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0四讲)  2007/2/3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704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华严三昧」第七、八两句:

【施戒忍进及禅定。智慧方便神通等。】

这两句所说的,是文殊菩萨的十个修行纲领,十波罗蜜,我们学到禅定。禅定的意思很深、很广,还是要多说几句。为什么?世尊在《金刚般若经》上告诉我们,「一切法得成於忍」,忍是禅定的前方便,也就是禅定的预备功夫。没有忍就没有进,精进就没有,禅定当然也更没有了,能忍才有精进。世出世间法成败关键都在这里,所以比什么都重要。凡是事情不能成就,说实在话,主要的原因在人事上没有耐心,往往就把机缘错过了。好事总是多磨的,这是肯定的,尤其是现代这个时代。现在时代是工商业时代,连宗教,不光是佛教,许多的宗教也染上商业的习气,买卖!我们在外国,教堂里面讲道,有名的、名气很大的这些传教师,讲经讲道都收门票的,不是一般,要买门票才能进去的。

我还听说,这是佛门的,传授三皈,或者是摩顶授记,密宗的摩顶授记都收费的,有等级的。我刚刚去美国听到这个事情,真是对我来讲是新闻,从来没有听说过,所以趋向於商业化。在那边有很多同学告诉我,叫我在那边传皈依要收费,价钱要订高一点,他说价钱订得高,人家就有信心,这真正是大德;如果不要钱的,他们瞧不起,恐怕没有什么功夫。这是群众心理都被染污。我们传授三皈收的钱愈多大概就愈灵,来的人还更多,这是怪现象;不要钱没人来,人家认为什么?不值钱,有这么个错误心理。这种心理,这些年来,我知道至少有三十年,可能往上去还不止三十年,这三十年当中我们所看到的愈来愈严重,真的变成商业化。我们如果不走商业化,真的,不但一般人瞧不起,跟已经走商业化的就变得格格不入。格格不入自然就要受排斥,说得不好听的,你自然就要接受淘汰;你要是赶上时代,那就要走向商业化,这是赶上时代。

我们是时代的落伍者。人家说我落伍,我告诉人,我没有入伍,没有入伍就没有什么落伍,入伍就会落伍,我没入伍。真的,我们连个寺庙道场都没有。这么多年来,我们讲经教学始终收不到很大的效果,原因是什么?是没有定居的地方。哪个地方请就到哪里去,时间都不会很长,所以说没有一个固定的场所,这就很难成就。现在我们知道,这个事情早就清楚了,没有缘!真正培养人才,没有十年不行,哪个地方我到那边去能住十年?这很多同修都知道的,几十年来我在一个地方讲经,大概很少超过三个月的,三个月就走路了。这次到香港是希有的因缘,这次住了七个月,以前没有过的。第一次是一九七七年来到香港住四个月,以后我在任何地方讲经都是流动的,在全世界到处走,没有超过三个月的,时间短的一、二个星期,长的一、二个月。

在台湾也是如此。虽然早年在台湾,我每年在台湾的时间,大概会回台湾两次,不超过四个月,那就一次两个月的样子,两次四个月,连续住四个月就很少;这次在香港住了七个月。这就是什么?没有办法真正帮助一个人、成就一个人,那个需要因缘。在国外有人想跟我学,受到签证的关系。现在澳洲可以住,我们自己建了个道场,但是国外的人士到澳洲去顶多只能住三个月,三个月就得离开;离开可以再回澳洲住三个月,六个月,再就不行了。再进去他就要问你,你是不是有企图非法移民?就不让你进去。所以缘非常重要,我劝同学学佛的缘要抓紧,因为自己不知道这个缘有多长(有多么长久)?所以有一天的缘要抓住一天,有两天抓住两天。谚语所谓「一生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,我们自己做不了主,自己怎么想都打妄想,真的是缘分。所以机缘是一定要好好的抓住,认真修行,不能空过,这个忍的关系就很大。

今天上午有个同修给我谈起来,早年我到香港讲经,说很可惜,没有把我留在香港。听说那个时候也有些同修提出这个意见,想把我留在香港,但是大部分的人不同意,只有少数人有这种意愿。我自己呢?我自己没有意见,因为我在学佛的时候,老师章嘉大师就教了我,我们这一生像《楞严经》上所说的,「将此深心奉尘刹,是则名为报佛恩」。这一生都由佛菩萨安排,所以我一点都不操心,佛菩萨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,不要有自己的意思,就没有烦恼,就会生活得很自在。

一九九八年我们到新加坡,离开台湾到新加坡,那个时候跟我一起去的有二十多个出家人,我跟他们说,李木源居士欢迎我们到新加坡来学习、来弘法,我说新加坡有两位护法,内护李木源居士,外护是李光耀先生。如果这两个人要缺少一个人,我们在新加坡就不能够久住,就要准备走路。到新加坡时候讲的。那也是个缘,我们知道缘很不容易得到。所以在新加坡我们做了个实验,就是用中国古老的方法来训练讲经的人才,那真叫速成班,三个月成就,做成功了。这说明这种教学方法比佛学院好,现在的佛学院是用这些一般学校的方法,我们用传统的办法有效果,比现在效果好。另外一桩事情,这把新加坡的九个宗教团结起来。我们希望宗教能够和睦相处,互相往来,彼此学习,增进了解,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,这个事情做成功,也得到新加坡政府的认同。

我们离开了新加坡,移民到澳洲。没想到到澳洲我们跟学校产生了关系,跟澳洲的昆士兰大学、格里菲斯大学,还有南昆士兰大学,我们在一起做团结宗教、团结族群的工作,目标是化解冲突,促进社会安定,世界和平。世界实在是太乱了,尤其九一一之后。跟著学校一起参加国际和平工作,就是最近这几年所做的,也有些影响,参加了许多次国际会议。这些事情成功跟失败都是忍、进、定,真正是古德所讲的「小不忍则乱大谋」,就是把很好的机会错过了,这都是我们在这些年当中亲身体验的。

我们在台湾,我们在美国,在许多道场学习过,都没有一个像古大德那样的耐心,那样的忍辱坚定不移,这才能成就人。所以我非常感激韩馆长,韩馆长跟我相处三十年,不容易!三十年没有忍进定是做不到的。韩馆长有个很大的长处,任何人在她耳边讲闲话,挑拨是非,她很有智慧,她并不完全就接受,她要追究、去调查,这一追究、一调查,以后没有人敢讲是非。调查你说的这些毁谤,你听谁说的?把那个人找出来,这话是你说的,或是你听谁说的?一层一层的找。所以她这个做法,以后没有人敢说,也证实古德所讲的「来说是非者,便是是非人」。我们的家要和,不能听人家的挑拨是非,批评可以,错误的批评也没有关系,要当众。善意的我们接纳,改过自新;里面有误会,我们要包容,绝不计较,正是所谓有则改之,无则嘉勉。这个误会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,决定不能避免,但是一切要往大处去想,要往远处去看,不要看得太近,看得太小,那就会做错事。

我们最近常常讲到,要培养最好的讲经说法的老师,什么样的人有资格?这个自己一定要晓得,人人都有资格。为什么?佛说的「一切众生本来是佛」,本来是佛你怎么会没资格?当然有资格,所以从理上来讲都有资格,人人都能成佛。以我们中国老祖宗传统的说法,人性本善;换句话说,人人都可以作圣人,人人都可以作贤人,真正是平等。世出世这些大圣理上讲的都相同,但是事上不然,为什么?每个人习性不一样。习性是什么?染污。有人染污得轻,有人染污得严重,有人染污的时间短,有人染污的时间长,染污得严重、染污的时间长很难回头。回头不是靠别人,诸位一定要晓得,凡是靠别人的都靠不住,最后往往都是失败;古今中外所有成功的人,决定是不靠别人,靠自己,靠自己你的成功率就非常大。依赖别人是不行的,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。

那要靠自己,我在前面给你们讲的几个基本条件,前天我所说的「孝廉、诚敬、好学」,你有这六个字,你看你本来是佛,现在又具备这么好的条件,又想学佛,你怎么会不成佛!在这个地方世出世间法的根,根之根是孝道。没有这个字,后头你全都没有!那个廉、诚敬、好学都没有了,所以它是根。有孝道,你就一定会做个好人,为什么?我要做不好,对不起父母,对不起祖宗,这就很大的压力。我心里面起个恶念,对不起父母;我做桩不好的事情,我对不起父母,这叫真孝。念念要想著父母、祖先,我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父母脸上要有光采,别人要看到会赞叹,你有好儿子,你教得好,你是好孙子,父母心里开心。我们做桩事做得不好,人家骂父母,骂我们的祖父母,这就大不孝。所以孝是世出世间圣贤的根本,不能不重视,这是外国讲学术,它没有著重到这个,这是中国最重视这孝字。

廉就是能够放下,不贪,不贪名闻利养,不贪受五欲六尘,真放得下了!这样你真正能放下,你的诚意才会现前。放不下自私自利,放不下名闻利养,放不下五欲六尘,放不下贪瞋痴慢,诚意没有了,诚就没有了。有诚,自然你对人、对事、对物就有恭敬,那这个底子基础具足了,只要好学,没有不成功的。学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快乐的事情,没有比这个更乐,「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」,这真的不是假的。你不好学,跟你讲你体会不到;你真的去做你会体会到,听到这个话会点头、会承认。夫子这句话讲的是真的,千真万确,世尊讲「法喜充满」,法喜充满就是不亦悦乎。这种快乐也就是方东美先生说的,人生最高的享受!

关键?关键在忍。所以这一个字确实,通常大乘法里讲六波罗蜜,这是个枢纽。大乘教里头常说「施能得」,布施你能得,施财得财,施法得聪明智慧,施无畏得健康长寿,施能得。忍能保持,如果不能忍,虽然得到,你保不住,你会失掉;唯有忍能保得住。特别是在什么?功德,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。所以有精进才有禅定,定是什么?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定就是自己有主意,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,这是定。你的主意是正确的,还是错误的?这要有智慧,这要有信心。所以信心是以六波罗蜜为基础,没有六波罗蜜哪来的信心?

净宗法门的三资粮「信、愿、行」,我问你:你现在修净土,你信不信?大家都说我信净土。你信净土,修了这么多年,为什么消息都没有?如果真有信心,你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,不可思议。为什么没感应?问问你生净土有把握吗?没有把握。蕅益大师讲得好,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,你有信有愿,决定往生;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,在念佛功夫浅深,这是行。你看信愿行,具足信愿决定往生。我们为什么消息没有?我们的信没有根。信的根是什么?就是六波罗蜜。才知道净土宗也不是那么简单!善导大师所讲的「万修万人去」,那个万修万人去是具足六波罗蜜,从六波罗蜜里头建立信心。你看有定、有忍、有慧,信从这里扎的根,那就真信,真信是一点都不怀疑,感应不可思议。

我们这两天听钟茂森居士讲他一个同学,就是现前的事情,他同学小他几岁,汕头人,得的癌症,信心治好了。那真信,决定没有怀疑,也决定没有贪生怕死,得那么样重的病,坚持不看医生,最后被发现是非常严重,坚持不开刀,就是一句阿弥陀佛。他相信这个病是什么?业障,冤亲债主!自己念佛消业障,发愿跟冤亲债主沟通,回向给冤亲债主。居然那么样严重的病,一个多星期就没有了。再去照片子,差不多像鸡蛋那么大的瘤不见了,医院的医生都惊讶,是不是照错了?照了好多张,把以前的拿来比较,真的有;可是现在去找,没有,奇迹!实际上这个道理我们很清楚、很明白,真正的信心。这也是讲念佛的信愿行产生的效果,让大家在现前看到。

我们真的具足,世法、佛法没有一样不成就!我们今天在此地这么个小道场,无论是道场里面的董事们、职员,包括我们所有的义工,要真正对道场有所认识。什么叫道场,要有清晰明了的认识,护持如来道场无量功德!即使没有依照佛法去修行,你诚心诚意爱护这个道场,帮助这个道场,果报都生天,这个事情我们亲眼看到的,享大福报。如果在道场依教奉行的,认真修行的,没有一个不生极乐世界,生极乐世界你这一生就成佛。我们在此地总希望这个道场能持久一点,让我们多做几年,希望这个道场真正能像佛陀在世一样,每天讲经八小时。我们知道佛陀在世,从早到晚讲经没休息。当然八小时一个人、两个人做不到的,至少要有五、六个人,能够有七、八个人就很轻松。为什么?我们每个讲经的人还可以轮流休息个一、二天。五、六个人,那每个人天天都要上台,一天都不能休息;有七、八个人,一个人可以休息个一、二天。休息一、二天不讲,自己要好好的听,好好的学,要好好的做准备工作。

对於培养弘法人才,古时候就是这样培养出来,古时候没有学校,弘法人才是怎么培养?是在听经听众当中。当然古时候的听众,因为寺院都在山上,山顶上,不是在都市,每天寺院里面讲经上课听众是固定的,都是住在里面的,住在里面出家人多,也有在家人。譬如讲一部经,一部经如果是长的,讲一部《楞严》,讲一部《法华》,差不多要半年。有很多有空闲的人,到山上听到哪个地方讲经,他就会到那边去住半年,叫讨经单,他是来听经的。听经之外,常住会分配一点工作给他做,扫扫地或者是常住有些什么事情分工作,也做点义工,但是决定不耽误他上课。上课的时候他工作就放下,工作一定不多,他是来讨经单的。常住都供养,不要钱的、免费的。对常住的供养随意,你有钱可以多供养一点;实在没有钱,没有关系,欢迎你来听经,常住会供给你。

听众当中有能力强的人,记忆力好的人,领悟能力强的人,老和尚就把他们选出来,选出来做什么?复讲。这就是讲经人才是从复小座,从复小座里面培养出来的,天天让他复讲。复讲可以把时间缩短,不能延长,复讲的内容完全讲老师所讲的,不准你加东西进去。你说你悟出来的不可以,你得规规矩矩的把老师东西复讲,这叫持戒,你有忍。有悟出来东西不准你讲,这叫你忍,你要能忍。到你毕业以后再讲,你可以发表你的意见;学习的时候不可以,一定要守规矩,这持戒,就修忍辱、修定。用这种方法培养下一代人才,这是几千年传下的老规矩。我们当年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,都守这个规矩,我们自己有悟处,有新东西,老师不准;就照我这个样子,我讲得不好,你也要照这样子讲。

老师讲两个小时,我们可以讲一个小时,把他两个小时的东西缩成一个小时。因为你听不会听得完整,总讲不完全,把两个小时变成一个小时就行,算是及格。如果两个小时东西让你听了之后,你在台上只讲十五分钟,讲不下去,不及格。不及格怎么样?被淘汰掉了。两个小时最低限度,你有能力讲一个小时,这就录取了;能够讲一个半小时这就是上根,那上根。所以佛门里代代这些讲经说法的高僧大德,这里头有居士,都是这个方法培养的。先是听经,听个二、三年他有基础,有底子了,然后再选出来学讲经。我们还是要用这个老规矩,这个老规矩根就扎得稳,根扎得深;要不依照这个老规矩,根深蒂固这做不到。老规矩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训练他的耐心,纵然有智慧也不准你发表,也把你压下去,叫你修忍辱。决定有好处!

从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起,你们想想,阿难尊者结集经教的人。佛入灭之后这些弟子们觉得是老师这一生当中,讲的东西非常之好,可是没有办法留下来,大家开会,这最初是五百结集,五百阿罗汉。当年世尊在世,跟随世尊的这些人,我们在经上看到的一千二百五十五人;结集经藏没有这么多,五百人,我想都是这里头的人。由阿难出来复讲,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,统统重复讲一遍。所以开经「如是我闻」,那个我是阿难;如是,就是我所讲的这个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,是我亲自听的,不是传闻的。在什么地方都要交代清楚。地点交代很清楚了,但是时间都讲「一时」,没有记年月日。这个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,绝对不是说阿难记不得日期,要记不得日期,那里面可能就讲错了。阿难记忆力好,就跟现在录音机一样,听了佛之后,他几乎全部都能记住,一生不会忘记,这也是个天才,所以十大弟子当中是多闻第一。

用一时,这个一时是什么?一时是感应道交的时候,这里头意思很深,真正讲你的心要到一那个时候,心到一的时候就是什么妄念都没有,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,放得很干净,那个时候叫一心。在一心的那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讲经你就看到了,你就亲自参与了,为什么?一心,时间、空间全部没有了。空间没有了,距离没有了,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灵鹫山讲经,我现在看到就在我面前。一,时间突破了,没有过去未来,三千年前灵鹫山就在现在我们面前,这个意思深!你只要到一时的时候,佛在那里讲经,你现在亲自参与。

在中国有这个例子,隋唐时候智者大师,天台山的智者大师,他读《法华经》,读到「药王品」他入定了。出定之后告诉大家,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《法华经》,还没散会,他说我刚才在定中去参加他的法会,听佛讲《法华经》。智者大师距离释迦牟尼佛一千多年,所以说他到一心,经上讲的一时他做到了,所以他亲自看到、听到释迦牟尼佛讲《法华经》。告诉我们没散,就是他走到过去,走到现场,这个意思多深!如果要是给你讲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,那就不对了,那你到哪里去找去?就表示那真的过去;一时没过去,就在现前,都有机会亲自听佛说法。懂这个道理,不但可以亲自听释迦牟尼佛说法,可以亲自在现场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说法,只要你到一,这个境界就现前。所以这一时不是含糊笼统记不得,有一次、有一个时期,不是这么解释,这个解释的话,不是真正的意思,不是如来真实义。

这也是《法华经》上说的一句话,「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」。相虽然是幻相,幻相也不坏,问题就是说你要到清净心的时候。《弥陀经》上讲「一心不乱」,那个一时就是一心不乱之时,你就见到了,你就能够亲自参与世尊的法会。阿难尊者所复讲的,你就可以比照,阿难说得没错,佛是这么说。不到这个境界,不行。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,你不怀疑,我们就相信阿难复讲的经就跟佛所讲的是一样的,决定没有差错。我们相信阿难虽然示现的须陀洹的身分,初果,实际上他是古佛菩萨再来示现的,不是真的须陀洹。他是来示现,是表演的,我们真的是凡夫,他们真的是大圣不是小圣。尤其是大乘经上「皆是大阿罗汉」,这句话你要记牢,世尊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位弟子皆是大阿罗汉,大阿罗汉是什么?大乘法云地的菩萨,真的阿罗汉。好,现在时间到了,我们休息几分钟。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菩萨修行的这十个科目,要时时刻刻落实在自己的生活、工作,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。怎样才能够如法的落实?这里面最重要的要懂得忍让。你看现在的社会,从小就教人竞争,这个很不好,为什么?争就不肯让,一定有个输赢。到底哪个是赢家?这像赌博一样,永远没有赢家。如果不能忍让,你就永远输到底。什么人是赢家?肯让的人就赢,肯吃亏的人就真的赢了。这个道理古人懂,佛菩萨知道,常常教导我们「吃亏是福,忍让是福」。我们从理论上来讲,这是你要相信因果,任何人在一生当中,真正是「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」。我们都没有见性,自性里面的德相是不能现前,在六道里面所享受的都是修德,不是性德。性德是本有的,大家平等的,跟诸佛如来没两样;迷失了自性,性德不能透出来,那就靠修德。

修善得福,这个人生活很好,在享福,那是什么?过去生中修善,善因善果,他得的果报;那受苦,过去生中没修善,造恶,那就应该受苦。所以懂得因果的人,无论过什么样的日子,不怨天、不尤人,知道是什么?自作自受。我们受苦受难,有没有方法把我们的生活改进?有,《了凡四训》就是告诉我们改造命运的方法。为什么?命运不是操纵别人手上,绝对不是上天主宰的,也不阎罗王主宰的,自己主宰的。自己造自己受,自己造,当然自己可以改,怎么改法?云谷禅师教了凡先生断恶修善,他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全家改习气、改毛病,做好事帮助人,他的命运真的改了。那个心一发,家里面的气氛就变了,我们现在讲磁场就改变了。

真正发心改过,修善积德,他第二年去参加考试,命里面那年考试是第三名,不错了,结果他考到第一名,他就相信改过的力量不可思议。命里头他只有五十三岁,而且只能做个很小县分的县长,在偏远地区做很小的一个县长,结果他考取进士。命里头没有进士,没有举人,他中了举人,中了进士,做宝坻的县长,宝坻是大县直接归皇帝管的。寿命延长了,七十四岁过世的,延长了二十年;命里没儿子,有个很好的儿子,这是求什么得什么。所以命运自己可以改,改什么?改自己不好的毛病,改自己不好的习气,命运就转过来。像了凡先生这种改造命运,在中国历代的人太多了,不胜枚举,没有写下来。他是写了这篇文章给他儿子的,劝他儿子要努力修善积德,这样留传下来。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》也是改过自新,改造命运,他不是自己写的,是他的同乡,别人替他写的。所以这个事情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

最重要是欢喜忍让,看到别人有好处,决定没有羡慕、没有嫉妒;不要有羡慕心,不要有嫉妒心,应该欢喜,替他欢喜。嫉妒对自己是很大的伤害,它是瞋恚里面的一分,从嫉妒再要产生障碍,那个罪过就严重。这个结罪无论是在德行上,是在因果上,或者是在法律上都很严重。如果对方是个修行人,是个有德行的人,他不会记在心上;换句话说,你怎么样对不起他,跟他不结罪,因为他没有受。那跟谁结罪?这个善人所做的一些好事,好事利益很多众生,你把他这个好事破坏了,众生得不到福,罪从这里结的。他能够利益多少众生,你障碍那些众生,他利益众生愈多,你的罪就愈大;他利益众生的时间愈长,你的罪就愈深,从这里结的。由此可知,你有没有伤害到他?没有,你所伤害的是众生。

这些大道理,世出世间圣人跟我们讲得很多,所以,古训里头有条讲得很好,叫「杀父之仇不共戴天」,这是一定要报的大仇。如果这个仇人他现在在做官,而且是做个好官,真的是为人民服务的,你不但不能报仇,你还要赞叹他,你还要帮助他。为什么?他是为众生,他不是为自己。什么时候报仇?等到他哪天下台了,他不做官,他不再做这些利益众生的事情,这个时候可以报仇。这要忍耐、要等,什么时候是你报仇的机会?他正在做好事,正在利益众生,你要是报仇把他杀掉了,众生没福,你怎么对得起众生!这个道理要不是圣人给我们讲清楚,我们一般人真的很不容易想通。说好,我等,等你下台再报仇,圣人教我们,不但你要忍耐,他正在办事,你还要帮助他,你还要成就他,这是正确的。他做好事,你也做一分,他带头做,你要随喜功德;不能因为说他跟我有仇,做好事我不障碍他就算了,我还要帮助他!不障碍还要帮助这才是对的,你才是个明理的人,才真正是个有智慧的人。

如果你要晓得这是个好人,你父亲如果造作真有过失,譬如他是个地方官员,把他判了死刑,这个不能报,为什么?罪有应得。如果是冤枉、误判了,那是有过失,你是可以报仇;如果你要是明了业因果报,冤冤相报,懂这个道理,了解这个事实真相,应当要化解。即使冤枉、误会,也不要再记在心里,你修行的功德就更大。不要记著怨恨,怨总要化解,不化解总是麻烦,生生世世彼此双方都不好过,都痛苦,这又何必?所以说「冤家宜解不宜结」,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不给人结怨。别人找我麻烦,我们最常遇到的毁谤、羞辱、陷害,统统要能忍,佛教给我们怎么忍法?做还债想。可能前世我这样对他,这一生他这么对我,一报还一报,算了,再不报复了,这帐一笔勾销了。你能做这样想你就心平气和,不会气愤,做还债想;我们东西被人偷去了,被人窃盗去,都做还债想,做布施想,这是很快乐的事情。

有个佛友早年,台湾人,到中国大陆去探亲,探亲回家,多少年没见面,总买了很多小礼物。中国大陆尤其是乡下人喜欢什么?喜欢黄金。所以他就买了很多小的金戒指,戒指、手镯总有几十个,回家去送给亲戚朋友。在路上的时候被人偷了,他也很难过,到最后想想,反正都是中国人,给我亲戚,给他也好,这心就平下来了,这对的、正确的。一个就是送给我认识的人,一个是送给我不认识的人,认识、不认识没有关系,都是中国人。他心能平得下来,能这样想就很好,就很快乐,他就不会气愤,不会烦恼。这都是忍让的功夫,从这些小事情就能够修学有了进步,有长进。

那么到定,这种修行是有层次的,就像我们住的大楼一样,布施是第一层,持戒是第二层,忍辱是第三层,精进是第四层,禅定是第五层。没有前面就没有后面,第五层一定是从第四层起上来的,所以没有精进就没有禅定,没有忍辱就没有精进,这个道理要懂。从哪个地方学起?从布施!布施是放下,从放下,什么都要放下,最重要的烦恼习气要放下,是非人我要放下,贪瞋痴慢要放下,那你的进步就会很快。你才能够守法,戒就是守法,你才会忍让,你才会精进。到禅定心平气和,无论在什么境界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平等,清净平等就是禅定。

尤其是平等心,对待一切人、一切事、一切物,不分别,分别都没有了,当然没有执著才得定;有分别,定就没有了。有清净,清净是禅定的前方便,清净要平等才有定。我们比喻水,水没染污是清净的,但是它有波浪,有波浪不平,虽清净它不平。然后你才晓得,平等比清净的功夫要深一层,平等没有不清净的,平等水不动,水不动,虽然有染污,它会沈淀下去,所以那个功夫更深。到完全平等,智慧就开了,《无量寿经》「清净平等觉」,觉就是智慧,觉就是《金刚经》上所讲的,「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」。底下这个:

【智慧方便神通等。】

统统都现前了,下面这个『智慧』是根本智,般若。『方便神通』就是讲的后得智,后得智就是经上常讲的善巧方便。在十波罗蜜里面是方便、愿、力、智,这都讲过很多遍,愿跟力能帮助禅定,因为禅定要不断的加深。方便跟智能帮助智慧,就是般若,使般若在日常生活当中起用,愈来愈灵活,愈来愈恰当。由此可知,后面这方便波罗蜜、愿波罗蜜、力波罗蜜、智波罗蜜,就是前面六度里面的禅定跟智慧,真正落实在生活,落实在工作,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。通常大乘教用四个字讲,这里讲得详细,大乘教四个字说「善巧方便」,你真正得到受用了,从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,这一举一动统统跟十波罗蜜相应。真的是一言一笑、一举一动具足十波罗蜜,这个人是菩萨,真的菩萨,这不是假菩萨,不是普通菩萨,是大菩萨。

普通菩萨在一念当中不能具足这十条,大菩萨在一念当中、一行当中、一举一动当中,统统圆满具足。学佛在哪里学?在这里学!你真的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我说道场在哪里?你在哪个地方,道场就在哪里。问题是什么?有道!这十波罗蜜是道,道在我心里头,心遍虚空法界,道遍虚空法界,虚空法界就是道场。修道的意思我们就明白,修是我们起心动念、言语造作与道相违背,与这十条相违背,你知道相违背这就叫觉悟,马上把它改正过来叫修行、修正;你要不觉悟,你就没法子改。所以你觉悟是看破,改过来是放下,把错误的放下,这真功夫!天天改,年年改,果然是每天你都在改,不要改多,每天都能改正一、二个小毛病,三年你就是贤人。你会很自然的觉察到,烦恼少了,智慧长了,烦恼轻、智慧长。

你再想想,从前你眼睛看、耳朵听,都没有看清楚,都没有听明白;现在看什么东西能看得清楚,听能听得明白,这就是智慧渐渐开了。所以烦恼分分断,智慧分分开;烦恼一下断,智慧一下开,那是顿悟的人,上上根人,那不是普通人。所以我们做人、学佛最重要的知道自己的根性,不要跟人去比,每个人根性不一样。根性是从过去生中累积下来的,上上根人生生世世他修行,他才有今天的成就;下下根人生生世世造恶业,他迷惑颠倒,遇到真正的高人,佛菩萨指点,他不相信,他不能接受;坏人一诱惑他,他就跟他去,好人怎么劝他不相信,你来骗我,这就是根性不相同。诸位要知道这是习性,不是本性,本性是相同,习性是什么?习性就是妄想分别执著。在一般大乘教里面讲的无明烦恼、尘沙烦恼、见思烦恼,这是习性;修就是把烦恼习气修正过来,恢复到性德。

经教里面所讲的这些科目都是性德,为什么要布施?为什么要持戒?为什么要忍辱?你自性里头本来是这样的。由此可知,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,起心动念全部跟性德相违背,把性德变成烦恼。这个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我们对於这些科目学习不但有信心,会很欢喜,我喜欢这样做,你学进步就很快,为什么?你好学,好是喜欢。我们在修行,这种欢喜心生不起来,你就要知道习气实在太重!想学就是学不过来。学不来有没有办法?有办法,这个办法不是靠别人,靠自己要发愤,真正忏悔发愤改过。

我们读古书,先秦时代,战国的时候苏秦,东汉孙敬,两个人都做到宰相,真的发愤读书。晚上读书没有精神怎么办?从前人头发不剃的,长头发,把梁上吊一根绳子,把自己头发栓起来,头一低下来,那个绳子就会为你拉一下,悬梁刺股,这是自己学的。你要有这种精神,你才能把自己坏习气、坏毛病改过来,叫发愤图强,这不是人逼他的,所以他能有成就。我们怎么样?懒散、懒惰,一点苦都不能受。苏秦、孙敬是自己找苦受,不是别人给他的,他不用这个方法,他提不起精神,没有办法对治他的懈怠懒惰。学佛的人,真正修忏悔法,实在讲有个很好的方法,拜佛,一心专注,你真正能发愿一天拜三千拜,下定决心拜三年,会把你的业障都拜掉,然后你再学东西,你进步就非常快。

我们在《影尘回忆录》,这本书是在香港出版的,倓虚法师的传记。在香港,倓老自己讲他一生的故事,大光法师记录的,大光也不在了。倓老我没有见过,大光是老朋友,早年我到香港来,大光法师一定会请我吃一次饭,叙叙旧。那里面有段故事,很多人都晓得晒蜡烛的法师,这个法师也没念过书,从小出家,非常老实,在寺庙里做香灯师,香灯师就是专门管香、蜡烛的,香灯师管这个事情的。夏天同参道友给他开玩笑,香灯师,夏天人家衣服都拿去晒晒,蜡烛长霉了要拿去晒晒。他真听话,把蜡烛全搬出去,这一晒全化掉了,到晚上上晚殿没蜡烛了,他就把晒的蜡烛,蜡都没有了,把那个蜡烛芯再去点。

维那师看到很头痛,你蜡烛怎么会变这样子?他说有人叫我拿去晒,我就晒,晒之后就变成这样子。告诉方丈和尚,方丈和尚听了笑笑,好,告诉他,你不要当香灯了,你到阿育王寺去拜佛,叫他一天拜三千拜。他老实,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,他每天就去拜三千拜,一拜不缺,拜了三年他开智慧。就像惠能大师一样,不认识字,他会作偈子,叫别人写,写了之后给老和尚看。老和尚一看非常惊讶,真的开悟,以后他讲经、他作诗,完全变了一个人。这是什么效果?老实、真诚,真的把自己的业障消除掉了。

我们今天要消业障,这是个很好的榜样,你要能走他这个路子,你一点都不困难,什么都放下,一心礼拜阿弥陀佛,念阿弥陀佛,想阿弥陀佛,拜阿弥陀佛。如果自己寿命到了,肯定往生极乐世界;如果还有寿命,我相信你一定像晒蜡烛师一样,你会开智慧。所以一个人要想真正成就难不难?不难!关键在自己有没有认识、有没有恒心、有没有毅力。恒心、毅力与此地忍辱、精进都有密切关系,一天三千拜一拜不缺,跟闭关一样。这是我们今天很近的,深圳黄忠昌闭关三年,念佛求生净土,满了他的愿。向小莉告诉我,他还差两个月,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,他就往生了,他没有生病,他要给我们做个证明,他发的这个愿。

因为《净土圣贤录》《往生传》里面很多人念佛三年都往生。有人来问我,是不是他三年寿命都到了?我的答案是不可能,要是一个、二个有可能;那么多人,哪里会那么巧!刚刚好三年时间就到了,不是的。而是什么?他念佛的功夫成就了,虽有寿命不要了,黄忠昌是这样的,不要了。他才三十几岁,我不要,我功夫成就就走,证明这是真的,不是假的。如果你要是发愿弘法利生,你就学晒蜡烛师,肯定开智慧;晒蜡烛师没有念过书,跟惠能大师一样。如果你还有点文化的基础,更方便,这个三年就是把你,我们通常讲的必须要具备的一些条件,你从这一个修行方法统统具足。我讲的条件,你看看《弟子规》《感应篇》《十善业道》《沙弥律仪》,你都不需要学,你就天天拜佛,三年拜完之后智慧开了统统具足,你不要学,自然就是这样的。然后你才晓得我讲的话没错,《弟子规》是性德的流露,《感应篇》《十善业道》《沙弥律仪》统统都是性德,你愈接近性德它就自然流露,就是这样子,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得没错!

然后才知道这些东西,不是哪个人的著作,不是哪个人的创造,不是哪个人制定的,你这样想法你全错了。自性的流露,不要学的。我们非常相信惠能大师统统具足,真的他没有学过,甚至於你跟他讲《弟子规》什么,他都不知道,可是人家全做到了,性德自然流露。为什么真正拜三年佛,拜三年佛你就想想看,从此地布施,布施放下了,你能把一切放下,你才肯去拜佛。叫你去拜佛这是持戒、守规矩,三千拜一拜不漏;你能够忍受这些苦,你才能拜得下去,你才能坚持,这坚持就会有进步;你心是清净的,智慧就开了。所以这个拜佛,三年拜佛跟六波罗蜜相应,智慧开了之后,你要发心弘法利生,那就是底下「方便神通等」。这个神通就是愿、力、智自然通达,像惠能大师一样,所有一切经教你只一接触就明了,不需要学。不但佛法明了,世间所有一切法一接触也明了,没有一样你不能解决。

你真正是天人师,天上人间这些众生遇到疑难杂症向你请教,你都能帮助他解决。像倓老所讲的锅漏匠,那是念佛往生的,三年;这个晒蜡烛师尤其了不得,他的秘诀就是真诚、就是老实。老实非常可贵,老实人对於一切人事物,绝对没有一丝毫怀疑,所以他能听别人的,别人欺骗他,他不知道是欺骗,不知道说这是上当,不知道。只有老和尚认识他,只有老和尚成就他,老和尚有真智慧不是凡人,老和尚指导这个方法正确,三年叫他修什么?净土宗里面讲修一心不乱;在一般讲,用拜佛的方法修禅定,三年功夫成就了,智慧现前。三年不是长时间,并不很长,真能办得到!

经文里面的神通,这两个字真正的意思要晓得,神这个字是会意。你看看它左面是个示字,我们对面看这个字,这个示如果用篆字写出来,你就会看得很清楚。篆字这个示,上面是两横,上面一横短,下面一横长,篆字里面是上字,上下的上。下面呢?下面是三条,这个意思是代表上天垂象,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,就是自然现象,现在人讲自然现象。这个形式表示的自然现象,示这个字的意思自然现象,这边是申在篆字写出来,这个意思通达的意思,篆字你写出来看很显然三重障碍,三重障碍都通过,这三重障碍很像佛讲的妄想分别执著,很有这个意思在。这三种障碍你都能突破,你对於自然现象就通达,所以通达我们现在讲宇宙人生的真相,这个人就叫神。所以神跟圣,圣贤的圣意思是相通的,圣也是这个意思,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真相。

通达就是个明白人,通达在佛门里面称就是佛、就是菩萨,佛是究竟圆满的通达,菩萨、阿罗汉是通达没有达到究竟圆满,他通达了。唯有通达,定慧才会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得非常恰当,应用得非常灵活,应用得非常自然,一丝毫勉强都没有,无比的快乐!所以那个受用,佛讲得很好,叫法喜充满。你没有神通,你哪来法喜?你哪里来的快乐?学佛要得不到法喜,学得很苦恼,学得很枯燥,很容易退心,那是什么?功夫不得力。如果如理如法的修行,没有不得法喜的。由此可知,通达是慢慢来,一步一步的、一分一分的,不是一下就完全通达。好像念书一样,你要念到个学士学位,幼儿园、小学、中学、大学毕业,才拿到个学士学位;再去念个三、四年,才能拿到硕士学位;再念个二、三年,才能拿到博士学位,所以每年都有长进。

当然我们希望速度快一点,速度快一点没有别的,要遵守佛菩萨教给我们这套方法。这套方法完全与自性相应的,你要能信,你要能遵守,依教奉行,决定有效。如果你不相信,人家说这个方法太古老了,几千年前的,现在还能适用吗?你听了他讲的话,不错,是有道理,现在要用科学方法;那一换科学方法就迷到底,这个要知道。这一条路都是我们走过的,要不是老师指导我们,把我们拉回来,我们也走向科学的方法。我被拉回来,最有力量的是章嘉大师。

因为跟方东美先生,方先生还是用科学方法,科学方法是佛教也有,佛教是因明,大学里面所开的逻辑辩证法,这个都是属於科学方法,纯粹哲学。可是方老师到最后,到晚年,他在佛法上进步很快,曾经告诉我,他说科学方法论,包括佛教的因明学,只适合中下根性,上根以上到上上根全没用。方老师也很难得,他晚年在学校里面,开的课程全是佛法,他在台湾大学讲过几个系列,「隋唐佛学」「魏晋佛学」「大乘佛学」,他讲过这三个系列;台大退休之后,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的华严哲学。告诉我方法论是有限的,不是无限的,佛法是无限的,方法论对於高级的佛法完全用不上。他这些话对我讲我很有受用。今天我们十波罗蜜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