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0四六讲)  2003/5/1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1046

诸位同学,请看离垢世界,这是娑婆世界的西方,如来名号第六句看起:

【或名乐分别。】

这『乐』念去声,爱好。不是如来爱好分别,是众生爱好分别,如来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。我们就以世尊在我们这世间所示现的,尤其是四十九年的教学,教学的对象男女老少各行各业。其中有不同的文化,不同的族群,不同的宗教信仰,不同的学派,这些人都欢喜向释迦牟尼佛学习,以佛为师,接受佛陀的教诲。而佛陀教诲大原则总是恒顺众生,你喜欢学什么,佛就教你什么,佛不会勉强你去学一个法门,不会;一定是随你自己的根性,随你自己的好乐,恒顺众生的欲念,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。因此佛的教学不像学校开一个什么科目,你们大家欢喜,你们来学习,成立一个班,佛没有。佛一生四十九年总是因人施教,就像从前中国私塾教学一样,几乎没有两个、三个人共同学一个科目的,没有。即使有,同一个课本学的进度也不一样,有人这课本快要学完了,有人刚刚来开始学起,老师都教。诸位想想,这要不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,你怎么个教法?所以佛也乐此不疲,欢喜教化众生,真正是像普贤菩萨所说的「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」,这一点我们要学,这是真正的慈悲。

从这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得「佛氏门中,不舍一人」。浅而言之,只要有人向世尊求教,世尊从来没有拒绝过一个人,从来没有排斥过一个人。即使是恶人,他今天发心想来学,佛也教他。为什么?教育的宗旨就是转恶为善。那要不教他,他怎么能转得过来?他肯来学就说明这人的缘成熟了,如果你不教,你舍弃他,这是不是断人慧命?这经典上讲得很多,断人慧命比断人身命那个罪要重得多。身命算不了什么,现在我们对於这事实真相可以说愈来愈清楚了,愈来愈明了了。事实真相是什么?事实真相,人没有死。当年佛陀在世,楞严会上佛就讲得很清楚,身有生灭,性没有生灭。什么是性?六根根性不生不灭,不生不灭是自己,有生有灭的身不是自己。这道理总得要参透,你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总算是懂得一点点了。

身有生灭,性没有生灭。如果他没有觉悟,人死了之后一般人知道,他去投胎去了。投胎什么?他又换了一个身体。换什么样的身体?那要看他的业报,如果这人在这一生当中善多恶少,他换的身愈换愈殊胜,福报愈来愈大;如果他的心行不善,他换的身体,来世恐怕不如今世,愈换愈差了。福报享尽了,这一生没有修福,来生就没有福报,苦乐悬殊很大。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,人生在世要修能带得去的,这就聪明了,带不去的不能修,修了没用处。什么东西带得去?佛法当中常说「万般将不去,唯有业随身」。那就是你这一生所造的善业、恶业,这东西带得去;善业感三善道的福报,恶业必定招来三恶道的苦报。如果我们知道这事实,为什么不修善?为什么要造恶?

善恶的标准,佛经最殊胜,在中国三教都殊胜,你看看道教的《太上感应篇》《文昌帝君阴骘文》《孚佑帝君心经》,道教里面的圣人说善恶因果讲得很多。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教我们念《感应篇》,念《阴骘文》,他老人家特别提倡,有道理。学佛如果疏忽因果报应,不得了,那就是《地藏经》上所说的「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无不是罪」,罪报这是三途,很可怕。所以,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很乐意为我们分别演说,帮助我们觉悟,帮助我们回头。第七个名号:

【或名最胜见。】

这个「见」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知见,思想见解,我们现在一般人习惯说看法,思想是想法,见解是看法。你对於宇宙人生是如何看法,这是见。凡夫的看法都是在摸索、在猜测。今天科学很发达,人也很聪明,做了很多的仪器,使我们肉眼看不到的,譬如磁场,这肉眼看不到的。我们只听说有定功的人看到,有特异功能的人看到,甚至於一些练气功的人他能看到,每一个人都有磁场。在气功里面讲气,每个人都有气,气的颜色不一样,大小不一样,这我相信是真的不是假的。为什么?你要经过一段时间训练,你也能看到,你就知道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凡是物体都有磁场,大的地球,地球也有磁场,太阳也有磁场。科学家用仪器观察到,地球的磁场比地球要大好几倍,地球在这磁场的中心,它的光非常好看。这些都是看法,可是看法总是避免不了成见,佛法里面讲偏漏执,执著。以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,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,这是许许多多众生的通病。愈是在三途愈执著,所以他不容易离开恶道,原因在此地。看法要正确了,就不会堕三途。

佛经里面常常说,小乘须陀洹、大乘初信位的菩萨,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证位不退,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,决定不堕三途。由此可知,堕三途的人一定是看法错误,对於宇宙人生万事万物,他想错了,他看错了,所以才有这果报。须陀洹、初信位的菩萨,他们的看法正确,没有错误,就是说把错误的看法统统都修正过来了,这叫修行,不堕三途了,保证天上人间七次往返,把你的想法也修正了,见解思想没有错误,超越六道了。六道里面,换句话说,思想见解都是错误的,错误太大,这是三途;错误的幅度小一点,那就是人天,总而言之,不是正知正见。阿罗汉这才证得正觉,可以说正知正见,知见没有错误了,但是他还有迷惑,他的能力比我们人天殊胜太多,人天跟他不能相比。但是法身菩萨思想见解与佛相应,与性德相应就是与佛相应,这时候没有错误了。无明尽的时候,那就是『最胜见』;无明没有断尽,法身菩萨的见解,胜见,他的见解正确,没有错误。

现在我们怎么办?我们今天最怕的就是执著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,最怕这个。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,我们一定要把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放下。为什么?错误的。放下怎么办?随顺经教,经教里面所讲的,教你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人事物,你应该怎么看,你应该怎么想,那是正确的,我们要信得过,这是我们常常跟同学们在一起互相勉励。我们知道经论里头所说的,是诸佛如来自性当中流露出来的,所以经论是性德。什么人的性德?是我自性的性德。随顺经论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,这真是无比的殊胜,非常可贵。

经论上面教我们不贪,对於世间法、出世间法都不起贪心,这是性德。自性里头没有贪瞋痴,自性里头没有贡高我慢,自性是纯善纯净。佛是这个说法,可是我们怎么样?我们在这世间对於一切人事物,不能放下贪瞋痴。为什么?贪瞋痴对我有利,这观念、这见解就是错误的,他把什么?他把这身当作我;高明一点的人把自己能够思惟、能够分别、能够执著、能够想像的,把这东西当作我,都错了!能够思惟想像、分别执著的,缘虑心,不是真心,它是妄心。把生灭身、把妄心当作我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起心动念在造业,不知道虚妄的妄心幻身当中有真性,他不知道这个。真性里头没有贪瞋痴慢,真性里头没有自私自利,没有妄想分别执著。我们在自己身体上,在一切人事物上,果然见性不著相,功夫就得力了,那是真修行。

现在我们对於这桩事情隐隐约约模模糊糊,好像是看到一点影像,这也就不容易了。为什么?在过去你一无所知,现在经过大经的薰习,好像模模糊糊有这么一个影像出来了,加功用行,勇猛精进,使这真相愈来愈清楚,愈来愈明显。我们要把虚妄的舍弃,舍弃不是丢掉,不是不要它,舍弃是什么?不放在心上。舍弃不是从事相上讲的,从见解、从思想上讲的。我们舍弃什么?舍弃八十八品见惑,舍弃八十一品思惑,也就是说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,与事实的事相不相干,《华严经》上讲得好,「事事无碍,理事无碍」。障碍在哪里?障碍就是你错误的见解,错误的思想;换句话说,真正障碍是发生在妄想分别执著。

在十法界里头最严重的就是分别执著。我们讲舍弃,是舍弃这东西,舍弃分别执著,舍弃错误的想法、看法,这样子境界里面就不会有障碍了。境界无不是美好的,逆境恶缘都能转变成善缘顺境,转境界。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,我们不会转境界,随著境界转很苦,身苦,心苦,苦不堪言,就是我们转不了境界。学会这本事,能转境界,逆境转成顺境,恶缘转成善缘,你怎么不自在?得大自在。再看第八句:

【或名调伏行。】

「行」念去声,应当念行(ㄏㄥˋ),它是动词,它不是名词,行动,行业,所以我们一般都称修行。我们的行业不善,把不善的行业修正过来。现在人称行为也行,为是作为,行为的范围就大了,事相无量无边,佛把它归纳为三大类,就是无量无边的行业总不出这三大类,这三大类是什么?能造。忏悔偈里面所讲(普贤菩萨教我们的),「往昔所造诸恶业,皆由无始贪瞋痴,从身语意之所生」,所以行业再多总不出身、语、意这三大类。我们称为身业,身的造作叫身业,口的造作是语业,念头起心动念是意业,总不出这三大类。这三大类造作不善,如何能把它转恶为善,这叫修行。

『调伏行』就是修行,调伏是修,「调」是对意业说的,起心动念,「伏」是对於身口说的,身口要降伏它。佛所用的方法,对於身口用戒律,用戒律来调伏,对於意业则用定慧。从这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,调伏身口容易,一个戒律这两桩事情都调伏妥当了。意业难,起心动念太难了,你看用定、慧两个方法来调伏一个意业。意业必须觉悟才真正调伏,没有觉悟靠定功,定是伏;觉悟,智慧开了,调顺了,化解了。

由此可知,行为,错误的行为感召不善的果报,严重的是三途,其次的是你这一生当中挫折凶祸,事事不如意。这是什么?这讲的现报,现世报,来生后世三途,三途叫果报。佛经上讲的现世的叫花报,这是比喻植物,植物先开花后结果,这花不好,果怎么会好?实实在在说,我们无始劫来烦恼习气太重,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,不肯放下,不知道修福。起心动念言语造作,我们冷静想想是不是损人利己?要认真反省。许许多多人天天在造作,自己并不知道,这叫迷惑。自己晓得,但是还是要做,不知不觉的还是要做,那是业障太重。

修行是真难,各人善根福德因缘不同。善导大师讲遇缘不同,但是有些时候机会是可以创造的,有些机会在现前你要能掌握得住,你会成功。世出世法都不例外,有些人适合於一个人进修,有些人适合於在大众共修,各个不相同。我是属於哪一种,要通过实验才行,不通过实验自己也不晓得。所以你跟大众在一起共修,你觉得怎么样?如果觉得很好,这很好是什么?心情能够安定,烦恼轻,身心感到轻安,这现象好。如果跟大众在一起薰修,感到是非多,烦恼多,自己身心不安,你不妨试试一个人进修,实验一段时期就晓得了,一个人行不行?各人根性不相同,但是修行的条件要具足,条件不具足无论是与大众共修或者自己自修,都有障碍,条件不具足。什么条件?信解,这是修行基本条件。修行的道理你懂不懂?方法你懂不懂?境界你明不明了?你对这三桩事情都有相当基础了,然后问你,你信不信?真信,一丝毫怀疑都没有,行,这叫先决条件,你不能不具备的。信解,这要参学,要寻师求道,至少把这三桩事情搞清楚、搞明白了。我今天修净土法门,净土法门的道理一定要清楚,净土修行的方法要知道,净土修行的境界要认识,你不至於走错路。这三桩事情统统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你看什么样的方式合适,当然这里头还是要具足缘分。

真实的成就要历事练心。华严会上善财童子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善财童子没有逃避现实,他融入众生的社会,每天跟什么人往来?男女老少,各行各业,历事练心,在这里头修什么?修理事无碍、事事无碍,这是佛法里头最高级的修行方法,最殊胜的修学方法。这不是普通方法,普通方法要选择修行环境,善财不选择,善财随缘,什么环境都好;人事环境,物质环境,善缘恶缘统统好,决定没有障碍。他在顺境善缘里面修什么?修不贪不痴,在恶缘、在逆境里面修不瞋。你说怎么不好?没有挫折,没有恶人,忍辱波罗蜜你到哪里去修去?大乘经教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,忍辱波罗蜜是禅定的前方便。我们晓得这八万四千法门,修行的总枢纽是禅定。六波罗蜜里头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这四样东西都在戒学里头,都属於戒学;「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」,六波罗蜜是把戒开成前面四个。你要禁不起逆境的考验,你忍辱不能成就,你哪来的禅定。禅定是在一切境缘里头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调伏;三学六度调伏我们身口意三业行为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继续看离垢世界如来名号第九句:

【或名众苦行。】

这一句不但是佛法里面讲求,我们细心观察,世界上所有宗教没有不讲求苦行的。不但宗教里面讲苦行,中国儒家道德,古圣先贤也都重视苦行,这是什么原因?这意义很深很深。唯有一个人真正能够甘心吃苦,才真正能做到牺牲奉献;自己不能吃苦,不能受委屈,怎么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?在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,许哲居士。这两天她到雪梨去访问,一百零五岁,一生没有享受过一天。虽然她是在家人,她的思想、她的行持是一个标准的苦行僧,所以她一生做出的是牺牲奉献,是修行人的好榜样。

在近代中国,苦行代表,虚云老和尚当之无愧,一生穿百衲衣。老和尚,我们是后生晚辈,没有缘分见到他,但是我们看过他很多的照片。他穿的衣服,我们就没有发现有一张照片穿的衣服上没有补丁,都是东一块西一块补了好多的补丁,这是真正修行。在中国佛教里面,受到大众的敬仰,豪门贵族、王公大臣拜他做老师,跟他学习的人不知道有多少,你说难道他没有能力做一件新衣服穿吗?供养太多了,法缘又殊胜,在中国近代出家人,没有人能跟他相比,为什么还要过那样苦日子?我们晓得他是做给我们看的。那个十方供养到哪里去了?我们知道这个老和尚一生修庙建庙,供养年轻的出家人,他一生专干这个,救济贫苦。所以,自己能够多吃一点苦,许许多多苦难众生就能减少一分苦,这是佛法里面所说的代众生苦,老法师给我们做示范。

近代在中国最受人尊敬的,除虚云老和尚之外,印光法师,净土宗的。印光法师我们这里看到他照片有好几张,他穿的衣服很整齐、很干净,也是一生穿旧衣服,一件衣服穿几十年。印老的威德在近代没有人能够跟他相比,四众供养多。他跟虚老不一样,虚老盖庙,护持硬体的佛法;印光大师一生印经,所有一切供养统统印送经书,护持佛法的软体,这两个人的风格不一样。印光大师晚年,在苏州报国寺成立一个弘化社,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佛经流通处,印经布施结缘,一生干这事情,不做其他事情。我们在上海息灾法会开示当中知道,印光法师跟大众讲开示,一生只有这一次,法会七天,最后一天传授三皈五戒。我们在这里面看到,当时中国北方有灾难,他是从印经的款项里面提出三千(那个时候是银元)去赈灾。我从这地方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做一桩事业,印经,做法布施,确确实实得印祖法施利益的人很多。弘化社印的书都印得不错,版面很整齐,很大方,校对很严,很少有错字,称得上善本。并没有用四众供养来改善自己的生活,没有。他的饮食跟常住完全相同,衣著都是旧衣服,没有做一件新衣服。信徒们供养他老人家这些新衣服,转手就布施了。年轻初学的出家人没有人供养,得一件衣服相当不容易,老法师有人供养的放在旁边,看到有合适的就布施,自己没有受用过。这些都给我们做了榜样,这就叫代众生苦。

我们自己学佛要常常想到节俭,不可以浪费,浪费折福,自己要想想自己有多大的福报。今天我们在这地方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,我们生活条件衣食住行,比印光大师,比虚云老和尚,不知道要好多少倍。老和尚们出门行脚,没有交通工具,虚云老和尚常常朝山,三步一拜。我们的享受超过他太多,我们的行持不如他太多。我们自己有没有想过这问题?人家有成就,我们有什么成就?如果修行没有成就,古人讲的话「信施难消」,我们这福报消化不了。修行没有成就,古人讲的话不是假话,「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我在讲席里头,我记得我讲过很多次,出家人这一碗饭最难吃,比要饭的难得多,要饭是人家施舍给你的,无条件的,你可以受用。出家这一切人供养的,他是有条件的,他不是无条件的,他为什么来供养?他听说三宝是福田,他到这里来是种福的。那要问问看我们究竟有什么福给他种?

我们的修学有成就,接受这供养应该的,自他两利,受供养的人自他两利,发心供养的人也是自他两利。如果我们修学不如法,这一生不能成就,甚至於还堕落,那个麻烦就大了。堕落这是自己的罪报,罪报受满之后再去还债。六道里头现在我们很清楚、很明了,六道里头的一切众生不外乎报恩报怨、讨债还债,真的是冤冤相报没完没了。你果然明白、清楚了,你就晓得人生在世间,没有吃亏的,没有上当的,也没有占便宜的;我这一生占别人便宜,来世他占我的便宜,还掉了。

讨债还债这里头有一个很麻烦的事情,什么麻烦事情?你要了解事实真相,我吃了亏,上了当,还债,这债了了,好,真的了了。如果不甘心,我吃了亏,上了当,不甘心,我要想办法报复,这事情就麻烦。这念头要不觉悟,果报就是生生世世冤冤相报,这一定要到哪一生哪一世,这当中有一个人觉悟回头了,这帐才能了。如果他心里头这结放不下,他不肯饶你,这就是我们看到许许多多人临终,在临终之前一、两个星期,有的时候病重的时候,一、两个月,你仔细观察,冤亲债主缠缚著。

你活的时候,你的气很盛,一般人讲阳气还足,冤亲债主不敢贴你的身,你阳气还盛;到病重的时候,病危的时候阳气衰了,阴境现前,这现象很普遍。他还能说话,告诉身边的人,某人来了,在门口,在哪里站著,他所讲的全是他的冤亲债主,已经过世的。这事情不是一个人,几乎每一个生病病危的人都是这样的。只有一种人,病重的时候,气太衰了,没有声音说话,这时候你看他的神情,他不能说话,表情上我们能看到。他见到的那些讨债的人,他有恐惧,神情显示出不安。念佛的人临终见到佛菩萨他很安详,见到冤亲债主不安,这是稍稍留意你都明了。特别是医院里面的医生护士,他们常见。一般人不相信有鬼,做医生、做护士的人他们相信。

早年我在台湾,我有一个同学,中学时候的同学,他在荣民总医院服务,他管行政,住院组的组长。我问过他:你相不相信有鬼?他相信,医院里头医生、护士这些职员常常见到。他告诉我,人临走的前两、三天,这病房门口会有鬼出现,无常大鬼,我们常讲的白无常、黑无常。只要这鬼在他门口出现,这病人不会超过三天,一定就走。这是医院里头的医生、护士告诉我的,他们常常见,知道这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冤亲债主多,自己的气很衰,他住的那个病房磁场就很不好,我们一般讲有一股阴气,人在里面感觉得很不舒服。如果这病人生病,他病会好,这病房里头决定没有这现象。一家医院如是,我想许许多多的医院都不例外。另外一个就是殡仪馆,你进去之后看的时候,里面阴森森的。一般人进去,真的胆小的都不敢进去,寒毛直竖,阴气逼人。

这是苦,生老病死苦,谁人能免得掉?释迦牟尼佛就为这桩事情出家的,出家是不是真的把这事情解决了?真的,一点都不错。修行,苦行重要。所以,世尊在入灭之前交代后人两句话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,交代后来的学生(修道的人)不要忘了持戒,不要怕吃苦。肯吃苦、能吃苦有很大的好处,因为一切烦恼的根是贪。无量无边的烦恼,佛法把它归纳为八万四千。这八万四千是有头数的,不是随便说的这句话,真的一条一条给你说出来。八万四千烦恼再归纳成一百零八,一百零八叫百八烦恼,对於初学还是不方便。天亲菩萨把它归纳成二十六,这二十六分为三类,根本烦恼、随烦恼;随烦恼里面又分大随、中随、小随。二十六再归纳那就是六个根本,六个根本烦恼再归纳,贪瞋痴,叫三毒;三毒还可以归纳,归纳到最后一个,贪。人能修苦行,不怕吃苦,愿意吃苦,把这烦恼的根拔掉了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贪。

苦,前面加一个众苦,世出世间什么样的苦都能受,都欢喜受,决定没有丝毫抱怨。别人享福我吃苦,没有不平,为什么?我要离苦得乐。今天不吃苦,你就离不了苦。离苦,三界苦,欲界里头,苦苦、坏苦、行苦统统具足;色界里面虽然没有苦苦,他有坏苦,有行苦;无色界身体都不要了,我们称之为灵界,没有身体就没有坏苦,但是他还有行苦,所以佛说三界统苦,好比火宅。唯有能吃苦,你才能真正断贪瞋痴,贪瞋痴是苦的因,你把苦因断掉,苦的果报当然就没有了。

释迦牟尼佛一生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这没有改变过。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,绝对不是说教我们要以苦为师,他自己享受,没有这道理。他自己确确实实修苦行,给我们做榜样、做模范,教导我们这是修出离行最殊胜的方法。我们如果想出离六道轮回,出离十法界,这是最好的方法,离了六道十法界才有真乐。我们中国谚语有所谓「苦尽甘来」,那个真乐,永恒的乐你得到了。你现在不能吃苦,你怎么能得乐?华藏、极乐那是真乐,你现在为什么不能去?因为你贪图享受。这享受什么?享受增长贪瞋痴。人能够安於苦行,贪瞋痴的烦恼肯定天天淡薄,这是一定道理。怕苦,贪瞋痴决定天天增长,烦恼增长,智慧就没有了;烦恼轻,智慧才增长,这道理不能不懂。

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,会想到离垢世界的人,那一边的众生,我们前面跟诸位报告过,想必善根深厚,烦恼轻,智慧长,佛在那里用这名号。因为这世间,我们从佛种种名号里面体会到,这里面的众生有慧有福,智慧福德都不是我们这世间人能够相比的。佛在这地方做这样的示现,用意很深,希望他们舍弃世间五欲之乐,效法如来的苦行,才能成就无上道。最后这名号:

【名具足力。】

『力』是我们现在一般人所讲的能力,在佛法里头经典上常常讲,如来果地上有十种特殊的能力,叫十力,菩萨不能比的。十,我们知道是表法的,就是此地讲的『具足』,具足就是圆满。「具足力」在能力上来讲,我们通常讲德能没有丝毫欠缺,我们知道这种德能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,本来具足的。我们要知道自性里头具足圆满的智慧、圆满的能力、圆满的相好;如果不具足,他怎么能现得出来?

佛在这经上说的虚空法界,这法界包括一真法界,包括十法界,我们今天的话来讲,无量无边的世界。通常我们讲世界,讲太阳系,讲银河系。这虚空里头银河系、太阳系没有办法计算,我们也只能套一句佛话说「无量无边无有穷尽」,这是真的,这是事实。佛在经上也这么说法,但是佛说得更精细,佛讲每一个微尘,那里面都有像现在这世界相同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,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。佛这说法,我们在学佛这么多年能够体会得到,佛说这话我会点头,我会承认,每一粒微尘里头都有圆满的法界,世界重重无尽!这一微尘里面现的法界,法界没有缩小,微尘没有放大,什么原因?自性里头没有大小,没有远近,没有先后;没有远近就是没有空间,没有先后就是没有时间。

现在说没有时间、没有空间,科学家已经发现了,他说在某种条件之下,确确实实空间跟时间都不存在,但是没有大小,我们还没听说过。佛法这一点还有待科学家更进一步去发现,不可思议!这是什么?这是自性,这是性德,自性法尔如是,本来如是。所以这个力是圆满的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,能现虚空法界,能现刹土众生,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,这是总的说。

别说,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,佛的六根没有障碍,眼见没有远近,没有前后;没有前后就是我们今天讲超时间,没有远近超空间。十方刹土诸佛如来在讲经说法,坐在那里讲,看得清清楚楚,佛经上比喻「如对目前」,清楚的程度什么?就像在眼前,没有远近。没有先后是什么?无量劫前的事情也在眼前,无量劫以后的事情还在眼前。无量劫之前的事情有倒也罢了,无量劫以后的事情难道没有变化吗?我们知道一切法变化无常,我现前见的就是现前这一刹那的事情,你说再过若干年之后它又起了变化,若干年的事情还是眼前的事情,过去、现在、未来。这是讲你眼的能力,在佛法里面讲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,超越空间时间。耳听亦复如是,鼻嗅舌尝六根的能力统统没有障碍,具足力。

这没有什么神奇,也没有什么了不起,为什么?诸佛如来有,我们一切众生哪个人没有?《出现品》里讲得好,「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」,这德就是能力,就是此地讲的具足力,相是相好,这相好是什么?依正庄严,一切众生统统有,跟如来一样。如来的智慧德相并不比我们多一样,我们的智慧德相也没有比如来少一样,完全平等,完全相同。但是问题出在哪里?出在「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」,这是佛一语道破。我们这十法界众生为什么搞成这样子?这一句话比什么都重要,这一句话是当头棒喝。如果我们在这地方一下惊醒过来了,把妄想分别执著马上放下,你就成佛了,你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了。「大方广佛华严」原来就是自己,自己就是「大方广佛华严」。现在麻烦怎么样?你放不下,这一棒打下去你没有醒过来,还是糊里糊涂。那怎么样?天天打,总有一天把你打醒。天天怎样?天天接受经论教诲,天天不离佛法,知道多少(这最重要了),要落实多少,那你就快速了;要真肯干,真肯学。我们看末后这一句总结:

【如是等百亿万种种名号,令诸众生,各别知见。】

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