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四九八讲)  2006/1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498
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接著看清凉大师注解,「别显」第三段最后一节的开示,我们把文念一遍。

「以斯十一,配上答中总别十一段,文并可知,通别交络,应成四句,谓一切愿成一德,一切愿成一切德等,以因愿一多相即,故成德亦一多熔融」,我们看这一段。前面别显里面十一段,我们读过了,知道怎样学习。这个地方总结是说这十一段,配上面文殊菩萨答覆智首菩萨,这十一段跟经文配合起来很清楚。最重要的一句,还是文殊答覆的第一句,「若诸菩萨善用其心,则获一切胜妙功德」,这一句我们要牢牢的记住。学佛关键就是在你会不会用心,什么叫善用其心?这十一句里面讲得很清楚、很明白;别显里面十句,加总显的这一句,总共十一句。

菩萨慈悲,唯恐我们没有办法落实善用其心,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,工作、处事待人接物怎样用心。心是大菩提心,我们现在为了方便起见,把大菩提心说成五句,而不是三句。经论里面都是讲三句,通常讲三心,佛门里头常说「三心圆发」,就是这个意思,圆是圆满,这个三心圆满的发出来。那是什么人?那是初住菩萨,发心住。三心真的是圆满发出来,不但不在六道,不在十法界,他到一真法界去了,到极乐世界去了。念佛求生净土的同学要知道,为什么?关系你将来能不能往生。

《无量寿经》上明白的教导我们,你看「三辈往生」「往生正因」这两品里面讲得多清楚。不论是上辈、中辈、下辈,乃至於一心三辈,修学其他大乘的,往生的条件八个字,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。你只懂得一向专念,你没有发菩提心,将来到临命终时不能往生,你可不能怪佛菩萨,你可不能怪经典,人家讲得清楚。八个字你只受持了四个字,「发菩提心」没有,这不行!什么是菩提心,就不能不清楚。《观无量寿佛经》上跟我们讲的「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」,马鸣菩萨《大乘起信论》里面跟我们讲的「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」,经论合起来看就很清楚。

我们还是怕初学的同学,不能够明确了解菩提心的含义,所以我们不得已才说五种心。至诚心、直心,我们把它说为真诚心。深心不好懂,深心是自利,就是说你用什么心对待自己,善用其心!善用其心对待自己就是深心,我们讲三个,大家好懂。这个三心不是随便说出来的,在《无量寿经》的经题上,你说多重要,经题上「清净、平等、觉」。对待自己要知道清净心,清净心是决定不染污。你想,你有自私自利的念头,你的心不清净,你还有名闻利养,还有五欲六尘,还有贪瞋痴慢,统统不清净了。所以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统统要放下,我们才能得清净心,这是对自己。

平等心,平等心决定没有傲慢,对待一切众生就像对待佛一样,大经上常讲「生佛平等」,众生跟佛平等。我们怎样礼敬诸佛,就要怎样礼敬众生,怎么可以怠慢?普贤菩萨,这是最上乘法。觉,我加了一个字,正觉,觉而不迷,这是对自己。现在说是好说,落实很困难。如何落实?读诵大乘,如果有机会听经那更好,经不能不听,经不能不读;你要不听经、不读经,你就跟佛脱离了。脱离一天,你就被社会,这是个大染缸,你就被它污染一天,两天不听经,你就被染污两天。染污严重,里面烦恼习气很重,外面全是污染,这个不可以不知道。

防止污染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读诵大乘,我天天跟佛菩萨接近。现在这个社会染污,最严重的染污是电视、电影。现在的音乐、舞蹈,你去想想看,哪一样不是染污?连商业广告,我们出去街头上走一走,你看到这些东西,你能不受染污吗?不受染污的人那就是圣人,圣人是明白人;你还会受染污,你是糊涂人。明白人就是觉,他不染污,他不接触,他天天跟圣贤接触,跟经典接触就是跟圣贤接触。读世出世间圣贤书,这是乐在其中,对自己,善用其心对自己。善用其心对别人,总的来说就是慈悲,大慈大悲。没有条件的,看到人有苦,帮助他,拔苦是悲心,帮助人得乐是慈心。所以慈悲两个字的意思,救苦,帮助他得乐,离苦得乐。帮助他离苦,悲心;帮助他得乐,慈心。要离究竟苦,得究竟乐,这是真慈悲。

脱离究竟苦,六道苦、三途苦,你如何能帮助一切众生脱离六道轮回,帮助一切众生往生净土,帮助众生圆成佛道,那就是得究竟乐。这些事情从哪里做起?一定从本身做起。我们偈颂还没读到,读的前面智首菩萨跟文殊菩萨的问答。这段文也相当长,我们也讲得很详细,很认真的在学习。菩萨慈悲,问答里头统统都是教给我们要从自己本身做起。所以佛法的修持不在外面,在自己,自度而后才能度他,自己未度要想度人,无有是处,这话是佛说的;要度众生,先度自己。

我们希望一切众生得清净心,自己先得清净心,自己先不受染污;我们要想帮助众生得平等心,我们自己先要把贪瞋痴慢断掉。断不掉,先要把它伏住,就是说贪瞋痴慢要降温、要减轻。一年比一年轻,那就是我们功夫有进步,就是好事。不可以说学了多少年,贪瞋痴慢一成没变,还是老样子,一点进步都没有。如果贪瞋痴慢是逐年在增长,那你什么都没学到,在佛法讲,你年年退步,你怎么会有成就?

佛法今天难,就难在你放不下,你放下就不难。可是愿不愿意放下,这个问题就是觉跟迷,迷的人不肯放下,觉的人才放下。所以觉是看破,看破自然就放下,放下又帮助你看破。一层一层看破,一层一层放下,从初发心到如来地,五十二个阶级,这才能成就。学佛,净宗同学都知道,最方便的、最稳当的、也最快速的、最殊胜的,无过於念佛求生净土。念佛求生净土最重要的开示,就是「发菩提心,一向专念」《无量寿经》这样讲,《观经》净业三福最后一条,「发菩提心,读诵大乘」,这当中还有一句「深信因果」「发菩提心,深信因果,读诵大乘」,后面是「为人演说」。演是什么?表演,我自己修行这个样子表演给大家看,这是演。人家看了之后,向你请教,你再给他说,他就明白了,他也想效法,也想向你学。你自己没有成就,人家不会问你,不可能跟你学;你自己要有成就,要把你修学的成绩拿出来,这个前面讲得很多,后头还会讲到。

总结里面,「一切愿成一德,一切愿成一切德」,这是《华严》里常说的,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一多不二。一切愿成一德,一愿成一切德,这才是清凉大师所讲的理事无碍,事事无碍。「一多相即」,他后面讲的,「以因愿一多相即」。一即是多,多即是一,就是一愿里面含一切愿,一切愿里面含一愿。所以成德也是一多,一德里面具足一切德,一切德里头具有一德,「一多熔融」,这是事实真相。

一多熔融的境界我们凡夫没有办法想像,也说不出来,真的叫不可思议。《华严》跟我们透了一点讯息,我们在前面读过,跟现代高科技来对看,觉得是有道理,科学家也是这么说。大宇宙跟小宇宙无二无别,大小不二。小,我们在此地用一;大,我们在此地说多,多是大,一是小,一多相即,没有大小。佛家讲小,小到一微尘,微尘是物质里头最小的,没有比这个更小了,佛家名词叫「极微之微」。这一粒微尘里面有世界,我们讲遍法界虚空界,都在这一微尘里头。微尘没放大,虚空法界没有缩小,它里面居然有世界,有法界;而且这个法界跟外面法界没有两样,这妙不可言!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到。

前面我们读过,谁能够到这个法界里面去参观?普贤菩萨,他可以进去。所以我讲经的时候提醒大家,微尘里面的法界,那个法界里头有没有微尘?当然有微尘。那个里头的微尘里头有没有法界?当然有法界。微尘里头有法界,法界里头有微尘,重重无尽。佛法常常讲「深广」,广我们好懂,深不好懂,这是深!这个深没有底,广没有边,这是什么?性德,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。

为什么能够现这个境界?境界是虚妄的,不是真实的,这个道理一定要懂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虚妄怎么会显境界?那我要问你,你有没有做过梦?很多人会点头,「是,我是做过梦」。你梦里的境界是不是虚妄的?那你为什么会常常作梦?你有没有去研究研究,为什么会作梦?梦从哪里来的?醒了之后,梦到哪里去了?你把这桩事情参透了,我们现实的现相,你也就参透了。永嘉大师说得好,「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」,这句话是说什么?说那是幻相,不是真实。既然是幻相,你又何必认真?认真就是执著,你又何必执著?你又何必去分别?你又何必在现相里头起心动念?一起心动念就迷了,觉就没有了。

佛法教人修行,没有别的,说穿了就一句话。教我们在日用平常,六根接触六尘境界,眼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,只要在这里面不起心、不动念、不分别、不执著,这个人就是究竟圆满佛,这个人就是法身菩萨。我们跟他不一样的,就是在境界里头会起心动念,会分别执著。佛说了,你还会起心动念,你没有分别执著,你是菩萨,菩萨没有分别执著;你没有执著,你还有分别,你是阿罗汉。诸位晓得,阿罗汉超越六道,菩萨超越十法界,差别就在这里。

我们今天成不了阿罗汉,那就是什么?不肯放下执著,不知道放下执著是多么自在,放下分别更自在,放下妄想,就是不再起心动念,那得大自在!这个大自在我们无法想像,说老实话,菩萨的自在、声闻的自在,我们也想像不到。如果我们真的能体会到,你就真的想干,你不再想堕落了。执著,堕落了,分别,堕落了,除分别执著,你就向上提升。所以,一里面有一切,再小的微尘,具足虚空法界,一丝毫欠缺都没有。为什么?性德,它是真性。

《金刚经》上讲得好,宇宙这些现相是什么?叫一合相,「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」,这话讲得有味道。那个「一」就是最小的微尘,科学家讲基本的物质,他们现在讲的是原子、电子、粒子,现在又发现比粒子还要小的,叫夸克。是不是我们佛经上讲的微尘?应该是微尘,微尘里头也有等级,最小的是极微之微。科学家今天发现的是不是极微之微?在我想像当中,科学家已经发现了,但是还没有法子证明。现在所发现的,就是讲到夸克,也不是极微之微。那是佛家讲微尘,色聚极微,可能是发现到这些。极微之微现在只有在理论上,应该是在数学里头推断有这个东西,还没有真正发现。

我们看到美国太空总署一份报告,这个报告说物质不是真的,物质从哪里来的?无中生有,这个就接近极微之微。因为佛法讲极微之微叫「邻虚尘」,跟虚空作邻居,作隔壁,它不能再分,它一分就是虚空,就没有了。科学家有这么个说法,我们觉得这个说法跟佛法里面的「极微之微」说的是完全相同。无中生有,所以物质不是真的。这个无中生的,变现出的物质,就是现相,物质,它存在的时间很短,立刻就没有了;真的就好像闪电一样,闪一下就没有了。可是它有相续相,它不断的闪光,不断的闪光我们看起来就变成一片光明。

这个道理我想同学们都懂,譬如现在我们用的灯光,这个灯光是不断的闪光。所以我们看到是相续相,它闪的速度太快,於是我们没有办法辨别它当中有间断;物质现象亦复如是。所有一切物质现象,佛讲相有体无,所以当体即空,了不可得,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。你把这个事实真相参透了,就证阿罗汉果。阿罗汉怎么?前面我们报告过,「知一切空」,这就是一切智,一切智就是知万法皆空。不是没有万法,万法相有体无,所以不可得。不可得你想得,你在打妄想,想得,错了;不可得你一定要得,那你就执著了,不可能的。

所以,你要把它想破,想破就是章嘉大师教我的「看破」。明白了,於一切法里头不再执著,不再分别,不再起心动念。为什么?全是假的,起心动念是错误的。知道整个宇宙的现象是怎么回事情,佛讲的妙极了,「自性起用」,这句话讲得太好了。整个宇宙现象是什么?自性起用。自性有体、有相,当然有作用。相不是真的,是假的,所以它随著众生的心会产生变化;这就是佛常讲的,这是对六道众生讲的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。善法是心想生的,恶法也是心想生的,所以心善没有一样不善。心善是什么?人事环境善,物质环境也善,风调雨顺;如果心不善,人事环境就不善,物质环境也不善,天灾人祸。这是佛讲六道众生的现象,一切法从心想生,因此教育太重要了。

教育的目的,我们都讲得很多,如何让人保持善的念头。因为人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怎么样能够把本性本善保持住。人人都能保持,我们这个世界就是华藏世界,就是极乐世界。一切法从心想生,每个人心地都善,行为都善,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。所以教育的第一个目标就在此地。第二个目标,是如何能把善心、善行扩大,与一切众生熔融,融合成一体,这是佛教育。

今天社会变成这样子,是教育的方向错误了,它不是教人善,它是教人不善。教人什么?教人竞争,教人斗争,教人自私自利,教人损人利己,人人都有这样的心,这社会就乱了。现在乱的程度已经叫人怵目惊心,有很多同修跟我说,现在儿女不听话;不但不听话,经常跟父母顶嘴,跟父母吵架,很平常,家家都可以见到。什么叫孝顺,没有人懂,不但小孩不懂,做父母的人也不懂。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?现在顶嘴、吵架,再十年之后,恐怕天天打架,打架就得动刀动枪了。我形容这个叫什么?恐怖教育!现在讲恐怖分子,恐怖分子是教出来的!现在每家这样教法,将来你的儿女都变成恐怖分子。恐怖对谁?对父母、对兄弟姐妹、对你的族人,家庭就变成恐怖场所了,社会就更不必说了,这还得了吗?这世界还能住吗?这就叫做世界末日。

所以现在,伦理道德的教育如果再不救,你就想到将来的社会问题多么严重。怎么救起?学《弟子规》,什么人学?男女老少、各行各业,大家一起来学,社会才有救,才能回头。小孩学,大人不学,收不到效果;大人学,小孩不学,也收不到效果。全民的教育,不是一个国家的全民教育,是全世界的全民教育。我们要有这个认识,要有这一份慈悲心,把这个教学推广,这叫自救救他。救他是真正的自救,我一个人念佛往生极乐世界,要逃避责任,你能逃得了逃不了?为什么逃不了?极乐世界你未必能往生,你说为什么?你没有慈悲心。没有慈悲心,菩提心里头缺了一个慈悲。你看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底下没有慈悲,你的菩提心不圆满,恐怕极乐世界不会收你。

要有慈悲心!慈悲心是舍己为人,全心全力帮助人。帮助人不要著相,就是不要有分别执著,你帮助人依旧是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都在向上提升;如果你有分别执著,这个事情就难了,你的菩提心变质了,不是真的菩提心。记住,佛说的,一切法从心想生,心变质了,你所作所为全都变质;自以为善,实际上不善,因为心变质了。过去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,他举比喻,这一杯醍醐,醍醐是佛经里面讲的最好的饮料,里面加一滴毒药,统统变成毒品。这个比喻意思告诉我们,善心里头不能掺杂丝毫不善的念头,掺杂,善心全变坏了。你说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没有慈悲,你前面全是假的,你的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都没有。真诚变成虚伪,清净变成染污,平等变成贡高我慢,正觉变成迷惑,五就是一,一就是五。

真诚里面决定圆圆满满的含摄著清净、平等、正觉、慈悲,慈悲里面决定有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正觉,一多熔融,这才是圆满的,这叫纯善!这真正叫善心,这就是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这本善。我们今天如何能够从不善回归到本善,这里头有大乐!同学们在此地,每个人善根深厚。如果不是多生多劫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你就不可能到这个讲堂来坐下来听两小时《华严经》,开经偈上讲「百千万劫难遭遇」。你看香港多少人,不要说香港,我们这栋大楼有多少人,有几个人进到讲堂来听《华严经》?你就晓得,佛菩萨非常感叹的,「人身难得,佛法难闻」,得人身不知道闻佛法,一生空过了。你能体会到这一层,你才晓得得人身最可贵的是什么?闻佛法,闻到佛法之后,他怎么会舍弃?锲而不舍。

人间什么最快乐?闻法最快乐,你才懂得孔老夫子《论语》里头头一句话说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那个悦是快乐。在这个世间,人间天上,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。绝对不是世间人讲的吃喝玩乐,吃喝玩乐将来要到三途,要去受苦。又何况现前吃喝玩乐你付出多少代价,你要想一想,不值得。付出代价是什么?你的本性被污染了,被严重污染,那是你付出的代价。在这个身体,身体过这种生活,这生活是不正常的生活、不健康的生活,你会染上种种疾病,大幅度的亏折你的寿命。

我在年轻的时候,老师告诉我们,他是个很好的中医医生,李老师。他跟我讲,他一生给人看病,没有一次有错误,他说这个我有把握。他也当过法官,他说当法官判案子,如果说不留意,会冤枉人,他说这个可能有;但是看病用药,一生当中决定没有一个错误的。这个话用意很深!他说照中国医学的理论,《黄帝内经.灵枢》上所说的,人的寿命;人是个机器,这个机器的运作,你要好好的保养它,爱护它、保养它,可以用两百年,就是说这个机器正常使用可以用两百年。用不到这么久,是你自己不会用,把它糟蹋掉了,这话讲得有道理。

所以佛门提倡素食,我那时候就想到,佛家这种养生之道是最圆满的。我们社会人只懂得卫生,生是生理;伊斯兰懂得卫性,他的饮食有选择,凡是性质不好的,统统不吃。佛教选择素食,卫慈悲心,保卫慈悲心。所以佛教的饮食,卫生、卫性,就是很善良的性情,又卫心,卫慈悲心,这个圆满。我明白这个道理,采取素食,三方面都顾到,这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。世间人不懂,以为吃素有什么功德什么的,我不是从这儿来的,我是从理论上通达的。这是最健康、最好的选择,卫生、卫性、卫心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就休息几分钟。

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下面第四段,「对辨成例」,清凉给我们做了简单的解释。「谓若以初后二事相对辨例,略有十例」,初后就是后面的偈颂,偈颂一首有四句,就是第一句跟最后一句相对来看。第一句都是讲的事,最后一句都是愿,所以它有事、有愿。下面举的例子就很清楚,他举了十个例子。第一个例子,「会事同理」,这是个例子。这十个例子也是纲领,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,你要是明白了,可以说统统都能用在生活上,都能用在处事待人接物。就是前面所说的,菩萨善用其心,我们要从这里学。

学会那就过佛菩萨的生活,现前在这个世间就过佛菩萨的生活,这里头真正有乐趣,真正是像方东美先生所说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。不在《华严经》里,这句话很难体会,人生最高的享受。能够净行,能够落实,那我们的(行是行为)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统统得到清净。佛法里常说的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怎么个净法?「净行品」提供了最好的方法,最好的实例,有心的人应当学习。心净、行善,净跟善是离不开的,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!

我们现在看第一个例子,会事同理,「如菩萨在家,事也;性空,理也」。这是下面偈颂的头一首,「菩萨在家,当愿众生,知家性空,免其逼迫」,在家菩萨。在家修行一样成佛,出家要不懂得修行的话,不如在家。在家跟出家是一,不是二,你就入不二法门,那是佛法里最高的境界。

我们看经文里头,菩萨在家,《无量寿经》我们展开经文,居然世尊给我们说了十六位在家菩萨。「贤护等十六正士」,是在家菩萨,什么地位?给诸位说,等觉菩萨,他所证得的地位,跟观音、势至、文殊、普贤无二无别。贤护是在家菩萨的班首,好像一个团体里面,他是个班长,在佛法里面称之为首座。德号称为「贤护」,这里头含的有很深的意思,「贤」是他自己的成就,他的成就跟普贤没有两样,「护」是护法。护持正法,正法久住世间,护持众生少灾少难,护持修行人得一切方便,你看意思多深,在家的菩萨。

佛法能不能久住世间,给诸位说,不是出家菩萨的责任,是在家菩萨。在家人有感,佛菩萨就有应,在家人没有感,佛菩萨就不来了。可是,众生在迷,他怎么会知道这个事情?就如同《释迦谱》里面记载著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,夜睹明星,大彻大悟,释迦成佛了。成佛之后,他的事业就是普度众生。度众生,一定要有众生来启请,这个世间人没有人知道,也没有人来启请。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人来启请,佛就示现入般涅盘,他走了。世间人不懂,净居天人看到了,净居天在哪里?四禅里面的五不还天叫做净居天。

四禅是凡圣同居土,第四禅福报最大,大三灾没有了,所以四禅是福田。这里面圣人,圣人是三果圣人,也在那里修行。三果是阿那含,他们不到人间来,不到欲界,在那个地方修行。那个地方修行再往上升,就出六道了,证阿罗汉果,就超出六道,这是圣人。他们看到,他有天眼,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,没有人去启请。赶紧下来,下来变化成人身,在释迦牟尼佛面前顶礼,请他老人家住世,弘法利生。净居天人代我们启请,要不是他启请,世尊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就没有了;他成佛,入般涅盘,没有人知道。

由於这个启请,佛才住世,所以净居天人化身做带头,请佛说法。他们首先来听经,听闻佛法。慢慢一看到有人在听,释迦牟尼佛在讲经,这几个人坐在这儿听,别人好奇,也来了,这就愈来愈多。听佛讲,佛讲得是契机契理,除非你不接触,你接触没有不生欢喜心的,你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,佛都给你解答。这一来,听众就愈来愈多,以后就形成僧团,这个教学的事业从这么展开。所以在家菩萨对於正法久住世间,他起多大的作用!

现在正法不彰,问题出在哪里?在家菩萨不听经,在家菩萨不认真修行!受社会环境的影响,现在许多在家菩萨求福,修福报。到道场寺庙来烧香,来建庙,来造佛的金身,造佛像,全都是修福边事,不开智慧。他不晓得,真正正法里头有慧,慧里头一定有福,福里头没有慧。有智慧的人,哪有没有福报?哪有这种道理!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把修慧摆在第一,福是附带的,福报是附带的,那就没错了;只著重修福,而疏忽修慧,这个错误。

这使我们联想达摩祖师当年到中国,有人推荐他给梁武帝。梁武帝是虔诚的佛教徒,听说印度有位高僧来了,赶快召见。我们知道武帝对佛法的护持,在历史上有名的,一生当中建寺,史书上记载,四百八十座大小的寺庙庵堂。度僧,他喜欢人出家,人出家他都修供养,十几万人,这是佛门的大护法。他自己也感觉得很自豪,跟达摩祖师见面,梁武帝就向他请教:我做这么多事,我的功德大不大?我有多大功德?达摩祖师回答他一句话,「并无功德」,你做这些事没有功德。梁武帝听了很不高兴,话不投机,就把他赶走了。梁武帝要是问「我的福德有多大」?福德大的不得了!福德边事,不是功德。功德是什么?功德是修清净平等觉,是功德。

所以福德跟功德不一样,做这么多事,著相了,著相就是福德,离相就是功德。事是一样的,做这么多事情,若无其事,作而无作,无作而作,功德。功德跟福德一定要辨别清楚,换句话说,清净心做一切善事都是功德;染污的心,有自私自利、有名闻利养夹杂在里头,干什么善事都是福德。所以,从事相上看,看不出来,从心地上看,就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《坛经》上说得很好,「此事福不能救」,此事就是生死大事,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这个大事,福德做不到。福德是你来生得人天福报。我们晓得,梁武帝所做的事情是人天福报,而且天道也只限於欲界天。而欲界天,我们一般的看法是四王天跟忉利天,夜摩天恐怕都不行。夜摩天要修定,他没有这个功夫,所以他是欲界天往生,不能出六道轮回。

在家菩萨护法应该要超越梁武帝,不见得事做的那么多,那是福报。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福报,但是我们尽心尽力去做,福报是圆满的。他有一万块钱,拿出一千块钱来做好事,十分之一;我只有一百块钱,我把一百块钱全都拿来做好事,我的比例是百分之百,我的福报超过他。说明不是穷人不能做好事,修福或者是修积功德,不分贫富,人人都能做到圆满,只要你的清净心圆满,没有一样不圆满。佛法讲的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,我们要懂这句话的意义,你的心是圆满的,你的福德、功德都是圆满的。有求回报,求来生福,就是福德;不求回报,我求生净土,功德。绝不求来生做官、发财,没有这个念头;所修一切善事,为众生,不为自己,为正法久住,这才能够脱离三界六道。这些是事。

菩萨知道性空,事有性空,所以性空是理也。你看,理、事,知道性空。他为什么不执著?为什么不求福报?佛门中说,这是经典里头讲到的,世间人,做国王的,现在做总统的,做大臣的,现在讲做部长、做省长的,福报从哪里修来的?佛法里讲,都是过去生中供养三宝当中得来的,福报!如果你是修财布施,你这一生得财富;护持三宝,福报是帝王将相,达官贵人,都是从三宝里头修的福。如果专是修财布施,那他这一生得大富,他没有这些地位,他发大财。专门只有法布施的,他有聪明智慧,今天所谓的专家学者,学者、名教授,前生修法布施得的果报。

修无畏布施,得健康长寿,这个也不分贵贱。我们看到很多穷人、乡下人,活一百多岁,身体很健康。我在澳洲,澳洲有个村,都是老人,都长寿,八十岁是年轻人,九十、一百多岁的还干活,动作很灵活,一问到年岁,九十多,我们不能不尊敬。生活相当清苦,过去生中修无畏布施。我们看到心里就很明白,自己想到,我要想长寿,我就要修无畏布施;要想聪明智慧,我要修法布施;要想得财富,财用不缺乏,我要修财布施。修三种布施,得这三种果报,但不是做大官,不是做各个阶层的领导人,不是的。领导人一定在三宝当中,最重要的是护法,弘法、护法。

弘护里面也有很多出家人,修得很好,弘法利生,贪恋世间的富贵。看到帝王,看到宰相,很羡慕,好了,来生?来生跟他一样,去做帝王、去做宰相去了,修得的。所以,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。他生在帝王家,他是王子,舍弃王位,舍弃荣华富贵,最好的榜样。你要做一个帝王,你在佛门里面修福,绝对不是一生,帝王的福报,我们一般想想至少十世。你看悟达国师,十世修行,他没有想搞在家的,十世都是出家。他的地位到国师,皇上拜他做老师,做国师。使我们联想到,如果他恋慕人间富贵,那十世的修行,不是做皇上,至少也做宰相。可是一享富贵就迷惑了。迷惑了,如果说一个错误的政策,你害多少人,把你十世修行的福德全都折掉了,这个多可怕,这很有可能。

我们看到许多,末世的帝王,不要看开国的,开国的很聪明,有智慧。那就是什么?他十几世的修行没有舍弃修慧,他就不糊涂。如果在佛门里面修福,修大福报,疏忽了修慧,就是听经、闻法、依教修行,这方面疏忽了。只著重照顾僧团,帮助大众修行,这就是疏忽了修慧,那他的福报将来是末世的帝王。他没有智慧,他有大福报,有这种权势,他就会做很多错事,造很多罪业。这因果讲起来很复杂,要细心去体会。福享尽了,业报现前,要堕三途,佛经里面讲的「三世怨」。第一生修福,这种大福报,做末世帝王的,做帝王都是大福报,总是多生多劫修福,但是都是偏重在福,而疏忽了修慧。什么样的因有什么样的果!开国的帝王,前几代的,一定都是福慧双修,所以他不糊涂,他不颠倒。错误的政策不能说没有,少,还是善真的多,不善的少。死了之后还不失人天福报,余福!但是不像前面福报那么大了。所以要晓得,事有性空,相有理空,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执著。

第二句「处染翻染例」,这个例子也好。「如若得五欲,染也,拔除欲箭」,欲箭是比喻,「翻染也」。这个意思是什么?处染污而不染,真功夫!菩萨没有离开家,家里面五欲六尘样样具足,但是菩萨心地清净,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。把家庭作为道场,把亲眷当作法侣,当作同参道友,在这里面修清净心,高明!就是处染而不染,他并没有离开染污,但是他能够不染,这有相当功夫,要有很好的家教。古时候有这种功夫成就的人不少,现在没有了。即使你过去生中有深厚的善根,但是你在这一生当中,从小没有好好的照顾,没有人教你。天天看电视,天天接触现在这个社会,慢慢的你被它们薰习,你的善根就埋没掉,善根就不能现前。你不善的习气养成之后,养成这个习性就不善了,你怎么会有成就?

所以我们看到周朝开国的帝王,太公、王季、文王,多少代积功累德,家里出圣人。太公的夫人太姜,王季的夫人太任,太任就是文王的母亲,太姜是他的祖母,都很会教小孩。教小孩就是防止他染污,保护他的本性,本性本善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如何能把本善保护住,不让他受染污。特别是太任,就是文王的母亲,怀孕的时候叫胎教。「目不视恶色,耳不闻淫声,口不出傲言」,佛家讲的身语意,都做到清净、善良;心地清净,行为善良,影响胎儿。还没有出生,怀孕就这样教,这么样用心,文王出世,他母亲对他的教养我们可想而知。

所以圣人是教出来的,贤人是教出来的,好人也是教出来的。现在大家讲恐怖分子,我也说了,恐怖分子也是教出来的,看你怎么教!「建国君民,教学为先」,国家,教育摆在第一,家庭,也摆在第一。你做父母,对你儿女怎么教法,你要是不好好的教他,自己夫妻两个都忙著生活,把小孩交给佣人。佣人什么都不懂,佣人希望小孩乖,不要找他麻烦,那叫他看电视!他看上瘾,他对佣人就少找麻烦。在电视里面学的什么?学的暴力、色情、杀盗淫妄,这不就是你教他做恐怖分子吗?他长大了,不要说很大,现在我听说,同学们有告诉我,犯罪,最小的犯罪罪犯多大年岁?两岁;四、五岁他就杀人了。

我们在美国看到小学生杀同学、杀老师,不是新闻了,常常有。这不是叫什么?你教他做恐怖分子,你教出来的!恐怖分子在哪里?在家庭,他不知道孝顺父母,他不知道尊重尊长,从小就跟大人顶嘴,这个事情不是小事,不能小看。再长大一点的人,再长大一些,他就跟你吵架。再大一点,他的拳头比你厉害,他就打架了,打架就动刀动枪。所以恐怖分子是你家里教出来的,你说可怕不可怕!你要想一家和睦,那你要教圣贤教育,电视、网路不能看。

我在美国住的时候,那时候韩馆长的孙子念小学一年级,美国一年级就用电脑教学,就学会用电脑。电脑里面有些什么节目,大人不晓得,晚上看到小孩半夜三更还在那里看,做父母的人:你看我儿子多用功,这么晚他还在那里做,还没有睡觉。他在看什么?看色情、看暴力,你都不知道,你以为他在做功课。他哪有那么多功课?小学生哪有那么多功课做到半夜,做到一、二点还没有做完,哪有这个道理!大人没有警觉,还赞叹,没有警觉性,不知道教小孩。那么你家后代不是出圣人、不是出贤人,是出恐怖分子,你不能不知道。小孩确实有善根,需要人教导,这不能不知道。馆长的孙子还不错,因为他祖母常常教他、带他,带他到十二岁。也算是有一点根,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,这不容易。

所以做父母现在不懂得教导,我们在美国看到有个小学老师,隆.克拉克,现在在美国很有名。他在学校里头教小学,专门教那些调皮、顽皮的学生,别的老师不能教的他来教,统统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他用什么方法教?原来他的方法是祖母从小教他的,应该怎样做人,应该怎样处世,祖母教他的。五十五条,他把它写成一个小册子,教别人,收到很好的效果。我们的《弟子规》一百一十三条,比那个五十五条的内容丰富太多了。如果父母都懂得这个道理,依《弟子规》来教儿女,儿女将来是善人、是贤人,再提升,他是圣人。家里出不出人才,父母有责任,你要认真,要学,要好好的教他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,因为一切的污染、一切的不善,已经由电视、网路的媒介渗透到你的家庭。所以这个地方这一句,这是修行功夫得力,有能力在染污里头不接受染污,翻染为净。

第三句「相似类同例」「如若有施,令一切能舍等」。无论是自己,无论是看到别人,在施舍的时候,在行布施的时候,他看到了就生这个念头。对自己来说,一切能舍,没有一样不能舍的。这个大经将来念到后面我们会看到,身外之物,国家、王位都能够布施,你让给别人,这就是施,施舍。妻子、儿女都可以布施,没有一样不能舍,舍得干净。

我在美国看到一个,很奇怪,当时连韩馆长都觉得不可思议,在美国凤凰城,亚利桑那,在凤凰城。她的小儿子高贵宇认识一个美国的朋友,都处得很好。这个美国的朋友也结婚几年了,没有小孩。他的太太很喜欢他的一个朋友,朋友也喜欢他的太太。他很慷慨,就跟太太离婚,让太太跟他朋友结婚,还去参加他的婚礼。他跟人说,我爱我的太太,我那个朋友比我更爱她,照顾她比我还周到,他说她跟他一定比跟我还要幸福。能舍!没有私心,这叫真正的爱。世间人什么叫爱?爱是占有,占有不是爱,是自私;真正爱是希望她过真正幸福的生活。有人能给她生活快乐超过我,你说要不要舍?你要不舍,你就不爱她。美国居然有出这么一桩事情,这是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,佛法里头有。所以,没有一样不能舍。最后到什么?头目脑髓。阿罗汉遇到一个人说,「罗汉,我有个眼睛坏掉,你的眼睛能不能送给我」?他说「行,我修布施波罗蜜」,就挖了个眼睛给他。这个人说,「你挖错了!我要右眼,不是要左眼」。他说「你为什么不早说?你早说,我这个眼睛就给你布施,现在我这个眼睛也瞎掉,两个都瞎掉了」。这个人拿到他的眼睛之后,往地上一摔,闻一闻,「不行,你的眼睛不能用」。阿罗汉一想,菩萨道难行,算了,我还是当阿罗汉好了。那个来试验的是个天人,看看他心地是不是真诚、清净。阿罗汉功夫还不到,禁不起考验,还是退回做小乘。菩萨道难行!

菩萨要修忍辱波罗蜜!布施是修福,忍辱是成就,只有布施,不能忍辱,功德、福德,功德是决定不能成就的,福德等来生再去享。所以我们读《金刚经》《金刚经》里面讲六波罗蜜,特别强调这两条,布施、忍辱,一切法得成於忍。像这样的例子,我们看人能舍财,就知道一切身外之财统统可以舍,外财,身体是内财,没有一样不舍。舍了心就清净,舍掉,真诚、清净、平等、觉就现前;舍掉,大慈悲心油然而生,自自然然就生起。不要说发,发是别人劝,劝也发不出来。为什么?有障碍,不能舍就是障碍,舍掉之后,障碍没有了,所以自然现前。财能舍,法能舍,无畏布施,令一切众生得安乐这是无畏布施。

饮食里面,吃肉,吃肉里面有两种因素:一个是过去他吃你,现在你吃他,一报还一报,佛经上讲的,「人死为羊,羊死为人」。另外一种,前世跟他没有这么深的怨恨,这一生你也宰它,你也吃它,这就结下怨恨,冤冤相报,没完没了。另外一个是对方觉悟了,你吃它,它不恨你。为什么?业报酬偿。它明白,它一觉悟之后,不再想报复,它就超升了。或者是到人道,或者是到天道,超升了,也有念佛往生净土的。六道里头关系很复杂,不能不知道。多读经,依照经教来修学,慢慢的你都会体会到。今天时间到了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