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讲:称名一行,总超万行──善导大师“念佛绝比”之文(三)

净宗法师2006年10月3日讲于长春般若寺

【五、念佛圆超万法(续)】

南无阿弥陀佛!南无阿弥陀佛!南无阿弥陀佛!

请放掌

蕅益大师说:

持名一法,

绝待圆融,不可思议,

圆收圆超一切法门。

这样殊胜高超,但是又这样简单容易,所以甚深难信,一般人就不敢相信了,一般都觉得简单容易就一定不殊胜;殊胜高超就一定很难。想不到念佛法门又简易、又殊胜,所以甚深难信。

省庵大师说:

八万四千法门,六字全收;

一千七百葛藤,一刀斩绝。

八万四千法门,六个字通通就收圆满了,无一遗漏在外。

“一千七百葛藤”:是指什么呢?指禅宗公案。禅宗公案让你这样参、那样参,说得缠缠绕绕,象藤子一样不干脆。

“一刀斩绝”:不管你问什么公案,都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顿超十地,直接往生。所以不谈这些,这个也是说净土法门超胜。

所以说念佛法门圆超一切法门。

【六、念佛速疾超证】

第六是念佛速疾超证。在《无量寿经》第十八愿成就文说:

其有众生,愿生彼国,

即得往生,住不退转。

这个“即得往生”“即”有两种即:一个叫做当下、即时;另外一种即就是“异时”即。异时即就是说还没有,不是当下。

龙树菩萨在这里的解释,所谓“即得往生”是当下即。

比如说:坐船即可以过海,那么,坐船的时候还没有过海,要过一段时间才过海,这个叫异时即。

现在这里讲,念佛即得往生,是指我们真心发起,一念归命,念念不舍,“我现在称念弥陀名号,永不改变”,这样一心归命、念念不舍,当下就即得往生。

所以,龙树菩萨说:

人能念是佛,

无量力功德,

即时入必定。

又说:

称名自归,

即入必定,

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

这个就是指当下就决定往生的。这一句六字名号里边,当下圆满具足我们往生的一切功德。这六个字本来就是我们往生的保证,就是我们往生之体,所谓“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”,这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字固然是弥陀的正觉果号,同时也是我们的往生法体──是阿弥陀佛正觉的果号,也是我们的往生的根本依据。

所以,这六字名号本身,可以从两边来读解:从佛这一边来读解,就是阿弥陀佛的正觉果号;从我们众生这一边来读解,就是我们往生的功德。所以说是当下即得往生。

《观经》里面说:

是心作佛,

是心是佛。

这也是即时。

印光大师解释《观经》说:

是心念佛,

是心是佛。

怎么作佛呢?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个就“是心作佛”,当下我们的心就是三十二相、八十种好,就是佛在我心中。

莲池大师说:

越三祇于一念,

齐诸圣于片言。

“三祇”就是“三祇修福慧”,三大阿僧祇劫之间修福修慧。说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一念之间,超越三大阿僧祇劫的苦行。你看!这多快,速疾超证。

“齐诸圣于片言”“片言”就是指六字名号,片言只语,跟诸大阿罗汉、诸大菩萨,跟这些圣人功德齐等。这也是显示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速疾超证。

蕅益大师也引用前人的话说:

一念相应一念佛,

念念相应念念佛。

我们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当下这句名号具足了佛的果地功德。所谓“一念相应”,就是我归投佛海,归投阿弥陀佛的誓愿海,这叫“一念相应”“佛要救我,我让佛救”,这叫“一念相应”。人家搭船要让我们过海,我们就坐他的船,这叫相应。

有人说:“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,我们也要发四十八大愿,这个才相应。”──这个做不到的,谁能做得到呢?这个四十八愿是诸佛、诸菩萨都发不起来的。

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,是建立大愿船来救度我们,如果我们自己再发四十八愿、自己建愿船,不用阿弥陀佛救我们了。阿弥陀佛驾船来救我,我就上他的船,这个叫相应。上他的船,可以到极乐世界成佛,那我们就有了四十八愿。我们能到极乐世界,四十八愿不用发就有了。

还有人以为发愿是一个简单的事情,这个怎么说呢,心也可能值得赞赏,但是我觉得……,说:“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,我要超过阿弥陀佛,我发四十九愿。”有没有见过?有这样的人!他不知道发四十八愿是什么意思。

“十方众生,闻我名号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”人家发四十八愿,是五劫思惟发的四十八愿;你是脑门一拍就发四十九愿了,“哎!老王,就你这样子发四十九愿?我五十愿,超过你!”

修行、发愿,它是甚深慈悲智慧海、大菩提心愿所流露出来的,不是那种脑门一热,“我就四十九愿、五十愿、五十一愿、五十二愿……”。所谓:经过五劫的思惟而发下四十八愿。

五劫的思惟,不是凡夫的身份,是古佛再来示现为大菩萨的身份而来发四十八愿。这个不是儿戏啊!

阿弥陀佛发愿,要用名号救度我们;我们称念祂的名号让祂救度,这个叫“一念相应”。这一念相应,佛地的功德为我们所有,叫“一念相应一念佛”

那我们念念不舍、念念称名,叫“念念相应念念佛”,何愁你不能成佛呢?现在念佛就是一念佛了,念念相应就念念佛了,那往生净土就直接成佛了,哪里能不成佛啊?

彻悟禅师也讲:

念佛时,即见佛时;

求生时,即往生时;

三际同时,更无前后。

说我们当下念阿弥陀佛的时候,就是见佛的时候。善导大师不也说了嘛:

亲缘、近缘、增上缘。

众生愿见佛者,

佛即应念现在目前。

对不对?我们虽然肉眼没有看见,心眼就看见了,以信心到临终的时候,肉眼也看得到了,这个叫“念佛时即见佛时”

“求生时即往生时”:我们现在念佛、愿生极乐世界,当下往生功德圆满具备,这个就是往生决定了。当然,现在的肉体凡胎还在,还差一道手续没有办,这一道手续一办,火葬场一化,哎,到极乐世界了。这个报身一谢掉,前气一断就到净土。

古德云:

一句弥陀无别念,不劳弹指到西方。

不用三祇修福慧,但凭六字出乾坤。

莫讶一声超十地,当知六字括三乘。

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。

这些都是净土的偈语。

“一句弥陀无别念”: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从早到晚、从晚到早,“一句弥陀无别念”,不用念其它别的经、别的咒。

“不劳弹指到西方”:指头弹一下这么短的时间,费这么小的气力──都不要劳动你费这么小的气力,你就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了。多么容易,多么殊胜,多么简单!

“不用三祇修福慧”:一般来讲,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。说我们这个念佛法门,“不用三祇修福慧”,因为三祇修福慧,法藏比丘都为我们修好了,都含在六字名号里边,我们是:

“但凭六字出乾坤”“出乾坤”就是出离三界、往生成佛,只凭六字名号。这些偈语,都赞叹得非常巧妙。

“莫讶一声超十地,当知六字括三乘”:这也是印光大师所讲的。“讶”就是感到惊讶,“啊!真的这样吗?”感到难于相信,讶异、不可理解、不可思议,首先就给你打招呼:“你不要感到惊奇,我要给你讲什么话──一声超十地,你称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,超越十地菩萨。”菩萨果位里边最高的就是十地,一声称名,超越十地,因为一声称名,可以直取成佛,所以“一声超十地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六个字里边包括了声闻、缘觉、菩萨,一切功德在内,所以说:“当知六字括三乘”

“若人但念阿弥陀,是名无上深妙禅”:只要你专修专念阿弥陀佛,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的禅了,没有比这更高、更妙的禅了。

在第六我们通过经文法语说明:念佛速疾超证。

【七、念佛最尊第一】

第七、念佛最尊第一。

善导大师在《般舟赞》里边说:

万行俱回皆得往,

念佛一行最为尊。

说诸善万行,你回向求生,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求生极乐世界,也都可以往生,但是:

“念佛一行最为尊”:念佛这一行,是在万行里边最尊贵的,所以称为“念佛最尊第一”

【八、念佛直入报土】

第八、念佛直入报土。

这个我们说过了:“凡夫入报”

善导大师的偈语:

极乐无为涅槃界,

随缘杂善恐难生。

“随缘杂善”就是“少善根福德因缘”,不能到达无为、不生、不灭的涅槃境界。

故使如来选要法,

教念弥陀专复专。

我们念弥陀名号,就顿超、直入阿弥陀佛的报土。所以,速疾超证到什么程度呢?到达弥陀的报土。

善导大师又说:

念佛即是涅槃门。

念佛,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涅槃世界。要入涅槃门,怎么走呢?“念佛即是涅槃门”,就达到不生不灭了。所以,念佛顿超、直入弥陀报土。

【九、念佛直取佛果】

第九、念佛直取佛果。我们念佛到极乐世界,顿证佛的果地觉悟。

蕅益大师说:

一声阿弥陀佛,

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,

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

这一声阿弥陀佛,大家不要小看,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,祂不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吗?那么,祂得到的法是什么法呢?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。所以,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本师所得之无上正等正觉。

今以此果觉,

全体授与浊恶众生。

释迦牟尼佛如此成佛,然后又把祂果地的觉悟完全不保留地给我们,说:“我也是这样”,六字名号给浊恶凡夫,让我们念佛也往生。既然是“果觉”“全体”,就是这六字名号里边,完全包括了佛的所有果地功德,“全体”不是部分,通通包含在内。然后给谁呢?

“授与浊恶众生”:给我们五浊恶世的众生。那我们所得到的六字名号,就是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──“果觉”。我们因地得到果上全部的正觉功德,那我们到达极乐世界就必定成佛,所以,往生直取佛果。不是到极乐世界得了一个菩萨的果位、得了一个阿罗汉的果位,那样的话,阿弥陀佛就亏本了,祂说:“我兆载永劫的修行,五劫思惟的发愿,成了无上正等正觉,这一句六字名号给你。结果你到娑婆世界给我亏本了,跑到极乐世界来成了一个菩萨。”你看不是佛果换了一个菩萨的果位,这个不是亏了吗?

我们到极乐世界都是成佛的,不是去做菩萨的。可是极乐世界又不能都叫佛,佛只有一尊佛,象释迦牟尼佛来到我们娑婆世界度化众生,文殊菩萨来协助,祂就是过去古佛的话,也要示现做菩萨,不能双佛出世。极乐世界只有一尊佛,所以,我们虽然到极乐世界也具足了成佛的功德,但是还是降为菩萨,从果降因,示为菩萨之相,或者示为罗汉之相,作为净土的眷属庄严,而共同烘托、推出我们的主佛阿弥陀佛。所以,虽然是阿罗汉、虽然是菩萨、虽然是人天,都是随顺他方众生的习性,也是随顺佛法教化的通则,显示为菩萨、罗汉、人天,所谓“因顺余方,故有人天之名”,其实,声闻、菩萨、缘觉、人天,都是“智慧洞达,咸同一类”“咸同一类”就是没有差别,都是“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”“虚无之身,无极之体”就是佛,涅槃境界。

这个是蕅益大师所说的。

印光大师、也包括历代的净土宗大德,也经常有这么几句话,可能大家听了都很习惯,叫做:

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,

因该果海,果彻因源。

这四句、十六个字,其实是说得很彻底的。

“以果地觉,为因地心”:一般修行法门,从因地(就是我们在凡夫位上)发菩提心,渐次修行,从因趋向果地,慢慢成就,功德圆满了、成佛了。净土法门不这样,它是从果向因,法藏菩萨已经从因向果成佛了,把祂所修成的圆满的果地功德回施给我们众生,所以说:

我于无量劫,

不为大施主,

普济诸贫苦,

誓不成等觉。

把祂所修成的六字名号功德,回施给我们造罪造业的凡夫。既然有六字名号的功德作为保障,劝发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那我们现在发这样的愿生之心,是仰靠了阿弥陀佛的果地觉悟。所以,是果地觉作为我们因地之心。

“因该果海”:就这一念的愿生心,愿生净土、称念名号这个心,“该”是包括,全部总摄;“果海”就是阿弥陀佛果地觉悟,象大海一般的广阔,“深广无涯底”。但是我们这一声、一念,这一心,就包括无余,叫“因该果海”

所谓“因果相符”,我们在因地,现在就得到阿弥陀佛果地功德,等到极乐世界“花开见佛悟无生”的时候,当下就开无边之悟,证得佛果,这个是自然的道理。

什么叫“果彻因源”呢?“果”是指阿弥陀佛果地的觉悟;“彻”是贯彻,我们在因地是源头,虽然这个是源头,才开始念一句、十句,才开始念佛。但是,阿弥陀佛果地功德已圆满贯彻在我们声声念念的称名之中。所以,这个叫因果互相贯彻。

所以,在《华严经》里不是讲:

初发心,便成正觉。

虽然《华严经》这么讲,也只有在我们净土法门里边才能够得到落实。菩萨从初发心便成正觉,你初发心的时候就成佛了,这个是讲法门的圆顿高超。但是,其它法门不容易达到的。

净土法门就不一样,我们初发心愿生极乐世界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一念心里边,包含了阿弥陀佛果地功德,全部在内。所以,在我们凡体肉胎当中,阿弥陀佛果地功德都圆满在我们身上。我们现在被我们这个业障之身所障碍,被我们的无明所覆盖,虽然有佛的圆满智慧德相──就是六字名号的圆满功德,但是,还不能完全地透达出来,一旦到达极乐世界,所有障碍都没有了,自然地这个佛就诞生出来了——自然成佛。

所以,善导大师就讲:

自然即是弥陀国,

无漏无生还即真。

说极乐世界是自然的境界,“自然即是弥陀国”“无漏无生”,无漏的、不生不灭的。你只要回到极乐世界,就证得真如法性,“无漏无生还即真”“还”就是回到极乐的本国,当下证悟真如佛性。

这个是第九。

【十、念佛成佛有余】

第十、我们来说明念佛的超胜:念佛成佛有余。

你说其它法门能够直取佛果吗?取阿罗汉的果位就不得了了;成为辟支佛更殊胜了;成为菩萨,菩萨有五十一个位次,三贤、十圣也有四十一个因位,从一位到一位,慢慢地修行进步。

可是我们念佛法门,罪恶、低劣的凡夫,直取最高的佛果,这个叫做不可思议。

怎么叫念佛成佛有余呢?就是说还不只你成佛,还有得多。本来成佛不可能有余了,成佛就圆满了,这也是一个形容的说法。

《大悲经》里边说:

一称佛名,以是善根,

入涅槃界,不可穷尽。

一称南无阿弥陀佛,由此善根功德进入涅槃界都无穷无尽,岂不是叫做“成佛有余”吗?

昙鸾大师也讲:

凡是生彼净土,

及彼菩萨、人天所起诸行,

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。

我们念这一句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乘阿弥陀佛本愿力往生西方,我们从娑婆世界的凡夫位到达极乐世界,这个过程是靠佛的力量;我们到达极乐世界得六种神通,获得无生法忍,乃至证悟大涅槃,也是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功德;我们从极乐世界回到娑婆世界,分身百千万亿度化众生,还是靠阿弥陀佛的六字名号功德。所以,昙鸾大师就讲了:

“凡是生彼净土”:往生去的。

“以及彼净土的菩萨、人天所起诸行”“供养诸佛、教化众生”,这是菩萨法式,示现为菩萨就要这么做,教导其他的菩萨就应该这样做。这些都不是自己的力量,都是“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”

我们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,是来回票、双程车,管你去、还管你来,叫“双向回向”。从凡夫到净土,靠这句名号;从净土回到娑婆世界度众生,名号里边功德还有。这是用不尽的、用不完的,不仅保我们一个人成佛,也能保我们一家人,也可以度其他人。告诉人家这个法门,人家也可以靠这句名号往生成佛。

一般来讲度众生,要让其他人成佛,连阿罗汉都没有这个功德,连菩萨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效果。可是我们现在是凡夫,就可以行菩萨道。怎么行菩萨道啊?只要你劝别人念佛往生西方,他能够依你的劝导,他就能往生成佛。我们还没有成佛就可以教人家成佛了,唯有净土法门。其他法门不行啊!你还在修菩萨道,你自己没有成佛,怎么能教人家成佛呢?那我们现在为什么可以呢?因为也不是我们自己有这样的修持功德,我们念佛往生西方,教人家念佛,他能依教奉行,也能往生,他能往生,他也成佛。

有这么一个故事:说有一个人,他是念《金刚经》的。后来他得了暴病,到阴曹地府了,阎罗王一见面,说:“哎!抓错了,他命不当终啊!”不过,阎罗王就跟他讲:“你呀,根据你的福报,你可以往生西方净土啊!你既然来了,干脆就往生吧!”

他说:“怎么?我没有念过佛啊!我哪里够资格往生净土呢?”

“你曾经劝一个老太婆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个老太太已经往生西方成佛了。由此功德,你自己都够了,你就往生西方吧!”

他说:“哎呀,我《金刚经》还没读满,我还要读多少,我还要回去朝四大名山,我还要回去干什么、干什么……”

阎罗王又劝他:“读《金刚经》固然很好,朝山也很好,你往生净土不更好吗?”

这个人有点执著,没有开悟,他说:“我还要回去。”

这是他自己回来之后记载下来的。

你看看!自己还没有往生,自己还没有成佛,自己还没有开悟,他教人家念佛,人家念佛到西方去了,就由此功德他也够资格了。所以,我们大家普遍地传导、弘扬这个法门──

自信教人信,

难中转更难,

大悲传普化,

真成报佛恩。

我们教人家:“你也来念佛,你也念佛。”

首先教谁?首先教你老公、教你儿子、教你媳妇、小孙子,要把我们的儿子──我们都想望子成龙,对不对?望子成佛更好!望子成龙,在这个地方成一个博士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,成为一个大领导、大富翁也没有什么了不起,还造罪造业,将来被阎罗王请去──阎罗王请去不是那么很客气,他是强行的,“哗”用铁链请去!

所以,我们学了佛、念了佛,要把我们的儿女、我们的亲眷、我们的父母,都把他们培养成佛,我们有好方法,“唯说妙法,教令念佛”就可以了。

“他不同意,他障碍我,他不干扰我就不错了!”这个就是所谓的业障,我们过去世没有成就人家的佛法的善根因缘,所以,今世有业障。那怎么办呢?在佛前忏悔,“我曾经阻碍人家的正法因缘,所以现在我学佛,老障碍我,要撤掉我的佛堂,打骂我,不让我出门,我出来听法都偷偷地跑出来,多可怜!”这是我们过去业障重。同时念佛回向给他:“念南无阿弥陀佛,回向给某某人,怨家债主啊,你也能够回心向正法,去邪见,入正信,也最好当生能跟我一样,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。”我们凡夫没有力量,你怎么讲也讲不过他,打也打不过他,骂也骂不过他。那我们学佛,有什么办法呢?只好靠老佛爷了,靠南无阿弥陀佛来调化他,一心求阿弥陀佛满我们的愿。尤其我们这样的心,是让他学正法的,这个是很真诚的心,这个有愿必满。你天天回向,自然他就搞不过你,因为我们背后有阿弥陀佛撑腰,我们后面有大富长者、有一切智人。

印光大师讲:

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熟,

成佛有余,

不学他法,又有何憾?

一句南无阿弥陀佛“念得熟”,就是你专门念、念熟了,随口提起来就是一句名号,这样你决定往生。能往生就能度众生,就可以教导一切众生共同成佛。岂不是“成佛有余”吗?这样我就是没有学别的法门,也没有遗憾。

我们说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,这肯定是这样子的。可是在娑婆世界,你还是单提念佛一法比较稳当。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可以稍微等一等,等个二十年、十年、三十年、五十年。我看在座很多老菩萨,用不了等三十年、五十年了,大概三五年之后,你就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了,你自然学到无量法门了,自然开无边悟了,对不对?时间不长嘛!三五年等不及吗?如果这三五年你等不及、不能专修,天天在这里想在娑婆世界“法门无量誓愿学”,那你真是累劫──千劫、万劫、恒河沙劫你也学不完。到了极乐世界顿开无边悟,能够悟得无量百千三昧陀罗尼门,所有一切法门,禅、密、天台、华严……,所有经教无不通达,讲经说法都跟佛一样,“行道说法皆如佛”、跟佛一样。

【十一、念佛即是实相行】

第十一、念佛即是实相行。这个稍微难懂一点,但是我们前边也解释过。

《无量寿经》里边说:我们念佛法门叫“明信佛智”,杂行杂修叫做“疑惑佛智”。佛的智慧是什么呢?佛的智慧就是说:五逆谤法这样极恶众生,造罪无边,现在大命将终,马上就要堕落地狱,当这个时候,他一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,以佛光明智慧,当下接引西方成佛,这个就是佛的智慧。是阿弥陀佛的智慧,菩萨没有这个智慧,其他哪一个大菩萨都没有这个智慧,其他诸佛也没有这样的誓愿。我们念佛的人对于这一点明信不疑,这叫“明信佛智”

既然是佛智,就是实相。真如实相、实相理体、圆满实相。而我们念佛就是实相行,这也是凡夫能做得到的实相之行。

《阿弥陀经》里讲: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叫阿弥陀呢?叫做“光明无量”“寿命无量”。这个光明无量、寿命无量就代表实相。光明通达十方、贯彻十方的,而且是光明的,不是黑暗的,这样就是代表无量无边的觉悟;寿命无量是贯穿过去、未来和现在。竖穷三际、横遍十方,这就是所谓法界之体,所谓实相就是如此。以法界之体圆满实相,成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实相之行。

昙鸾大师在《往生论注》有问答,怎么问呢?

他说:这个人罪业这么深重、造了这么多罪过,念佛念得这么少,只念一句、十句就能到西方成佛,佛教不是讲因果报应吗?“业道如秤,重者先牵”,象秤一样,哪里重就往哪里坠。如果说造这么重的罪业,念佛轻轻这么一两句就到西方的话,这个轻和重怎么说得明白啊?因果报应怎么说得清楚啊?

昙鸾大师辩才无碍,他说:轻重之义,不在于时间长短。他给你打比喻,他比喻说:一个黑暗的房间,里边的黑暗有一千年,窗户打开之后,太阳光照进来,刹那之间房间就变光明了。黑暗不能在里边说:“我在这里边呆了一千年了,我可以赖着不走,光进来之后,也要慢慢地经过一千年,没有一千年,至少五百年我才出去。”不是这样!刹那之间就消灭了。

我们虽然过去生生世世有无量的罪业,我们一旦念南无阿弥陀佛,这一句佛,无量光明的名号,刹那之间消除我们累劫的罪业。所以他讲罪业轻重不在于时间长短。

另外,他说:众生造罪是虚妄,是凡夫的虚妄心、缘着虚妄的境界所生的。为什么造罪啊?贪财、贪色、贪名、贪利,财、色、名、利本来就是虚妄,众生又起虚妄心,这个是妄上加妄,虚妄如果不遇到真实实相法的话,它只能让我们堕落。但是,十念念佛不一样,是实相法,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是圆满实相。我们虽然只念一句、只念十句,但是这个是以善知识方便安慰、开导、引导我们,依据这个实相法所称念的六字名号,当下的功德就是真实的,一实能破万虚。所以,念佛虽然少,但是它的力量大,所以能够往生西方净土。这叫“一实”,虚实不能相比。

比如说:这是一个水池,这个水池里边有倒影,倒影有千山万水,这个山有一重一重山、千重山、有树……,这个山是个虚幻的影子,虽然说在这个水池当中有千重山、万重山,如果光看这个山,觉得很重,但是,如果我们拿一个小石头“嘣”丢到水里边,是不是当下千山、万山都被石头打碎了,对不对?

为什么呢?石头虽然很轻,只有一粒;山好像很大,但是,山是个影子。我这个石头虽然小,它是真实的、是实在的。你是虚的,你再多,多虚不抵一实,一个小石头“嘟”丢进去,就打碎了。

我们心中有很多的罪业,如同千山、万山这么多,如果不念佛,没有实相法进来,我们仍然在那里轮回六道。

既然念佛,虽然念得再少,一句佛号也象一个石头一样,一个小石子“嘟”丢进去,当下千山打碎,当下所有的罪业消除。所以,这个大家完全不必怀疑,一实能胜多虚,这叫实相法,我们叫如实修行。

《金刚经》讲“凡有所相,皆是虚妄”我们凡夫所见到的、所缘到的、起心动念都是虚妄;虽然虚妄,我们如果悟不到真如佛性,我们还在虚妄里面打滚,虚妄轮回,还要去轮回,虚妄堕落,还要去堕落。

好!我们遇到南无阿弥陀佛了,一实能破万虚很轻松。

昙鸾大师怎么来说明如实修行、实相修行呢?他说:

如实修行者,

虽常修行,

实无所修行也。

如实修行,虽然他在恒常修行,实际上他没有修行。

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、仰靠阿弥陀佛就叫如实修行。每天在念,一天念三万声、念五万声,实际上我们没有修,为什么?因为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所修成的,我们不过在念,自然而然地相续念佛。如果觉得说“我在修行,你看!我念了多少、我修了多少……”那这个是相上的相求。我们念一万声、三万声,从本质来讲,不是我们修的,还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,我们自然地随顺这句名号,有空──随忙、随闲就称念弥陀名号。所以,“虽常修行”,在那里念佛,看样子是在修行,从本质来讲,随顺了阿弥陀佛的誓愿,“阿弥陀佛即是其行”

就象我们坐船过海一样,虽然在行,船在运动,很快往前运动,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行,对不对?我们坐在船上,坐得很舒服,两腿端正没有动。虽然没有修行,但是他在往前快步地行进。

我们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如此,内心不动,如如不动,也没有修行相,但是,这样我们契合弥陀的誓愿,自然往生极乐净土。

所以,不要在那里想“有妄想、没妄想,有杂念、没杂念……”,那个都扯不上边,都是虚妄,没有意义。

昙鸾大师又说:

彼无碍光如来名号,

能破众生一切无明。

因为实相身,祂是实相。

能满众生一切志愿。

是实相身,是为物身。这六字名号本身就是实相,这个实相是为我们众生成就的,能够拯救我们;“为物”就是为了众生而成为南无阿弥陀佛。实相的功德布施给我们,为我们所有,这个叫“为物身”。我们本身每一个人有佛性,有佛性也叫有法身佛,我们虽然有法身,有实相,但是,这个实相不能自己开发,它不具备为物的功能,它不能够让我们当下“天然释迦,自然弥勒”,自己往生、自己成佛了,不可能。

可是六字名号就不一样,祂自身是实相圆满的果觉,同时祂能够利益众生,能引导我们回归净土;“为物”,祂有化他的功能,有济度众生的功效。所以,虽然我们佛性功德也是圆满平等,但是佛性自己不能开发。可是六字名号不一样,祂是阿弥陀佛修德──修证完成的一切果地功德,具有化他的功效。这就跟我们所讲的佛性不一样了,佛性虽然在,但是生生世世我们还在轮回,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把众生的佛性都修圆满、修出来了,同时来感应你,让我们也能够显发佛性。

就好像吸铁石一样,遇到大的磁铁,小铁钉也能带有磁性,如果没有大的磁铁来感染它,小铁钉没有磁性。

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就是大磁石;我们凡夫的佛性就是那个铁钉;我们自己没有开悟,虽然有佛性不能开悟。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来称念祂,哎!我们当下也就变得有磁性了,当下佛性可以开发,道理就是如此。

所以,昙銮大师讲:

此极乐国土、六字名号,

功德如实故。

这个是真实功德。

修行者,

亦得如实功德。

我们念六字名号可以得真实功德。如果其它的相上修行,就是不实功德。

如实功德者,

决定得生彼土。

既然是得到真实功德了,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

念佛法门、六字名号,虽然是凡夫口称名号,祂是实相之行。再开悟的人也悟不到这里来,除非专修念佛,老实放下。

我们以凡夫的身份修的种种妙行,因为凡夫心中不开悟,有我执、法执,所以,虽然是妙法来到我们身上,也成为有漏、有为。我们诵《金刚经》也不能悟得无我相、无法相、无众生相、无寿者相;我们学《法华经》也不能够悟得诸法实相;我们学《华严经》也不能够证入法界观。这些对我们来说:“邪人学法,正法也邪”,我们心中没有悟得,这样不能叫做如实修行,不叫实相行。

可是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不一样,我们这样叫实相行。这个就是念佛──称名一行,超越万行的一方面。

【十二、念佛是本愿行】

第十二、念佛是本愿行。其它修行再殊胜,阿弥陀佛本愿──第十八愿当中没有选择,所以,我们念佛超越余行。

虽然念佛简单,这是弥陀本愿所选择的,既然如此,我们就蒙受阿弥陀佛本愿力的加持。其它修行,弥陀本愿没有选择,我们修的再累、再恳切,不蒙受弥陀本愿加持,力量不足,所以,本愿一行超过万行,在于它是阿弥陀佛本愿,这是称名超过余行的这一方面。

本愿就是第十八愿。第十八愿说“十方众生,乃至十念”,这个“乃至十念”就是指念佛,没有说到其它的法门,也没有说到其它的修行,就单指念佛。所以,这个是弥陀选择本愿之行。

龙树菩萨解释本愿说:

阿弥陀佛本愿如是:

若人念我,

称名

称名号,本愿称名。

自归,

即入必定

当下进入必定不退转。

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

是故常应忆念。

这是龙树菩萨的解释。

善导大师解释说:

望佛本愿,

意在众生,

一向专称,弥陀佛名。

我们念佛,随顺了阿弥陀佛的本愿,所以超胜。这是第十二。

【十三、念佛是正定之业】

第十三、念佛是正定之业,余行往生不定,称为杂散之业。正定之业胜过杂散之业。

为什么念佛成为正定之业呢?因为顺彼佛愿。

所谓正定之业就是百分之百,没有任何不确定的因素,百分之百决定往生。余行往生不定,所以念佛超过余行。这是第十三。

【十四、念佛万修万去】

第十四、念佛万修万去。修行其它法门就不能万修万去了,一千个里边难得一二个。为什么念佛超胜呢?在这个地方。

善导大师说:

但使专意作者,

十即十生。

这叫专修念佛之人。

修杂不至心者,

杂行杂修之人。

千中无一。

所以,专修念佛超过杂行杂修。

善导大师底下又有三个偈子:

其有得闻彼,弥陀佛名号,

欢喜至一念,皆当得生彼。

设满大千火,直过闻佛名,

闻名欢喜赞,皆当得生彼。

万年三宝灭,此经住百年,

尔时闻一念,皆当得生彼。

都是说:通通都往生,“皆往生”,通通都往生!只要闻到阿弥陀佛名号,“欢喜至一念”的,通通都可以往生,不管何等根机。

“设满大千火”:假如说三千大千世界都充满了大火,也应当:

“直过闻佛名”:因为这个法门太尊贵、太殊胜稀有了!度过大火,排除万难,听闻弥陀的名号、念佛的法门。

“闻名欢喜赞”:听说阿弥陀佛名号有如此不可思议功德,而心中欢喜踊跃,称念弥陀名号,赞叹阿弥陀佛功德,这叫“闻名欢喜赞”

“皆当得生彼”:通通可以往生。

“大千火”指什么呢?指我们内心的烦恼,贪嗔烦恼炽盛。

“万年三宝灭”:末法总共有一万年时间(正法五百年,像法一千年,末法一万年)。末法一万年过完之后,三宝就灭了,没有佛,也没有佛像,不要说泥塑的佛像没有,纸画的像也没有,更不要谈什么铜像、木像了,没有了,佛的名字都听不到了,所以,佛也没有;经典、法也没有了,种种大乘经典都灭了;僧、出家人也没有了,没有和尚了,这叫“三宝灭”。那个时候众生就苦恼了。那个时候众生最多长一尺高,我们在座的都是大个子,到那个时候看你都象看大树一样了;年龄只能活十岁,三四岁就开始结婚生孩子了。然后我杀你、你杀我,众生恶业无边,所以,福报非常低劣。这个时候,释迦牟尼佛慈悲特别留这一部《无量寿经》在世间住止,所以“此经住百年”

“尔时闻一念”:那个时候,如果有人听到南无阿弥陀佛,一念归命、一念称名。

“皆当得生彼”:那个时候,灭法时代众生念佛尚且可以往生,何况现在的时代呢?所以,没有一个不往生的。这个念佛法门真正是“万修万去”、万机不漏,任何时代、任何根机都不遗漏。

永明禅师也有著名的“四料简”,这个“四料简”在这里跟大家学一学:

有禅有净土,

犹如戴角虎,

今生为人师,

来世作佛祖。

“这个好啊!”所以,不少人听到这里就把这个记住了,然后自己也给自己贴一个招牌:“我是禅净双修,我就是有禅有净土,我今天可以做你的师父,来世我作佛祖。”

那么,什么叫“有禅有净土”呢?不是说你往那里一坐,读两个公案,或者说我自己往那里一坐、眼睛一闭盘个腿,这叫有禅──不是的。

“有禅”是指明心见性,你开悟了,大彻大悟,这个叫有禅。

什么叫“有净土”呢?你具足信愿,信愿专修,这个叫有净土。

虽然念佛,心中摇摆不定、疑惑不定,这个不叫有净土。

你在那里参来参去,都是参瞌睡、“瞌睡禅”,这个不叫有禅。

所谓“有禅有净土”,是指大彻大悟、又来专修念佛的人,这个人殊胜不殊胜?那当然厉害了!象永明大师、莲池大师,这些都是参禅彻底开悟,转过来放下禅法、专修念佛的,这个叫“有禅有净土”

永明大师写这四料简,他是在什么时代因缘下写的?他是要带着什么样的一种教化的意图呢?是在唐宋时期,永明大师是宋朝的一位开了悟的禅宗祖师,也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六祖──永明延寿大师。在当时的时代,禅法非常的时兴,有的人执著于禅法,说:“我唯心净土,不求西方。”为了引导这些狂禅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他写了这个四料简。所以,他的意图是在引导你本来在修禅、你本来开了悟的人,引导有禅的人、引导修禅的人,说:“你应当还要有净土,你光有禅还不足,你有禅,如果加上有净土就更好了!今生作人师,来世可以作佛祖。”就鼓励他们从有禅,来转向信愿专修念佛。

不是告诉我们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说:“你已经专修念佛了,你退下来,再来参禅。”所以,我们有的人念佛,念念不稳当,念着佛说:“哎?我看,哎呀!我要做那个有禅有净土的。”然后夹杂,这个时候你是“无禅无净土”,为什么呢?你净土又不信愿专修念佛,对净土法门存疑,这叫“无净土”;你来参禅没有开悟,叫“无禅”,想搞一个“有禅有净土”,结果落了一个“无禅无净土”

“无禅无净土”怎么样呢?

无禅无净土,

铜床并铁柱,

万劫与千生,

没个人依怙。

那么只有到哪里呀?到地狱抱铜柱、卧铁床,叫做“铁床并铜柱”,下地狱去受这个苦恼,万劫千生你不能出离,没有依靠。

所以,大家闻法,看这个偈语,也要知道他的时代因缘和背景,和他所说的意图,不要给自己脸上“贴金”“我禅净双修,我就是有禅有净土”──不是这样。我们绝大多数人能够老实念佛就好了。

底下还有两句偈子,因为永明大师是要劝导参禅的人要“有净土”嘛,他重点在“有净土”这三个字,所以,第一句说“有禅”、你“有净土”就更好,“犹如戴角虎”,老虎就很凶猛了,头上再加两只角更厉害!“现世作人师,来世作佛祖”

“我参禅没有开悟”“无禅”。无禅没有关系!如果你信愿专修念佛,“无禅有净土”,你还是“有禅”,那怎么讲呢?

无禅有净土,

万修万人去。

但得见弥陀,

何愁不开悟?

参禅就是想开悟嘛!虽然参禅不开悟,但是,如果你有净土的话,还是保证你能够得到禅的利益,为什么呢?你决定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,“万修万人去”。只要能见阿弥陀佛,还愁你不开悟吗?那不是开小悟啊!所谓“明逾百千日”,开的悟象一百个太阳、一千个太阳这么亮,明心见性,大悟成佛。所以“无禅有净土”,等于是“有禅有净土”。这样,参禅没有开悟的人心里边也落实了、也老实了。

那么,“有禅无净土”,说:“我不必求往生了,我有禅就可以了。”

永明大师说:“不可!有禅的人,你必须要有净土!”为什么?

有禅无净土,

十人九蹉路。

阴境若现前,

瞥尔随他去。

什么意思呢?虽然参禅大彻大悟,但是,十个人里边就有九个不能把握,自己没有力量主宰。

“阴境若现前”:就是我们大命将终的时候,阴阳交错,阴界现前的时候,我们虽然参禅开悟了,还是凡夫,是明了了佛性,从天台宗讲(它有六即佛),你不过是悟到了我们的本心佛性了,没有达到“究竟即”,没有达到不退地菩萨,所以还是凡夫。菩萨尚有隔胎之迷,这个大彻大悟的人,转过头来再堕落,那个多有人在呀!

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宋朝有一位大学士,诗也写得好,字也写得好,画也画得好,诗、书……所有的东西,他写的文章,那简直是读起来味道很足。这位大学士就是苏东坡。苏东坡就是五祖戒禅师投胎的,大彻大悟的人,结果他没有往生,不过他已经很不错了,能投胎做苏东坡就算很了不起了!如果再转下去就危险了!

苏东坡的诗写得好,偈语也写得好,有关佛法的偈语也很多,比如:“溪声即是广长舌”,这个都是他写的诗,写得很好的;“山色无非清净身”

“阴境若现前,瞥尔随他去”:就是刹那之间不能做主,就随着业力又去六道轮回。

所以,这四句偈语很明显是告诉我们:有禅要有净土;有禅没有净土很危险;无禅没有关系!无禅只要有净土,还是保险──这不很明显吗?

如果“无禅无净土”那麻烦了,就是“铁床并铜柱”

百丈怀海禅师也讲:

修行以念佛为稳当。

为什么稳当呢?

万修万人去。

印光大师也说:

只要能深信,

只要能发愿,

只要能念佛,

无论何人,都可以往生去的。

故曰:万修万人去。

什么叫“万修万人去”?只要你能深信,只要你能发愿,只要你能念佛,都可以去往生。就怕你不相信──相信有什么难的呢?

我们说“难信之法”,是相对于你不相信而讲的,自己的障碍。真正来讲:佛说的“念佛能往生”,你相信了,当下就信了。不象说我们只有一百斤的力气,要举一百二十斤举不动。你不相信,是你不愿意相信,说:“哪里有这么容易的事情?”不是说相信有什么难,是你自己不愿意相信。

“只要你相信”

“只要你发愿”:发愿也不难:“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。”一念之间就发起来了。你不发愿,那是你的问题。

“只要能念佛”:念佛也不难,张口就是“南无阿弥陀佛。”

你不信、不愿、不念佛,这样不能往生。你只要相信、只要发愿、只要念佛,通通往生。所以叫“万修万人去”

印光大师又说:

净土法门,

乃千稳万当、万不漏一之特别法门。

只要念佛,没有一个遗漏。

所以,听到这些法语,大家有没有深信?信不信?

“有。”

有没有发愿愿往生?

“有。”

愿不愿念佛?

“愿意。”

那就万不漏一了、个个录取了。好!南无阿弥陀佛!

这也是我们净土法门超胜的地方,所以,听到这里为法门鼓掌,也为自己鼓掌。

好!合掌!

南无阿弥陀佛!南无阿弥陀佛!南无阿弥陀佛!


净宗法师《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》首页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

生死书•智能手机版

回到顶部