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0三讲)  2002/12/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 档名:12-17-0903

诸位同学,我们接著看「明体性中」,这十首偈的第八首:

【有刹净光照,金刚华所成,有是佛化音,无边列成网。】

体性当中多半是讲教体,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教学理论的依据。我们在前面长行文都曾经向诸位报告过。也显示出诸佛菩萨全心全力投入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。教学虽然是多元,多采多姿,确实美不胜收。不仅包括我们这个地球、我们这个星系,在《华严经》上我们看到,它所包含的范围确实是无穷大,遍法界虚空界,这里面无量无边的世界种,那世界更不必说了。小,讲到微尘里面有重重无尽的世界,普贤菩萨所入。这一切的一切无非皆是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,所以,离开性识,无有一法可得。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要不是佛给我们说出,真的连作梦也想不到。

佛的教学虽然是圆满的、多采多姿的,但是怎样契入?怎么入门?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。入门一定要断烦恼,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悟门,障碍了我们的性德,所以这个东西不能不断。佛法的修学,学是学习,修是修正错误,我们的错误太多了。那从什么地方修起?佛教导我们,开始学的时候一定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这是凡夫修成佛果的秘诀。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一丝毫都不吝法,可惜的是凡夫虽然听了,他不悟;换句话说,他不懂!他要真懂了,他修学自然就上轨道。他上不了轨道,入不了门,他没有听懂,根本就没有听懂。如果说他半疑半信,这个话对他还是恭维,根本就没懂得。为什么不懂?套一句佛法说,业障太重了!

所以,「说」要不断的重复,这是佛的经典跟我们中国古来的典籍最大不相同的地方。中国古人的言语文字决定没有重复的,它的标准是「简要详明」,重复叫雷同,这是毛病。但是佛经就不一样,它不断的重复,甚至於重复千遍万遍。所以读中国古书的人,初接触佛法:这不是好文章。在佛法,佛法不重视文章,佛法就是一遍一遍教你,到你觉悟为止。你没有觉悟就不断的再重复,佛法里头还是有大道理,阿赖耶识里头加深你的印象。所以不厌其烦。从这个地方,我们能体会到佛家讲的大慈大悲。大慈大悲从什么地方表现?不断的重复。他真耐烦,有耐心,帮助你觉悟。在没有觉悟之前,你不能学第二个法门。为什么?你学第二个法门、学第三个法门,学多了,你的觉悟就永远没有希望。其实这个道理我们并不难懂,一门深入,深到底,通了!同时学多了,你的力量分散了,不能集中,这样造成你的妄想分别执著,所以你很难契入。一门,一门你没有妄想、没有分别、没有执著,这个方法好,还是正确的。

讲到真正巧妙的时候,世法不如佛法。学佛,佛跟儒家教学有相通之处,首先建立德行。所以古时候学佛,无论在家出家,五年学戒!这是德育,今天我们讲教育,道德的教育,这摆在第一。孔老夫子教学,他四个科目,第一个是德行,第二是言语,第三才是政事,最后是文学,把「德行」摆在第一。佛法教学把「戒律」摆在第一,都是属於德行。这是世间圣人跟出世间圣人,你看看关於教学的理念跟方法完全相同,我们不能不重视。所以学佛从持戒、守规矩入门,你要不能持戒,不守规矩,永远不能入佛门。经听得再多,读得再多,背得再多,甚至於讲得天花乱坠,佛法受用你丝毫都得不到。你每天还是生活在烦恼里面,还是生活在忧虑里,佛法里头真正的智慧、乐趣你得不到,那就是白学了。

四弘誓愿里面有「法门无量誓愿学」,没错,确实是这个样子。那不是开头,四弘誓愿这四条它有次第的。你看看头一条教你发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菩萨愿。这一愿要用现在的话来说,我发愿为人民服务、为众生服务,牺牲奉献。第一愿是这个意思,不为自己,为众生。你真正要为众生服务,你要有能力,你要有学问。后面教你,头一个你要把你的品德修养做好,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。你的烦恼断了没有?自己烦恼不断,你怎么能为别人服务?你不给别人添麻烦就是好事。烦恼习气不断,没有能力为众生服务,这是一定的道理。所以佛菩萨的要求,头一个要求你断烦恼,这个科目重点是在此地,所以第一个阶段是以断烦恼为主要的目标。学法门,学一门,学一门容易断烦恼。刚才说过,妄想分别执著减少了,你全部精神都集中在一样上。这一门你要学多久?没有一定,以断烦恼为标准。你一年烦恼断了,你一年毕业;十年烦恼断了,你十年毕业;你这一生烦恼都断不了,你一生都毕不了业。就这么个道理,你就守住这一门。到这一门真的烦恼断了,烦恼一断智慧就开了,这个时候法门无量可以学了,你学起来也很轻松、也很愉快。为什么?智慧开了。

所以古人常讲智慧不开,那个「开」是大彻大悟,没有大彻大悟,不容许学许多法门,不容许!智慧不开,没有大彻大悟,不能离开老师,从前跟老师的标准在此地。你真的开悟了,智慧开了,烦恼断了,你想跟老师,老师也把你赶出去。为什么?你有能力独立了,你有能力广学多闻,你应当不违背你的誓愿,你要为众生服务,你要去广度众生。你没有明心见性,你的烦恼没断,你没有能力,老师保护你、守著你,不让你出去。为什么?你出去,自己不能成就,帮人也帮不上忙。古时候严格,师道长存。今天不行了,今天师道没有了,孝道没有了,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,人不孝父母,怎么会尊敬师长?怎么会听老师的教诲?所以我们这个时代,苦!我们的根本、基础没有了、失掉了,今天这个世间没有师徒了。五伦,我常常讲,五伦都没有了。早年,五伦里面还有一个「朋友」,现在连朋友都没有了。朋友是讲道义的、讲义气,现在完全讲利害。现在人与人的结合是利害,有利就相聚,没有利,马上就是陌生人,很可怜,很苦。五伦是道,五伦是性德;换句话说,伦常没有了,完全违背性德。违背性德造业,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无不是业,无不是罪,果报可怕,我们不能不懂。

所以,真正想学佛,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,一门深入。一生学一部经,学一个法门。我们现在同学们大多数都是选择《无量寿经》,或者是《阿弥陀经》,都好!一部经,一生我就依靠这一部经,经里头的道理、经里面的教诲、经里面的方法,修正自己的思想、见解、行为,这是真正佛弟子。智慧不开,烦恼不断,我决定不学第二门,这是真正奉事师长。我们的师长是释迦牟尼佛,佛这样教我的,我应当依教奉行。到自己智慧开了,可以涉猎一切法门。一切法门拿到你的面前,一接触自然就通了,没有障碍。智慧开了!

烦恼断了。烦恼一断,心地清净、善良;净生慧,善生福,福慧圆满,「二足尊」的真因!我们「皈依佛,二足尊」,二足尊真正的因就是「净」「善」;心要净,行要善。佛是真正做到纯净纯善,所以称为二足尊,这个「二」是福、慧;善生福,净生慧,不能不知道。这是真的可以带得走的,其他的都不是真的。所以这世间一切法我们要看清楚,假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我们统统把它放下,我们修真的,真的是清净心,纯善的心。善的标准是「十善业道」,那是善的标准。修学指导的总纲领、总原则是《观无量寿佛经》里头的「净业三福」,总的指导原则。不管大乘小乘、宗门教下、显教密教,都不能离开这个指导原则,我们的修行有路了,我们才会有成就,所以这一点不可以不知道。我们接触人,古人常讲「听其言而观其行」,你的言行相应不相应?言行不相应,姑妄听之!不能当真,自己心里头要清楚、要明了。

这首偈我们一起来学习。『有刹净光照』,这一句意思很多,我们说两个意思,一个是诸佛刹土、如来刹土;另外一个意思,这个地区佛陀教育很发达、很普遍。佛陀的教诲,经典的内容,确实是清净光明,清净是德,光明是慧。换句话说,这个教育教什么东西?教道德,教智慧。「净光照」,这个教育的重点是智慧跟道德。『金刚华所成』,怎么有这么好的境界?德是福,光是慧,又有智慧,又有福报,这么好的境界怎么来的?「金刚华所成」「金刚华」从表面上来看,狭义的看法,「般若」这一门功课,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所讲,也是他老人家四十九年教学的主要的课程。

我们知道古人常讲,世尊当年在世,教学可以分五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,就是讲《华严》《华严》是定中讲的,什么人听?法身菩萨听,听众是法身菩萨。定中,佛入甚深的大定,你有没有能力入他定中去参学?你没有这个能力,那就没分。所以连阿罗汉、辟支佛、权教菩萨都没分,没有资格参加这个法会,这个法会是法身菩萨。所以小乘人不承认这个说法,大乘里头有。时间多久?二七日中。二七日,十四天,十四天讲这样大的圆满的教学,不可能!现在讲大家好懂,现在怎么讲?它有时差。我们世间讲无量劫,在如来定中无量劫,在我们这个世间十四天,念劫圆融。如来有这个能力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刹那,也能把一刹那展开变成无量劫,现在人叫时差,时差不一样。如来定中的时差跟我们世间不一样,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。所以,这样的大法一般人听不懂。

如来从定中出来之后,看看这个世间芸芸众生,根性不太高明,怎么办?办小学。恒顺众生,就众生的知见、就众生的常识来教他,阿含。「阿含」讲十二年,我们现在讲小乘,这等於说是办小学。你看,佛要教化众生不能不办小学。著重断烦恼,著重在品德的修养。这十二年完成了,看看这些学生,修学的学生程度向上提升了,再讲方等。「方等」八年,就等於说办中学,这就是入了大乘。八年方等教学之后,学生程度高了,可以跟他讲般若了。「般若」是佛教学的中心。佛法是讲智慧的,佛学是智慧的学问,佛法是智慧的方法,高度的智慧、圆满的智慧,可以接受了,讲般若。「般若」讲了二十二年,这等於是佛教大学。最后的一个阶段,八年讲《法华》《法华》等於研究所一样。智慧开了,现在跟你讲一乘法,《法华》是一乘经,讲成佛的方法。所以在中国,古大德常讲「成佛的法华,开智慧的楞严」,这两部经在中国很有名气,知名度很高,有它的道理在。最后,佛示现入灭,离开我们世间,一日一夜跟大家讲一部《大涅盘经》《大涅盘经》里面的内容等於是老人要过世,他老人家的遗嘱,最后的劝勉。最后劝勉里面,特别嘱咐「戒律」重要,怕大家到这个程度把戒律疏忽掉了。这个话当然是嘱咐这些大菩萨们,特别是教初学,千万不要疏忽,要著重戒律。

教戒律,自己当然要持戒。你要不持戒,你怎么能教别人持戒?老师是学生的榜样、是学生的模范,你要做给学生看,学生才会心服口服。你只教他做,你自己做不到,学生在背后笑话你:你是假的,你要求别人,你自己做不到。所以,诸佛如来先做到,然后再教人,法身菩萨亦复如是。权教菩萨里面,教导你了,你仔细看,他真的做到了,他说到他做到,菩萨!我常说,做到而后说到是圣人;说到做到是菩萨;说到做不到,那个人是骗人,不是圣人,那是骗人。所以,修学要干真的,这个东西不能干假的,对自己有大利益!你真干,自己有大喜乐,法喜充满。那个欢喜从哪里来?欢喜在真正做到。为什么?做到就真信了。我们讲契入如来的境界,契入自性的性德,这里头有真乐,这里头没有烦恼。违背自性就是烦恼,你要让烦恼不生,谈何容易?只有契入性德,契入佛菩萨的境界,不生烦恼,永远不生烦恼。这样你才能入欢喜地,欢喜地是初地。

所以修学,佛教导我们从孝亲尊师,从这里入门。「净业三福」头一句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」。我们现在在此地,将九楼这个场所做一个「中华万姓先祖纪念堂」,为什么要这样做?佛教我们的,孝养父母,我们这个设施是提倡孝道。我们用什么方法报父母、祖宗之恩?我们用学佛、学习圣贤的教导,来报父母、祖宗之恩。所以这个纪念堂也是念佛堂,希望将来这个念佛堂开幕之后;现在在积极筹备,我们预定今年冬至举行开幕。开幕之后,这个念佛堂念佛的佛号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我们开放。喜欢念佛的同学,「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」,随时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念佛。这个念佛堂二十四小时开放,没有任何限制。现在这个社会是工商业社会,生活都繁忙,你有时间就来念,有事情随时可以离开。到这个地方来念佛,供养祖宗。不仅供养我自己家里的祖宗,供养全国所有各个姓氏的祖宗,你说这个多有意义!能叫全国所有祖宗都生欢喜心,我们用这句「阿弥陀佛」来供养他,这个缘比什么都殊胜!所以欢迎同修们好好的来利用这个念佛堂,这个纪念堂。在十楼有个小型的图书馆,这个地方播放讲经的光碟,有喜欢研究经教的、喜欢听经的,可以利用这个场所。

这是我们落实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这是德行真正的落实。我们要非常认真努力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掉,一定要修十善!现在社会也有人说:善人常常被人欺负。没错,是有这个现象。不能说有人欺负我,我就不修善。人恶,我比他还恶,人家就怕我了;人恶我善,我就常常受人欺。你不知道古人说的一句话,「吃亏是福」,这句话非常有学问,非常有道理。你被人欺负,消自己的业障,成就自己的德行。他为什么不欺负别人,为什么欺负我?我要忍受,我要反省,我要改过,我要自新。你从这个角度上去观察、去思惟,你就愿意承受,乐意承受了。这里头确确实实你的烦恼轻,智慧长了,把你自己的道德境界提升了。不能赌气!决定不可以有骄慢、嫉妒,那是大烦恼,那是大障碍。

可是骄慢、嫉妒这个烦恼与生俱来,生生世世累积的,就要在这些境界里面去历练,去淘汰,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。你要不能忍受,你就不会成就了。我们看看古来的祖师大德,再看看诸佛菩萨,哪一个人不是从这些境界里头炼出来的?他们能炼得出来,我也炼得出来。所以一切的忤逆,我们要欢喜接受。别人毁谤我,我不毁谤他;别人欺负我,我不会欺负他;别人以恶意对我,我以善意对人。这是智慧,这是德行,这个能化解问题。累劫的冤亲债主都化解了,化恶为善,化敌为友,化怨为亲,这是圣贤教育,真能解决问题,成就自己智慧,成就自己德行,带来无量无边的福报。这个利益就是智慧、德行、福报,不是马上就来的。如果希求,你跟佛菩萨、跟古圣先贤学,你的目标是求福报,你错了,你的心不正!那到底求什么?一无所求。福报是自然的,福报是真实的,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

现在的社会,普遍的,外国,中国也学了,从上幼稚园、小学,家长就教他们要竞争,这是错误的。你要知道,竞争升级就是斗争,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,战争最后两败俱伤,毁灭。毁灭不是完了,如果毁灭之后就完了,那倒是无所谓;毁灭之后就不得了!这个话怎么说?毁灭之后,这个怨恨结下去,生生世世冤冤相报,不得了!这不是解决问题。所以,那个思想从根本上产生错误。

从小教什么?忍让。忍让,你会不会吃亏?决定不吃亏。怎么知道不吃亏?诸位同学,你回家把《了凡四训》念三百遍,你就明了了。凡人,就是说你有「是非人我」,在佛法里讲,你有「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」,你就逃不出命运。看相算命的,给你看的时候都会说,你逃不出命运。你纵然觉悟了,像了凡先生接受云谷禅师的教诲,他觉悟了。觉悟是他断恶修善,改造命运,他改造的幅度很小,他改得不彻底。为什么不彻底?四相没破,四见没断!但是有效,你能做一分有一分效果,做十分有十分效果。他真的改变了,寿命也延长了,福报增长了。真正知道,一个人一生当中,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,你争什么?命里没有,想什么方法去争,争不来;命里有的,你处处忍让,让不掉,最后还是要得到。

所以真正懂得这个道理,他的心是定的,他没有妄念,他没有妄求,心地清净,心地平等。如果他接受圣贤的教诲,他的境界必然向上提升,智慧增长,福报自然,何乐而不为之!为什么要跟人家争?为什么要跟人家比?自己找自己的麻烦,错了!自己要知错,要肯改进,佛法里面讲「勇猛精进」,改过就进步了。你不改,你怎么会进步?佛家讲忏悔,一般宗教里面叫悔改,都是这个意思。所以这是「金刚华所成」,我们要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;「金刚」是般若,「华」是佛菩萨的因行。因地当中所修的,成就「净光照」

『有是佛化音,无边列成网』,这两句是说一桩事情,这两句讲得不好懂。所以古时候古人学佛能够契入境界,我佩服得五体投地,真聪明!心地真正清净,契入这个境界。现在好懂,现在这个科技发明之后,大家都晓得电视有网路,电视频道在空中就像网一样。现在电脑连线网际网路,「无边列成网」,真的是无边,数不清。你不说别的,现在手提电话多方便,手提电话的电波在空中密密麻麻的形成网,这样一解释,这个话你就很好懂。「有是佛化音」,我们今天在此地学习《华严经》,用网路传播到世界各个地区,全世界的同学,你们打开网路都能够收看,这不就是「佛化音」!这《华严经》「佛化音」

诸位同学,请继续看下面第九首:

【有刹如菩萨,摩尼妙宝冠,或有如座形,从化光明出。】

第一句是连贯下面两句而说的,就是有的刹如菩萨的『宝冠』,有的刹如菩萨的『座形』,这样念就对了。这个地方讲到『菩萨』,我们对菩萨可以说并不陌生。而实际上来讲,对菩萨确实是很陌生,这是实话。说菩萨大家都知道,不陌生,地藏菩萨、观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不陌生。到底什么叫菩萨?可能陌生了,我们的学习就不得其门而入。「菩萨」这个名称,在梵语里面称作「菩提萨埵」。中国人喜欢简单,把尾音都省掉了。菩提只取「菩」,尾音提不要了;萨埵用个「萨」,埵不要了,所以称「菩萨」。我们这样称的时候,我们称成习惯了。如果要在从前古印度,我们讲菩萨他听不懂。你一定要把音很正确的完全读出来,菩提萨埵。什么意思?古时候把它翻成「大道心众生」,菩提翻作大道心,萨埵是众生,古译的。新译,玄奘大师从印度回来,从事於译经的工作,玄奘大师所翻的称为「新译」,玄奘大师以前的为「古译」,这个常识我们要懂。玄奘大师把菩提萨埵翻作「觉有情」,菩提是觉悟,萨埵是有情的众生。名词术语意思正确的了解,菩萨不是神仙,没有一丝毫迷信的色彩。照古时候那个意思是你只要发了大道心,这个大道心的标准是什么?「上求佛道,下化众生」。用现代的话来说,就是向上我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习,对下来讲,我要把我所学到的,我要教化一切大众。你发这样的心,你就是菩萨。菩萨是人,菩萨不是神,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

菩萨有等级,这是没错的。为什么?你学习,像我们在学校念书,学校有分等级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。这个学校里头也分等级,一年级、二年级、三年级、四年级,这是等级。你是菩萨,他也是菩萨,你是哪个等级的,他是哪个等级的,都是菩萨,不一样。在佛门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,它也好像分学校;十信位的菩萨,十信,信位菩萨,好像是小学。十信上面十住,十住好比我们讲的初中。再上去十行,好像是高中。再往上去,十回向,好比是大学。再往上去,十地,好比是研究所。它有分!但是每个阶段它都分十个等级,信位菩萨十个等级,像学校一样,一年级到十年级。十住位的菩萨,也有十个等级。它都是十个等级。所以,等於是五个阶层,每个阶层有十个等级,最高的那个叫「等觉」。所以总共五十一个阶级,都称菩萨。经典里面,我们常常读到「菩萨摩诃萨」。摩诃都是梵语,摩诃翻作「大」,什么叫大菩萨?登地的菩萨叫大菩萨,也就是五十一个阶级最后的十一个阶级,最高的,那十一个阶级称「大菩萨」;前面四十个阶级都称菩萨,这个要懂。你不能把所有菩萨都看成一样,那你就看错了。

我们凡夫真正发了大心,真的向佛学习。佛怎么教我们?佛教我们是经典,依照经典来学习。《华严》诸位可以听,《华严》没有法子学,境界太高了。听,听的时候有好处,帮助我们把心量拓开,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。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多元的,今天讲的多元文化,多元文化的社会,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,可以听。学,那一定要依照各个宗派他们所选修的经论,一门就好。我们净土宗五经一论,一共是六门功课。这六门当中,你随便选一门都行,一门深入,一生都不改变。一定要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、方法、境界去学习,你会有成就。有这个缘分听《华严》《华严》当作你的助修,不是你的主修。像学校里面读书,有主修的课程,有选修的课程,选修一般都是辅助,辅助主科的。把《华严》当作辅助的课程,选修课程。现在同学当中,我知道以《无量寿经》做主修课程的人很多,非常好!清朝早年,干隆时间,彭际清居士他就说得很好,他说《无量寿经》就是中本《华严》。他把《华严经》《无量寿经》《弥陀经》看成一部经,这个看法正确。换句话说,《华严经》就是大本的《无量寿经》《无量寿经》是中本《华严》《阿弥陀经》是小本《华严》。经文长短不一样,里面讲的道理、原理原则,完全相同。所以选择《无量寿经》做为自己主修的课程,高明!

我要不是为了许多在家、出家的同学,至少找我有一、二十次,希望我把《华严》讲一遍,把录相、录音留给后学做参考,我没有发心讲这个经。我真正发心讲什么经?很少人知道,真正喜欢的,发心想讲的是《阿弥陀经要解》。蕅益大师的《要解》,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经,分量不多,内容非常丰富。《无量寿经》讲了十一遍,报佛祖之恩。诸位同学一定要晓得,选择《无量寿经》是智慧的选择,一门深入,不开悟不学其他经典。我所讲的这些东西,你有空、有时间可以听;如果到对净宗、对佛法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了,死心塌地念佛求生净土,我讲的这些经都可以不必听,打闲岔!我劝你的都是好话,都是为你真正成就著想,一定要一门深入。

所以对於菩萨要认识清楚。菩萨是我们的学长,释迦牟尼佛的学生,早年的学生,比我们早,我们跟菩萨是同学,先后同学。菩萨也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,所以我们跟菩萨的关系很亲密。老师有尊严、有威严,不大敢接近他;菩萨比较随便一点,虽是老师,但是也是同学。在中国,中国是崇尚大乘佛法。大乘佛法里面,以四大菩萨做代表,代表大乘佛法,大乘的教学。这四位菩萨就是中国四大名山。第一位,九华山的地藏菩萨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过去我们讲过、介绍过。大乘从哪里入门?从地藏。所以要记住「净业三福」里面跟我们讲的修学佛法、接受佛陀教育的最高的指导原则,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,头一条,「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不杀,修十善业」,就是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是讲孝道,孝亲尊师,是讲的这个。

如果你会讲,到处去讲《地藏经》,讲了怎么样?不孝父母,不尊重老师,你这是假的,你这不是真的,你讲这个经没有功,你有罪过。什么罪过?拿著这个经侮辱父母,欺负师长,这个罪重。哪有这种道理!我们学习的人,听经闻法的人,要有智慧,去思考,去接受,去辨别。如理如法是佛弟子,代佛传法。不如理、不如法是魔王的子孙,他来破坏佛法,把佛法的形象给破坏,让社会大众知道佛法是假的,不是真的,全是骗人的,自欺欺人。所以,这个过失很重很重。

地藏,地是心地,藏是宝藏,我们的真心本性里面,宝藏无量无边。这无量无边的宝藏,佛把它分为三大类:第一类智慧,第二类德能,第三类相好。你看世间人,哪个人不希求这三宝?这真正叫「三宝」。这个三宝就是「佛、法、僧」,智慧叫佛宝,自性本具的般若;自性本具的德能,法宝;自性本具的相好,僧宝。自性三宝!佛教我们入佛门要皈依三宝,皈依三宝主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宝,你一定要懂。外面形相上的三宝也很重要,重要在哪里?这是介绍我们得到自性三宝。没有外面形相三宝的介绍,我们把自性三宝疏忽了、忘掉了。因此,外面这个形相的三宝是我们的介绍人,也是我们的恩人,我们得到好处不能忘记他们。所以对形相上的三宝,当然就尊重、礼敬、称赞,这是必然的道理,知恩报恩!学佛基本的常识,不可以不知道。

从孝亲提升就是普陀观世音菩萨,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。中国江泽民主席讲三个代表,我们大乘佛法有四个代表。「地藏」代表孝亲尊师,「观音」代表大慈大悲。大慈大悲就是把孝道、孝亲尊师扩大,扩大到整个社会,扩大到全世界,扩大到遍法界虚空界。把我们孝父母的心行,敬老师的心行,扩充到对一切众生,大慈大悲。观音代表慈悲。第三位,五台山的文殊菩萨,代表智慧,这个非常重要。孝敬、慈悲里面要有高度的智慧。如果没有智慧,就是佛门里面所说的「慈悲多祸害,方便出下流」,那就错了。佛法常说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一定要依靠文殊菩萨的智慧。用现代的话来讲,佛法里面讲孝敬、讲慈悲,是理智的,不是感情的;感情用事,没有不坏事的。佛法,自始至终学智慧。情执那是烦恼,烦恼要断,「转烦恼为菩提」,菩提是智慧。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所以,依文殊的智慧。

最后落实到普贤菩萨,普贤菩萨代表实践,现在人讲落实,就是把孝亲、尊师、慈悲、智慧完全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落实在工作里面,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。这就是大乘佛法,这就是四大菩萨所代表的,一定要懂;四大菩萨合起来就是佛了。我们要学,学孝敬,我学孝敬,我就是地藏。我学慈悲,我能对一切人慈悲,我就是观音。我用智慧,不用感情,我就是文殊。我在一切时一切处,无论是顺境逆境,我都能够做到,那就是普贤。

菩萨代表大乘的教学,所以佛门里面菩萨很多。不懂得佛法的人,不了解的,认为佛教的「神」太多,多神教,泛神教,这个多神教、泛神教的名称不好听。在宗教里面,高级的宗教只有一个神,唯一的真神,多神教是低级宗教。你看看把佛教变成宗教,而且贬成低级宗教,贬成了泛神教。说这些话的人,对於佛法完全不懂,他不知道佛教里头没有讲神的。佛教说神是说宇宙的真相,佛教本身里面没有神,本身里面有佛、有菩萨、有阿罗汉,这三个是佛教里面的学位名称。就像现在学校里面的学士、硕士、博士,学位的名称;阿罗汉是学士,菩萨是硕士,佛陀是博士。像我们中国古时候,科举时代的进士、举人、秀才,那也是学位的名称。秀才就好比阿罗汉,举人好比菩萨,进士好比佛陀,学位的名称。所以在佛法里面讲人人都要作佛,就好像是你们人人都应当拿到博士学位,这个意思。所以它是学位的名称,不能把意思搞错了。

小乘修完毕,毕业了,见思烦恼断了,这个时候称阿罗汉。大乘菩萨修学,真正的菩萨,无明破了一品,明心见性,真正菩萨。在《华严经》圆教初住菩萨,真菩萨。十信位,十信位是预备的菩萨,像我们念书一样念预科,没有上正式的一年级,是在预备班的,十信位是在预备班的。见思、尘沙断掉,无明断一品,这是真正的菩萨。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,这是拿到最高的学位,佛陀。这些总得要清楚,总得要明白。

所以在佛法里面,所有一切菩萨是代表我们的修德,我们的修行,所有诸佛如来形像跟名号代表性德。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,无量无边,一个名称没有办法显示,所以用许许多多的名称显示德能的无量无边,是这个意思。你明白这个道理,你就晓得它是一种教育的设施,是教学的方便。用现在的话说,是教学的高度艺术表现,你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对佛法真的五体投地,没话说!看看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确实比不上,这是真的。不接触不知道,接触之后才搞清楚、搞明白,那不能不尊敬,不能不崇拜!我之进佛门,就是搞清楚、搞明白了才进来,我不是迷信进来的。这个永远感谢老师,方东美先生介绍的。他那个时候给我介绍,他是学者,他不是佛教徒,他也不是在家居士。但是他读佛经,他是一位哲学家。晚年,在大学完全讲佛经哲学。我从他那里学来的,才知道佛教本来面目。这一接触佛教,很幸运,我就认识章嘉大师。章嘉大师教我读什么?《释迦谱》《释迦方志》,他教我从这里入门。好!读这两本书就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,认识释迦牟尼佛,真正了解释迦牟尼佛是什么样的人物。

用现代的话来讲,我们肯定释迦牟尼佛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;要用今天的这个名称来说,他是这样一个身分。他本人一生所作所为,那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义务工作者,了不起!一生从事於社会义务教育。教学四十九年,我们在经典里面所记载看到的,他每天跟大家讲学、上课,教学八小时,没有星期天,没有休假。所教的内容太丰富了,现在大学要跟他来相比,逊色甚多!今天学校所讲的科学技术,佛经当中统统都有,都讲到了。不要以为现在有很多新东西,旧的就没有;全讲到了,三千年前都讲到了。现在科学走两个极端,一个走无穷大,讲太空物理,《华严经》上有;一个往小的走,讲到量子力学,《华严经》上也有,比它讲得还微细,它那个还不够,差得远了。你看看,这个经里面,我们前面读过的,微尘里面有重重无尽的世界,这个比量子力学不知道要微细到多少倍!所以今天尖端科技都没有离开《华严》。非常可惜,这些科学家没有缘分读到这个教科书。

所以,菩萨我们要认识;阿罗汉、佛这些名称,我们都要搞清楚、搞明白。除这个之外,我们附带说一说,因为这是名相。现在佛门一般出家人,人称法师、称和尚。「法师」,这是中国用汉语翻译过来的,翻成了中文。「和尚」就没翻,和尚是梵语,音译的。它的意思也要懂,不是说剃了光头就叫和尚。和尚这么容易做?和尚在佛门里面是最尊贵的称呼,它的意思是「亲教师」,不是普通的老师。就像我们在学校读书,学校里老师很多,很多个班级,许多老师根本没有上过我们的课,真正上过我们课的老师没几个人,大多数都没上过我们课的。没有上过我们课的那个老师在佛门称「法师」。上过我们课的、直接教导我们的,这又有个名词叫「阿闍梨」。佛经上常常有,但是阿闍梨一般人知道的就不多;阿闍梨是我上过他课的这个老师。「阿闍梨」是印度话,翻成中国叫「轨范师」,他教导我,他是我的模范。「和尚」呢?校长一个人称和尚,校长叫亲教师,就是这个大学、这个学校是他亲自主持教育政策,课程是他安排的,老师是他请的,代他执行教学的,所以校长称和尚。在研究所里面也有个人可以称和尚,指导教授。指导教授、校长称和尚,和尚不是普通人能称的。所以对於一般人称法师,这是正确的,名实相符;称和尚,不正确。为什么?你没有跟他学过,他跟你没有这个关系。和尚关系是最密切的,等於说你的修学是经过他设计的,他指导的。谁去执行?阿闍梨去执行,代他来教。

佛法是学校,确确实实是学校。所以寺院,实在讲是大学。它的组织,在佛门叫纲领执事,它分三个部门,跟现在学校完全相同,教务、训导、总务,分这三个部分。在佛门里面的称呼不一样,现在学校称教务主任、称教务长,在佛法里面称「首座」,首座是管教育的。所以首座也称和尚,他管教学的。「维那」就相当於训导,「监院」相当於总务。名称不一样,他们的职责、工作完全相同。你仔细去观察,它是学校的行政组织,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变。所以一个寺院只有一个和尚,不能有两个和尚;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,不可以有两个校长。寺院的住持方丈称和尚。现在一般人不懂,只要看到剃了光头都叫和尚,乱了!这些没有人教,也没有人讲,连常识都不懂。

这个地方是讲世界体性,有刹土像菩萨宝冠。「宝冠」是什么意思?离不开教育,传授学位。宝冠,「冠」是表法的。在从前不但「冠」表法,连这个服装叫「章服」,看你戴的帽子、穿的衣服,代表你的身分。为什么这样做?便於行礼。这是自然的法则,尊卑上下。「礼」是维系社会秩序非常重要的一个设施,礼没有了,天下就乱了。菩萨这个「冠」里面,也就像我们现在读书,毕业了。毕业之后,他也穿礼服,学士有学士的帽子,有学士的礼服,硕士、博士各有各的礼服、帽子,颜色型式也有不相同的,从这个地方你就能看出来这个话的意思。加上「摩尼」,摩尼是如意。如意里头含的意思很深,如你的根性,如你的程度,如你的勤惰,你修学得到哪一个学位,它表这个意思。

『或有如座形』,菩萨的座大概都离不开莲花,莲座。莲代表什么?代表清净,代表不染,莲花出污泥而不染。所以莲代表清净,污泥代表见思烦恼。泥上面是水,水是代表清净,泥是代表染污,莲花开在水上面,代表染净都不染;不但染不染,净也不染,这叫真清净!还有净的这个念头的时候,就不净,你的心就被那个净污染了。染、净两边都离开,真净!那真的叫不染,用这个「座」做代表。「座」是安座,他安座在哪里?安座在真正的(我们现在讲)纯净纯善,用这个做教学的目标,教学的纲领,教学的总原则。

『从化光明出』,「化」是变化,「光明」是放光。我们在经上看到,佛顶放光,肉髻放光,身放光,底下讲眉间放光,这都是「从化光明出」,这个意思更深一层。你了解这个意思,这显示出什么?空有不二。《心经》里面所讲的,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」,这一句是表这个意思,这叫事实真相。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两边都不执著,两边都放下了。

我们在《金刚经》上读到,这是须菩提说的,释迦牟尼佛问的。须陀洹,他证得须陀洹果了,他自己有没有说他证得「我是须陀洹」?须菩提告诉我们,真正证得须陀洹的人,他没有这个念头。证明什么?他四相破了,他真放下了。如果他自己觉得「我证得须陀洹果」,他有没有证得?他没有证得,他著相了,他是凡夫。所以佛证得佛果了,他自己有没有觉得「我已经成了佛」,决定没有。他要有这个念头,他已经被这个念头染污了,他是凡夫,他不是圣人。《坛经》上讲「本来无一物」,你有个佛、有个菩萨,你还是有一物,你已经被污染了。

所以,名是假名。连老子都讲得很清楚,「名可名,非常名;道可道,非常道」。马鸣菩萨教我们学习,你看《大乘起信论》里面讲的,你怎样才能真正学到佛所传给你的学术?他讲了三个原则。第一个「离言说相」。你听,你可以听,不要执著他的言说;你要听他言说里面的意义,体会他的意义,不要执著言说。第二个「离名字相」。名词术语,菩萨、佛、阿罗汉这些名词术语,你要体会里头的意思,你不要执著名字相。名字是言说方便而建立的,你执著,错了。第三个意思更深,「离心缘相」。心缘相是什么?你听,你去体会,你不能去求了解。你要去想想「他这个话是什么意思」,错了。怎么样了解?你多听自然明了,不可以去想像它是什么意思,一想就落在意识,就错了。所以叫「不可思议」,那个「思」就是落在言说、名字、心缘。言说是议,议论是言说,心缘是思惟。不可思议,佛所传的东西你真正得到了。释迦牟尼佛说法,迦叶尊者在旁边拈花微笑,释迦牟尼佛让他做传法的人,他真正得到了。那个考试有问有答的,没有真正得到,得到的是皮毛。真正得到精髓是确确实实离言说相、离名字相、离心缘相,真正得到。

所以「从化光明出」,这句话的意思很深。佛在这部经上,这是大经;在《大智度论》,我们称大论;大经大论上有说到,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。这话是真的,一点都不假。什么人说?真正有修有学、过来人说,他懂得这里头字字句句其味无穷。没有修证的,如果完全照文字表面来讲,统统讲错了,不是佛的意思,是他自己的意思。那不是讲的释迦牟尼佛的《华严经》,是他讲他自己的《华严经》,统统搞错了。「佛法无人说,虽智莫能解」,道理在此地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