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一五七讲)  2003/11/21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1157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四圣谛品」邻次十界第七段,西南方鲜少世界苦灭道圣谛第五句看起:

【或名离取著。】

这是大乘佛法最重要的修学原则。如来果地上,离尽了,大乘《般若经》上就是教我们「离一切相,即一切法」。凡圣的差别,总的来说,凡著相,取相、著相,这凡夫;圣人离相。你看看世尊在《金刚经》上教须菩提尊者,须菩提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人,教他就是教我们。自行化他都要不取於相,不取就是离相,『离取著』,如如不动。你只要有取,只要著,就是动,那不是不动。取著的心要猛厉,那是大动,所谓是大风大浪。外面禁不起五欲六尘的诱惑,那叫风,境界风动;里面,你不能伏住自己的烦恼习气,这才迷失了自性,才变成凡夫,才沦落在六道。现在凡夫觉悟了,希望早一天明心见性,见性成佛,这个觉悟是正确的。诸佛如来都来帮助你,帮助里头最重要的一个教导,就是教你「离取著」。离取著是大乘菩萨修学的总纲领、总原则,佛法里头称为总持法门。

所以我常常劝同学,「离取著」就是放下,从哪里下手?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,放下对於一切人事物占有的念头。念头尚且没有,哪来的行为!念头是迷惑,行为是造业。学佛的人最重要的念念觉而不迷,内不被自己欲望迷惑。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「离取著」,从什么地方下手?要从对世间一切人事物控制的念头、占有的念头,要把这个放下,从这里下手,念头尚且没有,你怎么会有行为?念头是迷惑,行为是造业。这个样子你慢慢去练,这真叫练功,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修,这真修行。

把错误的念头,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,这叫修行。初步的目标,把自私自利这个错误念头修正过来,起心动念不再为自己,为众生,为正法久住;把名闻利养这个念头修正过来,远离名闻利养,你的心才会清净,才会平等;还要把对於五欲六尘享受的这个念头要放下。你看看诸佛菩萨、世间圣贤示现在世间,为什么要过清苦的生活?他们有的是福报为什么不享受,要过一种最简单的生活、最刻苦的生活,为什么?叫你远离五欲六尘的享受,这个样子才能把贪瞋痴慢、烦恼习气断掉,烦恼障!烦恼障断掉了,你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,你就能证阿罗汉果。

世出世间修学的路上不能没有智慧,要有智慧去观察、去简择。就是佛身边的人,跟佛多年的人,也未必都靠得住。释迦牟尼佛示现给我们看的,提婆达多,世间的关系他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,出家为佛的弟子也是辩才无碍,聪明绝顶。心术不正,名利心太重,看到释迦牟尼佛受别人恭敬供养,心里头嫉妒,由於嫉妒就想取而代之,怎样把释迦牟尼佛害死,他作新佛。挑唆阿闍世王把他父亲害死夺取政权,一个作新佛,一个作新王,新王拥护新佛,阴谋诡计。没有想到世尊这法是正法,阿闍世确实是害了父亲,提婆达多生身陷阿鼻地狱,果报就现前;世尊没有受到伤害。阿闍世王临命终时后悔、忏悔!这个教训就是教导我们,贴在佛身边的人也未必各个都可靠,还有六群比丘,世尊身边的人,叛逆者不是少数。

释迦牟尼佛尚且如此,这两千多年来,世世代代祖师大德、这一些善知识们,他们身边的人各个都靠得住吗?如果各个都靠得住,释迦牟尼佛何必表演这一招给我们看?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。他是佛的弟子,菩萨的弟子,祖师的弟子,善知识的弟子,听其言而观其行,这就没错了;看他做的跟他说的是不是一致。总纲领、总原则,你观察他是不是存心「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」,看他的行是不是真的有智慧,「看破、放下、自在、随缘、念佛」,这是标准!

近代印光大师的标准,那就非常非常好,他老人家十六个字的标准,这是学净宗的,「敦伦尽分,闲邪存诚,信愿念佛,求生净土」,十六个字。前面两句就是观察他是真的,还是假的。敦伦用现在的话来说,敦是诚诚恳恳,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,这是敦伦;尽分,是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;闲邪,闲是防止,决定没有邪知邪见,决定没有邪说邪行,这叫闲邪;存诚,心里面存著真诚心,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。你这样细心去观察他是真的还是假的。

尤其现代这个社会冒充的很多,破坏佛教,欺骗众生。我在讲席里头说了很多很多次,同学们你们要留意,无论是在中国大陆,是在海外各地,我从来没有说派一个人出去弘法,我没有。在外国有些地方,我们有很熟的同参道友,有的时候写信给我,传真给我,打电话给我,他们那边有活动,希望我派一个出家人到那里去讲几天经。我往往就是就近有一些法师,或者是真正有修有学的居士,我介绍给他们,还要他们同意;双方同意,我做个介绍人。我从来没有说派哪个去,没有过。至於中国大陆决定没有。为什么?国家政策的关系。绝对没有说哪个人是我派他到中国大陆去弘法利生,这决定是假的,这不是真的。

过去几年,李木源居士在新加坡办弘法人才培训班,我在那边教了几届,那边的同学多半是从中国大陆来的。那么学习之后回国,不是我派的,他学习,他当然要回去,新加坡居留拿不到,那不是我派的。即使是参加培训班的,他能不能如法?你们大家要有慧眼去观察。刚才讲了佛身边的人都靠不住,就是一天到晚跟在我身边的人也未必可靠。为什么?烦恼习气很重,名利心重,这是他与生俱来的烦恼,不容易断。天天在我身边听经闻法,他烦恼习气还是断不了,这样的人太多了。所以有很多人问我:法师,你这么大年岁,有没有传人?一个也没有。或许有真正修行的人我们还没见过面,可能在网路上,可能在卫星电视上,天天我们在一起学习,我们彼此没见过面。这我相信,可能,因为这个人数太多了。我跟大家说得很清楚,这么多年来,我身边一个也没有。如果说是冒充,他有罪过。他伤害我小,他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过很大,不能不知道。

诸位如果长期听我讲经,你应该明了真正佛弟子从什么地方去观察?决定远离名闻利养。名闻利养里面,头一个是名分,人家请你做什么会长,做什么,这是名分;地位,权力,再就是金钱。这个东西害人,一堕落在这个里面,很难自拔。十方供养用不得。古人常讲「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披毛戴角还」。你能用吗?你能够滥用吗?

我这一生当中,没有住持过道场,这是这两年来建这个佛学院,净宗学院,不得已在这里挂个名,实际上,这里面的事年轻法师他们在做。我在这里等,等到他们取得澳洲的身分,我的名就不要了,我就辞掉了。我一生还是讲我的经,一生都不管人,不管事,不管钱。到这么大年岁,我还去管吗?哪有这种道理!你们要叫我管,你们对不起我,这是实话。现在挂个名不得已,我在这边跟这个地区的关系,有很好的关系。挂个名是护法,护持你们大家,你们要很快接班,接过去。所以有人说我要名要利,也很好,替我消灾。

造谣生事毁谤,动机无非是出於嫉妒,这是人之常情,我们决定没有责怪的意念,我们也决定不放在心上,为什么?於我修持没有障碍,我把它看作来考验。我遭了这些事有没有怨恨?有没有烦恼?有没有想辩驳?有没有想报复?统统没有,所以每一遇到这些事,我心里非常平和。障碍,我这一边丝毫都没有。它起不起作用?起作用,障碍众生闻法的机缘。这个信心不坚固,没有相当智慧,听了这些谣言,动心。原来听我讲经说法,跟我学,很欢喜,听到这些谣言,信心丧失,不再听我讲经,也不再念《无量寿经》。所以受害是他,不是我。佛法里头讲,你造业结罪,结罪不在我这边,这是实在的。结罪,哪些人听了受影响,不再修这个法门,把他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缘断掉了,结罪在这里结,这个道理要懂。

我学会了一个本事,顺境善缘、逆境恶缘我能转,我能转境界,能把自己境界不断向上提升,决定不生烦恼,不生烦恼就生智慧。大家学佛,总要留意学这个本事。这个本事的基础就是离一切相,决定不取不著,修什么?修自己的清净心,清净平等觉!清净平等觉,在《无量寿经》上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。诸位读《无量寿经》都很熟悉的。阿弥陀佛也叫清净平等觉,我们就修清净平等觉,在哪里修?生活当中修,天天在练,无论什么生活,无论什么样饮食,都欢喜,没有挑剔。无论什么穿著,无论住什么房子,一丝毫挑剔都没有,没有一样不自在。衣服能保暖就行,饭菜可以裹腹就好了,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就行,你说你多自在,你说你多快乐!

十方供养,要知道净财,信徒送供养来干什么?要我替他做好事。我实在讲也有义务替他做好事,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事。可是送的供养来,数目少没有关系,几十块钱,几百块钱,没有关系。数目多了,我要问他:你的钱从哪里来的?我遇到过,「我的钱是借来的」,赶紧还人,你借来干什么?要做好事。错了,借来的钱做好事,不是好事是坏事。钱是你自己赚的,你赚的你还要养家,你还要生活,你能赚多少钱?在你赚的钱,你拿十分之一,可以,拿来做好事可以接受。你要拿了一半,这个不可以,为什么?影响你家的生活,你乐意,你家人乐不乐意?如果学佛搞得一家不和,这个错误。前面我们讲过「和合法」,谚语常讲「家和万事兴」。有很多人真的因为学佛搞得一家不和,这是完全错误。你自己学佛之后,你要有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去度你一家。你要想度众生,首先要恒顺众生,要让一家人都生欢喜心,一家人都很快乐来接受你。所以决定不可以。

我记得有一年过年,在台北华藏图书馆,有一个人送了五十万给图书馆,那时候韩馆长她主持这个道场。馆长问他:你家里做什么行业?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钱?他说他家做小生意、小买卖。那钱?钱是借来的,高利贷借来的,他付利息。馆长把这笔钱就退回去,告诉他:随分随力,你的功德就圆满,不要给自己有压力。你勉强来做,人有的时候好面子,这是错误的,佛不许可我们这样做法。尽心尽力,你功德圆满。

《了凡四训》里面有一个故事,有一个女孩子很贫穷,到寺庙里面供养两文钱,住持方丈给她回向、消灾,诚心。这两文钱,心地真诚,她这个福是圆满的。以后这个女孩子做了王妃,这下了不起,带了许多人马到庙里来烧香,这一供养很大方,黄金一千两。老和尚看看,叫徒弟给她回向就行了。她就奇怪,找老和尚,她说:我以前很贫穷的时候,我布施两文钱,你老人家给我回向;今天我供养这么多,你怎么让徒弟来给我回向?老和尚说:从前你的心真诚、谦虚、恭敬,现在你做了王妃,你的心不诚,傲慢,所以你这个千两黄金,你的福报只有从前两文钱的一半,我叫我徒弟给你回向就可以了。不用勉强,真诚心修福,要明白这个道理。

取舍之间,这有大学问,取舍之间是因果。为什么会造业?贪图享受,不能吃苦。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教诫弟子,「以戒为师,以苦为师」。你不能吃苦,你就不必出家。出家不能吃苦,还要享受五欲六尘的供养,这个罪就不得了,你要问什么罪?破坏佛法形象。这个事情麻烦。对自己,破坏自己的清净心,自己真诚没有了,虚伪,心地染污,不免贡高我慢,自以为是,迷惑颠倒,自私自利,你的菩提心全没有了。起心动念,一切造作,无不是罪。不管你信不信因果,果报你没有办法逃脱,这是事实。所以诸位同学看人要观察入微,你要亲近他,他到底是真善知识,还是假善知识,不要被虚名欺骗,「他是某大德弟子」,不见得可靠,所以要细心观察。

供养不可以过分,我一生不主张建道场,一生也不建道场。这个地方,净宗学院是不得已而建立的,因为我们一生是住别人道场,现在没地方住。这一桩事情我是受韩馆长之累,没有法子,我们相处三十年,她对我护持三十年,这些悟字辈出家都是她收的。现在她走了,我有这个义务,总是照顾他们有个地方落脚,安身立命,好好的办道。所以学院的建筑到此为止,不再建筑了,足够用了,不求发展。那将来发展,是你们那一代的事情,与我不相干,我照顾到这个地方为止。心是定的,心是清净的。

中国国内有同学打电话给我,是过去新加坡培训班的同学,说在中国大陆有不少地方要办念佛堂,找他去带,问我可不可以?可以,念佛堂愈多愈好,念佛的人愈多愈好。念佛堂,最好遵守印光老法师的教诲,这个我说过多次。道场不要大,大,开销就大了,你要天天忙著柴米油盐,你还有什么心去办道?道场小,祖师告诉我们住众最好不要超过二十个人,二十个人生活容易张罗,这个信徒供养时,不操心,少少就够了。这个道场只念佛,不做法会,不传戒,不做经忏佛事。如果对於念佛有疑惑,可以听经,听经作用在哪里?帮助你断疑生信。确实有信心、有愿心,经可以不要听,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好,决定有成就。凡是念佛不能成就的,都是不能够「离取著」,果然能离取著,没有一个不成就。离取著就是念佛堂堂主常讲的,「放下万缘,放下身心世界,提起正念」,正念就是念佛,哪有不成就的道理!

我学佛,真的是头一天见出家人,章嘉大师,我学佛第一个见出家人是见他,他教我「看破放下」,我得他老人家的利益。看破,你才会放下,放下帮助你更看破一层,所以放下帮助看破,看破又帮助放下。以后我明了了,菩萨从初发心到无上道,就是这个办法。这两个办法相辅相成,放下就是「离取著」。那你要问为什么一定要离取著?大乘经教里头,佛告诉我们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你取著是错误的。六百卷《大般若》总结就是「一切法无所有,毕竟空,不可得」。连我们自己的身都不可得,身,刹那生灭;我们的心也不可得,这个心是妄心,妄心,念头生灭,刹那不住,身心皆幻,你执著取舍,错了。你执著取舍是迷惑、是造业,不是事实。

所以我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大家报告,学佛要学诸佛菩萨,对於一切境缘就像看电影、看电视一样,那里头的画面你可以看,可以欣赏,你不能取,你不能著。你从这个地方去体会,这个电视画面是平面的,我们今天处的这个画面是立体的,决定不是真实的。你离取舍,你就见到真相,真相大白。你为什么见不到真相?就是因为你有取舍的念头,妄想分别执著。妄想是无明烦恼,分别是尘沙烦恼,执著,取著是执著,执著是见思烦恼。这三种烦恼合在一起,把一真法界扭曲了,扭曲变成了六道轮回。所以六道轮回是一真法界的扭曲,如果你离妄想分别执著,六道轮回马上恢复正常,恢复正常就是一真法界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住一真法界的是诸佛如来,住六道的是生死凡夫。佛菩萨示现在六道,不住生死,不住涅盘,这个高明,这个在佛法里称为无住涅盘,就是他不住生死,不住涅盘,这是自性的大用。无方大用显示出来了。我们学佛要以佛为标准,本师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《华严经》上毗卢遮那佛,这是我们的模范,是我们的标准,我们要向他学习,那你就没错了。

在日常生活当中、修学当中,亲近善知识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。善知识我们不认识,假的多,世尊在楞严会上说过,「末法时期,邪师说法如恒河沙」。在这个状况之下,我们怎么办?方法是有,现在人我不认识,我找古人,那就不会错。我介绍给大家的,释迦牟尼佛,阿弥陀佛,这是真善知识。在哪里?经教就是。阿弥陀佛,净土三经那就是阿弥陀佛,你依照这个经典修学,你就是亲近阿弥陀佛。释迦牟尼佛讲的经典太多,哪一个合乎自己的根性,合乎自己的程度,依照那个修学,就是亲近释迦牟尼佛。亲近释迦牟尼佛,最重要的十善业道、净业三福,这是根本,世尊根本的教诲决定要遵守。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苦灭道圣谛第六句;

【或名断相续。】

为什么要『断相续』?「相续」不是真的。真性,真心,自性,名字很多,都是一桩事情,没有生灭。没有生灭哪来的相续?没有念头就没有相续,有念,念念相续。所以迷了相续相现前,觉悟了相续相就断了。如来果地,相续相断尽了,连最后一品生相无明都不相续,都没有了,圆满大觉,这道谛!这是给我们最高的修学指导的原则,我们要懂。

在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,我们要怎样学习?法身菩萨的境界,不是我们的境界,那是我们学不到的。我们无始劫以来就迷了自性,念念相续,这东西已经成了事实,已经没有法子改变,哪有一下能断得了的,即使天才也办不到。所以在我们现前,我们就要听佛的教诲,认真去努力,恶念不能相续,恶的念头。《十善业道经》上教导我们,这在经的开端正宗分的第一大段,佛说「菩萨有一法,能断一切世间苦」,这句话重要,一切世间是讲的十法界,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是无量无边不同空间维次,这里面众生所有一切苦难统统断掉。这个「一法」很值得我们注意,这是什么法?我们要认真努力学习。

佛说这一法是「昼夜常念善法」,这个意思就是善法要相续,不善要断掉,不能相续。这就是我们讲的心要善。这个心不是真心,真心我们迷失了,把真心变成妄心。妄心念念相续,所以希望善念相续,恶念不相续。接著佛又说「思惟善法」,这是讲思想,要常常想善法,这个要相续。所有一切不善都要把它断掉,错误的思想,错误的念头,错误的看法,不能相续。你起这个念头是迷惑,相续就造业,意业。古大德所说的「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」,念就是这个念头,念头起不怕,那是烦恼习气。一起来之后,马上就把它灭掉。灭,实在讲很困难,用什么方法?转过来,把恶念转成善念,把恶的思惟转成善思惟,要转得快,让善的念念相续,恶的就断相续,这个方法好,我们现前这个阶段很适用。

所有一切善念里面,哪个善念是第一?「南无阿弥陀佛」。这一念善中之善,没有比这个更善。世尊在经里面曾经说过,念一个佛菩萨的名号,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,你就晓得名号是无比之善。所以不管什么念头起来,马上把它转成名号,要转得快。明太祖用歌咏的方法,唱歌,把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这些名号统统编成歌词,配上曲子来唱。好像在《嘉庆藏》,收在《嘉庆藏》里面,分量相当可观,总有五十多卷,全是歌词。你仔细去看,全是佛菩萨名号,配上曲调来演唱,这是个好方法。

古大德很聪明不但是把佛菩萨名号编成歌词,还把祖师大德应化的事迹写成剧本,可以在舞台上表演,这个剧本,平剧的剧本,《归元镜》,名称叫《归元镜》。这里面是三位祖师的故事,慧远大师,永明延寿大师,莲池大师,这三个人的故事搬上舞台上去表演。莲池大师是明朝末年万历时代的人,所以编这个剧本当然在莲池大师之后,明末清初。所以现在电视这样的普遍,为什么不把这个经教里面一些故事编成剧本,用连续剧的方法来演出?我想这种方法教化众生,比法师讲经收的效果一定大得多。

江逸子老师用图画来弘扬佛法。他画的「地狱变相图」「极乐世界变相图」,这是巨幅,这个画高二十六英寸,五十米长,两幅画接起来是一百米,太伟大了。古今中外的画家,这样伟大的作品,恐怕还没有。后人不敢讲,前面确实没见过这么大的巨幅。他画的佛像很多,完全显示出慈悲度世,用这个方式来教化众生,希望众生看了之后能觉悟,觉悟之后,他会去找经典来读诵、来研究。无非是佛菩萨应现在世间,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回头是岸。

《十善业道经》上还有一句,「观察善法,不容毫分不善夹杂」,这句话重要。你的善业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此地,多少人善业不能成就,就是夹杂,净业不能成就也是夹杂。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,念佛要怎么个念法?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就这八个字。都摄六根是什么意思?就是孟子所说的收敛妄心而已;观世音菩萨所讲的「反闻闻自性,性成无上道」。我们六根收起来,不要缘外面的境界,都摄六根,向内去缘。向内缘什么?缘佛号,净念相继,这个念就是念佛,持名念佛。净的意思,不夹杂是净,不怀疑是净,如果有疑,你心不清净,夹杂也不清净,叫「一心称念」。相继就是不间断,念佛功夫,这净念相继不间断,你就晓得邪念就进不来,杂念就进不来。大势至菩萨就是用这个方法修成的,他把这个方法提供给我们做参考。我们想想,真的,非常值得我们学习。

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,正犯了这个毛病,我们夹杂了妄想分别执著,这个东西相续,把净念的功夫破坏掉;我们对於净宗法门的信心不够,听别人几句闲话,信心就动摇了。这几年当中,国内的同修跟我说得很多。早年学习会集本的人很多,学习很欢喜,听到人家讲这个会集不如法,一定要学原译本,这个信心出了问题,疑惑了,会集本不念了。实际上,他没有细心去观察,没有用智慧去拣别,听人家说,他心就变了。所以从前李老师教我,初学佛自己智慧没有开,只能跟一个老师,听一个老师教诲,老师对你负责任。你要是不能接受,你听两个老师两条路;你再听三个老师,三叉路口,四个老师,十字街头,你往哪里走?到最后无所适从,把光阴浪费掉了。这一生往生得度的机缘,被人破坏了,那是你的业障。

所以我们跟老师要选择,前面讲的「简择」,要细心观察这个老师,真有德行,真有修持。老师有没有人毁谤?连释迦牟尼佛都有人毁谤。祖师大德要说没有人毁谤,不可能。他的毁谤提醒我们,我们更深入的观察,才能看出老师的德行。老师听到这些毁谤,他不是听不到,他听到了,有人跟他说。甚至於还有文字的毁谤,也有人拿给他看,我们在这里看他的反应。如果他看到这个,听到看到了火冒三丈,我们晓得这功夫还不够。如果他听到看到,笑笑,心平气和,若无其事,放到那边叫大家不要理会,这就不是普通人。从这个地方看到什么?看到他的修养,佛门里面看到他修持的功夫。

谣言止於智者,没有反对,没有辩驳。我在初学佛的时候,刚刚接触佛法,在那个时候台湾,基督教对佛教发动批评,写了不少文字在报纸杂志上刊登出来。我们佛门里面有一位法师答辩,他也出了一本书,那时候也是在报纸杂志天天两个人对抗,最后这个文字收集起来成了一本书,《佛教与基督教的比较》,煮云法师写的。我跟煮云法师还不认识,这一本书看到之后,我很喜欢看,他讲的确实有道理。

有一天我去看章嘉大师,这本书就放在口袋里头,大师看我口袋里好像有一本书,他说你口袋里是什么?我就拿出来给他看看。他老人家笑笑:不需要反驳。我听了就不以为然,人家这样批判、批评你,恶意批评你,而且观点都是错误的,为什么不能答辩?我那时候初学也很年轻,章嘉大师告诉我,他说:三岁小孩对八十老翁那个小拳头打几下,这个老翁还真的要跟他打一架吗?我听他这一句话明白了。他把基督教比喻三岁小孩,把佛教比喻八十老翁,你说他两个人能打起来吗?能骂起来吗?不可能。所以从这个地方就看到章嘉大师的修养,心平气和,若无其事。

他老人家讲不答覆的好,答覆,两个人程度相等。我明白了,两个人相骂程度相等,如果一个程度高,一个程度低,骂不起来;两个人打架程度也相等,程度不相等,决定打不起来。我在这里学到了。所以有没有修养,有没有智慧,有没有功夫,就在这些地方看。你看到他怎么样对付毁谤他的人,怎么样对付造谣言的人,怎么样对付陷害的人。心平气和,若无其事,真的中国古人所讲逆来顺受,这是大德。时间久了,这个德行感化对方,不能感化对方,那对方迷得太深、迷得太重。假以时日,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之后,他一定会想到,过去常常侮辱这个人,陷害这个人,毁谤这个人,这个人一丝毫恶念都没有,年岁大了他会感动,他会想到一生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哪个是好人?那个才是真正的好人。才后悔从前起心动念,所作所为,对不起他。

真诚的德行能感人,能叫人觉悟,能叫人回头是岸。所以一切不善的念头言行,决定不能相续,要断。我们今天是断不行,换,换成善念、善思惟、善言善行。所以知道要换得快,换得快,这个恶就不相续。恶不相续,恶业就不相续;恶念,恶业不相续,你就知道来生恶道不相续,因为你的心善,念善,言行善。纵然不学佛,不知道有佛菩萨的报土,你的果报也在人天两道。在人道,来生一定比这一生的福报大,这肯定的。生天,那就更不必说了。这是佛教我们,我们常说把我们的灵性向上提升。聪明人、真有智慧的人,一定把这一桩事情看作是自己一生唯一的大事。

这个世间苦,没有乐。这个世间非常短暂,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头,要去争名逐利,造作种种恶业,起心动念是损人利己,即使你能够得到,得到还是你命里有的。命里没有的得不到,命里有的,你得到,你能享受几天?百年,三万六千日,不多!十年才三千六百日。你要觉悟,你这是用尽了心机,不善的念头、行为争到了权位,名闻利养,能享受几天?我们可以在历史上去观察古今中外历代的君王,你就知道了,你就从这个里头觉悟。

现在这个政权交接,大家都知道权力斗争。古代帝王,老皇帝死了,新皇帝登基,也是相争,也是权力斗争。这些斗争的人都是亲兄弟,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有继承权,不惜互相残杀,连唐太宗这样的英主,还是把兄弟杀掉,这是造业。开国的帝王,那更不必说,要夺取前面王朝的政权,没有办法避免战争!发动战争,死伤多少人,多少人丧失了生命财产,他夺得政权。夺得之后,处心积虑怕丧失。所以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开国的帝王杀功臣。为什么?怕他造反,怕他作乱,为了要巩固他的政权,不能不把这些人收拾掉,他好安心。你能说这些没有果报吗?所以细心去观察,业果相续,轮回无尽,生生世世要报偿的。

所以古人常说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谁定的?是你自己造作的。你自己造作善,善报;你自己造作的恶,你要受苦报。苦乐是果,善恶是因,断恶修善就是离苦得乐。佛对於六道凡夫讲得好,六道众生希求财富,财富是果,因是财布施。这个人这一生当中为什么发大财?前世修财布施多,这一生得的果报。无论他从事哪个行业都发财,他命里有财,他经营什么行业,那是缘。你说同样经营这一个行业,为什么有人发财,有人不发财?那是因不相同。缘相同,因不相同,因是过去生中种的。

聪明智慧是果报,法布施是因。自己懂得的,欢喜教别人,无条件的教别人,这个样子他就得聪明智慧。我们看看现在已经得到果报的人,他得到果报他迷了,自私自利的念头生了,与那个欢喜布施恰恰相反。你看看商业里面讲专利,我们就知道他来生肯定不如今生,专利就没有利众生的心,大打折扣。法布施的人他写了很多书,这个教学,那个书后头,「版权所有,不准翻印」,我们就知道来生愚痴果报。过去生中他是修法布施。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这些书本,木刻版本,线装书,欢迎翻印,没有版权。这个书是利益社会,利益众生,人知道愈多愈好。现在有版权,把利看得太重太重。利看得太重,这一生享完,来生没有了。所以古人讲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,「量大福大」,他没有量,前生修的福,这一生没有心量,大福报变成小福报,小福报变成来生没有福报。

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的果报,无畏布施应当是无条件的照顾艰难困苦的人,老弱残障。这些人病苦,需要人照顾,能够欢喜照顾他们,无条件的帮助他们,这叫无畏布施,果报是健康长寿。像这些好事要相续。

我在讲席里头讲过多次,我看书,这些年来有不少同学送书来给我看,我拿到书本头一个看版权页,版权页上印到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这个书我不看,浪费时间。为什么?心量那么样小,得失利害看得那么重,这个人没有智慧,你看他东西干什么,那不叫浪费时间。所以这后头这八个字,对我来讲是有好处,我有了选择。现在出版的东西太多,如果样样都看,确实浪费了我们很多时间,所以这是一个最好的选择,一看到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,免了,这书就不看了。顶多看一篇序文,看它的目录就知道了,不值得一看。现在这个世间,起心动念没有私心,为社会、为大众的人,真的是愈来愈少。出版这些东西,除了是有关於科技的新的东西,我们应当要知道,这些东西看看而已,其他的一切都不。尤其是关於哲学的,理论的,文学的,历史的,如果这样小的心量,还能值得一看吗?不值得。心量小,决定做不出好的作品。好的作品都是从真实心中出来的,都是从利益众生这个意念当中出来的,哪有念念为自己,这种人没智慧。

所以「断相续」在我们现前阶段,知道选择。选择的总的原则,凡是自私自利的要断,你要有勇气,你要有智慧;对自己决定没有好处。佛法讲到断自私自利,讲得很彻底,破我执,佛法讲无我。为什么要破我执?「我」有什么不好?在六道里面有「我」没有问题,有我才有六道轮回!你要想出六道,那你有「我」就出不了六道,这是佛千经万论上给我们说出的,六道从哪里来的?六道从我执来的。所以你要想超越六道轮回,那你就得把我破掉。「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」,六道轮回就没有了。再更进一步,「无我见,无人见,无众生见,无寿者见」,四圣法界没有了,超越十法界了。所以佛要不是这个教法,怎么能达到超凡入圣的效果?

因此你就要好好去想想,你想不想超越六道?你对於六道了解有多少?认知有多少?你对它了解愈透彻,你想脱离六道的决心就肯定了。六道轮回不好玩,玩这个游戏,付出的代价太重太重。就像什么?像那个赌场里头赌博一样,就像吸毒一样,付出的代价太重,得不偿失。在六道里头确实说,因果相续,因果循环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。你真看清楚了,这是何等的恐怖。那个出离的心会非常坚固,不想再搞了,回归自性就回头是岸。今天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