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0讲) 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 档名:12-17-0110

请掀开经本第六十七面第五行,从第七首偈看起:

【如来出世甚难值。无量劫海时一遇。能令众生生信解。此自在天之所得。】

世间自在主天王这一首的赞颂,看起来好像是很平常,而实际是真实不可思议,他给我们说出了事实的真相。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往往感到,好像得人身很容易,我们都到人道来,遇到佛法也不难,何以佛说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?我们没有智慧、没有神通,不知道过去、未来,大自在天主的能力比我们强,他对於事实真相比我们了解得透彻,所以这个地方说的话真话,如来出世很难遇到,『值』就是遇到。『无量劫海时一遇』,这句话说的我们要多多去想想:佛法难闻,到底难到什么程度?人身难得,难到什么程度?这首偈里明白告诉我们,「无量劫」下面是个「海」,海是深广无际,不是单单无量劫,无量劫海,用这个来形容,才遇到一次。诸位同修要晓得,我们在六道里得人身,困难情形亦复如是,不比这个容易。经上我们常常看到菩萨们感叹,得人身的时候佛不住世,或者在佛前、或者在佛后,遇不到佛。我们今天得人身在佛后,释迦牟尼佛已经入灭三千年,幸好佛的法运还在,还没有终结,我们生在佛陀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,往后还有九千年,这是不幸当中的大幸。这句话意思就很深,给我们很大的警惕,使我们真正觉悟到得人身不容易,人的寿命很短促,其他道寿命都比人道长。

得人身有什么好处?六道里唯独人道苦多乐少容易觉悟,诸佛菩萨示现成佛度众生都在人间,没有说是在其他道里面示现成佛,没听说过。以菩萨的身分,以天王的身分,以种种不同身分,在其他道里面度众生,有!经上说得很多。十地菩萨多半在天上作天王,那就是我们此地现在所念的,应以天王身而得度者,即现天王身而为说法。我们现在读这一段经文全是天王,不是真正的凡夫天王。我们晓得,凡夫天王怎么能参与华严法会?大家都知道,参与华严法会的都是法身大士,决定不是普通人。而实实在在讲,这些法身大士多半都是古佛再来,早就成佛;以大士身,这叫倒驾慈航,大慈大悲普度众生,他们来做这个事情,来行菩萨道。菩萨对一切众生,给诸位说,决定没有心,有心都是妄心,无心这才是真心,唯有真心才能跟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

众生之感有浅深、广狭、隐显种种不同,诸佛菩萨他们高明,极其微细的感动他都有应;甚至於我们心里微微动念头,这个感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发现,佛菩萨已经知道,佛菩萨已经有应了。这种情形很多,而且常常发生在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,我们是粗心大意没有感触到。如果你的心真诚清净,你就会感触到,常常跟佛菩萨感应道交。特别是讲经的场合,无论是讲的人、听的人,这个时候的感应特别多,感应特别显著。讲经的人往往事先充分做了预备,可是上台之后,所预备的东西一句都没用上,而能够滔滔不绝讲得如理如法。这个情形,过去我们读谛闲老法师的《圆觉经讲记亲闻记》《圆觉经讲记》是老和尚自己写的讲稿,《亲闻记》是江味农居士、蒋维乔居士那一帮大居士们听经记录的,他们有三、四个人听经做笔记,那个笔记交给江味农居士整理,第二天送给老和尚看,老和尚看了:「这个讲得好,这是我讲的吗?」自己都不知道,自己都不敢承当这是我讲的。那是什么?佛力加持,那是感应。众生听了能生欢喜心、能够开解、能够领悟,也是诸佛菩萨加持的。所以在讲堂里面,如果你细心去体会、去观察,说听都得佛力加持,而且这个加持非常明显。普通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加持,你不容易觉察到,除非你的心很清净,你的心很细,你会感觉到,粗心大意你不能觉察。而后才知道佛恩浩大,世间父母对我们的恩比不上诸佛菩萨,诸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无微不至,无时无处不在;理如是,事也如是。

可是你要得菩萨示现佛的身分,示现佛的应身,像释迦牟尼佛一样,这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印度,那就是经上常讲的「应以佛身而得度者,即现佛身而为说法」,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这个应身就很不容易遇到,那真是开经偈上讲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,此地是「无量劫海时一遇」,唯有明了的人才会十分珍惜这个机缘。机缘,现在人讲机会,机会不常在,一纵即逝。什么人是有智慧的人?什么人是有福报的人?什么样的人是有本事的人?抓住机会的人就是有智慧、有福报、有本事的人。世间痴迷的人,往往把大好的机会当面错过,那是真正可惜。

天王所得的法门,是「能令众生值佛生信藏」,我们在前面介绍过,他的赞颂与他所得的法门完全相应。赞颂里面特别提醒我们,我们今天在此地的聚会因缘殊胜、因缘稀有、因缘难得,纵然在这个道场修学一天,这一天的机缘也是无量劫海时一遇。诸位同修要明了,昨天你们看到,从黑龙江大庆那边来了十二位同修,昨天晚上在此地听一次经,今天中午我跟他们在一起吃饭,我们可能在一生当中就是这一次见面,以后不会有了。还有这个机缘吗?谁也不敢保证,这一生就这么一个机会,来生有没有?不可靠,再要遇到的时候,恐怕是无量劫海再一遇,你就晓得这个机缘多么可贵,多么难得。我们遇到,一定要令他生欢喜心,给他带一些经书、录相带,他们所需要的、喜欢的,只要他们能带走,我们全心全力帮助他。谁懂得这个机缘?必须自己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的心会变,变成什么样?变成对一切人、一切物都有一个真正的爱心,何以?机遇难逢。一切人、一切物,这一切物,佛经里面常讲除了人道,其余的各道都用「物」这个名词代表,这里面有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、有看不见的,我们会很珍重、会很珍惜。无论是善人恶人,逆境顺境,都会珍惜,都会用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慈悲心来对待,这叫学菩萨道,学诸佛菩萨的处事待人接物。这两句是讲遇佛、得人身机会之难,一定要认识。

第三句就是讲信藏,『能令众生生信解』。清凉大师说得好,「不信,则佛就难遇;正信,佛就常常会遇到」,这个话讲得好,讲的是事实。佛法当中常说,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,正信、真信你就会遇到。虽然遇到,不一定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应身。实在说,佛的一切应身都是随众生感而应现。为什么我们遇不到佛这种殊胜的应身?我们心不是佛心,心要是佛心,你会遇到佛的形相,纵不是应身佛,你会遇到化身佛,也能见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。你要是佛的心去感,佛就以这个相来应;你是菩萨心去感,佛就现菩萨身来应;你是凡夫心感,佛就现凡夫身来应。所以佛现身不是自己愿意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,如果佛说我愿意现什么身,那已经是凡夫,凡夫才有愿意不愿意,愿意不愿意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。佛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佛心清净,佛心平等,佛心无念,无念就是无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这些念头,所以能与法界众生起感应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;一切处有感,一切处就有应。我们赞叹观音菩萨,「千处祈求千处应」,同时起感应。所以感应之事,感应之理,我们要很清楚、很明了,我们自己用什么心?

抗战胜利之后,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那个时候住在南京,感应到地藏菩萨现身。她并没有学佛,可是这个人行孝道,她一生真正把孝敬做到,她并没有学佛,也不认识什么佛菩萨。有一天有一个出家人到她家里去化缘,化缘也不太多,化五斤香油,她没给他,这个出家人就走了。走了以后她忽然想起来,她家住的房子很大,外面有院子,有大门、二门,进去是第三道门,庭院很深,她那个房子我曾经去过。她说大门、二门都没有开,忽然想起这个和尚怎么来的?走了之后门还是关得好好的,和尚不见了。这个疑问在她心里面好多年都不能解决,一家人都见到,绝不是眼花,清清楚楚。他说他是从九华山来的,问她化五斤香油。以后他们到台湾,住在台中,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跟李老居士学佛,把这桩事情向李老居士报告,李老居士说那个和尚是地藏菩萨的化身。她后悔死了,当时没有给五斤香油。佛菩萨,你是什么样的心,他就现什么样的形状,你是个凡夫心,他就现个凡夫出家人的样子来跟你化缘。这是一种奇迹般的出现,遇到善知识为她说明、为她开示才恍然大悟,与佛有缘。她念佛修持很不错,往生之后火化有三百多颗舍利。居士当中往生瑞相很稀有,这些年来我们听说、看见的不少位。

由此可知,我们自己的清净信心,无私的一种愿力,这个重要,这种心、这种情就是能感,诸佛菩萨能应。感是要真心,真实的愿心,自自然然与诸佛菩萨起感应道交的作用。正信、正解,「唯佛能生」,这是我们一般讲相辅相成。我们自己具足信愿能感,佛菩萨能应,帮助我们的信心更坚定,帮助我们的愿心更恳切,我们深信切愿,就会常常得佛菩萨加持。由此可知,感应也可以能说作互为感应,这个意思就深。我们能感动佛菩萨,佛菩萨也感动我们,这里面的关键自己一定是如教修行,才能够做得到。我们读这首颂,一定要珍惜机缘的难遇;珍惜机缘,爱惜机缘,不让这个机遇空过。

怎样才不空过?无论是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一定要帮助一切众生有缘闻佛法,这个缘就没有空过。合掌念一声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所谓是「一历耳根,永为道种」,我们跟他的缘没有空过,佛的金刚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。我们赠送人家一本经书,赠送人家一张小小的佛像,赠送他们一串念珠,这都是与佛有缘。这些东西并不贵重,而实实在在是无比的贵重,一般人不知道。一般人看重的是金银财宝,这个东西看得很重,这串念珠能值几文钱?但是他不晓得,这串念珠在阿赖耶识种了佛的种子,这真正是宝,无价之宝,无尽之宝,我们知道,他不知道。不管他知不知道,已经种下去了,如果他的善根福德厚,他这一生就会起作用。善根福德薄,下一次无量劫时再遇到,他就起大作用;也许就是一次机缘,而度脱六道十法界,因这个机缘,他就能遇到净宗法门,念佛往生不退去作佛。唯有我们自己认得清楚才真正肯干,肯与一切众生结法缘,肯帮助一切众生了脱生死苦海,同证无上菩提;要常常有这个心,时时要认真努力去做。这是世间自在主天王所得的法门。再看底下一首:

【佛说法性皆无性。甚深广大不思议。普使众生生净信。光焰天王能善了。】

光焰自在天王得的法是「能令一切众生闻法信喜而出离」,他是依这个法门证果,所以他赞颂里面,前面两句就是说所闻之法。『佛说法性皆无性,甚深广大不思议』,这里面的意义,佛法是以「无性」才是真性,真性无性;「无」不是空无,不是什么都没有。《般若经》上常讲真空,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;妙有是讲法相,真空是讲法性。宗门里面也讲无念,无念是真念,无念就是真性,有念就变成识性,识性是第二义,真性是第一义。这些名词很难懂,但是很重要,如果你要明了,依这个修学,那就是宗门里常讲「从根本修」,依根本修,你的成就快速。「无性」这两个字很难懂,《楞严经》上世尊大开方便之门,从我们六根门头指出我们的真性,真性就是自性,就是此地讲的法性。为什么要说一个「无性」?怕你执著:「我有个真性,我有个自性」,你就坏了。

今天下午,光明山有几个年轻人来找我,说他们遇到一些信徒,问了几个问题不能解答;告诉我还有一个常常为大家讲解佛法,被一个基督徒问了一些话答不出来,现在他就去信基督教了。我说也不错、也很好,真正好好依照基督教的教义修行,将来生忉利天,忉利天主就是他们的上帝,现在不信佛没关系,到天上去跟著天主,天主常常请佛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,那不是一样吗?问题就是他要能生得了天才行,他生不了天就没有办法;他要真正能够生天,好事情。他们问什么问题?无明是怎么生的?无明是什么因缘生的?几时生的?这个问题可是大问题。我跟他说,我跟你讲了你也不懂,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,当年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。富楼那问了三个问题,第一个是无明是什么原因生的?第二个问题无明是几时生的?第三个问题是成了佛之后无明断了,你才能成佛,断了之后几时无明会再生?问得好!

释迦牟尼佛在《楞严》会上答覆他,说得很详细;虽然说得那么详细,你去看你还是看不懂。世尊答覆四个字解决,「知见立知,是无明本」,你懂吗?什么叫知见立知?譬如在经上讲,佛给我们讲见性,是法性、是自性、是真性,可是你要是觉得「我有自性,我有真性」,你已经立知,那就是无明。怎样才不落在无明?世尊给你讲这部经,从头讲到尾,你心里如如不动,没有起心、没有动念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你完全接受了,那个就不落无明。给你讲见性是真心,「我们见性是真心」,完了,这就叫知见立知,这就是无明本,你怎么会懂?跟你讲了你也不懂。他说:我们怎么样对付初学?我没有法子,举一个比喻跟他讲,你回家好好去想想。你所问的就像学校里博士班程度的课程,你现在的程度是幼稚园的程度,幼稚园程度想问大学研究所里的课程,你怎么会懂?你如果懂了,有些念小学、念中学、念大学,那些人不都是傻瓜?浪费那么多时间、浪费那么多精力,为什么不叫小朋友一下就到博士班去念?念一天,博士学位就拿到,那多好,多省事。办不到!世间法尚且办不到,何况佛法?佛法比世间法难得太多,你怎么会懂?给你讲得怎么清楚,你也不懂。为什么不懂?你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,你就不得其门而入,诸佛如来给你讲也没用处。

我们虽然不能够悟入,智慧聪明高一点的人可以得到解悟,你知道有这么回事情,知道法性遍一切处,法性遍虚空法界,法性就是自己的自性。你们诸位想想,在《楞严经》「十番显见」,说得实在是透彻明了,你的见性要不遍十方,十方你怎么会看得见?太阳距离我们很远,夜晚的星星有许多距离我们更远,都是要光年来计算,几十个光年、几百个光年,现在我们用望远镜能够观察到亿万光年之前那么远的星球,我们见到。如果我们的见性要达不到那个地方,你怎么会见到?这是举一个例子。六根根性是圆满的、是周遍的,不生不灭,不来不去,不常不断,不一不异。真心在哪里,我们明了了。我们修的是什么?就是要修真心,就是要叫我们自己日常生活行为、起心动念,如何与真心相应,这个事情重要。

我常常劝大家要拓开心量,为什么?「甚深广大不思议」,这是你的真心。起心动念想得太小是妄心,妄心决定不能见性,决定不能入佛菩萨的境界。不但佛菩萨境界你入不进去,说实在话,须陀洹的境界你都没有办法参与,你说我们多悲哀!须陀洹是圣人,比天人高明多了,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到了还要堕落,还要搞六道轮回,须陀洹永远不再堕三途;不管有没有佛出世,佛在经上讲得很好,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他决定证阿罗汉,决定将八十一品思惑断尽,超越三界,永脱六道,那叫圣人,我们不如他。他的本事在哪里?本事就是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放下,他舍弃了。见惑头一个是身见,不会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,这是第一个关口。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够恍然大悟,身不是自己;身不是自己,什么是自己?虚空法界是自己,一切众生是自己。我举的例子举得很多,诸位要没有事的时候,新加坡的树木很多,心定下来、静下来坐在大树下,从树顶往树根仔细去观察,你就会明心见性。我们今天执著什么?我们就好像树上一片树叶,整个大树是自己,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片树叶。你完全看清楚,才晓得这棵大树的树叶、花、果、枝、条、干、本、根,原来是一体,然后懂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就像一棵大树一样。观这棵大树不是发呆,是在参学,是在用功夫,从这个形相里面豁然悟入虚空法界是整体的。楞严会上没有用树做比喻,楞严会上是用大海、用水泡,大海比喻是整体,水泡比喻我们个人,大海起了许许多多的水泡,你要不知道、不觉悟,每一个水泡就会起冲突,就会互不相容;如果深入一看都从大海起,所有水泡都是自己,这就说明一切众生是自己,不是外人。我们迷,就是迷了这桩事情,诸佛菩萨悟,也是悟这桩事情,事情没有迷悟,迷悟在人。

学佛从哪里学起?大乘法都教给我们,「发菩提心」学起。什么叫菩提心?菩提心就是大心。儒家教学也不例外,教我们从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教我们从这里学起。佛法讲戒定慧三学,儒家讲智仁勇三德。「仁」是什么意思?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,你仔细看看会开悟。「仁」不是一个人,是二人,教你想自己就要想到别人;我自己希望离苦,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,我自己希望得乐,要帮助一切众生得乐,这叫仁,这是菩萨行。哪里可以做损人利己之事?没有这个道理。今天老和尚跟大家讲开示也提到,损人决定不利己,损人是真正损害自己,利人才是真正利己,为什么?宇宙法界是一个整体,你要懂得这个道理。

「无性」这个意思说得好,无性就是一切都不执著,不是性无;「无」就是无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自性就现前,你才能真正体会到。佛说法善巧到极处,法,给你说实实在在,法都是妙法,《法华经》是妙法,哪一部经不是妙法?不但一切经是妙法,一切法都是妙法。佛经上常讲,正报毛端是妙法,依报微尘也是妙法,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妙。为什么妙?与法性相应,性相不二、性相一如,哪一法不妙?虽然是法法皆妙,你没有见到,你为什么没见?因为你的心不妙,妙心就见妙法。心为什么不妙?因为你有妄想、有分别、有执著,就不妙。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你的心就妙,你就见妙法。

我们眼见外面的境界,如果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你这个见是见性见,见性就是妙心,见外面的色相就是妙法,你所见的是色性,见性见色性,闻性闻声性,这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,见性就成佛,你的功德就圆满。我们今天所见,不用见性见色,我们用眼识见色,不但用眼识还要加第六意识的分别,再加上末那识的执著,这就搞坏了。所以第一个见是真见,此地讲的是无性,很快,极短的时间,刹那之间就变成第二念;第二念里面就掺杂著第六意识、第七识、阿赖耶识,还得加上五十一心所,所以你见的是色尘,色尘污染了你的心性。污染是比喻,心性是真的怎么会被污染?实在讲是障碍心性不能现前,说明污染,是这么个意思。

我们学教最难的就是这一层,这一层不能够透过,如来真实义你怎么会能够解?印光大师讲的话讲得好,有人向他请教,有没有秘诀能够教我们学佛很快就能够契入?大师答得好,他说:有!诚敬二字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,这是印光大师答覆。什么是诚?一念不生谓之诚。我们见色闻声,六根接触外面六种境界,如果还起心动念就不诚。老和尚讲得容易,做起来是真难!如何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,那是诚。什么是敬?普贤菩萨给我们讲,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那是敬。在佛菩萨讲,随类化身,应机说法,那是敬。老法师说的这两个字,别说做不容易,就是真正懂这两个字的意思也不多。所以很多人看到这两个字误解:我很诚,我诚心诚意待人;夹杂一大堆妄想分别执著,他还说他诚心诚意对人。「诚敬」,不是一般人想像那么低的水平。佛祖说的都不错,可惜我们把它解错,会错了意,所以得不到受用。

这两句大家要细心体会,落实来说你要想真正想学,真正想用功,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要懂得用智慧去观照,不要用妄念去分别,你从这个地方下手,我相信你的功夫很快就渐渐得力。要知道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是虚妄的、错误的,错误的方法怎么会能得到正确的结果,没有这个道理。《华严经》在经题就告诉我们「大方广」,大是性体,方是现相,广是作用,一而三、三而一,就给你说明虚空法界是一个完美的整体。我们生活行为造作,念念与整体相应,就是菩萨道、就是菩萨行;违背了整体是凡夫心,这叫生死凡夫,差别在此地。

第三句『普使众生生净信』,令众生信,信什么?信法性无性。我们用这句话,再套一句:「正念无念,正行无行,正果无果」,你能体会这个意思吗?这是讲真话,这不是佛菩萨随顺俗谛而说,诸佛菩萨依二谛说法,这是随顺真谛而说。我们不好懂,但是不好懂也要懂;不懂,我们的修学就有严重的障碍。而且叫你懂得,总不能勉强,勉强是决定做不到,是有方法,佛家讲善巧方便。所以此地你没有听懂没有关系,不要去研究它,不要去想它;想它都是落在妄想里头,不会想通的。诸位要知道,想不通的愈想愈不通,不想就通了,这就怪了。为什么?它无性,所以你不想就通了,愈想就愈不通。那怎么办?后面经文很长,这些道理与事相,后头反覆很多次说到,在此地有这么个印象,不去追究,这叫疑情。宗门所谓小疑有小悟,大疑有大悟;这个疑不是怀疑,怀疑是障碍,怀疑是烦恼,贪瞋痴慢疑,那个疑是烦恼,那是修行证果的大障碍;这叫疑情,对我们修学有帮助。听说有这么回事情,但是不理解,也不必去追究,我们著重深入的薰习,时节因缘成熟,不定是什么一个机缘,一下就促成你悟入,你豁然明白了,这个时候才真正有受用。

我们把菩萨的标准降低,降低到我们现前的水平,我们在这里也能学到东西。那就是说我们在平时接触广大的众生,这些同修初学的,刚刚接触佛法的,我们教导他、帮助他,我们希望达到什么目的?「净信」。不要把标准提得太高,让他对佛法能够生起清净信心,你的功德就无量了。不要一开头就希望他又吃素,他又能念佛,他又能来听经,那个希求太多了,太高了。先让他相信佛法是好的,佛教是善的,不会教人做坏事,不会为害社会,不会为害自己,不会为害家庭,先让他懂这个,在这个地方生信心,一步一步的把他往上带,我们对於初学的人应当以这个为目标。到外面去讲演,跟大家目标定在信,他能够相信,我们的目的就达到。再看下面这一首:

【三世如来功德满。化众生界不思议。於彼思惟生庆悦。如是乐法能开演。】

这是第九首偈子,是乐思惟法变化天王的赞颂。他所得的法门是「入一切菩萨调伏行如虚空无边无尽解脱门」,在长行里面介绍过。第一句就是说「能调伏人」,长行里面说的是因行,偈颂里头这一句是说的果。谁能调伏?『三世如来功德满』,满是圆满。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留意就是「功德」,这个功德不是普通的功德,是如来功德。初学佛的人最容易把功德跟福德混淆不清,以为什么是功德?在寺院里面捐一点钱做了功德,添一点香油也是功德,殊不知那是福德。大家想想,当年梁武帝在世,他以他的福报、以他的权势建造道场,史书里记载四百八十座道场;帮助人出家,他很欢喜人出家,看到人发心出家他就喜欢,他当护法,大护法。劝导人出家,护持这些出家人,几十万人,他自己感觉得骄傲,很自豪!达摩到中国来,有缘跟他见了面,梁武帝就把这些事情向达摩祖师报告,问他:我的功德大不大?达摩祖师实在讲不通人情世故,说了一句老实话,说「并无功德」。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,把他赶走,不护他的法,害他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,才遇到一个慧可。如果他那个时候要方便方便,很大很大,梁武帝欢喜,护他的法。说他并无功德,这个话说得一点都没错,梁武帝做的是什么?是福德边事;他做的是福德,不是功德。福德跟功德有差别,福德得世间有漏的福报,功德是得无漏的福报,那怎么会一样?这个差别很大。平常我们举例说,譬如持戒有功,功是你下了功夫,你真的认真在干,德是什么?得到定了。因戒得定,你真正得定,得清净心,那是德;修定有功,开慧是德。於是你就了解,功是修因,德是果报,你修因一定能证果。於是我们才真正明了,菩萨修六度有功,证菩提涅盘是德。

此地所讲的不是这些功德,如来功德,如来是什么?如来是自性。我们看江味农居士《金刚经讲义》,他给我们的解释,解释得很好,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有时候看到「诸佛」,有时候看到「如来」,为什么一会儿说佛,一会儿说如来?如果佛就是如来、如来就是佛,这个文章就不是好文章,决定如来跟佛不是一个意思。说佛是从现相上说,说如来是从自性上讲,这就有很大的差别。如来是表自性,如来表性德。「如来功德」就是自性功德圆满,自性功德哪有不圆满的?本来就圆满。理上说没错,是圆满的,佛在这个经《出现品》也说得很好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就是圆满,本来圆满,可是后面佛有一句话说,「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」,虽然你有如来圆满的功德,你现在不能现前,你是真有,不是假有。一切诸佛如来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在哪里?六根根性,六根根性是如来圆满功德。我们不会用,我们一启用就把如来圆满的功德变成妄识,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,这就变成凡夫,把究竟圆满的智慧变成无明,把无量的德能变成烦恼、变成罪业,这是我们现前干的事情。如果不是诸佛菩萨这样慈悲为我们说明,我们哪里知道自己错了?都以为自己很聪明,都以为自己本事很大,都以为自己做得很对。佛给我们一说明、一解释,我们听了才恍然大悟,我们自己是真错了,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想错看错,我们说错做错,所以才落得这么样的苦报。

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还得要老老实实依照佛的教诲。佛给我们指出一条明路,这个路怎么走?用什么态度走?用孝顺的心态,用恭敬,遵守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,这个路就走通了,所以佛法修学的大根大本是在孝亲尊师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讲三种净业不能忘掉,三种净业末后世尊说得多明白,这三条是「三世诸佛,净业正因」,这句话就说明,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,从因地修行都是以这三条做基础,无论修哪个法门,无论学哪个宗派,你离开这个基础不能成就,所以这是佛法的根本法。韦提希夫人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释迦牟尼佛没有把念佛法门教给她,先教她修三种净业,为修念佛法门的基础,她才能往生。我们今天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?像盖房子一样,没有打地基,盖了没有多高倒掉了,无论怎么盖到最后都是倒塌,总是盖不起来,什么原因没找到。地基没打好,地基从哪里打起?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。

你们诸位想想看,佛法是师道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。诸位再仔细想想,释迦牟尼佛并不偏爱中国,没有私心,佛灭度之后,佛弟子将佛法向四面八方弘传,我们在佛教史里面看到。为什么各个地区佛法不久都衰灭,唯有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,什么原因?中国古圣先贤提倡孝道。换句话说,像一个植物一样,把它移到这个地方来栽培,这个地方的环境水土非常适合它,所以它才在中国生根茁壮开花结果。佛法没到中国来之前,中国古圣先贤就是以孝道教化众生。中国历代帝王的諡号,不管他孝不孝,他諡号里都要加一个孝字,他重视;「以孝治天下」,这是历代帝王不管他做到做不到,这个口号他决定不放弃。佛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才真正体会到佛法在中国的成就。佛法要推广到全世界,你就晓得应该怎么做,决定要提倡孝道,没有孝道就没有师道,没有师道就没有佛法,所以孝亲尊师、知恩报恩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。回向偈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念念不忘报恩报本,这是佛法。

许许多多修学的同修们,从海外各个地区写信给我,传真给我,打电话给我,都说功夫不得力,烦恼天天增长,为什么修学会成这个样子?来问我,我只一句话答覆他们:多听经。三天不听经,妄想就增长,你胡思乱想。然后我们就能够体会到,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天天讲经说法,讲了四十九年,一直到圆寂。要天天讲,不是讲一遍、两遍你就会觉悟,哪有那么简单?听一部、两部经就觉悟、就开悟、就证果,那倒省事。众生的烦恼习气无始劫来养成,习惯成自然,改都改不掉,听一部经压一下好像好一点,压一下效果很短暂,第二天不听经,效果就没有了。就像你们现在感冒,几个钟点要吃一次药压一压,两次、三次要不吃的时候,感冒就发作,就没有法子。我们现在就这个情形,讲经是吃药,很短的时间伏一伏,明天赶快再来服药,明天不服药准发作,就是这么个道理。我今天能够有这么一点成就,你们看到好像有这么一点智慧,我天天在吃药,吃了四十多年才控制住。我知道你们的情形跟我差不多,我四十多年天天不中断,你们是断断续续,或有或无,那怎么能怪?

现在有个好处,借科技的方法,有录相带、有录音带,现在几乎每部经都做成VCD。你们想要真干的时候,这些录相带带回去,天天要听,反覆的听,果然听上三年五载,你就变样子。什么样子变?容貌变、体质变、心理变。变就是证果,这从心理上变,心变成菩萨心、变成佛心,你有个善良的心,有个慈悲的心,你的容貌就是善良的容貌、慈悲的容貌,你的身体是清净的身体、健康的身体。相随心转,身体也随心转,心造万物,我们这个身也是心造的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你想佛、想菩萨,想清净、想平等、想智慧、想慈悲,最健康的思想,你得的是最健康的果报。不要天天想恶事,这个人作恶,那个人是坏人,你天天想这个。人家是恶,是好是坏,没有这回事情。好坏是什么?是从你心里变的,你想样样都坏,是你的心已经坏了。

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,为什么他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?一切众生是不是真的诸佛菩萨?给诸位说,真的是诸佛菩萨。他从什么地方看到?他从你六根根性看到,你六根根性是佛性,从这里看起。然后再看你的色相,你的相是自性变现的,唯心所现,唯心所现的相是佛相。决定不是说只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叫佛相,那是你妄想分别执著的佛相,真正的佛相是无相无不相,那是真的佛相。如果我们套这个话来说,「佛说法性皆无性,佛说法相皆无相」,你懂吗?你才真正觉悟,真正明白过来。佛看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,我们为什么没见到?我们的心不是佛心,刚才讲我们心不妙,所以看一切法都不妙。假如我们的心妙,看一切法都妙;我们的心是佛心,决定看一切众生都是佛。《华严经》上说「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」,这是佛知佛见。

「三世如来」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未来包括我们统统在内。过去佛、现在佛,他们自性功德圆满流露出来;未来诸佛,虽具足如来圆满功德,现前有障碍透不出来。『化众生界不思议』,「化」一定要讲三世,不讲三世就有漏失,讲三世才圆满。因为未来诸佛自性功德虽然被障碍,那些障碍一定会断掉,为什么?障碍不是真的,如来功德是真的,真的决定不会失去,障碍只是暂时。不能不说,不说就不圆满,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透彻、都要明了。「化众生」,化是教化,就是长行里面讲调伏行的意思,佛用什么方法来调伏?长行里面讲调伏行无边无尽,这个地方说个「不思议」,不思议就是无边无尽。

众生界无量无边,在佛法里面用大类来归纳,归纳为九法界: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、天、修罗、人、畜生、饿鬼、地狱,这是大的分类,分为这九大类,都叫众生,九界众生。每一类里头,实在讲还是有无量类,真的是无量无边。以我们人道来讲,人道以我们居住在地球这个区域人众来说,在这个地球上人数并不算多,现在才五十几亿。这五十几亿的人,种族很复杂,居住的国家地区不一样,文化不相同,思想不相同,我们讲意识形态不相同,风俗习惯不相同,生活方式不相同,这里面差别太大太大了。佛用什么方法来教化这么许多众生,让这些众生都能够和睦相处,都能够互相尊敬,当中没有歧视、没有矛盾、没有冲突,互助合作,生活得自在美满,这是佛教化第一个目标。

这个目标就是现在许多人在讲的多元文化。我在澳洲给一些从事多元文化的这些人士说明,多元文化最好的教材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。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?佛有本事将尽虚空遍法界,无量无边不同族类,都能够把他调和成一个共同体,这是真实智慧,真实的善巧方便,能达到这个效果。我们今天要解决世间的问题,尤其是现在科技发达、资讯发达,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,我们立刻就知道了。现在乘喷射式的飞机环绕地球一周,不需要一天的时间,时空缩小了。这个地球上,居住在这里,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,所以人说这叫地球村,我们现在同在一个村里居住。同在一个村里居住,许许多多不同文化,这个事情是麻烦的事情。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?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这是非常有效果的一个教材。

我常常在想,这个世界不但大学要开多元文化的课程,甚至是中学、小学都要开多元文化的课程,教材是什么?《华严经》,所以《华严经》我们必须要下功夫,同学们都有这个责任。经文虽然不能变更,我们有浅说,我们有易解。浅说易解给谁读?中学生读。也就是说我们把这部经典,用浅深不同的次序,编成各级的教材。乃至於从幼稚园,幼稚园用连环图画来编教材,编成小学生读的《华严经》、中学生读的《华严经》、大学生读的《华严经》、研究所读的《华严经》,我们从这里著想,这是对现代社会无比的贡献。佛的经典没有浅深,对浅人说得很浅,对深人说得很深,它的好处就在此地。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?因为它与法性相应,法性没有大小,法性没有浅深,所以经典没有浅深。任何一部经可以浅说,让小朋友也能懂;可以深说,等觉菩萨才听得懂;可以长说,这部经讲上五十年也讲不完;可以短说,两、三个小时一部《华严经》讲圆满,这叫佛经。

我们同学们在此地共同学习,一定要肩负这个使命,要认真努力,我们替世间苦难的众生编一套美满的教材。我们编未必能够编得好,没有关系,这是草本、起草,让后来这些大德们,让他不断去修订,不断去改进,就会成一个完美的教科书;我们带头,我们起草。这一生生到这个世间来,遇到佛法,给我们这么一个使命从事这个工作,我们的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,没有空过,这就是我们的修功。我们念佛为什么能往生?皆凭这个功德就决定得生净土,我们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。这是在现前这个阶段,真正行菩萨道,真正修菩萨行。这是「化众生界不思议」,我们要怎样把它落实。

『於彼思惟生庆悦』,「彼」是指前面所说的,常常存这个心,常常想著这桩事情,庆幸自己的机缘,这个机缘得来不容易,太可贵了!「悦」是法喜充满。肩负起这个使命,承担这一个责任,认真努力一定要把这桩事情做好,乐思惟法变化天王从这个地方证入。『如是乐法能开演』,他要不能契入,他不能够为人开示,他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样子给别人看;演是表演,是要把它做出来。佛法不在说,要在行,你真正能够依教奉行,把佛在经中所讲的道理,变成我们的思想理论;佛在经中所讲的行法,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;佛在经中所讲的境界,变成我们真正的享受,你就叫证果。你学佛真的是有功有德,则成就圆满的功德。我们看看,这些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,我们要能够体会到,要能够解其义、行其法,也能契入这个境界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