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三九一讲)  2005/5/17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391

诸位同学,请看「菩萨问明品」,第五大段福田甚深,目首菩萨偈颂第五首看起:

【譬如净明镜,随色而现像,佛福田如是,随心获众报。】

这一首偈是就众生来说的,就众生这一边讲的,前面我们已经将大意跟诸位报告过了。清凉大师在《钞》里头引《起信论》里面一句话,这个意思好。《起信论》「真如内熏为因,善友外熏为缘」,这两句话很重要。一切众生真如本性跟诸佛如来是平等的,完全相同。真如内薰,从什么地方见得真如内薰?我们中国古人常说人人都有个良心,我想这是比较容易体会的。所谓良心就是真如内薰,譬如我们做了坏事伤害别人、伤害众生,有时候会感觉得很愧疚,感到愧疚就是真如内薰。

在我们《弟子规》讲座,现在我们对外用的题目是「幸福人生讲座」,从小朋友到老人都参加这个讲座。小朋友听了之后,这是我们看到的,七岁的小朋友听了《弟子规》之后,上台去报告他学习的心得,他说我学了《弟子规》,才知道做人应该要孝顺父母,这就是真如内薰;而外面有老师给他讲解,这是善友,外有善友为缘,他良心发现。何以说这个小朋友良心发现?小朋友很坦白,他说在没有学《弟子规》之前,他常常想谋害父母,七岁!成年人,四、五十岁的人听了这个课之后,痛哭流涕,说我要是早二、三十年听到,我就不会做很多错事。有一位八十岁的老翁,第三天下课的时候,他就跪在蔡老师面前,替他们家乡人请法,不是他。他是从新疆来的,说我们家乡从来没有人听到这么好的教诲,启请蔡老师一定要到新疆那边去讲一次。这是十大愿王里面「请转法轮」,那么样的恳切。

所以从这个地方,只要我们自己在日用平常稍稍留意、细心观察,你就能看到,真如内薰是没有间断过的,从来没有间断过的。也就是人确实有良心,他良心不能发现,良心被蒙蔽了,被什么蒙蔽?物欲,物质欲望,迷在那个里头,迷得太深了。虽然迷得很深,做了很多错事,有时候他还会感到愧疚,那就是良心发现。我们从这个地方才晓得,古圣先贤建立教学重要,不但是重要,必要。只要有善友为缘,他就会变善,正是谚语里面所谓「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」。圣贤教育的理念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,这是真理,这一点都不假,人性本善。

人为什么不善?不善是恶友为缘,他里面不是真如内薰,他是烦恼习气内薰。阿赖耶识里面真妄和合,真如也内薰,烦恼习气也在里面薰,就看外缘了。外面是善缘,真如内薰就起作用;外面是恶缘,烦恼习气内薰起作用。就这么回事情,所以这才知道教育重要,尤其是圣贤的教育,为什么?圣贤教育跟真如相应。现在这个世界教育很多,学校很多,但是没有伦理道德,没有忠孝节义。现在教育里面教的是什么?从幼儿园就教竞争,培养一个竞争的心,培养自私自利的理念。不知道孝顺父母,不知道尊敬师长,不知道友爱兄弟,不知道爱家,他怎么会懂得爱国?他心里面只有利害。所以这种教育理念,它跟烦恼习气相应,它跟真如不相应。这是说明今天整个社会动乱的根源在哪里,就在这个地方。

要化解冲突,要促进社会安定和平,从哪里做起?就得从这里下手。所以和平会议一年不知道开多少次,开了几十年,社会愈来愈乱,人们活在这个世间愈来愈痛苦,没有看到效果,什么原因?不知道这个冲突根源在哪里。我参加过四次国际和平会议,我说以后我不再参加了,这种会议不如办班,办讲座。伦理道德的讲座,《弟子规》、十善业的讲座,幸福美满人生的讲座,真有效果。这就是什么?这效果是怎么产生的?我们懂得善友外缘,办讲座就是善友为缘,把大家的真如内薰为因勾引出来。有因有缘,果就现前,这果是什么?忏悔,改过自新,断恶修善。人人都知道改过自新,人人都晓得断恶修善,冲突不就化解了吗?安定和平本来就是。

古圣先贤我们不能不佩服,他们一生当中,我们没听说开会。我们在古籍里常常看到的「教学为先」,甚至於在古代,不要说太久,七十年前,我十岁的时候我们住在农村,那个时候清王朝灭亡还不久,民国二十几年国家也是动乱不安。中国幅员这么大,人口这么多,警察、治安都是严重问题,人手不够。农村里面起了纠纷,没有法庭也没有警察,到哪里去?找私塾的先生,找他来评评理。这是常见的事情,常常发生的事情。私塾先生把这冲突的两个人或者是两家,找来给他们说一番大道理,事情就化解了,握手言和,不再争执了。

虽然农村的人民很多没有念过书,不认识字,懂道理。这些道理从哪里学来的?从小在家里头,做儿童的时候大人常常讲;年节赶庙会,庙会一定会演戏,演的是京剧,那个时候还有昆曲、有地方戏剧,那些都是教育。中国古代这些艺术表演,都是遵守孔老夫子指导的原则,「思无邪」。所以,他那些做人做事的大道理,从哪里学来?就从这地方学来的。我那个儿童时代,做小学生时代,农村、城市盛行说书。说书的艺术现在没有了,很可惜,里面都是讲的忠孝节义、仁义道德,都是讲因果报应,善有善果,恶有恶报。不认识字的人常常去听、去看戏,他学到了,人在世间要怎样过日子,要怎样处事待人接物,没有不知道孝顺父母,没有不知道尊重长辈的。可是这种教育,你看在现在半个世纪,时间并不长,消失殆尽。要说遗憾,世间再没有比这桩事情更令人感到遗憾。

现在的社会,真的是已经走到穷途末路,好像人生病愈来愈严重,并发症全部都露出来,叫一般人感到束手无策,看著要死亡,世界末日。怎么能挽救?半个世纪之前,人要有这个警觉,要能把伦理道德的教育重新提倡,大力来推广,就不至於有现在的社会动乱,可是疏忽了。现在非常严重,现在不做不得了!有识之士对这桩事情没有不焦虑的。从哪里下手?善友,现在善友愈来愈少,几个人能够放下自私自利,放下名闻利养,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,放下贪瞋痴慢,这十六个字要是不能放下,就不是善友。好在中国人多,中国有十三亿人,有人说还不止,十三亿人当中,能不能找到一、二百个人?我相信有。有一、二百个年轻人、中年人能够真正觉悟,真正把这十六个字舍掉,做出牺牲奉献,来从事於伦理道德的教育,那就有救了。诸位要晓得,这在五十年前的社会没有办法,为什么?人太少了。

南北朝的时代,宋文帝跟何尚之那一番对话,我们在「雍正上谕」里面读过。古人所说的,这一个小村镇有一百户人家,它这个地方有十个善人,孝顺父母,尊重师长,修十善业,就能够感化那一个地区。这个意思是说,比例十分之一,十个人里头有一个善人,这一个善人就能感化那九个人。如果照这个比例来说,中国幅员十三亿人,至少要有一亿善人,那就太难了。一亿善人到哪里去找?我刚才讲能有一、二百个善人,我们这个社会就有救了。这是在今天可以讲这个话,半个世纪以前不行,没有办法。今天为什么可以讲这个话?今天有远程教学,这从前没有,这是得利於近代的高科技。

远程教学利用卫星电视、网际网路,所以老师有一、二百个人,那就相当充实,这个老师的队伍。我们把这频道开出去,二十四小时不中断,有这么多老师轮流在教学,全国的人、全世界的人在电视机的前面,在网际网路萤光幕的前面,二十四小时不中断。我们学习不要多,一天四个小时,锲而不舍,每天能够听四个小时的课,男女老少一起都来学,我相信半年效果就非常显著,一年整个社会改观。人与人之间一定有礼貌,一定都懂得(不是争,不是竞争)礼让、谦让。冲突的事情,诸位想想还要化解吗?不需要了,没有了,自自然然就没有了,竞争没有了,冲突没有了。人与人之间懂得互相尊重,互相敬爱,互相关怀,互助合作,要靠教学,要靠办讲座,现在我们要办空中讲座,才能够收到这么大的效果。

空中讲座重要,实际上这个讲座也重要。我们在电视前面学习,总不如在现场教室里面学习,那个感人更深。教室,现场学习,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多设备,没有这么多老师,这是不得已用远程的方法。我们希望,我们这些老师不断的在培养,希望将来老师这个队伍能有几千人,能有几万人,能有几十万人,把圣贤的教诲向全世界介绍。这些老师,实在讲,除了有中文学术修养之外,最好还要发心能说一种外国语,学一种外国的文学。不到外国去,你在远程教学里头,譬如你用英语,英语现在很普遍,你用西班牙语、用俄罗斯语、用阿拉伯语,差不多都有将近十亿人能够收看你的教诲,能得益。

这个问题不是做不到,只要你发心就能做到,这一种奉献,我们细心去思惟、去观察超过宗教,真正是佛法里面讲的普度众生。帮助众生破迷开悟,帮助众生断恶修善,帮助众生超凡入圣,这是教学的效果。这效果有三种,上根的真的是超凡入圣,上根,超凡入圣是什么样子?他把他自己的工作舍掉,从事於伦理道德教育的工作。无论是担任讲学,讲学是老师,或者是担任护法,我们佛家讲护法。护法是什么?行政工作人员,都是菩萨。尤其是远程教学,老师在讲台上讲,讲完之后,你看录相,还有人把它整理出文字,打成字幕,后面许许多多人在服务、在工作,这才能够播得出去,才能够有大量流通光碟,这些工作人员也都是转凡成圣,不是圣贤他不会发这个心。这工作很辛劳,又没有很高的待遇,但是这是自救救世的工作,这个工作确实有乐趣。这个乐趣,古人讲的「孔颜之乐」,孔子、颜回之乐,在我们佛门里面说佛菩萨之乐。

佛菩萨乐在什么地方没有人看见。你看看释迦牟尼佛的传记,释迦牟尼佛跟他的那些学生当年在世,三衣一钵,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,真乐。那我们现在人看到这种生活都摇头,这怎么行,这种日子怎么过?确实现在人不行。古大德那种生活方式,我们可以说是健康的生活,我们今天过不了这种生活,我们的身体太弱了,禁不起风寒。前些年,有一位同修送我一本小册子,《旷野的声音》,台湾那边翻译的。内容是个美国医生到澳洲去旅游,很难得,她到澳洲中部沙漠地带跟当地的土著生活了四个月,写了一份报导,写一本书,报导他们的生活方式。

这一些土著现在人数很少,但是还有,他们没有文字,有语言没文字。他们的记忆力非常好,古代的事情代代相传,口述。他们也有一万多年的历史,甚至於上溯到三、四万年之前他们祖宗的事情他都能说得出来。他们过的是原始生活,那比释迦牟尼佛还要辛苦,没有衣服,都是赤身露体。不畏风寒,日晒雨淋他都不在乎,晚上走到哪里,就躺在地上睡觉。她说每个人身上带两块兽皮,一块兽皮睡觉时候垫在下面,一块兽皮盖在身上,没有房子。世尊教人还树下一宿,他们不一定在树下,沙漠里、旷野里一样休息,第二天早晨起来一样干活。他们干的是什么活?他去打猎,采野生的果实。没有方向,没有目标,到处流浪,也是一群一群的。

他看到我们这些人,现在跟远地方朋友用手机,他觉得很奇怪。他说为什么要用这个东西?他们跟远地方的朋友交流不需要,心灵感应,比我们强多了。这手机还有副作用,电波,他没有。他跟远地交流,在地面上坐一坐,精神一集中就像入定一样,就能跟远方朋友们交谈。不但音声能够传达,色相也能传达,他在定中看到他的朋友现在在干什么,就像我们电视一样,你看人家不需要用机械。他说他们是真人,他们过是真正人的生活。他一无所有,整个世界、整个大地就是他们生活的舞台,每天快乐无比,没有竞争。他们没有积蓄,他什么都不要,真的像佛一样日中一食,树下一宿。

他们对於动物、植物都有感应,很少生病;生病治疗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医药,他们懂得草药,知道用这些草药;最重要的他们用精神治疗,很多人觉得很奇怪。这个精神治疗理论被江本胜博士发现了,他在水实验里面证明,所有一切物质都有灵性,都可以互相沟通。他们在旅行当中有一个人不小心跌到悬崖下面,二十多公尺。同伴们把他救起来,严重的骨折,流很多血,骨头都露在外面。他怎么给他治疗?把他抬起来,平放在地上,然后有两个人好像祷告、唱歌给他听,实际上就是告诉他这个折骨,劝它恢复正常,跟它商量,「这不小心,对不起你,让你受这么多苦,请你赶快恢复正常」,几个小时之后,果然这个露在外面的骨头,慢慢慢慢就缩到里面去了。还有一个伤口,那伤口他们用树叶把它贴起来,第二天就好了。这个美国人也是个医生,看到之后感到非常惊讶,他也没有医药,他就这样,到第二天好了的时候连痕迹都没有。给我们很大的启示!最重要的,信心。

所以我们如果要有疾病的时候,你懂得这套方法,你跟疾病的那些病菌要跟它好好相处,要跟它沟通。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位用这个方法用得很有效,我也用。哪里有病痛了,这个部位里面的这个细胞,我们把每个细胞都把它看作一个生命,我们要劝勉它、劝导它、勉励它、安慰它,因为它现在离开它的工作岗位,就造成困难了。希望什么?希望它们赶快回到自己工作岗位把自己的工作做好。我们跟它商量,要代它皈依,给它做三皈依,给它发愿。发愿不要别的,就是四弘誓愿,「众生无边誓愿度」,这些病菌你要发愿度众生,你要断烦恼,你要学法门,你要成佛道,你要跟其他的细胞要互助合作,真有效果。

不过我们这个效果还没有土著那么快,那么严重的伤到第二天就好了,若无其事,站起来跟大家一样活动。这是说明我们这个功夫,也就是信心没有他那么强,我们大概总是要三、四天,有时候要一个星期效果才能产生。不是没有道理,有道理!也不足以为奇,正常的现象。但是如果不是深入经藏,不知道这个科学的实验报告,我们真的会感觉到非常惊讶。

所以,凡事都好商量,自己生病了,胃病就跟胃商量,肺病就跟肺商量,哪个地方不舒服就跟哪个地方商量,真有效。家庭出了问题,社会出了问题,都要懂得一个方法,至诚感通。我跟他商量他不接受,他排斥,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;自己真正好好去做,常常反省,天天改过,肯定人性本善,人人皆有佛性。我们发心给他做善的增上缘,发愿给他作善友,哪有不能感化的道理?纵然是过去生生世世的冤家对头,那个怨结也能解开。

我们在佛教传记里面,你看唐朝悟达国师,诸位如果去读《慈悲三昧水忏》,那就是他的故事。你就知道,他那个冤家对头是十世的冤仇。迦诺迦尊者给他调解,双方都很乐意接受,化解了。他得的是人面疮,要命!悟达国师也很不容易,十世高僧。修行成为一代的祖师大德,不是一世、二世修的,他修十世,十世的缘都好。第十世的时候,他的德行、学问流传在外面,皇帝知道了,亲近他,请他做国师。在中国佛教史里面很著名,他是十四岁讲经,十四岁出家,沙弥。古人有一首诗赞叹他「十四沙弥会讲经」,听众都是一些比丘、都是一些大德居士,他讲得头头是道。十世,不是一生一世学的,我们讲天才、奇才!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不断在学习,一世不可能有这个成就。

我们年轻的时候追随李老师,李老师一生也是讲经,他老人家常常给我们说:我这个讲经不是一世的,至少过去有好几世,有这个厚的底子,才行。所以学讲经不是每一个人都行的,这是我们要懂得,你没有过去世的根,你这一世学很困难,要不要学?要学。人家十世累积,我从这一世第一世,下一世我还要累积,这就行。所以发心的人很多,都希望出来讲经,好事情;如果没有那么深厚的业因,没有宿世的因缘,我们做协助的工作,帮助别人,也成就了自己。帮助别人是什么?修随喜功德,所得的功德跟讲经的这位法师大德决定没差别,这是不需要过去世深厚的善根,这一生发心能做到。

尤其是现在这种科学技术的工作,要是没有人来操作,没有人来协助,我们在此地讲经,怎么能够在卫星电视、在网际网路同步向全世界播放?这不可能。所以这些工作人员跟讲经法师的功德无二无别。甚至於随喜里面,我劝一个朋友来听、来学习,他听了很欢喜,听了很有受用,真的转恶为善,转迷为悟。谁教他的?某个老师教他的,谁介绍的?某人介绍的,介绍的人跟老师的人功德一样大。介绍是缘,没有这个善友为缘,他就没有这个机会,他就遇不到。随喜功德不可思议!这个要懂。

普贤十愿十条,随喜列入其中之一。第五条就是随喜,第六条请法,第七条是请佛住世,就是建道场,把善知识长时间留住在这个地方,教化一方。现在我们请转法轮、请佛住世,我们利用网路、利用卫星就可以。我在这里设个站,我建一个小佛堂,我这里头有卫星电视、有网际网路,有大银幕,每天到时间我们都开放,许许多多人来听。听完之后,我们可以在一起研究讨论,交换心得,这因缘多殊胜!我们要发心,要会利用。所以『随心获众报』,这果报是千差万别,就是看你自己的善心、看外面的善缘。你只要懂得,都能够获得无比殊胜的果报。这一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诸位同学,请接著看目首菩萨偈颂第六首:

【如阿揭陀药,能疗一切毒,佛福田如是,灭诸烦恼患。】

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,这一首偈「药喻,即多之一,具百味故,普去一切烦恼毒故」。注的文字不多,意思太深了,深广无尽。『阿揭陀』有好几种的翻译,因为它是梵语,只要音差不多就行了,我们懂得这个意思。「阿揭陀」是什么意思?《钞》里头有注解,「普去一切者」,这是《疏》里头这一句话,「阿伽陀,此云普去」。也就是说我们讲总除,无论什么样的病痛,这个药是万灵丹,什么都能治,称为「阿揭陀药」。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,即多之一,多是讲病,一切众生生理上的、心理上的病痛太多太多了,阿伽陀药统统能治。你相不相信?这个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药物存在?这种药物究竟是什么?真有。在事相上来说,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,确实也给人治病。再看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宗教,宗教的创始人几乎都懂得医道。为什么?医学常识很重要,不但帮助别人,有时候还帮助自己。

中国从前读书人,读古书的人,医术也是必学的科目。《黄帝内经.灵枢》《本草》在从前读书人他都念,所以这些常识都有,小病没问题,他自己会治疗,也能够帮助别人。如果是一门深入,那就是决心做个大夫。古时候做大夫跟教书的没有两样,生活都非常清苦,都是救世救人悲愿,选择这个行业。教书没有收学费的,供养是学生家里头随意的,如果学生家里富有,供养会多一点;清寒,供养就很少。甚至於还有很清寒的,家里生活都有问题的,但是他天分很好,可以读书。老师收这个学生,不但不要他的供养,往往还要补贴他,照顾这个学生的生活,为国家培养人才。

所以老师是很清高的,清寒,同样的,行医也很清寒。古时候医生给人治病是救命要紧,没有讲报酬。我给你治病要多少钱,以前没有这个例子,在民国初年那个时候我们家乡还是这样的,生病去找个医生看看,医生处方给你拿了药,有没有付钱?没有,谢谢他。什么时候报答他?逢年过节送礼给他,不是当时看病要钱,不是的。过年过节的时候送一点米,送一点油,送一点菜,那有钱的人送钱。所以教书跟行医,生活是没有问题,但是不富裕,都很清寒,清高士。不像现在,现在在国外我听说收入最好的是医生、律师跟会计师,这三个行业收入是最高的。律师跟会计师,这是从前也有这种行业。

但是从前做医生的是不收费的,还要赠送医药,药从哪里来?有很多医生是自己去采药。中医是木本的多,他认识,闲暇的时候上山去采药,背一个竹篓。有时候带一、二个年轻人,多半是学生跟著老师一起去采药,去辨别认识。医生是救人的不是赚钱的,是真正行善积德的,跟现在人观念完全不相同。现在有很多年轻人考医学院干什么?收入最好,赚钱最多,他学医不是救人是赚钱,医德没有了。

行医要非常谨慎细心,不能用错药,用错药是害人。庸医杀人,他不是有心的,药用错了,人受害,严重死亡。教书是为社会、为国家培育人才。真的,这两个行业所谓是替天行道,是功德的事业,积功累德,功德的事业,不是一个赚钱的事业。真正是有悲心、有悲愿,有慈心、有悲愿,选择这个行业。

佛在此地用医药做比喻,阿伽陀药,这种药可以适应许许多多的症候,都能够治疗,没有副作用,这非常非常的难得。在大乘教里面,诸佛菩萨、祖师大德都把这一句六字洪名,比喻作阿伽陀药,这六字洪名就是「南无阿弥陀佛」,真的不是假的。这一句名号会念的人很多,通达其义的人就不多;通达其义的人有,把这个义理落实到自己心行上的人就少了。如果不能落实到自己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一句佛号叫不相应。同修们,我相信你们一定听过,古大德常说「一念相应一念佛,念念相应念念佛」,最重要的是相应。你对这句佛号的意义不了解,你怎么会相应?那你怎样通达这个意思呢?究竟通达不可能,没有一个人做得到。古大德、祖师大德常讲要是究竟通达,唯佛与佛他才能做到。那就是说诸佛如来是完全通达,等觉菩萨还差一些,你就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。

我们今天通达,通达少分,一百分里头,我们能通达个三四分、五六分就很有受用。这三四分、五六分要到哪里去学?净宗现在主修的经论六种,五经一论,你要把五经一论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大概就是通那个三四分、五六分。果然依教奉行,凡圣同居土肯定有分。只要能往生,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,阿伽陀药,你的问题全部解决了,这是真的不是假的。真正觉悟的人如是,真觉悟,彻底觉悟,他还要搞其他东西,没觉悟,还在迷惑颠倒。

这一桩事情,我们不要忘记前面一首偈,清凉大师所引证《起信论》里所说的,真如内熏为因,善友为缘,你才能成就。佛法讲四种缘,四缘生法,亲因缘就是真如内薰;所缘缘、无间缘、增上缘,都要靠善友的帮助。没有善友,你的意志不能集中,你对於这个法门没有信心,认知不够,所以需要善友为缘来帮助你。增上缘帮助所缘缘、帮助无间缘,你才真正发愿专求净土,这就对了。

这个事情很困难,我自己经历过,走过这一段路程。我们从小喜欢读书,现在人所谓是知识分子,知识分子很难度。方东美先生虽然把佛法介绍给我,引入门,方先生是哲学家,我受他的影响很深。我入佛门跟其他一般人学佛不一样,用现在社会上人的话说,其他人信仰佛学是从宗教里头入门的;我年轻的时候不相信宗教,尤其是不相信佛法,所以我的入门,方先生引导是哲学;换句话说,我是把佛经当哲学来看,没有把它当宗教。

我在没有亲近李老师之前,那时候学佛时间少,学佛的前二、三年,人家都是知道我学佛了,我也给人讲《金刚经》。没学过,看看这些注解,我也就敢说。当然那不是升座,是朋友们一块儿聊天,三、四个人,五、六个人。我给他们讲的,佛法大概十分之二、三最高的哲学,十分之六、七迷信。那我们要学东西,迷信的那一部分舍掉,哲学这一部分我们特别重视。这是受方先生的影响。可是方先生到晚年不再说这个话,境界提升了。我跟他学的时候,他就是这样告诉我,佛教里头十分之二、三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,十分之六、七迷信,有取有舍。我们讲经,讲到不是我们常识能理解的,那是迷信,就不说了,这是最早的时候。跟李老师学经教,这观念转过来,才知道佛教里面讲的那个,我们不能理解、迷信那一部分东西,有它的道理在。以后接触,看看这些科学家的报导,逐渐逐渐它能通。

譬如佛家讲的这三世,佛家讲心性不生不灭,讲过去未来,讲十方,这在科学里面都证明。这多维次的空间,科学家知道这个东西存在,但是究竟是一回什么事,不晓得,所谓是知其当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那就是什么?没有方法,科学到现在还没有方法如何突破空间。殊不知在佛法、在一些高级宗教里头他们懂得,他们已经突破,佛讲得最透彻。要知道这些东西,是病态!佛讲法界原来只有一真,没有十法界,更说不上无量无边的法界。可是这些事真的存在,十法界存在,无量无边的法界存在,佛家讲法界,科学家讲空间维次。科学家说从理论上讲,空间维次是无数无尽的,这跟佛法讲是一样道理。这个维次怎么来的,这科学家就没说了。佛说这法界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。

法相唯识入门的小册子,《百法明门论》,这是法相唯识宗入门的教科书,分量不多,但是注解那就很丰富;讲到时间,讲到空间,时间、空间排列在不相应行法里面。不相应行法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抽象概念,不是事实。科学到近代才把这个问题突破了,知道空间、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,在某种条件之下它等於零。空间等於零,没有远近;时间等於零,没有先后。没有先后,三世的问题解决了,过去未来你都能看到,没有先后。我们现在看不到,看不到是有障碍,这个障碍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。修行人他怎么能突破?没有别的,修定,什么叫定?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叫做定。你放下多少,定功浅深不一样,放下得愈多定愈深,你突破的空间维次愈多;你放下得少,你突破的空间维次少。

最容易突破的饿鬼道,所以,人跟阴曹地府打交道,这很容易的事情,这一点都不难。你要真是想学,有一年到三年的时间,顶多三年,这个问题就解决了,你就会通了。修定,修的不是很深的定,很浅的定,这个维次就突破,突破之后你就可以打交道了。但是我总是觉得,人要常常跟鬼往来,不是个好事情,鬼的阴气很重,这是实在的。你自己要不断向上提升,如果不向上提升,你停留这个境界不好。我初出家的时候,有个同学非常要好,我们也同年,明演法师,以后他也出家。早年在抗战时期,我们同学十几岁的时候,但是在学校里面不认识。以后到台湾,一谈的时候我们还是同学,我学佛,他跟我学佛;我出家,他也跟我一起出家,他比我晚一年。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,他好像是到大溪跟屈文六上师学密。我劝他学讲经,他摇头,他说现在这个社会讲经很辛苦,你把嘴皮讲破了,人家也不相信。他说我学密,密有神通,我一现神通,人家就相信。

他是想以神通来教化众生,所以非常认真的学习。不到一年,他来告诉我,他现在有能力跟鬼道交往。他说每天下午五点钟以后人鬼杂居,他能看得到,他说街上稀稀落落就有鬼出现了,到晚上九、十点钟的时候好热闹,鬼都出来了;天快亮的时候鬼都回去,街道上就没有了,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。他每天都是这样的,很正常,但是他的气色不好,这个脸上灰色、灰土土的,我总觉得有点不对劲。我到台中把这桩事情向老师报告,老师说一句话:人各有志,各有因缘。我想帮助他帮不上忙,他四十五岁走的,我们命运都相同。所以我笑他,我说你神通没有得到,没有想到先得鬼通。这说明跟饿鬼道这个空间维次最容易突破,你才相信这个东西真有,它不是假的。

不能说看不见的都否定它,这是太武断了,现在科学家都不敢说。科学上许许多多的发明,在五十年前、一百年前都没有发现,你要跟别人说,没有人相信。从前科学上有定律,现在谁敢讲定律?没有人敢讲了。说不定后面一个,再过个几年科学家有新的发现,把你推翻了。这是做学问的人、做研究工作的人愈来愈谨慎,知道宇宙的奥秘是无限的,没有边际的。人类用智慧、用机械在探索、摸索,你所摸到的非常有限。可是佛家跟一些高级的宗教他们用很深的禅定突破空间维次,看到许许多多的东西。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,印度教说的,现在叫印度教,古时候叫婆罗门教,婆罗门教就是现在印度教的前身,他们修定。印度很多宗教都修禅定,而且禅定的功夫都很深。

由此可知,真正阿伽陀药是什么?戒定慧三学。三学里面以禅定为枢纽,戒是前方便,是个预备功夫,因戒得定,因定开慧。智慧开了这才能一切通达,一切明了,这能解决问题,就关键在禅定。佛一生讲经说法,说老实话关於定学讲得最多。我们看看今天中文翻译的三藏经典,律藏是戒律,经藏是定学,讲定的,论藏是讲慧学,戒定慧三学。你把《大藏经》展开来一看,经最多,律跟论的分量都没有经多,经是枢纽,定学是枢纽。八万四千法门是修定的方法、门径,统统修禅定。不是修禅定就不是佛法,佛法离不开禅定。

什么叫禅定?这个定义一定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《金刚经》上讲得最透彻。六祖惠能大师他所学习的,他就是从《金刚经》开悟的。他不认识字,五祖讲给他听,他听了不到三分之一,他就开悟了。大彻大悟之后后头不要听,用不著再讲了。而佛说出禅定的定义,是在《金刚经》后半部对须菩提尊者说的,「不取於相,如如不动」,不取於相是禅,如如不动是定。要不要盘腿面壁?不需要,真正契入的人所谓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。

什么叫不取於相?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著相,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。不著相,恐怕初学的同学还是听不懂,我们再讲得白一点,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。我们不讲诱惑,诱惑太粗,影响都没有,这哪里会有诱惑?不受影响。就是我们见色闻声天天在生活当中,处事待人接物,心地清净,不落印象。不落印象这个话可以形容,很有意思,不落印象,像镜子照外面境界一样,那个相清清楚楚,镜子干干净净一点染污都没有,那叫禅。所以禅不是面壁打坐,不是这意思。定是什么?一切时一切处、一切境缘当中,你都能保持著如如不动。这个不动是不动心。换句话说,就是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禅定。

经上佛常常赞叹诸佛如来,赞叹这些大菩萨,「那伽常在定,无有不定时」,那是高级的禅定。行住坐卧都在定中,穿衣吃饭、工作应酬也在定中,戒定慧融成一体组成报身。我们凡夫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,没有离开烦恼习气,这个身叫业报身。凡夫是业报身,诸佛菩萨他们这身也是报身,定慧报身,他不是业力,他是定慧。如果你再加个字,戒定慧报身,戒那就是律仪,你看那个形象多好!行为世范,那是戒,学为人师是定慧,他在世间就是用他这形象显示出戒定慧三学。我们跟佛学形象,这就是学戒学;学他的真诚清净平等,这是学定学;学他的大慈大悲,普度广化,学他的智慧。所以佛身、菩萨身是戒定慧的报身。我们今天这身是什么身?我们身是贪瞋痴的报身,业报,贪瞋痴慢的报身,人家是戒定慧的报身,那就叫真正的阿伽陀药。

『能疗一切毒』,这个毒是什么?三毒。一切毒归纳起来就是三毒,三毒拔除了,你的身心里面一切毒都没有。贪心、贪爱,瞋恚,愚痴;愚痴就是是非、善恶、利害、得失你统统搞不清楚,甚至於全都搞颠倒了,你没有智慧,没有辨别的能力,这叫烦恼障。所知障也是烦恼,但是他下面一首偈子,「灭除诸黑暗」,这是讲所知障,所以他有这样说了,这一首我们就特别说为烦恼障。

一个人会生病,病从哪里来的?三毒为因,境界为缘,这个境界就是外面的诱惑。内有贪瞋痴,外有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的诱惑,这个因缘一具足,好,病就发作了。真的,只有佛经上把一切病源从根上说出来。你内里头没有毒(没有三毒),外面虽然有缘它也不起作用,我们要想把外面这些缘断掉,那是不容易。所以孟夫子讲得好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只有回过头来自己心地上用功夫,我这个三毒烦恼拔除了,外面所有一切恶的境、恶缘也都没有了。为什么?恶境、恶缘我们一接触它就转变了,这就是《楞严经》上讲的「若能转境,则同如来」。一接触它就转,恶缘转成善缘,逆境转成顺境,无往而不利。

所以此地阿伽陀药,我把它讲成戒定慧。我们今天从哪里学起?要从戒学起,为什么?没有戒绝对没有定。古往今来,此界他方,一切学人都是走的这一条路,没有例外的。我们不想走这条路,另外开辟一条路,算你有本事,你的这一条路开辟,通到哪里你知不知道?所以谚语有一句话说得好,「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」。我们中国,现在的中国人就是吃这亏,为什么受这么大的苦难?我们中国有老人,孔子是老人,孟子是老人。释迦牟尼佛移民到中国已经两千年了,也算是中国人不能算是外国人,所以佛菩萨也都是中国人,都是老人。他们的话是智慧、是经验,我们要不相信他的话,舍弃他的教诲,舍弃他的方向,另外去辟个方向,试试看能走得通吗?如果要发现我们新辟的这个方向有问题,行不通,赶紧回头还来得及,回头是岸。

现在中国社会,我们看到一片新的气象,看到生机蓬勃,那就是最近这些年来提倡儿童读经。这一桩事情,最早王财贵博士他在推动,去年他到香港来看过我,我对於他这个推动我很赞叹,产生效果。我也跟他谈得很多,他没有重视《弟子规》,只是在四书五经、诸子百家,提倡这些,他提倡是多读。我告诉他,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是「一门深入,长时薰修」,佛法也是如此。到什么时候来广学多闻?开悟之后,悟后起修是广学多闻,那就是先求根本智,广学多闻是后得智。像一棵大树先要扎根,根本,广学多闻是枝叶花果,那不是初学的事情,初学下种子。种子是什么?种子是《弟子规》,我给他讲他也明了了,一定要在这里扎根。

扎根的教育至少是五年,中国在古时候是用七年,从出生一岁到七岁学《弟子规》《弟子规》不是学校的课本,是父母以身示范给儿女看的。《弟子规》一定是父母做出来给儿女看的,不用课本。从小他看到了、他听到了,他模仿、学习,根扎下去!上小学还是一门深入,还不是同时学很多。这是古时候教学的规矩,一门一门学,一门学好了再学第二门,第二门学好了再学第三门,不是同时学很多门,这个道理我们要懂,这个道理很深。『佛福田如是,灭诸烦恼患』。好,这首偈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