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方广佛华严经  (第一七八四讲)  2007/7/10 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 档名:12-17-1784

诸位法师,诸位同学,请坐。请看「无方大用」第八段,明毛光照益三昧门,我们还从「慧严光」看起。这个地方有三首颂,我们先念第一首:

【又放光明名慧严。此光觉悟愚迷者。令其证谛解缘起。诸根智慧悉通达。】

前面我们学到『证谛』,谛是讲四谛,声闻所学的,阿罗汉所学的。下面『解缘起』,缘起是十二因缘,辟支佛所学的。佛法里面有说三乘,三乘就是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这叫三乘,加上人天也叫五乘佛法,这是世尊教学的善巧方便。五乘佛法很少人说,近代太虚法师极力提倡五乘佛法,提倡人间佛教,完全是入世的而不是出世的,人间佛教。实际上五乘法就在《十善业道经》上,《十善业道经》前面我们学习过,人天法就是人天乘,声闻菩提、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,五乘都讲到了。所以五乘在经教里面也是有依据的,不是近代某个人发明的,都有依据。

三乘里面的中乘是讲缘起,缘起也叫十二因缘,这十二个名词我们要把它记住,它是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乃至末后生缘老死,这十二个名词。首先要把这十二个名词的含义要搞清楚,十二因缘是三世两重因果。什么叫无明?这个地方所说的无明,跟一般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无明,意思不相同,不过它有关系。现在《华严经》里面讲的妄想,妄想就是无明,但不是十二因缘里面讲的无明,十二因缘的无明叫枝末无明,这是佛用树来做比喻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妄想就是树根,大树的根本;十二因缘的无明是树梢,是树枝、是树梢,所以叫做枝末无明。这个无明,因为你有无明才会去投胎。

人要是一切通达明了,为什么来投胎?来投胎就错了。投胎有业力、有无明,业就是行,无明缘行。过去生中你有造作的业因,那你又有无明,才会来投胎。投胎无明的相是什么?无明的相就是我们讲神识来投胎,世间人讲灵魂,它来投胎。投胎的时候对父母产生爱憎,这是无明,无明的相就现出来。这个小孩要是男的,他爱母亲,他恨他的父亲;如果这小孩是个女孩,她爱她的父亲,她恨她的母亲。这是来投胎的时候它有这个意念,这个念头是无明,这是佛在《大集经》上说的。所以投胎的时候它有意识,不是无知,它有意识,这种无明叫枝末,不是根本。根本是什么?根本是起心动念,那叫微细的无明,那个无明麻烦大!它真的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。

十法界依正庄严,就是根本无明、起心动念变的。十二因缘的「无明」是讲它投胎,这是过去生中,这个「行」就是业,就是你造的业引导你来投胎。在入胎的时候把父精母血当作自己,这自己什么?物质的身体,它把这个当作物质身体,於是神识就跟它融合成一体,这个神识就坐胎。一坐胎进去,十二因缘里面就叫名色,名是精神,色是物质,我们常讲精神跟物质混合是在入胎那个时候。入胎是「识」,识它带著有业力、带著有无明,因为这个时候一入胎,时间都是很短暂的,可以说这都是刹那之间。小孩到一个星期、两个星期在胎胞里面,那是一团肉,叫它做「名色」。就是这团肉里头它有精神,精神跟物质混合在一起,慢慢长,长到手、脚、眼、耳、鼻都有了,那胎儿,这没有出胎,这个胎儿叫「六处」,也叫六入,就是他有六根。这个小孩在母胎里头,你能够看到他有眼睛、有耳朵、有鼻子、有身体、有手、有脚,叫胎儿,没出胎胎儿。他有六入、有六根了,这都是果报。

到出胎的时候就是「触」,跟外面境界接触,触的时间就长;你活多少年,你的六根对外面都有接触,触的时间就长。有触他就会有感受,就有「受」,这个受也是从出胎一直到老死,你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就会有感受。佛给我们说,无明跟行是前世的因,过去生中的因,因为这个因你才来投胎。识是你自己,我们一般人讲灵魂,识是自己。你入胎之后叫名色,在胎里面三个名称识、名色、六入,这是在胎中的三个名称。出来之后到你这一生当中就是有触、有受,你的眼会见色、耳闻声、鼻嗅香、舌尝味、身接触,一直到你这一生,这讲的是果报。感受这里面有满业,你来投胎的时候无明缘行,行是引业,引导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投胎。

儿女跟父母都有缘,没有缘不会成为一家人,什么缘?缘很复杂,也很多。世尊在教学当中他用归纳的方法,这就好讲,跟我们讲四种缘,也就是四大类。这四大类第一个是报恩的,你过去跟这个人有恩惠,这一生当中遇到,因缘成熟遇到,他到你家来做你的儿女,是来报恩的。凡是来报恩的,肯定都是孝子贤孙,这个道理你要懂!这就是他天生的纯孝,与生俱来的,是过去世的恩惠,这是第一类的。

第二类跟那个相反,报怨的,过去世跟他有过节、有怨恨,他到你家来做你的儿女是来报仇的,长大之后作奸犯科,会搞得你家破人亡,这报怨的。从前李老师讲经讲到这个地方,常常举方孝孺的例子。方孝孺在历史上大儒,很多人尊敬,而不知道他有一段故事在里头。从这个故事上说明,人不可以跟人结冤仇,好像是方孝孺的曾祖父,就是他祖父的父亲,曾祖父,他那个时候是父亲过世,看到一块很好的地理,把他父亲葬在那个地方。那个墓穴穴很好,风水好,选定了。在下葬之前三天,两次梦到有个老人,穿红衣服的老人向他哀求,请他把下葬的时间延缓几天。他说他家的家族一家九百多口,住在这个穴里面,给他一点时间搬走。三天当中两次梦到,他曾祖父不太相信,还是依照这个时间去下葬。这一挖下去下面是蛇,小蛇是红色的,真的,八、九百条!挖的时候都死了。所以才晓得那个老蛇跟他曾祖父托梦。

由於这桩事情,所以蛇就投胎投到他家里,给他做重孙子。可见得他们家是大家,至少是四代同堂,这个人就是方孝孺。方孝孺得罪了燕王,明成祖。燕王在那个时候传说是篡位,明太祖过世之后,因为他的长子死了,想把王位传给他的长孙。燕王不服,所以在北京他就称帝,他手上有军队把南京占领了,可是这皇帝失踪,不知道到哪去了。郑和七次下西洋,历史上有这么个说法,就是去找皇帝,也没有找到,始终没有下落。明成祖是要方孝孺给他写个诏书,等於一个文告,方孝孺不肯写,明成祖发脾气:你要不服从命令,我就灭你九族。方孝孺说灭我十族我也不在乎,所以方孝孺是灭十族,十族到哪里去?把他的老师也杀了,老师也算一族。真的方孝孺这个案子,大概真的是杀了将近一千多人,蛇报仇!方孝孺蛇来投胎的,一报还一报!真的是一饮一啄,莫非前定,他不是跟人结冤仇,他是跟蛇,那蛇也是个家族。

这个地方我们就知道,佛在经上讲的话,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警觉。佛说人死为羊、羊死为人,冤冤相报,生生世世互相吞噉,惨不忍睹。知道这个事情之后,你自然就不吃众生肉,不可以杀害众生,尤其是小动物。小动物里面,小孩无知最容易伤害的是什么?蚂蚁。蚂蚁、小虫杀多了也要遭果报,果报也非常之凄惨。你们知道杨老师,杨老师小的时候杀这些小虫杀得太多,她是幸亏学佛,弘法利生、长斋,天天给冤亲债主回向,才饶过她,她自己知道。她要不是回过头来,真的是学佛、长斋,在佛门里面做这么多好事,她的果报很凄惨,她自己比谁都清楚。所以我们明白这个事实,在这一生当中要知道遇到逆境恶缘,决定不能够有怨恨,为什么?自己从前结的。人家对我这样,我过去对他就是这样的,一报还一报,决定不能有怨恨,决定不能有报复的念头,这样才能化解。

所以佛、圣人教导我们,「冤家宜解不宜结」,结了怨总是麻烦。我这里化解,他不肯化解,怎么办?没问题,只要我这里解,他那里也就没事。我这里解的时候,他报不到了,报必须是两面,这边没有了,那边也就没有了。这个道理要懂,一生不跟人结怨仇。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,尤其是自己看不顺眼的,表现的言词、言行都不是很好,让人家感受不好,这是有意无意都结了怨。我们这种态度对人,将来别人是这种态度对我,我们遇到的很多,遇到之后我们有警觉心,马上就接受了,一点怨恨都没有,能忍受。忍受就是消业障,忍受当中没有瞋恚、没有报复,总是以和颜悦色,柔和的言语来承受。什么时候才真正能够学到像佛菩萨一样,「於人无争,於世无求」

我们到这个世界上来干什么?到这个世间是来学习的,是来接受上课的,来学习。学什么东西?在这个世间至少把做人的道理学会,也就是说伦常、道德、因果,这些东西学会,人道就圆满,来生就上升,来生就生天道。我们晓得天有二十八层,一层课程比一层要高,生生世世继续不断的在学习,学习到究竟圆满是成佛,成佛才真正叫毕业。没成佛没毕业,没毕业在十法界学校里头,一不小心课程不及格就留级,太差就降级。时而升,时而降,这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,升得少、降得多。这是什么原因?升要善行,往上升,心善、言善、行善,这是往上升的标准;如果心行都不善这就往下降。

我们来想一想,佛在经上给我们讲,这是讲到识,识就是阿赖耶识,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业习种子。善法,佛给我们讲有十一类;不善的,不善有二十六类,数字比善法超过一倍。善十一,不善二十六,这是我们自己本身的,不是外面的,叫烦恼习气!不善的比例大於善的比例。再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,我们在环境里面,环境遇到是善的多,还是恶的多?在古时候圣贤的教诲盛行於世,那个时候的社会人心淳朴,确实善多恶少,这对於我们的影响很大。这就是讲的教育会有很大的影响,我们受社会教育、家庭教育、学校教育的薰陶,环境是善多恶少,自己里面的毛病是恶多善少,这样一调和就差不多,能稳住。

可是现在的社会不一样了,现在的社会是家教没有,学校教育不讲伦理道德,这社会上大家都看到。所以现在麻烦真的是很大!可是在中国几千年圣贤教诲的底蕴,使我们感觉到很深厚,为什么?近几年来,大概三年,我们提倡读经,儿童读经,提倡学《弟子规》。现在国内很多同学告诉我,产生很大的影响,影响里面,响应的这些人多半都是学佛的。我们能想像得到,为什么?学佛的人他要听讲经,听的时间久了他明白了;不学佛的人,他不会听经,我们的网路他不会收看。由这个地方我们也知道,收看讲经网路的人很多,所以他们都对於儿女教育非常重视。於是在国内听说有很多类似私塾这样的班,私人开的班很多,都在学《弟子规》、学《感应篇》,学圣贤教育,孩子们在读经。这是说明什么?传统文化的底蕴厚,虽然中断一百年,有人提起,警觉心很高,这是个很好的现象。可是要真正恢复是要我们自己努力。

这个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报告,从哪里做起?从我做起。你在家里面,希望你小孩都能够教好,一定从你自己本身做起,就会产生效果。你自己做好了,你的儿女就会去学习,他没有怀疑,自然他就学会了。一定要自己带头!所以我们常讲《弟子规》是教小孩的,不是教他念的,不是教他背,那怎么教法?父母做到。中国人讲胎教,如果怀孕的时候疏忽了,至少小孩一出生就要教。佛在这个经上讲十二因缘,你要晓得,他来投胎不是无知,灵魂来投胎的时候他对父母就起憎爱,这是佛说的。我们想想也挺有道理的,所以他入胎之后坐胎,跟父精母血融合成一体,把父精母血做为自己的身体,他就产生对身的执著,不是长大才执著,入胎那一刹那他就执著,你说这个多厉害。所以外国人,我们看到凯西跟魏斯博士的这些报告,他们从催眠里面的实验,让一个人在深度催眠回到小时候,回到你出生的时候,回到你在胎胞的时候,那个时候什么样子,他都能说得出来,母亲起心动念他都有感受。你怎么能说他无知?我们从这些报告才知道中国古代讲胎教,太有道理了。

佛在经论里面讲坐胎,这十个月小孩在胎胞里面的种种感受,居然跟他们这些催眠实验讲得都很接近。佛那时候没有用催眠术,你想想看,他怎么会知道?一般人没想到的。从这些地方,佛经佛所说的,再加上科学的证明,我们不能不相信。所以小孩一出生感觉非常敏锐,这都是催眠时候叫他说出来的。你出生几天、一个月、两个月,你感觉怎么样?他都能说得出来。所以外国这些报告对我们学佛,对我们因果教育很有启发的作用,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科学证明。证明就是他的触、他的受,本来这个受是讲出生的时候,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的感受,现在从催眠这里我们知道,他在母亲怀孕期间还没有出生就有感受,从他一入胎就有感受。

我们现在学这种东西,把经上所讲的提前了。受是三大类烦恼里面的执著。所以佛说没有执著就没有轮回,他就不到六道里头搞轮回,六道就没有了。只要你有执著,受是执著,触是分别,我们在一切顺境逆境、善缘恶缘,我们懂得,这是生生世世因果循环,相续不断!於是佛教给我们既然是一家人,无论是报恩也好,报怨也好,讨债也好,还债也好,那是过去的事情。过去的事情这是因,缘能改变一切,所以佛法不讲因生,讲缘生,非常有道理。过去生中我们的因不好,今天我们结好缘,果就化解了。圣贤人教导我们「以德报怨」,这是对的,就是把怨恨化解。

讨债还债事情也很麻烦,我早年在台北讲《楞严经》,有位邬老居士,这个人已经过世,年龄比我大,大概大十几岁,每天来听我讲经。他是商人比较富有,在那个时候他有台录音机,那个录音机很笨重,是个很大的箱子,提起来很重,每天他都来录音,还用圆盘的,那种带子圆盘的。我记得《楞严经》他留了一套完整的录音带,好像当中缺了一次。他有一次没有录到,要我给他补讲,我没有给他补,我讲过之后就忘掉,没法子补,算是一套完整的。《楞严经》讲过很多遍,只有两次讲圆满,我记得一共讲过七次,经太大了。

邬老居士告诉我一桩,他说有个讨债的,这是他亲眼所见的。上海,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上海做生意,这个人跟他是朋友,好像也是同乡,他们是浙江,大概是宁波的,在上海做生意。他说他这个朋友在一次大战之前,跟一个德国的商人做伙计,这个人很可靠、很老实、很忠厚。这是第一次大战,还早,民国十几年的时候。这个德国人回去,就把生意交给他,好像他是做轮船公司,完全交给他。回去之后以后消息就没有了,所以这公司等於说是他自己的,整个接过来。以后经营得不错,发达了,变成一个大企业家。好像是过五十岁生日,这个人年龄应该是比他大,过五十岁生日的时候。他有个小儿子,小儿子好像十岁,在生日那天,他突然看到小儿子的面孔就是他的老板,他吓了一跳。他的警觉性很高。这个小孩不听话,真叫花花公子,才十岁很顽皮,他警觉到他是来讨债的,他并没有把公司送给他。

那个小孩,邬老居士告诉我,小孩上学,有天身上带的钱掉地下去,是一张银票,十块钱银票。那个时候十块钱很大,十块钱差不多应该是怎么样?十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,足够了。通常一个人一个月能赚十块钱的,不多,想打工赚十块钱的不容易,能养十口之家。一位老先生捡到,老先生跟他父亲是朋友,他就叫他名字叫他过来:来,叫一声伯伯,我还给你。小孩怎么说?你叫我一声伯伯,我再给你。你就晓得这小孩多顽皮,当然他也要告诉他这个朋友,你这小孩不懂事,很不好教。他这个朋友一看到小孩现的相是他老板,他很聪明,就在他过生日那天向大众宣布,所有财产都给他儿子。这个做法正确的,统统还给他。这都是中国传统的教育,你知道是他投胎来的,来做你的儿子,是来讨债的,全部还给他,就什么事都没有。这是邬老先生告诉我的,真的,这事情是他亲见的,亲眼所见。

我们讲到讨债还债,他告诉我这桩事情。时间太久了,我记得不很清楚,但是我在讲《楞严经》的时候讲得很详细,他这个故事我讲得很详细。所以要有智慧、要有德行,你才能把事情处理好。以后这父子关系还不错,还能够维系著。小孩来投胎,实在讲过去生中的事情,他也忘掉了,但是潜意识里面,这个业因是永远不会磨灭的。我们人与人之间欠债的一定要还,别人欠我的最好是一笔勾消,不要再搞这个。为什么?你要是不肯勾消,那来生还要来,你就是生生世世轮回不断。真正要想超越,要想念佛往生,我欠别人的统统还,别人欠我的全不要。别人对我有过不去的,算了,完全放下;别人对我有恩的一定要报,知恩报恩,绝不报怨,我们这一生才能了生死,才能出三界。

所以今世的果报在十二因缘里面说了五个,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,说了五个。人生活在这一世除了受果报,果报是过去世的,过去世业因这一生感受的果报。受果报一定又造业,那是今生造的业,今生造的业来世受果报。今生造的业是什么?是「爱」、是「取」、是「有」,爱取是烦恼,有就是业。《大集经》上说得很简单,但是很重要,爱是「由领纳故,心生爱染」。这个爱字范围很大,合乎自己心意的叫贪,贪爱,或者说爱贪都可以;不适合自己意思,就想离开,远离它,那也是爱,爱离,这不是爱贪,用这一个字。这一个字是现在我们所说的,控制的念头。取是占有的念头,这烦恼!

现在学佛我们才真正理解,能不能控制?我们对自己的身体都不能控制。如果能控制,我们让身体中止老化行不行?永远不再老,做不到,还是一年一年的衰老,一天一天的衰老。佛告诉我们,刹那刹那在衰老,你怎么能控制?你怎么能占有?哪有这种事!这不是事实真相。所以爱取是烦恼,烦恼就是无明、就是迷惑。真正觉悟的人,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,他没有这些,他叫什么?随缘。随缘就是恒顺众生,随喜功德,自己真的没有起心动念,法身菩萨才有这个条件应化在十法界,十法界里面包括佛法界。十法界里面的佛还没有明心见性;换句话说,他还有起心动念,但是他没有分别执著,所以他是佛,我们称他作佛,他有起心动念。如果他起心动念断掉,那就是无明断掉,十法界就没有。十法界没有了,那个世界什么样子?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。《华严经》上讲的华藏世界,《无量寿经》讲的极乐世界,那是一真法界,那不是十法界。十法界是唯识所变,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,没有唯识所变,识没有了,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,他十二因缘都没有了。

十二因缘是在六道里头有,这点我们要晓得,十二因缘是解释六道轮回的真相,为什么有六道轮回。那我们要问,辟支佛是怎么样修成的?我们知道,辟支佛的道行超过阿罗汉,超过很多。他们两个都是断执著,阿罗汉断执著,还有习气;辟支佛断执著,连习气也断了,所以他比阿罗汉高一级。他是怎么修的?修,诸位要晓得,一定是在因上修,果上没法子修,果,你一定要受,真的叫自作自受,不能够怨天尤人。在因上,因上就是爱取有,如何能把爱取有断掉,他就成功了。十二因缘也叫十二连环,当中一个断了就解开、就超越。这十二个能够断的,像无明跟行那是过去的,过去生你没有办法;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,这是果报,果上没有办法;爱取有是因,你就在这个地方下手。佛菩萨教给我们放下,放下就是这三样,你看这三个字,你能放下哪一个?

取是「由爱染故,周遍追求」。因为追求,就成六道轮回的因。如果你追求善法,就有人天的因;你追求贪瞋痴,就是三恶道的因,你就有了。贪心很重,贪而无厌,你有了,有什么?有鬼道的业因,你来生到那里去。瞋恚心重,脾气很大,你有了,有什么?有地狱道的业因。愚痴很重,就是是非、善恶、邪正分不清楚,人云亦云,这是愚痴,愚痴有了,畜生的业因。行善,好事!到处做好事,傲慢心很重,个性很强,样样都要站在别人前面;佛前烧个香,他也要烧头一炷香,第二炷香他都不甘心,他有了,他有什么?阿修罗的因。佛对於这些事情讲得很清楚,讲得很明白,我们真的要搞清楚、搞明白,就知道应该怎样生活,我们一般讲怎样过日子、怎样工作、怎样待人接物,一定要修真诚心、清净心,这比什么都重要。

心里有「爱取有」,就不清净。现在一般人讲,人间要没有爱那还能算是人吗?佛他不讲爱,他讲什么?他讲慈悲,慈悲就是爱。慈悲跟爱的差别在哪里?爱里头有情,麻烦在这里;慈悲里头没有情,慈悲里头有智慧。慈悲是觉悟的爱,他这个爱里头没有取、没有有;爱里头肯定有取、有有,它是连著底下的,慈悲没有,这我们要懂得。所以慈悲,用我们简单的话来说,理性的爱,一般人讲爱是感情的爱,我们也可以说爱是世间人的爱,凡夫的爱;慈悲是佛菩萨出世间的爱,那个不一样。如果我们再用学《华严》过程当中跟诸位说,你就更容易懂,世间的爱有妄想分别执著,慈悲的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,这大家就好懂。所以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爱,就叫慈悲,这你就好懂。

妄想分别执著不是一下断,这个统统没有的时候,佛门叫大慈大悲,谁有?法身菩萨有。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、缘觉、菩萨、佛,他也有慈悲,不叫大慈大悲。佛讲慈悲有四个慈悲,有四种。有爱缘慈悲,这是世间法,这个慈悲跟爱的意思差不多,跟此地讲的爱是一个意思。爱缘慈悲,凡夫的,凡夫有的。声闻、缘觉叫法缘慈悲,也可以包括声闻、缘觉到菩萨,法缘慈悲;佛跟法身菩萨叫无缘慈悲,没有条件的。这里面还有一个叫众生缘慈悲,众生缘慈悲这是佛跟世间圣人有,这就是《华严经》十种当机里头,最后一种叫大心凡夫,他的心量大,起心动念他能为社会想,为一切众生想,这个爱叫众生缘的慈悲。如果他执著放下,他就变成法缘慈悲;执著没有放下,叫众生缘慈悲,这是世间的善人。

凡夫是爱缘;换句话说,是有条件的,我喜欢你、我爱你,我才会帮助你,才会照顾你,这个心量比较小。众生缘的慈悲心量就大,就像《弟子规》里面讲「凡是人,皆须爱」,那是众生缘慈悲,果报也好,殊胜!所谓是量大福大,这是一定道理的。他修的小福都会大的福报,果报大,为什么?心量大。心量要是小,做很大的福,他得的果报也小。所以得福,施跟报得福大小在心量,不在你布施多少,这是真理。懂这个道理,你就不能小看穷人,往往穷人的施舍,果报超过富有的人。

你们看《了凡四训》里头有个小故事,一个女孩子在寺庙里布施两文钱,钱很少,两文钱就像现在两块钱一样,很少。这寺庙方丈住持给她祈福,亲自给她祈福,为什么?她真诚,她没有分别,没有执著,这心量就大。以后她做了王妃,这个地位高,又到庙里面来,她带了千金,一千两黄金来供养寺庙。老和尚还在,老和尚让徒弟代表他,给她做个消灾法会。她很不满意,问老和尚:为什么过去我年轻的时候,两文钱的布施,你老人家给我主持,现在叫你的徒弟?老方丈说:你那个时候的心真诚,我不亲自给你做,对不起你,今天你富贵了,你的心态跟从前不一样,傲慢,所以我让我的徒弟做,够了!这她才明白。这就说明布施多少没有关系,真诚、恭敬跟心量才是得福报大小的因素。由此可知,人人都可以修大福报,不一定要有钱,往往有钱人修福不如穷人。你看有钱人要进到寺庙,寺庙里面一接待劳师动众,各个都要来给你致敬,福报就消掉,当时就报掉了。穷人到寺庙布施,谁理你?没一个人理你,福报在那里。这是我们都能看得见的!

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,能不能把执著,爱染就是执著,能不能把这个断掉?我常常讲,讲得很白,大家容易懂,就是控制,把这个念头放下。如果我要是主持一个机构,好像这个公司老板,你的公司要没有控制那怎么办?怎么运作?可以,事可以做,心上不要有。就是说你可以有爱,可以做取,你不能有,能做得到吗?能,叫三轮体空。上班的时候你工作摆在面前,你样样会做得很好,你有智慧,心地很清净,清净心生智慧。下班之后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,这是里头有爱、有取,没有有,这是最高的!

我们常讲净土宗跟密宗都是修清净心,净宗怎么修法?净宗是爱取都远离,当然就没有有了。密宗,密宗是爱取都有,没有有,这个高,不离!我举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,印光大师的关房,这是显教的,净宗,关房佛堂里什么都没有,供了一尊阿弥陀佛的像大概只有这么高,不很高,这么高一小尊,后面写个「死」字,非常简陋。可是你一看密教里面的上师,他的佛堂里面都是供养的七宝,富丽堂皇。显宗为什么不供?怕起贪心,怕你放不下,是这么个道理。密宗供得再多,他心地清净,一丝毫不染,有无不二,他到那个境界。原本这种境界,无论什么境界里面,你心地都是清净平等的,知道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」,没有丝毫染污,就是没有有。那是什么?地上菩萨,别教初地,圆教初住,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之后,可以,无论什么境界没有障碍。凡夫做不到,凡夫在那个境界里免不了起贪心,所以放下是对的。这就是不同根性的人,有不同修行的方法,都是值得尊敬的,都是平等的,这我们不能不知道。所以密宗的清净比显宗高。可是密宗,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,你心要是不清净学这个法门,决定堕落,就跟禅一样,上上根人修的,一步登天;登不上去,你要学他那个样子会堕地狱,这不能不知道。

我们读了《华严》,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,这才晓得那个修行叫历事炼心,你不通过这些考验你真的不贪吗?你没有通过甘露火王的考验,你真的没有瞋恚吗?甘露火王的考验就像歌利王割截身体一样,你修忍辱波罗蜜,你一定要通过那个考验。你善心善意待人,人家不领情还要把你杀掉,杀掉的时候还不叫你好死,用小刀给你割肉,一片一片的割一直割到你死,叫凌迟处死。歌利王割截身体看你能不能忍?菩萨能忍!这一关通过,通过他就成佛了,那个菩萨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。这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的,当年歌利王就是憍陈如尊者,释迦牟尼佛发愿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,一点怨恨都没有。没有怨恨、没有报复,我成佛头一个度你。释迦示现成佛,确实憍陈如尊者第一个证阿罗汉果。佛这些示现,身教!我们受人家一点委屈,算什么?所受一切委屈都在考验你。就好像读书一样,老师来考试,时时在考试,天天在考试。

凡是逆境恶缘是考试,顺境善缘也是考试,顺境善缘考一考你起不起贪心?你还有没有爱取?逆境恶缘考的是你还有没有瞋恚?你还有没有愚痴?如果你真的觉悟、明白了,一个人生生世世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在学习,那我相信什么样的考试你都能够接受,你的成绩一定非常优异,你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。成佛要多久?一生!像善财童子的示现,一生成就。《法华经》上龙女的示现,也是一生成就,不要很长的时间。修行要无量劫,要三大阿僧只劫,那对什么人说的?不认真学习的。那个事情就麻烦,他的学校永远念不完的,为什么?升级很不容易,降级很容易,留级很容易。死了以后又回到人间来了,留级,在人间的课程没有学得好,再学!实在太坏,贪瞋痴慢太重,降级,这就非常麻烦。我们现在很清楚、很明白,升级、降级都在哪个阶段?都在欲界。总而言之,执著放不下!

佛多慈悲,千经万论时时在提示不应该有执著,执著放下你就超越六道,往后修学就一帆风顺。六道这关是最不容易突破;换句话说,就是执著这关不容易突破。因为执著是因,六道是果,突破六道这个关就是要放下执著,怎么做法?佛祖有善巧方便,让我们每天放下一点,不要放很多,每天放下、每天放下。凡事起头难,真正做到三年五载就有效果,真的你得要天天放,每天放一点,每天放一点,放个三年五载效果卓著。然后什么?然后你就能大幅度放下,愈往后面愈快,愈往后面进步就愈多,一生就成功了。尤其是修净土法门,念佛求生极乐世界,真能把执著放下,生方便有余土,不是生凡圣同居土。凡圣同居土就彷佛我们这边的六道,方便有余土就是这个地方的四圣法界。那个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是大幅度的提升,相当於阿罗汉、辟支佛念佛往生。这个道理我们要懂。

三个,爱取有三个,爱取比较容易,从「有」断很难,这是说这一世当中,我们的造作,佛很简单归纳为这三大类。三大类当中,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,就是不要有占有的念头,这是最严重的。我们在这一生非常想有,可是怎么样?缘分不许可你有。我们很想有个道场,我学佛到现在五十六年也没有一个道场,没有这个福报,缘不许可,好事!如果有这个福报,有这个缘分,可能我也是大庙的方丈住持,也不会这样子,想想好事。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,就是这么示现的,一生没有道场,说一句好听的话,乐得清净,没有这些人事来烦你。你有道场就有很多事情来找你,什么都没有,这些烦心、操心的事情没有了,想想还是好事。

有了今世的因,肯定就有来世的果,诸位要晓得,今世的因「爱、取、有」,这个爱取就是无明,有就是行。过去讲无明、行,这一生现在讲爱取有,爱取是无明,有就是行。好了,你有了这个东西就决定来生有果报,来生有生,牵引你六道里去受生。你这一生心善、行善,你来生得人天果报,所以十善业道最低的层次人天因,人天的根本。我们细细想想,十善业我们做得怎么样?这十条自己给自己打分数,及不及格?想想如果不及格,你颠倒过头再去想想,想那十恶,十善反面是十恶,十恶给自己打个分数,看看有多少分?我十恶跟十善做个比较,哪个分数多,然后你就晓得你到哪里去了。不要问别人,别人知道也不会说你,问自己是最可靠的,自己生死要自己了,总要真干。

现在我们从传统文化三个根做起,这个好,时时刻刻检点反省我做到多少?天天看,天天想。昨天我还想到我们把这三样东西,《十善业道》《感应篇》《弟子规》印成一个小册子,三个根,时时刻刻检点,一天至少要有一次反省检点,不能再迷惑,不能再造业了。再迷惑、再造业来不及了,尤其现在整个世界灾难频繁,你要常看到这些讯息都感到很恐怖。对修行人来说,这也未尝不是桩好事情,警策你自己,你赶快要干;你要是不干,灾难临头的时候后悔莫及。我们有一天平安好好的修一天,有两天平安要好好修两天,不要去想灾难。抓紧现在的大好光阴认真学习,断恶修善,积功累德,提升自己,这就对了。自古以来,往往逆境(逆增上缘)比顺境还要好修,还要容易成就。所以我们今天的缘也可以说是希有难逢,大家认真努力就好。

十二因缘说出来,给我们说明三世因果永远在那里循环,相续不断,这就是轮回怎么来的。轮回这个问题怎么解决?解决没有别的,就在爱取有,这三个你能断掉一个,问题就解决。这些都是在八万四千法门,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总的纲领。「解缘起」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下面一句『诸根智慧悉通达』。诸根是六根,眼,你比过去看得明白,过去看东西看不清楚,现在看得比过去清楚;耳,比过去听得明了,过去听没听懂,现在能听懂了,这智慧。智慧悉通达里头,还有个很深的意思,那就是什么?眼见、耳闻、鼻嗅、口尝不再执著了,不再执著是智慧悉通达。弘一大师为我们做示演,这是我在新加坡听广洽法师说的,这个老人跟弘一大师的交情非常深厚,他住在南洋,有个小道场,我去过几次。老人很慈悲,前几年往生,专修净土。他请弘一大师到南洋,在南洋弘法就住在他的小道场,也就在那个小道场讲经,听众并不很多。他说弘一法师给大家的印象非常深刻,平易近人,人非常慈悲。日常生活,因为弘一大师身体不好,他往生才六十几岁。照顾的人感到法师慈悲,什么都不要求,真正做到恒顺众生、随喜功德,饮食起居可以说是一丝毫执著都没有。广洽法师陪他,吃东西是不是咸了一点?广洽法师嫌咸了、嫌淡了、嫌什么了,他怎么说?咸有咸的味道,淡有淡的味道。没有一样不欢喜,很好侍候,一丝毫挑剔都没有;你给他穿的,他样样都好,没有一样不好,从来没有拒绝过,没有批评过。

我们想想弘一大师在没有学佛之前,那个少爷脾气一百八十度的改变。他年轻在日本求学,那个时候他很执著,跟朋友约定,早晨八点钟约好来看他。大概同学迟到两分钟,他在窗户旁边,打开窗把他臭骂一顿,为什么不守时间?差两分钟,算了,明天再来,拒绝他,你说那么样的执著,到晚年时候变那么随和。你就晓得弘一大师年轻,没有一样不讲求,而且还有洁癖,那才是真不好侍候。学佛之后一百八十度的转变。所以实在讲,在这个末法时期给我们学佛人做了个最好的榜样,他真放下了。他对於文学、艺术那种爱好、偏爱,而且他的成就也非常之可观,全都放下了。他心目当中最佩服的、最尊重的印光老法师,印祖教他念佛,老实念佛,他完全接受,真干。我们到杭州看他以前的故居,他住的寮房还在,寮房里面的陈设,接待我的人说,完全是弘一大师在那个样子,没有改变。很小的一个床,一个破旧的蚊帐,我去看了,铺盖都很单薄。房子里面很简单,一个小桌子,也不大,大概只有我们这个摄影棚一半大,他老人家当年在寺院里面住的房间。这都是「诸根智慧悉通达」的表现。

由此可知,这不是学术,这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,你才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。他心里没有妄念,他单纯,也就是说他爱取有没有了。你有爱的,你就麻烦,为什么?你常常会关心它。读书人爱书,弘法的法师爱经典,都是麻烦!还有些法师爱佛像,我都见到过,收藏名贵的佛像,他还有收藏室。难得了,碰到我还带我去参观,全是古董,就是他有爱、他有取、他有有,出不了六道轮回。出家为什么还这样子?很简单的一个原因,读经不够。讲经说法的法师没放下,我也遇到好多,走的时候相不好,什么原因?名利没有放下,权位没有放下,那个住持不肯让给别人,道场不肯给别人,死了以后又带不去,很多很多!这我们亲眼见到的。这些都是我们现前的一面镜子,那我们学佛修行不能犯这个错误。我一生,现在这么大年岁,往后我也不会有道场,我也不会去建道场,别人建了,我就住就好了。

一生在教学,教学,是的我是印了很多《大藏经》,印《大藏经》不是我自己看的,我是供养全世界佛教的道场、大学图书馆,还有其他宗教,他们乐意收藏的我都供养。希望《大藏经》在全世界到处都有,将来这个地球真的有灾难,《藏经》不会失传。为什么?到处都有,这个地方损坏了,那个地方还有,这是保存经藏最好的方法,分散。你说古人用的心用得很苦,刻在石头上藏在山洞里面,如果一个地震就整个完了。房山石经,我们知道雕刻了八百年,你说多辛苦!很难保持。多印这比什么都好,什么样灾难都毁不掉,这是留传法宝不二法门。在从前做不到,现在科学技术方便,我们可以做到,不要再雕石经了,多印就好。好,今天时间到了,我们就学到此地。


返回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讲记目录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