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四七六讲)  2001/11/11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0476

诸位同学,请看「世主妙严品」,主城神第四句:

【离忧清净主城神,得救诸怖畏大悲藏解脱门。】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一个提示,「悲救无尽名藏」,特别为我们注解出「藏」这个字的深义。菩萨的德号『离忧清净』,「离忧」是果,「清净」是因,换句话说,唯有清净心才能够离忧。苦乐忧喜舍是凡夫五种受,每一种里面包括的境界、事相都是无量无边。身有苦乐这两种受,心有忧喜两种受,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叫舍受,就是身没有感到有苦乐,心也没有觉得有忧喜,这个境界是好境界。但是它不能够长远的保持,所以称它为舍受。如果永远能保持,那就叫三昧,就叫做正受。由此可知,诸佛菩萨他们的受只有一种,身没有苦乐,心没有忧喜,这个受才叫做正受,这个受才有真实功德。这个话怎么讲?世间谚语常讲,「人逢喜事精神爽」,又说「忧能使人老」,这些话含著很深的意思,那就是说我们的容貌,我们的身体确确实实是受情绪的操纵。如果一个人心情好,喜乐的事情多,烦恼的事情少,这个人一定是容光焕发,一定是身体健康、强壮,这一定的道理。

佛家谚语有一句话常说,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听人家讲,说「菩萨菩萨,年年十八」,虽然是一句谚语,它真有道理。什么道理?他没有苦乐忧喜舍,换句话说,他永远能保持身心容貌的正常,他不受干扰,没有情绪来干扰他。情绪的干扰就是经论里面所说的「唯识所变」。诸位要晓得,情绪是识心起用,产生变化。菩萨把八识五十一心所都舍掉,二十四个不相应也放下,这就是相宗里面所说的「转识成智」。阿赖耶识是藏识,就像档案室、仓库一样,无量劫来生生世世我们累积的这些善恶业习种子,都含藏在这里面,它是仓库。我们过去做的事情、昨天做的事情,今天想想还很清楚;昨天做的事情已经入了档案室,今天一想就把档案调出来了,记忆犹新。心地清净的人、烦恼少的人,他能想到这一生幼年的事情;一般人一两岁的事情不太容易记得,三岁的事情可以记得。现在年老了,想到三岁那时候的情形,犹如目前,就好像昨天的事情一样。由此可知,那个时候的印象已经入了档案,现在我们一想就把这个档案调出来。

如果有一点定功的人,他就有能力突破时间的障碍,他能够想到前世的事情,这要靠禅定。阿罗汉的定功相当深,佛给我们讲的,阿罗汉能够想他自己五百世的事情,他有这个能力;五百世之前他没有办法,他记不起来;五百世以内的他记得起来。菩萨的能力比阿罗汉就强,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、业习种子,知道不是不知道。诸佛如来,那叫彻法底源,无量劫前的事情、自己的事情统统清楚,都在阿赖耶识这个档案里面。所以阿赖耶识能不能消灭?不能。转,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,这个意思要懂。没有觉悟,你没有转过来的时候,这个业习种子遇到缘他就受果报,果报就现前了;遇不到缘,它这个种子永远不会消灭,都藏在这里头;遇缘果报就现前,就报掉了。佛菩萨的能力是能把这里头的业习种子全部转变成智慧,所以他智慧很大,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。他一转,烦恼就变成菩提。烦恼原来就是菩提,诸佛菩萨用这个来广度众生,这是后得智。

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,佛法里面讲的断,不是真的断了,是转变,把习气种子转变成后得智,无量无边的智慧。因此,我们的烦恼多不要害怕,转过来就好了。烦恼愈多,菩提愈多;烦恼没有了,菩提也就没有了。所以不要怕,要知道怎样做一个转变,这个重要。转末那为平等性智,末那是什么?末那真的是自私自利,执著、我执。《唯识论》里面给我们讲末那识「四大烦恼常相随」,我们今天想转,转不过来,是末那识,没有法子。末那四大烦恼,头一个是我见,《金刚经》后半部,「菩萨有我见、人见、众生见、寿者见,即非菩萨」。我见就是执著有一个我,身是我,执著,比著相还要严重。人到临命终时死了,这个相不执著了,他执著有我见,所以我见还会去找身体,还会去投胎。我见要是放弃,他就不会再投胎,就出离六道轮回。随著我见、我爱、我痴、我慢,「见、爱、痴、慢」四大烦恼常相随,就是刹那那么短的时间它也不会离开。

你什么时候有能力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?我们在这里得到一个启示,怎么转法?用平等心来转。对一切人平等,对一切物平等,对一切事平等,对尽虚空、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平等,末那识就转过来了。从哪个地方下手?起心动念,不要再为自己想,为自己想增长末那识的力量,转不了。起心动念为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著想,像《华严经》这些神众、天众、菩萨众,哪一个人起心动念不是为一切众生的利益著想?为一切众生的善根著想?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,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,帮助一切众生转凡成圣,没有一念为自己,这个方法妙!如果你会用,用得很如法,你很快就把末那识转成平等性,平等性智!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,第六意识分别,第七识执著,八识里头这两个识,是一切众生堕落在六道三途的罪魁祸首。只要把第七识转了、第六识转了,问题解决了。前五识转成所作智,诸位要晓得,第八识跟前五识是果上转,我们可以不要问它;我们在因上下功夫,六、七识是因上转。

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学到转的方法、秘诀,转第七识是放弃我执,转第六识是放弃分别。我们如果在一切人事物里面没有分别,你才能够看出人事物的真相;你在一切人事物里面没有执著,你就得到解脱。所以转六识成妙观察智,智慧开了。於一切法不分别,你智慧就开了。你还要作意去分别,你能够增长什么?增长聪明、增长知识,不开智慧。这些东西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所知障。第六识是所知障的根,第七识是烦恼障的根。这两个转掉了,这两个业障没有了。所以前五识自自然然转变成成所作智,阿赖耶识含藏无量无边善恶种子,自自然然转变成大圆镜智。所以真正善知识常常教导学人,「你要做个转变!」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就在此地。

我们总要做一个转变;不能转变,你一生所搞的是佛学,与了生死、出三界没有干涉。你行善,你在三界里头、在六道里面得有漏的福报。我们今天看这个社会上有许多大福报的人,地位做到总统、做到部长,高官厚爵;或者你从事於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,你变成这个行业里的领袖,工商界的巨子,这是过去生中修善积福,果报!你没有能够转识成智。如果转识成智,你的福报不可思议,你去作佛作菩萨去了,不在三界六道了。不但三界六道里头没有你,十法界你也超越了。诸位想想不转怎么行?

『主城神,得救诸怖畏』,但是现在麻烦在哪里?陷於六道里面的众生,陷在这里头,不知道六道苦,身在苦中不知道苦,人天两道。佛给我们说得很清楚,佛给我们讲八苦,苦苦里头说了八种,「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求不得、怨憎会、五阴炽盛」。这八条里面「五阴炽盛」比较难懂,五阴炽盛是因,前面七种是果报。佛给我们讲一切开示,把因跟果都说出来,我们才知道怎样修因、怎样获得好的果报。种善因,得善果。这个八苦是一类,哪一个人能免除?身在苦中不知道苦。第二类的苦叫坏苦,是对色界天人讲的。色界天人,他用相当深的定功把欲伏住,对於财色名食睡五欲他放下了,这是禅定的功力。虽然根没有断,它不起作用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不会被财色名食睡动摇,念头都不起,这个生色界天。所以他没有苦苦,「生老病死、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」,这个苦他没有。

但是四禅天人的定功是有限的,时候到了,这个定力会退掉,一退掉之后他的烦恼习气又会现行,一现行就往下堕落,不能够永远保持。到那个时候他的苦就来了,所以叫「坏苦」,身会坏,居住的环境会坏。再高一层是无色界天,身体也不要了,我们讲灵界,神灵的世界。那个神灵是自己,自己只有神识不要身体,这是六道里头最高级的凡夫。他知道身体麻烦,有身体就有坏苦,再差一点还有苦苦,这真是忧患。老子说得很好:「吾有大患,为吾有身」,这个话讲得好。他说:我有最大的忧患,是什么?因为我有身体。无色界天人都懂这个道理,身不要了,他也不需要这个生活环境,房屋土地他都不需要,他没有身体,这个好。但是佛说了,这个境界他不能常保,纵然生到最高层次的四空天里面的第四天,非想非非想处天,他的寿命就是他的定功,定功能够维持多久?八万大劫。这个时间长!

我们知道佛经里面讲的一个大劫,是这个世界成住坏空一次;换句话说,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要成住坏空八万次,他的定功才失掉,这个真是了不起!可是八万大劫要比起宇宙无始无终,那八万大劫算什么?不长。八万大劫到了,他的定功失掉了,还是要往下坠落,所以它叫「行苦」。行是什么?你不能永远保持住。你的日子过一天少一天,这叫行苦。佛给我们讲三界统苦,不知道不晓得害怕,知道的人哪有不恐怖?哪有不畏惧的道理?明白人、觉悟的人,急著求出离。「三界火宅」这是大乘经上佛常讲的,《八大人觉经》里头一开端佛就跟我们说「世间无常,国土危脆」,那个国土是讲的三千大千世界,有成住坏空,这是事实真相,我们得认识清楚。因此佛提醒我们,我们要借假修真。我们身是假的,我们居住这个世界是假的,它有成住坏空,它不是永恒存在的。一定要在短暂的时间,利用这个身、利用这个生活环境修真的。真的就是清净、就是慈悲,这是真的。

清净心是真心,什么叫清净?一丝毫不染著。什么是染著?我们动一个念头,就被这个念头染著了。起心动念,皆是染著。佛教导我们对於一切境界,我们今天讲十法界依正庄严,六根接触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决定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,这个心是清净心。稍稍动一念就迷了,那一念就叫做根本无明,最初这一念。「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」,麻烦了,愈陷愈深。我们要回头,不要再陷下去了,回头是岸。清凉大师注解「悲救无尽」,大慈悲心,悲是拔苦,慈是与乐。眼看六道三途众生这么苦,无色界天还有行苦,行苦也是暂时的,因为他的寿命到了,定功失掉了,爬得高,摔得重。《楞严经》上就讲得很清楚,他堕到哪里?他堕到地狱。一堕地狱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,三种苦统统要受。在三途时间比在四空天的时间还要长,你就晓得这些地方真正可怕!

谁来帮助我们、谁来救我们?除佛菩萨之外,还有什么人有这个能力?今天我们在此地看到主城神,诸佛如来应化的,「应以主城身得度者,即现主城身而为说法」。这里面有不少诸佛如来应化的,有不少法身菩萨应化的,我们肉眼凡夫怎么会知道?所以对於六道里头一切神灵,不可以不尊敬。我们凡夫不知道他的本迹,千万不要看到人造作恶业我们就看轻了他,这是错误的。应该用什么态度来看他?普贤菩萨教给我们「礼敬诸佛」,对一切造作恶业的众生,平等的礼敬,这就对了;稍稍一有分别,他不吃亏,我吃亏了。为什么?我的清净心失掉了。我还分别这个人行善、那个是恶人,清净平等没有了,所以吃亏的是自己,不是别人。六祖能大师在《坛经》里头教得好:「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」,这个话用意是什么?若真修道人,住在这个世间,对於世间一切人事物用平等心去看,用清净心去看,一切随缘而不攀缘。这样就对了,这样与法性就圆满相应。才有分别,你就堕落在八识五十一心所里头;换句话说,世间这三类五种受你就脱不了。功夫一定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,不要认为是小事,在这里做。时时刻刻提醒自己,绝不堕落。穿衣吃饭,无一不随缘。不要去分别,不要去执著,天天念,决定不放弃。不要说这个好吃、那个不好吃,这个多吃、那个少吃,不要去分别,不要去执著;吃跟不吃也不要分别,也不要执著。

民国初年江苏镇江金山寺,妙善法师给我们做出榜样,我从乐观法师那里听到的。乐观法师曾经跟他在一起住过两个月,所以给他写了些传奇的故事。这些故事有的是他听人说的,有几则是他自己亲自看到的。妙善法师吃饭,人家是修行,从来没有分别,从来没有执著,信徒们喜欢他。有一天吃饭的时候,遇到很多信徒,大家都盛了一碗饭来供养他,「法师,这是我供养你的,你吃!」他就把它吃掉了;那个人来,「法师,我这个供养你!」一顿饭吃了二十多碗,那一天乐观法师跟他坐在一桌,坐在他身边,他就告诉妙善法师:「不行,你怎么能吃这么多?你怎么能受得了?」妙善法师告诉他:「空有不二的道理,你晓不晓得?」乐观法师听呆了,空有不二理是知道,事办不到。空有不二是什么?吃就是没吃,没吃就是吃,一顿饭吃了二十多碗,还是旁边很多人制止让信徒不要再添了。实在讲再添也不妨碍,一顿饭吃几十碗,三天不吃饭也没事,也是精神饱满快快乐乐。这什么原因?就是分别执著没有了,真正入到平等境界,真正契入不二法门,他入不二法门。

人家入进去,我们很羡慕,但是要怎么学?练。每天吃饭穿衣在这儿练,练不二法门,只要你肯练,总有一天这个境界会现前。不要分别这个东西好不好吃,不要分别这个东西有没有营养,起这种分别执著是凡夫、是烦恼。烦恼落在阿赖耶识里叫习气,就是不善的种子,我们是干这个。对自己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真干,这叫修行;对一切人事物的交往,也真干。学著什么?不起心不动念、不分别不执著。外面的境界是真是假、是善是恶、是利是害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就跟镜子照东西一样。你们想想镜子照东西照得很清楚,镜子有没有分别?没有分别。镜子有没有执著?没有执著。佛菩萨常常教导我们「用心如镜」《华严经》「经」这个字,也当镜子解释。清凉大师在经题里面做了十种解释,「经者,镜也」,一面镜子。你要不懂得,你怎么修?修都不会,你功夫怎么会得力?这个道理、事实真相,不可以不知道。知道了,最重要的事情是立刻落实在我生活里面。

我也干,我干了不少年,现在有一点效果了。虽然没入这个境界,沾到一点气氛。佛经里面讲像烧火,火烧得很大,我们现在还没有接触到,但是暖气感受到了,沾一点边缘。我有信心,加功用行,这么一来这个境界当然一年比一年好,一年比一年接近。我没有后退,我接近了,一年比一年欢喜,常生欢喜心。一年比一年清净,一年比一年这个心平等。忧虑牵挂放下了,利害得失没有了,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操心了。所以我现在的居处,电话没有了。电话是有,电话线拔掉了,我有事情找人,插上去我打给别人,打完线就拔掉,外面打不进来。传真机拆掉不要了,没有事了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:「日日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生活的环境是清净法界,天下太平,没事;你们生活的是动乱的世界,很不太平。由此可知,这个世界是清净还是动乱的?都在自己一念之间。我一念清净,能够转动乱为清净,真转得了!

动乱的相还是那个样子,像我们看电影一样,电影的画面动乱,我心清净。画面银幕清不清净?银幕还是清净,那个动是影像,不妨碍,「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」。更深一步进去,动静不二,理事一如,那真的证得了,就契入了。我们还有动静,还没有入,但是气氛是有一点了,靠近了。必须要契入境界,要入不二法门!我现在功夫不到家,功夫到家我电话不要拿掉,我传真也不要拿掉。那是什么?到家了。现在不到家,这个东西还是受一点干扰,去掉。等到我哪一天到家的时候,我可以装十几二十个电话。那是什么?那是动静不二。现在没有这个功夫,不可以这样作法。现在这样作法对我有伤害,我这个清净还没有到纯净,比一般人是清净很多,比法身菩萨差一大截,我现在是在勇猛直追。必须自己契入境界,自己得度,宗教里讲自己得救;自己得救之后,才能救诸恐怖。

诸恐怖就是所有一切现在生活在忧虑恐怖之中,指哪些人?六道里头的人,特别是三途里头的众生。但是看看我们今天世界的众生,也陷於一片「怖畏」,恐怖、畏惧。尤其恐怖分子现在还没有对全世界发动恐怖的袭击,是在某些地区。诸位同修有很多人问我,哪些地方最安全?我们很冷静的想想,乡村安全,恐怖分子不会到乡村去袭击,那不是他的目标。小镇安全,旷野安全,山林旷野这些地方隐居,这里安全。

学道,从前修道的场所都建立在山林之中。道场是茅篷,真正修道人他住小茅篷。大道场那是多少年代累积而成的,因为你这里道风学风盛,天下来学的人多,不得已增加房舍,是这样成的,不是事先有规画要建一个大道场,不是!在从前多几个人,好,再搭个小茅篷;又来了几个人,好,那一边再搭个小茅篷。人多了,必须要搞一个大的讲堂、大的念佛堂,或者是禅堂,看人数;没有那么多人,就不会有扩充。他心清净,省事!盖个大道场没有人来,麻烦,你每天打扫都受不了。一切真正能够回归到「随缘而不攀缘」,就自在,就解脱了。

主城神长行第五句:

【华灯焰眼主城神,得普明了大智慧解脱门。】

清凉给我们的提示「了佛大智」,这一句很重要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里面读到边地疑城的业因,什么原因往生到极乐世界堕在边地疑城,不入品位?佛在经上给我们说了两个原因。第一个是怀疑佛的大智,认为佛的智慧不是真正圆满的,佛也有些事情他不知道的。我们有这个疑惑,念佛往生堕落在边地疑城,这是疑佛。另外一个是怀疑自己,自己业障习气深重,真的能往生吗?虽然怀疑,但是他还真干,他念佛求生这个事丝毫不放松,所以临终时候还是往生,往生在边地疑城。由此可知,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的用意很深,他为我们示现他对佛的大智慧明了,一丝毫都不怀疑。我们看看现前,不要看一般人,专看我们学佛的人,学佛人里头专看自己。我自己对佛经上所讲的有没有信心?有没有疑惑?你要是不认真反省,你不能觉察;要是认真反省,你一定会发现,我确实有疑惑。为什么?如果没有疑惑,你肯定是依教奉行,你会做到。也就是你所学的字字句句,理清楚明白,佛的教诲牢牢记住一刻都不会忘记,你真会落实。换句话说,「明」是明了,「我也信,我做不到!」多少人说这句话。

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,我向他讨教过这个问题。他老人家很慈悲的告诉我,佛法「知难行易」,绝对不是知易行难,不是的,是知难行易。换句话说,你还做不到,就证明你知得不够深,你知得不够彻底。一般教下大德常说你有悟处,是小悟,你没有大悟,你没有彻悟。你所悟的那个还不能转你的境界,因此你不得受用。怎么办?再努力。有人告诉我,念佛没有办法念到心清净,没有办法断烦恼。实在讲念佛对於断烦恼、得清净心,是八万四千法门里头最有效的法门。你修学这个法门你得不到,原因在哪里?功夫不够。怎么办?再努力。功夫不够,效果没有现前。烦恼习气是无量劫来薰习而成的,你就想它那个根多深、它那个力量有多大!我们学佛才几天!当然我们学佛决定不是这一生才开始,而是多生多劫都在修。既然是多生多劫都在修,我们这一生当中为什么没有效果?没有效果的原因是薰习的时间不够。

我们学佛说实实在在的话,断断续续。断的时间长,续的时间短。你要不相信你自己冷静想想,我们今天一天从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,好好想想,我这一天有多少时间心里头有佛?有多少时间心里头把佛忘掉,又搞一些拉拉杂杂的事情?冷静想想你不就明白了吗?今天一天念佛的时间少,妄想杂念多,你怎么会有效果?你怎么能断烦恼?你怎么能得清净心?如果在一天之中能有一半的时间念佛,一半是十二个小时,一半时间还在打妄想,不念佛妄念就起来,你还是很难有成就。务必要做到十六个小时以上,二十四小时能够做到二十个小时,能做上三个月,你的感触就不一样了。功夫得力,心地清净,烦恼妄念少,智慧逐渐开了。所以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习」是我们做功夫的秘诀,你要相信才行。你要去落实、要去做试验,以三个月为期,以半年为期,认真去试验一下。三个月、半年时间果然有效,那你就要保持,一生当中都不间断。要有长远心、要有恒心,你这一生得度了。你所希望得到的果证,你一定得到。你要不肯下功夫,最难是头三个月,头三个月要跟你无始劫烦恼习气去打一仗。你要是敌不过烦恼习气,稍稍懈怠你就打败了,必须要克服自己烦恼习气。

儒家讲「格物」,这个「格」就是打仗的意思,格斗,跟它打一架,一定要打赢。「物」是物欲,对於五欲六尘的那个贪念、那种贪爱,你要把它打倒。我常常讲的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,你要是把这十六个字打掉,菩提道上障碍就没有了,这一条路才能走得通。这十六个字一个字你都打不掉,不管你修哪个法门,说实在话你是寸步难行。你那个最好的成就是什么?原地踏步,保持你这个原状,想有一点进步做不到,不可能的!务必要知道,要精进要努力。

首先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打掉,大乘法好!我们学净土的,我们学阿弥陀佛,学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念念为一切众生。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那是他的心愿,没有一愿是为自己的,愿愿都是为尽虚空、遍法界一切众生。这样发愿,这十六个字不要打就没有了。我们今天就晓得,为什么我们这十六个字在,永远没有办法摆脱?我们的愿没有发起来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,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,四弘誓愿展开就是四十八愿。四弘誓愿不少,四十八愿不多,四十八等於四。而且要晓得,四十八愿里头每一愿都圆圆满满含摄其他的四十七愿,愿愿如是;少了一愿,你这一愿就有欠缺、就不圆满。四十八愿是一个愿的整体,分开来说四十八,合起来是一愿,「普度众生」,就是四弘誓愿头一条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。入这个境界,对於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不再疑惑,而且深深明了,如来果地上圆满智慧是我们自性本具的,他有我也有。对自己不怀疑了,自信;对佛不怀疑了,信他。蕅益大师在《弥陀要解》给我们讲信愿行,说到这个「信」字他讲了六个,头一个信自,第二个信他。信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,是圆满的、是究竟的、是永恒的,是跟诸佛如来所证无二无别。诸佛证得,现前得受用,我们迷了。古人讲迷失,不是真的失掉,是你迷了不起作用。我们相信自己本有,本有当然可以恢复;佛给我们说烦恼习气本无,本无当然可以断尽。这些经教都是帮助我们建立信心,我们自己要明了。

『华灯焰眼』都是表智慧,「灯」表智慧,「焰」也表智慧,「眼」也表智慧,「华」在此地表无量无边。这是表的后得智,像个大花园里头,本经的经题「杂华庄严经」,这大花园,世间所有花卉的品种应有尽有,一样都不缺,这后得智;我们常讲的「无所不知,无所不能」。主城神为我们示现,主城神如是教导我们,对於性具的智慧,对於如来果地上证得的智慧,决定没有丝毫疑惑。这个话说起来容易,实际上相当困难。我们今天功夫之所以不得力,都是信心不足,都有多多少少的疑惑。如果你说「我不疑惑」,你就坏了,疑惑没有发现自己疑惑,你怎么能断疑?疑惑不承认自己疑惑,你怎么能开悟?佛法的修学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。第六句:

【焰幢明现主城神,得普方便示现解脱门。】

清凉大师为我们点醒「方便现身」,只这一句。这一句的提示,我们就容易领会了。菩萨的德号『焰幢明现』,清凉大师这一句提示,是从菩萨名号上来的。「焰」是光明;「幢」是高显,高、明显,很远的地方一看就看到了。「明现」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示现。菩萨用这个德号做为教学的方针、教学的宗旨,所以他的法门『得普方便示现』。「普」是平等,普遍。如果心里还有分别就不平等,还有执著就不普遍了。示现什么?清凉大师讲的是现身,这个意思很深,不只是随心应量。「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」,这是大的说;我们要晓得,微细的境界是什么?不懂得微细境界,我们修行真的没有下手之处。微细境界就是讲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,都是示现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看的,给他们观摩的,对他们启发的。

现在我们要想想,首先我们有没有这个念头?有没有这个意思?佛家讲你有没有发心?让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都想著给九法界一切众生做榜样、做模范。九界有情像我这样行不行?是不是最好的样子?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要提醒自己。真正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,不容毫分不净夹杂,这样才能跟九法界众生、十法界依正庄严,做一个修行人、做一个诸佛如来弟子的交代。成绩在哪里?成绩就是在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。让十法界依正庄严一切众生看到都点头、都赞赏,你的修行功夫成功了。如果还有丝毫不如法的地方、还有丝毫不善的地方,那就是从前李老师常常举的比喻,「醍醐里头掺毒药」。醍醐是最好的饮料,这一杯醍醐里头掺一点点毒药,全都变成毒药了,一丝毫都掺不得。这个意思深,我们一生当中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不能有一丝毫过失。

善恶的标准在哪里?经论。不必多,我们依哪一部经论学习,这部经论就是我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的标准。我常常读,天天行,你才真的有悟处。你能读、你能背诵、你能理解,你也能为人演说,但是你自己不能行,经里头真正的意思你还是不懂。真正的意思要在行里面悟出来,你就懂了。开经偈上讲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如来真实义是在行当中体会得的,那个体会得叫做证,契入了。所以经典里面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,你要不通过真正的行持、真正的落实,还是别人境界,与自己毫不相关,那叫真可惜!所以此地的「示现」,这个境界非常非常的细密,不是在真正笃行当中,你就体会不到。

「方便示现」,这里面是充满了智慧,真实的智慧,也是佛菩萨在经典里面常讲的「游戏神通」,方便示现真的是游戏神通。可是诸位要记住,从起心动念。佛菩萨的境界不是六根接触六尘不起心不动念,不分别不执著,何以又会起心动念?起心动念不是为自己,自己「我要想怎么做法」,那你起心动念了。佛菩萨起心动念,是外头有感应他就起心动念了,这个起心动念是随著一切众生心行所感,自然的!所以他没有妄想,不落在妄想,不落在分别,不落在执著,妄想分别执著永远离了。我们凡夫起心动念决定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,不一样。所以《坛经》里头六祖问永嘉,永嘉彻悟之后,明心见性。六祖考一考他,「你还有分别吗?」永嘉答得很好:「分别亦非意」。六道凡夫、九法界众生,分别都是意识。意分别,末那执著。如果六祖换句话说,「你还有执著吗?」他一定是这样回答:「执著亦非末那」,那就对了。六祖给他印证,「汝如是,我亦如是」,最后嘱咐他,你要好好的保持,不要退转不要失掉。

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有没有分别?有没有执著?有分别也有执著,但是决定不是意识,决定不是末那。这一点很难懂,初学的人确实很不容易领会。我们简单方便说,一个是自己主动的,一个是被动的。我们凡夫是主动的,分别执著确实有自己在里头;他没有,他们分别执著确实没有自己,无我;「无我相、无人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」「无我见、无人见、无众生见、无寿者见」,确实是这样的,所以他真的是入不二法门。他跟众生往来,示现在六道里头,他要行二法,二就是相对的。他要跟凡夫谈话一定要说「我、你」,这才能沟通。如果无我亦无你,怎么沟通法?没法子沟通。所以凡夫跟菩萨沟通是用心意识,八识五十一心所。佛菩萨跟众生沟通用四智菩提,不是用末那、意识,不是用这个,他用的妙观察智、平等性智。所以分别跟不分别是一不是二,执著跟不执著也是一不是二,法身菩萨入不二法门。我只能把话说到此地,诸位好好的去参究。

菩萨的「普方便示现」,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,不论是大事小事、穿衣吃饭,中国从前讲洒扫应对,都在日常生活当中。面对十法界依正庄严,有这种心,就有这个境界。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凡夫,圣人这个境界现前,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圣人在此地讲经说法,九法界众生来听的,他看得见,他明了他清楚。我们凡夫功力还不到,但是发了心、发了愿,一心一意认真努力在学习,这个讲席九法界众生来不来?来,但我们看不见。可是如果到功夫增长,稍稍得一点暖相的时候,虽然看不见,感觉得到。我们今天讲磁场、讲气分,有这个气分在,会感觉得到。确实没有看见、也没有听见,这个心里头感觉到了。如果功夫更深的时候,不在讲席当中,一切时一切处都能感觉到九法界众生在,这是一个很好的境界。为什么?九法界跟我们现前的这个境界,科学家所说的不同维次的空间,你有这种感觉,这个不同维次空间就接近突破的这个现象,没有突破但接近了。突破怎么样?突破就现前了,通了,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大了,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神通现前了。

神通从哪里来的?诸位要记住,神通从禅定里面来的。什么叫禅定?清净心就是禅定,换句话说,离了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禅定。离妄想转阿赖耶识,离分别转第六意识,离执著转末那识。转识的功夫,转识叫三昧。你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不分别不执著、没有妄想,叫无量三昧。为什么?因为一切法无量。一一法都不执著了,都不分别了,都不再起心动念,不再起心动念就没有妄想了。这个三昧的功夫你要能够保持,这个佛经里头的文字叫保任,不好懂,保持你就好懂,永远保持下去。怎么保持?念念提高警觉。一念迷,这一念就失掉,保不住了;念念觉,你才真正能保持,睡觉都不失念,功夫到家了,睡眠的时候都不失念。这一生当中念佛取实报庄严土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?真的是心想事成,自自然然生实报土,生实报土就是法身大士。那个功德殊胜庄严跟《华严经》上所讲的无二无别,《华严经》的境界你圆满证得了。

所以佛说的这些东西是真的,并不是说他说了就算数,他说我们听,这个不算数的;他说了之后我们去证明,每一位菩萨修行的境界,我们统统可以证得。「一证一切证,一迷一切迷」,从这个地方你就真正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。我们现在这个心想什么?不想别的,想觉,不迷。怎么样觉?在一切法里头不分别不执著、不打妄想就觉了。好,我试试看,试试看还是不觉,那就是你功夫不够。道理方法讲起来不难,做起来要相当长的功夫。

就像我当年第一次见章嘉大师,向他老人家请法,那个时候我接触佛法才一个月,就是看佛经才看一个月,动机是方东美先生教我的。他把佛经当作一门哲学,佛经哲学,做一个单元讲给我听,这是我跟他学最后的单元,是佛经哲学。他对於佛教经典评价太高了,佛经哲学是世界哲学的最高峰,古今中外这些哲学都比不上佛学。最后这个论断,「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他用这个来鼓励我。我学了这个课程才知道佛门经典的价值,没有想到这么殊胜!这才动了念头去逛寺庙,本来寺庙我不去的,逛寺庙的目的在哪里?看佛经,去找佛经来看。非常难得当时我找到的寺庙是善导寺,在市中心区,交通非常方便。那个时候我住在北投,北投有小火车,我们坐到台北车站,从台北车站步行到善导寺大概十分钟。我常常去它的图书馆看佛经,看不懂,虽然不懂,有兴趣,这是因为老师说的这里头有宝,我总得要找。

非常难得不到一个月,就有朋友介绍我认识章嘉大师,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方法,「佛经这么殊胜、这么好,有没有办法教我很快就入进去?」这个老人家教学的方法很特别,我一生也没有遇到过。我的问题很快提出来,他老人家听了之后好像没有听到一样,一句话不说,眼睛看著我。我知道他听到了,他不说话,完全是入定的境界。定了多久?至少有半个小时,半个小时我的心也定下去了,因为我全部精神贯注,他看我,我也看他。半小时之后他老人家说话了,说了一个字「有」,下头又不说了。他说了这个字提醒了我,我振奋起来了,等候。再等了五分钟他说了六个字,很慢、慢慢吞吞的,「看得破,放得下」。没有我这么快,一个字一个字的说,速度很慢。我听懂了,这是入佛门的秘诀。我沉不住气很快就问他:「这两句话我能懂,但是从哪里下手?」他对我笑笑,过了两三分钟说了「布施」,教我从布施下手,我这个佛法的根就是那一天建立的。跟他在一起坐了两个小时,就说了这么几句话,印象非常深刻。我离开向他告辞的时候,他老人家送我到大门口,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:「今天我教你六个字,你好好的去做六年。」你才晓得你要不认真去做、不落实,没有用。我受了他的感动,真的很认真努力去做,做六年,到第六年感应就现前了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