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八三六讲)  2002/9/1  澳洲净宗学会  档名:12-17-0836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华藏世界品」,所持刹网差别,通明刹种不同,偈颂第六首看起:

【刹种一一差别门。不可思议无有尽。如是十方皆遍满。广大庄严现神力。】

第六、第七、第八这个三首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这三首是「颂於三事」;初两句,就是第六首的前面两句,是「颂所入门」,第三句是讲的「方所」,第四句是讲「庄严」。后面两首,第七首跟第八首是讲广大刹的本相,第一句是讲「分齐广狭,此彼相入」,也是讲的「趣入」。第七首是「以多入一」,第八首是「一多互入」。我们讲到的时候,再跟诸位做报告,现在先看第六首。

『刹种一一差别门,不可思议无有尽』,这是讲「所入」之门。法门广大无有边际,从这半首偈,我们能够看出来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法门?这些法门到底从哪里来的?什么原因而有的?我们学佛总得要清楚、要明了。佛在经上常常告诉我们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「刹种一一差别门」也在一切法之内,不是一切法之外,一切法从心想生,我们就能体会得到,一切众生的心想多么的复杂。如果随顺法性那就好了,随顺性德,他的思惟、他的想像有一个标准,纵然有差别,总离这个标准不太远,这是好境界。如果要是违背性德,那个麻烦就很大了,业障习气所变现出来的果报,实实在在讲不可思议。

经文里面说「不可思议无有尽」,所以我们从随顺性德跟违背性德仔细去观察。随顺性德的果报是华藏世界、极乐世界、诸佛菩萨刹土,无比的殊胜庄严,那个殊胜庄严也不可思议;要是违背了性德,随顺烦恼习气所造种种恶业,感得的三途果报也是无量无边,苦报,它不是乐报,那个苦果也是无法想像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里面说到「不忍称说」,不要说我们亲自去见到,连说、思惟都不忍心,两个极端。从这些地方,我们能够体会到佛菩萨的大慈大悲,总是希望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脱离苦海,离苦得乐,这是无尽的悲心。怎么帮助?帮助不是容易事情,原因是这些造作恶业的众生,无量劫来习气太重了,纵然你以真诚善心对他,他怎么对你?他对你怀疑,「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?你有什么企图?你有什么目的?」天天在怀疑,时时刻刻在防范你,对於你的言行,他不敢接受。

三年五载短时间就被感动,疑虑就消除,那是善根深厚的众生。没有深厚的善根,你这一生一世用的苦心、感化,都不能回头。那怎么办?诸佛菩萨毕竟不是凡夫,他有智慧、他有方便,生生世世;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,生生世世给你种善根,一点一点种,太多了,你受不了,点点滴滴在帮助你,这个恩德没有人知道。到什么时候才知道?到善根成熟,大彻大悟那个时候才明白了,原来佛菩萨生生世世照顾我、帮助我、成就我。没有到大彻大悟,他不懂,往往受别人的恩惠,以什么来报答?还以怨恨、以毁谤、以伤害对付你的恩人,太多太多了,现在这个社会都不算新闻了。

我们常常耳闻的,子女对父母、学生对老师完全违背了伦常,他的言行举止有些时候连禽兽都不如。什么原因造成的?在因上讲,佛法讲因果,佛给我们说,人与人的关系四种缘,报恩、报怨、讨债、还债,这是因。如果我们遇到这个儿女是来报怨的、是来讨债的,麻烦来了,你怎么办?佛教众生从「缘」上解决。所以佛法不讲因生,讲缘生,因是已经种下去了,不能改变,缘可以改变;佛法重视缘。缘里面重视教,你要懂得怎样去教他。这个儿女前世是我的冤家、是我对头,这一生到我家来了,种种思想行为叛逆,我怎样化敌为友、化怨为亲,这是佛法,这是佛陀的教育。这是佛陀的恩惠,佛陀的慈悲,我们从这里头去学,学了就有用处。

前面我们读过众生的大福业,一定要觉悟,一定要信佛,要相信圣人的教诲。圣贤人的教诲是不求报答的,不附带任何条件的。佛在经上教给我们布施供养,圣贤人布施供养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,以真诚、恭敬、清净、平等心去布施,那就叫做供养。你要是问,圣贤人为什么要这样做?这个道理很深,真正彻底觉悟的人他晓得虚空法界、刹土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,彻底觉悟了。众生再恶劣,肯定他有回头的一天,所以乐意教导他,有耐心的等待他的转变,这是世间人做不到的。世间人为什么做不到?世间人见不到事实的真相,没有这个智慧、没这个能力。

我们学佛从经论里面明白这些道理,虽然这些道理还不透彻,但是在我们学习过程当中,通过实验,实验就是把佛陀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,证实了圣贤教诲是真实的,真实的利益、真实的智慧、真实的功德。我们了解何以有差别?差别当中如何来恒顺众生?你不顺不行,你要顺著他走,他走错了,错了也要随顺。为什么?他生欢喜心。从随顺当中建立信赖,「这个人对我不错,这个人靠得住,这个人我可以依赖他」。到那个时候,你慢慢开导他,他能够省悟过来。

开导,特别是对於业障深重的凡夫,给他讲什么法?法没有定法,但是有一定的原理原则,那就是讲「利害得失」。这是什么?这个他马上就能够感触到的,什么对我有利?什么对我有害?怎样做我能得到?怎么做我会失掉?利害得失,在这种功利的社会当中,把这四个字看得很重,所以从这里下手。

第二步就跟他讲「吉凶祸福」。吉凶祸福从个人扩大,你的利害得失影响到别人的吉凶祸福、影响到社会的吉凶祸福,劝你做好事。现前的社会,佛菩萨广度众生讲什么法?印光大师教导我们讲因果报应,可是现在有很多人,他不相信因果报应。那么你讲利害得失、吉凶祸福能动他的心,能够引导他回头,不但要说,而且要做出榜样来给他看。

我在年轻的时候,念中学,我的老师也是学校的训导主任,提倡「身化教育」,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,跟菩提心里面讲的深心意思很接近。「深心」,古大德的解释「好善好德」,所以我用「清净平等正觉」,这个说法简单清楚,给初学的同学有一个明确的概念。我们要从这个地方下手,自行化他才能真正帮助自己,帮助一切苦难众生,自己得度了,全心全力帮助别人。

『如是十方皆遍满』,这是佛讲的方所,这个差别门在哪里?十方无量无边刹土里头统统都有!这个世间,经论里常讲有佛有魔,大乘经上又说无佛无魔,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,两种说法的意思是一不是二。如果我们用真心来看就是佛,用妄心来观察那就是魔。外面境界有没有佛跟魔?没有。这正是蕅益大师所说的「境缘无好丑,好丑在於心」,在自己的心。自己的心好,外面的境界都好;自己的心不好,外面的境界都不好。「境随心转」一点都不错,这才是事实真相!

所以佛祖教人从根本修,修心,我们的心纯净纯善,这个世界是纯净纯善。正是因为境随心转,佛菩萨尽善尽美的刹土、清净国土才能现前。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《楞严经》上的经文是「若能转物」「物」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,它是从心想生,心想当然能转。我们为什么不想清净?为什么不想平等?为什么不去想真诚?不去想慈悲?这个想,好!佛教导我们想「天天是好日,时时是好时」,我续了两句,我们想「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」,这个心多平静。清净平等心所生的这个波动,好!这是外国人讲的磁场,中国人讲气氛,这个气氛安祥、和平、温馨。一切众生接触,他有安全感,他生欢喜心。从这些地方也就能证实,我们的心想能感动我们周边的环境。

人、事、物,细心去观察,能够证实经典里面所说的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你渐渐可以证明,信、解、行、证。不知不觉把自己的境界提升了,境界一提升,智慧长,能力也大了,相好庄严愈来愈殊胜。为什么?相随心转,这世间人都知道!功夫深一点,体质转了,生活环境转了,一转一切转。那个「一」是心,佛教导我们用真心,不要用妄心,妄想分别执著是妄心,离妄想分别执著是真心,这经上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,或者我们说宇宙万物的真相。

末后一句讲庄严,『广大庄严现神力』。理没有边际,事也没有边际,现象当然广大。庄严差别不等,佛有佛的庄严、菩萨有菩萨的庄严、人天有人天的庄严、畜生有畜生的庄严、饿鬼、地狱各个有庄严。佛菩萨心目当中无非皆是清净平等,你要问,他心目当中清净平等是怎么生的?《般若经》上讲得好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这就平等了。华藏、极乐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;饿鬼、畜生亦复如是,也是相有性无,事有理无。它怎么不平等?《金刚经》上说得好,「 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」《大般若经》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,总的来说,都是「无所有、毕竟空、不可得」, 它怎么不平等?诸佛菩萨看了这个现象,他的心是定的,绝对不会被这些现象波动,不会。

看到好相,人天的好相、声闻缘觉的好相、佛菩萨的好相,他知道这是无量功德之所庄严;他看到三途苦报之相,他知道那是累劫恶习在那个地方消除的,也是好相。无量劫的恶习在那里消除,三途是消业障;佛菩萨是累积功德,岂不是事事是好事,哪有恶事?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,了解事实真相,明理,懂事,然后十法界依正庄严你才会不动心,你才会不受这些梦幻泡影影响。这个时候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;一切诸法,一接触就通达、就明了,你自自然然会应付得面面周到。

凡夫难,没有法子应付,那是什么?凡夫心是动的。动不能止动,唯有静才能控制动的现象,你动我不动,你乱我不乱,你染我不染,你迷我不迷,这才能解决问题。这岂不是佛在经上常讲先自度,在境界里头不动心、不迷惑、不散乱,自度!自度而后才能帮助别人,你自然有善巧方便,取得别人对你的信任,从信任接受你的教诲。他依靠你,你才能把他诱导脱离迷惑颠倒、脱离苦海,帮助他回归到性德。性德是自然的,现在人常讲回归自然,这一句话里头含著有无量义,会说的人多,无量义里头他能够理解多少,那是各个不相同。

佛菩萨在「广大庄严现神力」,这个「现神力」是施展他的能力。这个能力不是为自己,完全是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破执著、离分别、灭妄想,那功德就圆满了。帮助他明心见性,诸佛菩萨教化众生,这是个总目标。方法没有一定,佛菩萨现的形相也没有一定,但是他教学的方向、目标确实是相同的。我们在这首偈里头讲「现神力」,回想昨天所说第五首偈里头,末后两句「一切众生大福业,佛功德音亦如是」,前后可以相应,现神力确实是佛功德音。

佛菩萨的功德无量劫修成的,示现在世间,我们这个说的方便。在中国祖师大德当中,我们在典籍记载里面读到的,善导大师,阿弥陀佛应化的;智者大师,释迦牟尼佛再来的;宝志公,观世音菩萨的化身;布袋和尚,弥勒菩萨的化身;寒山、拾得是文殊、普贤两位菩萨;近代的印光大师,大势至菩萨再来的。我们看看他们,这些都是佛菩萨来示现的,他一生的行谊,教导我们现代人。当然我们要取最近的印光大师,这才去我们半个世纪,五十年前的人,他的行谊最契现代人的根机,我们要特别重视。他所表现的就是回避一切灾难的示现,我们要怎样能够消自己的业障?怎样能够帮助这个社会、帮助大众把这个共业减轻?你想想看印光大师一生,他的行谊,如果我们照他那个方法来做好不好?好的,正确的。

印光大师遗留下来的书,在!大师的《文钞》点点滴滴都值得学习,要天天读,天天去做,以这个为基础,为我们修学的根本,慢慢再扩大到一切大乘经教。就像种树一样,这是树苗,《文钞》是树苗,慢慢长大,就是净宗的经论,再长大,那就是三藏十二分教,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不包罗,受用无有穷尽。自己在这一生当中,平平安安的度过,成就自己的道业,具足自己往生的资粮,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!

今天,真正觉悟的人是个什么样子?一心念佛,求生净土,万缘放下,全心全力多做好事。什么是好事?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就是好事,务必要令众生得真实利益。那个得真实利益,你看看一切诸佛菩萨,你看看祖师大德们,全心全力教化众生,所以教化是第一功德、第一好事。自己要现身说法,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,你的言教人家才能相信,才听得进去;自己做得不好,说得再好别人听了怀疑,难以接受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下面第七首颂:

【十方所有广大刹。悉来入此世界种。虽见十方普入中。而实无来无所入。】

这第一句是讲的「分齐」,第二句就是讲的「趣入」,分是等分,齐就是等齐。『十方所有广大刹』,那个数量无量无边。『悉来入此世界种』,这个世界种是华藏世界。「悉来入此世界种」,我们看这个「入」。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种,前面讲了「刹种一一差别门」,怎么入的?像我们现在的摄相机一样,像照相机,镜头打开,外面所有的景象全部都入了你的镜头了;这个镜头就好比是「世界种」,外面的景象就是「十方所有广大刹」,这个好懂。

再看底下两句,『虽见十方普入中』,我们在镜头里面去看,底片里面去看,风景确确实实都在你的镜头里面。『而实无来无所入』,实实在在的那个景并没有来,也没有入,用这个比喻来体会这一首偈,你就不难懂了。但是偈的意思很深,从这个现象里面我们要体会得「真性」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「入而无入,无入而入」。如果他真的有入、真的有来去,缘起就讲不通了;要是不入的话,那无碍也讲不通。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像镜子互相照一样,从这个里头,你细心去体会宇宙之间的真相,你才容易明了。就像《中观论》上讲的「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、不一不异、不常不断」,这是讲的真相。佛在经上常用一句话说「法尔如是」,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。

我们的眼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,无量无边的色相入到这里头去了,我们看得很清楚、看得很明白。耳像个收音机一样,无量无边的音声入到这里头去了,真入还是假入?我们以眼根来说,外面这些境界相是不是真的入进去?没有,是照见,所以说是「而实无来无所入」,无入而入,无来说来,这真入。如果这里面有了妄想分别执著,它就没法子入了。为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。这一首偈,佛在此地教我们什么?佛说这些话用意何在?无非是教我们入法界、入华藏、入真性,就是宗门讲的「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」,佛菩萨教学功德就圆满了。学生不能见性、不能契入境界,这个教学失败了。

佛菩萨的教学永远是成功的,但是在现前一个阶段里面来看,他好像是没有成绩,成绩在后面,你再多看几年、多看几十年、多看千百劫,成绩可观!从这些地方,我们对佛菩萨的教诲建立了清净信心,知道佛法功不唐捐。为什么在眼前看不到效果?眼前这个学生业障太重。虽然接受佛菩萨的教诲,他在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还是烦恼习气用事、做主,在佛菩萨这个地方所学习的力量很薄弱,敌不过烦恼习气,所以你看不到成绩,原因在此地。但是他确确实实已经在学习,这个种子已经种在阿赖耶识里头,种子种在阿赖耶识就是入,佛法已经入他的藏识。佛在经上常讲,金刚种子永远不坏,等到时节因缘成熟了,开花结果。什么时候时节因缘成熟,佛菩萨时时刻刻帮助他增长,时时刻刻没有舍离他,佛恩浩大,於此可见。

有一类的同学希望很快契入,他能不能契入?他不能。这几句经文告诉我们这个事实,悟入佛菩萨的境界,不能用心,也不能无心。你要用心想悟入,这是妄想,妄想怎么能入真性?你要不用心,不用心是无明,无明也不能够见性。这个事情难了,没有错,是难,如果要不难,每个人不都成佛了吗?学佛的人不是各个都成就了?麻烦就在此地。

譬如念佛,在念佛堂的同学有些很用功,天天在希求一心不乱。他来问我:我要念到什么时候,念到什么样功夫才能够得一心不乱?我告诉他,一心不乱你永远得不到。他问我为什么?你求一心不乱这个念头,把你一心不乱破坏掉了。为什么?你念佛夹杂一个「求一心不乱」,不是教你不要夹杂吗?你为什么夹杂这个念头?这念头障碍你了。那我不要这个念头,这个念头我丢掉了、放弃掉了,能不能得一心不乱?不能,放弃这个念头,没有这个意愿,无明!无明也障碍你一心不乱。

那怎么办?你想想佛菩萨怎么修的?佛菩萨有愿,没有心,这就对了。我愿生净土、我愿得一心,我有愿,我没有求,老老实实的念佛,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了,水到渠成。所以这个事情不能求,又不能不求,诸位对这个话总要细心去体会;这个道理真通了,可以用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。

愿跟求的确是两桩事情,要立愿,不能有祈求的心,祈求的心是妄心;那个没有祈求的心也是个妄心。要用真心,诚诚恳恳、清清净净、老老实实,这是真心;学道要用这个心,生活要用这个心,处事待人接物统统用这个心,没错!也不要计较时间长短,不要天天念著:我怎么还没有成就?这都是妄想,这都是造成障碍。只要老实念,念念当中,自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,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。什么时候功夫成就?业障消除就成就了,这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。

我们有愿、有求为什么不能现前?业障!业障消除,你的求愿就现前了,佛氏门中,有求必应。所以修行在我们现前这个地位,要把消业障摆在第一。消业障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头的第四愿「忏除业障」,不但是天天,念念之中要修忏悔法门。但是有很多人不会修,搞颠倒了,自己做了很多错事情,每天在佛菩萨面前发露忏悔。这个事我们当不当做?该不该做?发露忏悔一次。如果天天发露忏悔,每发露忏悔一次就又造一次。为什么?你心里头又想一遍,身口没有造,你意业上又造了一次,这还得了!所以什么是真正忏悔,你要懂得。我们净宗法门就是用一句阿弥陀佛,过去所做一切不善业统统不想了,只想一句阿弥陀佛,真忏悔!由此可知,你所修学的法门,真用功,全心全力专注在你所修学法门上,那就叫真忏悔。

《六祖坛经》里面,你看看能大师教惠明法师,他怎么说的?他一开端就讲,「莫思恶,莫思善」,不要想恶也不要想善,两边都放下,这个时候,如何是(他尊重别人) 「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」?惠明在这一句话当中点醒了,业障消除了。那我们的业障为什么消不除?妄念太多!一天到晚胡思乱想,这个很糟糕,不想的时候堕在无明里头,不是妄想就是无明,所以不开悟。用什么方法把无明跟妄想两边都断掉,我们开悟的机缘就现前了。

净宗的方法妙极了,就是这一句佛号,六字洪名,名号功德不可思议。但是怎么样?会念的人不多,不要以为每天拿著念珠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不会念。为什么说你不会念?念佛的时候还是打妄想,这妄想是什么?夹杂,念佛最忌讳的是夹杂,把你的功夫完全破坏了。用这一句佛号把善恶两边坐断,让你恢复本来面目,这方法之好,十方诸佛都赞叹,十方诸佛都劝导我们,无量无边法门真的是第一法门。一天到晚除阿弥陀佛之外,没有一个杂念,身心世界一切放下;放下就是不再想了,不再放在心里头,这个身还在世间跟大众相处,和光同尘,随缘而不攀缘。

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在修净业,眼见色,不染色,绝不被外面色相所染污;耳闻声,不为声染污;鼻嗅香,不被香染污;舌尝味,不被味染污;乃至於意对知,不被知见所染污,你在修净业,念念回归到阿弥陀佛。阿弥陀佛的意思要清楚,意思是无量觉,无量觉不好懂,我们还是以世尊在《无量寿经》上讲的清净平等觉,这一句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清净平等觉。我们六根对待外面六尘境界要清净平等觉,觉是明了,清净是不染,平等是没有高下。真修净业,哪有不得一心的道理!问题是你会不会修?会修的自然契入,不会修的不得其门而入。你还是老样子,老样子是轮回心造轮回业。用轮回心念佛也是造轮回业,但是它是善业,六道里面人天福报而已,不能往生,不能了生死出三界,这个道理总是要懂得。第八首偈:

【以一刹种入一切。一切入一亦无余。体相如本无差别。无等无量悉周遍。】

这一首偈是讲的「一多互入」《华严经》里面常讲的「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」,不但理如是,事也如是;理如是还不难懂,事如是真难懂,好在我们前面读得不少。一一微尘,一一毛孔、毛端,这里面都有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,微尘里面的世界,那世界还是有微尘,那个微尘里头容不容无量无边的微尘世界?容!所以,《华严》的宇宙观是重重无尽,是彼此「相即相入」。这是什么原因?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,法尔如是。我们也可以说自性本来如是,从这个事实真相,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虚空法界是一个自体,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,自性所现的,性识所变。

性识是阿赖耶,性跟识是一,也不是二,作用不一样,所以用两个名词,性能现、识能变;识是性的作用,性体能现,性用能变,就这么回事情。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「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」,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。毗卢遮那佛是自性变的,我们净土宗里面常讲「唯心净土,自性弥陀」,这是从性分上来说。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可不可以说唯心地球,自性众生?可不可以这样说?可以,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!这个地球、这个星系、这个太空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的。唯心地球、唯心的太阳系、唯心的银河系、唯心的太空,所现一切万物无一不是自性,离开了性识,无有一法可得,所以『体相如本无差别』。

『无等无量悉周遍』,周遍法界,这是大圆满,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,我们今天听说,我们没办法入。为什么没办法入?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我们依然还是执著我是我、你是你、他是他,这个地球不是月亮,这个地球不是火星,这个星系跟那个星系不一样,分别执著!不知道一切法是一,不知道一切法平等,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的心想生,我们迷在这里。我们今天到这个世间来,得这个人身,时间不长很短暂,几十年。我们跟现前这些众生有共业,所以看到的境界,六根所接触的境界有相似之处。跟诸位说,只是讲相似,而不相同。

学佛不能不觉悟,你想想当我们晚上疲倦的时候,睡著了,这世界在哪里?这世界没有了。你呢?你还在,这个世界没有,真的没有了,失去了,你还在,你入了另外一个世界。你做梦,你梦中现另外一个境界、一个世界,那个境界里头也有很多众生、也有虚空、也有山河大地,你有没有想到梦中那个虚空从哪来的?你梦中境界怎么发生的?怎么形成的?醒来时候再想想,现前境界跟梦中境界有什么差别?幻化的,不是真的,梦中那个幻化的时间短,几秒钟、几分钟的时间。现在我们这个境界时间比较长,有几十年。几十年跟几秒、几分钟有什么差别?没有差别。然后你才真正能体会到佛讲的话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

「刹种一一差别门,无等无量悉周遍」,没有一个不是从心想生。什么时候我们见到真相、见到本来面目了,佛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,你就见到真相了。真相是什么?真相是自性。由此可知,明心见性难不难?不难,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见性了,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,你就迷了自性,你迷失了。那我们想想,我们在日生活当中,一天到晚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是妄想、是分别、是执著。现在我们懂得一个道理,想放下而放不下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;想契入而没有办法入佛境界,这都是真的。现在我们清楚明白了,为什么不能契入境界?为什么不能入佛知见?就是这三大类的障碍,这三大类称之为业障。

佛教导我们千经万论、无量法门,都是帮助我们消除业障,帮助我们明心见性的。那这么多的方法,哪一个方法对我能有快速的效果,就好像我生病了,现在有很多药方摆在我面前,哪个药方能对我的症,使我的病能很快的复原,那这就要选择了。选择,我们自己要省察效果,就正好像我们害病吃药一样,这个药吃了几服之后有没有效?是不是觉得好一些?如果这个药吃了,不错,果然有效,我们就继续用它。如果这个药吃了之后觉得没效果,有的时候,不但病没有减轻,而且病加重了,有这个情形。那我们就吃错了药,这个药不是治我这个病的。他吃那个药,一吃就好了,他的病跟我的病不一样,我不能说,他那个不错、他那个有效,我也用他的。我用他的,我不一定有效,各个人病不一样。

无量劫来烦恼习气业障不相同,只可以说大同小异,严格的讲,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,找两个人相貌相同的很不容易找到,相随心转。为什么相貌不相同?起心动念不一样,思想不相同、见解不相同。古人讲的话「人心不同,各如其面」,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。所以佛开无量法门,是度无量不同根性的众生,不是对一个人讲的,我们要善於选择,选择适合於自己根性的法门,消除自己的业障。所以那个病从哪里看?就是看我们自己妄想分别执著有没有减轻,如果有减轻,这个药对症了,对我有利。假如说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减轻,反而加重了,这个方法对我就要打问号了,合不合适?这里面要有智慧,我们的病很重,药确实是对症,是好药,病太重,不是一服药下去之后,病马上就好了。你看有人要长时期的疗养,他才能恢复,长时期只用一服药,天天吃,吃上半年、吃上一年,有些吃上三年能帮助你恢复,像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。

念佛法门殊胜,有些人没有收到效果,就是我刚才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减少,我这个佛念得有没有用处?跟你说有用,为什么还有妄想、习气还这么重,你念佛的功夫不够,你的烦恼习气太重,就这么回事情。净宗确实有说「正助双修」,这个说法是有道理,正修效果要是不显著的话,我们找助,用什么方法助?解,能帮助我们增长信心,这个好!能消除我们的疑虑。解行并重,这个方法会很有效,我们不妨从这个方法上用功,我们相信会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