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八三三讲)  2002/8/30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833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第三段所持刹网,第二个中段通明刹种不同这个偈颂,偈颂的第一首:

【刹种坚固妙庄严。广大清净光明藏。依止莲华宝海住。或有住於香海等。】

这一首颂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是「颂依住」。世界,这是一个大世界,华藏世界,依什么而住的?换句话说,这个现象依凭什么发生的?这个问题就是现代科学家们所探讨的宇宙的起源。「刹种」是很大的世界,我们讲「刹」是指一个一尊佛的单位世界;一尊佛的单位世界,在大乘经里面把它称作三千大千世界。诸位要晓得,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,他所教学活动的范围。

究竟有多大?过去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谈这个问题,他说我们银河系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世界,是三千大千世界里面的单位世界。以这一个单位世界,这个单位就是银河,我们今天讲银河;集合一千个银河系,一千个银河系这个范围很大了,叫做一个小千世界。然后以小千为单位,再集合一千个小千世界,成为一个中千世界。诸位晓得小千世界是一千个银河,中千世界一千再乘一千,百万。然后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,合一千个中千世界才叫一个大千世界。那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?十亿个银河系。十亿个银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区,他教化的范围。因为这一个组织有小千、中千、大千,我们称它作三千大千世界。实际上讲,这个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,因为它有三个千,这样说法。这是刹,我们在《华严经》上称的刹。那个刹种那就不一样,这「种」是集合这个大千世界,集合多少个?那个数字没法子计算,经典里面讲的是个形容词,世界海微尘数的佛刹,这是一个刹种。

这个刹种从哪里来的?我们今天讲世界从哪来的?宇宙从哪来的?自古至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、宗教家都在这里探讨,希望能够了解宇宙的形成、宇宙的来源。宇宙为什么会形成?说法很多很多,没有一种说法能够教人心服口服。这是什么原因?智慧不足,能力不足,不知道宇宙是怎么来的,不知道生命是怎么来的。

许多宗教的典籍有很多种说法,最普遍的,在这个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,基督教、天主教、犹太教,这个三教合起来,信徒的人数是全世界宗教徒里面占的比例超过半数,那个三教是一家。他们依据的经典《新旧约》,犹太教是依《旧约》,基督教是依《新约》,天主教是《新旧约》它统统都采取,所以是一家!这个经典上告诉我们,宇宙是怎么来的?上帝创造的,生命、万物都是上帝造的。现在科学技术进步了,人有能力到其他星球上去探险了,所以神造宇宙、神造万物这个信仰在近代发生动摇了,对於人、对於上帝产生怀疑,信心动摇,当然造成了严重的震撼,现代很多人讲信心危机。

信仰失去了之后怎么办?每个人妄想妄念、烦恼习气要是当家做主,这个世界不得了!今天我们所处的社会,空前的动乱,这个动乱的因素是什么?我们对於神圣信心动摇了,危机现前了。但是在佛法里面说得透彻、说得清楚,非常可惜,现在能够把佛经讲得清楚、讲得明白的人太少了。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,宇宙的起源、生命的起源是共同的,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?佛说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。佛经上讲的「性识」,就是一般宗教典籍里面讲的「上帝」,宗教里面讲的「真主」,真正的主宰!

佛经上所讲的这个,我们能够信得过,愈想愈有道理。宇宙,佛法里面讲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一体。怎么产生的?顿现,没有先后,没有次第。为什么会现?佛讲世间有三大类:正觉世间,悲愿所现的;众生世间,业力所现的;器世间,性识的相分。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「心佛众生,三无差别」。你看,心现器世间,佛现智正觉世间,众生现有情世间,三无差别。三无差别真正的意思是一而三、三而一,这个里头微妙不可思议,它的理、它的事实真相,「唯证乃知」,说不出来的。

佛经上常用一个比喻,「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」。你自己心里比什么都明白,你说不出来。你喝一口水,人家问你:这水热不热?热,给人模糊印象,热到什么程度,你自己知道,他不知道。这口水很凉,凉到什么程度,你自己知道,别人不知道。佛法「唯证乃知」

能不能亲证?能!高明到极处。佛说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一句话是讲三个圆满,大圆满!智慧圆满、能力圆满(万德万能)、相好圆满,三个圆满。三个圆满是唯证乃知,能证是智慧,没有智慧你怎么能证得?佛法的教学,只有一个非常单纯的目标,开智慧,智慧是本有的。你现在的智慧因为有障碍,智慧不能现前,只要你把障碍去掉,你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。智慧现前,你的能力相好同时就现前。

智慧是能证,德能相好是所证。你所证得的那个境界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「大方广佛华严」不是在这个经本上,经本是个说明书。在哪里?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,就是我们现前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。那个刹土就是星球、星系,到底它是怎么形成的?怎么来的?什么道理来的?智慧一开就明白了。

那我们智慧跑到哪里去了?佛说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一句话把我们的障碍指示出来了,我们的毛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,佛教我们把这个东西舍弃掉、断掉,我们就是不肯断。这个事情佛也帮不上忙,佛能帮上忙的全都帮了。

佛帮上我们什么?开示,「开」是给我们说明,「示」是什么?示是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,你看他的生活,非常简单的生活,他的工作,天天讲经说法,用现在的话来说,教学,每一天教学,义务的,不收学费。「相好」,你看佛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,给我们示现的是智慧圆满、能力圆满、相好圆满,大圆满!

当年佛所游化的那些地区,国王、大臣、长者对释迦牟尼佛没有不尊敬的,没有不仰慕的,多少国王大臣拜释迦牟尼佛为老师,向释迦牟尼佛学习。你要问学习什么?释迦牟尼佛什么都教,就像一个完整大学一样,你想学哪个科系,佛就教你,显示出圆满的智慧。从个人、家庭、社会、国家、天下,大大小小点点滴滴的疑难杂症,到世尊这个地方全都解决了。不但这一生,佛还能帮助我们解决过去、未来,这个能力不得了!

这么一个好老师,这么好的学问,佛说了是你自性本具的,不是只有释迦牟尼佛有,一切众生平等平等。只是你有烦恼习气把你的大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障碍住了,只要你把这个障碍去掉,你的能力就恢复了。佛给我们讲的话句句是真话。

『刹种坚固妙庄严,广大清净光明藏』,那个庄严就是「广大清净光明藏」所现的。刹种是所现,光明藏是能现,所现的是果,能现的是因。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学,要发广大心,要发清净心。心量小了不行,心有染污不行,心决定不能有染污,要纯净纯善。纯净纯善自然就放光明,「光明」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。

这个「藏」是表真如本性,真如本性它不是一个物质,但是所有物质现象是它变现的,诸位一定要细心的去体会。物质现象,物质称之为妙色、称之为妙有、称之为妙庄严,妙是有而非有、非有而有,这个「妙」字是说出它的事实真相。

我们九法界众生犯的过失,只知道这个「有」,不知道「妙」,以为它真有,我们错在此地,而不知道所有一切的物象当体皆空。怎么来的?从哪里来的?佛说「当处出生」,为什么说它妙有?「随处灭尽」。这个道理前面详细说过,你真正要参透了、明白了,你的心自自然然跟宇宙、跟虚空合而为一了,心包太虚!你自自然然肯定刹土,无量无边的刹土无尽无数的众生跟自己一体,这是大乘经上讲的「清净法身」,有没有生灭?不生不灭。真的是不来不去、不常不断、不一不异,法尔如是,妙庄严!

所以这四句里头,最重要的是第二句,我们要尽量的把心量拓开。怎么个拓法?我们讲席里头讲得太多太多了,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去想,不要为自己。众生学佛不能开悟,不能证果,学得不像,原因在哪里?起心动念都想自己,这是学佛而不能入佛的根本因素,在佛法里面叫做业障深重。什么业?起心动念都执著我、分别我,这个分别执著太重太重了,障碍你的自性本具的大圆满,业障!

你不肯放下,想放又有顾虑,这个我清楚,我是过来人,我天天在经教里头,五十年锲而不舍,这一段日子我走过来了。可是诸位你要晓得,得要有这么长的时间。如果没有这么长的寿命,我如果说四十、五十寿命就到了,或者六十寿命就到了,我入不了这个境界。我感激佛菩萨,延长了寿命,有足够的时间契入境界,这很不容易!为报佛恩,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,效法世尊,作斯示现;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为众生示现,也就是说做出样子来给人看,为大家把这一桩事情说清楚、说明白。除此之外,想想看有什么方法能报佛恩?没有法子!

『依止莲华宝海住』,「宝海」是自性,下面讲的香海是阿赖耶识。自性,它不用别的来形容,用莲花,意思很深很深;不是真的有一个那么大的莲花,那你就搞错了。佛在此地为我们说的是表法,莲花表什么?表清净,在此地也表「广大清净光明」,让我们从莲花这个里面去体会。世尊当年住世,四十九年讲经说法,没有离开莲花,莲花所表的这个意思是佛自行化他的总纲领、总题目。大乘经里面有一部经叫《妙法莲华经》,莲花。

莲花是比喻,比喻的妙法,我们要常常想到。藏密,西藏的密宗,一句六字大明咒,跟显教里面一句阿弥陀佛,我看是异曲同工。学密宗的没有人不会念六字大明咒,学显教的几乎没有人不念阿弥陀佛,其实六字大明咒跟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。怎么知道?《无量寿经》,佛告诉我们,阿弥陀佛还有一个名号叫清净平等觉,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。莲花就是代表的清净平等觉,你们想想看,对不对?有没有道理?

仔细去观察体会莲花所表的义趣,莲的根生长在泥土里面,泥土代表六凡、六道、染污。茎在水里,水代表清净,染净。花开在水的上面,你看它的意思,染净两边都不染,那叫纯净纯善。要用善恶来说,泥土是恶,水是善,莲花开在水上面,善恶两边都不著,真善纯善,莲花代表纯净纯善。莲花长的时候,它的花的中心是莲蓬,莲蓬里头就有莲子,花果同时,所以佛用它来表法。其他的花,因果不同时,先开花后结果,花谢了果才长成。莲花是因果同时,非常明显的给我们一个启示,因中有果,果中有因;这里面就包含了十法界,善因善果,不善的因得不善之果。

你要问为什么会有轮回?轮回是习气变的。如果你要问为什么会有轮回?什么道理有轮回?我可以用个反的问题来问你,你去思惟,你就找到答案了。你为什么会作梦?你为什么会有思想?跟你问为什么会有轮回、为什么会有六道、为什么会有十法界同样的义趣,一个问题解答了,所有一切问题都明白了。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习气,这是亲因缘;亲因缘加上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,果报就现前了。实际上是无量因缘,佛把无量因缘归纳起来讲四大类,四缘生法,讲得好,讲的是事实真相。

我们明白了、搞清楚了,我们今天所缘的,就是说我们所思所想的,就是我们所缘的。是什么?是纯净纯善。再说得具体一点,我们所思所想、所做所为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;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昼夜所思所想、所做所为不离这十句。功夫做到圆满,岂不就是纯净纯善!

一大藏教,总而言之,不出这二十个字。抓住了纲领,锲而不舍,功夫自然有进步,时时刻刻向上提升,性德自然现前,烦恼习气不知不觉的销融、转变了,转烦恼成菩提。把烦恼转成什么?转成了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烦恼转变了。你们想想这十个字,它的反面的意思就是烦恼,真诚的反面虚伪,清净的反面染污,平等的反面不平,正觉的反面愚痴,慈悲的反面自私自利,那不是烦恼吗?贵在会转,转过来之后,那叫大菩提。所以这五句十个字我在讲席里介绍多次,这是大菩提心。我们通常讲大菩提心很难讲,一般人听不懂,我换一个方法来讲,大家好懂。

真诚是菩提心之体,至诚心;清净平等正觉是深心;慈悲是回向发愿心。要是用《起信论》的话来说,真诚是直心,清净平等正觉是深心,慈悲就是大悲心,合起来叫大菩提心。大菩提心里面有体有用,真诚心是体,深心是自受用,大悲心是他受用。对人要大慈大悲,对一切人事物;对自己要清净、要平等、要觉悟。你们想想,转凡性为佛性,大菩提心是佛性,这是真正叫从根本修!这个是大乘佛法里头圆顿法门。你那个根本转过来了,你的行持、言行自自然然就都转了!表现在作用里面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然后你念这个经就懂得,「依止莲华宝海住」懂得了。

『或有住於香海等』,它为什么会有两句?上面一句是自度,自受用;下面一句是示现,是度化众生、帮助一切众生,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,或者讲十法界众生,「住於香海」,香海是唯识所变,自受用的是唯心所现。「依止莲华宝海住」是唯心所现,这个是觉悟的人常住,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常住真心,性净明体」。下面这一句,住十法界,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游戏神通。这两种住,二而不二,不二而二,妙庄严!所以这一首偈意思很深很广,其味无穷,贵在契入。你不能契入,你得不到受用;果然能契入,真的是文人所谓的「妙不可言」,方东美先生所讲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都是贵在契入。这一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诸位同学,请看偈颂的第二首:

【须弥城树坛墠形。一切刹种遍十方。种种庄严形相别。各各布列而安住。】

这一首偈也是一段,第二段讲华藏世界的形状以及布列安住。形状在前面长行我们读过,要是广说有世界海微尘数。由此可知,这个地方只是举几个例子。『须弥』是山的形状。『城』是城镇的形状,特别是我们现在坐飞机,在高空里面看地面上的城市,我们的概念很清楚。第三个例子是『树』。第四个例子是『坛墠』。坛墠是什么?古时候祭祀天地鬼神的祭坛,形状无量无边,举出这四种。这四种是不是随随便便举出来的?我们想世尊说法,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,绝不是随随便便提出来的。那到底是什么意思?佛说你们自己去想!那这个就是所谓是「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」,我们要在这个里面学习。

「须弥」这是阎浮提洲最大的一个山,须弥山,通常比喻的是德高智大,用须弥来代表大德大智,须弥众宝所成,这里头就有万德万能的意思存在其中。我们读到这个名词,就要想一想自己的道德有多高?如何修养?如何提升?尤其是「道德」两个字,这个名词的含义要清楚。如果要不清楚,你怎么个学法?什么是道?古人有解释了,凡是跟宇宙全体相应的这个总原则称之为道,在佛法里面讲与性德全体相应的;德是与性德部分相应的,不是全体,局部相应称之为德。由此可知,「道」是宇宙全体的总原则、总纲领,「德」是宇宙局部的原理原则,这个解释很好、很清楚。

与性德全体相应的原理原则是什么?在佛法里头,初学佛的人,刚刚进门,佛传授你三皈依,三皈依是道,大道,觉正净!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佛教众生最基本的,一切众生所必须要遵守的,与性德全体相应的那个原理原则,就是净业三福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;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;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,劝进行者」。你们想想看,这是不是道?道像树根,德是树干,道德要没有了,那就是根也没有了,干也没有了。剩下来的是什么?枝叶花果插在花瓶里面,很好看,过几天就死了。没有道德,没有根本。

在儒家讲「道」,讲得非常具体,伦常,大道!伦是什么?人与人的关系,自然的关系,夫妇、父子、兄弟、君臣、朋友,这是自自然然的关系,道!五常,性德,「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」,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,这是大道!儒家讲的「德」,讲了八个目,八个纲目,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」;还有一个说法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」。两个说法都好,叫八德;在佛法里面三学、六度、普贤十愿,大德!

我们净宗学会成立,我写了净宗同学修学的五个科目,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(净业三福),第二个是六和,第三个就是戒定慧三学,第四个是六度,第五个是普贤十愿。很好记,但是要真干才行!务必要遵守、要奉行,起心动念要以这五个科目做标准,尽可能的靠近这个标准,不能远离,能够跟这个标准合一了,你就是在行道,你就是在修德。这五个科目是诸佛的大道,菩萨所修的大德,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有没有违背?还是随顺?我常常在讲席当中勉励同学们,我们要随顺佛菩萨的教诲,我们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,这是真修,真能提升我们自己的境界。

真修的人,自自然然烦恼轻,智慧长,转烦恼为菩提,转生死为涅盘,转恶为善,落实在对人对事上,转敌为友,转怨为亲,把冤家对头转变成亲友。转不过来,是你的德行还不够,还要认真努力修养提升。到哪一天你的道德圆满了,全部都转过来了,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。法身菩萨在转,还没有到究竟圆满,究竟圆满是如来果地,「须弥」给我这个启示。

「城」,意思很深很广,大众集聚共同生活的一个社会,这给我们启示的是什么?人与人的和睦相处,相亲相爱,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。菩萨修行是在城市里,不是在旷野,不是在人迹不到的地方,那个地方建道场修行是教初学的,是为了防止污染,是一种权巧方便。

修成之后,那什么叫成就?在红尘而不染红尘,在染污而不被污染,这是你的道德成就了,你才有能力与一切众生和光同尘,教化众生。度众生,这个「度」用现在的话来说,帮助众生,协助众生。你想帮助他,你不接触他,你怎么能帮助他?而且这个接触绝对不是短时间的。过去李老师常常跟我讲,哪有众生听一部经就开悟了、就证果了的?没听说过。那要帮助众生,你要帮助到底,帮助到底怎么个办法?你要长住那个地方,请佛住世,你要长住。李老师表演给我看了,他在台中一住三十八年,从来没有离开过台中,真的是三十八年如一日,表演给我看,我知道,不是不知道。我跟老师讲,我没这个福报,没有这个缘分,长住在这个地方都要有缘分,没有缘分想长住都不可能,那是要结缘。李老师跟台中缘深,这个缘不是这一生结的,过去生中结的缘。

我知道我没有福报,过去生中跟众生结的缘不深,所以在这一生当中,没有福,没有缘,我怎么办?广结善缘,全世界哪个地方请我讲经我都去,结法缘。这些年来,得力於科技的发展,我们利用网际网路,利用卫星电视,利用CD、VCD、DVD的流通,跟世界各地的同学结的缘很深。虽然如此,我又何尝不想定下来,长住在一个地方?依旧是缘不足。要知道像我这种身分,从事於这个行业,多元文化教学的行业,要依靠护持,护法,佛家叫护法;没有人护持,你这个地方就不能住。

早年我在香港讲经,香港有一位雷太太,雷锐年先生的夫人,她护持,每一年她都邀请我到香港去讲经讲一个月。雷太太往生之后,香港就没有人请我了,那个地方,缘就断了,断了七年,七年没到香港去。香港回归,我去观礼,这是一桩大事情,我去庆祝、去观礼,毕竟香港过去跟我有这么深厚的缘分,没有人请,我也去观礼。在香港遇到一些老同修,从前在那边讲经的老听众,遇到了十几位。大家都来跟我讲:法师,你为什么不到香港来讲经?我说:我不是不想来,没有人请我。这样一来,他们这几个人才发心,在尖沙嘴租一个讲堂,请我去讲,我跟他约定每个月去一次,一次讲五天,大家非常欢喜,这个缘又续上了。讲了两三年,听众愈来愈多,租道场这个租金相当可观,从前我没问过,以后我才晓得,我去一次讲五天,港币要用十几万。这些同修们,大家想想,这么高的租金,不如我们自己再凑一点钱,我们买个道场,「香港佛陀教育协会」就是在这种因缘之下成就了。这个成就对我来讲,我可以长住在香港。

但是另外一个因缘,韩馆长往生之后,追随馆长这一些年轻的出家人,没地方去了,香港的居留很不容易拿到,跟新加坡一样,都是拿不到居留。而且居住在这两个地方成本太高,那个房地寸土寸金,我没有这个能力,负担不起。正好此地因缘成熟了,都是佛菩萨安排的,怎么想也没有想到会到澳洲来;到了澳洲之后,从来没有想到澳洲的缘这样殊胜!这是过去生中结的缘,不是这一生的,我们学佛的人相信,学佛的人懂得。佛度有缘人,哪个地方有缘,当然我们在这个地方就能够长住下来了。虽然在这里时间不长,细心观察,这个地方缘确实很殊胜,大众在一块相聚,法喜充满,而且都是很认真的在学习。而我自己这五十年的学习,也能契入这个环境,多元文化的城市。「城」所表的义趣,一切为众生,一切为正法,一切作为不能违背佛祖的教诲,这比什么都重要!

这几天因为净宗学院跟此地的净宗学会,两个道场合而为一,我这几天都在想,怎样把这两个道场带上轨道?这个轨道就是如来正法道场,我们对得起世尊,对得起祖师大德,对得起护法的施主;对自己来讲,成就自己往生净土的大好资粮。这是希有难逢的机缘,可遇不可求,我们遇到了,应当尽心尽力去做。

想到现前的社会状况,修学方式还是遵照印光法师的教导是正确的,印祖教导现代人,道场不要大,不要扩张。祖师教给我们大家在一块共修的,二十个人最好,最理想。我想加四个人,二十四个人。为什么?原先我们想的四十八个人,弥陀四十八愿,我们减少到二十四个人,《无量寿经》的愿二十四章,很如法。印祖告诉我们,我们二十四个人在一起共修,志同道合,修学念佛法门,依据《无量寿经》,不化缘,不做法会,不做经忏佛事,总依净土三经一论,一句佛号念到底,肯定有成就。一个往生,一个人作佛了;两个往生,两个作佛了,真实功德不可思议!

学院想来想去还要依照印祖的方法,我们在一块共学,也不能超过二十四个人。学院每一个人学习讲经,讲经最重要的条件是德行,要修养道德。德就是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行是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德行!要真修,要真干。果然我们能够住山,十年、二十年不下山,我相信你的德行、你的道业成就了。二十年之后再出来弘法利生,那个效果就不一样!

印光大师示现给我们看,他老人家七十岁才出来弘法,七十岁之前自学,没有人知道他。他在普陀山担任的执事是藏经楼的主管,就像学校里图书馆的馆长一样。在藏经楼里头静修,一住三十年,道德学问成就了,我们中国古人常讲的「厚积薄发」,他积得太厚了,积的德行学问太厚了。所以这一发出来之后,每一句话感人肺腑,写出的文章,字字都能够扣人心弦。祖师弘法只有十年,七十岁到八十岁圆寂,你看他这个十年的影响多大!在中国,这一个世纪以来,没有人能超过他,这是大家公认的。什么原因?积得太厚了,发出来有力量。年纪轻轻出来弘法利生是好事情,力不足,心不专,同时又被外面境界诱惑,往往到晚年衰败了、衰退了,他的根基太薄弱,没有东西发了。我们细细去想想这些道理,自己要找出一条出路,怎么走法、怎么做法才能够成就自己,帮助别人。

我对於印祖的教诲特别重视的原因,是得自於李老师的教诲,李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,以印祖为师。他老人家虽然往生了、不在了,真正发心做印祖的私淑弟子,真正依教奉行,就是印祖的好学生、好徒弟。李老师的教诲言犹在耳,影响深刻。再仔细观察现前的社会,印祖指导非常契机,小道场小规模认真修行,不夹杂,不间断,哪有不成功的道理!

我们现在两个道场有著一段距离,但是我们用网路联系,每一天这四个小时的讲经,依旧是联系在一起。同学们,你们的修学能不能有成就,这个是决定在自己,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够点到为止。古人所谓「师父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」,我能够帮助大家的,是把这些道理讲清楚、讲明白,把世尊祖师大德修行的方法、自己学习的心得,跟大家做详尽的报告,提供大家做修学的参考,我能做到的只有这些。诸位听懂了就要做,有疑惑的地方来问,疑惑是菩萨修行最严重的障碍。世尊当年在世天天讲经说法,为什么?为大众破迷开悟,为大众断疑生信,疑虑化解了,信心坚定了,依教修行,自然就成就了。

在现前,我们可以说是有很大的福报,你们年轻这一代,我跟你们相比,你们的福报超过我至少有二、三十倍,我学佛的时候非常艰苦,没有法子跟你们比。每一天除了在经教上学习之外,还有许多生活上的劳动我要做,不能不工作。如何把念头转过来,工作就是修行,修行就是工作,历事炼心。学教就是工作,工作就是学教,我要把经典里头字字句句,怎样跟我的生活、跟我的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融合成一体?这么一来,我这一天二十四小时分分秒秒都没有空过。

不像你们现在一般的错误观念,为常住做一点事情,耽误我的学习了。你不懂得孔老夫子在《论语》里头所讲的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个习是什么?就是落实,你把你所学的落实在生活当中,生活就是学习。习是什么?习是实验,你所学的东西要通过实验,那是真实的,你才有心得;不通过实验,不行。

儒家讲「学而时习之」,佛家也讲,你看看《华严经》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历事炼心,那就是「学而时习之」《论语》里讲一句话,在《华严》里头四十卷经,善财做出来给我们看。方东美先生读了之后非常赞叹,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学问,通过实验,通过生活,通过处事待人接物。

「树」这个字的含义,诸位就懂得了,建树、建立。从我们本身,现前在学习学生的这个立场,树立我们的形象,树立我们的道德,这个重要!从这个地方做起。

「坛墠」,祭祀天地鬼神,这里头最重要的是真诚心,对天地鬼神不能用虚伪的心,真诚的心。这一句的意思讲不完,希望同学们细心去体会。今天时间到了,只能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