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九五六讲)  2003/2/4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0956

诸位同学,请看「传化众生」,悟他十句里面第八句看起:

【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。】

同学们要记住,前面省略掉的是「为一切世间」,为一切世间『显示不可思议佛神变』。「神」是神通,「变」是变化,神通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奇莫测,那一种的神通变化。这个境界是无比的广大,得有智慧,还要有定力。所以如来不思议的神变从哪里来的?从定慧当中而来的。定慧功夫愈深,智慧愈大,你的神变也就广大无边,所以一切菩萨比不上佛的神变;同样一个道理,声闻缘觉的神变比不上菩萨。为什么?定慧不等。我们要怎样学?实在讲,还是要修定、要开慧。由此可知,不思议的神通变化,原来就是定慧的作用,定慧的落实。在佛法里面常常讲到的,「应机说法」「随心应量」,应以什么身得度,就现什么身,这个现身是神变;应当说什么法,就说什么法,无一不是神通变化。

所以佛不但没有定法可说,也没有一定的形象。佛菩萨教化众生如是,一切众生又何尝不如是?我们要明了。以我们自己来说,只要你细心观察,我们自己的心、态,心里的念头,言语,身体的动作,从早到晚也是千变万化,哪有一定的?我们自己的心态是个不定的,佛菩萨教化众生要是用定法(一定的方法),怎么能够收到教化的效果?所以三学的作用就是不可思议的佛神变,这样子才能契机。变化里面有不变的,不变的是什么东西?戒定慧不变,戒定慧起用变幻莫测。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不变,但是大菩提心在加被一切众生、教化一切众生,千变万化。一部经、一段经文,乃至於一句经文有种种不同的解释,这就是不思议的神变。

道场,大家在一起共修,你看看在古时候中国这个地区,寺院庵堂不知道有多少。每一个道场有每一个道场的道风,学风、道风不一样,为什么?甚至於小到一个村庄,我童年居住在农村,农村大概在三公里之内,不出三公里,三公里之内,我记得大概就有四、五个小庙。农村人口并不多,这么小的范围就有四、五个道场,有的道场有一、两位比丘住持;有的道场是一、两位比丘尼住持。我们这些做小孩也常常去玩,学大人烧香拜佛。

道场这么多,有道理的,不是没有道理,每一个众生根性不相同,修行的方法不能够一样。譬如我们就以念佛堂来说,我们大家都是修净土、都是念佛的。同样是一句阿弥陀佛,六字也好,四字也好,有人喜欢追顶,就是念得很快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;有人觉得这样念他受不了,他中气不足,他就念得很慢。所以,领众的同修,你有没有想到你这个道场是老年人多,还是年轻人多?身体强壮的人多,还是身体虚弱的人多?你要照顾到!这个不能不多想想,想一个什么方法折衷,让大家都能够接受。

还要考量到每一个地区风俗习惯不相同,我们佛门也有风俗习惯,那就是这个地区的道场,你看看他们唱诵多半是采取什么样的腔调,跟其他道场不一样!我们在香港,香港这个地区,大概广东、澳门这一个小范围大致上差不多,跟中国内地的腔调不一样,跟福建的不一样,跟台湾也不一样。所以外地法师要到这个地方来弘法,不能不懂这个道理,入境随俗。外地法师到这个地方来,能不能领众?不能。为什么?他们这个地方的腔调不熟悉。领众是可以当老和尚,不能当维那;可以当悦众,悦众听维那指挥。这些都是讲到不可思议佛神变,所谓是通权达变,你才能收到效果,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。欢喜就得益,不欢喜他就生烦恼,生烦恼就有伤害。

昨天我收到一个同学给我寄来一本书,日本人写的,这个书是中文的译本,说水的感应。这桩事情去年我在日本听说过,我能够理解。河水、江水,甚至於井里面的水,我们现在在城市里用的自来水,它会随著我们的心情产生不同的变化,证明了佛在经上说「境随心转」。这些研究的人在显微镜里面观察,你对这个水说感谢、说感恩,欢喜心,它显示出的结晶非常之美。如果你很生气,脾气不好,在那边骂人,这个水的结晶就很不好看。你看看,我们认为:它懂!不是它懂,是「依报随著正报转」

所以佛菩萨的世界,你看我们在《弥陀经》上念的西方极乐世界八功德水。为什么水也有八功德?人有八德,水当然就显得八功德了。人心里面有三毒烦恼,严重的瞋恨,水的结晶生起变化,就有毒!水如是,我们要问这一切物质如不如是?花草树木、山河大地跟水没有两样,确实随著我们的心念在产生变化,这都是「不可思议佛神变」

所以,诸佛菩萨的世界依报环境美好。为什么他们的环境那么好?我们在《华严》里面看到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,在「往生经」里面我们读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,我们非常羡慕。他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无二无别,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?神变不一样。阿弥陀佛心善、心净,行善、行净,所以他的环境美好,清净庄严!环境跟他的心一样,一样清净、一样善好。那我们想想,我们的心不清净,起心动念无不是自私自利,无不是妄想分别执著。

佛在经上跟我们讲,我们这个世界是五浊恶世,浊是染污,染污的真因是什么?真因是我们的思想、是我们的念头。我们思想、念头不清净,跟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搅和在一起,我们是这样的心情,世界怎么可能美好?我们看了这个小册子的报导,我就联想到,如果他见到极乐世界七宝莲池里面的水,那真正不可思议。我们这个世间水结晶之美,怎么也比不上极乐世界,道理在此地。

了解这个道理,我们就晓得,诸佛菩萨摄化众生,摄受教化!能令恶作的众生见到佛菩萨,他不起恶念,他的恶念生不起来,恶的行为生不起来,什么原因?被佛感化了。想作恶,暂时放下来。这个我们一般世间人讲德行的感召,这一句话说得比较笼统,不是没有道理。真正的原因,现在外国人讲磁场,你强烈的磁场改变了他的磁场,是这么个道理。你纯净纯善,使他接近你的时候不起恶念、不生烦恼,他跟你在一起的时候,他能生欢喜心,能生清净心。

我在早年学佛的时候,只要有空闲的时间,我就想去看章嘉大师。纵然不说话,我跟他在一个房间里面坐,感到非常舒服,清凉自在。看到他的行状,我们中国人讲他的气氛,西方人讲的是他的磁场,给我有这么好的感受,所以他的话、教诲,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。起心动念,言语造作,我都会想到老师的教诲;违背老师的教诲,自己的心不安,怎么对得起老师?老师离开我将近五十年了,诸位想想,在时间上来说,他对我影响,五十年之后,对我还有这么深的影响,这真正是德行的感召,是他修持的功夫,不是他讲经说法,真有修持。

戒定慧、觉正净的磁场能摄受众生。我们在这一段经文里面看到,大威光菩萨不就是这样的吗?一见到佛,听佛说话,他就开悟了。当然这是宿世有很深厚的善根,宿世没有很深厚的善根,还得与佛有缘,你跟他没有缘,没用处。没有缘是什么?他的磁场虽然好,你有磁场抗拒他,你不能够接纳他。完全没有抗拒,全部接纳,得大利益!什么叫抗拒?你对老师怀疑,你对他并不是真正尊重,时时还自以为是,这就是你自己不善的磁场在抗拒。诸佛如来纯净纯善的不能加持你。

其实佛的纯净纯善是遍虚空法界,佛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也是遍法界虚空界,与佛有缘的人感受到了。这种感受效果真的是与日俱增,天天增长!天天增长,你没有办法觉察,月月增长,稍微容易觉察,确实我这个月跟上个月不一样。年年增长,那就很显著了,一年做一个比较,不一样!

我跟李老师求学的时候,老师能知道学生根性,我有一点悟性,老师就以善巧方法来开发我的悟性。听经不准写笔记,一心专注的听,听懂了很好,听不懂不要管,一心专注!写笔记就分心了,就不能专心。他是要照顾我那一点悟性,他用这种方法。所以我学的东西非常活泼,不呆板,变化很大。我真的懂了,真的明白了,就能应用在生活工作、待人接物上,真的年年不一样!这样几十年来,这些年来,月月不一样,欢喜无比!不入境界,没有尝到法味,难!一般人尝的是世俗之味。

世俗是什么味?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之味,你尝的是这种味,酸甜苦辣咸,你没有尝过法味。法味要悟性,有一点小悟性,遇到高明的老师,他有善巧方便把你的悟性向上提升;小悟就变成大悟,大悟就变成彻悟,这是善知识给我们的增上缘,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了。

佛在经上讲的,我能够理解,为什么说大千世界七宝的布施供养都比不上为人演说四句偈。这个话不是对普通人说的,对普通人说的时候,不懂!不要说四句偈,你给我说一部《华严经》,我觉得你不如送我一千万黄金,我要这个,我不希罕你的一部《华严经》。为什么?我尝的是世味,没有尝到法味。所以这个话对什么人讲?对那个未悟将悟的人讲,这四句偈一说,他恍然大悟,开悟了。开悟里面那个快乐,真的大千世界七宝不能比,为什么?那个受用,依旧在迷惑颠倒之中,依旧生活在烦恼习气之中,你转不过来。你一悟入境界之后,转烦恼为菩提,学会这个本事了,这是不可思议的佛神变。

譬如今天这个世界,五浊恶世,你果然会了,契入境界了,你有能力转五浊为清泰故乡,就是极乐世界!妖魔鬼怪在你面前,你有办法把他转变成佛菩萨。转变要不要作意?不要!「我想转,我要怎样转」,你决定转不了。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,完全是真性流露,真性起用,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法尔如是,自自然然能感动人,能感动人那么样的深。所以那个话是对於我们佛门里面讲,上根利智,善根福德深厚的人,才行。薄福之人,就不行,那就不能用这个方法。

薄福是什么?烦恼习气很重。你跟他讲,他虽然听到点头,他信不过,半信半疑。譬如讲布施,好不容易赚一点钱,你叫他把它舍掉,难!他听了你的话,好,舍一点。我今天赚一百块钱,我舍一块钱,顶多我舍十块钱,能舍十分之一,这就很不错了。能不能舍百分之八十、百分之九十,那就算上根人。能不能彻底都舍掉?我今天赚一百,我就舍一百,这种人太少太少了。那是什么样的人?彻悟的人,一定是这样的。这里头有大道理,有无量功德,佛经上常常这样讲,我们听了,还是不能完全相信。我舍了之后,我什么都没有了,我生活怎么办?哪一个人不是这样想?记住,人这样想,凡人。

到什么时候想法跟人不一样?证得阿罗汉果就不一样了。阿罗汉没有彻悟,他觉悟了,所以阿罗汉是正觉,他不是正等正觉,他是正觉。阿罗汉能舍,比我们凡夫高明多了。为什么?他信佛,我们不信。所以佛讲,财富从哪里来的?财富从财布施来的。财布施是因,得财富是果报。你不肯舍,你怎么会得?佛给我们讲愈施愈多,法布施愈施智慧愈大,财施愈施愈多,无畏布施肯定得健康长寿。不肯施那就没法子,你不肯种因。这一生你所得的财富,是你前生修的因。这一生当中,你又迷惑了、又颠倒了,不肯再修因,这一生过了之后,来一生你就不如今生。

所以,往往大富大贵的人修布施供养比不上贫穷之人。贫穷之人修的心真诚,没有分别执著,诚心诚意在修,来生得果报。富贵人家修的时候,他还要计较,有分别、有执著,而且布施,实在讲是他的千万分之一。不像一般贫穷人家,做小生意、小买卖或者自己去打工,一天赚一点点钱,非常有限。他的布施,几乎是他所赚的百分之四十、百分之五十,这个福德不可思议。所以谚语有所谓「天道好还」,穷人来生变成富贵,现在富贵人来生变成贫穷,不是富贵生生世世都富贵,贫穷生生世世都贫穷,不是!它这个里头有因果。

因果的道理很深,佛菩萨知道,觉悟的人知道,六道凡夫不知道。所以往往一世的福报,是过去多少生当中修得的,但是这一生当中缘成熟了,一生短短几十年报尽了。报尽之后,他还有余福,但是余福到来生大幅度的衰减了。这个道理事实真相,史书里头都有记载,我们读了应当要细心去体会、细心去观察,我应该怎样学习?我学习得到利益了,得到好处了,要学诸佛菩萨,为一切世间众生去表演,记住佛这句话,「受持读诵,为人演说」,这句话妙绝了!佛教菩萨,佛这一句话讲给一般人听,一般人不懂,菩萨懂。愈是深位的菩萨,了解得愈透彻,跟佛陀学习,诸佛如来都是这样的,这里头快乐无穷。

我跟诸位同学说,儒家的四书我在二十几岁就读,真正能体会到那个境界,是七十岁以后。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」我是七十以后才知道。孔夫子这一句话的味道,这一句话的境界,我才明白、我才得受用。夫子说:「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,无益,不如学也。」五十年前读,五十年后才恍然大悟,才真正尝到法味。真正尝到法味,自然就走佛道了。

佛道是什么?佛道就是学,就是教!学不厌,教不倦,天天干这个事情乐此不疲,世出世间第一等的乐事。在教学里面,智慧天天增长,烦恼天天减轻;在生活工作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比的灵活,这个灵活就是神变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第九句:

【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。】

每一句都是为一切世间、一切众生,普贤菩萨的心量!菩萨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点点滴滴无不是为一切世间的一切众生。为什么?菩萨知道一切众生就是自己,自他不二、性相一如。法身大士都清楚、都明了,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,一切刹土众生是一个法身,他不为众生为谁?为众生就对了,我们常讲的随顺法性。不为众生就错了,错在哪里?违背了法性。总而言之一句话,若不随顺法性,必定随顺烦恼,随顺烦恼就错了。随顺法性,那是菩提大道,菩萨道、佛道;随顺烦恼是三途六道。

所以为一切众生『显示庄严无量清净佛土』。怎么个庄严法?同学们每一天做早晚课、修学佛法都会念个回向偈,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,这个「庄严无量清净佛土」就是庄严佛净土。用什么庄严?愿以此功德,是什么功德?念一遍经文,算是功德吗?不能说不是功德。什么功德?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的种子,所以不能说不是功德。不能说是功德,什么原因?阿赖耶识虽然落种子,它不起作用,现前没有法子庄严佛净土。那究竟要怎么样才是真正能够庄严佛净土?一定要落实清净心。佛在经论里面不知道讲多少遍,心净则佛土净。

由此可知,念佛诵经,会的人真的有功德,不会的人,只是阿赖耶里头落个种子,其他的什么都谈不上。会的人怎么是功德?会的人用念佛、用诵经,用这个方法修自己的清净心。诸位一定要晓得,清净里面一定有真诚,一定有平等,一定有正觉,一定有慈悲。这个五句,每一句里面都包含其他四句,一句都不能少,这叫清净句。少了一条,你这一句就欠缺了、就不圆满,就不是圆满功德。所以一即是五,五即是一。真诚里面一定有清净、有平等、有正觉、有慈悲。慈悲,慈悲里头一定有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;否则的话,那个慈悲叫滥慈悲,那慈悲就有祸害。慈悲里头具足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它怎么会有祸害!佛家「慈悲为本」,慈悲里头圆圆满满的具足了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这是本。「方便为门」,前面一句我们念的「不思议神变」,那就是方便。

所以,用念佛的方法把我们的妄念分别执著念掉,清净心就现前,这是功德,这个确实是庄严佛净土,这叫会念。念佛也好、念咒也好、念经也好,用这个方法一定要达到效果。效果是什么?把烦恼念掉,把习气念掉,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,把迷邪染念掉,这是真实功德。这个功德当然「庄严无量清净佛土」,不只是庄严一个佛的净土,庄严无量诸佛清净刹土,我们要会!这是课堂里面上课。真正的功夫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内不动心,外不受影响,真清净了,真的不染著了,这样才行。

佛净土在哪里?就在此地。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娑婆佛国,无异一切诸佛刹土,一处清净,一切清净。今天我们多少懂得一点,境随心转。怎么样转这个净土?从自己内心。心净则佛土净,心平则佛土平,诸佛世界的大地,其平如掌。它都有道理的,都有业因,有因有缘它才现出果报;从果报上我们就看到因缘,从因缘我们就能看到果报。所以要想庄严佛净土,你就不能不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。对一切众生决定没有虚伪,在一切境缘之中,决定没有染污,决定没有高下(高下就是不平,高下就是傲慢),决定没有痴迷,决定没有自私自利,以这个功德庄严净土就对了。末后一句:

【显示普贤菩萨所有行愿。】

前面偈颂里面,普贤大愿力,我们讲普贤菩萨修学的十个纲领,跟诸位简略的报告了。这一句就是说要把『普贤菩萨』的十大愿行要落实、要做到。为什么做到?表演给一切众生看,为一切世间一切众生『显示』,就是为人演说,要表演。普贤菩萨对一切众生没有不恭敬的,他恭敬不是装模作样的,真诚。对佛菩萨恭敬,对凡夫也恭敬;对善人恭敬,对恶人还是恭敬;对你的亲人恭敬,对你的冤家对头也是这样恭敬,我们要学。普贤行细说就是这一部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总的纲领就是普贤的十愿,总纲领!这十愿里头,每一愿都含摄其他九愿。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,「一即一切,一切即一」。为什么?因为他称性。

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观念,一不是二,二不是一,这什么原因?堕在妄想分别执著里头。离妄想分别执著,诸位想想,一跟多还有分别吗?没有了。所以在应用上,动一个念头,说一句话,身体一个动作,我们要问普贤行具不具足?具足,十大愿王统统具足。十大愿王具足就是菩萨所有一切行事圆满具足。读《华严经》的人对於这个道理大多不怀疑,但是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点点滴滴,他就做不到了,他统统都忘掉了,真的,我们见过很多。讲经说法的法师,在讲台上讲的头头是道,下了讲台之后,不是那么回事情,跟他讲的不一样。这什么原因?有原因的,薰习的时间不足。自己见解思想没有能转过来,没有能够跟诸佛菩萨的教诲(叫经教)融合成一体,我们一般讲,没入境界!

经是读了,没有入,经是经,我是我,是两码事,不是一码事。真正契入,经就是我,我就是经,我就是《大方广佛华严》《大方广佛华严》就是我。我起个念头,发一个音声,做一个动作,都是究竟圆满的《大方广佛华严》,显示普贤所有行愿,教化一切众生。

大威光菩萨,你看这一段文是传化众生,他用这一句做总结,结归到大圆满。我们想想,他老人家肯定契入,他要不契入,他说不出来。所以古圣先贤,不论是外国、中国,我常常说,他们都是做到之后,说到;他没有做到,他不说。他自己做到,他才教人,所以语气坚定,一丝毫疑惑都没有,斩钉截铁。

我们也曾听过许许多多法师在台上讲经,他自己没有信心,讲到佛菩萨教诲还是半信半疑,很勉强的说出来。从他的表态、音声、动作,我们能够体会到,他没有坚定的信心,为什么?没做到。没做到又不敢深入的去说,说的什么?自己心里有愧疚,马马虎虎过去就好了,敷衍塞责。所以,圣贤的典籍,它能够流传千古,能够流通到全世界,只要能读、能听、解其义的,没有不肃然起敬,没有不得利益的,那是什么?人家做到了,没有别的。佛法重在实行,我们也要向古人看齐,做到之后再说,不一样!

现在这个时代,讲经说法的人少,我们这些做不到的人也上台来讲,讲了怎么样?要生惭愧心,要有很好讲台的态度。这个态度是什么?我不是法师,我不是在这里讲经给大家听的,我没有这个资格。我在讲台上是学习,诸位听众是我的监学、是我的老师。你们大家看著我,我现在讲的是佛的教诲,你们看著我有没有做到,你们大家来督促我。我早年上讲台会先把这个事情向大家报告,讲台上是学生,讲台下面是监学、是老师,我是这样一个心态上讲台的,一直到今天都没有改。我在讲台四十五年了,学生,我天天都在学。

有些好心的同学来告诉我,他说:法师,有人在毁谤你!我说我知道。他为什么毁谤我?我学得不够好,我所学的、所表现的还不能叫他满意,他的毁谤对我来说,是好事不是坏事,他常常来提醒我:你还学得不够好。要到没有人毁谤,各个人都赞叹,那个很可怕!为什么?人很容易生骄慢。所以有人常常骂你、常常责备你,好事情,这个人就是常常拿鞭子在那里督促你。我有高度的警觉,这些人都是我的善知识,别人不知道。我的心是报恩心,用什么方式报恩?努力学,学得更好,让他感到满意,我报他恩,不是坏事。

我常常举的大家在《金刚经》上念到的,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。歌利是梵语,歌利王翻成中国意思是暴君、恶王!忍辱仙人是个修行人、是个菩萨,他把他害死。菩萨受这么大的苦难,没有一丝毫的瞋恚心,忍辱波罗蜜圆满了。所以忍辱仙人看歌利王,是恩人!要不是他用这个手段来对付,忍辱仙人的忍辱波罗蜜不能圆满。他能帮助你修忍辱圆满,应当感恩、应当报答。忍辱仙人用什么来报答他?当时他就发了个愿,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。那个忍辱仙人就是现在的释迦牟尼佛,释迦牟尼佛前世的事情;歌利王,果然没错,就是憍陈如尊者,鹿野苑度五比丘第一个开悟的,证阿罗汉果的。

所以受冤害没有怨恨心,忍辱圆满;没有一丝毫报复的心,持戒圆满。持哪一条戒?不杀生的戒。没有怨恨心,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些。没学佛之前,别人稍稍对我们有恶意的言行,我们心里头立刻就生起怨恨、报复,没学佛之前。学佛之后,佛对人不是这样的。学什么?学忍耐!处处要忍,处处要让。初学的时候真的相当困难,不能忍,要忍,不想让,要让,为什么?老师教我这样做。如果我不能这样做,我违背了老师。违背老师,背师叛教,那是不仁不义,我愿意做个不仁不义的人吗?我能做对不起老师的事情吗?

真正做个好学生没有别的,对老师尊敬,老师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,得好处、得利益的是自己,不是老师。到自己真正得利益,得什么利益?戒定慧三学。入了戒定慧,这个身就是戒定慧,戒定慧就是这个身;身就是觉正净,觉正净就是这个身。这个时候你才感激老师,报老师恩。佛是我们的老师,老师给我们这么多的好处,超过父母太多太多了,这个时候才真正懂得老师给我们的法身慧命。我们的报答,就是大威光菩萨在此地表演的,传化众生,这是报恩。你要不能够传佛法,不能够教化众生,你就辜负了佛菩萨、辜负了老师教导你的恩德。

总而言之,这一桩事得契入境界,你才真正能够体会得到,不入境界你不懂。不入境界,那就是过去中国鲁迅写的阿Q,所谓是阿Q精神。佛菩萨在外面表现的很像阿Q,实际上不一样,那是什么?大智慧,高度的智慧,圆满的德行,与性德完全相应。特别在今天这个时代,消除冲突,真正能够消除所有一切的怨恨、过节,能够达到心地的清净和平,自自然然能与一切众生和睦相处,自然礼敬诸佛。「礼敬诸佛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尊重一切众生,尊敬!从内心里面生起的尊敬。不论是善人恶人,不论富贵贫贱,不论男女老少,这个尊敬是真诚的、是平等的。从这个地方真正做到了落实,不自欺不欺人,这是大德!唯有大德才能成就圆满的道业。

开经偈里头赞叹佛法,「无上甚深微妙法」。这一句确实讲得太好,好到极处,无以复加。武则天做这首开经偈,往后一直到今天,无论出家在家想再做一首开经偈,就没有办法超过她,所以一直到今天还是用她的这首偈。她这首偈就是为《华严经》做的,那是《八十华严》翻译出来了,送给她看,她在封面上题了这四句偈,开经偈。

「无上甚深微妙法」「我今见闻」,我们有了,「得受持」,那就有问号了。我们今天见到、听到了,有没有得到受持?受持是你真的信,真的明了,真正做到,这叫受持。果然能够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「愿解如来真实义」是证,入佛境界!你要没有能信、能解、能行,你怎么能入佛的境界?那如来真实义你都明白了,那个欢喜无量,叫法喜充满,不亦说乎!

所以传法、教化众生总要先做到,就像开经偈上所讲的,「我今见闻得受持,愿解如来真实义」,然后传化众生,你也会像佛菩萨一样辩才无碍。这十句我们就讲到此地。下面还有一行半经文,清凉大师在科判里面给我们标的是「利他之益」,就是传化的利益。请看经文:

【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。】

这是第一个利益,这个利益非常殊胜,真正了不起。我们智慧、德能比不上威光菩萨,佛都称他菩萨!菩提心一发就超越十法界,在《华严经》上讲最低的果位是圆教初住菩萨。世尊讲《华严》的对象,《华严经》的听众是什么人?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是这个经的当机者,这个课程里面正式的学生。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是《华严》这个课程的当机者。

这一发菩提心最低限度就是初住菩萨,他就入华严境界,这个功德不可思议,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。想想自己,要生惭愧心,智慧德能不够,要加紧努力来学习。我在讲台上讲了四十五年,一个发菩提心都没有!他这个地方『令如须弥山微尘数众生发菩提心』,我们这四十五年是一个都没有,怎么能比?发菩提心在中国佛教里面所谓的是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。威光菩萨教化传法的成绩,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了。再看底下一句:

【佛刹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。】

这个数量就更多了,但是这个成就比不上前面。前面发菩提心,那个成就是无比的殊胜,这个成就次一等,虽次一等,还是不可思议。「佛刹微尘数」,就算是一个佛刹,一个佛刹是三千大千世界。这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头,有多少个须弥山?有十万亿个须弥山。『微尘数众生成就如来清净国土』,这句话,怕大家听了还不能够清楚的理解,我们再说白一点,就是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

我们举个例子来说,过去禅宗里头,六祖惠能大师他在一生教学之中,在他会下大彻大悟、明心见性的有四十多个人。这四十多个人就像在此地讲的发菩提心的,那真的,发菩提心是明心见性。可是我们知道,能大师在一生教化当中,跟他学的人有多少?至少有几万人,这是我们最保守的估计,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。我们相信,十几万人乃至於几十万人肯定有的。我们李老师在台中教学三十八年,接受他教诲的有五、六十万人,我离开他的时候,差不多那个时候有五十万人。这些人都是「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」,成就如来清净国土,没有明心见性!像我们现在这种程度的,天天在干,每一天认真在这里做功课,读诵受持,为人演说,但是没有见性,这样的人多!多得太多了,这是当然的道理。所以这个意思你懂,你就晓得了。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