皆愿作佛第十

这一品的经文不长,可是它的含义非常深远。特别值得我们警觉的,也就是告诉我们,学佛要想在这一生真正得到成就,只有念佛往生这一个法门。如果不在这一个法门上坚定愿行,修学其他法门,一生中是相当难成就的。

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。阿闍王子。与五百大长者。闻之皆大欢喜。各持一金华盖。俱到佛前作礼。以华盖上佛已。却坐一面听经。心中愿言。令我等作佛时。皆如阿弥陀佛。佛即知之。

此节经文看起来很平常,其实里面含有密义。前面一句是总结第四品至第九品的经文,世尊为诸菩萨说明阿弥陀佛发愿、修因、证果的事实。弥陀修行证果的目的是为了要普度众生。不仅普度,是希望一切众生,在一生中皆能圆成佛道。这是阿弥陀佛与一切诸佛的弘愿不同之处,也就是弥陀本愿功德,超胜诸佛行愿之处。我们一定要记住。

当时在座听经的有『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』,他们这一夥人过去生中是老同参,这一世在释迦牟尼佛會中(我们知道这一會的听众,出家、在家,本经记载共有两万人),是一个志同道合的小团体。凡是团体,无论大小,过去都是有缘的。他们听到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,非常欢喜,『皆大欢喜』。生欢喜心,当然就恭敬供养。所以,每个人都拿一个金色华盖,到佛前礼佛,把华盖供佛,就是献上礼物。供养之后,回到自己座位,坐下来听经。这五百人心里都有个愿望,『心中愿言』,并没说出来。什麼愿望?希望自己将来作佛,也跟阿弥陀佛一样。这个愿很好!

佛菩萨,甚至於阿罗汉,都有「他心通」。众生心里一动念,他就知道。『佛即知之』,佛就晓得了。

告诸比丘。是王子等。后当作佛。

这一句经文是佛为这五百个人授记,他们将来會作佛。

彼於前世住菩萨道。

此句经文,我们要特别注意。这五百人是以阿闍王子为首,他们这一夥人,前世是菩萨,住菩萨道。

无数劫来。供养四百亿佛。

他们善根之深厚,从佛说此句中我们能明瞭,过去他们是菩萨,而且无量劫中都是修行人。过去生生世世曾经供养四百亿佛,善根不可思议,而且与释迦牟尼佛前生有关系,有缘分。

迦叶佛时。

『迦叶佛』就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。我们这个大劫是「贤劫」「贤劫」共有一千尊佛出世,释迦佛是第四尊,迦叶佛是第三尊。迦叶在此世间成佛的时候,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,他的地位就像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,称为「护明菩萨」。现在释迦牟尼佛成佛了。这段文是讲迦叶佛,世尊作补处菩萨的时候。

彼等为我弟子。

他们是依护明菩萨为师的。就像现在很多人修弥勒净土,希望将来亲近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出世作佛的时候,希望作弥勒菩萨的弟子,是这样愿心的人。

今供养我。复相值也。时诸比丘闻佛言者。莫不代之欢喜。

世尊今天在此地讲《无量寿经》,又遇到他们。很久没见面,现在又碰到了,『复相值也』「相值」就是相遇。这里藏有什麼秘密?看起来没有什麼问题,很简单、很清楚,里面确有秘密。秘密就是《阿弥陀经》上讲的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得生彼国」。你看这些人,无量劫来都是学佛的修行人,而且曾经『供养四百亿佛』。四百亿佛出现世间,佛不常出现,贤劫这一个大劫当中,才一千尊佛出世。四百亿,多少大劫!历时之久,不可思议。从前是菩萨,现在是王子长者,这不就是说明他们堕落,退转了。

这是告诉我们,第一、菩萨會退转。纵然修行无量劫,还會退转,这多可怕!第二、还有隔阴之迷。前生的事,他们完全不知道;如果世尊不说出来,他自己不晓得。所以,會退转,又有隔阴之迷,这是暗示我们事实的真相。

虽然世尊跟他讲,『后当作佛』「后」是指那一天?也许无量劫以后,时间太长了,绝对不是说他来世會作佛,后世會作佛,佛没这麼说。这五百人不可能同时成佛,当然有先后,有早晚,可是将来一定會成佛。未成佛之前,六道流转不能免,那要经过多少时间!过去无数劫,未来还是无数劫,你说这多可怕。

所以,李老师在这段经文里特别警告我们,如果我们不警觉,不认真的依照念佛法门来修学,唯求带业往生,那你不是愚痴,就是狂妄。你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足。所以,决定不可以轻视一个念佛人。一个真正老实念佛人,一天到晚不打妄想,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,不起心、不动念,不分别、不执著,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。这个人的善根可能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,因为这五百人还没有发愿求生净土;经上讲得很清楚,只是希望将来作佛,也能跟阿弥陀佛一样。那就晓得,一个老实念佛人,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功德,远远超过供养四百亿佛的人。你就晓得念佛法门之难,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都不能生起往生之念。所以,我们今天到处宣讲这部经,人家听了不能相信,还犹豫不决,这是理所当然。若是相信,认真发愿、持名,我们就心里有数,他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。因为没有这样深厚的善根,不可能接受弥陀净土。

这一段经文主要告诉我们这一桩事情,让我们明瞭,一个真正念佛人,诚如经上所讲的,过去生中无量劫来,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。阿闍王子他们才供养四百亿佛,闻说发心求生的人已曾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两者不能比。我们要去体會,西方极乐世界为什麼那样殊胜庄严,原来-一个往生的人,都有非常深厚的善根才能去往生,绝对不是儿戏。即使一生造作罪业,临命终时一念、十念往生,那是我们看到他今生的现象;他过去生中善根深厚,我们不晓得。如果没有过去生中深厚的善根,临终时那里可能一念、十念往生。如是事理不可不知。

我当年出家,在台北临济寺,念佛會的會长林居士,临命终时大家劝他念佛往生,他不念佛号,听到佛号就讨厌。一生念佛,劝人念佛,念佛會里他敲法器,当维那;临终的时候,自己不念佛,不愿意往生。我们今天读到这部经才明瞭,他的善根不够。所以,临济寺那麼多出家人去为他助念,他排斥,听了就讨厌、骂人,不愿意听佛号。

往往我们遇到许多事情,不明其中究理,平时对念佛法门就怀疑。读经后才恍然大悟,晓得他为什麼不能往生,为什麼不能接受。这桩事不是偶然的,所以同修们听了生欢喜心,阿闍王子也生欢喜心,生大欢喜,就是不愿意往生,这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足。我们有没有这个善根,不要问别人,问自己。自己怎麼會晓得?能知道一点,对念佛法门是不是真正相信,是不是一丝毫都不怀疑?真正相信,一点都不怀疑,真肯发愿「我这一生当中,就这个目标、方向,我选定了、决定了,我一定要求生净土」,即是你的善根成熟,无量劫来你必定供养无数诸佛。现在蒙诸佛如来加持你,你才能信、能愿,也能行。不然的话,你看这一部经,多少人连一遍都念不下去,即使佛号也念不下去。让你拿一串念珠(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颗珠子),念「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」,十几声就不想念。念不下去,此是善根、福德、因缘不具足,这一生当中不能成熟。一般讲,是业障深重,罪业障碍了一生成就的法门,障碍你的信心,障碍你的愿心,障碍你诵经念佛。要想克服这个障碍,那要很大的决心,很大的毅力。换言之,真正拚命去修,也能成就。无量劫以来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现前,虽有障碍,必须把障碍破除。隔阴之迷,人人都有,只是轻重不同而已。

祖师大德示现的,也有隔阴之迷。譬如蕅益大师传记中说,大师在少年的时候排斥佛法。他念孔子的书,认为佛法是邪说,视为异端。到二十几岁之后,对佛法逐渐明瞭,才真正忏悔,接受佛法,那就是他的业障消除了,最后成为一代祖师。

近代的,你们看印光法师的传记,印光法师在年轻的时候也不相信佛法,也排斥佛法。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,是不是真的,我不知道,很难讲,也许是菩萨来表演的、示现的,然后就遇缘。「缘」很重要,遇到好的善知识,遇到好的同参道友,让你真正觉悟,真正体會,回头是岸,认真努力来修学。印光大师也成为一代祖师,有了不起的成就。

这一品经文,主要告诉我们这尋挡fA决定不能轻视念佛人,轻视念佛人就是轻视诸佛如来。为什麼?一个真正念佛人,他这一生就往生不退成佛。你得罪诸佛如来,罪过深重;障碍一个念佛人求生净土,你造的罪业也是第一,必定堕阿鼻地狱。念佛往生,功德第一殊胜。你能礼敬念佛人,护持念佛人,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。因为我们晓得这个人,一切诸佛护念,一切菩萨善神守护,你怎麼敢动他!他是个真念佛人。假念佛人,那就另当别论。假念佛人,佛菩萨不會感应的,护法神也不會守护的。真发心求生净土,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,我们讲「后补佛」

真正念佛人,现在发心念佛求生净土,就是后补佛。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,就等於成佛。你现在还没有去,等於后补佛,不可思议。我们明白这个道理,今生有这样殊胜的缘分,就是有很大的善根。如果没有真实的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你这一生当中不可能遇到这个法门,不可能听到这部经。能听到这一部经,能遇到念佛法门,证明你过去生中善根深厚,决不在阿闍王子之下。

这一生中能不能成就,就看你會不會觉悟。真正的觉悟,就是决心求生净土,其他的什麼都不想,只要这一念。这一念是彻底的觉悟,大澈大悟。像莲池大师晚年,决心求生净土,把所有一切经论、法门都舍掉。印光大师一生给我们的启示,「一部《阿弥陀经》,一句阿弥陀佛」,其他的什麼都不要。这才能成功,这是彻底觉悟。这样的人,没有不成就的。这才是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,能有这种觉悟,那就证明你这一生成佛的机缘成熟。就像本经所说的,你过去生中必定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,一定超过阿闍王子与五百大长者,往生信心十足,會感觉到自己这一生决定往生。

要求往生,要不要出家?经中「三辈往生」讲,上辈要出家。我们要不要出家?我讲过很多遍,不一定!本经第二品「德遵普贤」,一开头就告诉我们,「贤护等十六正士」,全是在家学佛的人∣在家居士。十六个人都是在家等觉菩萨,他们跟观音、势至没有两样,跟弥勒菩萨、文殊、普贤都完全平等。所以我们要晓得,在家修行一样成佛,在家跟出家,修行上没有两样。

经上讲出家,是指「心出家」。身不出家无所谓,不在形式,心要出家。什麼是「出家」?对於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绝对不沾染,这就出了。如果「身出家」,对於世间名闻利养、五欲六尘还看得很重,还计较,还要执著,他根本就没有出家。「身出心不出」,心没有出,不如在家的「心出身不出」,比不上在家人。这一点,我们一定要记清楚。所以,在家人修行,上上品往生的人很多,决定不能轻视。

民国五十八年,我在佛光山。大概是一年前(五十七年),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婆,念佛三年,预知时至,站著往生,没有病苦,是上上品。我们出家的这些法师们临终时,还没有看到一个预知时至,站著走的。反而在台湾看到有不少居士站著走的,坐著走的。

在台北市,莲友念佛团的李济华居士,他在往生前二、三个月就预知时至,所以有时间就去看看朋友,也是辞行。走的那一天是他们的念佛聚會。他们-一个星期有一次共修會,就像普通打佛七,念一枝香,当中有一段开示,几位老居士轮流讲。那一天是魏老居士讲,李老跟他商量,今天我来讲,下一次我的时间你讲,两个对调一下。人家当然尊重老居士,他是团长。一般开示只讲半个小时,那一天他老人家讲了一个半小时,苦口婆心劝勉大家认真念佛,求生西方。讲完了之后,向大家告假,「我要回家去了」。大家想,他八十多岁,讲了一个半钟点,讲得很辛苦,也许是他累了,要回家去。那里晓得,他一下座,念佛堂旁边有个小客厅,在客厅沙发上一坐,就走了!才知道他是回西方极乐世界的老家。他是在家居士,走之前讲一个半小时,没有病苦,预知时至。这是我们的模范,是我们的典型。

这四十年来念佛往生的,在台湾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,有很多。特别是在台湾,我所知道的概略估计,四十年中,至少有五百人。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预知时至,没有病苦,确实往生的人。我们亲眼看到这麼多人,还不相信,还要怀疑,真是愚痴到了极处。这个世间太苦了,还要造业,还要受果报,未免太愚痴。所以这一生,你是选择搞六道轮回,还是选择去作佛、作菩萨,就在自己的一念。


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玄义 玄义讲记:0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经讲记: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