。不过要是讲起来,观照比较好懂。

我们功夫成片,那是功夫达到一个程度,你怎么达到的?还是用观照这个方法达到的,这很重要。这句话要是用现代话来说,就是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你用理智,不要用感情。用理智就是观照,你用感情那就是佛家讲失照,你把观照失掉,感情用事;感情用事生烦恼,观照用事是生智慧,不一样,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。真正会用功,要懂得这个原则,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,在日常生活当中,从早到晚对事、对人、对物不用感情,用智慧、用理智。你用理智,分别执著也不妨碍,那正是像永嘉讲的「分别亦非意」,他在观照里头。凡夫妄想分别是意,意就起烦恼。起什么?起贪瞋痴慢。顺自己意思他生欢喜心,不顺自己意思他生瞋恚心,那是什么?那是用情、用识,用观照的人决定没有。也分别、也执著,里面决定没有贪爱,决定没有瞋恚,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,所以说分别亦非意,执著也非意。大家要晓得,这是功夫刚刚得力,并没有什么了不起,刚刚得力。用久了,用久不要勉强自自然然就成就,熟了,变成习惯,观照变成习惯了,不作意自然就观照,这在宗门叫什么?照住,你能照得住,照住。

「照住」就是禅定;这个禅定,跟诸位说,活活泼泼的禅定,并不是一天到晚在打坐面壁,不是的。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统统在禅定之中,行住坐卧都在定中。禅定是什么意思?外不著相叫做禅;外不著相,外面所有一切现象决定不能够诱惑你,你不受外境诱惑这叫禅;内心如如不动那叫定,禅定是这个意思。实在讲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;不取於相,我们用现代话来说,不被诱惑。现在外面的境界诱惑太多,你不被诱惑。你可以看,你也可以听,你也可以接触,决定不受诱惑,这是禅,你真有禅功。你心里绝对不会起心动念,不起心、不动念,如如不动,这是定。这个境界比观照深得多,真正得受用。这是第二层功夫。在第三层,最上等的功夫叫「照见」《心经》里面,「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」,照见是功夫最深的。破无明,见什么?见法身,见性。他在一切现象里见性,那叫照见。在我们净土宗里面讲这三个境界,我们讲「功夫成片」,讲「事一心不乱」,讲「理一心不乱」。你要知道,功夫成片就是观照,事一心不乱就是照住,理一心不乱就是照见,名相不一样,境界完全相同。这一尊阿修罗王教导大众遍照,『遍照』就是圆照;观照、照住、照见统统具足,这就叫圆照。圆照的境界就是《华严》讲的「事事无碍」,不仅是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由此可知,阿修罗王怎么不是法身大士?不是法身大士哪有这种功夫?第七尊:

【坚固行妙庄严阿修罗王。】

『坚固行妙庄严』。实在说,前面一尊是讲智照,属於解门,「坚固行妙庄严」属於行门,没有圆智圆照怎么会有坚固的妙行?坚固行妙庄严怎么讲法?这个意思很深很广,如果我们用夫子一句话来说,细细去玩味,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。孔夫子说「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」,很像这个名号里的意思,孔老夫子七十岁才做到,随心所欲就是「行妙」,不逾矩就是「坚固」,坚固是决定不违法、不违规。合起来这就庄严,我们佛门里面讲善巧方便;巧方便是妙行,善是不违矩,那叫善。我们现在看看这个社会,很老实的人、很守规矩的人,善而不巧;很巧的人,不守规矩,总落在两边,他这个行就不妙,不庄严。庄严的妙行巧而不失善,我们今天讲活泼而不违背规矩,这就好。特别是我们观察儿童,儿童游戏很可爱,有些儿童很顽皮,不守规矩,有一些小孩很守规矩、很乖,不活泼。哪里去找个又活泼又不违背规矩,这就善了,我们举这一个例子来说。

在十法界有情众生里面,跟诸位说,真正做到善与巧,诸佛菩萨、法身大士他们做到了。经里面所说的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,那就是坚固行妙庄严。我们很羡慕,心里想著,为什么做不到?我们要问,他那种活泼、那种巧妙,为什么会不违背善、不违背规矩,他那个规矩守得那么好?其实他哪里有意去守规矩,真正有意去守规矩,有意去持戒就不善了。说实实在在的话,他所流出来的自自然然合规矩。我们的戒律怎样记录下来的?就是佛菩萨日常生活行为把它记录下来,那就是戒律。他是故意做作吗?是一定要持守吗?不是的,自然的流露,自然就相应,自然就如法。道理在哪里?见性,我们前面谈得很多。念念与性德相应,性德既活泼又有规律,一丝毫都不乱。如果它要是乱,佛说的这一切经,为什么这样有条理、有层次?无论是长说短说、深说浅说,你用科判一直判下来,它的思想体系、章法结构,那样的微妙严整,令人叹为观止。他是不是说话的时候照著章法结构来说?不是,自然的,自然就相应,自然就严整。由此可知,见性是多么重要。你不见性,学,学不像,怎么学也学不像,哪有他那么自然?

我们要想学佛,从哪里学起?要知道从真实学起,我们才能够学得跟佛一模一样,才能真正做到坚固行妙庄严。一切要从真实心中作,你才懂得找出一条路,这一条路无限的光明。我们对待人,对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真诚恳切,不论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,不要去计较,不要放在心里,只问我应当怎样对人;不要去问别人应该怎么对我,不去问这个,你一问这个,你就迷了。应当把别人对自己所有一切心态放下,用真实;诸位要知道,一真一切真。诸佛如来、法身菩萨都是用一个真诚,看待法界一切众生,他们对我们是真慈悲、真平等、真爱护、真关怀。我们怎样?我们不接受,我们不知道,不晓得他的真心,我们总是怀疑,总是用虚情假意来对诸佛菩萨。过在我们这边,不是他不关怀我们,是我们拒绝他的关怀,那有什么法子!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诸佛菩萨真实的关怀、真实的慈悲?我们用真心就得到了,我们跟佛当中的隔阂就消除掉。障碍消除掉,没有障碍了,你就得到诸佛菩萨威神的加持。这个加持非常显著,加持的力量非常大,利益正如经中所说的。所以学佛从哪里学起?就要从这里学起。

真实心的样子是什么?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给我们,从不妄语始。不妄语是不自欺、不欺人,从这里开始,从不妄语始。就是说你从哪里下手?你从哪里做起?从不妄语做起。不欺骗自己,不欺骗一切众生;换句话说,诚实做起。现在人听到这个说法害怕了,有许多同修经商做生意的,来跟我说:法师,我们现在要是不妄语就没钱赚了,不妄语活不下去!他们是这个观念。所以学了佛之后心里又很难过,天天骗人,骗之后回来晚上很难过,觉得对不起人。良心发现,不错!多少人天天干这个事情,他不觉得他做错事情;学了佛知道自己做错了,知道自己骗了人。这样下去有没有罪业?这个问题就在你的用心,能不能回向?如果你能回转的话,骗人也是功德,菩萨善巧方便。怎么说骗人是功德?这个人不会做好事,知道他将来要堕落,多骗他一点钱,多替他种一点福,回向给他,你不是菩萨行吗?天天骗他,大菩萨!如果骗他的,自己来享受,那个罪业就重,你将来还要还债;不但要堕三途,三途出来之后还要还债,就那一念之间。骗他是为他想的,叫他拿一点钱出来做好事,修一点福,不肯,骗他。菩萨的方法太多了,这叫巧,巧他又不离善,真的是善心,真的替他修福。就在那个一念心,一念心转境界,一念心转世界。所以佛是真实心,手段那是给你巧妙的手段,用的心是真诚慈悲,爱护众生。

在我们净土宗,大家晓得净宗六祖永明延寿法师,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小公务员,在一个税务机关里面管出纳,天天有钱在手上经过。有钱就很方便,他把这些钱拿去放生,每天总要拿一些钱去放生。日久天长被发现,国库里的钱,帐目不对了。再一问:钱到哪里去?他很老实,他说:钱我拿去放生了。那个时候的人心跟现在不一样。他的长官主管税务的,看看他,是个好事情,但是犯法。为什么?偷盗国库里面的钱财。可是偷盗出去之后,他自己并没有享受,他拿去放生了。这个事情怎么办?就报告给皇帝。皇帝一看到也好笑,世间还有这种人?按照国法是死刑、杀头,把他绑到刑场去行刑、去杀头。国王也有趣味,交代监斩官,交代他:他在受刑的时候,看他害不害怕,如果他有恐怖害怕,杀掉算了,如果他不害怕,叫他回来见我。永明被绑到法场,杀头的时候一点都不恐怖,一点后悔的心都没有。监斩官就好奇,你为什么不怕?我以一条命换千千万万条命,值得!欢喜,哪有害怕?我救了多少命,一条命救那么多条命,欢喜,值得。监斩官把这个事情报告皇帝,皇帝召见,最后问他,你的愿望?他愿意出家,皇帝给他做护法,成为一代祖师。这是什么?替国家修福,国家不知道修福,盗国家的钱替国家修福,菩萨行,不是凡夫行,所以他有勇气承担。如果案子一发,接受刑罚,杀头也不在乎,也很高兴,也很快乐,菩萨行。

诸位要晓得,世间没有一定的标准,你讲善恶、讲是非、讲利害、讲真假,没有标准!标准就在你一念的动机,你用的是什么心?你心是善的,恶的事也是善;你心是恶的,好事也恶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以佛法归根结柢是个心法,心要纯善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,然后你的言语造作、一切所为无一不是善行,无一不符合戒定慧三学。戒是什么?防非止恶,所谓「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」,这里面的意思很深。佛提醒我们,什么是恶?什么是善?利益自己的是恶,利益众生的是善,能够利益一切众生的是大善。我们学佛从哪里学?起心动念绝不为自己,这是真学佛。念念为佛法、为众生,当我们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缘,另当别论。我们生活环境不好,没有一个很好的修学环境,因此必须自己要有个最低限度修学环境,总得自己有个住的地方;你要研究经教,你还得有一些书籍,总有地方放。这些都是累赘,但是无可奈何。

我们比不上古人,古人的寺院丛林是十方道场,不但是出家人可以随处挂单,你旅行三衣一钵,什么都不要带,到任何道场一切设备齐全,你都可以受用。从前参学,古人背一个小包袱,几件衣服,背一个小包袱,哪有像我们现在行李那么多?经书,顶多自己用的,常常用的,自己一、二本经书常常读诵的,其他的参考都不必。走到任何寺庙挂单,任何寺庙都有藏经楼,像现在图书馆一样,你所想要的参考资料那边都有,不要带。现在我们生活的环境很悲哀,道场是子孙庙,不是十方道场。你想到人家道场住一天,一定跟主持当家很有关系,老朋友,来的时候作客。要是不认识的话,拒绝你,招待你一餐饭已经不得了,有很多道场一餐饭都不招待你。这是逼著我们无可奈何,自己有这些负担。缘,实实在在不容易遇到,遇到缘分,那你真的是有福报。

现在在新加坡,这个缘我们看到将要成熟了。李木源居士昨天晚上告诉我,新看的弥陀村的处所,大概没有问题了。他很快要回来,不一定跟这个团去,他会提早回来。将来这个地方后面空地,图都画好了,盖念佛堂,做弥陀村。前面学校做佛学院,希望佛学院元月份能够开课。这个佛学院向政府立案,永久性的佛学院,我一定帮助它建立一个图书馆。我在美国还有一些存书,希望统统都运过来,充实这边图书馆。我现在所用的书全部都搬图书馆去,我想看那个书,拿一本过来看,看完之后统统归档,自己住的房子一本书都没有,这多自在、多快乐!有这么一个地方,有这个缘分,我们就是这个做法。我们安心在这个地方修学,成就我们在这个地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全心全力协助这个道场。除了一身之外,一无所有,全部都归道场。东西多了麻烦,自己慢慢整理,让别人整理多好。别人整理好了,我想要什么拿来,看完拿回去,放在哪里我也不知道,理都不理。人要过自在的生活,过快乐的生活,不要给自己找麻烦。给自己找麻烦,那是迷惑颠倒;我们今天是逼不得已没有办法,有这个环境,我一定要把这个环境促成。这是讲到坚固行妙庄严。第八尊:

【广大因慧阿修罗王。】

这里头著重在『因』,「因」要修大因,因要与慧相应,这个因真实。智慧的因一定得智慧之果,我们知道智慧之果是一真法界,是西方极乐世界。「广大的因」是什么?我们自然就明白了。广大之因是念佛,没有比念佛这个因更大,我们要晓得。可是现代有几个人知道念佛的好处?念佛是属於行证。前面要是没有正信、正解,行证是很难做得到的。这说起来,讲经说法就非常重要,讲经说法的目的帮助大家建立正信、正解。我们这边念佛堂,大家都知道很殊胜,为什么其他地方建念佛堂建不起来?没有讲经。我们在这个地方,虽然是断断续续的,但是每年都讲,年年没有中断,十一年了。所以大家知道念佛的好处,知道念佛的利益,他有信心、有愿行,才能成就。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奠定信解的基础,你建个念佛堂谈何容易!我们当初建念佛堂也没信心,实在讲我跟李木源居士心里面期望著,能够有四、五十个人念佛,我们就很高兴了,我们心目当中也不过就如此。哪里晓得会到四、五百?超过我们想像的十倍。从这个地方看到,新加坡地区同修们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。这也是给李居士很大的鼓励,他拼命的去做,希望把弥陀村早一天完成;这是很大的力量,没想到有这么多。这是广大因慧,现在我们做的正是解行相应。

弥陀村配合培训班,培训班同学们在研究,我们修学时间到底多长比较适合。研究好了之后,提供给李居士向政府申请立案。当然时间长一点好,学得扎实。就是学一部经,我以前曾经说过,这部经学会最少要讲十遍,才算是你学会了。讲十遍,印象深!你要不是连续讲十遍,虽然学了,如果半年不讲就生疏,忘光了,等於没学。而且讲经最好是讲给内行人听,他会帮助你进步,帮助你改进。学一定要专修,不能杂修。时间长,一个人可以学二部、三部,学多了不行。

我过去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我在他会下十年,学五部经。你要晓得,十年学五部经,所以这个基础扎得深,以后有这么一点成就,得力於这个基础。我学的五部经分量都不大,第一部学《阿难问事佛吉凶经》,是我第一部学的;第二部学《佛说阿弥陀经》,第三部《普贤菩萨行愿品》,第四部《金刚经》,比较长一点,第五部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。我十年学五部,基础是这样奠定下来的。你们看这五部不长,通常在佛学院大概顶多两年就圆满,我这五样东西搞了十年。所以以后一切大乘经论,无论哪一宗、哪一派我没有困难,展开在我面前,我都能够看得懂,意思我都能够说得出。所以学东西绝不要贪多,要扎实,真正的契入境界,这非常重要,你的东西有根柢。在佛法里讲「一经通一切经通」,通就是你真正学会了,自己要真真实实的去下功夫。这是讲教下里头讲的广大因慧。第九尊:

【出现胜德阿修罗王。】

这个意思好懂。『胜』是殊胜,『德』是德行,无比殊胜的德行。『出现』是示现,为一切众生示现殊胜的德行,示现殊胜的德能。这教化众生,这是讲身教,做出榜样来给人看。像我刚才所说的,我们在没有缘分的时候,为了要充实自己,为了弘法利生,必须要搜集许许多多的资料、参考用书,这是不得已。如果有一个十方道场,可以提供我们修学,我们所集的要能散,要能放下。由此可知,平常搜集的也不据为己有,是我现前需要参考而已。有这个环境,统统放下,统统捐献出去,聚而能散就对了,不可以据为己有,不肯布施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这是教我们在生活当中,如何示现一个好的榜样。末后一位:

【妙好音声阿修罗王。】

这是说法。这两位阿修罗王合起来就是为人演说,「出现胜德」是为人表演,『妙好音声』是为人说明,讲解经典这是妙好音声。这里面的意思都很深,都很圆满。我们受时间限制没法子细讲,但是诸位常常听经,都能够想像得到。这一段说得简单,前后可能都说得详细,合起来看你就明白了。末后总结:

【如是等而为上首。其数无量。】

结语跟前面每一段都一样。末后这一句叹德:

【悉已精勤摧伏我慢及诸烦恼。】

这个非常重要。阿修罗我慢习气最重,他能够降伏我慢;他烦恼很重,他能够伏住烦恼,这是菩萨示现。在一切示现当中,他们一个突出的,就是示现回头是岸;他能从烦恼回头,能从我慢回头。菩萨示现为阿修罗这一类众生里面的王,王回头了,王舍弃烦恼、舍弃我慢,影响力就很深。我们要怎么学法?如果我们自己居在领导的地位,要知道傲慢的习气是与生俱来的烦恼,决定有的;只要有我,决定就有慢。要知道这个慢是大烦恼,是我们修行证果、明心见性大障碍。不但在证上有障碍,行上有障碍,解上都有障碍。这个障碍要不拔除,我们要想在佛法里面得到真实的受用,非常困难。如果在领导阶层应当首先做示范,自己能够降伏我慢,断除烦恼,也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断我慢烦恼,这样就好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