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五三八讲)  2006/4/6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538

诸位法师,诸位同修,请坐。请看「净行品第十一」,偈颂第六大段第二小段,第十六首看起:

【若见流水。当愿众生。得善意欲。洗除惑垢。】

外出,『流水』是常常见到的,小溪、小河,菩萨见到这个境界引发自性的悲愿,『当愿众生』。我们看到这一百四十一首,每一首的第二句,这四个字里面包含的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。不是指我们现前这个地区、国土或者地球,那就太小了,那不是菩萨的心愿,不是菩萨的心量。菩萨的心量无不是心包太虚,量周沙界,恒沙世界;那个世界是讲的大世界,不是小世界,就是佛的教化区,经论上称为大千世界。大千世界无量无边、无尽无数。佛当年在世,在恒河流域弘化的时间很长,恒河的沙很细,所以讲到大数字,他就用恒河沙做比喻,叫恒沙世界,恒河沙数这样的诸佛的刹土。

《华严》里面我们读到,成佛了,虽然是说佛佛道同,这个真的是没有话说,道是同、智慧相同、愿力也相同。可是还有不同的,不同的是什么?缘分不同,这个诸位要知道。因此有些佛,像我们这里,我们娑婆世界的本师释迦牟尼佛,他老人家的教区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,这是在佛法里头常见的,占多数。可是还有些佛的福报大,他的教区二个大千世界、三个大千世界,有十几个大千世界,有一百多个大千世界的,福报大!这不一样。福报最大的是阿弥陀佛,阿弥陀佛的教区是遍法界虚空界;换句话说,我们娑婆世界也在其中,也不是例外。

我在讲《无量寿经》的时候跟诸位报告过,西方极乐世界好比是学校,十方刹土里面的诸佛如来,好像是替这个学校招生,招到的学生统统都送到这个学校。你要懂得这个比喻,你就晓得,十方一切诸佛菩萨跟阿弥陀佛是什么关系,你就明白了,无一不归西方净土!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,毗卢遮那佛的得力助手,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,这两位菩萨在《华严经》末后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。这是示现给我们看!极乐世界是究竟圆满,圆满什么?我们的性德全体开发出来,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,这在极乐世界!它的殊胜是三根普被,利钝全收,所以这个法门广大无与伦比。世尊给我们说,在法界虚空界里面,有许多的菩萨希求、寻找这个法门而不可得,这不可得就是没有缘分。我们今天遇到了,你说是多么的幸运。

为什么我们会遇到?不是偶然的,过去生中生生世世跟阿弥陀佛、跟西方净土结了缘;没有这个缘,法门在你面前你也不会产生信心。你看香港的居民有四、五百万,这么多的人,几个人相信这个法门?李老师曾经说过,这是讲念佛人,不念佛的不算,一万个念佛人,真正能往生的只有一、二个。在香港的比例恐怕还不到,如果一万人当中有二个往生,一百万就有二百人往生,五百万就有一千人往生,香港这个地方恐怕没有一千人往生。为什么?善根福德因缘不足!不能说没有善根,善根太微少,不够、不足。我们这些同修善根福德因缘具足,具足还不能去,原因在哪里?五欲六尘、名闻利养放不下。这个诱惑力量太强了,你不肯放下,所以你还是去不了。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,必须要把这些障碍放下,那我们这一生当中就功德圆满了。

所以看到「流水」,你静静的去观察,现在难得见到的是清流,清净没有染污的流水,现在很难得看到,大地普遍受到染污。没有受到染污的流水,大概只有在山地,乡下农村里面的小溪,山上的溪流,还没有受到染污,你看到会很欢喜。我们必须用这种清洁的水,这才能养人。陆地上的水,我们都知道是流向海洋,大海是所有河流会集之处。这一个世纪,特别是七0年代以后,就是一九七0年以后,地球上的环境染污有著明显的恶化,这个恶化让许多科学家感到惊讶、不安。什么原因?就是这半个世纪,科技工业的突飞猛进,我们一般人不了解事实真相,以为这是好事情,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很多的方便。你知道这些方便,你用多大代价换来的?没人知道;给你说是多大代价?是我们整个地球上的生命做为代价。你说有这么严重吗?对。

科学家提出了警告,这个警告大概是二十几年以前说出来的,二十几年以前。如果人类还不能够把染污、破坏,就是破坏自然生态的环境,要不能把这个破坏、染污终止、改善,地球上的人类五十年之后就没有办法生存。五十年已经过了二十年,现在还剩三十年,三十年后整个地球上的人就毁灭、就灭掉,你说这个代价大不大?我们还要这些东西吗?大家还在盲目拼命都在追求。科学家说这个话是不是危言耸听?绝对不是,他们有科学的数据。

所以,我们看到流水就要想到,怎样洗洁自己的清净心、自己的清净行,这个重要。最近这些年来,我们在《华严》真的学了不少东西,「心净则佛土净」,我们总听了几十年,但是怎么样?感受不深刻。而这种感受,可以说这么多年来,年年都在向上提升,这是好事情。现在我们真的是进入这个境界了,了解到心净国土净,心净宇宙净!清净心、平等心、正觉心能度自己,真诚心、慈悲心能度众生。可是首先要度自己,自己不能得度就没有法子度人,这不能不知道。特别是生活在近代这个环境里头,心地要善良,多做好事。

什么是最好的事?帮助人觉悟。慈善救济的项目太多,里面最重要的,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、离苦得乐,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做慈善救济事业,他做的是什么?教学。每天教导大家、劝导大家,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!这是有史以来,在这个地球上,从来没有过的大慈善家。不是说你没衣穿,送你几件衣服;你没饭吃,送你粮食,那是小善,那不是根本,那是枝末;根本帮助你,是帮助你开智慧。可是要想开智慧,一定首先要心清净;要达到心地清净,一定要严守戒律,於是我们在这里就懂得了。

『得善意欲』,这句是讲果报,下面『洗除惑垢』,惑垢这两个字就是贪瞋痴,惑是痴,垢是贪瞋,这是烦恼的根本。你不迷惑,你怎么会起贪瞋?所以贪瞋容易断,迷惑可难断了。贪瞋用戒定就可以把它控制,可是迷惑不行,迷惑,戒定没用处,要开慧,慧才能够把迷惑断掉。我们怎么对治法?这就很明显,「勤修戒定慧,息灭贪瞋痴」,垢是贪瞋,惑是痴,然后你才能「得善意欲」。这个意欲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心想事成,有求必应。可是上面这个字重要,是善的,不是恶的。为什么是善的不是恶的?因为你贪瞋痴洗除掉了,所以你所求的、你所愿的没有不善。

我们回头再看看我们现前的社会,现前社会是「得恶意欲,增长惑垢」,不是洗除,现在就是天天增长。我们学佛学这么多年了,天天在听经、天天在念佛,我们的贪瞋痴,不要说洗除,有没有减少?从这里看。洗除可不是简单的事情,今年如果比去年少一些,那就有进步。贪瞋痴少一分,戒定慧肯定就增长一分,这是一体的两面。你首先要有认知,这个比什么都重要,肯定贪瞋痴对自己是有害的,戒定慧对自己是有利益的,你要有这个认识。

佛给我们讲,贪瞋痴叫三毒!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恶念、一切不善、一切恶行,都是从它生的,所以它叫做根本烦恼,万恶的根源。你还贪恋它,你还不肯舍弃,又要想往生极乐世界,这是自己跟自己矛盾,极乐世界怎么能去得了?极乐世界是善意欲。我们讲人天福报,也是善意欲。现在人天有没有福报?没有!在人间,几个人懂得福报,享受人天福报?给诸位说明,还是放下贪瞋痴,你才能享受人间的福报;你要不肯放下的话,人天福报你享不到。

我们读历史,你看历代帝王,尤其看开国的帝王,开国帝王一定都生在乱世,所谓是英雄豪杰。起义举兵平定战乱,得到政权,做了皇帝,好像是挺有福报的样子。你再细细去想想,杀多少人,让多少父母失掉儿子,让多少妇女失掉丈夫,让多少人民丧失生命财产!所以古圣先贤有句话,冤枉杀一个人,他并没有罪过,杀一个人,你就可以做皇帝,这不是好事情吗?这个人有良心过不去,宁愿不要做皇帝,也不肯杀一个人,这样的人他这一生当中才得善意欲。

我们读历史上看到的,这种悲惨的局面,中国从战国之后社会就乱了。所以孔子是非常感叹,常常怀念尧舜禹汤那个时代,那时候真的是天下和谐,人民淳朴。从战国到现在,大概至少有二千三百年。再看看全世界,看看这个世界的历史,大小战争死亡的人数非常可怕!所以有人曾经问我,西方人讲世界末日,为什么会有世界末日?因素当然很多,大家都从科学数据里面来看,佛法还有从另一个角度去看,从因果。这么多人冤枉死了,他能甘心吗?他要不甘心,那你就要晓得,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没完没了。二千年,大概到这个时候就是要算总帐,算总帐就是末日。这是从因果的角度来看,你想想这有没有道理?所以在近代,天灾人祸频率年年往上升,灾害一次比一次严重。

你要问那还有救吗?答案是肯定的。为什么?境从心转。《楞严经》上佛说得很好,「若能转物,则同如来」。怎么转?从心上转;你不从心上转,那你就错了。从心上转,转恶为善,转染为净,转贪瞋痴为戒定慧,你从心上转。怎么个转法?这是很多年前就有人问我,我教他,我都是依经上教训来说的。《八大人觉经》上佛告诉我们,「不念旧恶,不憎恶人」,你从这个地方转起。你自己想想你生平当中最讨厌的是哪个人?最恨的是哪个人?你从这里转。最讨厌的、最恨的,这个人常常想毁谤你、伤害你的,你给他供个长生禄位,供在你家佛堂佛像旁边。你每天礼佛,早晚课都向他拜,化解冤家对头,你要从这里做。

我教人,有人真做,做了三年,他来跟我说:「法师,我现在心平静多了,可是见到那个人,听到人说这个人,心还是不平,怎么办?」我就告诉他,我说你的功夫还不够,继续努力再拜三年。必须怎么样?必须见到这个人不起怨恨,你的功夫就成就了。那个人造很多恶业,不要去批评他,不要去责备他;应该责备的是责备自己。我动个念头想去骂他,想去教训他,你回头再想,你这个念头错了!错在哪里?错在我不能转境界,我被境界转了。为什么看到别人恶的时候,我的心就愤愤不平?看到人家做好事,我就欢天喜地?你还是为境界所转,这就是说回过头来要责备自己。

为什么佛菩萨能够如如不动?佛菩萨在天堂不生欢喜心,在地狱不生厌恶心,他心是平等的,这才真正把烦恼习气洗干净了,他那个境界里面的享受,那真的叫善意欲。千处祈求千处应,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;应当说什么法,他就说什么法。没有一定的形状,没有一定的色相,没有定法可说,善意欲。所以我们学,头一个就学这个。一看到就讨厌、不高兴,你得常常看,看到什么?看到不讨厌了,看到什么?不动心了。你要不常常看,你这个习气断不掉。那是好境界,他来帮助我,把我的烦恼习气淘汰掉,洗除干净。衣服脏了不洗,永远是脏的,你要常常洗,这个道理你懂。你的清净心染上贪瞋痴慢,你不把贪瞋痴慢洗掉,你的清净心怎么能恢复?贪瞋痴慢在哪里洗?要在境界上,特别是人事环境上。顺境、善缘,你要懂得断贪欲,不生贪恋;逆境、恶缘,你要去练不生瞋恚。

一定要明了人性本善,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你要肯定佛圣的教诲。你真的明白了,你就觉得一切众生有可爱之处、有可敬之处。可爱、可敬是他的本性本善,他有佛性,这种敬爱妙了,它不是烦恼。这个好难懂!为什么难懂?这里有个道理,因为你的贪瞋痴没有断,所以你不懂;贪瞋痴要是断掉,你就恍然大悟。原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敬爱里头没有情,没有感情、没有染污。它是什么?它是法性,它是性德,是自性里头的性德,纯净纯善的性德自然流露,是这么回事情。

我们有没有这个性德?有,一切众生都有。现在跑哪里去了?佛说还在,只是被迷惑了。迷了之后,它就变了形。变了什么?就是带著感情的、带著贪瞋痴慢的这种好恶之心,就变成这个。实际上我们的好恶之心是自性里面的纯净纯善。这样看起来,贪瞋痴慢还非得洗除不可!要是不洗除,你现在变了质的,就是带著贪瞋痴慢的纯净纯善的心,它会造善、它会造恶;造善,三善道受生,造恶,三恶道受报。这就是什么?轮回!六道是个大染缸,永远出不去,愈染愈严重。

这种情形你要细心去观察,就从个人自己观察起,你想想,你在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二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三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,你这样子十年十年细细去反省,你就知道了。十岁的时候染污很轻,二十岁时染污相当严重,三十岁就更严重,四十岁就迷惑颠倒。我这样的年龄,跟诸位说,我在十岁的时候没有染污,生长在乡下、在农村,八十年前的社会没有染污。到二十岁的时候就有染污了,很轻,不严重。二十六岁接触到圣贤教诲,接触到佛法,所以能够保持往后的五十年。如果不是天天在洗除贪瞋痴,你能不受染污吗?

我学佛,我感激章嘉大师,启蒙的老师,谚语常讲先入为主。所以第一个老师的教诲,这印象就特别深,往往影响到一生。他的方向跟目标,他教我的就是看破、放下。我用一句话,最简单的,介绍我三个老师。第一个老师是方东美先生,把佛法介绍给我,告诉我,因为那个时候我学哲学,「佛法是哲学里面的最高峰,学佛是人生最高享受」。他自己晚年,在学校授课完全教佛学。章嘉大师,这是我接触出家人第一个出家人,就是教我「看破、放下」。李老师我跟他十年,他教我的「至诚感通」,这非常重要。

我们自己学习,学习的目标是什么?通达诸法实相。这个谈何容易!老师那时候给我说,他说你看看世间的学术,不谈外国的,也不谈现代的,只说咱们中国古时候有一套丛书,《四库全书》,你一生能念得完吗?在早年,「台湾商务印书馆」在台湾把《四库全书》印出来,印了三百套,买的人少!我到书店里面去买的时候,是最后一套,所以我买到是最后一套。我也估计大概它印三百套,果然没错,总经理也告诉我,确实只印三百套。给我讲这套书,算一个人一出生就会读书,每天读八个小时,读到一百岁,这个书还没看完。你就想到不容易!李老师又告诉我,佛法三藏十二部,这一套《大藏经》,不要谈别的,就这两样东西,你这一生能读得了吗?你要是读不了,你怎么能通?你要想自己成就,佛法要通;你要想弘法利生,世间法要通;世间法不通,不能弘法利生。

现在怎么个通法?老师最后教我,只有靠感应,这个通是感通,就是说要求三宝加持。三宝怎么加持?我们求佛的智慧加持,求佛的本愿加持,求佛的威神加持。几个人求到?可不能迷信!什么叫加持?佛的教诲叫加持。你真听懂、真相信了,你把它做到,就是加持。你想入佛门来,三皈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,你能够念念依觉正净,放下迷邪染(迷邪染就是贪瞋痴),这叫加持。具体的就是戒律,你能持戒,戒是佛制定的,这得佛加持。所以,至少十善、五戒、十戒(十戒是沙弥戒)你要真正做到,然后你的心就清净了。为什么?不贪了,也不痴,也没有瞋恨,心就清净了。清净心就生智慧,智慧就通了,就这么个道理,这叫三宝威神加持,三宝威神是教训。

你不要听这些话听错了意思,你就变成迷信,盲目去天天给佛菩萨磕头,给佛菩萨供养,以为佛菩萨会保佑你、加持你,这叫迷信!完全搞错了。所以佛真正加持,是让我们用戒律的方法得清净心,清净心才生觉正净。然后你六根接触外面境界,才能通!通是通达明了,用这个方法行。老师讲要用至诚,用什么感?真诚心感,至诚是真诚到极处,这才能够感通。由此可知,我们现在一般学佛的人没有真诚心,所以求什么都求不到。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接著看下面第十七首:

【见修园圃。当愿众生。五欲圃中。耘除爱草。】

前面是「见流水」,就要想到,首先想到自己要把自己的染污洗除掉。这个地方见到的是菜园,『园圃』是菜园,菜园里面当然隔一段时期一定要除草,耘草就是除草。我们在澳洲自己有两个菜园,连山下,我们有三个菜园,规模还都不错。有个大菜园,我们种的这些蔬菜瓜果,足够供养三百人,规模相当大。除草这个工作是要常常做的,否则杂草就生长了。看到除草,要想到把我们心里面的杂草也要把它耘除掉,『耘除爱草』。这个「爱」是属於七情里面的一个,七情是喜、怒、哀、乐、爱,所以爱是属於七情的,下面是恶、欲,用这个字就代表七情,七情五欲。它前面是『五欲圃中』,一定要把这个七情除掉,七情除掉,你心就清净了,心就安了。

我们无论是学佛或者学儒,功夫不得力,真正的原因在什么地方?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,「都摄六根,净念相继」,他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!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。摄是什么?收回来。一般人,一般人的六根一定向外面六尘上面去流,就像水一样往外流。眼缘著色,我们现在讲粗一点的话,被外面引诱,眼被外面色尘引诱,耳被声尘引诱,鼻为香尘引诱,舌为味尘引诱,乃至於身为触尘,意为法尘;这个法是不善的法,所有一切不善的法,世间法。六根被六尘诱惑,你的功夫怎么会得力?要想功夫会得力,不难,你要把六根从六尘里头收回来,不攀缘这些东西,不接受它的诱惑,不接受它的干扰,功夫才能得力!

佛这么教我,儒也是如此,你看孟夫子讲得很好,「学问之道无他,求其放心而已」,跟大势至菩萨「都摄六根」是一个意思。什么是学问?你能够把心从外面境界收回来,意思就是不受外面干扰、不受外面诱惑,这就叫学问。世出世间圣人这些话是事实真相,是他们自己做功夫的经验之谈,我们如果不走这条路子,你要想成就就太难了。

七情五欲里面,最严重的是贪爱,用它来做代表。所以一定要知道,情爱,世间人看得很重。一个人要是没有情、没有爱,还能算人吗?一般人都这么讲法。这个说法似是而非,怎么说似是而非?你的心是妄心,就是你的心是什么?妄想分别执著,不是真心。因此你的爱跟情是假的,不是真的,会变;今天爱你,明天就不爱了,千变万化。你们想想,家庭里面最严重的问题,离婚。夫妻两个人当时结婚的时候不是很恩爱吗?为什么结婚没有多久他就离婚?这就说明爱是假的,情是假的。

所以你一定要知道,凡是用妄心,不是用真心的,全是虚情假意。他说他爱你、喜欢你,点点头笑笑,可别当真,当真你就上当了;他说我恨你、我不喜欢你,也别当真,也是假的。为什么?过几天他又变好了,变幻莫测,连他自己都不知道。你要晓得那是什么原因?原因是妄心,不是真心;如果是真心,真心是永恒不变。谁用真心?佛菩萨用真心,佛菩萨对於一切众生有情、有义、有恩、有爱,永远不变;无论你用什么态度对佛菩萨,佛菩萨决不会改变,为什么?他真的。

所以心是主宰,从心开始,没错,和谐社会从心开始。心有真心、有妄心,差别就太大了。如果是用妄心,和谐不会保持长久,刹那之间又不和了;如果用真心,永久的和谐。可是这个问题就是真心一定要在佛法里头。所以汤恩比教授跟池田的谈话,我看了之后,最终有个结论,要想世界真正达到和平,决定不能离开宗教;舍弃宗教,我们今天讲宗教教育,舍弃宗教教育那就变成理想,决定不是事实;要把理想变成事实,宗教教育太重要了。你要问为什么需要宗教教育?宗教教育把这些宇宙万法的真相给你讲清楚、讲明白,帮助你觉悟!觉悟之后怎么样?你用真心,不用妄心。

所以我教同学,我用最简单的言语告诉大家,什么是佛?人家在问,你们信佛的,佛在哪里?什么是佛?你就可以指著他:「你就是佛!你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,你就是佛!」释迦牟尼佛放下了,他是佛,你放下,你也是佛,我放下,我也是佛。你放得下放不下?妄想放不下,分别执著放下,你就是菩萨,三个你放下两个。最难放的是起心动念,那就是妄想,你放不下,但是你不分别、不执著,你是菩萨。分别也放不下,执著可放下了,那你就是阿罗汉。我放下了执著,我就是阿罗汉;我再放下了分别,我就是菩萨;我再放下了妄想,那我就是佛。所以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,那就是说本来你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就这么一句话。

可是现在问题发生了,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起来了,而且愈来愈严重。你从佛变成凡夫,随著妄想习气你造作一切善恶业,善业感三善道,恶业感三恶道。你就好好想想,你这一生当中,你这一天当中,从早到晚,你的善念多还是恶念多?善恶怎么分法?善恶很简单,利益众生的是善,利益自己的是恶;也就是你的起心动念,是为自己的多,还是为别人的多?你这一年当中,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,这一年三百六十天当中,你是为人想的多,还是为自己想的多?为别人做得多,还是为自己做得多?这两下一比较,你就晓得你将来到哪里去。

如果为自己的多,为别人的少,将来就三途有分,这是你的归宿,是你的结果。如果你为自己少,为别人想得多、做得多,那你来生是人天福报。这是什么?你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。如果说执著没有了,那肯定你起心动念、所作所为都是利益众生的,决不是利益自己的,阿罗汉。阿罗汉以上没有一个是为自己的,为自己的,决定是六道凡夫。向上就更不必说,都是为一切众生,绝对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。你们如果真正明白,你就晓得宗教教育才能至世界和平。这个世间学者专家,真正有学问的人,汤恩比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。这个人有学问,他不排斥佛教,他对佛教还特别赞扬,认为佛教能解决问题。他自己也没有把基督教放弃去改信佛教,没有,依旧是虔诚的基督徒。所以愈是到高层次,宗教之间没有矛盾,可以合作。

所以,我们对於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不知道,学佛的同学当然也都知道,知道怎么样?认识不透彻。怎么知道你认识不透彻?因为现在你还不肯放下。真正明白,真正搞清楚了,哪有不放下的道理!所以看你认知的程度从哪里看?从你放下多少看,你知道多少,你一定放下多少,这是最准确的。我知道,我做不到,实际上你没有知道。

这桩事情我都向章嘉大师请教过,谈到知跟行的问题,老师说佛教是知难行易。我们一般都感觉得佛教知容易,做很难;他说不是的,知难行易。以后我们深入经藏之后,老师的话跟佛说的一样,众生成佛在一念之间,有什么难!一念觉,众生就成佛了;一念迷,就变成众生,所以凡圣在迷悟之间。可是觉可不容易,我们以宗门做比喻,这是很明显的,显而易见的。参禅,参禅的目的是什么?在开悟。经年累月在那里参,他就是参不通,到处去访问明师、善知识,去求教,请别人开导,帮助自己破除疑惑。宗门有个公案,赵州和尚,「赵州八十犹行脚」,八十岁老翁,为什么?没开悟,到处去寻师访友。又所谓「踏破铁鞋无觅处」,迷关破不了;一旦开悟了,「得来全不费功夫」

悟的是什么?我在讲经的时候全都给暴露了。在宗门是绝对不许可暴露的,他一定要让你自己契入境界。教下,尤其在我们的讲席,我们暴露太多了,得来全不费功夫。就是日常生活,就是起心动念,起心动念就是迷,不起心、不动念就是觉,这就是把根本暴露出来。我教你这三样,你说人家证果多困难,小乘证阿罗汉多困难。怎么证的?我跟你说得很简单,於世出世间一切法,无论是顺境善缘、逆境恶缘,统统不执著,佛法也不执著,就证阿罗汉果;一切都不分别,就是菩萨。我这个讲得简单,你好懂!於一切法不起心、不动念,你就破无明,你就证法身,就成佛了。

所以你要常常想到,为什么我还执著?你先从最粗的烦恼下手,最粗的是执著,分别就微细一些,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。我们要先从粗的下手,为什么要执著?你要是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,生活、工作、待人接物,时时能够提出这一句,「我为什么要执著?为什么不放下?」我相信你的功夫就会有很大的进步,会有长进。你能放下,烦恼少了,智慧就多了,佛经上讲烦恼轻,智慧长。你要肯定我平常讲的十六个字,自私自利、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、贪瞋痴慢决定是坏东西。为什么?障碍了我们的性德,我们自性里面有智慧、有德能、有福报,现在统统不能现前,就是被它障碍。不是别人障碍我们,与任何一个人都不相干,所以可不能够怨天尤人。别人没障碍我,就是这些东西障碍我;这些东西放下,障碍就没有了,本性本有的智慧、德能全都现出来了。

《三字经》上讲,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,本性本善,本善里面就包括智慧、德能。德能,我们今天讲才艺;相好,相好就是我们今天讲福报,统统具足,不向外求,而且是圆满的具足。在什么地方?就在现前。只要你用真心,把妄想分别执著淘汰,你面对著山河大地,面对著芸芸众生,它就变样子了,真变了,不是假变。到这个时候你才相信佛讲的话,「一切法从心想生」「唯心所现,唯识所变」「境随心转」,这几句话你明白了。现在这几句话你是听说,你没看到事实,你要不肯放下,你永远看不到事实。永远看不到事实,修个几十年之后,你可能把佛教放弃了,为什么?佛讲的是假话,不是真的,我搞了这么多年,你看都不能兑现,这就由佛道就变成了魔道。佛跟魔没有两样,正的就是佛,邪的就是魔;觉了就是佛,迷了就是凡夫,统统要把障碍去掉。

前面讲的「惑垢」,这个地方讲的「爱草」;前面是讲贪瞋痴慢,这个地方是讲七情五欲。你不放下怎么行?放下,你才知道得大利益!方老师告诉我的「人生最高的享受」,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什么?统统放下,那才是最高的享受;你不肯放下,你永远不知道什么叫最高的享受。孔夫子《论语》里面讲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句话你会念,你也会讲,你永远享受不到。什么原因?也就是你五欲六尘没有放下,你要放下之后,你才知道那个乐趣。

这个乐趣最明显的表现在哪里?表现在圣人的典籍。你读佛书无比的快乐,世间什么样的快乐都不能跟这个比。不但我们这个世间,天上,佛经上给我们讲的,大梵天王、摩醯首罗天王那个享受,绝对没有读经享受的快乐。你们现在读经快不快乐?没有感受到有这么快乐,为什么?心不清净,你有杂染。这个地方讲的爱草、讲的惑垢,你没有把它除掉,你没有把贪瞋痴慢疑洗掉,你没有把七情五欲耘除掉。所以你面对著经教不生喜乐,原因在此地!你要很认真去放。

我能够契入佛门,感激章嘉大师,第一天见面他就把这个秘诀传授给我。我这一生得力的地方,就是从小父母教的尊师重道,这是从小教的。所以对老师尊重,对老师的教诲会依教奉行,很认真去做,这真的得利益。那个时候老师教我看破、放下,我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?他告诉我,布施!布施就是真的放下,真的舍。他叫我做六年,我就认真做六年。果然没错,第六年,身上所有的身外之物全部舍掉了,只剩下两套换洗衣服,剩下一个铺盖,薄薄的被子,三斤重的被子,统统舍掉了。那个时候想,自己有工作,每天还上班八个钟头,所以学佛时间不够,充其量每天能用四个小时在佛法上。我就想这样不行,这样我赶不上同学。李老师在那里已经教十年,那些人,很多人跟老师跟了十年,我才到老师这里,怎么能赶上人家?就打妄想,想最好是出家,这个工作不要了,我每天用十二个小时在佛法上,我估计我有两年就跟上他们。

统统放下之后,真的心想事成。出家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,我就有这个愿望,心里面就有预感,大概这个缘会成熟。我告诉我那些同学,我同学们跟我讲,大概还要多久?我说不出半年,我有预感不出半年。结果不到两个月,心悟法师就派人来请我出家,一个多月当中来了九次,我看他的心很诚,是真的,不是假的,我这才出家。所以我出家不是我找师父,师父来找我,而且找了九次。我提出的条件,我出家要学经教,我不做经忏佛事,我也不做法会,我就要学经教。我可以讲经,可以教佛学院,其他的我没有兴趣,师父跟道场都接受、都同意了。在台北出家,我又提出来,我每个月一定要到台中住一个星期,亲近老师,往返的旅费常住要给我。我一分钱都没有,统统答应,这才出家。你不放下怎么行?要晓得这些东西,五欲六尘,就好比是毒蛇,好比是猛兽,七情五欲沾都沾不得!

老师的教诲我听得懂,我能接受,我能依教奉行。所以我自己也感到很安慰,这一生当中没有离开书本。读佛书、读圣贤书,世间其他东西我都舍弃,为什么?没有时间。而且是以佛书为主,我整个时间、精力用在这上面都嫌不够,哪有时间去看别的东西!所以我不看报纸有四十多年,报纸、电视、无线电的广播、杂志,统统都放下了;世间一般的书籍也都放下了,没有时间去看,这样才能保持清净心。烦恼轻,智慧长,这是我自己亲身的经验,以前对经书看不懂的,现在能看懂。所以这个东西不是研究的,研究搞不通;研究,你是用妄心,你用分别心,用执著心,浪费了时间,浪费了精力。

你一昧用真诚心,至诚感通,这是李老师教给我的秘诀。真诚心就是去读,不要有分别,不要有执著,一遍不行,两遍,老老实实的一遍一遍念下去。不定在什么时候忽然意思明白了,会感到很安慰,体会到了。这种领悟、体会次数愈来愈多,愈来愈密集,法喜充满!所以经书你要去念,遍遍不一样,其味无穷,其味无穷就是其乐无穷;你尝不到法味,就是你心不清净。古大德讲的「世味哪有法味浓」!这世间的快乐,世味,总比不上法味浓厚,法味之乐超越世间太多了。世间的乐有流弊,就是说那里头有毒,法味纯善,没有恶。

这个东西就跟念佛一样,我们念佛功夫不得力,因为不如法。什么不如法?觉明妙行菩萨讲得好,他讲念佛三个秘诀,第一个不怀疑,第二个不夹杂,第三个不间断。实在讲他讲的九个字,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四个字,「净念相继」;不怀疑、不夹杂才是净念,不间断就是相继。这是秘诀,读经、学教也是这个秘诀。我们今天问题在哪里?问题在怀疑、在夹杂,所以你尝不到法味,你得不到受用,於是你就懈怠,懈怠就间断,这才不能成就。由此可知,真正想契入,你要懂得章嘉大师的教诲,放下,什么都要放下;要舍,难舍能舍,你就有门进入了。放下是个门道,不放下,这个门在你面前,没办法,你入不进去,你找不到门道。

这两首偈,前一首教我们放下烦恼,这首教我们放下七情五欲。所有一切万事万物,会学的人,统统是提醒我,统统是表法;《华严经》上讲的表法,我们一般人讲提醒。你看,看到流水,提醒要把我们贪瞋痴慢洗干净,把三毒洗掉;看到菜园就想到除草,七情五欲就是杂草,你能够把它除去,障碍就没有了,清净心就现前。虽然现的不多,管用,什么用?得法喜,尝到法味。今天你尝不到法味,障碍在此地,听经没有法喜也是这个原因。你能尝到多少,你能享受多少,与你放下多少成正比例。你要明白这个道理,你要真干!谁跟你有过节,你要能放得下,不要放在心上。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,找过我的麻烦,或者是毁谤我、伤害我,你要是把这个东西存在那里,你清净心里面生了杂草,你的菩提心里面有三毒了。

所以病在不在外面?不在,在自己,这就是中国古德教给我们,「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」,这个人真正懂得学。外面,蕅益大师讲得好,「境缘无好丑」,境是物质环境,缘是人事环境。祖师告诉我们,外面的环境,人事也好、物质也好,没有好坏。再告诉你,没有是非、没有邪正、没有善恶、没有真妄,真妄、邪正、是非、善恶全是自己内心里头生的。你说这个人讨厌,你不喜欢他,为什么别人喜欢他,不讨厌他?我为什么讨厌他,不喜欢他?你能够这样回过头来反省,去检点,把自己的问题找出来。什么原因?烦恼习气在作祟,不关外境,是自己的烦恼习气。自己迷惑颠倒,做不了主,外面境界一现前,我们讲诱惑,其实境界诱惑你吗?没有诱惑。你要说诱惑,为什么阿罗汉以上就不接受诱惑?对他一点作用都不起?还不是自己把握不住自己;一接触,自己内里面烦恼习气统统现行,还是怪自己,怎么能怪外面?

真正会修的人,外面境界对他来说利益太大了。他要断贪瞋痴,贪爱怎么断?顺境里头断贪爱。你要去接触顺境,顺境把你贪爱引起来,你在这个时候提得起戒定慧的功夫。戒是勉强控制住自己不接触,定的功夫就更深一层,能够伏住,慧开了之后,化解了、没有了。佛法的修学,终极的目的是开智慧,所有一切都化解了;戒、定都是手段,都是过程,不是目的。你不真干怎么行?真干,根利的,几个月,二、三年就成功了;根钝一点的人,就不一定了,有人十年、八年,有人二十年、三十年。只要你真正,就像善导大师讲的,遇缘殊胜,这一生当中没有不成就的!确实在遇缘,这关系太大了!缘里面最重要的是善知识,真正好老师教给你,你自己要跟老师有缘,有缘什么?真相信,不怀疑,真的依教奉行,这才能成就。

想想看我这三个老师,学生都多,成就的不多,这是什么原因?这就是尊师重道的程度不一样。印祖在《文钞》里头讲得好、讲得多,「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,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,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」。我们统统跟老师学的这么多同学,每个人对老师诚敬不一样,所得的也不一样。老师是一个课堂教的,每个同学所得的都不一样,你要问这是什么原因?诚敬心你有几成,关系在此地!这不能不知道。这些都是你能看得见的,都是表面的,佛法讲这是缘。当然还有更深的,更深的是因,因是宿世,过去生所学的是这一生的根,因。过去生中没有认真修,这一生纵然遇到缘,不行,根不够深;过去生中有因,这一生遇到的善缘,成功了;过去生中有善根,这一生没有遇到善缘,也没有办法。因缘聚合,果德就现前。佛法对於一切法的解释透彻、清楚、明了,一点都不含糊。

你说这么好的学问,今天居然没有人去学,多可惜。那时候章嘉大师给我选择这个行业,我也很喜欢,为什么?我有个使命感,现在这么多人误会,这么好的东西,必须要自己身体力行,给大家讲清楚、讲明白。讲清楚、讲明白,一定要自己做到,做不到,你讲,他不相信;自己先做到,讲的时候他才相信。像从前我对我的朋友、同事、同学,那时候我初学佛没多久,我给他们介绍佛法,不相信,半信半疑。现在跟我见面,态度完全不一样,「你对了!」站在一起,我年岁比他大,看起来他比我老,这就差很多了,体力、精神他都不如。为什么?一生没有离开烦恼。我们这一生没有离开戒定慧,这个生活陶冶出来的,果报当然不相同。好,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