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二四二讲)  新加坡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242

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,得法赞佛,八部四王众,干闼婆王长行,第二句:

【树光干闼婆王,得普见一切功德庄严解脱门。】

清凉大师在这一句注解里面说,「普见,谓令众生,见佛一切功德庄严」。注子里头指出来,就很清晰了。经文里面『普见一切功德』,我们不知道是什么一切功德,这是一切佛的功德。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佛,是专指毗卢遮那佛。毗卢遮那是法身佛,名号的意思是遍一切处,这是讲法身理体。《华严》讲佛的三身,是以毗卢遮那为根本,卢舍那是报身佛,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,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,是卢舍那佛的应化身,这是《华严经》上所说的法、报、应三身,应身无量无边。佛一切功德,三身的功德都不可思议。而经文里头关键的字句是「普见」,这两个字重要,普遍令一切众生都能见到,见自性的法报应三身。这个样子,世出世间所有问题都解决了,所有的灾难都化解掉了。如何能令一切众生普见?除了教学,就没有第二个方法了。所以一切诸佛菩萨示现种种身,为一切众生演说,说的就是这桩事情。功是功夫,德就是你所明了的,你所得到的。

我们就这一段经义来探讨,佛的法身就是哲学家所说的宇宙万有的本体。十法界依正庄严,这是经典里面的术语,意思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这里面包括有情、无情,今天讲动物、植物、矿物,以及自然现象。从哪里来的?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?佛给我们讲,现象之由来,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心识就是本体,宇宙万有的本体;心识就是《华严经》上讲的毗卢遮那,法身理体。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大宗教家,尤其是宗教的创始人,他们都肯定的告诉人,宇宙、生命从哪里来的,这个起源就是功德。佛法里面说从心性变现出来的,印度教说从源人,根源的源,从源人所生的,他所讲的源人就是佛家讲的自性。以后把源人更换一个名词叫大梵、梵我,他说的梵我,就是佛家讲的毗卢遮那,一个意思。基督教,犹太教,天主教,他们承认的上帝,宇宙万物上帝造的。上帝,永恒不变的真理、真体,还是说的一桩事情。祆教,拜火教,他们崇拜的上帝只有一个,上帝是智慧。所以综合各个宗教他们所崇拜、敬仰的神明,都是此地讲的诸佛如来一切功德庄严。

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看到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,不同的族类,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形色,相状不相同,在我们这个世间看到所有的动物,形色状况不一样,如果扩展到虚空法界,那个种类差别就更多了;无量无边,不可思议,同一个法身,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同一个法身,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同一个根源,同一个生命共同体。唯有普见,「普见」这两个字,现代人讲的认知,你知道了,你承认了,虚空法界是一体。

一切众生,我们要说是一家人,距离还很远;实际上是怎么回事情?实际上是自己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,你要讨厌众生、轻视众生,甚至於陷害众生,你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一切众生不是别人。这就显示出现代人所讲的多元文化,哪有《华严经》讲得这么亲切?我们世间人讲的多元,还是各个个体都独立的,只不过是彼此互相尊重、互相协助而已;在《华严经》上讲是一个人、是自己。所以什么是法身?你什么时候肯定承认,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,你就证得清净法身,这个时候你就是法身大士。你只要肯定这个事实,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断掉了。

诸位要晓得,二法里面才会产生妄想,一法里头哪来的妄想?所以明心见性的人妄想没有了,妄想在佛法里称作无明,无明破了。我跟人是二不是一,我是我,你是你,我不是你,你不是我,这是妄想,这是无明。什么时候知道,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,哪来的妄想?妄想既然没有了,哪里会有分别、会有执著?於是我们就体会到,我们有没有见性?有没有入法界?《华严经》末后「入法界品」,我们有没有入?就看我跟人的关系,还有没有这个念头;如果还有念头,我不是你,你不是我,你没有入法界,你还在六道,在六道里头造业。几时彻底明了虚空法界是自己,我们所标示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自然现前。为什么?这是自性的性德,你起心动念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自然照顾,就像照顾自己的身体一样。这是真正觉悟,彻底觉悟。

「普见一切功德」就是宗门讲的明心见性,一切功德庄严是自性,自性的体、相、作用,称之为一切功德庄严。见性的人,他所示现的一真法界,我们没有见到,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,为我们叙说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依正庄严,那是自性的一切功德庄严;往生经里面佛给我们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我们读得比较多,印象比较深刻。《无量寿经》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《阿弥陀经》,说的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自性功德庄严,这是唯心所现,也是唯识所变。但是这个唯识,跟我们普通讲的唯识不一样。这个唯识是唯识家讲的庵摩罗识,不是第八识,是第九识。第九识就是自性,自性之体、相、作用,所以现一真法界,现极乐世界。如果一念不觉,迷失了自性,就把庵摩罗识变成八识五十一心所。这是大乘经教里常讲,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这两句话是叙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,是从我们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,妄识。

每一个人妄想分别执著浅深广狭不相同,於是每一个人变现的境界不一样。所以我们的境界,各人境界是各人自己变现出来的,不可能有两个人相同的。什么时候变现出来境界相同?成佛就相同,佛佛道同。佛与佛确实决定找不出有两样的,为什么?他妄想分别执著断得干干净净。断干净,当然都一样;断不干净,那不干净的成分还是不一样。所以等觉菩萨跟等觉菩萨境界非常接近,还有极微细的差别。由此可知,分别执著愈严重,差别就愈大,到六道凡夫可就严重了。六道凡夫里头,绝对找不到两个人心行完全相同的,心行不相同,境界当然不相同。心行是业因、业缘,境界是果报,他怎么会一样?

学佛是要从根本修。从根本修里头最重要的,教下著重在根本智。《般若经》上说得好,什么是根本智?般若无知,是根本智。什么叫做般若无知?离妄想分别执著,叫无知。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知见立知」,是你从知见上建立的知,就错了。这是什么?楞严会佛说得很好,「是无明本」,妄想的根本。妄想的根本就是你自以为有知,这个知见立知就是自以为有知。诸佛菩萨这些大圣者,他们绝对没有这个念头,他们无知,永远是无知,没有知的概念,这念头不起来,真的灭掉了,所以心境是一不是二。这就超越哲学了;哲学,心境是二不是一,他有能、所。佛法里没有能、所,能生跟所生是一不是二,能即是所,所即是能,这不可思议,所以这法界叫「不思议解脱境界」

《四十华严》的品题清楚,《八十华严》古大德翻译,翻译得简单,叫「入法界品」。而《四十华严》题里面翻得详细,法界是什么?不思议解脱境界,著重在不思议。你有思议,有思就是知见立知,就是无明本。要知道,不思的时候心是清净的,真正清净平等,真正是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完全一样。说一样还不行,说一样还有差别,就是虚空法界。起作用的时候,诸位都知道,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。大家虽然知道这两句话,这里面真正的意思还很难体会,这个意义很玄、很深、很奥妙!

众生是指十法界里面的众生,不但包括十法界,连一真法界里面的众生也包括在其中。众生只要一有感,感就是起念,性体一定就现相。性体就是真心,心包太虚,太虚空是心变现的。我们从这里面才体会得佛所讲的,依报随著正报转,依报环境。我们极微细的那个念头,自己都没有发现,这个念头才动,现象就现前。这个现相,在此地总称「一切功德庄严」。所以这一句,用现在学术上的话,这是哲学上一个大问题。过去方东美先生称《华严》,是世间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,最完美的一部哲学书。他说的不为过,说得很好,这是他体会到。这里面讲本体,讲现相,讲作用,《华严经》上讲的「大方广」「一切功德庄严」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,功德是指大方广,庄严是指佛华严。

我们今天讲多元文化,讲得没有这么高,没有这么深,没有这么广,我们讲多元文化,实在是大方广的皮毛。这已经非常难得了,如何从皮毛再能深入,再能透进去,这就是多元文化融成一体。虽融成一体,又不坏多元的形相,这是佛法之殊胜。所谓佛法在世间,不坏世间相,於是真善美慧才真正现前,这个时候是正受。从前方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,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人生最高的享受,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三昧、正受,我们学佛的目的达到了,佛家讲无上的法味,我们尝到了。

这一切都要从「普见」为先,先决条件。宗门的教学,理论的依据就在这一句。所以他们用参究的方法,逼著你见性,见性然后再起修。这跟教下不一样,教下是先修,然后再见性,他们是先见性之后再修。当然见性之后修,不但在时间上节省了,而且方向、目的完全能够掌握,不会有偏差,不会走错路。教下,不善学的,往往把方向、目标搞错了。但是宗门必须要上根利智,才能办到。什么叫上根利智?世法教学里面,所谓举一反三,闻一知十,这是根利的人。佛法的标准比这个还高,所谓一闻千悟,这种人行。不但你能悟,而且你真正能落实,你所悟的立刻就落实了。

这就是讲菩萨三慧:闻、思、修,闻思修是一,一桩事情,不是三桩事情。「闻」是讲根尘的接触,眼见也叫闻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用这一个字做代表。接触就明了,这叫一闻千悟。明了的这个意思,用一个「思」做代表。我们凡夫得想想才明了,他一接触就明了,所以叫思慧。明了之后就没有错误;换句话说,错误的想法看法完全消失掉了,这叫「修」,这叫修慧。所以闻、思、修三慧是同时的,决定没有先后。这是菩萨法,在宗门里叫明心见性,在教下叫大开圆解,在净土里面叫一心不乱,名词不一样,意思、境界完全相同,就是此地「普见」的意思。

於是我们在此地明白了,树光干闼婆王他是如来化身。普见是见性,没有见性不能叫普见,所以华严会上哪一个不是佛菩萨示现的?哪一个不是如来的化身?这一点我们搞清楚,研究明白,可以不怀疑,可以勉强接受。然而我们把这个道理向外再推出一层,十法界依正庄严,我们要问,哪一个众生、哪一法不是诸佛如来变现?你不相信,为什么不相信?你著了诸佛如来的相,所以你不相信。你著了相,你不知道诸佛如来没有相。诸佛如来是什么?诸佛如来是真心、是本性。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诸法,你不是听说过吗?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,心识就是诸佛如来,所以怎么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?因为我们妄想分别执著,著相,著了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所以你不见如来。你要离一切相,离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你就见如来了。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原来就是如来,自己就入佛的境界,也成如来了。

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,你明白了,你见到了,你六根完全接触到了。接触之后是什么样子?浑然一体。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永远断了,不会再生起。妄想分别执著还会生起,还没有断,你没有见到,事实真相没有见到。没有见到,在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还是自己妄想分别执著当家,把这个东西当作我;我的想法、我的看法当作我,你的麻烦出来了。所以凡夫根本的障碍就是我执,念念有我,念念为我,什么时候你能解脱?没有指望!

佛给我们说,平常最常讲的二十六种烦恼,《百法明门论》里头列的:六个根本烦恼,二十个随烦恼。再要扩张,百八烦恼,八万四千烦恼,无量无边烦恼,都从这个根生的。「我」,都从这个根生的。所以我执不破,就出不了三界。同样一个道理,我们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我执不放下,西方世界去不了。这样说起来,净宗跟其他法门差别在哪里?差别在其他法门,我放下了,永远不再起这个念头,这个难!净宗放下,只要临命终时这一念不起来,就成功了。所以我们短暂的放下,行!我们常常也有,这时间太短,不能相续。净宗跟其他宗派修行差别就在这里。

我们暂时放下就能往生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,你这个念头不再起来了。为什么会不再起来?起来要有缘;我们妄想分别执著有这个因,阿赖耶识里头习气种子,可是遇不到缘,它不会起现行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个缘。虽有分别执著的习气种子,环境里头没有分别执著的缘,你的分别执著不会起现行,极乐世界殊胜就殊胜在这些地方。我们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性。你不生在西方极乐世界,你去试试看,你去断你的自私自利、断你的我执,试试看,太难了!换句话说,根本就不可能。

短暂时间有,很短暂的时间,这个时候在佛法叫舍受,不是正受,暂时中断,时间很短促,不久妄念又起来了。我们今天学佛,功夫用得得力,也不过就把这个舍的时间稍微延长一点而已。世间一般人,舍念的时间往往只是几秒钟,甚至於一秒钟都不到,几分之一秒而已。舍受能够超过五分钟的,那相当好的功夫了。可见得这个事情难,太难太难了。这是诸佛菩萨苦口婆心,劝我们求生净土的道理。可是菩萨虽然苦口婆心劝导,我们不肯认真接受,不肯依教奉行,心里也知道这个好,但是习气烦恼断不了。原因是什么?这个利害得失没见到。真正见到利害得失,你会很认真、很努力的去求,去学习。

我们稍稍明白这些事理,自己不但要认真努力学习,而且一定要介绍给其他的众生。其他众生没错,虽然是诸佛如来化现的,这是一点都不错,是从自性体、相、用上去认知。体有体相用,相也有体相用,作用也有体相用,相的体相用就有差别,有迷悟的差别,体的体相用里头没有迷悟差别,所以佛见一切众生皆是佛,这就是所谓是见性不著相,一切众生皆是诸佛如来化现。我们达不到佛的境界,没有佛这种看法想法,我们是见相著相,著相不见性。由此可知,现象确确实实没有差别,确确实实没有好丑,没有是非,没有善恶,没有邪正,没有真妄,这是真的,所以「法法平等,无有高下」

我们的身跟如来身有什么两样?你说不一样,他的身是紫磨真金色身,我们这个身是肉体凡夫身。好,我再问你,世间人现在最宝贵的是金刚钻,最轻贱的地上抓一把泥土,我要问你这一把泥土跟金刚钻有什么不同?科学家在仪器里面一分析,一样的,完全相同。只是这一些基本的物质,你称它是粒子也好、原子也好、电子也好,它们排列组织的形式不一样而已,科学里面讲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。一样的东西,丝毫差别都没有,为什么这种组合你就认为很宝贵,那个组合就认为一文不值?是你著了相。我们的身跟如来的身,也就像这些基本物质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,如来的身好比他排列成一个金刚钻,我们的身排列成泥沙,没有两样!

十法界依正庄严,《金刚经》上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,「一合相」。合是什么?组合,排列组合。完全是同一个基本的物质,组合排列不一样,佛一语道破,一合相。而且佛说得更透彻,「一合相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」,他这几句话反覆的念一念,你智慧就开了。你才晓得法法平等,不会再把金刚钻看得很重视,贪恋它,泥沙看得一文不值,轻贱它,没有了,平等心现前了。你对於一切物质平等,对一切人事也平等,每一个人体质不一样,相貌不一样,原来是你身体里面的分子、原子、电子排列得不一样,组合得不一样,实际上一个东西,哪有贵贱?

由此可知,所有一切差别都是我们妄念当中产生的,事实上统统没有。这是蕅益大师《灵峰宗论》里面所说的,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起於心」。那个心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,於是在一切境缘当中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,辨别好丑,辨别是非,辨别邪正,说穿了,全是虚妄的妄想分别执著。所以佛说得好,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佛华严的境界,就是大方广的真相。树光干闼婆王他得到了,他证得了,亲见了,所以见佛一切功德庄严,就是见尽虚空、遍法界的功德庄严。

然后我们从这个地方多少也能够领悟到一点,学佛有什么好处?为什么要学佛?这个答案可以找到了。学佛的好处,为什么要学佛?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,你自性里面本具的智慧德相都现前了,佛家常讲的大自在、大圆满,你就证得了。大自在、大圆满是自性本具的功德庄严,不是从外面来的。外面去找,没有这回事情,怎么找也找不到。一切迷惑凡夫都是从外面去找,所以你的方向搞错了,你永远找不到。佛教给我们,「回头是岸」,回过头来向自性里面去找,自性里头有真实智慧,自性里头无量功德,自性里头有不思议的德相。请看底下一句:

【净目干闼婆王,得永断一切众生忧苦出生欢喜藏解脱门。】

他们所修学的、所得的法,正是我们现前迫切需要的。既然迫切需要,我们就不能不认真好好的学习,我们才能够得到。清凉大师在这一节里面注解得比较多,「以慈愍方便,除忧则喜生」,这一句是总说。「忧苦既如海广深,喜乐亦难尽名藏」,『永断一切众生忧苦』,忧苦无量无边,所以忧苦断了之后,欢喜也是无量无边。下面大师几句话说得太好了,「然则世之忧喜生乎利害」,对我有利的欢喜,对我有害的就忧愁。「利害存乎情伪」,实际上哪来利害?利害是情执,伪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情执是假的,不是真的,我们要懂得,要看破,完全是妄想分别执著。你仔细去观察,正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说的「如梦幻泡影」。你看穿之后,了不可得。苦乐这个相,「苦乐存乎吉凶」,吉就乐,凶就苦。「吉凶存乎爱恶」,吉凶是果报,爱恶是因行。你能够以真诚慈悲平等爱护一切众生,爱护一切人,爱护一切物,你就得极乐。世间谚语常说,「爱人者人恒爱之」。这说明因果的关系,你讨厌别人,人家讨厌你,你瞧不起别人,别人也瞧不起你,这一种凶灾是你自己招来的。

佛门教导一切众生,用高度艺术来表法。寺院、庵堂一进大门,为什么把弥勒菩萨摆在大门口?什么意思?弥勒菩萨教你笑脸迎人,教你要宽宏大量,要包容。心量小,天天去计算别人,你怎么会有福?你怎么会有吉祥?怎么会有安乐?没有你的分。见人板著面孔,好像充满了怨恨,这个带来的是凶灾。所以我们仔细观察,什么人的生活快乐?你看他满面笑容,一天到晚笑嘻嘻的处事待人接物,真的是宽宏大量。什么都不放在心上,不计较,这个人生快乐!这种人生幸福!

没有好恶之心,平等的慈悲,平等的关怀,平等的照顾,佛菩萨确确实实是如此。但是众生有的愿意接受,有的不愿意接受,於是我们感觉到,佛菩萨对他有保佑,对那个人没有保佑。不是的,佛菩萨哪有偏心?佛菩萨的慈悲照顾,那个人肯接受,这个人拒绝,不肯接受。肯接受是什么样子?欢喜信受奉行,这是肯接受的。不愿意接受的?不相信,不愿意照做,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,一意孤行。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加持他不接受,我们世间讲他还要使性子,那就没法子了,怎么能怪佛菩萨不慈悲?

我们要想祈求佛菩萨保佑,佛菩萨加持,不要说别的,你先把天王殿,弥勒菩萨、四大天王表法的意思搞清楚,落实了,你就得佛菩萨加持。非常明显的,弥勒菩萨教你,笑面迎人,宽宏大量。持国天王,我们这是讲持国天王这一段,这十位干闼婆王都是持国天王,教我们负责尽职。我们只要把自己本分工作做好,我就尽到自己的职责,其余是附带的,可以做,可以不做,本分工作一定要做好。我们出家人本分工作是什么?依教修行,为人演说,我们本分工作是这个。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讲的教诲,我们相信、接受、理解、落实,这是自利;有机会,有缘分,全心全力的帮助别人,帮助社会大众,利他;我们本分工作就做了。人人都能把自己的身分,自己本分工作做好,持国天王就欢喜了,他教人就是这个。

南方天王是增长。增长,用现代的话来说是进步。天天要求进步,不能停在这个地方;停在这个地方,我们就落伍了。佛法讲精进,我们的智慧要天天增长,我们的德行也要天天增长,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增长,所有一切都在进步,不停的在进步。这是我们学习的方向目标,怎样能够达到?西方天王教我们多看,广目天王。仔细观察十法界依正庄严,境界千变万化,无量无边的复杂,我们在复杂的人情世故里面、物质环境里面,掌握到一个永恒不变的原则,你就有智慧了。不管人事环境怎么变,物质环境怎么变,我们掌握这个不变。不变的是什么?真诚心不变,清净心不变,平等心不变,正觉心不变,慈悲心不变,这就是天王手上拿的珠;这个手上拿的龙蛇,龙蛇是比喻变化,不管这个世间怎么变法,我们的菩提心不变。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就是菩提心,我这个说法大家好懂,给你说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,麻烦,你没有办法体会,我换一个方法来说,你就懂得了。这十个字,就是真心,就是佛心,永远不变。无论对什么人,无论对什么事,我就用这个心,你说多自在!什么人要用什么方法去对付他,那个多苦!我们只用一个真诚心,你说多自在!所以不管他怎么变,有个不变的东西,我们去细心观察。

北方天王教我们多闻,这里头大家记住,没有叫你多说。我看过许许多多宗教的典籍,这些神圣几乎没有一个不是教人,少说话,多做事。宗教典籍里面形容得好,舌头是我们人整个身体里面器官最小的一部分,三寸;最小的一个器官,可是它能够闯最大的灾祸,言多必失,言语伤人比杀人还要严重。所以佛教人,十善里面,身讲三条,意讲三条,口讲四条,你才知道口过的严重。《无量寿经》说三业,善护三业,把口业放在第一,首先说「善护口业,不讥他过」,你才晓得讥讽别人的过失是多么严重的罪业!随随便便的妄言,不知不觉把自己所修学的功德全都烧掉了,火烧功德林。剩下的,剩下是罪业,极重的罪业。那一点小小的善事,都从口业里头抵消掉了。善不能积,恶天天增长,不晓得口过的严重。天王教我们多闻,没有教我们多说。

人还是木讷的好,任何场合当中言语少,得到别人尊重,诸天善神更是尊重你。为什么?言语少,过失少。儒家孔老夫子教学,夫子教学四个科目:第一个德行,第二个言语。现在人把这些事情忘得干干净净,所以惹来的天灾人祸,世纪的大劫难,不知道从哪来的。我们仔细去思惟,仔细去观察,这个大劫难真正的原因,口过至少要占三分之二,甚至於比这个比例还要大。几个人体会到?几个人想到这问题?每天日夜还继续不断的造口业,有心无心都在造。喜欢说话,喜欢表现,念念不肯让人,这个心态错了,这不是一个学佛的人。不但不是学佛的人,连世间善人,儒家所讲的君子都不够格。不是君子,是什么?小人。听到小人,我们很不高兴,不高兴是一回事,可是自己想想,自己确确实实是君子、还是小人?在佛法里面,你是菩萨,你还是凡夫?人需有自知之明。唯有自己认识自己,才肯回头,向佛菩萨学习,向圣贤君子看齐,这才叫有志气,这才真正令人尊敬。不肯回头,愚昧无知,佛菩萨也看到你,真的所谓地狱无门你偏偏要闯进去,那有什么法子?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