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二四七讲)  2004/4/8  澳洲净宗学院  档名:12-17-1247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光照千界偈颂最后一首看起:

【诸佛真金色。非有遍诸有。随众生心乐。为说寂灭法。】

这一首偈清凉大师在《疏》里面给我们说的是「无生现生,智契非有,悲心遍生,随机引之,令归常寂」。注得非常之好,把诸佛如来示现在十法界教化众生,以及教化的终极目的,全都说出来了。

我们看经文,第一句『诸佛真金色』。这是赞佛偈里面我们常常看到的。「金色」,是不是真的都是黄金这个颜色?这一点我们要明了,佛经里面表法的义趣很多、很广、很深。诸位想想,如果佛菩萨的脸都是像黄金一样,黄黄的,你觉得这个好看吗?所以真金色是表法,表什么?永恒不变。这在金属里头确确实实的,金银铜铁锡,在五金里面金的颜色不变,像银、铜、铁、锡都会受氧化作用。我们常常遇到的,银氧化变黑,铜变成铜绿,绿色的,深绿色的,都有氧化,都会变色。所以黄金人家看得那么贵重,就是它不会氧化,它永远保持它的色彩,不会变色。所以佛法里面只要讲到金,都是代表永恒不变,取这个意思。我们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,都在刹那变化,凡是有变化的就不是真的,佛法里面讲真假的标准,永恒不变是真,凡是会变的,这变的就是生灭法、生死法,都是虚幻不实。学佛,如果不懂得佛说话表法的意思,那你就许多地方都把佛法误解了、曲解了。

诸佛这两个字有广义的说法、有狭义的说法。狭义的说法就是如来究竟果位,证得究竟果位的很多,不是一个,这称诸佛。如果广义的讲法,这个「诸」字就包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见一分真性,就是真金色,这就是他就不变了。江味农居士在《金刚经讲义》里面解释诸佛,就是这个说法,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分证即佛,他是真的,他不是假的。不像十法界里面的佛,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,不是真的。离开十法界,住一真法界,十住菩萨住一真法界,真佛不是假佛。所以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、等觉,这四十一个位次,第四十二个位次叫妙觉,那是究竟果位。所以此地这个诸佛有这两种意思,两种意思都是真金色来形容他。只要见性,性永恒不变。只要见性就证得不生不灭、不来不去,我们前面读过。

『非有』这是诸佛,这个诸佛包括法身菩萨,确确实实非有。有是有为法,如来的果位,我们在百法里面去看,百法里面的无为法有六个,有为法九十四个,有生有灭;无为法六个,六个里面只有一个是真正的无为法,其他五个是相似的,因为它确实有生灭,但是你看不到生灭的现象。譬如说,无为法里头有一个虚空无为,我们看这虚空,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住世看的这个虚空,跟三千年之后我们看这个虚空,有没有两样?没有两样,人事完全不一样了。三千年前的人事跟今天人事完全不相同,山河大地也不一样,所以沧海桑田。这都是会变的,会变的就是假的,不是真的,不变的就是真。虚空不变,所以虚空没有办法算在有为里头,你就把它算成无为,但这无为是相似无为,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,它在某一种情形之下等於零,虚空也等於零。什么条件之下?法身菩萨所证得的,那就是条件,这个条件就是明心见性,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,虚空没有了,这个时候你才知道,它不是真正的无为法。

真正无为法只有一个,叫真如无为,这些法身菩萨他所证的就是真如无为。真如无为没有生灭,没有来去,没有时空,非有!他能『遍诸有』,哪个地方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遍法界虚空界一个都不漏。众生有感,佛就有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,他就现什么身。他所现的是有,是有为,他所现的色身是有为。但是他的能现跟所现是一又不是二。现身不现身,不是随自己的意思,这一点诸位要知道,如果自己还有意思,那你就堕在有为里头。堕在有为,就是你堕在十法界,你堕在六道。六道众生有自己的意思,要知道法身菩萨这个意思没有了。为什么?六根、六尘、六识都没有,他都转了,转识成智。我们通常讲意识,意识是第六识跟第七识,第六识的分别,第七识的执著,法身菩萨没有。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哪里有感,哪里有应。所以那个应是什么?那个应完全是自然的,自自然然的应。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?大乘经教里佛常说自性法尔如是,就是自性本来就是这样,没有原因,没有理由。

如果要给你讲事实真相,真相是因为宇宙是一体。经教里头佛常讲「十方三世佛,共同一法身」。十方三世佛,这里头有我、有你、有他,我们都在这一句话里头。那我们是凡夫,生死凡夫,怎么是佛?三世凡夫里有未来佛,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,不都在里头吗?三世佛是讲过去佛,现在佛,未来佛,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,一个也没有漏,共同一法身。法身是什么?法性,就是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。性识是能变,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所变,能变是一,所变还会有差别吗?能所是一不是二,只是十法界众生迷了,不知道整个法界是一体,是自己性识变现出来的。如果知道了、觉悟了,就像诸佛菩萨一样,法身菩萨一样,他们知道、明白了,他对於整个宇宙的所有一切现象、众生,在他心目当中,那就是自己,那还有分别吗?所以这是真平等。

觉悟了,真平等才现前,无条件的慈悲才现前。没觉,不行!没觉的时候他不相信、不承认。觉悟了,蚊虫蚂蚁都是自己,是自性现的,识心变的。这一桩事情只有佛法里头讲得清楚,讲得明白,所以无处不现身,无时不现身。谁能够见到这个事实真相?见性的人。怎样才见性,妄想分别执著真的断了。妄想分别执著是障碍,障碍除掉了,真性就现前。真性不是修得的。我们修什么?除障碍而已。古人的比喻,比喻得好,比喻得容易懂。把自己的真性比喻作太阳,这白天的太阳。把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比喻作什么?比喻作云彩,乌云。乌云把太阳遮住了,不是没有太阳,是它遮住了,虽遮住也不碍起作用。阴天阳光减弱了,没有晴天白日那么样的明亮,光度灭弱。我们今天在十法界,十法界就是自性光明减弱了,佛教导我们,只要把这乌云赶走,太阳又现了。

只要把这三种障碍,一般大乘讲的见思烦恼,尘沙烦恼,无明烦恼,这三种烦恼障碍住,叫烦恼障。《华严经》里面,用的名词是妄想分别执著,这两个一对照我们就晓得,很容易明了,无明烦恼就是妄想,尘沙烦恼就是分别,见思烦恼就是执著。修行修什么?日常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希望我们的执著一天比一天轻,断是断不了,因为你断了,那你就成佛了,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,很不容易断。理论上讲可以顿断,一觉马上就断。可是我们的觉,正觉成分很微弱,这一念觉了,第二念又迷了,古人讲的石火电光。石火现在没有人懂得,石火是从前打火,用打火石,用一个铁片打火,用这个方法取火,现在没有了。电光,闪电。我这个年龄小时候,六、七岁的时候,住在农村,农村里面取火依旧用火石,大概到我十一、二岁的时候就没有了,淘汰掉了,用火柴,那就方便多。这个火非常微弱,很容易就熄灭。我们的觉性就像这个样子,迷得太深,迷得太久,很不容易觉悟过来。

要怎样能保住我们的觉性,让觉性念念增长,让烦恼天天减轻?只有一个办法。你们想想什么方法?世尊在世天天跟大家讲经,一天讲八个小时,讲了五十年。这是什么?这是正觉的薰陶,天天讲。你看佛经里面,我们发现的,跟中国古人的文章不一样。中国人的文章标准是简要详明,最忌讳的是雷同,就是重复,没有重复。简单扼要,详细又明白,好文章!代表作就是《古文观止》,这本书里头,在古今文章里头选择了三百多篇,代表作!确确实实是好文章,跟佛经不一样。佛经怎么样?有重复,不厌其烦,你看佛经,佛经太罗嗦。为什么?那就是一遍一遍的薰习,你薰习的遍数不够,不起作用。我们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的薰习,你知道这从早到晚,从初一到腊月三十,不间断,那个烦恼习气力量多大!薰习的。世尊用这个方法,天天教你,天天劝你,天天提醒你,同样的话也不断来重复,叫你听一百遍、听一千遍,正是古人讲的「读书千遍,其义自见」

听讲经,我在年轻的时候学经教,我遇到许多年轻的法师,跟我年龄都差不多的,我们同时代的。提到某一部经,他很得意,这个经我听过,我听过一遍了,意思就是说,另外有法师讲的我不必听,这我已经听过了。这样的态度学佛,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。古人讲读书千遍,我们今天要想自己开悟,你要不多听,怎么行?

古大德,古来祖师大德当中,过去李老师告诉我,佛教十个宗派有个律宗,戒律,律宗的开山祖师是终南山的道宣律师。道宣律师听《四分律》,听二十遍。《四分律》的分量很多,线装书堆在桌上,这么高一堆,这么高。线装本二十多册,《四分律藏》。讲一遍,至少要四个月到六个月,这一遍才能讲完,他老人家一生听二十遍,成为一代的宗师。那个时候没有我们现在这么方便。我们就知道,哪个地方有大德讲《四分律》,他一定去听,再远他都去。这个我们佛门叫讨经单。你听到这个道场有法师讲这一部经,你想来听这部经,从头听到尾,到这个道场来挂单,这叫讨经单。除了听经之外,也要常住给一份工作给你,义工,你不能在这白吃,执事里分配一个事情给你做,这个工作决定不妨碍你听经的时间。所以从前寺院庵堂是学校,你到里面是真正能学到东西。殿堂很多,首座和尚,分座讲经,如果寺庙大,他有几位法师同时讲经,讲堂不一样,你喜欢听哪一部经,你就到这个讲堂。但是绝对不许可今天在这个讲堂,明天在那个讲堂,这不许可,那你什么都学不成,你只能在一个讲堂把这门功课学完。学习都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是这么成功的。

诸佛菩萨应化,如是应化,他知道众生的根性,『随众生心乐』,随顺众生,你喜欢什么法门,他就现什么样的身来给你讲什么样的法门。中国在隋唐时代,唐朝中叶以前,初叶到中叶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,十个宗派在那个时候出现,每一个寺院庵堂都有法师在那里讲经说法,这个时候你喜欢哪一个法门,你就到哪一个道场去学习。这最著名的《华严》《华严》在五台山,所以五台山是华严宗,专门讲《华严》;天台山在浙江专门讲《法华》,都是专攻,一门专攻。长安就是现在的西安,大慈恩寺窥基法师专讲唯识,法相唯识;终南山道宣律师专讲戒律;我们慧远大师在庐山建莲社,专修净土。没有杂修的,杂修不能成功,一定要专攻。先专,专能得定,能入三昧。你专攻《华严》,你得华严三昧,专攻《法华》得法华三昧,三昧就是得定,你的心契入境界,契入之后,这三昧就开智慧。智慧开了之后,一经通一切经通,一门通门门都通,这个时候再涉猎其他各派各宗法门,全都通了。全通之后,还是弘一门,这叫大慈大悲。给初学人做榜样,这样才能学得成功。学多了不行,广学多闻是大彻大悟之后的事情,现在人不懂这个道理。

四弘誓愿里面讲的四个阶段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是发心,发心是第一个阶段。「烦恼无尽誓愿断」,这个烦恼就是见思、尘沙、无明,断的方法很多,一般来讲最普遍、最有效果的就是学习,儒家讲「学而时习之」,你要学。天天听经闻法,有疑了,常常要向老师、向同学请教,帮助你开智慧。一门帮助你得定,所以学,不能同时学两门,决定是一门。一门讲究重复,道宣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,清凉给我们也做出最好的榜样。

清凉大师,我们今天学《华严》,离不开他的《疏钞》,他要不给我们提示,这个经文真的我们看不懂,哪里知道经文里头字字句句有无量义。他老人家给我们示现,当年他在世,他学《华严》,以后讲《华严》,一生讲五十遍。五十遍怎么个讲法这样大的经?四十跟八十合起来,除掉当中重复的,九十九卷。我想他老人家一年应当是讲一遍,五十遍就五十年,一年讲一遍。他的寿长,活了一百多岁。这是华严宗第四代的祖师,贤首国师的学生,以后他也是国师。这国师就是皇帝的老师,常常到宫廷里面去讲经。我估计就像世尊当年在世一样,一天讲八个小时,一年这一部经讲圆满。

我当初学《华严》,发心讲《华严》,也是用这个来做比例,我一天讲两个小时;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圆满,一天讲两个小时四年圆满,差不多。从前李老师也是用这样的一个速度,一天两个小时,四年可以把这部经讲圆满。但是不能像我这种讲法,像我这种讲法,讲不完,我这个讲法,现在估计我这部经讲圆满,现在才讲到第九品,第九品大概是十三卷。九十九卷才讲十三卷,已经讲了一千多次,一次两个小时,将近三千个小时。所以这部经用我现在的速度来讲,一部经讲圆满大概要两万个小时,一年没有法子,我们现在一天讲四个小时,估计总要十年。所以清凉一生讲五十遍,我是敬佩到极处。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崇拜清凉大师。我出家,第一部得到的经书就是《华严经疏钞》,因为我对它向往很久,向香港打听,智开法师回我一封信说:有,现在我们这里有两套。我请了一套。以后大概是过了一、两年之后,我又请了一套。李老师在台中讲《华严经》,那一套送给李老师。这个经实实在在不容易,在这里可以看到圆圆满满的佛法,一切诸佛佛法你都看到了。

佛有耐心,佛善於观机,甚至於知道众生什么时候觉悟,什么时候证果。在这一生能成就的,这叫根熟众生,上上根人;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的,来生后世。对这个根性帮助他提升,帮助他加快速度,佛的心多慈悲。没有善根的人,这个难了,给他种善根,慢慢等他回头,什么时候回头,什么时候再来加油,再来帮助他,先给他种种子。这就是我们常讲的,在佛门里面修福报,那个福报也不可思议,自己不能开悟。譬如这些人,我们常常可以看见,只要你细心观察,在佛门里面甚至於出家了,对听经没有什么兴趣,对於常住的事情他非常热心。这就是什么?中根之人,这一生他不能成就,他这一生修福。

可是我们在这个时代,这个时代很不好,这个时代人心不善,三业不净,都造的是恶业。如果我们生在隋唐那个时代,没有出离心,并不想去作佛、作菩萨,在佛门里面修福报,虽出家不听经、不闻法,不是认真修行,但是对於常住很热心,去照顾,那都是修福,确实得人天福报。这我们在《高僧传》里面都看得很多。许多高僧转世,转到人间多半都是做富贵之人,有做帝王的,有做大臣的,有做地方官吏的,大富大贵,前世修来的,而且多半都是在佛门修来的。虽然在佛法不成就,他在佛门修福,阿赖耶识里面有佛的种子。再过多少生、多少劫,不定什么因缘回头了,他真干,那一真干他就成就。

所以佛对於一切众生,根熟的这一生当中必定帮助他成就,度他成佛。『为说寂灭法』。「为说寂灭法」,就是帮助他明心见性。在净土里面,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,生到极乐世界是寂灭法。中等根性的人,他这一生没有办法,你要帮他在这一生成就是帮不上,他没个意思,那怎么样?增长他的善根。我们现在常讲人生在世,明白的人、觉悟的人要懂得世缘带不走的,要放下;受世缘的累赘,放不下,这是最愚痴的人,聪明人不干这个事情。这一生当中什么最重要?名闻利养不重要,荣华富贵不重要。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给我们看,他是王子,名闻利养、荣华富贵他统统都得到,他怎么样?全部丢掉,出家去修行,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。我们在这个地方要能够醒过来,不再搞这个东西。搞这个东西,这个东西是生死业、轮回业。

轮回这么苦了,你还不想出去吗?现在连许多鬼神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你还是贪恋世间名闻利养,还搞争名夺利,那说老实话,你连鬼都不如!鬼都觉悟了,你怎么会去干这种傻事?这一生当中,决定要把自己灵性向上提升,也就是悟性、德性,这是你带得去的,来生决定不堕三恶道。得人天,还希望继续修行,你才能出脱得了。如果要是不继续修行,念头一错,马上就堕落,堕落得很快。所以我们的缘殊胜,无比的殊胜,这个道场天天讲经,念佛堂念佛不间断。念累了去休息,不要勉强,累了就休息,休息好了,这醒过来立刻进念佛堂。每天不是听经就是念佛,这样薰习才能把烦恼放下。不是这样的薰习法,密集的薰习,长时间的薰习,不行。你想断见思烦恼,想伏贪瞋痴慢,谈何容易!

道场、善友是我们的增上缘,对我们这一生修学有没有成就关系非常大。我们今天真的是幸运,遇到善知识,遇到好的护法,让我们的功夫天天都在进步,而没有退转,几十年不间断才到这个境界。我们自己很清楚,再努力一下,再用功一下,我们就能往生,永脱六道轮回,永远超越十法界,这一生当中可以做得到,为什么不干?你所以有障碍,最大的障碍世缘,就是世间这个缘一定要看破,这个东西对我们是有害,百害而无一利。我们今天小道场,三、五个志同道合的天天在念佛,天天在研经、研教,一生当中决定成就,这才是一生当中正经大事。这一段我们就讲到此地,现在时间到了。

诸位同学,请看「光明觉品」第五大段光照十千世界,我们把前面长行文念一遍。长行文都是重复的,前面我们念过很多遍了,我们再念一遍:

【尔时光明过千世界。遍照东方十千世界。南西北方四维上下。亦复如是。】

到这个地方是一段,这是讲光明遍照。再看下面:

【彼一一世界中。皆有百亿阎浮提。乃至百亿色究竟天。其中所有悉皆明现。】

这是佛光所照。

【彼一一阎浮提中。悉见如来坐莲华藏师子之座。十佛刹微尘数菩萨所共围绕。悉以佛神力故。十方各有一大菩萨。一一各与十佛刹微尘数诸菩萨俱。来诣佛所。】

这几乎每个世界都不例外,我们要晓得这是自性法尔如是。但是说的数字都是大数,有没有差别?有差别,大同小异。所以只讲大的格局,小的就省略掉了。再看来参加法会的这些菩萨们:

【其大菩萨。谓文殊师利等。所从来国。谓金色世界等。本所事佛。谓不动智如来等。】

这三句要略说一说,我们现在读的这个经文,「光明觉品」,在《华严经》里面,这一会是十信会,十信位菩萨,还没有入住。那我们现在学到这个地方,我们有没有契入十信位的菩萨?这是应该要提醒的。果然随著《华严》这个经文境界向上提升,那这一部《华严经》我们学习圆满,你就跟善财童子一样,你就成佛了。善财童子的厉害就在此地,我们比不上他。

此地表法,我要说一说,有许多新的同学,前面没有听过。根本不动智佛,它都是在表法的。根本不动智佛是说什么?是说我们自心分别性。就是一般上讲的缘虑心,不是肉团心,肉团心这个心脏没得用处。就是我们的分别心,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,就是这个,这是识心,八识五十一心所,识心。识心是法界性中根本不动智佛起作用,所以这个佛是我们自心分别性,它代表这个。金色世界是我们真心本性清净无染的理体,金色不变,永恒不变,表这个意思。文殊师利菩萨代表自心妙慧,全是自己,都是你自己心里头变现出来的。往下我们再看到觉首菩萨等,十首菩萨是代表十信,是随信心中理智现前。信因中契佛果法,我们现前这个因心与佛的果法相应,这叫心性,这个位次就是十信位的菩萨。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衡量我们自己现在的心,我们学佛的信心就不及格。所以我们今天讲信佛,《华严经》的十信位,连初信都没有。

初信位的菩萨就是圣人,他就不是凡夫了,为什么?见思烦恼里头他的见惑断了,再说得明白一点,他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。见惑,身见这第一个。边见,边见就是对立,相对。我常常讲,我们修行很重要的是要把内心(我们自己内心),跟一切人事物对立的这个意念,要把它化解掉,你这个化解掉,你才是初信。这就是什么?就是边见破了,那还有见取见、戒取见、邪见。这五大类错误的见解,你统统都没有了,这初信位的菩萨。思惑没断,就是错误的思想还有,但是错误的见解没有了,见解修正过来,初信,初信就是圣人了。虽然他还是在六道,绝对不堕三恶道,什么原因?他绝对不造三恶道的业,他在这个六道里面,天上人间,不是在天上就是在人间,不在人间就在天上,他就是这两道流转,决不堕三恶道,决不堕修罗道,也就是说他得了保证。什么时候再把思惑,这三界八十一品思惑断掉,他就出六道轮回,就证相似位;七信、八信、九信,这都是相似位。那在哪里?在四圣法界。我们常讲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因为他是大乘,大乘是菩萨,四圣法界里面的菩萨位。在那个地方把尘沙烦恼断掉了,再破一品无明,他就是法身菩萨。

所以不要看起来初信,初信就证位不退,绝对不会退转作凡夫,等於说他已经上了学,他已经念一年级。十信是小学,他真正上小学一年级,他只会往上升,你念二年级,后念三年级,他慢慢上升。十信满了就是十住,十住就好比是中学。十行,用我们现在学校的来说就好比是高中,十回向是大学,十地是研究所,他只往前进,他不会往后退。那个进步确实有快慢,看他自己用功的勤惰,这菩萨也有,勤快的、勇猛精进的,他的进度就快;懈怠懒散一点的,他的进度就慢,但是他不会退转。这是在此地特别为同学说明。我们自己现在是什么位次?想想初信位,第一个位初信我们有没有?初信位等於小乘的须陀洹。须陀洹也是破见惑,三界八十八品见惑,初信菩萨也是的。但是初信菩萨的智慧比须陀洹高太多太多了,那须陀洹简直不能跟他相比,这就是大小乘不一样。我们现在一般讲法心量不相同,大乘心量大,「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」,小乘人这种坚固的执著很不容易突破。再看下面经文:

【尔时一切处文殊师利菩萨。】

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,就是『一切处』,一切处都有文殊师利菩萨。

【各於佛所同时发声。说此颂言。】

这一段是第五段光照十千世界,也有十首颂。这十首颂,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的是「明等菩提因行」。注意那个「等」字,如果要没有这个等,那他就是初住菩萨。初住菩萨菩提心发出来了,十信菩萨等於菩提心,菩提心没有发出来,相似的,他的心是等於菩提心,真正菩提心现前那是圆教初住以上。等流、等同是这个意思。我们现在看这个偈颂:

【发起大悲心。救护诸众生。永出人天众。如是业应作。】

大乘佛法是建立在大菩提心的基础上,我们的菩提心为什么发不出来?有障碍。这个障碍是什么?就是见思烦恼、尘沙烦恼。你这个东西不断,你菩提心不能现前。菩提心是真心,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,不是从外来的,我们迷失了自性,所以真心不见了,用的是妄心。现在佛教我们要学,虽然是妄心,学菩萨的真心,希望学得很像,菩萨的真心。菩提心是什么?就是「真诚,清净,平等,正觉,慈悲」,这五条我们统统都没有,所以你自己要常常反省,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起心动念,对人对事对物,虚假不真实。怎么叫虚假?你就从佛经上常讲真妄的标准你去观察,你就发现真心永恒不变,妄心是常常在变。我一会儿喜欢你,一会儿讨厌你,一会儿对你很好,一会儿对你不满意,妄心。如果是用真心,你的爱心、善意永恒不变。你对人,这个人恶意对我,我还是诚心诚意对他。这个人骗我,这个人侮辱我,这个人要杀害我,我对他还是一片真诚,那你就是菩提心。你如果随著外面境界变化,你是妄心,妄心不是真心,妄心千变万化,真心永恒不变,金色,用金做代表。我们能做到吗?

众生愚昧无知,常常作恶,他没有回头。菩萨是在正觉,众生怎么样的恶劣态度对菩萨,菩萨如如不动,还是笑咪咪的。就像什么?从前章嘉大师跟我讲的比喻,佛像什么?八十老翁有智慧、有道德;众生是什么?三岁小孩,他不懂事,他不知道你是什么道德、学问、智慧,他不知道。这小朋友骂你几句,小拳头打你几下,八十岁老头还跟三岁小孩打一架吗?还跟他吵嘴吗?没有这个道理。章嘉大师这个比喻给我印象很深。所以他老人家讲,凡是吵,能够互相吵,互相打起来,一般高。如果是有一个高有一个低,决定闹不起来,为什么?高的他会让,他不跟你争。只有两个都迷惑,两个都颠倒,一般程度,好,那他会打起来。

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,拿这个标准观察的时候,你才晓得,心地真正修菩提心,你的心我们不敢说一天比一天;一天比一天清净,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,那是什么?那是善财童子,真正是上上根人,我们没有法子。我们希望是一年比一年清净,一月比一月清净,你求生净土有把握。一年比一年清净也有把握,但是把握并不是很大,还要看临终的时候的缘分。如果是一个月比一个月清净,你是决定有把握,为什么?心净则佛土净。

所以诸位同修要晓得,我们怎样才能成就自己的清净心?没有别的,放下世缘。放下世缘,不是说这个世间事不做了,世间事有缘,对众生有利益的还是要做,做怎么样?不放在心上。做是什么?做是慈悲,你看看这个,『救护诸众生,如是业应作』。你不做,不做,你就没有慈悲心了。大乘佛法是「慈悲为本,方便为门」,你要不要做?做了怎么?做了人家还冤枉你,做了人家还骂你,做了人家还侮辱你,还要不要做?还是要做。他骂归骂,侮辱归侮辱,甚至於陷害归陷害,他无知,他有灾难。三岁小朋友无知,有灾难,他对你很不高兴,态度很恶劣,但是他现在非常危险,你要不要救他?你不能说,你对我不好,反正你掉在坑里淹死了,你活该,我不会拉你一把,这不是菩萨。看他掉火坑,马上把他拉起来,拉起来,骂我也没有关系;总而言之,我救了你一条命,这是菩萨行。

清凉大师这里有注解,我们把它注解念一下,然后我们再细细的来研究这一首偈,我们怎样学习,这个才重要。「文有十行」,这个十行就是十首偈,经文有十首偈。「皆三句辨相」,这一首偈里头有四句,前面三句是讲相,后面「一句劝修」,如是业应作,你看劝修。「虽皆作业,而展转深细」。十信有十个位次,初信、二信、三信、四信到十信,所以虽然都修这个法门,我们现在讲都修学这个科目,内容不一样。初信菩萨修这个,二信菩萨也修这个,十信菩萨还是修这个,展转深细不相同,心境都不一样。

下面说「略分为五」,这个五就是十首偈分五段。第一段「大悲下救业,不求自利,云永出人天」。这一首就是五段里面的第一段,第一段就是一首,内容大悲下救,菩萨觉悟了,不觉不肯放下。这个放下,就经教上来讲,放下见惑,放下身见,放下边见。放下身见,不执著这个肉身是我,不执著一切附属於我,就我所有的不执著,我、我所不执著,这是第一个放下了。第二个放下就是我刚才讲,内心里面的矛盾,对一切人事物的对立放下了,身心和谐。真正放下,和谐了之后,这身心和谐血气畅通,这人不生病。我们的病根是什么?贪瞋痴三毒,里面有三毒,外面有诱惑,内外有交感,哪有不生病的道理!所以学佛对於身心健康,那是大有帮助。

那么放下成见,成见是什么?我以为怎样怎样,这就是成见,我们常讲某人成见很深,就是很执著,成见就是执著。放下成见,那个现象就是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,成见很深的人是很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;换句话说,我是对的,你们都不如我,乃至於你们都是错误的,你们都是有缺陷的,我这个才是完美的,成见很深。见取见是对於果的成见,戒取见是对於因上的成见,一切事总不外乎因果。最后就是所有一切不是正见、正知正见的,我们都叫做邪见。这统统都放下了,所以圆初信的菩萨是正知正见,这一些错误的见解统统都没有了。初信位的菩萨,你才入初信,我们用这个标准来自己反省检点,我有没有入初信位?入初信位,恭喜你,你真的上了佛教学校,一年级,佛教小学一年级。真正了不起,你是诸佛如来的学生。你必然得到诸佛护念,龙天善神的尊敬,为什么?龙天善神看到你,自叹不如,你能放下,他们还没有放下,所以天龙善神他是凡夫。

你看看不要说三恶道,欲界天,他为什么生欲界?欲没有断掉,比不上初信位的菩萨。初信位的菩萨能把这个执著放下,那个欲就去掉一大半,所以他决定不堕三恶道,人间天上生生世世他不迷惑,他都修行,他不会享人天富贵,不会受人天的诱惑,人家有这个本事,所以他只是节节上升,他不会退转、不会堕落,这称之为圣人。你看他们的行业,行业就是日常生活当中他干些什么,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,最重要的摆在第一条,他有大悲心。这个大悲心,我们现在世间人讲同情心、怜悯心,看到人家有苦有难自自然然去帮助他,不要等人家劝,不要等人家求你,主动去帮助他。为的是什么?「救护诸众生」。清凉在注解里头,不求自利。

世间人为什么修行,修一辈子,甚至於修了生生世世,都没有能够证得这个位子,什么原因?就是自利没有忘记。起心动念我的利益、我的好处,於我没有利益,於我没有好处,这个事情我不干。帮助别人也先考虑对我有没有好处,没有大悲心。有大悲心的人不考虑自己。所以我前面讲,纵然是我帮助了个人,这个人还侮辱我,还害我,我要不要帮助他?我还是帮助他,我帮助他的心永远不变,绝不因为他的态度而有影响,这样的人在这个世间少,真的凤毛麟角,这是什么?初信位的菩萨。我们要深深反省我有没有,我有没有证得这个位次。

在佛法的学校里面,我刚才讲了,小学、中学、大学、研究所,这小学一年级。小学一年级没有进去,我们生生世世在佛门里头是幼稚园。想升一年级,总是不及格,总是进不去,这个原因你不能不知道。总的来说,这个原因就是自私的念头太重,自私没有不造罪业的。你造罪业说老实话,你不可能不堕地狱,地狱进去很容易,出来很难。从堕落地狱,到地狱出来,那不知道要多年!现在我们把在《大藏经》里面,把世尊关於地狱的业因果报这些开示,我们全部把它节录下来,我们要印单行本流通。实实在在难得,现在世间人不知道这些事实真相,如果知道事实真相,他起心动念一定会收敛,不敢做坏事,不敢害众生。害众生那个果报不得了。不要说是言语造作伤害众生,动个不善的念头都不得了,在地狱里头都要受果报。「我动这个恶念,别人不知道」,不知道还是要受果报。

所以我们今天学佛,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,能够得到初信位。得到初信位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,方便有余土。十信位的菩萨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,初住以上,实报庄严土。初住菩萨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生实报庄严土。你想想看,你要能够入这个境界,对於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个品位,叫大幅度的提升。我们为什么要贪恋这个世间?为什么要去享受五欲六尘?五欲六尘佛在经上的比喻叫「刀口舐蜜」。这个比喻你想想看,那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刀,刀刃上涂了一层蜜,蜜是甜的,只有无知的人才用舌头去舔,甜头尝到了,舌头没有了。佛用这个比喻,非常可怕,非常恐怖,怎么能干这种傻事情?那么你仔细再想想,人间五欲六尘这个乐你能享多少天?你在这一生你有多长的寿命,你能享几天?细细算算这个帐,不值得。真的,极其愚痴的人他才干。稍微头脑清醒、聪明一点的人怎么肯干这种事情。你能放下,你就证得初信位,你就入佛门了。初信位才真正入佛门,正式入佛门。

你要晓得我们今天授三皈,给你这个三皈证书;受五戒,给你五戒证书;你出了家了,给你这一些这在从前是度牒,现在没有度牒,出家受了大戒有证书给你,全是假的,统统是什么?统统幼稚园小小班的文凭,社会上没有人承认你的。圆教初信位这才是一年级,大乘佛教小学一年级,你这个学籍,承认你,幼稚园的成绩没有人承认你。

我们救护一切苦难众生的心有没有?救护苦难的大愿,你怎么救他?『永出人天众』,永出人天,就是要帮助他出离六道轮回,这才真正救了他。不是说今天他没饭吃,我送饭给他吃;没有衣穿,我送衣服给他穿;没有房子住,我盖个房子给他住,不是这个,这个你是救他一时之急,出不了六道三界,消不了业障,灭不了罪。谁能救他?佛菩萨能救他。佛的弟子要帮助佛菩萨,要效法佛菩萨,要向佛菩萨学习。佛菩萨的事业就是度化众生,不但是帮助一切众生出轮回,帮助一切众生出十法界,帮助一切众生证得究竟圆满佛果,这是菩萨事业。那现在这是小菩萨,小菩萨真的能够帮助众生超越六道轮回,那就不得了了,小菩萨能力可以做到,初信位这是小小菩萨。我们要把这一桩事情常常放在心上。

帮助众生种种的缘,我们世间人讲机会,你要认识。你要能认识机缘,你要能掌握机缘,当然更好的你要能够创造机缘,这是真实智慧。机缘里面,尤其叫增上缘,增上缘是什么?我们救护苦难众生,外面、外力的助缘,这个重要。无论干什么事情,靠一个人不行。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,在网际网路、在卫星电视里面,我们一起来学习,网路需要很多人,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这才能做得到,这统统都是助缘,卫星电视也不例外。这一些人力、财力、物力,要靠许许多多人发心来护持,这统统都是助缘。中国古人说得好,「做事难,做人更难」。事情要做得顺利,人际关系一定要好,你才有很多人帮助你,乐意帮助你。人缘不好,不给人结缘,谁肯帮助你?

我这一生,在这个世间到处讲经弘法,大家都知道,我们佛门里面老法师都不例外,都知道我的法缘好,也都称赞,法缘怎么好的、怎么来的?李老师教的。我亲近李老师,李老师这些话常常告诉我,至少说了十几遍,印象深刻,「要结法缘」。因为我们学讲经说法,要结法缘,你要不结法缘,你讲得很好,讲得天花乱坠,没人听,这不是你讲得不好,你没有法缘。你有智慧,你有道德,你没有缘,你跟众生没有缘,成了佛也不能度众生。这个话不是一般人说的,佛说的。你看佛在经上讲「佛不度无缘之人」。这个人跟佛没有缘,佛来度他,他不接受,他看到佛来,他掉头就跑了,说明没有缘。佛在经上,当年在世释迦牟尼佛也举了个例子,城东老母与释迦牟尼佛没有缘,远远看到释迦牟尼佛,她就走叉路走掉了。释迦牟尼佛有神通,这示现给弟子们看,在这个十字路上,佛就化身,化了四个身,这四条路上都有,这城东老母走到哪里都看到释迦牟尼佛,最后什么?蹲到地上痛哭流涕,就是不听,就是不肯接近,所以佛讲的无缘。

我们这个学院到图文巴时间并不长,我们跟当地政府居民都处得很好,什么原因?结缘。这个地方慈善救护的事业,我们打听有哪些,我们主动去做。所以我们一到这个地方,听说这个地方有一个学校,我们就发心送奖学金。听说这边有一个医院,而且图文巴的居民贫富不均,悬殊很大,确实有很多很穷的人,也有些很富的人,很穷的人遇到生病的时候就很苦,我们主动送医药费。去年我们听到此地有一个安宁中心,是由修女她们办的,办得非常好,我们去参观过了。我们住在外国最担心的,就是我们念佛人临命终的时候怎么办?非常担心,临命终一送到医院就糟糕了,医院一死马上送太平间,就完了。我们怎样能照顾,这个临终关怀照顾,安宁中心它就做这个工作。非常开放,你是佛教的,你就可以用佛教仪式;你是基督教的用基督教的仪式。它虽然是基督教的,并不一定要你用基督教,你信仰什么宗教,你用你自己的宗教,它都为你服务,都为你照顾,太难得了。我们听说它经济上有困难,我们主动帮助它。

市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青少年吸毒人很多,问题很严重,市政府办了一个少年戒毒中心,正在筹款,我们也帮助它。不要人家来劝,不要人家来捐款,听说这是救护诸众生的事情,马上去做。我们要很认真努力去做。现在我们做的都是些小事情,与提升境界还都不相关。到什么时候才相关?因为我们现在语言有障碍,我们的同学还不能够用英语讲经,这是你们要认真努力学习,希望在两年之后,可以用英语讲经,用英语讲经,把佛法介绍给他们,这才能叫他永出人天众。所以我们今天主要的,就是能懂得华语的人能得利益,不懂华语的人难。

我们《华严经》讲了这么多了,有没有同学能够用英语,翻成英语,用英语讲一遍?这个附近印尼、华人佛教徒有七百多万,这个网路跟卫星一点障碍都没有,那边收到都很清晰,能不能用印尼文来讲《华严经》?能不能用马来话讲《华严经》?真的要你们同学们发心!这个就叫什么?『发起大悲心』。我要很认真来学语言,我学好了之后,把这些经典,经典很深,我讲的不深,把我讲的这个用言语介绍给他,用文字介绍给他们;文字就是写讲记,言语就是作翻译,可以流通光盘。这就是「如是业应作」。我们是以这个为主,其他的慈善事业是我们附带的。这附带的是广结法缘,弘法利生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,是真正救护一切众生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你才有大悲心,你才是个大乘入门的学生。你要是没有这个念头,没有这个意愿,你没有入佛门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